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2010年河南省晚霜冻天气成因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鲁坦
  • 会议时间:2012-09-01
  • 关键词:低温 ; 超极地路径 ; 混合型霜冻 ; 拔节期
  •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03;河南省气象台,河南 郑州 450003;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
  • 母体文献: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会议地点:沈阳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P45;P42
摘要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再分析资料以及EOS/MODIS 卫星遥感资料,对2010 年4 月13~15日豫西、豫北一带冬麦区出现的晚霜冻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霜冻由来自超极地路径的冷空气经寒潮关键区后入侵河南,与后期补充南下冷空气的共同作用形成。冷空气前期以超极地路径影响我国,这种路径和西北路径、西路路径是三种我国常见的冷空气影响路径,相比来说,超极地路径在我国出现的次数较少,但它造成的冷空气强度最大,气团温度最低,能够达到寒潮强度的占该源地冷空气总数的比例最大,特别是在春季,若出现这种少见路径的冷空气,河南极易出现霜冻害,此指标可为晚霜冻的中长期预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为冬小麦作物的预防补救措施提供充足的时间;冷空气在进入寒潮关键区之后以中路路径影响河南,后期还有一支次要路径(新西伯利亚群岛-中西伯利亚高原的中东部-贝加尔湖-蒙古高原中部-华北地区南部)的冷空气进行补充,此路径的冷空气在河南春季出现的几率更少,但它的冷源由于比超极地路径的冷源位置更偏东,因而冷空气的强度更大,带来的降温更强,冻害也相应更强;此次霜冻过程高空的影响系统——冷涡、阻塞高压均偏强、且持续时间偏长,距平场上反映出此阻塞高压明显偏强——乌山、中西伯利亚高原到泰梅尔半岛及其以北地区均被正距平占据,距平强度达到120~140gpm,影响冷涡与常年相比,位置偏西5~8 个经度,被-40~-80gpm 的负距平区控制,另外,此阶段我国蒙古—东北—远东地区处于负距平中心,亚洲北中部地区锋区较强,横槽缓慢南压,形成强冷空气的酝酿形势。高空500hPa 主要影响系统为旋转南下的横槽,随着横槽旋转移动引导强冷空气南下,河南强降温天气发生,上述这种类型的冷空气活动在春季容易带来豫西北、豫西一带强降温、霜冻害天气。另外,前期的气候干旱导致土壤失墒,霜冻害也易发生;当时河南省的小麦正处于拔节-抽穗的低温敏感期,抗寒能力较弱,霜冻害程度就会相应加重。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