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异地栽培对云南粳稻育成品种品质性状的影响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赵国珍;袁平荣;杨世准;苏振喜;朱振华;蒋聪;邹茜;戴陆园
  • 单位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粳稻育种中心
  • 出生年:1970
  • 学历:硕士
  • 职称:研究员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云南粳稻育成品种;栽培环境;品质性状
  • 起始页:1460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云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006NG04);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项目(2008PY089);中韩国际合作项目
  • 刊名:生态环境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92
  • 主管单位:广州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广州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广州省土壤学会
  • 主编:李定强;赵其国
  • 电子信箱:editor@jeesci.com
  • 网址:http://www.jeesci.com
  • 卷:18
  • 期:4
  • 期刊索取号:P390.6107-3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以15个云南粳稻育成品种(Oryza sativaL.)为试验材料,研究异地栽培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粳稻在温度相对较高的韩国水原种植,其粒长、粒宽、垩白粒率、精米白度、味度值、最高黏度值、崩解值极显著增加,长宽比、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消减值和到达最高黏度时间极显著降低,而最低黏度值、最终黏度值和起浆温度不因栽培环境改变而发生明显变化。品质性状对栽培环境的反应不仅与具体的品质性状有关,也与品种密切相关。对环境反应最敏感的品质性状是垩白粒率,环境反应指数变幅为100.3%~2 077.8%,平均值为318.9%,变异系数为204.7%。其次依次是崩解值、消减值和精米白度,环境反应指数分别为202.8%、47.5%和123.1%,对环境反应最迟钝的品质性状是起浆温度和粒长,环境反应指数分别为100.2%和97.3%,其余性状对环境反应较敏感。最低黏度和最终黏度值对环境反应在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品种在韩国水原种植这两项特征值增加,有的品种则降低。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