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地方实践与经验总结——以法务前沿工程为讨论中心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Summary of Local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in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Innovation——Taking the Frontier Project of Legal Affairs as the Focus of Discussion
  • 作者:徐炜
  • 英文作者:Xu Wei;
  • 关键词:农村社会治理创新 ; 地方实践创新模式 ; 法务前沿工程
  • 英文关键词:Rural social governance innovation;;local practice experience;;frontier project of legal affairs
  • 中文刊名:RMXS
  • 英文刊名:Frontiers
  • 机构: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 出版日期:2019-01-15
  • 出版单位: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年:2019
  • 期:No.161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社会治理视角下农村基层司法改革经验及其限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5BSH073
  • 语种:中文;
  • 页:RMXS201901008
  • 页数:9
  • CN:01
  • ISSN:10-1050/C
  • 分类号:72-80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地方实践,以2004年6月中央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为界线可分为两大阶段,前一阶段的创新实践是零星的、倒逼式的,后一阶段是在中央引领下大量涌现类似于法务前沿工程的创新实践模式。这些模式之所以取得成功得益于不同于过去的、因地制宜的创新经验,其经验主要包括平台建设、队伍建设、多元方式三者的有机结合。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地方实践及其经验,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社会治理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The local practice of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innovation in the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s divided into two major stages with a reference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 proposing to "strengthen social progress and management, and promote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 innovation" in June 2004. In the first stage, the innovation was sporadic and backward; in the latter stag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innovative practice models similar to the frontier project of legal affairs. The success of these models is due to innovations different from the past and tailored to the local conditions. Their experience mainly includes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platform improving, team building and multi-modality. The local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innovation is a great achievement in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over the past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引文
[1]郑杭生:《“理想类型”与本土特质》,《社会学评论》,2014年第3期;俞可平:《治理与善治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年第5期;李培林:《社会变迁新态势与社会治理》,《光明日报》,2015年1月12日;周红云:《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理论基础与概念框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6年第2期。
    [2]孙晓莉:《西方国家政府社会治理的理念及其启示》,《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2期。
    [3]燕继荣:《中国社会治理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教学与研究》,2017年第9期。
    [4]魏礼群:《新阶段社会治理需要着重解决七方面问题》,《经济参考报》,2018年7月11日。
    [5]吴理财:《从“管治”到“服务”――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6]李培林:《“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5期。
    [7]吴锦良:《基层社会治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8]贺雪峰:《新乡土中国》,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9]陆益龙:《农民中国――后乡土社会与新农村建设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10]翁呜:《青县模式:一种我国农村治理的创新机制》,《理论探讨》,2011年第5期。
    [11]徐炜、陈民洋:《农村社会治理创新模式的持续发展问题解析》,《江汉论坛》,2015年第1期;《农村社会治理案例比较与难题:政策话语转变的视角》,《武汉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
    [12]徐炜等:《农村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基于法务前沿工程的社会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
    [13]罗田县司法局内部资料汇编:《法务前沿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84~86页。
    [14]陈荣卓、唐鸣:《城乡统筹中的农村基层司法行政服务模式创新——湖北罗田法务前沿工程的经验与反思》,《江汉论坛》,2012年第4期;湖北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罗田县实施法务前沿工程纪实》,《世纪行》,2010年第1期;汪道胜:《积极探索法务前沿工程努力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与服务路径》,《中国司法》,2011年第10期;王国强:《法务前沿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司法》,2009年第8期;许振奇:《一个山区农村社区矫正的模式——基于罗田县法务前沿工程中的社区矫正调查》,《中国司法》,2011年第11期;吴理财等:《改革开放以来湖北农村社会治理研究》(未刊稿)等。
    [15]周晓虹:《社会建设:西方理论与中国经验》,《学术月刊》,2012年第9期;周晓虹:《中国经验与中国体验:理解社会变迁的双重视角》,《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李培林:《改革和发展的“中国经验”》,《决策与信息》,2011年第1期;郑杭生:《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与当代中国社会学再研究》;郑永年:《国际发展格局中的中国模式》,《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宋林飞:《“中国模式”的成功与未来》,《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2期。
    [16]罗田县司法局内部资料汇编:《法务前沿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年,罗司发[2009]14号文件。
    [17]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18]郭星华:《从中国经验走向中国理论——法社会学理论本土化的探索》,《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19][20]郭星华、石任昊:《社会规范:多元、冲突与互动》,《中州学刊》,2014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