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意识形态与大众关系视野下意识形态的形态发展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y in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y and Mass Relations——Indoctrination form,post-Indoctrination form and globalization form
  • 作者:刘怀光 ; 张金星
  • 英文作者:Liu Huaiguang;Zhang Jinxing;College of Marxism,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 关键词:意识形态 ; 大众 ; 教化形态 ; 后教化形态 ; 全球化形态
  • 英文关键词:ideology;;masses;;Indoctrination form;;post-Indoctrination form;;globalization form
  • 中文刊名:HNSK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10
  • 出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46;No.196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BKS163);; 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基础项目(2019-JCZD-010)
  • 语种:中文;
  • 页:HNSK201903002
  • 页数:9
  • CN:03
  • ISSN:41-1011/C
  • 分类号:15-23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思想蕴含着意识形态与大众关系的线索,揭示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其意识形态的建构,列宁提出了用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灌输大众的阶级意识灌输理论,葛兰西深入探讨了有机知识分子教化大众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这些构成了意识形态大众化的教化形态。在后教化形态场景中,技术理性成为一种非传统意义上的意识形态,即它主要不是表现为统治思想,而是在功能上起到意识形态的作用。大众文化则是通过文化工业的生产、文化消费的实现、文化意义的消解来完成技术理性意识形态对大众的征服。在全球化场景中,无论是文明认同还是文化软实力的博弈,都宣告了所谓意识形态走向"历史的终结"这一结论的谬误。相反,它们意味着意识形态在民族国家层面展开对大众的争夺。大众文化的全球泛滥则折射出现代性意识形态在大众文化层面对世界各国大众的强大影响。同时,发展中国家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与民粹主义运动在欧美发达国家的蓬勃,无不体现出现代性意识形态大众化的内在矛盾。
        The ideology of Marx and Engels contain clue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eology and the masses, which highlights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y by bourgeois intellectuals.Lenin puts foward the theory of inculcation of class consciousness instilling the masses with the proletarian ideology. Gramsci further explores the theory of ideological leadership that organic intellectuals Indoctrinate the masses.These constitute the Indoctrination form of ideology popularization.In the post-indoctrination scene, technical rationality becomes an ideology in the non-traditional sense, that is, it mainly does not appear as a ruling thought, but functions as an ideology. The mass culture is to complete the conquest of the technical rational ideology to the public through the produc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the realization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and the dissolution of cultural significance.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both the civilized identity and the game of cultural soft power have declared the fallacy of the so-called ideology toward the end of history. On the contrary, they mean that ideology competes for masses at the national level. The global spread of mass culture reflects the powerful influence of modern ideology in the different countrys' mass at the mass culture level. At the same time, the rise of the nationalist move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the populist movement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of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ll reflect the inherent contradiction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modern ideology.
引文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78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79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9-10页。
    (4)《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17、363页。
    (5)《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63页。
    (6)《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66页。
    (7)《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17-318,318页。
    (8)《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27页。
    (9)《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42页。
    (10)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304页。
    (11)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4页。
    (12)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页。
    (13)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376页。
    (14)俞吾金:意识形态论(修订版),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0页。
    (15)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第126页。
    (16)《现代文明与人的困境——马尔库塞文集》,李小兵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第106页。
    (17)刘英杰:《论科学技术对意识形态的构造》,《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5期。
    (18)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08页。
    (19)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23页。
    (20)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26页。
    (21)刘怀光,高迪:《流行文化的兴起与宣泄性文化的合法化》,《中州学刊》,2013年第8期。
    (22)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李黎,郭官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70页。
    (23)刘怀光,刘若飞:《文化全球化的根据:共同生活的现代性诉求》,《中州学刊》,2014年第10期。
    (24)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56页。
    (25)沈湘平:《全球化与现代性》,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4页。
    (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04页。
    (27)福山:《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陈高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9页。
    (28)福山:《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陈高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0-11页。
    (29)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10年,第4页。
    (30)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10年,第248页。
    (31)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10年,第108页。
    (32)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吴晓辉,钱程译,东方出版社,2005年,第11页。
    (33)刘怀光,李华:《论美国软权力的文化机制》,《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34)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152页。
    (35)刘怀光,刘若飞:《文化全球化的根据:共同生活的现代性诉求》,《中州学刊》,2014年第10期。
    (36)伊曼努尔·华勒斯坦:《历史资本主义》,路爱国 ,丁浩金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14页。
    (37)史密斯:《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叶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5-26页。
    (38)林红:《民粹主义全球性再现的根源:民众与政党的双重维度》,《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年第2期。
    (3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20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