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联动共生体系与改革路径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Cross-regional ecological management linkage system and the path for its reform
  • 作者:汤学兵
  • 英文作者:Tang Xuebing;
  •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 ; 生态环境治理联动 ; 共生模式 ; 一体化互惠共生
  • 中文刊名:甘肃社会科学
  • 英文刊名:Gansu Social Sciences
  • 机构: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25
  • 出版单位:甘肃社会科学
  • 年:2019
  • 期:01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跨区域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联动的制度困境与改革创新研究”(17BJL04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3批面上资助项目(2013M531709)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153-159
  • 页数:7
  • CN:62-1093/C
  • ISSN:1003-3637
  • 分类号:X321
摘要
新时代我国跨区域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联动改革问题日益凸显。以长江经济带为例,将沿岸11省、市、视为相互吸引、相互合作、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生态网络体系,基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三个维度构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治理联动共生体系。在长江经济带的各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长江经济带目前处于偏利共生与连续共生状态,必须进化到一体化互惠共生体系,并从一体化领导协调机制、跨流域生态补偿合作机制、生态治理信息共享机制和多元主体参与协商机制四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思路。
        
引文
[1]易志斌.中国区域环境保护合作问题研究——基于主体、领域和机制的分析[J].理论学刊,2013(2):65-69.
    [2]池上新.环境关心与环保支付意愿:政府信任的调节效用——兼论环境治理的困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72-79.
    [3]戚学祥.我国环境治理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基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视角[J].党政研究,2017(6):115-121.
    [4]高兴武.传统行政组织的困境及生态化改造——以生态环境治理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0(8):49-52.
    [5]何克东,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困境与实施路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01-105.
    [6]任丙强.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环境治理:问题、挑战与对策[J].政治学研究,2013(5):64-70.
    [7]刘长江.区域联防治霾中政府责任分摊的影响因素分析[J].生态经济,2016(1):34-37.
    [8]蔡秀锦.中国跨区域水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困境初探[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31-35.
    [9]肖建华.多中心合作治理:环境公共管理的发展方向[J].林业经济问题,2007(1):49-53.
    [10]张振华.“宏观”集体行动理论视野下的跨界流域合作——以漳河为个案[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10-117.
    [11]陈剑锋.生态立省:江西绿色发展战略的新选择[J].求实,2009(5):56-59.
    [12]乔花云,司林波,彭建交,等.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模式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J].生态经济,2017(6):151-156.
    [13]邹伟进,等.政府和企业环境行为:博弈及博弈均衡的改善[J].理论月刊,2009(6):161-164.
    [14]K. A. Pirozynski,Symbiosis:An Introduction to Biological Associations[M]. The Lichenologist,1987,p. 19.
    [15]曲亮,郝云宏.基于共生理论的城乡统筹机理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5):371-374.
    [16]刘荣增.共生理论及其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的运用[J].工业技术经济,2006(3):19-21.
    [17]Zaccaro,Horn. Leade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Fostering an effective symbiosis[J].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2003,p. 14.
    [18]Moor J. F. Predators and Prey. A New Ecology of Competi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3(5):22-31.
    [19]袁纯清.共生理论及其对小型经济的应用研究:上[J].改革,1998(2):76-86.
    [20]司林波,乔花云.地方政府生态问责制:理论基础、基本原则与建构路径[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7-12.
    [21]吴泓,顾朝林.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4(1):104-109.
    [22]王树华.长江经济带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J].改革,2014(6):32-3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