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绿道在滨水空间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王胜永 ; 吴晗
  • 关键词:绿道 ; 滨水空间 ; 滨水绿道 ; 可持续发展 ; 生态
  • 中文刊名:江苏林业科技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su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 机构: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2-15
  • 出版单位:江苏林业科技
  • 年:2019
  • 期:01
  • 语种:中文;
  • 页:57-60
  • 页数:4
  • CN:32-1236/S
  • ISSN:1001-7380
  • 分类号:TU984.18
摘要
该研究将滨水空间与绿道概念相结合,对滨水绿道空间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同时以国内外研究概况为基础,对我国在滨水绿道系统方面的研究进行分析,提炼出对滨水绿道空间规划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为滨水空间绿道的完善和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引文
[1]桑劲,柳朴.基于绿道空间特质分析的绿道网规划实施机制[J].中国园林,2016(9):108-112.
    [2]李运远,张云路,严庭雯.城市双修导向下的城市绿道规划方法更新[J].中国园林,2017,33(12):75-80.
    [3]陈翰逸.郊野特色绿道功能及建设策略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985-986.
    [4]陈智通,卜翔宇,雷大朋.北方小城市郊野型绿道可持续发展建设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2):186.
    [5]吴凯,陈建凯,刘浩翔,等.国内外典型绿道功能比较研究[C]∥2017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2017.
    [6]张鸽娟,陈菁,李慧敏,等.“中尺度”绿道网络的复合性构建—以西安老城区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7,32(1):96-101.
    [7]郭屹岩,刘利,张春鹏.基于绿道网络构建乡村生态体验旅游空间—以宽甸满族自治县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39(3):386-393.
    [8]孙睿霖,王成,张昶,等.斯洛文尼亚国家慢行绿道网络建设与实践[J].中国城市林业,2017,15(5):50-54.
    [9]赵海春,王靛,强维,呼海艳,张楠.国内外绿道研究进展评述及展望[J].规划师,2016,32(3):135-141.
    [10]周盼,吴雪飞,陶丹凤,等.基于多重目标的绿道选线规划研究—以草原丝绸之路(元上都至元中都段)文化线路为例[J].规划师,2014,30(8):121-126.
    [11]罗培蒂,冉茂梅.国内外绿道发展研究[J].四川建筑,2012,32(3):22-26.
    [12]陈爱华,叶文.城市绿色廊道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J].湖北林业科技,2012,175(3):65-69.
    [13]季洪亮,段渊古,张杨.绿道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以国家农业示范区杨凌“农城之链”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6(6):186-189.
    [14]张文婷.北京滨水绿道慢行空间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15]苏珊.城市滨水型绿道规划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16]俞孔坚.城市绿道规划设计[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17]刘琳婕.绿道系统中的文化景观呈现—增城文化景观的审美特征探析[J].华中建筑,2018:(4):64-67.
    [18]张文婷.北京滨水绿道慢行空间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19]郑琳.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的初探[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3.
    [20]张文婷.北京滨水绿道慢行空间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21]苏珊.城市滨水型绿道规划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22]秦小萍.中国绿道与美国Greenway比较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23]游小丽.泉州市主城区景观格局动态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2.
    [24]犹渝.基于绿道理论下的重庆市绿道网构建[D].重庆:重庆大学,2012.
    [25]林伟强.珠江三角洲绿道网规划方法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26]李谡.基于CVM评价法的绿道可达性分析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2.
    [27]罗婉贞.广州绿道建设中的植物群落设计[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28]强盼盼.河流廊道规划理论与应用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
    [29]李欣珏,陈楠,陈可石.与城市互动的运动休闲型绿道建设实践探索——以环台北河滨自行车道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8(11):34-40.
    [30]郝晓斌.基于城乡绿道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6.
    [31]严军,王雪童,戴康龙.基于GIS的紫金山风景区绿道选线适宜性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15,24(5)152-156.
    [32]郭屹岩,宁生全,齐钟程,等.基于GIS促进城乡生态旅游发展的绿道线路优化—以丹东为例[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4(1):57-63.
    [33]魏绮思.基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功能的绿道规划策略研究[J].明日风尚,2018(8):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