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外国影视纪录片对“中国形象”的文化认知与建构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Study on Cultural Cognition and Construction for China's Image in Foreign Film and Television Documentaries
  • 作者:孔朝蓬
  • 英文作者:Kong Zhaopeng;
  • 关键词:外国影视纪录片 ; 中国形象 ; 认知与建构
  • 中文刊名:DDDY
  • 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Cinema
  • 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2-05
  • 出版单位:当代电影
  • 年:2019
  • 期:No.275
  • 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项目编号:JJKH20170894SK);;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培育项目(项目编号:2015ZDPY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DDDY201902017
  • 页数:5
  • CN:02
  • ISSN:11-1447/G2
  • 分类号:86-90
摘要
本文以跨文化形象学与跨文化传播学为理论背景,明确对外国影视纪录片"中国形象"塑造的文化渊源、叙事话语、形象谱系、视听语言、传播效应等因素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研究的重要意义。外国影视作品中的"中国形象"本质上是客观描述和主观想象结合的构建物,为我们自身的中国形象塑造提供了对象性依据和主要参照系。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既要注重不同文化背景、意识形态体系中形象塑造的同一性,也需探究其中的变异性和独特性;不仅要防止西方文化标准的唯一性,也需摆脱"自我东方化"的盲目设定,从而促进中国影视文化产业"中国形象"的自身建构与有效传播。
        
引文
(1)[美]乔舒亚·库珀·雷默等《中国形象--外国学者眼里的中国》,沈晓蕾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8页。
    (2)D Hans J.Morgenthau,Politics Among Natione: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7th edition),Kenneth W.Thompson and W.David Clinton(eds.),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影印本),第84页。
    (3)周宁《跨文化研究:以中国形象为方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27页。
    (4)李智《中国国家形象--全球传播时代建构主义的解读》,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年版,第5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