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浙西桐村斑岩型钼(铜)矿床与德兴斑岩铜矿岩浆岩对比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Zhu Yudi朱玉娣Ye Xifang叶锡芳Zhang Dehui张德会Wang Keqiang王科强
  • 会议时间:2012-10-26
  • 关键词:金属矿床 ; 岩浆岩 ; 成矿作用
  • 作者单位:Zhu Yudi,Zhang Dehui,Wang Keqiang(School of Geosciences and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Mineral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Beijing 100083, China)朱玉娣,张德会,王科强(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Ye Xifang(No.3 Geological Party of Zhejiang Province, Jinhua 321001, China)叶锡芳(浙江省第三地质大队,浙江金华321001)
  • 母体文献:第四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四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会议地点:成都
  • 主办单位: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桐村地区与德兴矿区岩石系列相似,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在岩石结构上,桐村地区花岗闪长岩为似斑状结构,德兴矿区花岗闪长斑岩为斑状结构。两者均为钙碱—碱质镁质Ⅰ型花岗岩。桐村岩石富Si和K,A/CNK和K/(K+Na)值均小于德兴岩石。微量元素、同位素及岩石学特征表明桐村地区的物质来源以壳源为主,而德兴地区为有大量幔源物质参与的壳幔混合型,其原因可能与两区不同的构造位置有关。中晚侏罗世时,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下插板片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与岩石圈地幔楔发生作用从而形成斑岩岩浆是桐村和德兴地区可能的成因模式。桐村矿床含矿斑岩的氧逸度、演化程度和地壳混染程度均较德兴斑岩铜矿高。对于同时代、近距离的岩浆岩形成如此规模悬殊的矿床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和思考。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