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碎屑岩隐蔽油气藏勘探进展与问题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7
  • 作者:朱光辉;蒋恕;蔡东升;王华;胡孝林
  •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 单位2: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 出生年:1968
  • 学历:博士
  • 职称:高级工程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隐蔽油气藏;油气勘探;碎屑岩;层序地层;油气成藏形成;地球物理勘探
  • 起始页:1
  • 总页数:8
  • 经费资助:湖北省杰出基金项目(2003AB13012);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研究择优资助项目。
  • 刊名:石油天然气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
  • 创刊时间:1979
  • 主办单位:长江大学
  • 主编:胡文宝
  • 地址:湖北省荆州市
  • 邮编:434023
  • 电子信箱:xb_syb@yangtzeu.edu.cn
  • 网址:http://www.yangtzeu.edu.cn
  • 卷:29
  • 期:02
  • 期刊索取号:P452.066196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介绍了中国陆上与海上碎屑岩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历程。总结了伴随碎屑岩隐蔽油气藏勘探过程中新理论新技术的进展情况,理论上包括层序地层理论在中国的不断创新、坡折带理论、复式输导体系、相势控藏及三元控藏理论,这些理论推动了隐蔽油气藏从个别识别到定性和定量预测,促进了盆地不同构造位置、不同层系、不同领域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技术上主要体现在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为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而发展的保幅处理和高分辨率处理技术、验证和预测隐蔽砂体的反演技术、隐蔽砂体快速直观识别的可视化技术、分析隐蔽砂体含油性的AVO技术及分频等地球物理技术。尽管如此,隐蔽油气藏勘探失败案例暴露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于缺乏系统运用隐蔽油气藏理论或者由于隐蔽油气藏成藏理论不完善难以准确快速评价是否成藏,此外,由于地球物理预测具有多解性也会导致错误的认识。因此,今后应充分利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大力推进叠前处理和反演技术,进一步弄清隐蔽油气藏成藏机理及主控因素。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