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裂陷盆地断层形成和演化的新模式——“不协调伸展”的砂箱实验理论与应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童亨茂蔡东升吴永平李绪深刘明全孟令箭
  • 会议时间:2008-10-01
  • 关键词:裂陷盆地 ; 断层形成 ; 油气勘探 ; 构造地质学 ; 构造模式
  • 作者单位:童亨茂,孟令箭(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昌平,102249)蔡东升,李绪深,刘明全(中海石油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524057)吴永平(中国石油大港分公司,天津大港,300280)
  • 母体文献:中国地质学会第四届全国构造会议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地质学会第四届全国构造会议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断层的分布、活动和演化是裂陷盆地构造研究的核心,也是其油气勘探的关键.早在20世纪50年代,Anderson利用库仑—摩尔准则来解释自然界岩石断裂的形成,推断正断层的倾角一般为60°左右(Anderson,1951),此后,“Anderson模式”成为构造地质学在断层研究领域中的经典理论.20世纪80年代初在北美科迪勒拉地区从地质上确立了倾角小于45°的大型低角正断层的存在,并提出以此为主要构造要素的变质核杂岩伸展构造模式(Davis,1979;Wernicke,1981;Lister et al,1989).Wereicke进一步阐述了低角正断层系的构造模式,并划分了正断层的类型(Wernicke,1982;1988). 本文以渤海湾盆地张巨河构造带和北部湾盆地涸西南凹陷这2个有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覆盖、断层分布和组合十分复杂、富含油气的典型裂陷盆地区为原形,设计进行了目标砂箱模拟实验.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按“不协调伸展”设计的实验模型成功地再现了上述2个目标地区的构造特征,包括复杂的断层分布、组合和演化,以及隆坳分布等特征得到了比较理想的再现.通过实验结果与实际构造的对比分析,确定了上述2个地区的构造变形机制和边界作用条件,揭示了基底先存断裂和递进伸展变形过程在裂陷盆地断层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断层形成和演化的基本规律.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