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地球内部流体运动与全球构造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1996
  • 作者:钱维宏
  • 单位1: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 学历:博士后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地球内部流体;全球构造;大陆漂移;天文演化;地质演化;角动量
  • 起始页:152
  • 总页数:9
  • 刊名:地学前缘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94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 主编:王鸿祯
  • 地址:北京学院路29号
  • 邮编:100083
  • 卷:3
  • 期:3
  • 期刊索取号:P206.6208-8
摘要
把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分成天文演化和地质演化两个阶段,地球表面温度达极大值为两个时段转换的标志。在天文演化阶段,地球从一个胚胎通过引力归并增长成行星地球,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地球内部固核和核外岩浆流体,表层流体温度最高时为天文演化阶段的结束。在地质演化阶段,地球冷却形成了岩浆流体圈层外的地壳岩石圈。无论是在天文演化阶段的固核与岩浆圈层的动力系统,还是在地质演化阶段中固核、岩浆圈层和地壳组成的动力系统,由于系统
     内部热(动)力的耦合,始终发生着不同圈层间的角动量交换。借助年际时间尺度内对固体地球与大气角动量交换机制的认识,研究了地球不同演化时期内部圈层的角动量交换和作用过程,从而得到:天文演化结束时形成了两极的高位势面(古大陆);地质演化初期,岩浆流体圈层与固核的角动量交换形成了流体相对固核的加快旋转,这一运动驱动了流体外地壳的分裂和漂移,北半球分裂的板块向东南漂移,南半球分裂的板块向东北漂移,这就是全球大陆漂移的方向性。随着大陆板块的漂移,岩浆流体辐合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历史上这一辐合带曾位于地中海、青藏高原南边缘、斐济、加勒比海和地中海一线,沿这一辐合带现今两半球大陆面积相等。后来分裂的板块随岩浆流体又多次往复运动形成了现今的全球构造特征。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