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雨、污合流制城区降雨径流污染的迁移转化过程与来源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李立青;尹澄清
  •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 单位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77
  • 学历:博士
  • 职称:讲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城市降雨径流污染;雨污合流制;污染来源;悬浮物;P;Fe;汉阳地区
  • 起始页:368
  • 总页数:8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01207)
  • 刊名:环境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76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编:欧阳自远
  • 地址:北京市2871信箱(海淀区双清路18号)
  • 邮编:100085
  • 电子信箱:hjkx@rcees.ac.cn
  • 网址:www.hjkx.ac.cn
  • 卷:30
  • 期:2
  • 期刊索取号:P875.06 929-3
摘要
2003~2006年通过对武汉市汉阳城区不同尺度降雨径流、市政污水的监测,结合环境地球化学方法,研究雨、污合流制城区降雨径流污染的形成、迁移转化过程及污染来源.结果表明,雨、污合流制城区地表径流汇入排水系统,经排水系统传输,污染程度显著增加.屋面径流中TSS和COD浓度(EMC)的平均值分别为18.7mg/L和37.0mg/L,路面径流中TSS、COD浓度(EMC)的平均值分别为225.3mg/L和176.5mg/L,而在集水区出口处径流中TSS、COD浓度(EMC)的平均值分别为449.7mg/L和359.9mg/L;污染物的组成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颗粒态COD增加了18%,有机污染增强.研究还发现,城市地表、雨水口、生活污水管和合流管道沉积物中P、Fe含量具有明显分异特征,可以利用沉积物中P/Fe识别集水区尺度降雨径流污染成因与来源.据此对集水区出口2次径流污染来源计算,56%±26%的悬浮物来自城市地表与雨水口,44%±26%的悬浮物源于生活污水的沉积物.生活污水中污染物对降雨径流污染的贡献是通过在合流管道中形成沉积发生的.雨、污合流管道在降雨径流污染形成过程中发挥了转化器和加重径流污染的作用.减少合流管道中沉积物的形成是削减径流污染负荷的途径之一.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