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安徽安庆铜铁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详细信息   
摘要
安庆铜铁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重要的矽卡岩型矿床之一。该文对该矿床中的成矿流体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成矿流体性质、来源及其演化过程,探讨了成矿机制。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示,矿床中的包裹体类型有Ⅰ型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L+V+S)、Ⅱ型气液两相包裹体(L+V)及少量Ⅲ型气相包裹体(V);气成‐高温热液期的透辉石与石榴子石中流体包裹体数量相对较少,以Ⅰ型包裹体为主;而热液期的石英与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大量发育,以Ⅱ型包裹体为主。激光拉曼探针分析和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可近似地看作不饱和的NaCl‐H2O体系。从早矽卡岩阶段至碳酸盐阶段,成矿流体经历了从高温(456.1~578.1 ℃)、高盐度(39.37%~54.58% NaCleq)向低温(112.3~312.4 ℃)、低盐度(7.59%~31.75% NaCleq)的持续演化。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流体沸腾作用和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其中,早矽卡岩阶段的水‐岩作用、沸腾作用与矽卡岩成岩作用有关,水‐岩作用,而石英‐硫化物阶段的沸腾作用与混合作用可能是铜矿形成的重要机制。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气成‐高温热液期的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而在热液期中石英‐硫化物阶段至碳酸盐阶段大气降水在成矿流体中的比重逐渐增大。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