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视角下的中越陆地边界问题研究(1949-2007)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越两国是“山水相连、文化相通、理想相同、利益相关”(胡锦涛语)的邻国。两国的关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一直比较友好。但是,在中越交往的过程中,两国的陆地边界问题却曾经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里没有得到妥善、合理的解决,直接影响了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并成为阻碍两国关系正常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中越两国的陆地边界问题是中越两国交往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历史问题。从968年越南脱离中国独立建国开始,中越之间就开始因为边界争端屡屡发生冲突。但是,由于在此期间越南一直作为中国的藩属国存在,边界没有受到双方太多的重视。因此,中越双方的陆地边界长期以来处于一种弹性状态或模糊状态。1886年至1897年,清政府与统治越南的法国政府通过条约的形式在历史上第一次全面划定了中越之间的陆地边界,中越边界从弹性边界变为条约边界。但是,由于这一边界线是由清朝政府与越南的宗主国法国签订,并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越南的领土主权。因此,越南国内对这一次中法划定中越边界的结果非常不满。这也为日后中越两国陆地边界争端埋下了伏笔。
     新中国成立后,中越两国在1969年以前的时间里基本上保持了一种“同志加兄弟”式的友好关系,中国在实际上担负起了对越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指导和帮助的责任。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中越两国对两国的陆地边界问题均不愿谈及,采取了一种避讳的态度,将两国的陆地边界问题予以搁置。
     1969年以后,中越两国关系逐渐恶化。在这一时期,越南政府开始将两国的陆地边界问题公诸于众,并采用了一种极不理性的方式(在中越陆地边境地带的争议区进行骚扰、挑衅)表达其对两国边境地区争议地区的诉求。面对越南的不断骚扰和挑衅,中国政府提出与越南进行陆地边界谈判的要求,并得到了越南方面的同意。1977年至1979年,中越两国先后在北京和河内进行了两次多轮副外长级谈判,对两国之间包括陆地边界问题在内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协商、谈判。由于中越两国所关注的焦点存在根本性的差异,其关注点根本无法相交,中越之间的这两次副外长级谈判均以失败而告终。
     此次谈判后,中越两国关系持续恶化,两国已经不存在继续进行谈判协商的任何可能。因此,当越南政府于1981年向中国提出恢复两国副外长级谈判时,中国外交部于该年9月7日照会越南驻华大使馆,拒绝了这一提议。此后,针对越南重开谈判的提议和国际上有关中越进行秘密接触的传言,中国有关人士多次重申,在越南没有承诺和宣布从柬埔寨全部撤军并且付诸实际行动之前,中越之间不可能对话。此后直到1990年,中越两国再也没有就中越边界及其它问题进行任何谈判协商。
     1980年代末期以来,世界风云变幻,先是东欧巨变,后有苏联解体。中国与越南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均深刻地感受到了形势的严峻。特别是越南,在失去了苏联这一靠山后,已经切实感受了威胁的存在。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越南开始转变外交策略,频频向中国示好,并做出决定,表示愿意从柬埔寨撤出所有越南军队。在此之后,横亘在中越两国及两党之间的对峙坚冰开始消融,中越两国正常化之门也即将打开。
     1990年,中越两国领导人举行“成都会谈”,使中越两国实现了“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重要转变,并进一步推动了中越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历史进程。1991年11月,中越双方举行了高级会晤,两国及两党关系实现正常。此后,中越陆地边界谈判正式开始。此后,为真正合理妥善地解决两国之间的陆地边界问题,中越两国先后举行了2轮专家级谈判、6轮政府级边界谈判、16轮陆地边界联合工作组会谈和3轮陆地边界条约起草工作组会谈,以推进谈判进程。同时,中越两国还适时的通过政府外交、党际外交、民间外交和议会外交等多种形式促进两国政府及民间的互信合作,从各个方面推动两国陆地边界谈判的积极发展。1999年12月30日,《中越陆地边界条约》在河内得以签署。中越两国最终通过和平方式,合理、妥善地解决了长期困扰两国政府和人民的陆地边界问题。2000年11月,中越联合勘界委员会开始组织中越陆地边界的勘界立碑工作。在勘界立碑工作进行之初,无论是两国政府还是负责具体勘界的技术人员,都对3年完成勘界工作的计划比较乐观。但由于边界地区自然条件和政治条件的双重限制,中越两国陆地边界谈判据举步维艰。在经过六年艰苦地实地勘测之后,至2007年12月31日,尚有15%的勘测、划定和立碑工作没有完成。对于勘界立碑中的上述困难,中越两国政府正在积极努力,并力争能够在2008年上半年全部完成陆地边界的划定和竖立界碑工作。
     中越关系正常化之后,两国在经历了九年的陆地边界谈判和近八年的边界勘界立碑工作之后,已经基本解决了两国之间的陆地边界问题。中越陆地边界问题的解决是中越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它对于增进两国友好关系和政治互信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它对于稳定中国南部边疆的局势,解除中国南部边疆的国土安全威胁,意义重大。(3)中越陆地边界问题通过和平方式合理、妥善地解决,也有利于中国回击“中国威胁论”的无耻谰言,树立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正面形象。(4)中越陆地边界问题的合理、妥善解决,对中国处理与印度、不丹的陆地边界问题,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都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除此之外,中越陆地边界问题的合理、妥善解决也有许多经验可供借鉴:(1)两国边界问题的合理解决必须以两国国家关系的正常为基本前提。(2)互谅互让原则是新中国自中缅边界谈判以来形成的边界谈判的一项重要原则,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中国与周边国家包括边界问题在内的一切事务之中,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在处理与邻国的边界问题,特别是处理与社会主义邻国的边界问题时,正确处理党际外交与政府外交的关系,充分利用政府外交、政党外交、议会外交和民间外交等多种外交形式促进两国政府及民间互信与合作的发展,以加速边界问题的合理解决,是中越陆地边界谈判过程中的又一重要经验。
     我们应该注意到,在新中国处理与陆地邻国边界问题的过程中,不惟有经验和意义可资总结,亦有教训或是不足可供我们反思。主要问题或不足在于:(1)在外交实践中,新中国对包括与邻国的边界条约在内的一些不平等条约大都采取了承认和部分修改的原则,将之一律作为国际惯例、国家义务加以继承,这使新中国在处理与邻国的边界问题时长期陷于被动,并对新中国的领土主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害。(2)历史实践证明,边界问题一般不是单纯由当事国的边界争端引发,而是国家关系正常与否的折射,是地缘邻国关系的晴雨表和试金石。因此,在与地缘邻国处理领土边界问题时,我们不应将更多的精力置于边界线的合理划分和划界时的互谅互让上,不应过分期待让步后的边界会给国家安全所带来的积极意义,而应将着力点置于中国与当事国之间在各个层次和各个领域之间互信合作关系的进一步推进上,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与这些国家的更加深入和持久的友好关系。(3)二战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关系范式存在的制度性缺陷使各共产党执政国家的关系均处于不正常的上下级状态下,国家之间极易因为国家利益与国际主义原则的冲突而发生矛盾。这一制度性缺陷给二战后世界各共产党执政国家的关系带来了无法排解的矛盾,并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国家统一进程,恶化了中国周边的国土安全环境。
China and Vietnam are neighboring countries whose“mountains and rivers are connected, cultures are interlinked, the ideals are the same, the benefit is related”(from President Hu Jintao).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countries has always been very friendly. However, the land boundary issue of the two countries has not been solved properly and reasonably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for a rather long history, which has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two country’s relationship and become the main factor that hinders the normal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Chinese and Vietnamese land boundary issue is a historical problem aroused from the communication of the two countries. In 1968, the Ding Tribe established the“Da Qu Yue”Empire. Since then, the conflicts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were commonly seen for the boundary dispute. However, as Vietnam has always been an auxiliary country of China under the Ancestor fence System, the boundary issue did not rouse much attention. As a result, the length of the boundary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has always in elastic state or in a vogue state, which can also be called Elastic boundary or Vogue boundary. From 1886 to 1897, Qing dynasty government and the French government that governed the area at that time had ordain the land boundary wholly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history, which made the boundary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become Treaty Boundary. But as this boundary line was signed by the Qing dynasty government and the French government the Sovereign State, to some extent it harmed the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of Vietnam. So, Vietnamese felt great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result of this compartment of Chinese and Vietnamese land boundary. This also became the foreshadowing of the conflicts of Chinese and Vietnamese land boundary.
     After the foundation of the New Government of China, China and Vietnam has kept friendly relationships as“comrade and brother”for a long time during 1949 to 1969, and in fact China has assumed the responsibility of directing and helping the development of Vietnamese’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s. Under that historical background, both two countries were not willing to refer to the boundary issue and dodged the problem.
     After 1969, the Chinese and Vietnamese relations worsen gradually. Once the two countries transformed the friendship of "comrades and brothers" into confrontation of“drawing the pistol to each other”. During this period, the Vietnamese Government started to make public Sino-Vietnamese land boundary issues to the world and selected an quite irrational method (such as making harassment and provoking in the disputed area) to express their demand for the disputed area of both countries land boundary. Facing the constant harassment and provocation of Vietnames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proposed that we could carry on the land boundary negotiations with Vietnam, and this suggestion was accepted by Vietnamese government. From 1977 to 1979, in Beijing and Hanoi China and Vietnam successively carried on two multi-wheel deputy ministers level negotiations about two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affairs, including land boundary problem's many questions. As China and Vietnam had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in their concerns and the focuses could not agreed at all by two countries, China and Vietnam's two rounds vice foreign ministerial level talks ended in failure.
     After these negotiations, the Chinese and Vietnamese relations worsen continually, both countries already had not existed continue possibly to carry on the negotiations and consultation any longer. Therefore, when the Vietnamese Government in 1981 proposed to restore the two countries deputy minister-level negotiations with China, the Chines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noted the Vietnamese Embassy Stationed in China in September 7 of this year and rejected this proposition. Hereafter, referring to the reopening negotiations of Vietnamese proposition and some rumor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at China and Vietnam had the secret contact, the related Chinese officers reiterated many times that before Vietnam not promising and announcing that all troops would withdraw from Cambodia and putting into real actions, China and Vietnam would be impossible to talk. Since then until 1990, China and Vietnam hadn’t had any negotiations on the Sino-Vietnamese border and other issues with Vietnam.
     Since the late 1980s, the world has changed greatly and constantly, first was the Eastern European great change, and latter was Soviet Union to collapse. As quite few of sociali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both China and Vietnam deeply felt the grim situation. Especially Vietnam, after having lost this backer of Soviet, had already earnestly felt the existence of threat. In this historical background, Vietnam started to change diplomatic policies, showed good will to china frequently and made a decision finally that Vietnam would withdraw all Vietnamese army from Cambodia. After this, solid ice of confrontations spanning between two governments and two parties of China and Vietnam is melting, gate of the Chinese and Vietnamese normalization is also soon being opened.
     In 1990, the leaders of Chinese and Vietnamese held "Chengdu Talks," which made China and Vietnam to achieve the great changes of "ending the past and opening the future", and further promoted the normalization of Sino-Vietnamese relations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Since then, land boundary negotiations of Chinese and Vietnamese formally began. Then,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land boundary problems of both countries truly, reasonably and properly, China and Vietnam has held two round expert-level negotiations, six round government-level boundary negotiations, 16 round land boundary Joint working group talks and 3 round land working group talks on the affairs of drafting the Land Border Treaty, all these are just wanted to advance the negotiation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the governments of both Chinese and Vietnamese also timely adopted many kinds of forms, such as government diplomacy, the inter-party diplomacy, the civil diplomacy and the parliamentary diplomacy, etc. to enhance mutual trust and cooperation of both countries and civil, hoping to promote the positive development of the land border negotiations from each aspect. On December 30, 1999, "Chinese and Vietnamese Land Boundary Treaty" could sign in Hanoi. At last, China and Vietnam solved the land boundary problem reasonably, properly, through he peaceful means, the problem has puzzled both countries and their people for many years.
     According to the referred agreements of "Chinese and Vietnamese Land Boundary Treaty", the Chinese and Vietnamese Union Border Survey Committee started to organize the work of surveying and setting up stones in November, 2000.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work of demarcation built, both the two governments and the technical staff who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specific demarcation felt quite optimistic for the plan which would complete the border survey work in three years. However, due to dual constraints of natural conditions and political conditions in the border areas, the Chinese and Vietnamese land boundary negotiations were hard to carry on. After six years in painstaking investigation in the boundary area, to December 31, 2007, there were still 15% of the survey, demarcation and as-built work not completed. For the above-mentioned difficulties producing in the process of surveying the border and setting up the boundary tablet, the Chinese and Vietnamese Government is actively working and striving to be in the first half of 2008 for completion of land border demarcation and erection of boundary markers work.
     Aft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becoming normalization, both countries after having experienced nine-year land boundary negotiations and nearly eight-year border demarcation-built work, China and Vietnam has been basically resolved the land boundary issues. The solution of Chinese and Vietnamese land boundary issues a quite significant event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Its significance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Sino-Vietnamese bilateral friendly relations, the further mutual political trust and bilateral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to get further development. (2) It is also very important for stabilizing the situation in Chinese southern border and relieving homeland security threat of Chinese southern border. (3) The Chinese and Vietnamese land boundary issues have been solved through the peacefully, reasonably and properly, it is also advantageous to counter-attack the shameless slander of“the Chinese deterrence theory”, and helpful to China establish a positive image as a responsible big country in the world. (4) It also are of great reference for China dealing with the land boundary issues of Chinese and Indian, Chinese and Bhutan, and developing of relations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In addition, it also supplies many experiences to use for reference: (1)The both countries boundary issues’reasonable solution must take both countries country relations normalcy as the basic premise.(2)The principle of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accommod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principle which has formed in the Sino-Burma boundary negotiations after New China being founded, has been already applied widely to all affairs which were produced with Chinese and its surrounding countries, and is play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3) In the process of dealing with border issues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especially border issues with socialism neighboring countries, we should correctly handle relations between inter-party diplomacy and government diplomacy, and make full use of government diplomacy, political party diplomacy, parliamentary diplomacy and civil diplomacy and many other diplomatic forms to promote bilateral cooperation of mutual trust and development, so as to speed up the border issues resolved in a reasonable manner. This is another important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 of the Sino-Vietnamese land border negotiations.
     The boundary problems between China and the surrounding countries including Chinese and Vietnams have been solved reasonably since the New China was established. It is an important action to develop national relations with the neighboring countries positively and to stable peripheral security environment. We should note that in the process of handling the boundary problems, the New China has not only the experience and the significance, but also has the lessons and insufficiency. The primary problems lie in: (1) Since the New China was established,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attitude treating the unequal treaty is ambiguous. (2)The historical practice proves that the boundary problem does not generally initiate purely by concerning countries' boundary dispute, but is the refraction that the national relations are normal or not, are the barometer and the touchstone of geography neighboring country relations. Therefore, when handling the territory boundary problem with the geography neighboring countries, we should not put more energy in the reasonable division of the boundary line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mutual accommodation, should not anticipate excessively the positive sense of the boundary after the concession to the national security, but should put in further advancement in mutual confidence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country concerned at each level and each domain, and develop more thorough and lasting friendly relations with these countries. (3)Since the World War II, institutional flaws existing in the socialist countries relations model have caused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countries communist parties being in power in the condition of abnormal upper and lower layers. The countries produce the contradiction extreme easily because of the national interests and conflicts of the internationalism principles.
引文
① 《胡锦涛在越南国会发表重要演讲》,2005 年 11 月 2 日《人民日报》。
    ① 邓小平著:《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1982 年 9 月 1 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3 页。
    ① 代表性的著述有:清徐廷旭著的《中越交界各隘卡略》、清吴悫著的《广西边务沿革史》、民国时期孟森著的《广西边事旁记》、王逊志主编的《广西边防纪要》、李绍雄著的《广西边防》、华企云著的《云南问题》、云南省立昆华民众教育馆主编的《云南边地问题研究》,等等。
    ②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还曾在 1995 年和 1998 年分别发行过一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通报》。
    ③ 其主要成果有李国强的《中越陆路边界源流述略》、龙永行的《中越界务会谈及滇越段勘定》和《中越边界桂越段会谈及勘定》等研究论文,这些论著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对中越陆地边界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④ 郭明编:《现代中越关系资料选编》,时事出版社 1986 年版。
    ⑤ 黄铮、萧德浩主编:《中越边界历史资料选编》(上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3 年版。这本书是两位作者不辞辛苦,历时 12 年整理完成的浩大工程。该书的出版为后人研究近代中越陆地边界问题提供了最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⑥ 这一类资料包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 年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7 年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 年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年版,等等。
    ① 代表性的有:杨公素的《周恩来与新中国的边界问题》,《国际政治研究》,1998 年第 3 期;张青的《渡尽劫波兄弟在—忆实现中越关系正常化的成都会晤》,《世界知识》,2000 年第 2 期;杨公素的《对新中国“革命外交”的几点回顾》,《国际政治研究》,2000 年第 3 期;杨公素著的《沧桑九十年—一个外交特使的回忆》,海南出版社 1999 年版;李家忠的《中越边界谈判片断回忆》,《中共党史资料》,2005 年第 1 辑,等等。
    ② 王锡祺编:《中越交界各隘卡略》,《小方壶斋舆地从钞》,光绪十七年(1891 年)上海著易堂小字排印。
    ③ 吴悫著:《广西边务沿革史》,广西省政府编译委员会,1938 年。
    ④ 孟森著:《广西边事旁记》,商务印书馆 1905 年版。
    ⑤ 李绍雄著:《广西边防》,广西史地学社 1946 年版。
    ⑥ 华企云著:《云南问题》,大东书局 1931 年版。
    ⑦ 云南省立昆华民众教育馆主编:《云南边地问题研究》,1933 年。
    
    ① 李国强著:《中越陆路边界源流述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导报》,1989 年第 1 期。
    ② 李国强著:《略论明代中越边界》,《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报告》·第五辑,1990 年 6 月。
    ① 尤中著:《中国西南边疆变迁史》,云南教育出版社 1987 年版。
    ② 尤中著:《云南地方沿革史》,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0 年版。
    ③ 林超民著:《明代云南边疆问题述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报告》·第二辑,1988 年 5 月。
    ④ 刘钦麟著:《清政府对中越边界广西段的管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报告》·第三辑,1988 年 12 月。
    ⑤ 孙宏年著:《清代中越陆路边界桂粤段交涉述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 年第 2 期。
    
    ① 木芹著:《清代中越边界云南段述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报告》,1991 年第 1—2 期合刊。
    ② 龙永行著:《中越界务会谈及滇越段勘定》,《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报告》,1991 年第 3—4 期合刊。
    ① 广东段主要是指钦州与越南相临地段。钦州在中法划界时属于广东,1965 年从广东省划归广西壮族自治区管辖。
    ② 龙永行著:《中越边界桂越段会谈及勘定》,《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报告》,1992 年第 1—2 期合刊。
    ③ 龙永行著:《中越界务(粤越段)会谈及其勘定》,《东南亚研究》, 1991 年第 4 期。
    ④ 龙永行著:《中越边界桂越段会谈及勘定》,《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报告》,1992 年第 1—2 期合刊。
    ① 这些书目包括:邵循正编的《中法战争》、萧德浩、吴国强编的《邓承修勘界资料汇编》,黄铮、萧德浩主编的《中越边界历史资料选编》(上下册),等等。
    ② 黄铮、萧德浩主编:《中越边界历史资料选编》(上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3 年版。
     ① 它们是:《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报告》、《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导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通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① 黄铮、萧德浩主编:《中越边界历史资料选编》(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534 页。
    ① 广东段主要是指钦州与越南相临地段。钦州在中法划定中越陆地边界时属于广东管辖,1965 年从广东省划归广西壮族自治区管辖。
    ② 《苏元春 李瀚章奏桂越界务勘办完竣摺》中指出:而华离错处之区,山川险要之奥,或民情向化,思以自拔以来归,或形势所关,维边防之全局,或远连滇境,为道路所必由,或近逼游氛,非控驭而不可,以中犬牙曲折,未能出入全无,虽归于我者未见过地之益,而隐存固圉之谋,即预为弭患之策,斯则势有不得不然者。李绍雄编:《广西边防》。转引自黄铮、萧德浩主编:《中越边界历史资料选编》(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772 页。
    ③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法越南交涉档》(第 5 册),中国台北精华印书馆有限公司 1962 年版,第 3192 页,1809 条。
    ④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法越南交涉档》(第 5 册),中国台北精华印书馆有限公司 1962 年版,第 3192 页,1809 条。
    ⑤ 黄铮、萧德浩主编:《中越边界历史资料选编》(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784 页。
    ⑥ 黄铮、萧德浩主编:《中越边界历史资料选编》(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784 页。
    ①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法越南交涉档》(第 6 册),中国台北精华印书馆有限公司 1962 年版,第 3587 页,2059 条。
    ② 《给边界划界委员会主任的指示》,引自黄铮、萧德浩主编:《中越边界历史资料选编》(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507 页。
    ③ 《给边界划界委员会主任的指示》,引自黄铮、萧德浩主编:《中越边界历史资料选编》(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509 页。
    ④ 黄铮、萧德浩主编:《中越边界历史资料选编》(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574 页。
    ① 北圻:法国对越南实行殖民统治时期,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将越南全国分成北圻(东京)、中圻(安南)、南圻(交趾支那)三部分。一直到 1893 年,法国才对越南北部的北圻地区完成了有效控制。
    ② 在《法中东京勘界委员会法国代表团活动报告》中,勘界委员会法国代表团团长浦理燮指出:“安南、东京总司令、总驻扎官可尔西将军根本不支持勘界工作。他决意不把对东京的占领扩大至三角洲以外之地,甚至认为以他拥有的兵力不能把法国代表团一直护送到边界,不能保证代表团在边界的绝对安全,所以他毫不迟疑地肯定,想勘界是虚无飘渺的幻想,这一工作是无法进行的。”见黄铮、萧德浩主编:《中越边界历史资料选编》(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736 页。
    ③ 这种情况在 1893 年法国对越南北部进行有效控制之后才有所改变,在 1894 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败给日本后出现了逆转。
    ④ 黄铮、萧德浩主编:《中越边界历史资料选编》(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508 页。
    ⑤ 黄铮、萧德浩主编:《中越边界历史资料选编》(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509 页。
    ① 《邓承修张之洞吴大澂李秉衡奏粤桂边界已与法国划定折》,(清)王亮辑:《清季外交史料》,第 72 卷。转引自黄铮、萧德浩主编:《中越边界历史资料选编》(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762——764 页。
    ②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法越南交涉档》(第 6 册),中国台北精华印书馆有限公司 1962 年版,第 3666-3667 页,2097 条。
    ① 黄铮、萧德浩主编:《中越边界历史资料选编》(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957 页。
    ② (道光)《云南通志》,卷 107,临安府·边防。引自吕一燃著:《中国近代边界史》(下卷),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827 页。
     ①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法越南交涉档》(第 6 册),中国台北精华印书馆有限公司 1962 年版,2097 条,第 3667 页。
    ① 中国史学会主编:《中法战争》(七),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7 年版,第 471 页。
    ② 猛乌、乌得现为老挝领土。
    ③ 关于这一点前文中多有阐述,如中法两国在议定中越边界云南段第三段时就是出于军事防务上的考虑,而将原属于越南的领土提出了要求。原文如下:“唯云南绿水河卡在河之西,地势平衍,无险可扼,而北圻高马白形势险峻,俯视河西,非将界线展至河东。将来布置防营,无所凭藉,叠经与议,狄隆谓界线应在河中,未肯遽允,复设法婉为开导,逾月后该使等始允定线于绿水河东岸处,计拓地纵横约四十里。” 详见于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法越南交涉档》(第 6 册),中国台北精华印书馆有限公司 1962年版,第 3666-3667 页,2097 条。
    ① 参见《中越边界问题真相》,1979 年 5 月 14 日《人民日报》。实际上,在中越关系恶化后,越南的报纸中反映这种态度的文章很多。笔者认为,虽然它们都是在特殊时期的宣传品,但应该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越南对此的真实心态。而且从清末中法划界的结果也应该可以推断出越南可能具有这种心态。
    ① 刘宏煊著:《中国睦邻史——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379 页。
    ② 越南共产党(Dang Cong San Viet Nam):1930 年 2 月 3 日成立,同年 10 月改名为印度支那共产党,1951年更名为越南劳动党,1976 年改为越南共产党。
    ① 张广华著:《中国援越抗法重大决策秘录》,《炎黄春秋》1995 年第 10 期。作者时为中国援越军事顾问团秘书。
    ②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422 页。
    ③ 《越南有了友好的邻邦 一定能够加速总反攻 越外长论中越建立邦交》(1950 年 1 月 28 日),1950 年1 月 29 日《人民日报》。
    ①《中国军事顾问团援越抗法实录(当事人的回忆)》,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3—4 页。实际上,早在 1949 年刘少奇秘密访苏时,斯大林就已经向刘少奇提出:在国际革命运动中,中苏两家都应多承担些义务,而且应该有某种分工,就是说要分工合作。希望中国今后多担负些对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方面的帮助。并且提出这是义不容辞的国际义务。详见师哲口述、师秋朗笔录:《我的一生——师哲自述》,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309 页。
    ② 罗贵波、韩念龙、宫达非等著:《鸿爪遗踪》,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2—23 页。
    ③ 郭明主编:《中越关系演变四十年》,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28 页。
    ① 1957 年 3 月 16 日,周恩来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我们建国之初,对边界所采取的政策是维持现状,当时这样的政策是需要的,是恰当的。参见裴坚章主编:《研究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95 页。(注:该文所记此次全国政协会议的时间为 1957 年 3 月 16 日,实应为 1957 年3 月 6 日。)
    ① 《我代表团长在中越谈判第四次全体会议上阐明中越边界领土争议问题的真相》(1979 年 5 月 12 日),1979 年 5 月 13 日《人民日报》。
    ② 参见《中越边界问题真相》,1979 年 5 月 14 日《人民日报》。实际上,在中越关系恶化后,越南的报纸中反映这种态度的文章很多。笔者认为,虽然它们都是在特殊时期的宣传品,但应该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越南对此的真实心态。而且从清末中法划界的结果也应该可以推断出越南可能具有这种心态。
    ① 对于这一时期越南的种种作法的原因分析,可详见李桂华著:《1965 年越南对华态度突变的原因初探》,《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 年第 4 期。
    ② 时任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司法部部长的张如磉后来回忆说:“我知道党早已决定同苏联结盟。向这个方向移动,早在 1969 年就开始了。而胡志明的逝世,为正式作出这项决定铺平了道路。然而没有发表什么公开的宣言,因为仍然需要中国的援助。”详见(越南)张如磉著:《与河内分道扬镳》,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229 页。
    ① 《中越边界问题真相》,1979 年 5 月 14 日《人民日报》。
    ② 《中越边界问题真相》,1979 年 5 月 14 日《人民日报》。
    ③ 《中越边界问题真相》,1979 年 5 月 14 日《人民日报》。
    ④ 《一九七七年六月十日李先念副总理同范文同总理谈话备忘录》,1979 年 3 月 23 日《人民日报》。
     ① 《新华月刊》,1979 年 5 月号第 158 页。
     ① 《我国外交部照会越南外交部建议中越副外长级谈判二十八日左右开始》(1979 年 3 月 19 日),1979 年3 月 20 日《人民日报》。
    ① 《韩念龙团长在中越两国副外长级谈判第二次会议上提出我处理中越关系八项原则建议》(1979 年 4 月26 日),1979 年 4 月 27 日《人民日报》。
    ② 《韩念龙团长在中越两国副外长级谈判第二次会议上提出我处理中越关系八项原则建议》(1979 年 4 月26 日),1979 年 4 月 27 日《人民日报》。
    ③ 《韩念龙团长在中越谈判第二次会议上严正驳斥越方对我国的造谣诬蔑》(1979 年 4 月 26 日),1979 年4 月 27 日《人民日报》。
    ④ 《韩念龙团长在中越谈判第二次会议上严正驳斥越方对我国的造谣诬蔑》(1979 年 4 月 26 日),1979 年4 月 27 日《人民日报》。
    ① 《中越副外长级谈判第一轮会议结束,我代表团长指出由于越方毫无诚意致使会议没有进展,建议下一轮谈判在北京举行》(1979 年 5 月 18 日),1979 年 5 月 19 日《人民日报》。
    ② 《韩念龙团长在中越谈判第五次会议上发言,越方应放弃无理态度认真考虑我八项原则建议》(1979 年5 月 18 日),1979 年 5 月 19 日《人民日报》。
    ① 《韩念龙团长在中越谈判第六次会议上发言:越方应表现诚意认真考虑我八项原则建议》(1979 年 6 月28 日),1979 年 6 月 29 日《人民日报》。
    ② 《韩念龙团长在中越谈判第八次会议上指出:改善中越关系必须解决越南地区霸权主义问题》(1979 年7 月 18 日),1979 年 7 月 19 日《人民日报》。
    ③ 《韩念龙团长在中越谈判会议上强调:越南军队必须立即全部从柬埔寨撤走》(1979 年 8 月 29 日),1979年 8 月 30 日《人民日报》。
    ① 杨公素著:《沧桑九十年——一个外交特使的回忆》,海南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327——328 页。
    ② 《我代表团长在中越谈判第三次会议上发言》1979 年 5 月 5 日《人民日报》。其实越南在建国之初就有建立“印度支那联邦”和考虑。1951 年 2 月,越南劳动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越南劳动党纲领就明确写道:“要在三个民族自愿的原则上,进一步实现独立、自由、富强的越南、寮国(老挝)、高棉(柬埔寨)联邦。关于这一点的详细内容可详见李桂华著:《1965 年越南对华态度突变的原因初探》,《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 年第 4 期。
    ③ 《我国外交部照会越南驻华大使馆越变本加厉推行反华仇华和侵略扩张政策中越两国之间恢复谈判缺乏必要的基础》(1981 年 9 月 7 日),1981 年 9 月 8 日《人民日报》。
    ④ 《赵紫阳会见澳大利亚记者在越南没有承诺和宣布从柬埔寨全部撤军并付诸实际行动之前,中越之间不可能对话》(1984 年 2 月 9 日),1984 年 2 月 10 日《人民日报》。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下),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291 页。
    
    ① 张青著:《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东南亚纵横》,2000 年第 2 期。
    ② 张青著:《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东南亚纵横》,2000 年第 2 期。
    ① 王泰平主编:《新中国外交 50 年》(上),北京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78 页。
    ②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292 页。
    ③ 因邓小平已于 1989 年 11 月辞去党内外一切职务,不再参与党和国家事务的管理,故此次“成都会谈”由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参加。
    
    ① 张青著:《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东南亚纵横》,2000 年第 2 期。
    ② 《中越发表联合公报》(1991 年 11 月 10 日),1991 年 11 月 11 日《人民日报》。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条约法律司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边界事务条约集》(中越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年版,第 4 页。
    
    ① 《中越发表联合公报》(1991 年 11 月 10 日),1991 年 11 月 11 日《人民日报》。
    ② 《中越联合公报》(1992 年 12 月 4 日),1992 年 12 月 5 日《人民日报》。
     ① 《中越边界谈判取得积极成果 双方签署<会谈纪要>》(1993 年 8 月 29 日),1993 年 8 月 30 日《人民日报》。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条约法律司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边界事务条约集》(中越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年版,第 49—51 页。
    ① 《越南副总理会见唐家璇 中越政府级第四轮边界谈判取得积极进展》(1996 年 9 月 20 日),1996 年 9月 21 日《人民日报》。
    ② 《钱其琛会见越南客人》(1997 年 8 月 15 日),1997 年 8 月 16 日《人民日报》。
     ① 《中越举行第六轮边界谈判》(1998 年 9 月 28 日),1998 年 9 月 29 日《人民日报》。
     ① 《中越联合公报》,1995 年 12 月 2 日《人民日报》。
     ① 李家忠著:《从未名湖到还剑湖——我与越南》,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76 页。
    ② 《中越联合声明》(1999 年 2 月 27 日),1999 年 2 月 28 日《人民日报》。
    ① 《中越勘界工作即将全部结束 "地雷阵"变贸易通途》,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cn/gj/kong/news/2007/11-02/1066731.shtml),查看时间:2008 年 4 月 3 日。
    ② 李家忠著:《中越边界谈判片断回忆》,《中共党史资料》,2005 年第 1 辑。
    ③ 《朱镕基总理分别会见黎可漂杜梅 积极评价中越两党两国关系的发展》(1999 年 12 月 3 日),1999 年12 月 4 日《人民日报》。
    ① Viet Nam strives to build borderline of peace, friendship, development with China,http://www.mofa.gov.vn/en/nr040807104143/nr040807105001/ns071231082722, (越南外交部网站),查看日期:2008 年 4 月 2 日。
    ② 《中越陆地边界存在问题全部解决》(1999 年 12 月 3 日),1999 年 12 月 4 日《人民日报》。
    ③ 《中越签署两国陆地边界条约》(1999 年 12 月 30 日),1999 年 12 月 31 日《人民日报》。
    ① 《中越陆地边界条约批准书互换仪式举行》(2000 年 7 月 6 日),2000 年 7 月 7 日《人民日报》。
    ② 对地图的数量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时任中国驻越南大使的李家忠回忆说,“条约附图有 100 多幅”。参见李家忠著:《中越边界谈判片断回忆》,《中共党史资料》,2005 年第 1 辑。而时任中越陆地边界谈判中方组长的齐建国则回忆说,“条约后面附有 34 张 1:500 万的地图”。详见于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cn/gj/kong/news/2007/11-02/1066731.shtml),查看日期:2008 年 4 月 3 日。
    ③《中越陆地边界条约》目前仅可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条约法律司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边界事务条约集》(中越卷),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13 页——第 273 页。
    ④ 《2004 年 3 月 11 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记者招待会上答记者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http://www.fmprc.gov.cn/chn/xwfw/fyrth/t72664.htm,查看日期:2008 年 4 月 3 日。
    ① 李家忠著:《中越边界谈判片断回忆》,《中共党史资料》,2005 年第 1 辑。
    ② 张胤鸿著:《我国面临的陆海边界争端》,《百科知识》,2006 年第 1 期。
    ③ 李家忠回忆说:“有一次,越南外交部中国司一位副司长到新西兰进修英语……我请他谈谈个人对两国解决陆地边界问题的看法。他说,双方对争议地区的面积‘大体对半分’。后来的谈判结果,证实了他所谈的意见是准确的。”关于这部分内容详见李家忠著:《中越边界谈判片断回忆》,《中共党史资料》,2005年第 1 辑。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条约法律司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边界事务条约集》(中越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年版,第 240——241 页。
    ② 《中越陆地边界第一块新界碑揭幕》(2001 年 12 月 27 日),2001 年 12 月 28 日《人民日报》。
    ③ 《唐家璇分别会见日越等国外长》(2002 年 7 月 30 日),2002 年 7 月 31 日《人民日报》。
    ④ 《中越举行第九轮政府级边界谈判》(2002 年 8 月 24 日),2002 年 8 月 25 日《人民日报》。
    ① 《中越边界谈判取得进展》(2004 年 1 月 10 日),2004 年 1 月 11 日《人民日报》。
    ② 《温家宝会见越共中央总书记农德孟》(2004 年 10 月 7 日),2004 年 10 月 8 日《人民日报》。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联合公报》(2004 年 10 月 8 日),2004 年 10 月 9 日《人民日报》。
    ④ 《胡锦涛与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会谈》(2005 年 7 月 18 日),2005 年 7 月 19 日《人民日报》。
    ⑤ 《中越联合公报》(2005 年 7 月 21 日),2005 年 7 月 22 日《人民日报》。
    ① Viet Nam strives to build borderline of peace, friendship, development with China,http://www.mofa.gov.vn/en/nr040807104143/nr040807105001/ns071231082722, (越南外交部网站)
    ② 这是 2007 年 4 月 2 日的数据。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 2007 的 12 月,已完成总任务量的 85%,还有 15%的任务没有完成。可参见:Viet Nam strives to build borderline of peace, friendship, development with China,http://www.mofa.gov.vn/en/nr040807104143/nr040807105001/ns071231082722, (越南外交部网站),查看时间:2008 年 4 月 3 日。
    ③ 此为 2007 年 4 月的数据。见《中越陆地勘界提速》,2007 年 4 月 2 日《国际先驱导报》。
    ① 《我边防部队在中越边境展开勘界排雷》(2002 年 10 月 20 日),2002 年 10 月 21 日《人民日报》。
    ② 可以说明这一点的是:仅 1970、1980 年代在友谊关地区方圆三公里的范围内埋设的各式地雷就达一万枚。
    ③ 《中越陆地勘界提速》,2007 年 4 月 2 日《国际先驱导报》。
    ① 《中越陆地边界勘界新年度清障排雷作业全面展开》,中国新闻网(http://chinanews.com.cn/gn/news/2007/04-13/915376.shtml) ,查看时间:2007 年 11 月 24 日。
    ② 《中越边境广西段勘界排雷室外作业预计年底前完成》,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7/10-14/1048384.shtml) ,查看时间:2007 年 11 月 24 日。
    
    ① 《中越陆地勘界提速》,2007 年 4 月 2 日《国际先驱导报》。
    ② 《中越陆地勘界提速》,2007 年 4 月 2 日《国际先驱导报》。
    ① 美国学者斯皮克曼认为:“欲控制世界的命运,必须控制欧亚大陆,欲控制欧亚大陆,必须控制边缘区”,越南正处于斯皮克曼所主张的欧亚大陆边缘区。详见于王正毅著:《边缘地带发展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版,第 30 页。
    ② 《李纪·李仁宗纪》,《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卷 2。转引自陈双燕著:《中越宗藩关系的历史发展述论》,《南洋问题研究》,2000 年第 4 期。
    ③ 此处数据依据郑维宽著:《宋代广西人口数量考证》,《广西社会科学》,2004 年第 9 期。
    ④ 《中越边界问题真相》,1979 年 5 月 14 日《人民日报》。
     ① 《越南副外长谈中越陆地边界条约谈判背景与结果》,南方网:http://www.southcn.com/news/china/zgkx/200210110233.htm,查看日期:2008 年 4 月 13 日。
     ① 裴默农著:《周恩来与新中国外交》,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35 页。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234 页。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230——231 页。
    ③ 裴默农著:《周恩来与新中国外交》,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36 页。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条约法律司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边界事务条约集》(中越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年版,第 49——51 页。
     ① 《中越联合公报》,1995 年 12 月 2 日《人民日报》。
    ① 谭荣邦著:《试论邓小平党际关系思想》,《理论前沿》,2004 年第 16 期。
    ② 《张志军:党际外交最突出优势是通过政治家间的交往增信释疑》,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9/25/content_6788950.htm,查看日期:2008 年 4 月 17 日。
    ① 钱其琛主编:《世界外交大辞典》(上),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344 页。
    ②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二),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第 52 页。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50 页。
    ① 中央档案馆主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四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743 页。应当指出的是,许多学者只是断章取义地根据以上规定即认为新中国对包括清朝政府、北洋政府在内各个时期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均采取了不承认的态度,这种论证是不科学,也是不正确的。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233 页。
    ③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三),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309 页。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中),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638 页。
    ② 邓小平著:《结束过去,开辟未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294 页。
    ③ 人民出版社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给印度驻华大使馆的照会》(1959 年 12 月 26 日),《中印边界问题》,人民出版社 1962 年版,第 29——33 页。
    ④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三),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302 页。
     ① 周恩来在云南省政协会议上的发言记录,1957 年 3 月 31 日。转引自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三),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311 页。
     ① 笔者这一节中的观点来源于沈志华、李丹慧著:《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来自中俄双方的档案文献》,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
    ① 沈志华、李丹慧著:《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来自中俄双方的档案文献》,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481——482 页。
    ② 关于这一点,中外论著说法不一。越南方面认为,白龙尾岛本就属于越南,当 1955 年法军根据 1954 年日内瓦协定从北纬17°以北和白龙尾岛撤出时,因越南人民军正忙于接管其他地方,故把白龙尾岛请中国代管。中国于 1957 年将该岛交还越南。(台湾)刘天钧在其著作《中越共关系的冲突层面——若干问题的研究》中提出,白龙尾岛本属中国,在越南抗法战争期间,中国为减少越南民主共和国对法国空袭的响应时间,把处于北部湾中心地区的白龙尾岛借给越南用作海军和防空基地。在此之后,两国于 1957 年达成协议,中国将白龙尾岛转交越南。大陆学者对此大多持赞同态度。其文可见于李德潮著:《白龙尾岛正名》,《海洋世界》,1996 年第 9 期。或见于李金明著:《中法勘界斗争与北部湾海域划界》,《南洋问题研究》,2000 年第 2 期。
    1. 中国史学会主编:《中法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5 年版。
    2. 地图出版社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乙种本),地图出版社 1957年版。
    3.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法越南交涉档》,中国台北精华印书馆有限公司 1962 年版。
    4.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人民出版社 1979年版。
    5. 郭明编:《现代中越关系资料选编》,时事出版社 1986 年版。
    6. 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八册),中国地图出版社 1987 年版。
    7. 中央档案馆主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四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7 年版。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0 年版。
    9. 邓小平著:《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10. 黄铮、萧德浩主编:《中越边界历史资料选编》(上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3 年版。
    11.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编委会编:《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92 年),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5 年版。
    1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一),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 年版。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条约法律司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边界事务条约集》(中越卷),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4 年版。
    14. 钱其琛主编:《世界外交大辞典》(上),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5 年版。
    15. 中国地图出版社编制:《中国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 2005 年版。
    1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共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 年版。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档案选编》,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6 年版。
    1. (越南)张如磉著:《与河内分道扬镳》,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9 年版。
    2. 罗贵波、韩念龙、宫达非等著:《鸿爪遗踪》,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上、中、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7 年版。
    4.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8 年版。
    5. 杨公素著:《沧桑九十年——一个外交特使的回忆》,海南出版社 1999年版。
    6. 师哲口述、师秋朗笔录:《我的一生——师哲自述》,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7. 《中国军事顾问团援越抗法实录(当事人的回忆)》,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 年版。
    8. 李家忠著:《从未名湖到还剑湖——我与越南》,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
    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 年版。
    1. 王锡祺编:《中越交界各隘卡略》,《小方壶斋舆地从钞》,光绪十七年(1891 年)上海著易堂小字排印。
    2. 孟森著:《广西边事旁记》,商务印书馆 1905 年版。
    3. 华企云著:《云南问题》,大东书局 1931 年版。
    4. 云南省立昆华民众教育馆主编:《云南边地问题研究》,1933 年。
    5. 吴悫著:《广西边务沿革史》,广西省政府编译委员会,1938 年。
    6. 李绍雄著:《广西边防》,广西史地学社 1946 年版。
    7. 人民出版社编:《中印边界问题》,人民出版社 1962 年版。
    8. (台湾)刘天钧著:《中越共关系的冲突层面--若干问题的研究》,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1984 年版。
    9. 黄国安、杨万秀、杨立冰、黄铮著:《中越关系史简编》,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
    10. 尤中著:《中国西南边疆变迁史》,云南教育出版社 1987 年版。
    11. 裴坚章主编:《研究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9年版。
    12. 尤中著:《云南地方沿革史》,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0 年版。
    13. 郭明主编:《中越关系演变四十年》,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版。
    14. 裴默农著:《周恩来外交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7 年版。
    15. 王正毅著:《边缘地带发展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
    16. 王泰平主编:《新中国外交 50 年》(上、下),北京出版社 1999 年版。
    17. 萧冬连著:《五十年国事纪要》(外交卷),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
    18. 刘宏煊著:《中国睦邻史--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1年版。
    19. 裴默农著:《周恩来与新中国外交》,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2 年版。
    20. 杨公素著:《当代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 1949-2001》,香港励志出版社2002 年版。
    21. 颜声毅著:《当代中国外交》,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22. 唐世平、张洁、曹筱阳主编:《冷战后近邻国家对华政策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5 年版。
    23. 沈志华、李丹慧著:《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来自中俄双方的档案文献》,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
    24. 古小松编著:《越南国情与中越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7 年版。
    25. 吕一燃著:《中国近代边界史》(上、下卷),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版。
    26. 李鹏著:《和平 发展 合作 李鹏外事日记》,新华出版社 2008 年版。
    1. 林超民著:《明代云南边疆问题述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报告》·第二辑,1988 年 5 月。
    2. 刘钦麟著:《清政府对中越边界广西段的管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报告》·第三辑,1988 年 12 月。
    3. 李国强著:《中越陆路边界源流述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导报》,1989年第 1 期。
    4. 李国强著:《略论明代中越边界》,《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报告》·第五辑,1990 年 6 月。
    5. 木芹著:《清代中越边界云南段述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报告》,1991年第 1-2 期合刊。
    6. 龙永行著:《中越界务会谈及滇越段勘定》,《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报告》,1991 年第 3-4 期合刊。
    7. 龙永行著:《中越界务(粤越段)会谈及其勘定》,《东南亚研究》, 1991年第 4 期。
    8. 龙永行著:《中越边界桂越段会谈及勘定》,《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报告》,1992 年第 1-2 期合刊。
    9. 张广华著:《中国援越抗法重大决策秘录》,《炎黄春秋》,1995 年第 10期。
    10. 李德潮著:《白龙尾岛正名》,《海洋世界》,1996 年第 9 期。
    11. 杨公素著《周恩来与新中国的边界问题》,《国际政治研究》,1998 年第3 期。
    12. 李金明著:《中法勘界斗争与北部湾海域划界》,《南洋问题研究》,2000年第 2 期。
    13. 张青著:《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东南亚纵横》,2000年第 2 期。
    14. 张青著《渡尽劫波兄弟在-忆实现中越关系正常化的成都会晤》,《世界知识》,2000 年第 2 期。
    15. 杨公素著《对新中国"革命外交"的几点回顾》,《国际政治研究》,2000年第 3 期。
    16. 陈双燕著:《中越宗藩关系的历史发展述论》,《南洋问题研究》,2000年第 4 期。
    17. 孙宏年著:《清代中越陆路边界桂粤段交涉述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 年第 2 期。
    18. 刘炳峰、赵俊颖著:《中印边界争端始末》,《文史精华》,2002 年第 8期。
    19. 许凤林著:《王稼祥的党际外交思想述论》,《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 3 期。
    20. 郑维宽著:《宋代广西人口数量考证》,《广西社会科学》,2004 年第 9期。
    21. 谭荣邦著:《试论邓小平党际关系思想》,《理论前沿》,2004 年第 16 期。
    22. 李家忠著:《中越边界谈判片断回忆》,《中共党史资料》,2005 年第 1辑(总第 93 辑)。
    23. 张胤鸿著:《我国面临的陆海边界争端》,《百科知识》,2006 年第 1 期。
    24. 李桂华著:《1965 年越南对华态度突变的原因初探》,《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 年第 4 期。
    1. 谌礼强著:《中越边境贸易研究》,广西大学 2003 年硕士学位论文。
    2. 冯越著:《中缅两国政府关于边界的外交谈判研究(1954——1961)》,中国人民大学 2007 年硕士学位论文。
    3. 李兆凯著:《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战略思想》,南京师范大学 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1. 《参考消息》中与中越关系及中越陆地边界问题相关的内容。
    2. 《光明日报》中与中越关系及中越陆地边界问题相关的内容。
    3. 《人民日报》中从 1949 年 10 月 1 日至今的中越关系及中越陆地边界问题相关内容。
    4.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 年以来有关中越陆地边界问题的研究论文。
    5.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报告》中有关中越陆地边界问题的研究论文。
    6.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导报》中有关中越陆地边界问题的研究论文。
    7.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通报》第一集(1995 年出版)、《中国边疆史地研究通报》第二集(1998 年出版)。
    8. 《国际先驱导报》中有关中越陆地边界问题的新闻
    1. 冷战中国网:http://www.coldwarchina.com/
    2. 南方网:http://www.southcn.com/
    3.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4/4416143.html
    4. 沈志华、李丹慧个人网站:http://www.shenzhihua.net/
    5.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
    6. 越南共产党电子报:http://www.cpv.org.vn/chinese/
    7. 越南国会网:http://www.na.gov.vn/
    8. 越南通讯社网站:http://www.vnagency.com.vn/
    9. 越南外交部网站:http://www.mofa.gov.vn/en/
    10. 云南档案信息网:http://www.ynda.yn.gov.cn/
    11. 中国边疆在线:www.chinaborderland.com/
    12. 中国测绘新闻网:http://www.zgchb.com.cn
    13. 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cn/
    14. 中国驻越南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http://vn.mofcom.gov.cn/
    15. 中国驻越南大使馆网站:http://vn.china-embassy.org/chn/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http://zhs.mofcom.gov.cn/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http://www.fmprc.gov.cn/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