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甘肃西峰红粘土~4.5Ma孢粉记录的植被转变及其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6
  • 作者:李杰;旺罗;裴云鹏;彭淑贞
  •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出生年:1967
  • 职称:副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红粘土;孢粉;黄土高原;青藏高原隆升
  • 起始页:342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102029;40271117;40231001;40572105)
  • 刊名:地学前缘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94
  • 主管单位: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地学(北京);北京大学
  • 主编:翟裕生
  • 地址:北京市学院路29号
  • 邮编:100083
  • 电子信箱:frontier@cugb.edu.cn
  • 网址:http://www.cugb.edu.cn
  • 卷:13
  • 期:5
  • 期刊索取号:P206.6 208-8
  • 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甘肃西峰红粘土剖面蕴涵了大量古环境和古气候变化信息,是重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和气候演化的重要地质记录。通过对红粘土地层孢粉学研究,发现孢粉组合特征在~4.5 Ma发生了明显转变,乔木植物花粉明显减少,草本植物花粉大量增加,尤其是藜科花粉百分含量显著增加,麻黄出现频率明显增高;孢粉类型C/A(Chenopodiaceae/Anemisia)和B/A(Betula/Anemisia)的比值发生显著变化,反映研究区从-4.5 Ma开始植被类型由稀疏森林草原逐步转变为典型草原,甚至荒漠草原,揭示了亚洲内陆生态环境的一次显著变干事件。这一信息与前人研究红粘土中其他替代性指标指示的气候变干过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孢粉组合中藜科植物含量在此时迅速递增,反映黄土高原气候的季节性反差明显加强。青藏高原在~4.5 Ma发生的隆升可能是导致这次亚洲内陆干旱化的主要驱动因素,高原对暖湿气流的屏障和加强季节性反差可能是导致干旱化的重要途径。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