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龙门山地区早泥盆世古海洋环境——来自腕足类壳体的地球化学证据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程红光;李心清;袁洪林;王克卓;王兵;程建中
  • 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单位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出生年:1981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腕足化石;氧同位素;四川龙门山;微量元素
  • 起始页:897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273001);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编号:07LCD13)联合资助
  • 刊名:沉积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3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 主编:孙枢
  • 电子信箱:cjxb@ ns.lzb.ac.cn
  • 卷:26
  • 期:6
  • 期刊索取号:P371.066243
摘要
四川龙门山地区泥盆系是解决我国华南区与西北区及国外泥盆系对比的纽带,也是全球古生代气候变化对比研究的一个重要地区。但该地区早泥盆世古海洋环境研究一直缺乏同位素地球化学方面的证据,影响到该地区泥盆纪地球化学记录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对比,进而影响全球范围内的古生代气候变化对比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通过龙门山地区早泥盆世保存完好的腕足化石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对该地区早泥盆世海洋的古地理环境特征进行了探讨。保存鉴定结果显示:腕足化石壳体结构保存完整;阴极射线照射下壳体不发光或部分壳体呈微弱橙黄色;大多数壳体微量元素Mn<250μg/g、Sr>400μg/g。表明腕足化石保存完好,后期成岩作用影响微弱。同位素结果揭示龙门山地区δ13O值在-4.5‰~9.9‰(PDB下同)之间,明显低于该时期世界其他相同纬度地区的δ18O值(-1.7‰~-6.9‰);微量元素Fe、Mn含量变化与氧同位素组成变化呈反相关系。这说明龙门山海域当时处于海水同开阔海水交流不畅,海水化学成分受陆源淡水注入控制。这一发现从同位素地球化学角度对龙门山古海洋环境做出了判别,为龙门山地区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研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短尺度对比提供依据。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