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动力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政府先后进行了多次行政体制改革。仅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来,较大规模的改革就有五轮(即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和2003年的改革)。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改革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官僚主义等顽症依然严重、政府职能转变步履维艰、机构精简仍然没有摆脱“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历史怪圈。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困境。
     论文的前言部分对选题的背景、意义和当前的相关论题研究作了简要的说明。
     论文的第一部分从四个方面简要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状况,通过改革的成效对比特别是一系列直观的数据对比,表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陷入了困境——官僚主义等顽症依然严重,政府职能转变步履维艰,机构改革在“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中反复,国家财政成了吃饭财政。
     论文的第二部分指出行政体制改革陷入困境所反应的是改革的动力问题。缺乏改革的推动力,改革便无法顺利推行。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包含着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论文的该部分首先介绍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论,然后介绍了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所包含的因素,最后通过比较分析得出行政体制改革陷入困境的症结是内动力不足。
     论文的第三部分从新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分析视角,分析了行政体制改革内动力不足的原因所在。其中新制度经济学主要借用制度变迁理论的成本-收益理论、路径依赖以及制度变迁的方式三种理论方式。公共选择理论主要是运用了政府的经济人假设。
     论文的第四部分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因而通过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来分析行政体制改革内动力不足的原因是最具典型意义的,因而也最能说明问题。该部分首先阐明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接着分析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效不理想的现状,最后指出问题的关键即行政审批制度与行政部门及其人员的利益相关性。
    
     论文的第五部分,提出了解决行政体制改革内动力不足的意见、见解。主要
    包括:合理利益的合法化补偿;激励一约束机制再设计;外动力内化的制度安排;
    为改革提供强制性制度动力和形成改革的精神动力等五个部分。希冀通过第五部
    分的探讨,能够形成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和可能持续进行的行政体制改革提供自己
    的拙见。
After the foundation of new China, the government has carried on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s for some times. For the past twenty years only of the reform and the open policy, there are five extensive reforms (namely the reforms of year 1982, 1988, 1993, 1998 and 2003).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s have made a certain effect, but they haven't totally achieved the anticipated goal. Persistent ailments such as bureaucracy etc, are still serious, It is difficult to transform the government functions; Administrative structure condensing is still hard to get rid of historical strange circle on "condense-expand-recondense-reexpand".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 has got into a difficult posi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preface of the thesis briefly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 the significance and the present relevant researching of the selected title.
    The first section retrospects the state of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 of our country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by four respects. Comparing with the effect of the reforms, especially a series of ocular datum contrasts, it indicates that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 of our country has got into a difficult position: Persistent ailments, such as bureaucracy, etc. are still serious; It is difficult to transform the government functions; Administrative structure condensing is still hard to get rid of historical strange circle on "condense - expand - recondense -reexpand";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 has got into a difficult posi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state finance has become 'mouth-feeding' budget.
    The second section points out the cause that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 get into a difficult position reacts the power issue of the reform. Lacking the motive force, the reform is unable to pursue smoothly. The motive force of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 includes external motive force and interior motive force. This part of the thesis introduces the motive force theory of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 at first, then it introduces the including factors of external motive force and interior. Finally, it makes out the crux that the interior motive force is insufficient by comparative analyzing.
    The third section analyses the reason why interior motive force is insufficient by the theory of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nd the theory of Public choice. Among the theory of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he theory the cost-the income, the Path
    
    
    defense and the means of institutional transforming are adopted. And among the theory of Public choice, the theory that the economical character of the government acts is adopted.
    The fourth section carries on real example analyses with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system reform for example. Th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system reform is the breach of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 Therefore, it is typical significant to analyze the reform of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It can be helpful to analyze the reason why interior motive force of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 is insufficient. This part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th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system reform at first, then it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with unsatisfactory effect of th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system reform. Finally, it points out the key to the question is that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and personals are largely concern with the interests of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system.
    The fifth section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and opinions with insufficient motive force in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 of solving. They mainly include: The legitimate compensating of rational interests; Encouraged - tied mechanism is designed again; Institution Arrangement that external motive force transfers into interior motive force; Emitting system motive force and spiritual motive force etc. It hopes to be helpful for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 current and it also hopes to be helpful for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 continuously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fifth part.
引文
(1) 黄达强、刘怡昌:《行政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1988年版,第381页。
    (2) (美)K.R.霍普:《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腐败和行政改革》[J],《外国社会科学》 1988年第9期。
    (3) 《邓小平文选》[M],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3年版,第287页。
    (4) (11)(44)刘智峰:《第七次革命》[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版,第51页;第305页;第175页。
    (5)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 http://www.shanghai.gov.cn/gb/shanghai/node2314/node5737/node5742/userobject21ai10377.html (2000 年10月12日)
    (6) (7)(20)(24)章原:《重塑政府》[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1998年版,第191页;第37页;第48页;第48页。
    (8) 《不竭动力:猛志固常在——“三个代表”在四川·成都篇(下)》[J],《四川日报》 2002年9月11日,第二版。
    (9) 尤蓓芬:《价值流重组政府信息化的必由之路》[J],《软件世界》 1999年第8期。
    (10) 温家宝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http://news.sohu.com/2004/O3/16/86/news219458658.shtml (2004年3月16日)
    (12) 孙晓莉:《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权力调整》[J],《社会科学》 2001年第5期。
    (13) 张群力:《政企分开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J],《中国公务员》 2001年10月。
    (14) (36)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http://www.kfu.cn/xzbc/tw/dd16d3.htm (2002年11月18日)
    (15) 林俊达:《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关系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11月。
    (16) (21)数据参见:“资料:1982——2003五次大规模的机构改革” http://www.hnby.com.cn/news/zt/gnzt/2003nqglhzt/gzjggg/200303/14/177507.html (2003年3月14日)
    (17) (35)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http://njdj.longhoo.net/dj80/ca16656.htm (2001年6月23日)
    (18) 数据参见《北京青年报》[J].1998年3月7日。
    (19) 孙亚菲:《政府瘦身效果如何?》[J],《新闻周刊》 2002年第36期。
    
    
    (22) 潘小娟:《论机构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M],《求是》 1998年8月。
    (23) 参见《南方周末》,1997年12月26日,第3版。
    (25) 王屹:《机构改革如何面对食之者众》[J],《中国改革》 2003年第5期。
    (26) (28)吴江:《政府创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思路》,http://www.xslx.com/htm/mzfz/gjzz/2003-4-25-13692.htm (2003年4月25日)
    (27) (29)(33)星星:《改革政府—20世纪末的政治旋风》[M],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8年版,第10页;第10页;第11页。
    (30) 柯隆:《中国财政赤字继续扩大》[J],《日本经济新闻》 2002年5月24日。
    (31) 张国庆:《1998年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J],《中国行政管理》 1998年第12期。
    (32) 于祖尧:《中国经济的内忧》[J],《战略与管理》 2002年第4期。
    (34) 陈锡、韩俊:《关注我国县乡公共财政的危机》 http://www.dajun.com.cn/xianxiangweiji.htm (2002年12月18日)
    (37) 李景鹏:《中国大陆行政改革决策选择刍议》[J],1998年在两岸“行政改革研讨会”上的书面发言。http://www.wiapp.org/lijingpeng/lijp01.html
    (38) (77)任晓:《中国行政改革》[M],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第68页;第35页。
    (39) 林文俏:《“入世”受冲击最大的是政府》[J],《南方日报》 2001年11月26日。
    (40) 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加入WTO干部培训读本》[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1年版,第31页。
    (41) 安德列耶娃:《社会心理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4年版,第5页。
    (42) 程信和:《WTO规则与中国市场经济法制——比较经济法研究的当务之急》[J]《中山大学学报》 2000年(社科版),第4期。
    (43) 李交发等:《法治建设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56页
    (45) 李景鹏:《试论我国行政改革的动力》[J],《行政人事管理》 1999年,第7期
    (46) 注:虽然有了公司的称谓或者已按公司注册,但不过是原来行政机构及其附属工厂的“翻牌”,这种仍然具有行政属性的公司,延续了行政指挥的简单领导方式,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47) (美国)科斯·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第225页。
    
    
    (48) (52)(美国)科斯·诺思:《财产权力与制度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第274页;序言。
    (49) 张宇燕、何帆:《由财政压力引起的制度变迁》[J],载张宇燕主编《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8年版。
    (50) 注:“非帕雷托改变”是指一部分人利益增加可能要以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损失为代价,或者即使全体社会成员的绝对利益都有所增加而他们的相对利益却会发生根本的改变。而“帕雷托改变”则指无人受损或者人人受益的改革。参见柳新元:《利益冲突与制度变迁》,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第45页;第58页。
    (51) 注:布坎南认为“一致同意”原则是帕累托最优的“政治对应物”,也就是说,每一个经济当事人都认定自己在与别人的合作和交易中不会受损或者人人获益,因而在同意某项合作或交易。
    (53) 注:渐进式改革是指在保持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实行逐步推进的市场化改革方式,激进式是相对于渐进式而言的,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实行了市场化、私有化和政治上资本主义化“一揽子”解决的所谓“休克疗法”被称为激进式改革方式。
    (54) 傅红庆:《利益·权力结构·制度变迁——关于当前行政改革难点的新制度经济学解说》[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
    (55) (美)科斯:《财产权力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384页
    (56) 注:“搭便车”即制度内成员存在着既想获得制度创新的好处,又不想为制度创新支付成本的机会主义行为。
    (57) 金太军:《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467页。
    (58) (82)(美)丹尼斯·缪勒:《公共选择》[M],商务印书馆 1992年版第5页;第146页。
    (59) (美)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8年版,第92页。
    (60) 齐明山:《转变观念界定关系——关于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几点思考》[J],《新视野》 1999年第1期。
    (61) (76)傅小随:《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制度分析》[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1999年版,第118页;第147页。
    (62) 赵义:《体制‘四化’酿成改革困局》[J],《南风窗》 2003、2(上)。
    (63) 刘奇中:《走出行政审批的怪圈》[J],《时代潮》 2003年,第4期。
    (64) 《中国政治年报》[M],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第210页。
    
    
    (65) 周明生:《政府怎样自我改革》[J],《中国改革》 2002年7月25日。
    (66) 参见《济南日报》 2004年3月10日,第3版。
    (67) (68)刘金程:《现实与出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分析及展望》[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
    (69) 吴敬琏:《转轨时期的寻租及租金量》,http://www.dajun.com.cn/zujin.htm
    (70) 刘娅:《审批权腐败探析》[J],《中国行政管理》 1999年,第8期。
    (71) 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勒提出了“管制俘虏理论”,他在1965年至1979年通过调查和分析60多个管制案例发现,经常性地阻止新的进人者将导致这一领域更少的产出,更高的价格,被保护企业更高的利润,管制者常常被托入被管制者的阵营,行贿和腐败当然会造成这种情况发生,财富通过规定价格和项目限制的管制被转移了。
    (72) 《列宁全集》[M],第1卷,人民出版社出版 1963年版,第391页。
    (73) 金太军:《化解阻力 增强动力——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对策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 1999年,第11期。
    (74) 谭湛明:《关于我国机构改革的经济学思考—难点与对策》[J],《社会科学家》 1998年,第5期。
    (75) 韩继志:《政府机构改革》[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第32页。
    (78) 冯涛、庞明礼:《有关行政责任的若干理论问题初探》[J],《鲁行经院学报》 2002年,第5期。
    (79) 吴德立:《实行“积薪养廉”如何?》[J],《检察日报》 2003年4月8日。
    (80) 严俊:《建立与完善我国行政公开制度的对策探析》[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12月,第4期。
    (81) 金太军、张劲松:《政府的自利性及其控制》[J],《江海学刊》 2002年,第2期。
    (83) 邹钧,《日本行政管理概论》[M],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305页。
    (84) 王建松,《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管理》[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5年版,第95页。
    (85) 吴志华:《行政改革与体制创新》[J],《社会科学》 1999年,第11期。
    (86) 汪永成:《中国行政改革的阻力及其削解》[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
    
    
    1、Graham.C.Scott. Government Reform in Zealand. Washington D.C.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1996
    2、George J.Gord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America.2nd(ed)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82
    3、David Osborne & Ted Gaebler. Reinventing Government. Addisi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92
    4、Yang, Dali L. Calamity and Reform in China: State, Rural Society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since the Great Leap Famine.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5、宋世明等:《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述评》,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1998年版。
    6、傅殷才:《制度经济学》,武汉出版社 1996年版。
    7、(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6年版。
    8、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
    9、樊纲:《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7年版。
    10、傅明贤、张怀平等:《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及机构设置》,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
    11、辛向阳:《红墙决策—中国政府机构改革深层起因》,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8年版。
    12、傅小随:《政府经济职能与经济政策分忻》,海天出版社 1996年版。
    13、(美)J.D.蒙哥马利:《行政改革的根源》,印第安那州布鲁明顿:比较行政学研究组,1967年英文版。
    14、(美)G.E.凯顿,《行政改革》,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 1969年英文版。
    15、(美)G.E.凯顿:《行政改革的生命力》,《国际行政学评论》(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第54卷 1988年版。
    16、汪玉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20年》,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8年版。
    17、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7年版。
    1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
    19、马敬仁:《行政改革论述》,西苑出版社 1998年版。
    20、竹立家、李登祥等编译:《国外组织理论精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7年版。
    21、(美)塞谬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 1989年版。
    22、(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华夏出版社 1999年版。
    23、(日)增岛俊之:《日本行政改革的最新动向》,《中国行政管理》 1998年,第3期。
    
    
    24、(美)布坎南:《自由,市场利国家》,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98年版。
    25、桂世镛、唐铁汉:《邓小平行政理论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1998年版。
    26、高帆:《行政权力与市场经济》,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5年版。
    27、曹沛霖:《政府与市场》,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28、阮成发:《WTO与政府改革》,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2年版。
    29、钱再见:《公务员制度创新与实施》,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
    30、赵宝煦等:《行政机构改革透析》,苏州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31、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
    32、徐颂陶、徐理明:《看得见的手—中国政府行为研究》,中国人事出版社 1996年版。
    3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 1982年版。
    34、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行政改革的新探索—中国行政管理学会99年会论文集》,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
    35、B.盖伊·彼得斯著,吴爱国、夏宏图译《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36、曹志:《各国公职人员人民考核奖惩制度》,中国劳动出版社 1990年版。
    37、毛寿龙:《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38、唐民皓:《WTO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
    39、郑志海、薛荣久:《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1999年版。
    40、宋世明:《美国行政改革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1999年版。
    41、周志忍:《当代西方行政改革与管理模式转换》,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5第4期。
    42、(英)戴维·比瑟姆:《马克思·韦伯与现代政治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9年版。
    43、(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 2001年版。
    44、彭和平、竹立家:《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7年版。
    45、(英)马丁·阿尔布罗:《官僚制》,阎步克译知识出版社 1990年版。
    46、王乐夫、许文惠:《行政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47、邓力平、张定中:《入世:理性透视》,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
    48、周志忍:《当代国外行政比较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1999年版。
    49、克里·特纳:《计划经济学》,商务印书馆 1983年版。
    
    
    50、韩志国 樊纲等:《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制度效应》(上下册),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年版。
    51、茅于轼:《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第一辑、第二辑),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版、1998年版)。
    52、吴志华:《政治学原理新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版。
    53、蒋云根:《中国经济行政管理》,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0版。
    54、林毅夫:《论制度与制度变迁》,《中国:发展与改革》[J],1988年第4期。
    55、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8年版。
    56、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华夏出版社 1999版。
    57、时和兴:《关系、限度、制度: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国家与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
    58、王沪宁:《行政生态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9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