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道咸同三朝理学家日记互批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esearch on the Mutual Comments of Neo-Confucianists' Diaries during the Years of Dao Guang,Xian Feng and Tong Zhi
  • 作者:彭勃
  • 英文作者:PENG Bo;
  • 关键词:日记互批 ; 理学 ; 李棠阶 ; 倭仁
  • 英文关键词:mutual comments of diaries;;neo-confucianism;;Li Tangjie;;Wo Ren
  • 中文刊名:HNSB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25
  • 出版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No.237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代日记文献叙录、整理与研究”(18ZDA259)
  • 语种:中文;
  • 页:HNSB201901027
  • 页数:9
  • CN:01
  • ISSN:44-1139/C
  • 分类号:183-190+194
摘要
修身日记是理学家日常修行的重要工具之一,曾在明末清初的部分理学家中风行一时,更进而产生了传观日记、互相批阅等更严密的方式。由于考据学的兴起,这一风潮渐渐消歇,直至道光年间李棠阶等人重新加以揄扬,并随着同治朝的理学中兴产生了广泛影响。如果以李棠阶、曾国藩和倭仁日记中保留的零星线索为根据,或可简略还原道咸同时期日记互批复兴的整体图景。
        The diary of self-cultivation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Neo-Confucianists to do daily practice,which came into fashion among some of the Neo-Confucianists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even generating mutual comments of traditional diaries and some other more rigorous ways.Due to the boom of textology,this trend gradually faded,and had not been developed until Li Tangjie,Zeng Guofan and other professionals began to promote it,producing extensive influence with the resurgence of Neo-Confucianism in the Tong Zhi period. This paper uses the sporadic clues remained in the diaries of Li Tangjie,Zheng Guofan and Wo Ren as the basis,trying to restore the overall picture of renaissance that people commented on each other with diaries during the years of Dao Guang,Xian Feng and Tong Zhi.
引文
(1)王汎森因他讨论的时期“日谱”一词较常使用而多称“日谱”,本文因道咸同时期常用“日记”而多称“日记”,事实上日记、日谱、日录、日课等名称之间并无明显区别。
    (2)比如陈左高《历代日记丛谈》(第68页,上海画报出版社2004年版)提及责善会的日记互批活动,朱义禄《颜元、李塨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提及颜李的修身日记,吴震《明末清初劝善运动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提及明末清初刘宗周等理学家奉行日记,李才栋《江西古代书院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和吕妙芬《阳明学士人社群---历史、思想与实践》(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提及惜阴会置日记自考等。
    (3)王汎森:《日谱与明末清初思想家---以颜李学派为主的讨论》,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98年第69本第2分;王汎森:《明末清初的人谱与省过会》,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93年第69本第3分。两文后都收入《权力的毛细血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学术与心态》,(台北)联经出版社2013年版。
    (4)比如李细珠:《晚清保守思想的原型---倭仁研究》,第11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张晨怡:《清道光年间理学士人在京交游述论》,载《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等。
    (5)《清史稿·李棠阶传》:“李棠阶,字文园,河南河内人。”“字文园”误。《中州先哲传》卷七《李棠阶传》作:“李棠阶,字树南,号文园,又号强斋,河内人。”此传作者卫荣光曾受学李棠阶。另《李文清公遗书·行实》亦为:“公讳棠阶,字树南,号文园,又号强斋。”此行实作者王辂肄业于李棠阶主讲多年的河朔书院,李棠阶曾称许其父王汝谦所著诸书。卫荣光、王辂都曾与李棠阶有所来往,当据改。
    (1)另有《强斋日记》,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记于道光五年十月至道光六年六月提督云南学政期间,第二部分记于咸丰元年十一月至咸丰二年四月主讲河朔书院期间。《凭良心录》记自道光八年二月初一至道光九年正月初五,为功过格形式。两书均藏于新乡市图书馆。
    (2)卫荣光:《李棠阶传》,见李时灿主编:《中州先哲传》,第7卷,第6页,经川图书馆校刊1937年印。
    (3)《中州先哲传》王鉁的小传中记为“正学会”,李细珠《晚清保守思想的原型---倭仁研究》同。但李棠阶所作《项城训导王先生(鉁)墓志铭》和同为会员的王检心为王涤心所作的《责志约言序》中均称“责善会”,故从后者,大概《中州先哲传》因其时理学亦称正学而误记。
    (4)李细珠认为“毅斋”为后来校订了《李文清公遗书》的王辂(号毅斋),但王检心为王涤心所作的《责志约言序》中提到:“戊戌与倭艮峰、杨毅斋诸君子为责善会,于都门各位日录,互相砥砺。”其中“毅斋”姓杨,《李文清公日记》中也多提“杨毅斋”,似另有其人。
    (5)如限定每日二香静坐(李棠阶:《李文清公日记》,第44页,岳麓书社2010年版),或约定每日各看《小学》数章(李棠阶:《李文清公日记》,第61页)。
    (6)王汎森《日谱与明末清初思想家---以颜李学派为主的讨论》详细介绍了明末清初修身日记运动的情况。由于材料有限,当时修身日记的原始面貌已不可知(比较有代表性的日记比如陈瑚《圣学入门书》只是如何写修身日记的纲领,陆世仪《志学录》只记了九个月且内容并不详细,颜元、李塨的日记都只有年谱中的零星留存),所以无法进行日记文本的直接对比。但整体而言,无论是一念一动一言一行都要详细记录的日记方式、互批日记彼此监督的团体,还是大力推广以日记修身、通过传阅日记而传播思想的行为,都表现了责善会同人对明末清初修身日记运动的继承与发展,这些相关联的要点在整篇论文中会逐渐出现,因本文重心不在此,故不再一一说明。
    (7)曾国藩:《曾国藩日记》,见《曾国藩全集》,第1册,第113页,岳麓书社1994年版。
    (8)李颙:《关中书院会约》,见《二曲集》卷十三,第177页,中华书局1996年版。
    (1)(2)(3)(5)(6)(7)(8)(9)(10)(11)(12)李棠阶:《李文清公日记》,第1,206-207,358,45,310,209,305,367,232,358,319页。
    (4)刘宗周:《证人要旨》,见《刘宗周全集》,第2册,第6页,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1)《明末清初的人谱与省过会》已提到陈确指导下成立的省过会综合“内”“外”,会友之间不但互相观察纠正看得见的行为,而且每个人必须将心中所想的以及别人看得见或看不见的错误行为一律自动坦白地写在《日史》中,然后在集会时公诸他人。
    (2)(3)(4)(5)(6)(7)李棠阶:《李文清公日记》,第59,134,75,247,57,322页。
    (8)佚名:《唐鉴传》,见《清史列传》卷六十七,第5400页,中华书局1987年版。
    (9)吴廷栋:《拙修集》卷十《庚子都中与执夫子垣两弟书》,见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83册,第48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10)曾国藩:《曾国藩日记》,见《曾国藩全集》,第1册,第92页。
    (11)曾国藩:《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见《曾国藩全集》,第1册,第40页。
    (1)曾国藩日记中并无明确的时间界限。但大体说来,从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十三日曾国藩考中二等第一后,就逐渐回归记事为主,摆脱了“治念”式的日记形式,期间过程共161天。
    (2)详见王汎森:《明末清初的人谱与省过会》,见《权力的毛细血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学术与心态》,第233页。
    (3)李颙:《悔过自新说》,见《二曲集》卷一,第2页。
    (4)(5)李棠阶:《李文清公日记》,第214,322页。
    (6)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责善会中杨毅斋和畏斋都曾有过放弃日记的想法,会友们都反复规劝,杨毅斋后仍继续日记。
    (7)(8)(9)(10)曾国藩:《曾国藩日记》,见《曾国藩全集》,第1册,第122,126,150,133页。
    (11)吕妙芬:《阳明学士人社群---历史、思想与实践》,第266页。
    (12)李颙:《四书反身录》,见《二曲集》卷三十八,第486页。
    (1)王汎森:《日谱与明末清初思想家---以颜李学派为主的讨论》,见《权力的毛细血管作用:清代的学术、思想与心态》,第328页。
    (2)(3)(4)(5)(7)(8)李棠阶:《李文清公日记》,第334,404,421,415,414,300页。
    (6)曾国藩:《曾国藩日记》,见《曾国藩全集》,第1册,第113页。
    (9)其中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初五提到“昨日蕙西来,言台湾镇达洪阿道姚莹有动摇之意,由英夷涉及故也。蕙西极为忧愤,几于坐不安席”,似关时事;但这条后面又有“约今日走渠处谈……蕙西忠爱之忱形于词色,而予付之谐谑,蕙西比即面责,真直谅之友”,其主要关注重点还是在自省改过。
    (1)倭仁:《倭文端公遗书》卷四,见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34辑,第241页,文海出版社1966年版。
    (2)唐鉴还见过倭仁日记中王检心、王涤心的批语,其《诰赠奉直大夫廪贡生王府君暨其配偶庞太宜人墓志铭》篇首有言:“昔年官京师,阅倭艮峰日记,见其上方评语有曰子涵、子洁者,问之则其河南同志王检心、王涤心也。”《唐确慎公集》卷四,见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26册,第559页。
    (3)李细珠认为这是《倭文端公遗书》编者有意的删除,是考虑到倭仁学涉陆王的思想渊源与其作为正统程朱理学家形象之间的矛盾关系做出的取舍。可备一说,未便定论。见李细珠:《晚清保守思想的原型---倭仁研究》,第34页。
    (4)光绪二十年秋山东书局重刻本删去了卷七《日记之余》后附的吴大廷所作《书倭文端日记后》,对主体无影响。
    (5)方宗诚:《柏堂集后编》卷六《节录倭文端公遗书跋》,见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72册,第459页。
    (6)陈左高在《历代日记丛谈》中已提及这一手稿,称“道光二十一年丙午(1816)(丙午实为道光二十六年,即1846年,与《遗书》本日记对读知确为丙午日记,此处两误)所作。倭艮峰工书法,字迹整饬。前有窦兰泉(垿)、朱子襄(次琦)、周宣史三人亲笔题志”,另有朱子襄的若干眉批。这一手稿曾题《艮峰日记》刊于《同声》1943年第4期,朱子襄眉批分列其中,但未见“三人亲笔题志”。
    (7)李德龙、俞冰主编:《历代日记丛钞》卷四十八,第283页,学苑出版社2006年版。
    (8)方宗诚:《节录倭文端公遗书跋》,见《柏堂集后编》卷六,第459页。
    (9)证据一:方鲁生《节录倭文端公遗书跋》提及“忆往岁余客吴竹如先生山东布政使署中,见公日记三卷……盖公存奉天时寄质于吴公,吴公手抄而存之也”,而在保留的批语中,吴廷栋是唯一一个与倭仁有多次互动的批者。证据二:吴廷栋同治元年《寄倭艮峰中堂书》:“敝友方鲁生读先生日记,有记疑一条,似不为无见,敢录以附呈。务祈指摘其谬,以求教益。或便中兼以质之文园先生(即李棠阶)一决是非何如?”见《拙修集》卷九,第469页。
    (10)王汎森:《日谱与明末清初思想家---以颜李学派为主的讨论》,见《权力的毛细血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学术与心态》,第293页。
    (1)(8)倭仁:《倭文端公遗书》,第372,602页。
    (2)吴廷栋:《拙修集》卷八《答李生肖良孝廉书》(戊午),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83册,第452页。
    (3)吴廷栋:《拙修集》卷九《与曾涤生先生书》(辛酉),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83册,第468页。
    (4)吴廷栋:《拙修集》卷九,《答方存之学博书》(壬戌),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83册,第472页。
    (5)李鸿章:《拙修集续编》卷四《光禄大夫刑部右侍郎吴公神道碑铭》,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83册,第591页。
    (6)其时理学的复兴还有其他各个方面的原因和表现,本文篇幅有限,不再一一叙述。
    (7)王汎森:《日谱与明末清初思想家---以颜李学派为主的讨论》,见《权利的毛细血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学术与心态》,第279页。
    (9)(11)李棠阶:《李文清公日记》,第419,1097页。
    (10)宝鋆等编:《筹办夷务始末》(同治卷四十七),第7册,第20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