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苏州澄湖湖底硬粘土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梁丽;师育新;戴雪荣;付苗苗;郑祥民
  • 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系
  • 出生年:1985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澄湖;硬粘土;地球化学特征;化学风化强度
  • 起始页:449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1170)。
  • 刊名:地球与环境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73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主编:欧阳自远
  • 地址:《地球与环境》编辑部
  • 邮编:550002
  • 电子信箱:dqyhj@mails.gyig.ac.cn
  • 卷:38
  • 期:4
  • 期刊索取号:P206141-16
  • 数据库收录: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位于太湖平原的苏州澄湖,湖底十分平坦,主要由硬粘土组成。在湖底获得18.00m长的柱样,0~6.00m为长江三角洲东部平原区的第一硬牯土层。通过AMS14C测年、元素含量测定及物源判别函数DF、n(Na)/n(K)与CIA指数计算和A-CN-K三角模型图等分析,探讨了该硬粘土的成因及堆积后的后期改造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硬粘土形成于大约29~10kaB.P,为晚更新世晚期的风成堆积物。湖底硬粘土自堆积后至澄湖形成,长期暴露于地表,经历了强烈的风化成土作用,为中等风化强度。且3.50m上下段化学风化过程明显不同,3.50m以下硬粘土段为早期去Na、Ca阶段;3.50m以上硬粘土段已经进入中期去K阶段,经历了比前期更加强烈的化学风化和成土作用,反映了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区域气候条件的响应。与典型风成堆积物相比,化学风化强度从洛川黄土→洛川古土壤、西峰红粘土→镇江下蜀土→澄湖SC6硬牯土→宜城风成红土依次增强。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