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力量”导演与第六代导演比较论——兼及“新力量”导演走向世界的思考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New Power" Directors and the Sixth Generation Directors and Reflections on the Way of "New Power" Directors Towards the World
  • 作者:陈旭
  • 英文作者:Chen Xuguang;
  • 关键词:新力量导演 ; 第六代导演 ; 电影工业美学 ; 走向世界
  • 英文关键词:the new power directors;;the sixth generation directors;;film industrial aesthetics;;the way towards the world
  • 中文刊名:DYYS
  • 英文刊名:Film Art
  • 机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05
  • 出版单位:电影艺术
  • 年:2019
  • 期:No.386
  • 基金:2018年度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新时代中国电影的‘质量提升’与新力量导演研究”(GD1852)的前期研究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DYYS201903013
  • 页数:7
  • CN:03
  • ISSN:11-1528/J
  • 分类号:65-71
摘要
21世纪以来出现的"新力量"导演群体,在电影观念、美学风格、创作思维及生产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与第六代导演不同的特点。本文从历史背景与媒介环境、师承源流、主体精神等方面对新力量导演与第六代导演进行对比分析,探析了新力量导演的新美学暨"电影工业美学"原则,以及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与第六代导演受到国际电影研究界的较大关注不一样,他们走向世界还需要一段路程,但他们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的主体力量,代表了中国电影的未来。
        The "New Power" directors, which appear in the new century, have shown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sixth generation directors in film concept, aesthetic style, creation thinking and production mod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se differences from the aspects of historical background, media environment, subject spirit, etc., and explains the " film industrial aesthetics" shown in films of New Power directors. Unlike the sixth generation directors, who have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from international film research fields, the New Power directors still need a long way to go, although they have become the main force of Chinese films, and to some extent, represent the future of Chinese films.
引文
1陈旭光.新时代新力量新美学--当下“新力量”导演群体及其“工业美学”建构.当代电影,2018,(1):32.
    2北京电影学院“八五”级导、摄、录、美、文全体毕业生.中国电影的后“黄土地”现象--关于一次中国电影的谈话.上海艺术家,1993,(4):35.
    3如张元的《妈妈》获1992年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评论奖,《过年回家》获1999年第5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特别导演奖;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获2001年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评审团大奖,《青红》获2005年第5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左右》获2008年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剧本,《地久天长》获2019年第69届柏林电影节最佳男女主角奖;娄烨的《推拿》获2014年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杰出艺术贡献“银熊奖”(摄影);何建军的《悬恋》获1994年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邮差》获1995年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青年导演金虎奖、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章明的《巫山云雨》获1996年第14届意大利都灵国际青年电影节最佳影片奖、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贾樟柯的《站台》获2000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奖,《三峡好人》获2006年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天注定》获2013年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王全安的《图雅的婚事》获2007年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熊奖、天主教人道精神奖。
    4张英进.新世纪英语学术界的中国电影研究.电影艺术,2019,(1):5.
    5例如,郭帆毕业于海南大学法学院、大鹏毕业于吉林建筑大学管理学院、俞白眉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卢正雨毕业于湖南工业大学多媒体设计专业、肖洋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建筑学系、非行毕业于安徽艺术学院民族音乐专业、秦晓宇毕业于天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
    6参见:陈旭光.新时代新力量新美学--当下“新力量”导演群体及其“工业美学”建构.当代电影,2018,(1):30-38.陈旭光.电影工业美学原则与创作实现.电影艺术,2018,(1):99-105.
    7笔者曾在《关于中国电影想象力缺失问题的反思》(《当代电影》2012年第11期)中认为,“中国电影缺乏想象力。而想象力丰富奇诡则是美国电影的重要制胜之道。美国电影中既有向未知领域攻城略地的超级大片,也有迈入人的最深层最未知的意识与潜意识领域的心理片、惊悚片、悬念片、梦幻片等。前者以视听想象和形象造型想象等制胜,后者往往在原有心理惊悚类型的基础上复合进科幻、幻觉、潜意识想象等要素,属于一种“高智商电影”。美国电影想象力的丰富发达与娱乐游戏观念和假定性观念有关系。而这两种观念恰是中国电影所缺失的。中国电影想象力的缺失与文化传统、二十世纪文艺精神都有关系。”进而提出“想象力消费”和“虚拟消费”的概念,并认为“放眼未来,随着市场受众主体和生产主体的不断年轻化,想象力充沛的科幻电影、‘高智商’的惊悚电影、心理恐怖电影,都应该崛起,而且也必然会崛起。”
    8陈旭光.潮涌与蜕变:中国艺术电影三十年.文艺研究,2009,(1):90.
    9王小帅曾经在与作家荆歌的对话中回忆过他们在电影学院受专业教育的情况:“确实,我们上学那会儿,学院教学确实是相当纯粹地在引导艺术这条道。记得周传基先生第一堂课就把好莱坞三个字在黑板上打了叉叉,立即引来满堂的喝彩。”引自王小帅,荆歌.王小帅:独特的叙述者和记录者,收获,2007,(1):115.
    10《苏州河》在获得2000年第九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金湖奖时,评委会给出的评语为:“为了影片的在电影叙述形式上的实验,以及为了影片成功地唤醒那些在现代城市中迷路的人们。”转引自程青松,黄鸥.我的摄影机不撒谎.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276.
    11转引自程青松,黄鸥.我的摄影机不撒谎.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257.
    12丁晓晨.陆川自称第七代导演杰出代表称张艺谋已被同化.http://ent.163.com/10/0517/13/66T1RH7E00031H2L.html.2010-05-1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