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地下河硝态氮来源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汪智军;杨平恒;旷颖仑;贺秋芳;袁文昊;袁道先
  • 单位1: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单位2:西南大学地球化学与同位素实验室
  • 出生年:1986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地下河;15N同位素;硝态氮;来源;时空变化
  • 起始页:3548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8CB417208);“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C01A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2165);重庆市科委项目(CSTC2007BC7001,CSTC2009BA0002);三峡库区森林生态保护与恢复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CKL200802);西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ky2008001)
  • 刊名:环境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76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编:欧阳自远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 邮编:100085
  • 电子信箱:hjkx@rcees.ac.cn
  • 网址:http://www.hjkx.ac.cn
  • 卷:30
  • 期:12
  • 期刊索取号:P875.06 929-3
摘要
根据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每月对青木关地下河水的监测,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并结合水化学指标,分析地下河硝态氮来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下河出口S2硝态氮浓度(20.35mg/L)比入口D1(3.20mg/L)高6倍多。受农业生产施肥和降雨冲刷稀释效应的影响,地下河水硝态氮浓度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较低且比较稳定,2008年4月至7月较高但受降雨冲刷稀释影响变化较大,2008年8月至9月随降雨减少,土壤中残留的化肥造成地下河水硝态氮浓度偏高。根据NO3-δ15N值识别出了地下河硝态氮来源变化特征为:D1处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以及2008年7月至10月NO315N值为-0.857‰±2.01‰(n=9),其硝态氮来源为稻田中残留的化肥;2008年4月、6月中下旬NO315N值为2.50‰±0.29‰(n=3),其来源为稻田中施用的化肥与土壤有机氮的混合;2008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NO315N值分别为-3.74‰和0.52‰,其来源为稻田中施用的化肥。S2处硝态氮不仅来自上游的化肥,更主要的是来自中下游的耕地、林地土壤渗透水或侧向裂隙水带来的土壤有机氮与化肥,其中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以及2008年7月至10月NO315N值为4.77‰±0.73‰(n=9),其硝态氮主要来自于土壤有机氮;2008年4~6月NO315N值为3.16‰±0.39‰(n=5),其硝态氮来自于土壤有机氮与化肥的混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