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清代对外贸易政府管理体制探析——恰克图和广州对外贸易政府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n Analysis of the Government Management System of Foreign Trade in the Qing Dynasty——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government management system offoreign trade between Kiakhta and Guangzhou
  • 作者:贾瑞 ; 刘建生
  • 英文作者:JIA Rui;LIU Jian-heng;
  • 关键词:恰克图 ; 广州 ; 管理体制 ; 清代对外贸易
  • 英文关键词:Kiakhta;;Guangzhou;;the management system;;foreign trade in Qing Dynasty
  • 中文刊名:QSXK
  • 英文刊名:Seeking Truth
  • 机构: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山西省晋商学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 出版日期:2019-01-15
  • 出版单位:求是学刊
  • 年:2019
  • 期:v.46;No.248
  •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恰克图贸易与广州十三行贸易比较研究”(14YJA790033)
  • 语种:中文;
  • 页:QSXK201901022
  • 页数:9
  • CN:01
  • ISSN:23-1070/C
  • 分类号:178-186
摘要
清代前期中国在南方和北方分别开放了广州和恰克图进行对外贸易,这两个口岸在清代的对外贸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管理体制上,清政府在两地都设有管理机构对贸易进行管理,这些机构的设立一方面确保了边境的稳定,有利于自己天朝上国地位的稳定,另一方面促进了两地商业的发展与两大商帮的兴起。它们在对贸易地点的要求、贸易管理的机构设置及贸易方式等诸多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对两地以后的发展产生了不同影响。
        In the early period of Qing Dynasty, China opened Guangzhou and Kiakhta for foreign trade in the south and the north respectively. These two ports occupied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foreign trade in Qing Dynasty. In terms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the Qing government set up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for trade in the two places. On the one h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se organizations ensured the stability of the border and was conducive to the stability of China's position in the world. On the other hand, it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erce in both places and the rise of the two commercial groups. They also have differences in the requirements of trade loc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rade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and trade modes, which have different influen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places in the future.
引文
(1)蔡鸿生:《“商队茶”考释》,《历史研究》1982年第6期,第117-133页。
    (2)衣长春:《清代中俄恰克图边境早期官制考》,《西伯利亚研究》2004年第4期,第54-56页。
    (1)赖惠敏:《清政府对恰克图商人的管理(1755-1799)》,《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第39-66页。
    (2)郦永庆:《早期中俄贸易研究》,《历史档案》1996年第2期,第79-87页。
    (3)张喜琴:《清代恰克图贸易的制度框架、交易方式及启示》,《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第102-112页。
    (4)隋福明:《清代“广东十三行”的贸易制度演化》,《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1期,第81-84页。
    (5)王询,许晓东:《清代广州通商及其十三行制度》,《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第3-8页。
    (6)陈国栋:《清代前期的粤海关与十三行》,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30-114页。
    (7)米镇波:《清代中俄恰克图边境贸易》,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0页。
    (1)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第355-356页。
    (2)赖慧敏:《清政府对恰克图商人的管理(1755-1799)》,《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第42页。
    (3)何秋涛:《朔方备乘》,第37卷。
    (1)梁廷枏:《粤海关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第1842页。
    (2)故宫博物院:《清代外交史料·嘉庆朝三》,第16-18页。
    (3)《清宣宗实录》卷15“5道光九年四月戊辰”条。
    (1)故宫博物院:《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北京:故宫博物院,1929年,第20-21页。
    (2)梁廷枏:《粤海关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第1828-1829页。
    (3)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第114页。
    尼古拉·班蒂什卡缅斯基:《俄中两国外交文献汇编》,北京:商务印书馆,年,第页。(2)梁嘉彬:《广东十三行考》,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01页。(3)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84页。
    (4)米·约·斯拉德科夫斯基:《俄国各民族与中国贸易经济关系史(1917年以前)》,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170、187页。(5)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一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275页。
    (1)《中俄边界条约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73年,第12页。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明清宫藏中西商贸档案》,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10年,第2959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