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管道流模型的岩溶含水系统降雨泉流量响应规律——以贵州后寨典型小流域为例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刘丽红;束龙仓;鲁程鹏
  • 单位1: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单位2: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 出生年:1980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岩溶含水系统;管道流模型;降雨;泉;互相关系数;贵州普定
  • 起始页:1083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国家“973”计划项目(2006CB403204);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B080-48);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0717)
  • 刊名:吉林大学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56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 主编:林学钰
  • 电子信箱:jdxbdxb@jlu.edu.cn
  • 网址:http://www.xuebao.jlu.edu.cn
  • 卷:40
  • 期:5
  • 期刊索取号:P206.6332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为深入研究高度非均质岩溶含水系统的补给、运动机理,以贵州后寨岩溶典型小流域为例,运用管道流程序(conduit flow process),基于后寨岩溶典型小流域实际的降雨流量资料,建立降雨泉流量响应理想模型,对不同落水洞补给位置、不同渗透系数和给水度组合情况下的降雨泉流量互相关系数曲线陡缓程度和峰值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含水介质参数的改变远没有补给位置不同对互相关系数曲线的改变程度高;在不同渗透系数和给水度组合情况下,短距离排水互相关系数峰值可接近1,而远距离排水互相关系数峰值最高仅为0.4。野外实际研究区分析也表明,短径流路径下降雨流量互相关系数峰值高达0.7,而长径流路径下降雨流量互相关系数最大为0.4。辅以必要的水文地质调查,降雨泉流量互相关曲线可用来分析管道径流路径等岩溶含水系统水动力特征。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