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延安组叠锥沉积特征与古环境意义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宋霁;焦养泉;吴立群;荣辉;王瑞
  •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 出生年:1987
  • 学历:硕士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叠锥;延安组;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
  • 起始页:31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2072;4080202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3CB214603)
  • 刊名:地质科技情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2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编:姚书振
  • 电子信箱:kjqb@cug.edu.cn
  • 卷:29
  • 期:2
  • 期刊索取号:P206 208-46
  • 数据库收录: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通过野外露头实测、手标本观察、光薄片观察、X光衍射分析、电子扫描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延安组第Ⅱ成因地层单元中的叠锥各方面的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叠锥整体呈结核状产出于暗色泥质岩中,泥质岩中发现丰富的20μm左右的炭化微生物化石,反映相对还原的沉积成岩环境。叠锥内部常可分为3层,中层为块状灰岩,上、下层由大小不等的、同轴或错落叠置的直圆锥组成。叠锥内部主要为纤维状方解石呈锥形套叠,纵切面上可见明显的“V”字型或“W”字型纹层,横切面上可见大小不等的同心圆状构造。上、下层位叠锥的锥顶均朝上,反映出类似叠层石的生长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叠锥可能是由微生物和沉积作用联合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生物沉积构造;并推断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延安组第Ⅱ成因地层单元中的叠锥发育于由河流向湖泊过渡的浅水、沉积速率较低的环境中。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