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微小亚历山大藻投喂量与菲律宾蛤仔对麻痹性贝毒累积、转化和排出的动态关系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焦玥;田华;王宗灵;高春蕾
  • 单位1:国家海洋局 第一海洋研究所
  • 单位2:国家海洋局 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84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麻痹性贝毒(PSP);菲律宾蛤仔;累积;排出;转化
  • 起始页:216
  • 总页数:8
  • 经费资助: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养殖海产品质量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2007DFA30710);科技部社会公益专项——保障食品安全的贝毒早期监测预警研究(2005DIB2J116)
  • 刊名:海洋科学进展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83
  • 主办单位:中国海洋学会;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 主编:袁业立
  • 地址:青岛市高新技术区仙霞岭路6号
  • 邮编:266061
  • 电子信箱:hbhh@chinajournal.net.cn
  • 卷:28
  • 期:2
  • 期刊索取号:P226.067 627
  • 数据库收录:CA 美国《化学文摘》;AJ 俄罗斯《文摘杂志》;ZR 英国《动物学记录》;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之:《水科学和渔业文摘》(ASFA)《环境科学与污染管理》(ESPMZR)《水污染与环境质量》(APEQ)《生物科学与生命起源》(BSLR)《生物科学》(BS)《海洋技术、政策与非生活资源》(OTPNR);《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选用高毒性微小亚历山大藻台湾株和菲律宾蛤仔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毒藻投喂量对贝类累积和排出麻痹性贝毒(PSP)的影响。实验分为累积和排出2个部分,累积实验设计了4个投喂梯度(A组:2.0×107cell/d、B组:7.0×107cell/d、C组:1.1×108cell/d和D组:2.0×108cell/d),在排出毒素阶段,每实验组又分成投喂无毒饵料藻组和饥饿组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投喂梯度组间PSP毒素累积存在明显差异。随着毒藻投喂量的增加,PSP毒性增加,但毒素累积率下降,这说明在一定范围内毒藻投喂量的大小对蛤仔的毒素累积有影响。A组、B组、C组的最高累积量依次为6.5,82.9,113.9μgSTXeq/100g,D组达到本实验的最高累积量154.1μgSTXeq/(100g),但累积率却随着投喂量的增加而递减,分别为1.79%,0.92%,0.42%和0.39%。停止投喂毒藻后蛤仔体内的PSP毒性迅速下降,在排出阶段,对投喂饵料组和饥饿组的比较结果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得出P<0.05,结果差异显著,饥饿组的毒性均高于投喂饵料藻组,说明投喂无毒饵料有助于菲律宾蛤仔体内的毒素排出。其中D饵料组和饥饿组间排出速率差异最明显,饵料组的排出速率为13.2μgSTXeq/(100g·d),饥饿组的仅为8.3μgSTXeq/(100g·d),因此将菲律宾蛤仔归属于快速排毒者。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