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广西新元古代BIF的铁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闫斌;朱祥坤;唐索寒;朱茂炎
  •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单位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同位素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82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Fe同位素;条带状含铁建造;富禄组;新元古代;三江地区
  • 起始页:1080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本文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2007CB411408);地质大调查项目(编号1212010911046);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40725005)资助的成果。
  • 刊名:地质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22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主编:陈毓川
  • 地址: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 邮编:100037
  • 电子信箱:dizhixuebao@163.com
  • 卷:84
  • 期:15
  • 期刊索取号:P206.3141
摘要
通过分析广西三江地区新元古代条带状含铁建造的Fe同位素和主量元素组成,对海水的氧化还原状态提供了制约,为富禄期的地球处于间冰期提供了证据。相对于标准物质IRMM-014,新元古代含铁建造不同条带全岩样品的δ57Fe值变化范围1.60‰~2.20‰,平均值为1.85‰,表明BIF样品富集铁的重同位素。条带状含铁建造主要由Fe2O3和SiO2组成,但却具有较高的Al2O3含量。这表明条带状含铁建造样品不是纯净的化学沉积物,而是具有一定的碎屑物质输入。碎屑输入量的不同引起深色和浅色条带之间铁同位素组成存在着0.4‰的差别。剔除碎屑的影响,新元古代BIF从海水中沉淀的赤铁矿δ57Fe的平均值在2%0左右,略高于太古代条带状铁建造的Fe同位素组成,这表明当时海水的氧逸度可能比太古代还低。这说明在富禄期绝大部分海洋仍旧被冰盖覆盖,只在局部出现融化。因此,富禄期的地球可能出于冰期的相对温暖阶段,而不是间冰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