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东亚季风区的极端气候事件及其原因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2
  • 作者:郭正堂;姜文英;吕厚远;吴乃琴;姚小峰
  • 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出生年:1964
  • 职称:研究员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黄土;东亚季风;极端气候期
  • 起始页:113.00
  • 总页数:8.00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725206)
  • 刊名:地学前缘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94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 主编:翟裕生
  • 邮编:100083
  • 电子信箱:frontier@cugb.edu.cn
  • 卷:9
  • 期:01
  • 期刊索取号:P206208-8
  • 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全球冰量和太阳辐射变化被认为是黄土区古环境在轨道时间尺度上演化的两个主要驱动因素。然而,黄土一古土壤序列中记录了两类极端气候事件:以发育程度较好的S4,S5~1和S5~3古土壤所代表的极端暖湿期及以砂黄土层L9和L15为代表的极端干冷期。它们既不能用全球冰量的变化来解释,也不能用太阳辐射的变化来直接解释。对渭南、长武和西峰剖面的研究揭示出,S4,S5~1和S5~3古土壤是形成于亚热带半湿润环境下的土壤,S5~1形成时的年均温至少比现今高4~6C,年降水量高200-300mm;砂黄土层119和1115形成时高原中部的估算年均温和降水分别大致为1.5~3℃和150~250mm,当时整个黄土高原地表裸露,风力强盛。上述事件在深海氧同位素记录中没有明确反映,但3个极端暖湿期对应于世界大洋的碳同位素高峰,说明它们具全球性意义,同时表明这些古土壤的高成壤强度不是时间因素所致。海陆对比揭示出,上述两类极端气候事件分别对应于北大西洋深层流(NADW)强度最强和最弱的时期。据此认为,北大西洋深层流强度变化是影响东亚季风气候的重要因素,且这种作用同时体现于古冬、夏季风的变化之中。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