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青藏高原东缘深部构造及动力学特征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王志柳存喜谭皓原
  • 会议时间:2014-10-19
  • 关键词:深部构造 ; 动力学特征 ; 地表应力 ; 地震活动
  • 作者单位:王志(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广州 510301;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59)柳存喜,谭皓原(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59)
  • 母体文献: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针对青藏高原东缘的“Y”字型构造及其强烈的地震活动,通过采集和收集大量的宽频台记录的地震资料,采用近、远震三维联合反演,获得研究区域的三维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同时,收集了鲜水河、安宁河和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邻区的地表应力数据,结合深部速度结构和地表应力分布特征的研究,探索和分析了青藏高原“Y”字型构造深部壳幔结构特征及动力学系统,为研究青藏高原东缘构造演化和地震孕育等系列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三维速度层析成像研究揭示了沿着鲜水河、安宁河和怒江缝合带有明显的低速度异常,这可能与下地壳流或者管道流有关。揭示了流体侵入对汶川地震产生的影响。来自于松潘甘孜板块中、下地壳的地壳流(或管道流)和从上地慢上升的软流圈的热物质汇合在一起,在松潘甘孜地块的右旋运动与四川盆地强烈碰撞挤压下,致使部分流体侵入到龙门山断裂带的一些脆弱区域。由于龙门山造山带的地壳中温度较高和流体侵入而导致部分岩石发生熔融,从而造成龙门山断裂带深部结构强烈的不均匀性;探讨和研究了汶川地震产生机制。汶川地震的产生和诱发与震源区的深部速度结构、地层流体压力积累、地壳应力分布和区域构造背景相关。本研究揭示了震源下的高泊松比、低速度和高电导率异常与来白青藏高原东缘的松潘甘孜地块的中下地壳流和来白上地慢软流圈的上升的热物质密切相关。这些含水物质在高温下发生部分熔融,由于其可塑性,一方面被持续挤压到震源区的断裂中,致使震源区维持很高的流体压力。另一方面,当熔融物质侵入到断裂中时,将减小断裂面之问的摩擦力和耦合作用。因此,震源区的深部速度结构、地层流体压力积累、地壳应力分布是诱发和产生了汶川地震的重要因素。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