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四川汶川地震断裂活动和次生地质灾害浅析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王涛;马寅生;龙长兴;谭成轩;吴树仁
  • 单位1: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 单位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 出生年:1982
  • 学历:在读博士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四川汶川地震;龙门山断裂带;地震次生地质灾害
  • 起始页:1913
  • 总页数:10
  • 刊名:地质通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82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 主编:肖序常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
  • 邮编:100037
  • 电子信箱:dzhtb@263.net
  • 卷:27
  • 期:11
  • 期刊索取号:P251141-2
  • 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为了揭示汶川地震断裂活动与次生地质变害的关系,在对汶川地震重灾区进行快速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汶川地震的龙门山断裂带震后的断裂活动、地表破裂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的关系。野外调查发现,龙门山3条断裂带的地表变形破坏(包括沿断裂带的道路、农田、建筑物和迫坡变形破坏)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分段性.即映秀-北川断裂地震活动最剧烈,南坝-关庄断裂、灌县-安县断裂、平武-青川断裂等活动性次之的“横向”差异性,以及龙门山断裂带由南向北地震活动性减弱的“纵向”分段性。地震断裂活动的差异性和分段性明量控制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即映秀-北川断裂区域的次生地质灾害规模大、分布密度大、危害严重,沿其余断裂的次生地质灾害危害相时较轻。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