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南京国民政府新闻出版立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大陆的二十二年中,先后颁布实施了近二百部有关新闻出版的法律法规。在此过程中,政府、新闻出版业及民众三方就新闻自由与新闻法制的认识和激烈博弈,对该时期新闻出版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实际效用均产生了重要作用。由于受到“以党治国”政治体制下党权对立法权、司法权的侵蚀,长年战争状态对新闻出版的工具化要求、以及新闻报刊业自身局限性的影响,南京国民政府新闻出版法制逐渐显示出新闻立法与实践、官方管理与新闻出版活动相断裂的趋势。
     本文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新闻出版法制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考察,揭示新闻自由这一历史概念的双重属性,寻求实现新闻自由的基本路径。第一章追溯南京国民政府新闻出版法制的立法背景。主要从南京国民政府政权建立之前的法制基础、新闻法制理论及该政权在“党治”政体下新闻统制政策的确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中国近代新闻出版法制化的活动肇始于清末民初。虽远未形成体系化的成果,且大多遭到废止的结局,对当时的新闻出版实践活动影响有限。但每一次的修删,都在文字、体例、制度规范上更为斟酌,为日后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活动提供了各种可供借鉴的的文本样式。每一次存废之争,都反映了政府与社会尤其是报界之间,就新闻控制与新闻自由之间的激烈博弈。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新闻自由和新闻出版法制的认识渐趋理性,学者们从立法理念和具体制度设计上均做了较为深入系统地探讨,为南京国民政府的新闻出版立法提供了法理基础。随着日军侵华战争的逼近,抗日言论逐渐高涨,为取得抗战的胜利,学者们提出战时新闻学理论,明确支持政府提出的新闻国防和新闻统制政策。新闻统制政策厉行新闻一元主义和战时新闻检查。该新闻统制政策对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数量庞大的战时新闻出版法提供了立法指引和具体要求。
     第二章回顾南京国民政府新闻出版的立法进程。南京国民政府自统治初期即十分重视新闻出版的法制化。在最初五年内初步形成了以《出版法》为核心,包括刑法、民法、中宣部条例、各种办法等在内的新闻出版法律体系,为新闻出版活动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法律框架。但法律条文含糊、规范变化过快且前后矛盾的现象时有发生。此缺点在第二个阶段即发展期有所改善。随着政权的稳定,南京国民政府各立法机构在职权分配、管理体制、人员素质及机构设置等方面更为完善。在立法工作上不仅及时完成对刑法和出版法的修正工作,而且出台大量有关新闻出版的解释案和单行法。尤其是这一阶段新闻统制政策的成型,为日后新闻出版立法和实施提供了基本原则和具体指针。抗战开始后,南京国民政府转入战时体制,其新闻统制政策、最高立法机构及立法重点均发生相应转变。在战时新闻统制政策指导下,一批战时新闻出版法律法规密集出台,在内容和程序上打破了前期新闻出版立法的成果。立法机构和内容军事化色彩浓厚,厉行严格的战时新闻检查。进入内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虽然作出实施宪政、保障言论自由的承诺,但实践中仍然奉行党治政体和言论一律的要求。这种表层与现实的差异,彻底断送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制权威。随着其政权的倒台,法制体系最终崩溃。
     第三章以法律渊源为标准,对南京国民政府体系庞大、纷繁复杂的新闻出版法律进行分类梳理,以期对该时期的新闻出版法律体系有一个系统而清晰的认识,从整体上把握其立法取得的成就和不足。具体分为宪法宪法性文件、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地方性立法、司法判例、解释例等五大类,详细考察各法律渊源中有关新闻出版法律原则和制度的规定,重点是三部《出版法》中相关制度的递演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就不同法律渊源中相关制度的关联性以及相同法律渊源不同文本中相关制度的比较作进一步论述。
     第四章以更为微观的视角,深入剖析南京国民政府新闻出版法律体系中所规定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言论出版有限自由”原则无疑是这一时期所确立的最为重要的新闻出版宪法原则。新闻出版自由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并非一个独立的概念,而是借助于言论、出版自由得以表达的。通过南京国民政府宪法文本和实践活动中,逐渐确立起的言论出版有限自由原则。其具体内容中既有符合各国对言论出版自由基本原则的通行做法,如公共利益优先原则、危险倾向原则、较少限制原则等,也有国民党党治政体下的独特规定,如党义保留原则。此外,对新闻从业者制度、新闻出版管理制度、新闻犯罪法律制度以及新闻法律责任制度的规定,构成一套完整的新闻出版法律制度规则体系。其中对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善良风俗以及私人名誉权、隐私权等内容禁止或限制登载的规定,是当时就新闻自由与公共利益、私人权益的法权冲突与平衡的一次有益尝试。
     第五章从动态考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新闻出版法制的实施情况。作为国家宣传体系重要一环的新闻出版业,始终受到南京国民政府的重视。南京国民政府利用其掌握的政治、经济优势,建立起一张严密的全国性的新闻出版管理网络。该管理网络中主要依托于国民党党部、行政、司法等组织机构体系,并形成了党政双重监管的管理模式。在具体分工上,各管理机构经历了由党部系统为主、到党政并管以党为主、再到以行政机关为主的演变过程。对这一过程客观来看,其总体趋势是向着符合现代国家新闻出版管理的通行做法发展的,符合现代国家公权力与新闻出版活动之间关系的处置方式,也是有助于推进实现宪政。然而,由于经验不足和监管不力,在机构设置上也明显存在着机构重叠、职权不清、越权检查的弊端,甚至采用特务组织、新闻聚餐会、长官指令等非法形式管理新闻出版活动。在实际的新闻出版管理活动中,重点管理对象是危害国家安全、扰乱社会秩序的新闻出版活动和扰乱新闻出版秩序的行为。对宣扬封建迷信、暴力、淫秽等损害社会风俗及个人隐私权、名誉权等侵害公民权益的新闻的管理较少。随着广告业的发达,对广告这种特殊形式的新闻也开展了一定的管理活动。总体来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开展的新闻出版管理活动中,形式上依法管理的趋势不断加强,在打击不良报刊、规范报刊业经营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受到“党治”政治体制和战争的影响,各管理机构法定职能的发挥受到较大影响。同时,由于缺乏行政违法问责制等制度约束,管理活动软弱无力或腐败现象比较严重,报纸常常出现违禁内容,不仅败坏社会公德,贻害人民,而且使新闻出版法制和政府的威信不断流失。
     第六章内容是南京国民政府新闻出版立法的延伸——行业自律。完善的自律机制不仅能够对立法产生重要的补充和修正作用,而且能够使政府对新闻出版活动的管理成本减到最低程度。本章以上海、浙江等为主,从新闻自律实施机制的三个要素——自律组织、自律规范及纠纷裁定着手,分析该时期新闻自律组织的发展和作用发挥情况。虽然不同地区新闻自律组织的名称、权限、人员构成、产生方式和具体工作方式等不尽相同,并且普遍存在着经费不足、人手不够、缺乏强制性等局限性,但这些新闻自律组织基本均以自律与维权作为自身功能的定位,力图使新闻出版业界达成一项共识:新闻出版业一方面应珍重新闻自由,维护职业的尊严;另一方面应重视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对国家利益与安全所负的法律责任。并对国家立法提出诸多建议。在这一点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新闻出版自律与法制形成了较为有效的良性互动。
     文章最后一部分是反思与借鉴。通过将南京国民政府新闻出版法制与清末民初时期对比,从一段更长的历史视野中把握我国近代新闻出版立法的历史发展脉络和规律。体会南京国民政府在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时,在新闻出版立法方面所作的种种取舍和改变。这个过程不仅是具体制度上的变化,更是新闻自由权利属性不断得到拓展,并获得法权确认的过程:从消极自由开展到积极自由,由单纯的自然权利转为自然权利与制度性权利兼备的双重属性。并在南京国民政府宪法和出版法中作了确认,有限新闻自由原则的确认就是具体的体现。但南京国民政府的历史教训也警示我们,要真正实现新闻出版法治,就必须确保对新闻自由的配置上具备主体正当性和程序正当性,通过立法和司法环节,以正当程序实现对新闻自由的配置。
The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of ruled the Mainland 22 years, had published almost 200 Ministry of press and publication of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During this process, the government, news publishing industry and the public, fiercely battled on the freedom of the pr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press law, and this had a significant role on the formation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legal system of press during the period. Due "party" ruling political party power under the system on legislative and judiciary erosion, long war on news publishing tool requirements, and news industry's own limitations can affect,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news and publishing legal system gradually showing news, official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 management with news breaking process of publishing activities.
     Press published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period of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legal history logic and the theory logic, revealing the historical concept of the dual nature of press freedoms, seeking to achieve the freedom of the basic path.
     Chapter 1 trace back to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legislative background of the legal press publication. Mainly from the Nanjing regime prior establishment of the rule of law Foundation, information legal theory and the regime of "party governance" news under Government control established three aspects of the policy deployment analysis. Scholars from the legislative concepts and specific design of the system were to do a more in-depth exploration of the system for the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Press and Publication legislation provides a legal framework.
     With the approaching Japanese invasion of China, the anti-Japanese speech gradually rising, to get the anti-Japanese War victory, scholars had proposed theory of journalism in times of war and explicitly support news and information control policy for national defense proposed by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controlling policy enforcement information of unary and wartime censorship. The news control policies on the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issued a large number of press and publication law in time of war provides guidelines and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legislation.
     Chapter 2 recalls the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legislative process of the press publication.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rule early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ess and publication law. In the first five years formed the publishing act as the core, including criminal law, civil law, the Central propaganda Department of press and publication law, regulations, various methods such as system, provides a basic legal framework for press and publication activities. But vague legal provisions, specifications changed too quickly and contradictory phenomena had occurred. This disadvantage in the second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period had improved. Over the next five years, with the stability of the regime, the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in terms of distribution of legislature bodies, management system, Quality of personnel and institutional settings, and will be more perfect. In the legislative work, not only completed the rectification of criminal law and publishing law in time, and introduced a large number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ase of press and publication and single law. In particular this phase information control policy, it for future legis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ess and publication provided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specific pointers. After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beginning,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into war system, its information control policy, the highest legislative bodies and legislative investigation that all were changed. In times of war news control under the policy guidance, a group of press and publica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introduced in wartime densely .That broke the early fruits of press and publication of legislative in the content and procedures. Militarization of the legislative and contents of the strong color, rigorously enforce strict wartime censorship. Into civil war, although the Nanjing Government to implement the constitutional though, the commitment protect freedom of speech, in practice was still pursuing party political and governance requirements of all speech. This surface and the reality of difference, it completely ruined the legal authority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Collapse as the regime, legal system finally collapsed
     Chapter 3 legal sources as a standard,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system of large, complicated classification of press and publication law in order. To the press and publications in the period with a view to have a system and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legal system, overall grasp of its legislative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Divided into specific the Constitution and constitutional documents, laws, regulations and rules and local legislation, judicial precedents and explained five categories. Detailed inspection the source of law in the relevant legal principles and system of press and publication regulations, focusing on the three in the Publishing Act related recursion relations system. And on the basis the different sources of related systems and the same text in different sources of law related to comparison systems for further discussion.
     Chapter 4, on the microcosmic sight, analyses deeply essential pricinples and concrete institutions of news-publishing legal system of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Limited freedom pricinple on the speech and the press was the most important constitution rule of news-publishing undoubtedly in that era. Freedom on news-publishing was not dependent but with the help of freedom on the speech and the press at the period of NanJing nantional government. Limited freedom on the speech and the press reflected both common practices from other countries,such as the princples on public interest being preferred, danger tendency and less restriction, and special regulation under the control of KuoMinTang, such as the princple on party righteousness holding. There was a whole set of news-publishing legal system concluding institution of news prictitioner, regulation on the press, news crime and legal duties on news and so on. Aim to attempt to keeping balance between news freedom and public and personal interest, this system stipulated that prohibited or restricted any contents threaten to national safety, social order, good custom and personal reputation and privacy and so on.
     Chapter 5 studies implementation of law on news publishing in the period of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News-publishing, as an important part in national publicity system, was paid attention by national government.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taking advantage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ower, found a piece of net news-publishing management all over the country, which depended on department, administration and justice system. At the view of objectives, the trends accorded with the mode of morden national news-publishing management, and contributed to propelling constitutionalism. However, because of lack of experiences and supervisation, national government used all kinds of spying, orders to manage activities of news-publishing on illegality. In reality of management to news-publishing, managed key targets were demagement to national safety, public order and news-publishing. With development of advertisement, the news on advertisement were controled. In a whole, in the period of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management to news-publishing made strong more and more in form and was great available to giving a norm to newspapers operation. However, in the influence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 and wars, the effects on legal functions of regulatory authorities weaken more and more.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f shortage of institution restrain to administrative illegality accountability, feebleness of management and serious corruption, newspaper published unsuitable news, not only demaged social morals and mislead peoples but also made authorities of news-publishing Laws and government lose ceaselessly.
     Chapter 6 studies autonomy to news-publishing of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Matural autonomy system makes replenment and amendment of legislation and make reduce of government force on news-publishing to minimum level. For example of ShangHai and ZheJiang, based on three factors whose of autonomy organizition, autonomy stantard and dispute verdict, we analyse development and effects of news autonomy organizitons in that period. Although various forms on name, extent to power, staff constitution and so on to news autonomy organizitions in different areas, and limititions on funds, manpower, authorities, these organizitions took position on autonomy and justice,and tried to take agreement of a common view which news-publishing should perish news freedom and keep self-esteem, on the other hand made emphasis on moral duties to society and legal duties to nation interests and safety. In this point, news-publishing autonomy and legal system interacted well in the period of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The last part focuses on introspection and learning a lesson. Constrasting news-publishing laws of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to ones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in the sight of longer history, we make clear of historical path and rules of recent period news-publishing laws in our country, understand all kinds of choice and changes of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facing new situation and matters on new-publishing laws. This way is not only changing from specific institutions, but also expanding to features of press freedom and confirming to right from negative freedom to active one, from single-handed natural rights to both natural and institutional rights. Limited press freedom principle written in constitution and law of publication was a good case. learning a lesson from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press freedom can but exist and expand really in the procedure of legisl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and be based on proper orders.
引文
①徐宝璜:《新闻学纲要》,上海联合书局民国1930年初版,第174页。
    ②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解放日报》1943年9月1日。
    ③黄天鹏:《新闻学入门》,上海光华书局民国1933年版,第34页。
    ④储玉坤:《现代新闻学概论》,世界书局1948年版,第27页。
    
    ①张壬戌:《清末新闻出版法研究》,载《新闻史》,2006年第2期。
    ②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6页。
    
    ①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12页。
    ①管翼贤撰写的《北京报纸小史》记载了当时北京的新闻出版状况:“光绪末叶数年,……其言论之自由,可谓有闻必录。对于政治之得失,内外大员之善恶,皆可尽情指责,人民之冤抑隐疾,更可尽情登载。”参见管翼贤:《新闻学集成》第六辑,中华新闻学院1943年版,第53页。
    ②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23页。
    ①《时报》1904年6月创办于上海,是旧上海与《申报》、《新闻报》齐名的三大报纸之一,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全国性日报之一。1939年9月因经费问题停刊。
    ②参见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新闻局编:《新闻事业》,行政院新闻局1947年印行,第11-12页。
    
    ①详见马光仁:《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55页。
    ①胡道静:《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上海市通志馆1935年版,第53页。
    ①胡道静:《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上海市通志馆1935年版,第57页。
    ②胡道静:《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上海市通志馆1935年版,第69页。
    ①李大钊:《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载《新青年》,1920年七卷二号。
    ②陈独秀:《危险思想与言论自由》,载《每周评论》,1919年第二十四号。
    
    ①王世杰:《现代之出版白由》,载《东方杂志》,1924年第二十一卷。
    
    ①邵飘萍:《新闻学总论》,京报馆1924年版,第224页。
    ②邵飘萍:《新闻学总论》,京报馆1924年版,第162页。
    ③邵飘萍:《新闻学总论》,京报馆1924年版,第216页。
    
    ①邵飘萍:《新闻学总论》,京报馆1924年版,第216页。
    ②王世杰:《现代之出版白由》,载《东方杂志》,1924年第二十一卷。
    ③邵飘萍:《新闻学总论》,京报馆1924年版,第224页。
    ④邵飘萍:《新闻学总论》,京报馆1924年版,第220页。
    ①王世杰:《对于中国报纸罪言》,黄天鹏编:《新闻学论集》,光华书局1930年版,第82页。
    ②王世杰:《对于中国报纸罪言》,黄天鹏编:《新闻学论集》,光华书局1930年版,第82页。
    ①指1914年《出版法》。
    ②指1914年《出版法》。
    ①邵飘萍:《新闻学总论》,京报馆1924年版,第183页。
    
    ①戈公振:《新闻所有权草案》,黄天鹏编:《新闻学论集》,光华书局1930年版,第337页。
    
    ①金溟若:《中国新论社:非常时期之出版事业》,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43页。
    ②穆超:《国防知识丛书:非常时期的宣传政策》,正中书局1938年版,第62页。
    ①《中央常务会决议停止检查新闻》,载《申报》1928年4月3日。
    ②《申报》曾相继发表《北平卫戍部允停新闻检查,北平新闻界恢复自由》、《淞沪警备司令部撤回新闻检查员》等报道,参见《申报》1928年7月4日、7月21日。
    ①阮毅成:《非常时期之法律知识》,上海中华书局1937年版,第85页。
    
    ①阮毅成:《非常时期之法律知识》,上海中华书局1937年版,第48页。
    ②穆超:《国防知识丛书:非常时期的宣传政策》,正中书局1938年版,第254页。
    
    ①储玉坤:《现代新闻学概论》,世界书局1948年版,第137页。
    ①江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舆论管理评析》,《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3期。
    ②当时不仅有拥蒋的CC系控制的报刊系统,也存在反蒋独裁的各派报刊,如以汪精卫、陈公博等人为首的改组派报刊,以胡汉民、孙科为首的再造派报刊,以邓演达为首的第三党报刊等。
    ③罗家伦主编:《革命文献》第22辑,正中书局1960年版,第659页。
    
    ①《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573页。
    ①罗隆基:《论人权》,载《新月》第2卷第5号,1929年7月版。
    ②张季鸾:《国府当局开放言论之表示》,《大公报》1929年12月29日。
    ①祖澄:《新闻界请覆议修正出版法汇辑》,《报学季刊》第1卷第4期,申时电讯社1935年8月15日。
    ①《出版登记今后的新趋向将力求合理化》,《大公报》1934年12月9日第4版。
    ①刘哲民:《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第443-444页。
    
    ①储玉坤:《现代新闻学概论》,世界书局1948年版,第79页。
    ②阮毅成:《非常时期之法律知识》,上海中华书局1937年4月版,第243页。
    ③阮毅成:《非常时期之法律知识》,上海中华书局1937年4月版,第244页。
    
    ①张季栾:《对出版法的几点意见》,载《大公报》1935年7月13日。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538页。
    ②蔡铭泽:《论三十年代国民党新闻政策的演变》,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①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抗战建国纲领宣传指导大纲》,1938年版,第34页。
    ②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487页。
    ①《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及实施办法》,民团周刊社1939年版,第3页。
    
    ①转引自杜绍彬:《战时报学讲话》,战地图书出版社1941年版,第258页。
    
    ①《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报》第133册,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72年版,第488页。
    ①《战时立法工作与今后展望》,见秦孝仪主编:《孙哲生先生文集》第4册,团结出版社1990年版,第391页。
    ①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79页。
    ②宋原放:《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二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88页。
    ①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29页。
    ②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34页。
    ①倪延年:《中国报刊法制发展史现代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51页。
    ①《言论自由的初步收获》,载《新华日报》1945年10月1日。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文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36页。
    
    ①倪延年:《中国报刊法制发展史现代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51页。
    ①《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引自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三十三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40页
    ①左潞生编:《比较宪法》,国立编译馆1985年版,第106页。
    
    ①左潞生编:《比较宪法》,国立编译馆1985年版,第111页。
    
    ①参见1936年《五五宪草》第二十四条。
    ②参见1936年《五五宪草》第二十五条。
    ③参见1936年《五五宪草》第一三九条。
    ④参见1936年《五五宪草》第一三一条。
    
    ①参见1943年《国家总动员法》第二十二条。
    ②参见1943年《国家总动员法》第二十三条。
    
    ①干永祥:《中国现代宪政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89页。
    ②参见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第一条。
    ①参见1929年《中华民国民法》第515条至527条。
    
    ①储玉坤:《现代新闻学概论》,世界书局1948年版,第335页。
    
    ①参见1931年《出版法施行细则》第二条。
    ①参见1931年《出版法施行细则》第二十一条。
    ②1947年公布了《出版法修正草案》,但未能施行。
    ①《出版法与新闻自由》,载《大公报》1947年11月11日。
    ①参见1928年《著作权法实施细则》第七条。
    
    ①倪延年:《中国报刊发展史史料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60页。
    ②倪延年:《中国报刊发展史史料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60页。
    ③倪延年:《中国报刊发展史史料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60页。
    ①倪延年:《中国报刊发展史史料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64页。
    ①《增订国民政府司法例规补编第二次》,司法院参事处1934年版。
    
    ①参见1934年《新闻电报规则》第四、五条。
    ②参见1934年《新闻电报规则》第十二、十五条。
    
    ①参见1934年《新闻电报规则》第十六条。
    
    ①《上海禁止登载淫秽广告》,载《申报·上海市政周刊》,1928年9月20日。
    ②如来生:《中国广告事业史》,上海新文化社1948年版,第144页。
    ③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282页。
    ①《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报》第133册,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72年版,第358页。
    ①《增订国民政府司法例规补编第二次》,司法院参事处1934年版,第52页。
    ②《增订国民政府司法例规补编第二次》,司法院参事处1934年版,第54页。
    ③增订国民政府司法例规补编第二次》,司法院参事处1934年版,第54页。
    ④《增订国民政府司法例规补编第二次》,司法院参事处1934年版,第55页。
    ①《增订国民政府司法例规补编第二次》,司法院参事处1934年版,第55页。
    ②司法例规编纂处:《改订司法例规第三次补编》,京津印书局1935年版,第43页。
    ③刘哲明:《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第137-140页。
    
    
    ①具体参见1936年《五五宪草》第二四、二五条,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第二二、二三条。
    
    ①广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室编:《孙中山全集》第九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22页。
    ②广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室编:《孙中山全集》第八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2页。
    
    ①参见1931年《训政时期约法》第十三条。
    ②参见1936年《五五宪草》第二十五条。
    
    ①参见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第二十三条。
    ①参见1930年《出版法》第三条、第五条。
    ②1943年的《新闻记者法》第三条:“具有下列各款资格之一者,得申请给予新闻记者证书。”
    ③有关发行人资格消极限制的规定,详见1930年《出版法》第十条和1943年《新闻记者法》第四条。
    ④参见1943年《新闻记者法》第二条。
    
    ①参见1930年《出版法》第七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七条。
    ①参见1930年《出版法》第三十九条。
    
    ①参见1930年《出版法》第十四条。
    ①参见1930年《出版法》第十四条。
    ②参见1943年《新闻记者法》第二十四条。
    
    ①参见1930年《出版法》第三条。
    ②参见1937年《修正出版法》第三条。
    ①参见德国1921年《出版法》第八条、澳大利亚1922年《出版法》第十八条、法国1881年《出版法》第六条。
    ①参见1943年《非常时期报社通讯社杂志社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
    ①参见1931年《出版法施行细则》第三条至第九条。
    ②1932年9月10日“内政部咨各省市政府对于声请变更登记之手续解释”,参见阮毅成:《非常时期之法律知识》,上海中华书局1937年版,第187-188页。
    ①参见1930年《出版法》第十一条第二款。
    ②参见1930年《出版法》第十一条第一款。
    ③参见“1932年中宣会函汉口市党部解释”,参见阮毅成:《非常时期之法律知识》,上海中华书局1937年版,第190页。
    ④参见1932年内政部咨江苏省政府“关于新闻纸杂志登记疑点之解释”,参见阮毅成:《非常时期之法律知识》,上海中华书局1937年版,第188页。
    ⑤根据内政部“二十一年九月二十日内政部咨浙江省政府”解释的内容,当时报刊社之间有以出版权出租、商号转让经营的现象存在。
    ①1935年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新闻纸社及杂志社图记刊制规程》,转引自中央出版事业管理委员会编:《出版法规汇编》,正中书局1944年版,第254页-第255页。
    ②1932年内政部咨江苏省政府“关于新闻纸杂志登记疑点之解释”,参见阮毅成:《非常时期之法律知识》,上海中华书局1937年版,第188页。
    
    ①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7页。
    
    ①参见1930年《出版法》第二十二条至第二十六条。
    
    ①参见1931《出版法施行细则》第二条。
    ②参见1932年《宣传品审查标准》第二条、第三条。
    
    ①参见1930年《出版法》第二十一条和1937年修正《出版法》第二十四条。
    
    ①参见1933年1月19“《新闻检查标准》一”。
    ②参见1933年1月19“《新闻检查标准》二”。
    
    ①参见1932年中央党部《宣传品审查标准》。
    ②参见1933年1月19“《新闻检查标准》三”。
    
    ①参见1930年《出版法》第二十一条。
    
    ①参见1933年《新闻检查标准三关于地方治安新闻之应扣留或删改者》。
    ①参见1933年《新闻检查标准四关于社会风化新闻之应行扣留或删改者》。
    
    ①《立法院通过刑法“妨害风化罪”》,载《申报》1934年11月13日。
    
    ①参见1943年《新闻记者法》第二十三条。
    ①《时事新报控时事日报伪造商标及诽谤》,载《申报》1932年2月
    ②《印刷所主伪造文书被判一年六月》,载《申报》1938年8月7日。
    
    ①参见1947年《出版法》第三十五条。
    ①参见1933年《新闻检查标准三关于地方治安新闻之应扣留或删改者》。
    ②参见1930年《出版法》第二十条。
    
    ①参见比利时1831年《关于新闻纸之饬令》第十一条。
    ②参见法国1881年《出版法》第四十二条。
    ①参见1925年意大利《新闻纸法》第四条、第五条。
    
    ①参见1930年《出版法》第三十四条、三十五条、三十六条。
    ①参见1930年《出版法》第十四条。
    
    ①参见1943年10月军事委员会制定《战时新闻禁载标准》,转引自中央出版事业管理委员会编:《出版法规汇编》,正中书局1944年版,第193页。
    
    ①参见1921年德国《出版法》第十四条第一款。
    ②参见1922年澳大利亚《出版法》第二十八条。
    ③参见1881年法国《出版法》第十四条。
    
    ①参见英国1819年《刑事诽谤法》第一条。
    ②参加英国1857年《猥亵刊物法》第一条。
    
    ①参见1943年《新闻记者法》第二十五条、二十七条、二十八条。
    ①参见1928年《刑法》第八十条。
    ②参见1930年《出版法》第四十三条。
    
    ①王凌霄:《中国国民党新闻政策之研究》,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96年版,第33页。
    ②王凌霄:《中国国民党新闻政策之研究》,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96年版,第33页。
    
    ①《中宣会查禁反动刊物》,载《申报》1934年9月8日。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160页。
    ②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219页。
    
    ①王凌霄:《中国国民党新闻政策之研究》,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96年版,第29页。
    ②宋原放主编:《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一卷》(下册),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87页。
    
    ①参见1933年《新闻检查标准附则》。
    ②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新闻局编:《新闻事业》,国民政府行政院新闻局1947年印,第25-26页。
    ③即《设置党报办法》、《指导党报条例》及《扶助党报条例》。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112页。
    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213页。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230页。
    ①行政院新闻局编:《新闻局业务统计概要》,1948年版,第34-38页。
    ①《武汉取缔报纸》,载《申报》1931年5月7日。
    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4页。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4页。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4页。
    ②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219页。
    
    ①《国府令法院对新闻事业人员按出版法处置》,载《申报》1933年8月26日。
    
    ①指1930年《出版法》。
    ②《司法院解释公务员兼报社职务》,《申报》1934年5月25日。
    ③《司法行政部通令人民诉状不得率行宣布》,《申报》1947年2月17日。
    
    ①《“剿匪”与“造匪”》,载《大公报》1932年4月13日。
    ①新闻局统计室编:《新闻局业务统计概要》,1948年版,第36页。
    
    
    ①《艰苦奋斗的十五个月》,载《观察日报》1939年4月18日。
    
    ①程沧波:《今日中国之国家与政府》,载《中央日报》1932年4月26日。
    ①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253页。
    
    ①1948年7月8日“内政部给首都警察厅的代电”电文。
    ②陈铭德、邓季惺:《新民报二十年》,《文史资料选辑》第六十三辑,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74-175页。
    ①王芸生:《由新民报停刊谈出版法》,载《大公报》1948年7月10日。
    ②王芝琛、刘自立编:《1949年以前的大公报》,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版,第208-210页。
    ③新民晚报社新闻研究室编:《赵超构文集》第三卷,文汇出版社1999年版,第624-626页。
    ④陈铭德、邓季惺:《新民报二十年》,《文史资料选辑》第六十三辑,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59-160页。
    ①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55页。
    ②《上海漫画报上诉开审》,载《申报》1928年11月23日。
    
    ①何仲麟:《旧上海的报纸广告》,载《上海地方志》1991年第六期。
    ②何仲麟:《旧上海的报纸广告》,载《上海地方志》1991年第六期。
    ①《上海市政周刊》,载《申报》1928年9月20日。
    ②训令登于民国十八年上海市政府公报第二十五期,转引自:何仲麟:《旧上海的报纸广告》,载《上海地方志》1991年第六期。
    
    ①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245页。
    ①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245-247页。
    ②指浙江省党部7月23日“函请剿办温岭共匪”及8月10日、8月31日同类函两件。参见:《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289-290页。
    
    ①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291页。
    ①参见苏朝纲:《抗战时期出版界反查禁纪年(1937-1945)》,载宋原放主编:《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二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73-86页。
    ①《论言论自由》,载《大公报》1936年4月2日。
    ①胡道静:《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上海市通志馆1935年版,第37页
    
    ①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302-303页。
    ②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208页。
    ①胡道静:《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上海市通志馆1935年版,第47页。
    
    ①如来生:《中国广告事业史》,上海新文化社1948年版,第397页。
    
    ①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296页。
    ②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269页。
    ①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301页。
    ①“上海日报公会会章集会第四一常会”条,参见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322页。
    ②“杭州记联会会章第六章会期第十三条”,参见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294-295页。
    ③“上海日报公会会章集会第四二临时会”条,参见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321-322页。
    ④“上海日报公会会章集会第四三约法”条,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323页。
    ⑤“上海日报公会会章集会第四四议例”条,参见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323页。
    ⑥“杭州新闻记者联合会会章第二章执行委员会”第五条、第六条,参见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295页。
    ①“杭州新闻记者联合会会章第二章执行委员会第七条”,参见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295页。
    ①“杭州新闻记者联合会会章第二章执行委员会第七条附则”,参见参见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295页。
    ②参见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274页。
    ①“杭州新闻记者联合会会章总则第三条”,参见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294页。
    ②“上海日报公会会章权限第五”,参见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322页。
    ①“杭州记联会会章第三章职权”,参见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294页。
    ②“杭州记联会会章第四章义务与权利”,参见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294页。
    ③“上海日报公会会章经济第三”,参见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321页。
    ④“杭州记联会会章第七章第十七条”,参见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295页。
    ⑤“杭州记联会会章第七章第十七条”,参见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295页。
    ①“杭州记联会会章第五章惩戒”,参见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295页。
    ②胡道静:《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上海市通志馆1935年年版,第31页。
    ②袁殊:《记者道》,上海群力出版社1936年版,第164页。
    ①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270页
    ②“杭州记联会会章总则第三条”,参见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294页。
    ③“杭州记联会会章总则第三条”,参见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294页。
    ①“上海日报公会会章要则第六一罚则”,参见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322页。
    
    ①王文彬编:《中国现代报史资料汇辑》,重庆出版社1996年版,第174页。
    ①《上海出版业反对国民党反动政府实施出版法请愿书》,参见张静庐编:《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丁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12、413页。
    
    ①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308页。
    
    ①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334页。
    ②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181页。
    
    ①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308页。
    ②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312页。
    
    ①《北新书局案》,载《申报》1935年2月11日。
    ②《北新书局案》,载《申报》1935年2月11日。
    
    ①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331页。
    
    ①参见《申报》1932年4月19日和4月28日的有关告示和新闻报道。
    ②《书税特辑》,载《大公报》1946年12月15日。
    ③项士元:《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第428-430页。
    ①Campbell ,Angela J.”Sslf-Regulation and the Media,”Federal Communications Law Journal,Vol,51,No.3,pp.714.
    ①如1930年、1937年《出版法》中均有“其他法律规定有较重之处罚者,依其规定”的明确表述。
    ②详细分析参见本文第三章内容。
    ①李大钊:《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载《新青年》,1920年七卷二号。
    ②陈独秀:《危险思想与言论自由》,载《每周评论》,1919年第二十四号。
    ③邵飘萍:《新闻学总论》,京报馆1924年版,第216页。
    ①王世杰:《现代之出版自由》,载《东方杂志》,1924年第1期。
    1、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新闻科报告:《本党新闻政策之确立与发展》,新闻宣传会议记录1934年版。
    2、中央出版事业管理委员会:《出版法规汇编》,正中书局1944年版。
    3、司法院参事处:《增订国民政府司法例规补编第二次》,沁园书店1934年版。
    4、司法例规编纂处:《改订司法例规第三次补编》,京津印书局1935年版
    5、《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报》第133册,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72年版。
    6、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抗战建国纲领宣传指导大纲》,1938年版。
    7、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新闻局编:《新闻事业》,国民政府行政院新闻局1947年印。
    8、《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及实施办法》,民团周刊社1939年版。
    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10、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文化(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1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常会会议记录(十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2、上海自由社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新法令(第二册)》
    13、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解放》,档案出版社1989年版。
    1、胡道静著:《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上海市通志馆1935年版。
    2、戈公振著:《中国报学史》,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
    3、杜绍文著:《新闻政策》,上海光华书局1931年版。
    4、邵飘萍著:《新闻学总论》,京报馆1924年版。
    5、项士元著:《浙江新闻史》,杭州之江日报社1934年版。
    6、金溟若著:《中国新论社:非常时期之出版事业》,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
    7、穆超著:《国防知识丛书:非常时期的宣传政策》,正中书局1938年版。
    8、阮毅成著:《非常时期之法律知识》,上海中华书局1937年版。
    9、杜绍彬著:《战时报学讲话》,战地图书出版社1941年版。
    10、张友渔《新闻之理论与现象》(太原中外语文学会,1936年
    11、储玉坤著:《现代新闻学概论》,世界书局1948年版。
    12、袁殊著:《记者道》,上海群力出版社1936年版。
    13、徐宝璜著:《新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4、王凌霄著:《中国国民党新闻政策之研究》,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96年版。
    15、如来生著:《中国广告事业史》,上海新文化社1948年版。
    16、谢振民著:《中华民国立法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7、马光仁著:《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18、干永祥著:《中国现代宪政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9、黄瑚著:《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史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1、黄瑚著:《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2、赖光临:《七十年中国报业史》,中央日报社1981年版。
    23、[日]榛村专一著,袁殊译:《新闻法制论》,群力书店1937年版。
    1、《文史资料选辑》第六十三辑,中华书局1979年版。
    2、黄天鹏编:《新闻学论集》,光华书局1930年版。
    3、管翼贤编:《新闻学集成》第六辑,中华新闻学院1943年版。
    4、罗家伦编:《革命文献》第22辑,正中书局1960年版。
    5、祖澄编:《新闻界请覆议修正出版法汇辑》,申时电讯社1935年版。
    6、广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室编:《孙中山全集》第九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
    7、郭步陶编:《本国新闻事业》,上海市《申报》私立函授学校讲义1934年版。
    8、《中华民国现行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9、张静庐编:《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丁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
    10、新民晚报社新闻研究室编:《赵超构文集》第三卷,文汇出版社1999年版。
    11、秦孝仪主编:《孙哲生先生文集》第4册,团结出版社1990年版。
    12、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
    13、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北京新闻学会编:《各国新闻出版法选辑》,人民日报出版社1981年版。
    14、倪延年:《中国报刊法制发展史现代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5、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三十三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
    16、刘哲民编:《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
    17、左潞生编:《比较宪法》,国立编译馆1985年版。
    18、魏永征编:《新闻传播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9、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1850——1949)》,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0、刘哲民编:《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
    21、王芝琛、刘自立编:《1949年以前的大公报》,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版。
    22、宋原放编:《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二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3、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4、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5、倪延年编:《中国报刊发展史史料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6、王文彬编:《中国现代报史资料汇辑》,重庆出版社1996年版。
    1、殷莉:《中国第一部新闻法考证》,载《当代传播》,2007年第6期。
    2、任薇:《从“有法”到“无法”——清末民初新闻法制思想的转变》,载《新闻与法制》2007年第5期。
    3、王学珍:《清末报律的实施》,载《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4期。
    4、卢国华:《民初到五四前后报刊律法状况及其影响》,载《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5、殷莉:《民初报律风波透视》,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6、马光仁:《袁纪<出版法>的制定与废止》,载《新闻与传播研究》1986年第2期。
    7、李统兴:《清末明初报刊业职业道德示范的原因》,载《当代传播》2007年第6期。
    8、蔡铭泽:《论三十年代国民党新闻政策的演变》,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9、江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舆论管理评析》,载《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3期。
    10、侯健:《马克思恩格斯言论自由观初探》,载《社会科学》2001年第11期。
    11、王建辉:《知识分子群体与近代报刊》,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12、屈永华:《宪政视野中的清末报刊与报律》,载《法学评论》2004年第4期。
    13、张化冰:《1935年出版法修订始末之探讨》,载《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年第1期。
    14、萧燕雄:《我国近现代新闻法规的变迁》,载《二十一世纪》1998年6月号。
    15、张仁善:《国民党政府<出版法>的滥施及其负面效应》,载《民国档案》2000年第4期。
    16、张忠:《抗战时期四川省书刊审查机构的建立及其改组》,在《民国档案》2010年第1期。
    17、孟庆超:《简评1943年<中华民国违警罚法>》,载《行政法学研究》2003年第3期。
    18、魏文享:《制约、授权与规范——试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对同业公会的管理》,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7期。
    19、涂上飙、江中于:《论新闻法治的历史相关性》,载《武汉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20、罗静、赵明范:《中国新闻立法进程回顾和探索》,载《新闻知识》2006年第3期。
    21、邓小兵、冯渊源:《新闻法立法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载《人大研究》2003年第12期。
    22、周孚林:《法国<新闻自由法>评析》,在《河北法学》2004年第11月。陈炜:《传播法概念之界定——一种法理学视角》,载《兰州学刊》2007年第3期。
    23、陈力丹:《关于新闻法的几个认识前提》,载《当代传播》2004年第4期。
    24、侯健:《宪政视野下的利益表达机制建设》,载《求是学刊》2009年9月。
    25、黎军:《基于法治的自治——行业自治规范的实证研究》,载《法商研究》2006年第4期。
    26、郭道晖:《多元社会中法的本质与功能》,载《中外法学》1999年第3期。
    27、苏西刚:《社团自治及其法律界限的基本原理》,载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丛》第8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申报》
    2、《大公报》
    3、《益世报》
    4、《新青年》
    5、《每周评论》
    6、《东方杂志》
    7、《新民晚报》
    8、《新华日报》
    1、向芬:《国民党新闻传播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2、刘娜:《南京国民政府出版政策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3、马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37)新闻出版立法解读》,西南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