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青藏高原腹地羌塘地体中新生代地层褶皱收缩量研究及其意义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孟艳宁;王国灿;王岸;曹凯
  •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 单位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
  • 出生年:1984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青藏高原腹地;羌塘地体;中新生代;褶皱收缩量;隆升
  • 起始页:401
  • 总页数:9
  • 经费资助:中国地质调查局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青藏高原新生代地质作用过程与第四纪环境演变综合研究(项目号:1212010610103)。
  • 刊名:大地构物与成矿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进
  • 创刊时间:1977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主编:夏斌
  • 电子信箱:ddgz@gig.ac.cn;ddgz02@163.com
  • 卷:32
  • 期:4
  • 期刊索取号:P411.06228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对夹持于金沙江缝合带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之间的羌塘地区,用平衡剖面法统计中新生代地层褶皱收缩量,结果表明中生代以来褶皱吸收的南北向的收缩量最小值为29.3%,与由褶皱的翼间角计算出的27.2%的南北向收缩量大体吻合。受来自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南北向挤压力的作用,该地区陆陆碰撞以来吸收了429~500km的南北向缩短,总收缩量的百分比为58.8%~62.5%,而陆陆碰撞以来新近纪地层的褶皱收缩量的最大值为31.6%,由此推断断层引起的南北收缩量大约为27.2%~30.9%。对比各构造层的褶皱收缩量,三叠系构造层的褶皱收缩量平均为29.3%,侏罗-白垩系构造层的褶皱收缩量平均为23.2%,古新统-始新统构造层的褶皱收缩量平均为13.8%,渐新统构造层的褶皱收缩量平均为12.3%,新近系构造层褶皱收缩量平均为17.8%。新近系褶皱收缩量的增大反映高原褶皱收缩增强,与该阶段高原垂向强烈隆升协调。羌塘地体中褶皱收缩量的时空分布显示了与高原各阶段的隆升演化相协调的特点。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