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江南造山带西南段梵净山地区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与构造环境
详细信息   
摘要
梵净山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的西南缘,这里新元古代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岩广泛发育,岩性包括枕状熔岩、超镁铁质—镁铁质岩床群以及浅成侵入的辉长岩,成分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其中枕状熔岩以富集轻稀土元素和Rb、Ba、Th、U等强不相容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和Ta,低的εNd(t)值为特征,明显不同于洋脊玄武岩,推测其成因可能与富集型地幔的部分熔融有关,形成于与俯冲有关的弧后小洋盆环境。超镁铁质—镁铁质岩床群主要由辉绿岩和碳酸辉橄岩组成,其中超镁铁质岩床群中出现大量的原生碳酸盐矿物,指示它们形成于拉张(甚至裂谷)的构造环境。辉长岩可能是区内最晚形成的岩浆岩,其SHRIMP锆石U‐Pb年龄为(821±4) Ma。由枕状熔岩经超镁铁质—镁铁质岩床群到辉长岩,高场强元素Nb和Ta的亏损程度减弱、轻稀土元素的富集程度降低、εNd(t)值由负值变为正值,指示随时间的由早到晚,来自亏损地幔的物质不断增加。推测梵净山地区新元古代岩浆作用的顺序大致为:枕状熔岩(~840 Ma)→白云母花岗岩(~838 Ma)→碳酸超镁铁质岩床群→镁铁质岩床群→辉长岩(~821 Ma),构造环境由俯冲‐碰撞到拉张‐裂谷。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