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原理与中国民族结构特点相结合的产物,是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及其重要成员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的认识和根本看法,是被民族工作实践所证明的科学结论,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形成发展的社会动因包括: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危机的历史背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织碰撞的思想基础;无产阶级力量不断成长壮大的阶级基础;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实践动力等四个主要方面。中国传统民族观念的肥沃土壤、马列主义民族观的优良种子、处理民族问题失误的借鉴素材、长期民族工作实践的验证平台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理论实践渊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分为:探索与酝酿(1917—1921年)、奠基与初创(1921—1978年)、形成与确立(1978—1989年)、成熟与完善(1989—)等四个阶段。
     马列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优良种子。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斯大林给出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有民族就会有民族问题,民族问题实际上就是阶级剥削与阶级压迫问题。在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民族问题是社会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消灭私有制和剥削压迫制度,实现民族的自由解放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条件和基础。单一制共和国前提下的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政治结构的理想形式,联邦制仅是过渡形式。始终坚持民族自决、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民族纲领,并以此为基本依据,制定与各国民族实际相适应的民族政策,以调适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发展,缩小民族差距,实现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有效途径。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内容阐释是论文的重中之重。历任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观点和看法,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结合中国民族实际,对民族和民族问题内涵的界定、外延的分析;民族特征的综合描述,对中华民族的认识及民族问题“六大特性”,民族问题实质和表现形式的分析;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政治结构形式;民族关系、民族发展、民族文化和民族安全等系列问题的论述和阐释,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关系和民族发展问题的分析;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必须坚持民族自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等民族纲领,制定切合中国民族实际的民族政策;民族工作实践中,认真贯彻民族纲领政策,不断发展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进一步推进民族发展,最终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走中国特色、各民族特点的民族发展道路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解决民族问题的智慧魅力,富有丰富哲理,其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对其进行逻辑总结以推广其主要经验、认识其历史地位、把握其基本规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主要特点,即“五个统一”: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历史性和现实性相统一、阶段性和系统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统一。实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着力发展生产力,促进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切实贯彻和认真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充实和完善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内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观点、丰富和拓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
The Chinized Marxist outlooks on ethno-nation is the creativ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m outlooks on ethno-nation in China, and is a produ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principles of Marxism with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specific ethnic structure. It is also the general understanding and fundamental view of the successiv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its important members of the central leadership on China's ethno-nation and the ethno-national issues, the collective wisdom of Chinese Communists, and has been proved scientific theories by the actual ethnic working practice.
     The social causes can be generalized in four aspects:the life-and-death crisis ever facing the Chinese people as its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 Oriental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intertwined collision as its ideological basis, the ever growing proletarian forces as its class basis, and the national independence and liberation movement as its practice power. Its theory and practice origins can be traced to:the fertile soil of Chinese traditional thoughts in ethno-national issues, the seed of Marxism-Leninism outlooks on ethno-nation, the lessons learnt from mistakes in managing the ethno-national issues. And the certification platform of the long-term ethno-nation working practice. And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its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brewing, start-up, established and mature.
     The ethno-national outlooks of Marxism-Leninism originated from the basic and fundamental ideas of the Marxist classical writers like Marx. Engels, Lenin, Stalin. And they functioned as the excellent seed for the Chinization of Marxist ethno-national outlooks. 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ies and the Marxist outlooks, Stalin gave his first definition on the term Nation-, a stable community of people formed in the course of history, who share the same language, territory, economic life and the same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under the same cultural background as well. The ethno-national issues aris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ming into being and existence of an ethnic and are originated from class exploitation and oppression. In the era of proletarian revolution, the ethno-national issues were a part of the general problem of social revolution. The proletariat and the oppressed peoples around the world being united to eliminate oppressive system of private ownership and exploitation, to achieve national liberation constitute the conditions and basis to solving the national problem. The ethnic minority regional autonomy under the premise of a single system of the Republic is its ideal form of political structure, while federalism is only a transitional form. We should always adhere to the 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 national equality, national unity principles, and then based on these principles, make various national ethnic policies adapted to the situations of the particular ethnic group, so as to adjust ethnic relations, promote ethnic development, reduce the ethnic gap and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 Only by these ways, can the ethno-national issues be effectively solved.
     This section,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n this dissertation, is on the content interpretation of Chinized Marxist ethno-national outlooks, which mainly introduce the former Central Leading Groups'perspectives and views on ethno-nation and the ethno-national issues. They include: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analysis of ethno-nation and the ethno-national issues guided by Marxist national outlooks and combined with China's national reality, a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the Chinese nation awareness and the Six Characteristics of ethno-national issues, substance and manifestations of ethno-national issues; regional ethnic autonomy being the political structure in solving China's ethno-national issues; the discussions and illustrations on ethnic relations, ethnic development, ethnic culture, ethnic security and other issues related, in particular, the analysis of the ethnic relations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issues in China in its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To manage our country's ethno-national issues, the guiding principles like ethnic autonomy, ethnic equality, national unity and common prosperity of all nationalities should be adhered to, and the national policies made in line with China's national realities. In practice, the national programming polici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conscientiously,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relations of equality, solidarity, mutual assistance and harmonious relationships constantly consolidated and developed, so as to further promote ethno-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to reach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all ethnio-nation. In a word, developing the nationali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ethno-nations are the fundamental way to managing China'ethno-nation issues.
     The Chinized Marxist outlooks on ethno-nation are riched in philosophy, rich and profound in its ideas, shine and demonstrate the wisdom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purposes in summarizing the logic in them are to spread its main experience, to understand its historical position and to grasp its basic rules. The main features of Chinese Marxist view of ethno-nation and ethno-national issues can be generalized into Five Unities: unity o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the unity of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phased and systematic unity, the unity of theory and practice, science and the unity of humanity. In practicing the Chinized Marxist outlooks on ethno-nation,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 should be stuck to:the leadership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t any time, the combination of Marxist outlooks on ethno-nation with the reality of Chinese nationality,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ystem of regional ethnic autonomy,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to promote bo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ethnic and ethnic areas, and the last principle, effective and conscientious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rty and country's national programs and policies. To conclude, the Chinized Marxist outlooks on ethno-nation have enriched and improved the content of Chinese Marxism,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the Marxist theory of ethno-national perspectives, and enriched and expanded the content of the theory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引文
①(英)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
    ①(日)松本真澄著.中国民族政策之研究一以清末至1945年的“民族论”为中心[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
    ②马晓丽.略论李维汉民族理论的特点[J].齐鲁学刊,2002(4):52.
    ①Webster's New 20th Century Diet ionary[z], unabridged edition, p628.
    ①徐杰舜.论族群与民族[J].民族研究,2002(1):12.
    ②中国百大科全书(民族卷)[Z].北京:中国百大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317.
    ③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2247.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544.
    ①杨贻兰.毛泽东的民族观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7):66.
    ①梁启超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81.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245.
    ②赵建利.毛泽东民族观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初探[M].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1):73.
    ①司马光.资治通鉴(第19卷)[M].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123.
    ②刘正寅.试论中华民族整体观念的形成与发展[J].民族研究,2000(6):76.
    ③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53.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514.
    ②列宁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285.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斯大林论民族问题[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年:45.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234.
    ①斯大林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88.
    ①江泽民.在全国统战上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3-11-7(1).
    ②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53.
    ③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87.
    ①中国李大钊研究会.人种问题[A].李人钊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2006年:447.
    ①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3.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2.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86.
    ①指导新时期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深入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246.
    ②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244.
    ①(梁)萧子显.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934.
    ②梁启超.饮冰石合集·文集(第1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91-93.
    ①张淑娟.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理论[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136.
    ①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十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75-76.
    ②黄兴涛.民族自觉与符号认同:“中华民族”观念萌生与确立的历史考次[J].中国社会科学评论.2002年2月创刊号.
    ③孙中山全集(第2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399.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426.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495.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540.
    ④乔秀花.简论毛泽东的民族观[J].青海社会科学.2004(3):18.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56-57.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516.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153.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398.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488.
    ①列宁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369.
    ②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75.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斯大林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年:28.
    ④斯大林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140.
    ①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249.
    ①课题编写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年:47.
    ②李维汉.统一战线问题与民族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597.
    ③斯大林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289.
    ④瞿秋白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490.
    ①石奕龙Ethnic Group不能作为“民族”的英文对译[J].世界民族,1999(4):79.
    ②胡锦涛.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4.
    ③黄光学等编.中国的民族识别——56个民族的来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1.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539.
    ②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626.
    ①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中国民族报,2005-5-28(1).
    ②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249.
    ①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732.
    ②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71.
    ③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61.
    ④刘纪年,刘珊.论江泽民的民族观[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2(2):29.
    ⑤江泽民.加强各民族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携手前进[N].人民日报,1992-1-15(2).
    ⑥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54.
    ⑦江泽民.加强各民族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携手前进[N].人民日报,1992-1-15(2).
    ①李维汉.统一战线问题与民族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681.
    ②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733.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247.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68.
    ①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中国民族报,2005-5-28(1).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斯大林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年:41
    ②斯大林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140.
    ③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264.
    ①郝时远.中国的民族与民族问题—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与实践[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18.
    ②邓小平文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373.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1048.
    ②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182.
    ③邓小平文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246.
    ①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808.
    ②费孝通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1.
    ③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北京大学学报.1989(4):1.
    ①江泽民.加强各民族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携手前进[N].中国民族报,1992-01-25(1).
    ①江泽民.加强各民族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携手前进[N].中国民族报,1992-01-25(1).
    ①许春清.新型民族关系论—以“改革开放以来的西部”为视域[D].兰州:兰州大学.2008年:11 5-116.
    ②埃里·凯杜里.民族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15.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175.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上册)[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122.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上册)[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123.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371.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463.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398.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441.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489.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5.
    ③尚伟.列宁的“民族自决权”理论及其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12):49.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列宁论民族问题(上册)[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262.
    ⑤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列宁论民族问题(上册)[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312.
    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列宁论民族问题(上册)[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503.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390.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列宁论民族问题[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860.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列宁论民族问题[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20.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列宁论民族问题[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254.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列宁论民族问题(上册)(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86.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斯大林论民族问题[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年:115.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列宁论民族问题(上册)[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247.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斯大林论民族问题[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年:12.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斯大林论民族问题[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年:76.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257.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上册)[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122.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上册)[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250.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1995年:441.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2007年:164.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2007年:276-277.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列宁论民族问题(上册)[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12.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1辑)[G].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60.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斯大林论民族问题[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年:21.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斯大林论民族问题[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年:76.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斯大林论民族问题[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年:86-87.
    ②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18.
    ①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211.
    ②曾成贵.民族自决与民族区域自治:中共民族政策的历史考察[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2):46.
    ③布青沪,陆维成.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实践的萌芽——中共领导建立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之探析[J].中共党史研究,2011(12):94.
    ④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87.
    ⑤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595.
    ①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678.
    ②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694.
    ③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1000.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12.
    ①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20.
    ②陈扬勇.《共同纲领》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J].中共党史研究,2009(8):19.
    ①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173.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87.
    ②江泽民.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中国民族报,1999-09-30(1).
    ①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中国民族报,2005-05-28(1).
    ②吴仕民.民族问题概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183.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4.
    ①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173.
    ①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176.
    ①中华人民族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4.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13.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380.
    ②林庭芳,郭永珍.十六大以来党对民族理论的新发展[J].广西民族研究,2012(1):2.
    ①王希恩.也谈在我国民族问题上的“反思”和“实事求是”[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1):6.
    ①吴仕民.民族问题概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167.
    ②江泽民.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中国民族报,1999-09-30(1).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257.
    ①张宝成.公民教育:国家视阈下的少数民族身份认同[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2(2):151.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上册)[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77.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247.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上册)[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128.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上册)[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64.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上册)[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67.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上册)[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46.
    ①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46.
    ①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46.
    ②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75.
    ①国家民委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时期民族工作文献选编[c]北京: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11.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86.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汇编(1979—1984)[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5.
    ①国家民委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时期民族工作文献选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11.
    ①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中国民族报,2005-5-28(1).
    ①吴仕民.中国民族理论新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122.
    ①毛泽东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288.
    ①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46.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下册)[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130.
    ①郝时远.中国的民族与民族问题—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与实践[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159.
    ①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323.
    ②国家民委办公厅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政策法规选编[C].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1997年:290.
    ③邵晓霞.文化视角下的民族团结教育实现问题[J].甘肃社会科学.2012(2):15.
    ④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及其实践[N].人民日报,1999-9-28(1).
    ⑤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中国民族报,2005-5-28(1).
    ①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101.
    ①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113.
    ①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114.
    ②王瑜卿,肖锐.和谐民族交往的思想渊源及其现实意义[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2(2):27.
    ①周总理把党的温暖送到各族人民心间[N].云南日报,1977-01-11(1).
    ②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164.
    ③郝时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民族关系[J].民族研究.2005(3):4.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236.
    ①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中国民族报,2005-5-28(1).
    ②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200.
    ③赵健君.全国各民族人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范畴[J].青海民族研究.2009(1):1.
    ①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239.
    ②Karl Deut schw,wi liam Fo1 tz J..Nation-Building[M],Atherton Pres s,A division of Prentice-Hall,Inc.NewYork,1963,p73.
    ③冯卫民.欧洲民族过程与欧洲一体化[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1年:37.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上册)[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77.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上册)[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77.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363.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列宁论民族问题(下册)[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841.
    ①列宁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711.
    ②列宁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708.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列宁论民族问题(下册)[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863.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斯大林论民族问题[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年:201.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列宁论民族问题(下册)[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747.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列宁论民族问题(下册)[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867.
    ①斯大林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46.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斯大林论民族问题[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年:182.
    ①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38.
    ②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45.
    ③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129.
    ①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654.
    ②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30.
    ①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86.
    ②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102.
    ①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203.
    ①邓小平文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247.
    ②邓小平文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246.
    ③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251.
    ④江泽民.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中国民族报,1999-9-30(1).
    ①王希恩.科学发展是解决中国民族发展问题的必由之路[J].民族研究.2007(6):5.
    ①中共中央统战部.新时期统一战线文选选编[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610.
    ①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51.
    ①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49.
    ②邓小平文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68.
    ③邓小平文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247.
    ④中共中央统战部.新时期统一战线文选选编[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613.
    ①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中国民族报,2005-5-28(1).
    ①邓力群,马洪,武衡.当代中国的民族工作[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168.
    ②邓小平文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370.
    ③邓小平文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57.
    ①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中国民族报,2005-5-28(1).
    ①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中国民族报,2005-5-28(1).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斯大林论民族问题[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45.
    ③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N].光明日报,210-01-23(1).
    ①西藏自治区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中共西藏党史大事记[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9年:106.
    ②白玛赤林.西藏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N].西藏日报,2010-01-20(1).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N].光明日报,210-01-23(1).
    ②黄健英.快速工业化进程中协调民族经济关系的思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2(2):33.
    ③吴耀琪.试探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道路[J].西藏科技,2006(1):18.
    ①安玉琴.西藏民族手工业发展对策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2006(1):92.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N].光明日报,210-01-23(1).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上册)[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4.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上册)[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81.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354.
    ④列宁选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746.
    ①列宁全集(第10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63-64.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上册)[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6.
    ③列宁全集(第10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63.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列宁论民族问题(上册)[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4.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上册)[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602.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上册)[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46-47.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列宁论民族问题(上册)[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80.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列宁论民族问题(下册)[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689.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斯大林论民族问题[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年:158.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斯大林论民族问题[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年:196.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列宁论民族问题(下册)[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776.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列宁论民族问题(上册)[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257.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列宁论民族问题(上册)[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393.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列宁论民族问题(下册)[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747.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斯大林论民族问题[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年:184.
    ①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87.
    ②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121.
    ③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136.
    ①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339.
    ②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251.
    ③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243.
    ④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282.
    ⑤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365.
    ①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44.
    ②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141.
    ③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121.
    ①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N].中国民族报,2009-7-5(4).
    ①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211.
    ②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217.
    ③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220.
    ④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5-5-27(2).
    ①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238.
    ①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N].中国民族报,2009-7-5(4).
    ①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民族殖民地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年:328.
    ①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247.
    ①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231.
    ②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N].中国民族报,2009-7-5(4).
    ①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254.
    ②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3).
    ③马伟华.从民族关系的角度解读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7):36.
    ①栗志刚.精神文化的民族认同功能兼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J].华中科学大学学报,2010(1):5.
    ①韩丹.传统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代建构[J].学术论坛,2010(6):36.
    ①郝时远.中国共产党怎样解决民族问题[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253.
    ①辛世俊,杜建国.社会主义本质论与邓小平的民观[J].思想战线,1999(5):67.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列宁论民族问题(上册)[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366.
    ②李贽.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74.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上册)[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46-47.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下册)[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564.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列宁论民族问题(上册)[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4.
    ③列宁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215.
    ①斯大林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46.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175.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列宁论民族问题[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194.
    ①列宁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252.
    ②斯大林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352.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666.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列宁论民族问题(上册)[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13.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列宁论民族问题(上册)[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199.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上册)[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122.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461.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250.
    ①阿依提拉·阿布都热依木.民族政策推动下的俄罗斯民族教育发展及其政策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12(2):60.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列宁论民族问题(下册)[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747.
    ③王莉.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民族政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24.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列宁论民族问题(下册)[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840-842.
    ⑤列宁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711.
    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斯大林论民族问题[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258.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斯大林论民族问题[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187.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斯大林论民族问题[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224.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斯大林论民族问题[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139.
    ④云秀清.毛泽东的民族观及其时代意义[J].阴山学刊,2000(9):67.
    ⑤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595.
    ①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86.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246-247.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246-247.
    ①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238.
    ②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8.
    ①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25.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86.
    ①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279.
    ②江泽民.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中国民族报,1999-9-30(1).
    ③胡锦涛.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中国民族报,2009-9-30(1).
    ④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38.
    ①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129.
    ②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121.
    ③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121.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374.
    ②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284.
    ①田联刚.中国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全面保障少数民族人权[J].西北民族研究,2009(2):177-184.
    ①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263.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330.
    ①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386.
    ②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252.
    ③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1年:18.
    ④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1年:87.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12.
    ①周勇.少数人权利的法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2.
    ②Airat R. Aklaev, Democratization and Ethnic Peace:Patterns of Ethonopoliticl Crisis Management in Post Soviet Settings[m], Ashgate Publishing Ltd.1999, p.71.
    ①王建娥.民族分离主义的解读和治理[J].民族研究,2010(2):21.
    ①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任务[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n.cn/GB/1027/11314764.html
    ②吴仕民.民族问题概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245.
    ①龚志祥.新中国民族政策过程及实证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4.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339.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7.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17.
    ①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363.
    ①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编.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43.
    ②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中国民族报,2005-5-28(1).
    ③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171.
    ①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49.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10.
    ①李维汉.关于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若干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0年:103.
    ①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344.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666-667.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4.
    ①徐杰舜.中国民族团结研究报告[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509.
    ②吴建民.民族问题概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378.
    ①施雪华.坚持和完善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政策[J].社会科学研究,2010(2):3.
    ①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64.
    ①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595.
    ①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52.
    ①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123.
    ①张建新.新中国年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探索[J].科学社会主义,2009(5):115.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2]毛泽东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3]刘少奇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
    [4]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5]邓小平文选(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6]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7]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上、下册).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
    [8]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列宁论民族问题(上、下册).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
    [9]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斯大林论民族问题.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年。
    [10](梁)萧子显.南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
    [11]李维汉.关于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若干问题.北京:民族出版社,1980年。
    [12]梁启超选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13]中国百大科全书(民族卷).北京:中国百大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14]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1949).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
    [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
    [16]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编.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
    [17]邓力群,马洪,武衡等著.当代中国的民族工作.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
    [18]中共中央统战部.新时期统一战线文选选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
    [19]何润著.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经典导读.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
    [20]陈云生著.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单行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22]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编.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
    [23]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
    [24]周勇著.少数人权利的法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25]青觉著.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形成与发展.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
    [26]中国李大钊研究会.人种问题.李人钊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27]罗康隆著.发展与代价一中国少数民族发展问题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
    [28]王希恩著.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29]西藏自治区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中共西藏党史大事记.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9年。
    [30]郝时远著.中国共产党怎样解决民族问题.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
    [31]沈桂萍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党的民族政策.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
    [32]吴仕民编.民族问题概论(第三版).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
    [33]金星华、张晓明、兰智奇等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报告(2008).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
    [34]费孝通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
    [35]金炳镐编.新中国民族政策60年.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
    [36](英)霍布斯鲍姆著,李金梅译.民族与民族主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37](英)埃里·凯杜里著,张明明译.民族主义.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
    [38](日)松本真澄著,鲁忠慧译.中国民族政策之研究—以清末至1945年的“民族论”为中心.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
    [39](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吴壑人译.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1]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北京大学学报,1989(4)。
    [2]辛世俊.社会主义本质论与邓小平的民族观.思想战线,1999(5)。
    [3]云秀清.毛泽东的民族观及其时代意义.阴山学刊,2000(3)。
    [4]刘正寅.试论中华民族整体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民族研究,2000(6)。
    [5]黄兴涛.民族自觉与符号认同:“中华民族”观念萌生与确立的历史考次.中国社会科学评论.2002年2月创刊号。
    [6]刘纪年,刘珊.论江泽民的民族观.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2(2)。
    [7]徐杰舜.论族群与民族.民族研究,2002(1)。
    [8]马晓丽.略论李维汉民族理论的特点.齐鲁学刊,2002(4)。
    [9]赵建利.毛泽东民族观产生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初探.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1)。
    [10]乔秀花.简论毛泽东的民族观.青海民族研究,2004(3)。
    [11]杨贻兰.毛泽东的民族观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7)。
    [12]郝时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民族关系.民族研究,2005(3)。
    [13]安玉琴.西藏民族手工业发展对策研究.西藏大学学报,2006(1)。
    [14]吴耀琪.试探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道路.西藏科技,2006(1)。
    [15]曾成贵.民族自决与民族区域自治:中共民族政策的历史考察.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2)。
    [16]王希恩.科学发展是解决中国民族发展问题的必由之路.民族研究,2007(6)。
    [17]赵健君.全国各民族人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范畴.青海社会科学,2009(1)。
    [18]田联刚.中国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全面保障少数民族人权.西北民族研究,2009(2)。
    [19]陈扬勇.《共同纲领》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中共党史研究,2009(8)。
    [20]王希恩.也谈在我国民族问题上的“反思”和“实事求是”.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1)。
    [21]张建新.新中国60年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探索.科学社会主义,2009(5)。
    [22]栗志刚.精神文化的民族认同功能兼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华中科学大学学报,2010(1)。
    [23]王建娥.民族分离主义的解读和治理.民族研究,2010(2)。
    [24]施雪华.坚持和完善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政策.社会科学研究,2010(2)。
    [25]韩丹.传统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代建构.学术论坛,2010(6)。
    [26]张英.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西藏的成果——纪念建党90周年暨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西藏大学学报,2011(2)。
    [27]马伟华.从民族关系的角度解读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7)。
    [28]布青沪,陆维成.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实践的萌芽——中共领导建立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之探析.中共党史研究,2011(12)。
    [29]尚伟.列宁的“民族自决权”理论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12)。
    [30]林庭芳.十六大以来党对民族理论的新发展.广西民族研究,2012(1)。
    [31]张宝成.公民教育:国家视阈下的少数民族身份认同.内蒙古社会科学,2012(2)。
    [32]黄健英.快速工业化进程中协调民族经济关系的思考.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2(2)。
    [33]王瑜卿.和谐民族交往的思想渊源及其现实意义.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2(2)。
    [34]邵晓霞.文化视角下的民族团结教育实现问题.甘肃社会科学,2012(2)。
    [35]阿依提拉·阿布都热依木.民族政策推动下的俄罗斯民族教育发展及其政策特征.比较教育研究,2012(2)。
    [1]冯卫民著;郝时远指导.欧洲民族过程与欧洲一体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1年。
    [2]李贽著;龚学增指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龚志祥著;金炳镐指导.新中国民族政策过程及实证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许春清著;杨建新指导.新型民族关系论.兰州:兰州大学,2008年。
    [5]张淑娟著;王希恩指导.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
    [6]王莉著;何俊芳指导.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民族政策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Webster's New 20th Century Dictionary, unabridged edition.
    [2]Karl Deutschw,Wiliam Foltz J. Nation-Building, Atherton Press,A division of Prentice-Hall Inc.NewYork,1963.
    [3]Airat R.Aklaev, Democratization and Ethnic Peace:Patterns of Ethonopoliticl Crisis Management in Post Soviet Settings, Ashgate Publishing Ltd.199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