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见”的艺术史:早期留法油画家郭应麟的发现与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Invisible" History of Art: The Discovery and Research on GuoYinglin, an Oil Painter Studied in France during the Early Stage
  • 作者:董松
  • 英文作者:Dong Song;
  • 关键词:郭应麟 ; 油画 ; 艺术史
  • 中文刊名:MSXB
  • 英文刊名:Art Journal
  • 机构:安徽博物院;
  • 出版日期:2019-03-25
  • 出版单位:美术学报
  • 年:2019
  • 期:No.113
  • 语种:中文;
  • 页:MSXB201902010
  • 页数:11
  • CN:02
  • ISSN:44-1135/J
  • 分类号:81-91
摘要
1980年代以来,潘玉良、李青萍、唐蕴玉等一批1949年后在国内"消失"的艺术家重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他们在美术史上的价值和地位逐渐被认识。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因为大批作品的重新面世,从而带动了艺术界对画家的研究和认知。但是郭应麟无疑是一位独特的"失踪者",因为他的发现来源于《巴黎中国留法艺术会会员录(1936年4月-1937年4月)》的记录。1984年2月,潘玉良的7大箱遗作和遗物从法国运回国内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其中的一份《巴黎中国留法艺术会会员录(1936年4月-1937年4月)》上记载:郭应邻,男,绘画,通信地址厦门集美学校,已回国。这是笔者第一次看见他的名字,然而此后的很长时间,对他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人名,对他的生平和创作一无所知,也看不到他的任何一件作品,他成为了一位"看不见"的艺术家。
        
引文
[1]《商报画刊》,1932年第10卷第23期。
    [2]陈墙仁、林锦伙:《正直的画家辛勤的园丁——访福师大美术教授谢投八校友》,厦门市集美中学校友会编:《桃李争艳》(第2辑)。
    [3]谢投八:《画家郭应麟小史》,《商报画刊》,1932年第10卷第23期。
    [4]顾拯来,上世纪20年代毕业于中国体操学校,曾任江苏童子军总教练。
    [5]《申报》,1922年10月13日,第14页。
    [6]原件为福建漳州藏家林南中先生收藏。
    [7]颜文初(1882-1942),福建晋江人,著名华侨教育家。先后担任菲律宾《公理报》报社编辑、主笔,“小吕宋华侨中西学校”校长。同时撰写大量文稿介绍菲律宾华侨的教育情况。抗战爆发后,他率领师生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工作。
    [8]林珠光又名林聚根,祖籍福建厦门禾山镇,1901年生于菲律宾。其父林云梯,早年因家境贫寒,13岁便赴菲谋生,后来自营胜泰布庄,曾有“棉布大王”之称。林珠光长期担任厦门双十中学董事长,同时又是菲华体育活动的积极倡导者和热心组织者。
    [9]梁锡鸿:《巴黎的美术学校·讲座·研究所·模特儿》,《美术杂志》,第1卷第3期,1937年5月。
    [10]同注[3]。
    [11]谢投八:《郭应麟事略》,转引自政协厦门市集美区委员会编:《陈嘉庚的亲属、族亲及事业襄助者》(资料选编),2002年,第388页,原文载《集美校友》,1981年,第4-5期。
    [12]江鸟:《本会成立经过》,《艺风》(中国留法艺术学会专号),第2卷第8期,1934年8月,第85-86页。
    [13]同注[1]。
    [14]《华侨画家郭应麟返国经星携有作品多件以饱侨界眼福》,《南洋商报》,1933年2月24日第6版。
    [15]原文如此,吴作人写材料时无法确定华侨画家组织的准确名称,就在后面都加了(?),后面两处时间后的(?)亦如此。
    [16]吴作人1968年6月材料,家属提供。
    [17]同注[12]。
    [18]同注[14]。
    [19]《艺风》,1933年第1卷第8期,第6页。
    [20]同注[11]。
    [21]黄永玉:《在集美的日子》,《中国校园文学》,2004年6月,第41页。
    [22]参阅陈晓萍:《美育先锋——厦门美术专门学校述略》,《美术》,2012年10期,第90-93页。
    [23]同注[11]。
    [24]厦门市志编撰委员会:《厦门市志》,北京方志出版社,2004年,第3015页。
    [25]同注[11]。
    [26]索翁:《厦门美专的追忆》,《艺术家》,第59期,1969年4月。庄索(1914-1997),原名五洲、笔名索翁,台湾高雄市人,著名画家。1932年毕业于厦门美专,新四军“N4A”臂章的设计者,1947年回到台湾。
    [27]徐悲鸿:《自传之一章(续)》,《宇宙风》,第72期,1938年,第299页。
    [28]林学大(1893-1963),字伟甫,福建厦门人,新加坡南洋美术专科学校创办人。1916年毕业于福州省立高级师范艺术教育系,1915-1917年在福建省立第十三中学任教。
    [29]钟瑜:《南洋美术之父——林学大在马华美术史上的定位》,《美术研究》,2012年2期,第78页。
    [30]同上注。
    [31]陈嘉庚:《陈嘉庚回忆录》,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471-472页。
    [32]参阅林翠锦:《我陪校主避难玛琅的一些回忆》,《回忆陈嘉庚》,文史出版社,1984年,第103-104页。
    [33]鲁少飞、张贻来编:《印度尼西亚华侨美工团作品选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第77-79页。
    [34]《北京美术展览简述》,《美术》,1956年11期,第12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