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微波遥感技术的应用现状综述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针对我国微波遥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合论述。微波遥感技术已经在冰雪、海洋、气象、农业、军事、灾害监测以及室内实验方面,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在未来必将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
引文
[1] 张卡等.遥感新技术的若干进展及其应用[J].遥感信息,2004,(2) :58-62
    [2] 范永弘.微波遥感的特点和发展[J].解放军测绘学院学报,1995,12(3) :184-188
    [3] 张俊荣.我国微波遥感现状及前景[J].遥感技术与应用,1997,12(3) :58-64
    [4] 黄全亮等.微波辐射特性研究概览[J].遥测遥控,2001,22(5) :59-64
    [5] 康建成等.南极海冰遥感现场对比实验[J].极地研究,2004,15(4) :310-317
    [6] 金亚秋.星载 SSM/I 微波遥感渤海海冰的辐射特征分析[J].海洋学报,1998,20(3) :40-46
    [7] 高峰等.被动微波遥感在青藏高原积雪业务监测中的初步应用[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3,18(6) :360-363
    [8] 曹梅盛等.中国西部积雪微波遥感监[J].山地研究1994,12(4) :230-234
    [9] 曹梅盛等.青海高原春秋季地表土冻融的微波遥感监测[J].遥感学报,1997,1(2) :139-144
    [10] 车涛等.利用被动微波遥感数据反演我国积雪深度及其精度评价[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4,19(5) :301-306
    [11] 柏延臣等.基于被动微波遥感的青藏高原雪深反演及其结果评价[J].遥感学报,2001,5(3) :161-164
    [12] 张升伟等.中分辨率机载海洋雷达高度计系统分析及接收机系统的研制[J].环境遥感,1995,10(3) :224-235
    [13] 张云华.海洋综合微波遥感技术[J].电子科技导报,1997(2) :27-29
    [14] HU Chengda.Research on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of Atmosphere Waters[J].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is Pekinensis,1997,33(3) :354-357
    [15] 姚展予等.寿县地区云中液态水含量的微波遥感[J].应用气象学报,2001,12(增刊):88-94
    [16] 林珲等.多云多雨地区遥感初探[J].遥感信息,2004,(4) :71-74
    [17] 高峰等.微波遥感土壤湿度研究进展[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1,16(2) :97-102
    [18] 戈建军等.土壤湿度微波遥感中的植被散射模型进展[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2,17(4) :209-214
    [19] 李星敏等.遥感植被分类方法的概述及发展。陕西气象,2002,(3) :20-23
    [20] 李杏朝等.利用遥感和GIS监测旱情的方法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1996,11(3) :7-15
    [21] 陈轶等.星载微波遥感对中国1998年洪涝的观测统计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1999,14(3) :241-245
    [22] 谭衢霖等.遥感技术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J].遥感技术与应,2000,1 5(4) :246-251
    [23] 谭显裕.合成孔径雷达的特点及其军用探测研究[J].航天电子对抗,2002(1) :31-35
    [24] 金亚秋.军事科技中的微波遥感信息技术[J].微波学报.200,16(5) :579-588
    [25] 耿乃光等.微波遥感技术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J].地震学报,1995,17(4) :482-486
    [26] 耿乃光等.遥感技术用于固体力学实验研究的新成果[J].力学进展,1997,27(2) :185-19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