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晚清两湖地区州县行政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晚清州县行政为研究对象,借助社会学、政治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为分析工具,以州县政府职能为基本框架和主线,分析晚清两湖地区州县行政运作和演变,包括司法职能的变动、社会治安管理模式的演变等。厘清两湖地区州县变革的具体情形,及其对州县行政的影响,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本文主体部分为六章,每章基本内容提要如下:
     第一章:从典章制度、文本规定的角度出发,勾勒了清代的地方行政体制和州县行政治理结构一般模式、特征,及清代州县行政内容和州县行政在国家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并介绍了两湖地区州县设置情况。
     第二章:结合两湖地区的情形,阐述了晚清州县征收的赋税类别、地丁征解程序和州县地丁征收的弊病,以及太平天国时期针对地丁漕粮征收的弊端所进行的改革及影响。
     第三章:本章主要分析州县司法。首先从制度文本的规定性说明了州县的司法权责和州县审判在清代司法体系中的地位,然后论述了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两湖地区督抚所采取的主要政策和措施,分析了州县实施就地正法分的操作程序。晚清时期教案剧增,民教冲突的查明和处理是州县行政的重要任务。教案既是内政又牵涉到外交,所以为避免遭受惩处,州县官采取多种措施保护教堂和教士。州县官处理教案纠纷有三种类型,他们有着两难处境和矛盾心理。最后阐述了清末竟的两湖司法改革。
     第四章:论述了晚清基层社会治安管理模式从保甲、团练到警察制度的演变。在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冲击、两湖基层政权的失控的情况下,两湖团练大规模兴办,分析了团练兴办后的绅权扩张及原因。同光时期,清政府不断发布整顿保甲和团练的上谕,但州县往往视为具文,到清朝末年,面对地方治安机构已基本趋于瘫痪的情形,清政府试图通过警察制度的创办,建立起一套新的地方治安体系,本章阐释了州县警政在两湖兴办的概况、职能及其影响。
     第五章:两湖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晚清时期水灾频发,危害极大,因此,修堤防险、疏浚河道、兴修水利就成为州县政府与乡村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本章以《襄堤成案》所载天门知县邵世恩修堤资料为例,来分析堤工的修筑、管理和维护以及经费筹集等问题;又以李輈《牧沔纪略》所载疏浚柴林河为例,分析了州县政府在治河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办法,并阐述了了为防止绅士在堤工中的牟利所采取的改革措施。
     第六章:20世纪初,清政府颁行了若干州县的行政改革措施,既包括裁汰胥吏和差役、设置佐治各官、改革对州县官的考核制度和任用制度、设立初级审判厅等属于传统性整治吏治的分散措施,也包括“预备立宪”开始后对州县行政进行整体性改革,这种整体性改革既包括健全州县行政组织和机制,建立乡镇一级国家行政,也包括建立地方自治机构。本章勾勒了清末新政时期的这些改革措施及其在两湖地区实施概况,分析了其对州县行政和治理模式带来的巨大影响。
This dissertation focuses on the county-level administration in late Qing Dynasty. By means of sociological, political and psychological theories, with the function of county as the basic frame and theme,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operation and evolution of Hubei and Hunan Provinces of late Qing Dynasty, such as the functional change of jurisdiction and the change of administrative pattern of social security, and so on, identifies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county-level evolution of Hubei and Hunan Provinces and its effects on county administration, and offers some sound explanations about the changes. This dissertation falls into six sections as follows:
     The first section starts from institutions and written ordains, describes local administrative system and the general pattern and features of county-level governance structure, the administrative content and the important role of county administration in state social governance of Qing Dynasty, and introduces the settings of county of Hubei and Hunan Provinces.
     The second section analyses the tax categories, taxation procedures of land-poll tax, the disadvantages of county-level land-poll tax collection, and the reform of land-poll tax and tribute grain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and its relevant effects.
     The third section is mainly about county-level jurisdiction. Based on the prescriptions of written institutions, the author explains the legal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county and the role of county-level trial in the whole legal system of Qing Dynasty. Then,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policies and solutions made by governors and procurators of Hubei and Hunan Provin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turmoil and the operation procedures of summary execution. In late Qing Dynasty, the foreign church-related cases piles up, so the investigation and disposal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people and church becomes part of local officials'job. Church-related cases are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affairs, and county-level officials usually take measures to protect church and priests to evade punishment. The author analyses three categories of the disposal of such conflicts operated by county-level officials, the dilemma that they face and their conflicting psychology. In the end, the author illustrates the unfinished jurisdiction reform of late Qing Dynasty.
     The fourth section focuses on the change of security pattern ranging from bao-jia system, civil corps and police system of local society of late Qing Dynasty. Because of the impact of large-scale peasant uprising and the loss of control of basic-level regime in Hubei and Hunan Provinces, civil corps developed very soon. The author investigates the reason why squirearch's power became larger.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Tongzhi and Guangxu,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cessantly issue ordains to rectify civil corps and bao-jia which are ignored by county-level officials. So, till late Qing Dynast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ttempted to establish a new local security system by adopting police system. The author illustrat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function and effects of county-level police system in Hubei and Hunan Provinces.
     The fifth section is about social problems such as embankment, river dredging, an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Based on the dike-building operated by the magistrate of Tianmen County Shao Shien record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Xiang Dike",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fund-raising questions, the measures and solutions taken by county administration, and the reform measures against squirearch's corruption during the course of dike-building.
     The sixth section mainly focuses on administrative reform in late Qing Dynasty. In the early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ssued several administrative reform measures on the county level, which include not only reducing redundant inferior officials, setting assistants, reforming the examination and appointment rules of county-level officials, setting primary court, but also the holistic reform of county administration since "preparing constitutionalism" period. The author outlin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bove reforms carried out in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ir great influences on county administration and governance pattern.
引文
①徐炳宪先生有《清代知县之出身及其在地方行政上之地位》(《大陆杂志》1974年49卷6期)、《清代县官的社教工作》(《中国地方自治》1976年),《清代州县的社会救济》(《中华文化复兴月刊》1976年9卷10期)等论文。
    ①以上研究述论参考魏光奇:《有法与无法——清代的州县制度及其运作》,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4-7页。
    ②相关论著有彭雨新、张建民:《明清长江流域农业水利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张建民:《清代两湖堤垸水利经营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4期;肖启荣:《明清时期汉水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与堤防管理制度》《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年第1期;陈钧等编:《湖北农业开发史》,中国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张伟然:《湖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张伟然:《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鲁西奇、潘晟:《汉水中下游河道变迁与堤》,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杨国安:《明清两湖基层组织与乡村社会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版;周荣:《明清社会保障制度与两湖基层社会控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唐燕:《太平天国时期的湖北团练》,载《太平天国研究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美)爱德华·麦科德:《清末湖南的团练和地方军事化》,《湖南师大学报》1989年第3期;许顺富:《湖南绅士与晚清政治变迁》,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阳信生:《湖南近代绅士阶层研究》,岳麓书社2009年版;林济:《长江中游宗族社会及其变迁——黄州个案研究(明清~194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彭先国:《湖南近代秘密社会研究》,岳麓书社2001年版,等等。
    ①周锡瑞对于将湖南、湖北作为一个单位来进行研究已经作出了较详细和合理的阐释。参见周锡瑞著,杨慎之译:《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7页。
    ①《清会典》(光绪朝)卷4,吏部,中华书局1990年影印本,第29页。
    ②赵尔巽:《清史稿》卷116,职官志三,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336页。
    ③赵尔巽:《清史稿》卷116,职官志三,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336页。
    ④刘伟:《晚清督抚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8-34页。
    ⑤郑秦:《清代县制研究》,《清史研究》,1996第4期第11页。
    ①朱东安:《关于清代的道和道员》,《近代史研究》1982年第4期,第178页。
    ②赵尔巽:《清史稿》卷116,职官三,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357页。
    ③嵇璜:《清朝文献通考》卷85,职官考九,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5619页。
    ④《清会典》(光绪朝)卷4,吏部,中华书局1990年影印本,第29页。
    ①刘子扬:《清代地方官制考》,紫禁城出版社1988年,第102-104页。
    ②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94页。
    ③佚名:《论州县为亲民之官宜久任供职》,何良栋辑:《清朝经世文四编》卷16,吏政·守令,文海出版社,第268页。
    ④程含章:《论理财书》,贺长龄辑:《清经世文编》卷26,户政一·理财上,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65页。
    ①吴仁安:《清代的州县官》,《历史教学》1986年第5期,第6-7页。
    ②《清会典》(光绪朝)卷10,吏部,中华书局1990年影印本,第85-90页。
    ①嵇璜:《清朝文献通考》卷85,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职官考九,第5620页。
    ②黄六鸿:《福惠全书·自序》,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③陈宏谋:《咨询民情土俗论》,贺长龄辑:《清经世文编》卷20,吏政六·大吏,第506页。
    ④徐栋辑:《牧令书》卷2,政略,道光二十八年刻本。
    ⑤《清朝文献通考》卷85,职官考九,第5620页。
    ⑥刘子扬:《清代地方官制考》,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4年版,第113-114页。
    ①魏光奇:《官治与自治: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县制》,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3页。
    ②郑起东:《转型期的华北农村社会》,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第7页。
    ③鲁一同:《胥吏论三》,盛康辑:《清朝经世文编续编》卷28,吏政十一·吏胥,文海出版社,第2867页。
    ④戴炎辉:《清代台湾的乡治》,转引自吴吉远:《清代地方政府的司法职能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76页。
    ①汪辉祖:《学治续说·用人不易》,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93-94页。
    ②汪辉祖:《佐治药言·办事勿分畛域》,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4页。
    ③陈天锡:《清代幕宾中刑名钱谷与本人业此经过》,蔡申之:《清代州县四种》,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5年版,第86页。
    ④汪辉祖:《佐治药言·办事勿分畛域》,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4页。
    ⑤徐炳宪:《清代知县职掌之研究》,私立东吴大学中国学术著作奖助委员会1974年版,第58-59页。
    ①陈文述:《答问幕友》,盛康辑:《清朝经世文编续编》卷27,吏政·幕友,文海出版社,第2843页。
    ②韩振:《幕友论》,贺长龄辑:《清经世文编》卷25,吏政十一·幕友,第622页。
    ③陈必宁:《幕友说》,葛士浚辑:《清朝经世文续编》卷23吏政八·幕友,文海出版社,第623页。
    ④陈文述:《答问幕友》,盛康辑:《清朝经世文编续编》卷27,吏政·幕友,文海出版社,第2843页。
    ⑤汪辉祖:《佐治药言·办事勿分畛域》,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4页。
    ⑥陈天锡:《清代幕宾中刑名钱谷与本人业此经过》,见《清代州县四种》,第98页。
    ⑦汪辉祖:《佐治药言·检点书吏》,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4-5页。
    ⑧徐栋:《牧令书》卷4,用人。
    ①洪治纲主编:《章太炎经典文存》,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63页。
    ②汪辉祖:《学治续说·用人不易》,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94页。
    ③汪辉祖:《学治臆说·勿滥收长随》,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42页。
    ④陈宏谋:《分发在官法戒录檄》,贺长龄辑:《清经世文编》卷24,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619页。
    ⑤陈宏谋:《分发在官法戒录檄》,贺长龄辑:《清经世文编》卷24,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619页。
    ⑥昆冈编辑:《大清会典事例》卷148-151,吏部,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879-923页。
    ①游百川:《请惩治贪残吏胥疏》,盛康辑:《清朝经世文编续编》卷28,吏政十一·吏胥,第2944页。
    ②瞿同祖著,范忠信等译:《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79页。
    ③田文镜:《覆陈书役不必定额疏》》I贺长龄:《清经世文编》卷24,吏政十·吏胥,第612页。
    ④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80页。
    ⑤汪辉祖:《佐治药言·检点书吏》,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5页。
    ⑥柯耸:《清厘吏治三事疏》,贺长龄辑:《清经世文编》卷20,吏政六,第493页。
    ⑦郑观应:《书吏》,陈忠倚辑:《清朝经世文三编》卷23,吏政二·吏治,第370页。
    ⑧徐栋:《牧令书》卷4,用人。
    ①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65页。
    ②昆冈编辑:《清会典事例》卷17。
    ③费庚吉:《请严定惩创书役扰害章程疏》,盛康辑:《清朝经世文编续编》卷28,吏政十一·吏胥,第2939页。
    ④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卷27,职役一,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7791页。
    ⑤田文镜:《覆陈书役不必定额疏》,《清经世文编》卷24,吏政十·吏胥,第612页。
    ⑥傅维麟:《亟更役法疏》,贺长龄辑:《清经世文编》卷24,吏政十·吏胥,第620页。
    ⑦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13页。
    ①那思陆:《清代州县衙门审判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5页。
    ②黄六鸿:《福惠全书》卷11,词讼,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134页。
    ③汪辉祖:《学治臆说·票差宜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56页。
    ④方大湜:《平平言》卷4,光绪十六年鄂省藩署刻本。
    ⑤吴端伟:《清末三班六房与幕友家丁》,《湖北文史资料》第2辑,1981年版,第151~154页。
    ①陈文述:《答问差役》,盛康辑:《清朝经世文编续编》卷28,吏政十一·吏胥,第2953页。
    ①谢金銮:《居官致用》,徐栋:《牧令书》卷1。
    ②凌如焕:《敬陈风化之要疏》,贺长龄辑:《清经世文编》卷23,吏政九·守令下,第581页。
    ③方大湜:《平平言》卷1,光绪十六年鄂省藩署刻本。
    ④周镐:《上制军条陈利弊书》,贺长龄:《清经世文编》卷16,吏政二·吏论下,第394页。
    ①阎敬铭:《请道府州县四项无庸减成疏》,葛士浚辑:《清朝经世文续编》卷17,吏政二·铨选,文海出版社,第495页。
    ②刚毅辑:《牧令须知》卷1,居官,文海出版社《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65辑,第11页。
    ③郑观应著,王贻梁评注:《盛世危言》,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19页。
    ④汪辉祖:《学治臆说·自序》,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37页。
    ⑤《清世宗实录》卷3,雍正元年正月辛已,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78页。
    ⑥《清宣宗实录》卷291。
    ⑦佚名:《论州县为亲民之官宜久任供职》,何良栋辑:《清朝经世文四编》卷16,吏政·守令,文海出版社,第268页
    ⑧刚毅辑:《牧令须知》“序”, 文海出版社《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65辑,第1页。
    ①张仲炘、杨承禧: 《湖北通志》卷44,经政志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232页。
    ②卞宝第等:《湖南通志》卷50,赋役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329页。
    ③嘉庆《大清会典事例》卷163,户部,文海出版社《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66辑,第7295-7334页。
    ④吴琦:《漕运与中国社会》,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01页。
    ⑤罗福惠: 《湖北通史·晚清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9页。
    ⑥卞宝第等: 《湖南通志》卷50,赋役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331页。
    ①同治《随州志》卷10,田赋,第156-159页。
    ②罗福惠: 《湖北通史·晚清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9页。
    ③张仲忻、杨承禧: 《湖北通志》卷44,经政志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231页。
    ④欧阳志高等: 《湖南财政史》,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2页。
    ①罗福惠:《湖北通史·晚清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29页。
    ①湖北省阳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阳新县志》,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第392-393页。
    ②《东方杂志》第5年第10期,第122页。
    ③张朋园:《湖南现代化的早期进展》,岳麓书社2002年版,第240页。
    ④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第243-247页。
    ⑤嘉庆《大清会典事例》卷144,户部。
    ⑥嘉庆《大清会典》卷11,户部。
    ①梁祖灵等:《中国土地管理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44页。
    ②黄六鸿:《福惠全书》,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77页。
    ③黄六鸿:《福惠全书》,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80、81页。
    ①徐赓陛:《覆本府条陈积弊禀》,盛康辑:《皇朝经世文编续编》卷26,吏政九·守令下,第2820页。
    ①黄六鸿:《福惠全书》,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79页。
    ②同治《长沙县志》卷19,政绩。
    ③屠仁守:《请查湖北积弊片》;《陈湖北钱粮积弊片》,《屠光禄疏稿》卷2。
    ④席裕福、沈师徐辑:《皇朝政典类纂》,《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0辑,文海出版社,第5046-5047页。
    ①杨国安: 《明清两湖地区基层组织与乡村社会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1页。杨国安先生对两湖地区册书的出现、包役与作弊等,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参见该书第186-199。
    ②《湖北文史资料》第7辑,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③黄六鸿:《福惠全书》,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78页。
    ①田文镜:《严禁点充柜书里长以杜私派以肃吏治事》;徐栋辑:《牧令书》卷8,屏恶。
    ②黄六鸿:《福惠全书》,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80页。
    ③《禁革钱粮积弊札》,恽世临《恽中丞官书摘抄》,同治四年刻本,第12页。
    ④民国《麻城县志前编》卷3,食货,第12页。
    ⑤乾隆朝《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36,户部。
    ①嘉庆《大清会典》卷11,户部。
    ②罗福惠: 《湖北通史·晚清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31页;张朋园: 《湖南现代化的早期进展》,岳麓书社2002年版,第72页。
    ③湖北省阳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阳新县志》,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第391-392页。
    ①屠仁守:《屠光禄奏疏》卷2,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336页。
    ②屠仁守:《屠光禄奏疏》卷2,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336页。
    ③罗福惠:《湖北通史·晚清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1页。
    ④曾国藩:《厘正衡清二县保甲片》,李瀚章:《足本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2,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98页。
    ⑤《禁革钱粮积弊札》,恽世临: 《恽中丞官书摘抄》,同治四年刻本,第10页。
    ①《钱漕善后事宜》,李輈:《牧沔纪略》卷下,第45页。
    ②黄六鸿:《福惠全书》,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99页。
    ③张集馨:《道咸海见闻录》,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06页。
    ④《湖南巡抚岑奏历年整顿厘金催提田房契税等折》,载宣统2年《南洋商报》第3期,第22页。
    ①张之洞:《整顿田房契税折》,苑书义等:《张之洞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357-1359页。
    ②政学社印行:《大清法规大全》,台湾考正出版社1972年影印本,第2568页。
    ③王艺:《羊楼洞青砖茶》,《湖北省志资料选编》第1辑,1983年版。
    ④张之洞:《札江汉关道劝谕华商购机制茶》,苑书义等:《张之洞全集》卷137,第3815页。
    ①同治《安化县志》卷33,时事纪。
    ②同治《随州志》卷10,田赋,第150页。
    ③夏鼐:《太平天国前后长江各省之田赋问题》,《清华学报》第10卷第2期,1935年5月,第429-434页。
    ①胡林翼:《革除漕务积弊并减定漕章密疏》,郑敦谨、曾国荃辑:《胡文忠公遗集》卷23,《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34辑,文海出版社,第1024-1027页。
    ②胡林翼:《汉阳府详请漕折章程批》,《足本胡林翼全集》第8册,《胡林翼批札》卷2,大东书局1936年版,第17页。
    ③皮明庥等编:《出自敌对营垒的太平天国资料——曾国藩幕僚鄂城王家壁文稿辑录》,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11页。
    ④汪士铎:《胡文忠公抚鄂记》,岳麓书社1988年版,第110页。
    ⑤胡林翼:《奏陈鄂省尚有应办事件疏》,郑敦谨、曾国荃辑:《胡文忠公遗集》卷23,第1019。
    ①胡林翼:《请旨革提违章征收之知州疏》,郑敦谨、曾国荃辑:《胡文忠公遗集》卷25,第1098页。
    ②胡林翼:《奏陈漕务章程办有成效疏》,郑敦谨、曾国荃辑:《胡文忠公遗集》卷30,第1325页。
    ③冯桂芬:《与许信臣抚部论苏松漕弊疏》,盛康辑:《清朝经世文编续编》卷36,户政八·赋役三,第3822页。
    ⑤骆秉章:《沥陈湖南筹饷情形折》,《骆文忠公奏议》(湘中稿)卷12戊戌上,《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7辑,文海出版社,第1450页。
    ⑤骆秉章:《汇陈湖南筹饷情形折》,《骆文忠公奏议》(湘中稿)卷12戊戌上,第1450页。
    ⑥民国《宁乡县志》,财用篇·赋税三。
    ⑦光绪《湘潭县志》卷6,赋役。
    ⑧骆秉章:《汇陈湖南筹饷情形折》,《骆文忠公奏议》(湘中稿)卷12戊戌上,第1451页。
    ⑨光绪《湘潭县志》卷6,赋役。
    ⑩民国《宁乡县志》,《财用篇·赋税3》。
    (11)佚名撰《宁乡县志事纪编》,民国初年稿本,见《湖南地方志中的太平天国史料》,第203页。
    ①骆秉章:《汇陈湖南筹饷情形折》,《骆文忠公奏议》(湘中稿)卷12戊戌上,第1452页。
    ②曾国藩:《备陈民间疾苦疏》,盛康辑:《皇朝经世文编续编》卷32,户政四·养民,第3327-3329页。
    ③冯桂芬:《与许信臣抚部论苏松漕弊疏》,盛康辑:《清朝经世文编续编》卷36,户政八·赋役三,第3822-3824页。
    ①骆秉章:《汇陈湖南筹饷情形折》,《骆文忠公奏议》(湘中稿)卷12戊戌上,第1451页。
    ②胡林翼:《革除漕务积弊并减定漕章密疏》,郑敦谨、曾国荃辑:《胡文忠公遗集》卷23,第1026页。
    ③胡林翼:《札各州县革除钱漕弊政》,《足本胡林翼全集》第8册,《胡林翼批札》卷2,上海大东书局1936年版,第24~25页。
    ④胡林翼:《奏陈漕务章程办有成效疏》,郑敦谨、曾国荃辑:《胡文忠公遗集》卷30,第1334-1335页。
    ⑤胡林翼:《奏陈鄂省尚有应办事件疏》,郑敦谨、曾国荃辑:《胡文忠公遗集》卷23,第1019-1020页。
    ⑥光绪《湘潭县志》卷6,赋役。
    ①陈岱霖:《请严革征漕积弊疏》,盛康辑:《清朝经世文编续编》卷36,户政八·赋役三,第3701-3703页。
    ②夏鼐:《太平天国前后长江各省之田赋问题》,《清华学报》第10卷第2期,1935年5月,第411-414页。
    ③胡林翼:《革除漕务积弊并减定漕章密疏》,《胡文忠公遗集》卷23,第1027页。
    ①汪士铎:《胡文忠公抚鄂记》,岳麓书社1988年版,第42页。
    ②骆秉章自注:《骆公年谱》,《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5辑,文海出版社,第77页。
    ③骆秉章自注:《骆公年谱》,《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5辑,文海出版社,第77页。
    ④胡林翼:《胡文忠公政书》卷4,光绪己亥湖南粮储道署刊本,第16页。
    ⑤胡林翼:《奏陈漕务章程办有成效疏》,《胡文忠公遗集》卷30,第1323页。
    ⑥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05页。
    ⑦赵尔巽:《清史稿》卷121,食货二,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539页。
    ⑧黄钧宰《金壶七墨》卷4。
    ⑨王锤翰点校:《清史列传》卷43,《陆费瑔传》,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411~3412页。
    ⑩王锤翰点校:《清史列传》卷76,《徐台英传》,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290页。
    ①陈岱霖:《请严革征漕积弊疏》,盛康辑:《清朝经世文编续编》卷36,户政八·赋役三,第3701页。
    ②曾国藩:《备陈民间疾苦疏》,盛康辑:《清朝经世文编续编》卷32,户政四·养民,第3330页。
    ③佚名撰《宁乡县志事纪编》,民国初年稿本。见《湖南地方志中的太平天国史料》,第203页。
    ④胡林翼:《奏陈鄂省尚有应办事件疏》,《胡文忠公遗集》卷23,第1019页。
    ⑤卞宝第等:《湖南通志》卷89,武备十二·兵事四。
    ⑥白凯:《长江下游地区的地租、赋税与农民的反抗斗争:1840-1950》,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版,第16页。
    ①光绪《湘潭县志》卷6,赋役。
    ②骆秉章:《汇陈湖南筹饷情形折》,《骆文忠公奏议》(湘中稿)卷12戊戌上,第1453-1454页。
    ③《长善二县钱粮案牍》第3页,清刻本,湖南省社科院藏。
    ①《长善二县钱粮案牍》第7页,清刻本,湖南省社科院藏。
    ②《乐输局章程》卷2,第21页,同治乙丑岁益邑公刊。
    ③《乐输局章程》卷2,第13页,同治乙丑岁益邑公刊。
    ④骆秉章:《汇陈湖南筹饷情形折》,《骆文忠公奏议》(湘中稿)卷12戊戌上,第1455页。
    ⑤佚名撰《宁乡县志事纪编》,民国初年稿本,见《湖南地方志中的太平天国史料》,第205-206页。
    ⑥李文治、江太新:《清代漕运》,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410-411页。
    ①《清厘钱粮疏》,恽世临《恽中丞官书摘抄》,同治四年刻本,第12-15页。
    ②汪叔子、张求会编:《陈宝箴集》(上册),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582-583页。
    ①胡林翼:《奏陈漕务章程办有成效疏》,《胡文忠公遗集》卷30,第1324-1326页。
    ①胡林翼:《奏陈漕务章程办有成效疏》,《胡文忠公遗集》卷30,第1334-1336页。
    ①胡林翼:《札各州县革除钱漕弊政》,《足本胡林翼全集》第8册,《胡林翼批札》卷2,第25-26页。
    ①胡林翼:《札各州县革除钱漕弊政》,《足本胡林翼全集》第8册,《胡林翼批札》卷2,第27页。
    ②《足本胡林翼全集总目》,梅英杰: 《胡林翼年谱》,上海大东书局1936年版,第60页。
    ③汪士铎: 《胡文忠公抚鄂记》,岳麓书社1988年版,第132页。
    ④汪士铎: 《胡文忠公抚鄂记》,岳麓书社1988年版,第16页。
    ⑤梅英杰等: 《湘军人物年谱》(一),岳麓书社1987年版,第304页。
    ⑥汪士铎: 《胡文忠公抚鄂记》,岳麓书社1988年版,第173页。
    ⑦皮明庥等编:《出自敌对营垒的太平天国资料——曾国藩幕僚鄂城王家壁文稿辑录》,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11页。
    ⑧胡林翼:《奏陈漕务章程办有成效疏》,《胡文忠公遗集》卷30,第1338页。
    ①武汉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编:《辛亥革命在湖北史料选辑》,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版,第224~225页。
    ①郑秦:《清代司法审判制度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206页。
    ②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480页。
    ③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144,刑法志三,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4206页。
    ⑤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817,刑部·刑律诉讼,第912页。
    ⑤郑秦:《清代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31页。
    ⑥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93页。
    ①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94页。
    ②那思陆:《清代州县衙门审判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4页。
    ③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473页。
    ①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473页。
    ②郑秦:《清代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31页。
    ③田文镜、李卫奉敕撰:《钦颁州县事宜》,《政书集成》第十辑,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52-53页。
    ④黄六鸿:《福惠全书》卷1,凡例,第8页。
    ⑤刚毅:《牧令须知》卷1,听讼,《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65辑,文海出版社,第32页。
    ⑥方大湜:《平平言》卷3,勿忽细故。
    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册,第99、100页。
    ②《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2册,第469页。
    ③《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2册,第442页。
    ④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年版,总第1319页。
    ⑤《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8册,第218页。
    ①《刑部奏案》手稿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转引李贵连《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第81页。
    ②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年,总第1319页。
    ③赵尔巽:《清史稿》卷143,刑法志二,第4203页。
    ④《晚清“就地正法”考》,载于《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第81页。邱远猷先生经过考证认为,“就地正法之制”系始于成丰元年(1851年)(邱远猷:《太平天国与晚清“就地正法之制”》,《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2期,《晚清政府何时何地开始实行“就地正法之制”》,《历史档案》2000年第3期。)
    ⑤王瑞成:《就地正法与清代刑事审判制度》,《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2期,第233页。
    ①《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5册,第140-143页。
    ②《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7册,第596页。
    ③《光绪年间哥老会史料》,《湖广李瀚章等为报监利会党起事各犯就地正法情形奏折》,《历史档案》1998年第3期,第53页。
    ④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年版,总第1319页。
    ①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总第1138、1231、1297-1298、1316-1319页。
    ②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总第1318-1319页;《清史稿·志·刑法志二》,第15册,第4203页。
    ③赵尔巽:《清史稿》卷143,刑法志二,第4202页。
    ④“就地正法”存废之争的详细情况,参见李贵连《晚清“就地正法”考》,《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第84-85页。
    ⑤江忠源:《江忠烈公遗集》卷3。
    ⑥田伏隆主编:《湖南近150年史事日志(1840-1990))》前言,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
    ⑦张亮基:《张大司马奏稿》卷1,第25页。
    ①骆秉章:《两广贼匪同时犯界各路均获胜仗折》,《骆文忠公奏议》(湘中稿)卷2甲寅下,第253-254页。
    ②曾国藩:《移驻衡州折》,李瀚章:《足本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2,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9页。
    ③民国《湖北通志》卷71,武备志·兵事五,第1831页。
    ④高维岳:《太平天国革命期间湖北农民起义活动初深》,《湖北大学学报》,1979年第2期,第43页。
    ⑤庄吉发:《清代天地会源流考》,故宫博物院1981年版,第148页。
    ⑥罗尔纲:《湘军新志》,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第215页。
    ⑦方裕谨:《光绪初年间哥老会史料选辑》,《湖广李瀚章等为报监利会党起事各犯就地正法情形奏折》(光绪三年五月二十日),《历史档案》1998年第3期,第71页。
    ⑧方裕谨:《同治年间哥老会史料》,《湖广总督李鸿章为严查哥老会众滋事者片》(同治八年六月二十日),《历史档案》1998年第4期,第38-39页。
    ⑨刘崐:《请饬在籍大员帮办团防折》(同治6年9月),刘崐:《刘中丞奏稿》卷2,《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1辑,文海出版社,第245页。
    ⑩录副奏折,御史李德源同治八年九月初六日奏。转引自周育民、邵雍《中国帮会史》,第252页。
    (11)江世荣:《曾国落未刊信稿》,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9页。
    (12)薛福成:《附陈处置哥老会匪片》,《出使奏疏》卷上,光绪二十年刻本,第47页。
    (13)刘崐:《查办浏阳醴陵会匪折》(同治七年四月),刘崐:《刘中丞奏稿》卷3,第390页。
    ①《湖南巡抚吴大澂奏拿获李金山并请保奖出力员弁片》(光绪十九年五月二十日),《萍乡文史资料》第10辑,《萍乡哥老会起义》,第88页。
    ②吴善中:《哥老会在长江中下游的崛起》,《扬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第46页。
    ③彭先国:《19世纪中后期湘境哥老会研究》,《历史档案》2000年第3期,第107-108页。
    ④陈宝箴:《为派员专办沿边缉捕事宜详文》,《陈宝箴集》(中),第968~969页。
    ⑤《清通鉴》卷210,第6253页。
    ⑥毛鸿宾:《拿办各属会匪并严查回籍勇丁片》(同治元年六月二十四日),孙葆田等编:《毛尚书奏稿》卷3,清末民初史料丛书第42种,台湾成文出版社1969年,第665页。
    ①刘崐:《请饬在籍大员帮办团防折》(同治元年六月九月),刘崐:《刘中丞奏稿》卷3,第243-244页。
    ②张之洞:《拿获会匪讯明惩办折》,苑书义等:《张之洞全集》卷31,第814页。
    ③张之洞:《酌议严惩会匪章程折》,苑书义等:《张之洞全集》卷32,第858页。
    ④方裕谨:《同治年间哥老会史料》,《历史档案》1998年第4期,第38页。
    ⑤《奏为拿获匪犯就地正法折》,苑书义等:《张之洞全集》卷44,第1164页。
    ⑥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796,刑部,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715-716页。
    ①陈宝箴:《汇陈光绪廿一年就地正法各犯片》(光绪22年),《陈宝箴集》(上),第348页。
    ②骆秉章:《匪徒谋逆先期扑灭在事官绅量请鼓励折》,骆秉章:《骆文忠公奏议》(湘中稿)卷9丁巳上,第1157页。
    ③邱远猷:《太平天国与晚清“就地正法之制”》,《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2期,第37页。
    ④李贵连:《沈家本传》,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63页。
    ⑤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8,刑部。
    ⑥曾国藩:《与湖南各州县公正绅士书》,《足本曾文正公全集》书札卷2,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85页。
    ⑦骆秉章:《广东贼陷郴宜广西贼阴东安衡阳武冈士匪响应剿办情形折》,骆秉章:《骆文忠公奏议》(湘中稿)卷3乙卯上,第381页。
    ⑧骆秉章:《江西贼匪窜犯刘攸酃茶桂各属边界官军团勇击退获胜折》,骆秉章:《骆文忠公奏议》(湘中稿)卷7丙辰中,第761页。
    ⑨同治《续修宁乡县志》卷23,职官五·兵防。
    ⑩刘崐:《扑灭湘乡会匪并击散浏阳斋匪摺》,刘崐:《刘中丞奏稿》卷2,第206-207页。
    ①沈丙莹:《春星草堂集·诗三》,转引自《晚清“就地正法”考》,《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第82页。
    ②李瀚章:《足本曾文正公全集》批牍卷3,第1328页。
    ③曾国藩:《两广窜入湖南县境匪徒次第剿除摺》,《曾国藩全集·奏稿》,第68页。
    ④骆秉章:《北路贼已败退南路收复东安筹办情形折》,骆秉章:《骆文忠公奏议》(湘中稿)卷4乙卯中,第441页。
    ⑤骆秉章:《北路贼已败退南路收复东安筹办情形折》,骆秉章:《骆文忠公奏议》(湘中稿)卷4乙卯中,第440页。
    ⑥骆秉章:《黔匪攻扑镇筀(?)靖沅州宫军击退克复麻阳晃州折》,骆秉章:《骆文忠公奏议》(湘中稿)卷6丙辰上,第647页。
    ⑦骆秉章:《江西贼匪窜犯刘攸酃茶桂各属边界官军团勇击退获胜折》,骆秉章:《骆文忠公奏议》(湘中稿)卷7丙辰中,第766页。
    ①卞宝第:《抚湘公牍》卷1,光绪十五年湖南刻本。。
    ②《湖南巡抚张煦奏醴陵萍乡哥老会起事情形折》(光绪十八年九月初三日),《萍乡文史资料》第10辑,《萍乡哥老会起义》,第71页。
    ③陈宝箴:《广西会匪滋事随即剿溃并湘省防范查缉片》,《陈宝箴集》(上),第500页。
    ④骆秉章:《两广贼匪同时犯界各路均获胜仗折》,骆秉章:《骆文忠公奏议》(湘中稿)卷2甲寅下,第280-281页。
    ⑤刘崐:《查办浏阳醴陵会匪折》,刘崐:《刘中丞奏稿》卷3,第386页。
    ⑥刘崐:《整饬团练并拨款接济民食摺》,刘崐:《刘中丞奏稿》卷6,第889-893页。
    ⑦《禀复骆中丞批饬严缉逃匪》(咸丰五年九月),刘如玉:《勤慎堂自治官书》卷1,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第13页。
    ①《判斩土匪黄孝占》(咸丰四年),刘如玉:《勤慎堂自治官书》卷3,第59页。
    ②《谕绅士协拿土匪》(咸丰二年),刘如玉:《勤慎堂自治官书》卷2,第25页。
    ③《广东贼陷郴宜广西贼阴东安衡阳武冈士匪响应剿办情形折》(咸丰五年),骆秉章:《骆文忠公奏议》卷3。
    ④同治《湘乡县志》卷5上,兵防志二·团练。
    ⑤《拿办各属会匪并严查回籍勇丁片》(同治元年六月二十四日),孙葆田等编:《毛尚书奏稿》,成文出版社1969年版,第651-652页。
    ⑥《扑灭湘乡会匪并击散浏阳斋匪摺》,刘崐:《刘中丞奏稿》卷2,第205-206页。
    ⑦《擒获浏阳等县会匪惩办片》,刘崐:《刘中丞奏稿》卷4,第535~536页。
    ⑧《整饬团练并拨款接济民食摺》,刘崐:《刘中丞奏稿》卷6,第889-893页。
    ⑨《宁远县拿获会党就地惩办禀批》,《陈宝箴集》(中),第1411页。又据《湘报》第二十号(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初八日出版)《抚辕批示》,第156页。
    ①《会匪就地正法》,《申报》,光绪三十二年七月二十三日(1906年9月11日)。
    ②《抢犯正法》,《申报》,光绪三十三年二月二日(1907年3月15日)。
    ③《湘报》第48号(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初十日出版)。
    ④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年版,总第56页。
    ⑤《湖南巡抚李瀚章为报哥老会在湖南勇丁中活动情形奏折》(同治五年六月十八日),方裕谨:《同治年间哥老会史料》,《历史档案》1998年第4期,第34-35页。
    ①方裕谨:《同治年间哥老会史料》,《历史档案》1998年第4期,第39页。
    ②《会详续获匪首讯明惩办并择尤保奖出力员弁事》,《陈宝箴集》(中),第964页。
    ③《汇陈光绪廿一年就地正法各犯片》(光绪22年),《陈宝箴集》(上),第348-349页
    ④《汇陈光绪廿三年就地正法各犯片》(光绪24年),《陈宝箴集》(上),第658-660页
    ⑤《剿办宜、施会匪折》,《张之洞全集》卷49,第1336-1338页。
    ①《抢犯正法》,《申报》,光绪32年六月四日(1906年7月24日)。
    ②《委员会审红灯会匪党》,《申报》,宣统二年九月三日(1910年10月5日)。
    ①陈铮编:《黄遵宪全集》(上),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534-535页;或《湘报》第48号(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初十日出版)。
    ②赵尔巽:《清史稿》卷143,刑法二,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203页。
    ③湖南省地方志编委会:《湖南省志·政法志》第6卷,湖南出版社1995年版,第123页。
    ④《拿获会党首要就地正法片》,宣统元年五月十四日(法部档),载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档案史料上》,第424-425页。
    ⑤《湖南巡抚杨文鼎奏宣统二年拿获会党等首要照章就地正法片》(宣统三年六月二十四日),饶怀民编:《长沙抢米风潮资料汇编》,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118页。
    ①娜鹤雅:《清末“就地正法”操作程序之考察》,《清史研究》2008年第4期,第146页。
    ②赵树好:《教案与晚清社会》,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③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三联书店1957版,第62页。
    ④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三联书店1957版,第107页。
    ⑤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三联书店1957版,第147页。
    ⑥廖一中、李运华:《近代中国教案新探》,黄山书社1993年版,第1页。
    ⑦赵树好:《教案与晚清社会》,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⑧罗福惠:《湖北通史·晚清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51页。
    0民国《钟祥县志》卷6,民政·宗教。
    ①罗福惠:《湖北通史·晚清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90页。
    ②萧致治、萧莉:《19世纪的湖北教案》,《武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第87页。
    ③周秋光:《传教士入湘与湖南人民的反教排外》,《湖南党史》1994年第2期,第55页。
    ④张朋园:《湖南现代化的早期进展(1860-1916)》,岳麓书社2002年版,第115页。
    ⑤周秋光:《传教士入湘与湖南人民的反教排外》,《湖南党史》1994年第2期,第56页。
    ⑥曾耀荣:《湖南巡抚对晚清湖南反洋教活动的态度转变》,《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85页。
    ⑦《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71,故宫博物院1930年版,第31页。
    ⑧何德刚:《客座偶淡》卷3,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影印本,第12页。
    ①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教务教案档》第2辑,第2册,1975-1981年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台北)据钞本影印,第1109页。
    ②李纲己:《教务纪略》卷3下,章程,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14-15页。
    ③熊宾:《三邑治略》卷2,交涉,光绪三十一年刻本,第18-19页。
    ①李纲己:《教务纪略》卷首,谕旨,第10页。
    ②李纲己:《教务纪略》卷3下,章程,第29页。
    ③李纲己:《教务纪略》卷3下,章程,第30~31页。
    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义和团运动档案史料》续编下,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049-1050页。
    ⑤罗福惠:《湖北通史·晚清卷》,第194页。
    ⑥李纲己:《教务纪略》卷首,谕旨,第6-7页。
    ①《麻城文史资料》第1辑,《郝家铺教案始末》,第216页。
    ②李纲己:《教务纪略》,卷3下,章程,第29页。
    ③《清朝续文献通考》卷216,兵考十五·团练,第9632页。
    ④《拿获襄阳匪徒讯明惩办折》,《张之洞全集》卷32,第861页。
    ⑤《夏时济为筹议议衡州教案善后事致俞廉三函》(光绪二十七年三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义和团运动档案史料》续编下,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050页。
    ①《抚院保护洋人札文》,《湖南官报》第344号。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范大学合编:《清末教案》第1册,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761页。
    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范大学合编:《清末教案》第2册,第632页。
    ②李纲己:《教务纪略》卷3下,章程,第21-22页。
    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范大学合编:《清末教案》第2册,第872页。
    ④《照抄孝感县示》,故宫博物院编:《清季教案史料》,北平故宫博物院1948年铅印,第78-79页。
    ⑤陈光裕编:《教案奏议汇编》第3卷,上海书局1901年石印。
    ①《长沙令赖、善化令陈:会衔悬赏勒拿哄击洋人滋事痞徒告示》,《陈宝箴集》(中),第1262-1263页。
    ②李纲己:《教务纪略》卷3下,章程,第3页。
    ③李纲己:《教务纪略》卷3下,章程,第24页
    ④《湘报》第91号(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初二日出版)。
    ①故宫博物院编:《清季教案史料》,北平故宫博物院1948年铅印,第76页。
    ②《照抄江汉关监督李来文》,《清季教案史料》,北平故宫博物院1948年铅印,第76-78页。
    ③《各省教务汇志》,《东方杂志》第2年第5期,第39页。
    ①《沅江县知县徐允文禀》(1882年11月7日),王明伦编:《反洋教书文揭帖选》,齐鲁书社1984年版,第273-274页。
    ②李纲纪:《教务纪略》卷3下,章程,第7-9页。
    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范大学合编:《清末教案》第1册,第920页。
    ④李刚己:《教务纪略》卷3下,第23页。
    ⑤王明伦编:《反洋教书文揭贴选》,第65页。
    ⑥《山东近代史资料选集》第60页,转引自罗福惠主编:《中国民族主义思想论稿》,第246页。
    ⑦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总第5236页。
    ①《批施南府禀酌断利川教案》,苑书义等:《张之洞全集》卷164,第4743页。
    ②《批施南府禀酌断利川教案》,苑书义等:《张之洞全集》卷164,第4743-4744。
    ③《致荆州周道台》,苑书义等:《张之洞全集》卷190,第5780页。
    ④《随州教案纪略》,徐家干:《教务辑要》卷4,湖北官书局光绪24年刻本。
    ⑤杨世骥:《辛亥革命前后湖南史事》,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3-64页。
    ①麻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麻城县志》,司法,第327页,红旗出版社1993年版。
    ②《黄冈文史资料》第4辑,2001年版,第131-132页。
    ①《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1980年第1期,《义和团运动研究专辑》,第173页。
    ②《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1980年第1期,《义和团运动研究专辑》,第171页。
    ③《巴县档案·光绪三年七月十四日成都将军四川总督札》,转引自张力、刘鉴唐:《中国教案史》,四川省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69页。
    ④《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2卷,第46~47页。
    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范大学合编:《清末教案》第2册,第180页。
    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范大学合编:《清末教案》第2册,第179页。
    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范大学合编:《清末教案》第2册,第179页。
    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范大学合编:《清末教案》第2册,第176-177页。
    ②以下内容参见刘泱泱:《1862年的湘潭衡州教案》,1990年第2期,第90-93页。
    ③《教务教案档》第1辑,第2册,第1065页。
    ④朱克敬:《瞑庵二识》,岳簏书社1983年版,第87页。
    ①《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3,第45-46页。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范大学合编:《清末教案》第3册,第512~513页。
    ③武汉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编:《辛亥革命在湖北史料选辑》,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21页。
    ④《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91卷,第11页。
    ⑤《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76卷,第40-41页。
    ①《武穴总卡委员补用知县夏献谟禀》,王明伦编:《反洋教书文揭帖选》,第375-376页。
    ②《教务教案档》第1辑,第3册,第1i36页。
    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范大学合编:《清末教案》第3册,第252页。
    ④《批施南府禀酌断利川教案》,《张之洞全集》卷164,第4743页。
    ①《广济县知县德廉禀》,王明伦编《反洋教书文揭帖选》,第349-350页。
    ②徐赓陛:《不慊斋漫存》卷6,《禀报教民案件》,转引自冯祖贻、范同寿等主编《教案与近代中国》,第24-25页。
    ③《教务教案档》第1辑,第3册,第1137页。
    ④《武穴总卡委员补用知县夏献谟禀》,王明伦编:《反洋教书文揭帖选》,第375页。
    ⑤《山东泰安县知县秦应逵禀》,王明伦编:《反洋教书文揭帖选》,第369页。
    ①罗福惠:《湖北通史·晚清卷》,第190页。
    ②根据许顺富《湖南绅士与晚清政治变迁》第160-162页统计。
    ③《教务教案档》第3辑,第2册,第850-851页。
    ④《麻城士庶公议》,王明伦编:《反洋教书文揭帖选》,第169-170页。
    ①《札北臬司等饬查当阳县文生彭洁斋等与教民不和情事》,《张之洞全集》卷134,第3714页。
    ②张仲炘等编:《湖北通志》卷53,经政志十一·新政一,第1438-1439页。
    ③夏燮:《中西纪事》第21卷,第9页。
    ④王继平:《湘军集团与晚清湖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08页。
    ⑤刘泱泱:《湖南通史》(近代卷),湖南出版社1994年版,第226页。
    ①刘泱泱:《近代湖南绅士与教案》,《求索》1992年第3期,第113页。
    ②姚莹:《覆方本府求言札子》,贺长龄:《清经世文编》卷23,吏政九,第577页。
    ③《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76卷,第45页。
    ④郑观应:《盛世危言》,中州古籍出版社,第165页。
    ⑤《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35,第33页。
    ⑥《署两江总督周因日僧传教复外务部函》,《东方杂志》第2年第10期,第54页。
    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范大学合编:《清末教案》第1册,第682页。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范大学合编:《清末教案》第3册,第833-834页。
    ③《教务教案档》第1辑,第3册,第1134页。
    ①《教务教案档》第5辑,第3册,第1544页。
    ②《清季外交史料》,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影印,第4101页。
    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范大学合编:《清末教案》第1册,第920页。
    ④方浚师:《退一步斋文集》卷4,复陈之敬前辈书,文海出版社,第508页。
    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范大学合编:《清末教案》第1册,第682页。
    ⑥《署永新县令阎少白遗稿并绝命诗》,王明伦编:《反洋教书文揭帖选》,第370-372页。
    ①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471-472页。
    ①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10页。
    ②朱勇:《中国法制通史》第9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79页。
    ①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791页。
    ②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818-819页。
    ③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819页。
    ①王家俭:《清末民初我国警察制度现代化的历程(1901-1928)》,台湾商务印书馆1984版,第2页。
    ②《清世祖实录》卷7,顺治元年8月癸亥,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76~77页。
    ③赵尔巽:《清史稿》卷121,食货二,第3543页。
    ①《清朝文献通考》卷22,职役二。
    ②康熙《钟祥县志》卷2,保甲。
    ③同治《续修东湖县志》卷14,保甲。
    ④《清朝文献通考》卷24,职役四。
    ⑤民国《宁乡县志》,故事编第六·兵备录下。
    ①曾宪义主编:《法律文化研究》第三辑(2007),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47页。
    ②《大清仁宗睿皇帝圣训》卷98,《靖奸宄》。
    ③彭鹏:《保甲示》,贺长龄:《清经世文编》卷74,兵政五·保甲上,第1828页。
    ①沈彤:《保甲论》,贺长龄:《清经世文编》卷74,兵政五·保甲上,第1819页。
    ②刘淇:《里甲论》,贺长龄:《清经世文编》卷74,兵政五·保甲上,第1818页。
    ③《清仁宗实录》卷37,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26页。
    ④龚景瀚:《坚壁清野议并招抚议》,《清经世文编》卷89,兵政二十·剿匪,第2211页。
    ⑤《东华录》,嘉庆九年六月壬戊。
    ⑥《嘉庆川湖陕靖寇记》五,魏源:《圣武记》卷9。
    ⑦《嘉庆川湖陕靖寇记》五,魏源:《圣武记》卷9。
    ⑧龚景瀚:《坚壁清野议并招抚议》,《清经世文编》卷89,兵政二十·剿匪,第2211-2212页。
    ①严如煜:《三省边防备览》卷12,策略。
    ②同治《郧西县志》卷9,武备志·兵事。
    ③《答刘仙霞书》,江忠源:《江忠烈公遗集》卷1。
    ④田伏隆主编:《湖南近150年史事日志(1840-1990)》前言,第2页。
    ⑤同治《宁乡县志》卷23,兵防。
    ①高维岳:《太平天国革命期间湖北农民起义活动初深》,《湖北大学学报》,1979年第2期,第43页。
    ①皮明庥:《太平天国在湖北的革命斗争》,湖北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72-73页。
    ②中国史学会:《太平天国》(三),神州国光社1953年版,第240页。
    ③《清朝续文献通考》卷215,兵考十四,团练。
    ④傅角今、刘岚荪: 《湖南之团防》,文海出版社1991年版,第2页。
    ⑤光绪《新宁县志》卷26,人物传。
    ⑥《湖南省志》第1卷,《湖南近百年大事纪述》,湖南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7-20页。
    ⑦《骆中丞并村结寨谕》,同治《长沙县志》卷15,兵防·团练。
    ⑧同治《长沙县志》卷15,兵防·团练。
    ①同治《长沙县志》卷15,兵防·团练。
    ②湖北省恩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恩施市志》卷8,军事,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70页。
    ①许顺富:《湖南绅士与晚清政治变迁》,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0页。
    ②罗福惠:《湖北通史·晚清卷》,第95页。
    ③汪士铎:《胡文忠公抚鄂记》,岳麓书社1988年版,第138页。
    ①汪士铎:《胡文忠公抚鄂记》,岳麓书社1988年版,第9页。
    ②同治《湘乡县志》卷5,兵防志·团练。
    ③《足本曾文正公全集》批牍卷1,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91页。
    ④方溶颐:《二知轩文存》,文海出版社1970年版,第651-652页。
    ⑤参见郑亦芳, 《清代团练的组织与功能一以湖南、两江、两广地区之比较研究》中国近代现代史论集,第二十八编,区域研究(下)33集;金钟博:《明清时代乡村组织与保甲制之关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2期。
    ①王先明:《晚清保甲制的历史演变与乡村权力结构》,《史学月刊》2000年第5期,第134-136页。
    ②《清文宗实录》卷33。咸丰元年五月庚寅,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56页。
    ③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04页。
    ④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96页。
    ⑤孙鼎臣: 《择人团练疏》,光绪《善化县志》卷32,续艺文。
    ⑥孙鼎臣: 《论兵二》,光绪《善化县志》卷32,续艺文。
    ⑦《通饬顺天畿东各州县编查保甲示》,《皇朝经世文续编》卷68,兵政七。
    ⑧同治《湘乡县志》卷5上,兵防志二·团练。
    ⑨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06页。
    ⑩汪士铎:《胡文忠公抚鄂记》,岳麓书社1988年版,第146页。
    (11)汪士铎:《胡文忠公抚鄂记》,岳麓书社1988年版,第174页。
    ①《东湖县禀呈酌议条款批》,《胡林翼全集》第8册,《胡林翼批札》卷2,第28页。
    ②罗福惠:《湖北通史·晚清卷》,第94页。
    ③汪士铎:《胡文忠公抚鄂记》,岳麓书社1988年版,第149页
    ④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24页。
    ⑤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24页、第125页。
    ⑥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19页。
    ⑦周锡瑞着,杨慎之译:《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0页。
    ⑧重田德:《乡绅支配的成立与结构》,《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着选择》第2卷《专论》,中华书局1993年版。
    ⑨同治《临湘县志》卷I1,人物志·忠节。
    ⑩民国《蓝山县图志》卷25,人物·贤达列传上。
    (11)光绪《平江县志》卷45,人物志·忠节。
    ①光绪《湖南通志》卷190,人物志30,宝庆府,新宁县,何高明。
    ②同治《临湘县志》卷11,人物志·忠节。
    ③民国《湖北通志》卷74,武备志十二·兵事八·黄安团练始末。
    ④惠庆:《奏陈粤西团练日坏亟宜挽救疏》,《皇朝道咸同光奏议》卷55,兵政类·团练。
    ⑤汪士铎:《胡文忠公抚鄂记》,岳麓书社1988年版,第9页。
    ⑥郑亦芳:《清代团练的组织与功能》,《中国近现代史论集》第33辑,第658页。
    ⑦张研、牛贯杰:《19世纪中期中国双重统治格局的演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11、212、353页。
    ①章开沅、马敏、朱英主编:《中国近代史上的官商绅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95页。
    ②《清朝文献通考》卷25,职役5,第5073页。
    ③萧公权:《十九世纪之中国乡村》,第68-69页,转引王先民《近代绅士》第98页。
    ④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7页。
    ⑤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64页。
    ⑥张研、牛贯杰:《19世纪中期中国双重统治格局的演变》,第351页。
    ⑦章开沅等主编:《中国近代史上的官绅商学》,第405页。
    ⑧贺跃夫:《晚清士绅与近代社会变迁》,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5页。
    ⑨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第125页。
    ⑩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第218页。
    (11)王应孚:《团练论》,盛康辑:《皇朝经世文编续编》卷81,第2282页。
    (12)光绪《安化县志》卷2,事纪。
    ①光绪《湘潭县志》卷6,赋役。
    ②佚名撰《宁乡县志事纪编》,民国初年稿本。
    ③杨国安:《明清两湖地区基层组织与乡村社会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版,第313页。
    ④郑亦芳:《清代团练的组织与功能》,第667页。
    ⑤同治《浏阳县志》卷5,兵防志·团练。
    ⑥民国《宁乡县志》,见《湖南地方志中的太平天国史料》,第211页。
    ⑦载徐平、许瑞芳编:《清末十四年申报史料》,新华出版社1988年版,第242页。
    ⑧胡林翼:《麻城县禀陈各局绅筹办捐输情形批》,《胡林翼全集》第8册,《胡林翼批札》卷3,第53页。
    ⑨《清朝续文献通考》卷216,兵考十五,第9629页。
    ①胡思艺:《退庐疏稿》卷3,转引自王先明《近代绅士》,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3页。
    ②同治《湘乡县志》卷5,兵防志·团练。
    ③周乐:《记岳州府办团事实》,湖南历史资料1958年第2期。
    ④光绪《巴陵县志》卷19,政典志七·武备上。
    ⑤光绪《善化县志》卷32,续艺文·论兵二。
    ⑥《骆文忠公奏议》,《湘中稿》丙辰中。
    ⑦《署湖广总督瑞征奏特参籍绅挟私酿乱请分别惩做折》,《1910年湖南“抢米”风潮报刊记述辑录》,载《湖南历史资料》1958年第3期。
    ⑧李輈:《牧沔纪略》卷下。
    ⑨魏光奇:《官治与自治——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县制》,第79-80页。
    ⑩王先民:《士绅阶层与晚清“民变”》,《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1期,第29页。
    ①鲁一同:《与吴中翰论时势书》,葛士浚辑:《皇朝经世文续编》卷68,兵政7。
    ②《议汰兵疏》, 《足本曾文忠公全集》奏稿卷1,第370页。
    ③胡林翼: 《敬陈湖北兵政吏治疏》, 《胡文忠公遗集》卷14,《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34辑,文海出版社,第715~716页。
    ④胡林翼:《敬陈湖北兵政吏治疏》,《胡文忠公遗集》卷14,《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34辑,文海出版社,第715页。
    ⑤朱孔彰:《中兴将帅别传》第三卷,《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2辑,文海出版社,第12页。
    ⑥同治《续修宁乡县志》卷23,职官5,兵防·团防。
    ⑦同治《长沙县志》卷15,兵防·团防。
    ⑧鲁一同:《与吴中翰论时势书》,葛士浚辑:《皇朝经世文续编》卷68,兵政7。
    ⑨彭泽益:《咸丰朝库银收支剖析》,《十九世纪后半期的中国财政与经济》,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①《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2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第428页。
    ②《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4册,第357~358页。
    ③胡林翼:《请饬催各省应解湖北月饷片》, 《胡文忠公遗集》卷15,第782-783页。
    ④汪士铎:《胡文忠公抚鄂记》,第162页。
    ⑤汪士铎:《胡文忠公抚鄂记》,第49页。
    ⑥汪士铎:《胡文忠公抚鄂记》,第49页。
    ⑦朱孙诒:《条规事宜》,《皇朝经世文续编》卷89,兵政二十。
    ⑧《湘乡县志》卷五上,兵防志·团练。
    ⑨同治《安化县志》卷16,经政·团练。
    ⑩同治《桂阳县志》卷11,武备志。
    ①《湘乡县志》卷5上,兵防志·团练。
    ②民国《湖北通志》卷74,武备志十二·应山团练始末。
    ③《湘乡县志》卷5上,兵防志二·团练。
    ④同治《永顺县志》卷4,赋役志·团练规略、同治《桑植县志》卷2,赋役志·团练。
    ⑤民国《湖北通志》卷74,武备志十二·通山团练始末。
    ⑥民国《湖北通志》卷74,武备志十二·应山团练始末。
    ⑦民国《湖北通志》卷74,武备志十二·咸宁团练始末。
    ⑧民国《湖北通志》卷74,武备志十二·孝感团练始末。
    ⑨民国《湖北通志》卷74,武备志十二·罗田团练始末。
    ⑩民国《湖北通志》卷74,武备志十二·枝江团练始末。
    (11)米镇波:《论咸丰朝地方团练的经济来源及影响》,《历史教学》1986年第12期,第5页。
    (12)同治《安化县志》卷16,经政·团练。
    (13)同治《桂阳县志》卷11,武备志。
    ①熊英:《浅析太平天国时期湖南各地的捐输助响》,《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第104页。
    ②同治《湘乡县志》卷5上,兵防志二·团练。
    ③民国《湖北通志》卷74,武备志十二·罗田团练始末。
    ④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3页。
    ⑤赵尔巽:《清史稿》卷116,第3357页。
    ⑥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3-24页。
    ⑦王先明:《近代绅士》,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87页。
    ⑧汪辉祖:《学治臆学·礼士》,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49页。
    ①吴晗:《论绅权》,《皇权与绅权》,上海观察出版社1948年版,第50页。
    ②王凤生:《绅士》,《牧令书》卷2。
    ③郝秉键:《试论绅权》,《清史研究》1997年第2期,第26页。
    ④姚莹:《覆方本府求言札子》,贺长龄:《清经世文编》卷23,吏政九,第577页。
    ⑤张仲礼:《中国绅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58页。
    ⑥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5页。
    ⑦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82页。
    ⑧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1-32页
    ⑨重田德:《乡绅支配的成立与结构》,高士明译《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着选译》第2卷,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200页。
    ①黄六鸿:《福惠全书》卷4,第65页。
    ②田文镜、李卫奉敕撰:《钦颁州县事宜》,《政书集成》第十辑,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68页。
    ③张仲礼:《中国绅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66页。
    ④《绅衿论》,《申报》,同治十一年五月一日。
    ⑤《清朝文献通考》卷25,职役五,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5073页。
    ⑥萧公权:《19世纪之中国乡村》,转引自王先明《近代绅士》第98页。
    ⑦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第27页。
    ⑧王先明:《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3页。
    ⑨周荣德:《中国社会的阶层与流动一一个社区中士绅身份的研究》,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9页。
    ①林济:《长江中游宗族社会及其变迁》,中国社会科学IJI版社1999年版,第16-17页。
    ②同治《永顺县志》卷4,赋役志·团练规略。
    ③民国《蓝山县图志》卷7,事纪中。
    ④民国《溆浦县志》卷12,武备志·团练。
    ⑤民国《醴陵县志》卷8,人物传4。
    ⑥同治《湘乡县志》卷5上,兵防志2,团练。
    ⑦《复宗法议》冯桂芬:《显志堂稿》卷11。
    ⑧《足本曾文正公全集》批牍卷1,第1200页。
    ⑨同治《湘乡县志》卷5上,兵防志2·团练
    ①同治《湘乡县志》卷5,兵防志·团练。
    ②同治《湘乡县志》卷5上,兵防志2·团练。
    ③同治《续修宁乡县志》卷23,职官5,兵防·团练。
    ④同治《湘阴县志》卷28,兵事。
    ①皮明庥等编:《出自敌对营垒的太平天国资料——曾国藩幕僚鄂城王家壁文稿辑录》,第65页。
    ②《江忠烈公遗集》附录上,第2、22、23页,民国24年新宁县教育局重刊
    ③朱孙诒:《团练事宜》,文海出版社1991年,第54~55页。
    ④《清实录》(穆宗朝)卷140,同治四年五月庚申,中华书局]985年版,第315页。
    ①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年版,总第472页。
    ②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958年版,总第555页。
    ③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年版,总第2232页。
    ④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年版,总第4196页。
    ⑤《奏办湖南全省保甲章程》。清光绪十四年(1888),浏邑团防局刻本。
    ⑥章开沅主编:《清通鉴同治朝光绪朝宣统朝4》,岳麓书社2000年版,第366页。
    ⑦章开沅主编:《清通鉴同治朝光绪朝宣统朝4》,岳麓书社2000年版,第387页。
    ①章开沅主编:《清通鉴同治朝光绪朝宣统朝4》,岳麓书社2000年版,第408页。
    ②同治《安化县志》卷16,经政·团练。
    ③《札饬各府州厅整顿保甲慎选族正族副》,卞宝第《抚湘公牍》卷1,清光绪15年(1889)湖南刻本,第53-55页。
    ④《札饬各属续定保甲章程》,卞宝第《抚湘公牍》卷1,清光绪15年(1889)湖南刻本。
    ①黄德道纂:《汉阳府保甲录》卷下,光绪十八年保甲总局刻本,第11-19页。
    ②黄德道纂:《汉阳府保甲录》卷上,光绪十八年保甲总局刻本,第4页。
    ③《奏办湖南全省保甲章程》清光绪十四年(1888),浏邑团防局刻本。
    ①《奏办湖南全省保甲章程》清光绪十四年(1888),浏邑团防局刻本。
    ②《奏办湖南全省保甲章程》清光绪十四年(1888),浏邑团防局刻本。
    ③黄德道纂:《汉阳府保甲录》卷下,光绪十八年保甲总局刻本,第1-10页。
    ①刘崐:《湖南饷源匿竭恳赐协拨折》(同治九年九月),《刘中丞奏稿》卷7。
    ②傅熊湘:《醴陵乡士志》,1926年印。
    ③转见庄吉发《清代天地合源流考》,台北故宫博物馆1981年版,第139页。
    ④王继平主编:《曾国藩研究》第2辑,湘潭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17~318页。
    ⑤《清实录》卷170,光绪九年九月丙午,第372页。
    ⑥刘崐:《扑灭益阳、龙阳会匪并跟踪搜剿折》,《刘中丞奏稿》卷8,第25页。
    ⑦刘崐:《扑灭益阳、龙阳会匪并跟踪搜剿折》,《刘中丞奏稿》,卷8,第25页
    ⑧江世荣:《曾国落未刊信稿》,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9页。
    ①《王文韶日记》,同治九年五月十七日,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03页。
    ②汪叔子、张求会编:《陈宝箴集》(中),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403页。
    ③故宫清代档案:《宫中殊批奏折·农民运动类·秘密结社项》,第696卷,光绪18年7月23日。
    ④以上哥老会在湖南的起事,主要材料源自《刘中丞奏稿》卷6、卷7、卷8。
    ⑤刘泱泱:《近代湖南社会变迁》,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75页。
    ⑥民国《澧县县志》卷10。
    ⑦《陈宝箴集》(中),第1405-1406页。
    ⑧民国《醴陵县志》,《政治志·团防》。
    ①《三邑治略》卷3,文告,《整顿保甲告示稿》,第8页。
    ②民国《醴陵县志》,《政治志·团防》。
    ③汪叔子、张求会编:《陈宝箴集》(中),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401页。
    ④同治《长沙县志》卷20,政迹二。
    ⑤《请饬在籍大员帮办团防折》,刘崐《刘中丞奏稿》卷2。
    ⑥同治《安化县志》卷16,经政·团练。
    ⑦《整饬团练并拨款挤济民食折》,同治九年六月,刘崐《刘中丞奏稿》卷6。
    ⑧同治《续修宁乡县志》,卷23,职官五·兵防。
    ①光绪《巴陵县志》,卷19,政典志七·武备上。
    ②光绪《永明县志》卷32,武备志·团练。
    ③同治《安化县志》卷16,经政·团练。
    ④民国《醴陵县志》,大事记,第18页。
    ⑤民国《醴陵县志》,政治志·团防,第66页。
    ⑥民国《祁阳县志》卷3,事略记。
    ①《清朝续文献通考》卷216,兵考十五,团练,第96319632页。
    ②《湖南通省开办团练章程》,《湘报》第四十号,中华书局影印,第158页。
    ③《汤聘珍赍呈公议拟就团练章程禀批》,《陈宝箴集》(中),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407页。
    ④汪叔子、张求会编:《陈宝箴集》(中),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405页。
    ①湖北省恩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恩施市志》,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70页。
    ②《皇朝掌故汇编》,内编,卷53,兵政七,保甲团练附,第4158页。
    ③(美)爱德华·麦科德:《清末湖南的团练和地方军事化》,《湖南师大学报》,1989年第3期。
    ④《汤聘珍赍呈公议拟就团练章程禀批》,《陈宝箴集》(中),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407页。
    ⑤《湘报》,第六十一号,《公议湖南团练章程》,第241页。
    ⑥张朋园:《湖南现代化的早期进展(1860-1916)》,岳麓书社2002年版,第205页。
    ⑦张朋园:《湖南现代化的早期进展(1860-1916)》,岳麓书社2002年版,第205页。
    ①《陈抚台来电》,苑书义等:《张之洞全集》卷226,第7662页。
    ②《臬辕批示》,《湘报》第3号。
    ③《湖南保卫局章程》,《湘报》第7号。
    ④《湖南保卫局章程》,《湘报》第7号。
    ⑤《湖南保卫总局巡查职事章程》,《湘报》第127号。
    ⑥韩延龙主编:《中国近代警察制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1-45页。
    ①《湖南保卫局清查户籍章程》,《湘报》第146号。
    ②《湖南迁善所章程》,《湘报》第7号、8号。
    ③《本省公牍》,《湘报》第120号。
    ④《筹办湖南警察情形折》,《端忠敏公奏稿》卷5,1918年版铅印本,第33页。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制史研究室:《中国警察制度简论》,群众出版社1985年,第302-303页。
    ①《各省内务汇志》,《东方杂志》第5年第4期,第265页。
    ①《湖南省志》第6卷,政法志,第32-34页。
    ②皮明庥主编:《近代武汉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96-98页。
    ③《清朝续文献通考》卷120,职官六。
    ④《各省内务汇志》,《东方杂志》第2年第12期,第230页。
    ①端方: 《筹办警察情形折》, 《端忠敏公奏稿》卷5,第34页。
    ②端方: 《筹办警察情形折》, 《端忠敏公奏稿》卷5,第34页。
    ③民国《咸丰县志》卷5,武备志·警察。
    ④民国《钟祥县志》卷6,民政·警察。
    ⑤吴剑杰主编:《湖北咨议局文献资料汇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08页。
    ⑥《湖北省志·司法》,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页。
    ⑦湖北省恩施士家族苗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恩施州志》卷17,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687页。
    ⑧湖北省巴东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巴东县志》卷16,司法,湖北科技出版社1993年版,第394页。
    ①湖北省黄冈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黄冈市志》卷23,司法,崇文书局2004年版,第1195页。
    ②湖北省监利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监利县志》卷18,政权,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13页。
    ③湖北省阳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阳新县志》,司法,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第571~572页。
    ④端方: 《筹办警察情形折》,《端忠敏公奏稿》卷5,第34页。
    ⑤《清朝续文献通考》卷120,职官六。
    ①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6卷,政法志,湖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34-35页。
    ②张朋园:《湖南现代化的早期进展(1860-1916)》,岳簏书社2002年版,第209页。
    ③《宣化县巡警教练所整顿警务条陈》,载于《直隶警察杂志》第11期,转引《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第215-216页。
    ④《光绪大清新法令》第9册,民政·巡警。
    ①端方:《筹办警察情形折》,《端忠敏公奏稿》卷5,第34页。
    ②民国《咸丰县志》卷5,武备志·警察。
    ③民国《钟祥县志》卷6,民政·警察。
    ④《整顿警察折》,端方: 《端忠敏公奏稿》卷4。
    ⑤《全兴致部尚书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转引自韩延龙主编《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第176页。
    ⑥《叶芳禀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转引白韩延龙主编《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第138-139页。
    ①《大清法规大全·吏政部》卷21上,第15页。
    ②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恩施州志》卷17,第287页。
    ③湖北省巴东县志编纂委员会:《巴东县志》卷16,第394页。
    ④湖北省阳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阳新县志》,司法,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第571~572页。
    ⑤夏东元:《郑观应集》(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12-513页。
    ①王先明,张海荣:《论清末警察与直隶、京师等地的社会文化变迁》,《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第147页。
    ①瞿同祖: 《清代地方政府》,第267-268页。
    ②据民国《湖北通志》卷41,“堤防”、“图说”等云当时状况。
    ①童承叙:《与宋巡抚论灾荒书》,光绪《沔阳州志》卷11,艺文志·书。
    ②光绪《荆州府志》卷5,地理志五·风俗。
    ③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录副档》,道光二十九年湖南巡抚赵炳言折。见李文海等著《近代中国灾荒纪年》,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92页。
    ④嘉庆《常德府志》卷11,赋役志·隄防。
    ⑤《水灾纪事》,同治《武陵县志》卷48,艺文志。
    ⑥《刘中丞奏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室编:《再续行水金鉴·长江卷1》,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版,第411-412页。
    ⑦卞宝第等:《湖南通志》卷244,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5145页。
    ⑧杨恩寿:《坦园日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第317页。
    ①《郭嵩焘日记》卷2,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57页。
    ②《清穆宗实录》卷26,同治八年九月壬申,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88页。
    ③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卷55, 《郭柏荫传》,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332页。
    ④张仲炘等:《湖北通志》卷76,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936页。
    ⑤《清穆宗实录》卷272,同治八年十二月辛亥,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778页。
    ⑥卞宝第等:《湖南通志》卷1,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05页。
    ①《刘中丞奏稿》,见《再续行水金鉴·长江卷1》,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版,第424-425页。
    ②杨恩寿: 《坦园日记》,上海古藉出版社1983年版,第353、354页。
    ③《郭嵩焘日记》卷2,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97、599、607页。
    ④张仲忻等: 《湖北通志》卷76,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936页。
    ⑤《清穆宗实录》卷288,同治九年八月丁酉,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979页。
    ⑥赵尔巽:《清史稿》卷40,灾异一,第1555页。
    ⑦《翁同龢日记》第2册,,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560页。
    ⑧《清史列传》卷77, 《方大湜传》,第6357页;又, 《清史稿》卷479, 《方大湜传》,第13082页。
    ①《清穆宗实录》卷299,同治九年十二月丙寅,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139页。
    ②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室编:《再续行水金鉴·长江卷2》,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版,第755页。
    ③湖南历史考古研究所编:《湖南自然灾害年表》,湖南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06页。
    ④引白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第731页。
    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编选:《辛亥革命前十年民变档案史料》上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01-402页。
    ①《录副档》,光绪三十二年六月初四张之洞折。
    ②《录副档》,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初八张之洞折。
    ③《清德宗实录》卷568,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戊寅,第517页。
    ④李文海等:《近代中国灾荒纪年》,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756页。
    ⑤湖南省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一卷,湖南近百年大事纪述,第273页。
    ①陈夔龙:《庸庵尚书奏议》卷12。
    ②《民呼、民吁、民立报选辑》(一),第172--173页。
    ③《民呼、民吁、民立报选辑》(一),第212、216页。
    ④武汉大学历史系:《辛亥革命在湖北史料选辑》,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版,第257页。
    ⑤《宣统政纪》卷16,《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18辑,文海出版社,第301页。
    ⑥《宣统政纪》卷28,《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18辑,文海出版社,第500页。
    ①民国《安乡县志》卷2,山川。
    ②民国《安乡县志》卷12,田赋。
    ③民国《安乡县志》卷16,风俗。
    ①安乡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安乡县志》,新华出版社1994年版,第102-102页。
    ①仙桃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沔阳县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77-78页。
    ②《曾忠襄公奏议》,见《再续行水金鉴·长江卷1》,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版,第394-395页。
    ③康熙《监利县志》卷1,山川。
    ④同治《石首县志》卷1,堤防。
    ⑤乾隆《汉阳县志》卷7,堤防。
    ⑥同治《汉川县志》卷9,堤防。
    ⑦陈宏谋:《培远堂偶存稿》卷25。
    ①《潜江水利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年版,第84-86页。
    ②《续辑均州志》,见《再续行水金鉴·长江卷1》,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版,第344页。
    ③《龙阳县志》,见《再续行水金鉴·长江卷1》,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版,第347页。
    ④《续辑汉阳县志》,见《再续行水金鉴·长江卷1》,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版,第408页。
    ⑤《武昌县志》,见《再续行水金鉴·长江卷1》,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版,第419-420页。
    ⑥《再续行水金鉴·长江卷1》,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版,第418、426页。
    ①《宜城文史资料》第4辑,水利专辑,1993年版,第473页。
    ②《再续行水金鉴·长江卷1》,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版,第267页。
    ③《再续行水金鉴·长江卷1》,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版,第269页。
    ④《清文宗实录》卷30,咸丰元年三月癸丑,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23-424页。
    ①《清文宗实录》卷41,咸丰元年八月乙未,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69页。
    ②《清德宗实录》卷171,光绪九年九月丁未,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84页。
    ③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法律11J版社2003年版,第261页。
    ④《再续行水金鉴·长江卷1》,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版,第416-417页。
    ①康熙《景陵县志》卷4,《堤防》。
    ②《天门知县邵遵查境内堤段丈尺界址及修防事宜通禀》,《再续行水金鉴·长江卷2》,第665-668页。
    ①《委员李輈、天门县知县邵世恩会勘岳口溃堤通禀》,《再续行水金鉴·长江卷2》,第517页。
    ②《湖北省志·水利》,第19页。
    ③《天门知县邵遵查境内堤段丈尺界址及修防事宜通禀》, 《再续行水金鉴·长江卷2》,第667-668页。
    ④《再续行水金鉴·长江卷1》,第471页。
    ①《天门县知县邵世恩筹修岳口溃堤通禀》,《再续行水金鉴·长江卷2》,第513页。
    ②鲁西奇、潘晟: 《汉水中下游河道变迁与堤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3页。
    ③张建民:《清代两湖堤垸水利经营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4期,第76-77页。
    ④李輈:《牧沔纪略》卷下。
    ①光绪八年《湖广总督涂宗瀛查复子贝渊挖口情形,筹议疏河建闸疏》,《再续行水金鉴·长江卷2》,第580-581页。
    ②黎沛虹,李可可:《长江治水》,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57页。
    ③光绪八年《湖广总督涂宗瀛查复子贝渊挖口情形,筹议疏河建闸疏》,《再续行水金鉴·长江卷2》,第579页。
    ④洪湖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洪湖县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61页。
    ⑤光绪八年《湖广总督涂宗瀛查复子贝渊挖口情形,筹议疏河建闸疏》,《再续行水金鉴·长江卷2》,第581-582页。
    ①李輈:《牧沔纪略》卷上,第4-9页。
    ①李輈《牧沔纪略》卷上,第28-30页。
    ①张仲礼:《中国绅士》,第59-62页。
    ②杨国安:《明清两湖地区基层组织与乡村社会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00页。
    ③《宜城文史资料》第4辑,水利专辑,第361页。
    ④《夏口县志》,《再续行水金鉴·长江卷1》,第408页。
    ①《荆州万城堤志》,《再续行水金鉴·长江卷1》,第354页。
    ②李輈:《牧沔纪略》卷下,第24页。
    ①李輈:《牧沔纪略》卷下,第32页。
    ①李輈:《牧沔纪略》卷下,第34~35页。
    ①袁枚:《答门生王礼圻问作令书》,贺长龄:《清经世文编》卷21,吏政七·守令上,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523页。
    ②拙文《清代书吏以文档谋利弄权原因探析》,《档案学研究》2007年第2期,第14~15页。
    ③陈宏谋:《分发在官法戒录檄》卷20。
    ④郑观应著,王贻梁评注:《盛世危言》,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08页。
    ⑤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年版,总第4662页。
    ①张之洞:《遵旨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苑书义等:《张之洞全集》卷53,第1412~1413页。
    ②张之洞:《遵旨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苑书义等:《张之洞全集》卷53,第1414页。
    ③《赐庆堂文稿》,《招告示》,宣统七年刻本,第5页,引自张守常辑《中国近世谣谚》,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第846页。
    ④李经羲:《再陈差役积弊请切实严办详稿》,《陈宝箴集》(中),第1432页。
    ⑤李经羲:《请严禁白役诈索扰害详稿》,《陈宝箴集》(中),第1425-1430页。
    ①李经羲:《请严禁白役诈索扰害详稿》,《陈宝箴集》(中),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429页。
    ②嵇璜:《清朝文献通考》卷21,职役一,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5054页。
    ③冯桂芬:《易吏胥议》,盛康辑:《清朝经世文编续编》卷28,吏政十一·吏胥,第2927页。
    ④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年版,总第4669页。
    ①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年版,总第5647-5648页。
    ②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年版,总第5663-5664页。
    ①《清朝续文献通考》卷28,职役考二,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7804-7805页。
    ②吴剑杰主编:《湖北咨议局文献资料汇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83页。
    ①《巴东县志》卷14,政权,湖北科技出版社1993年版,第342页。
    ①《首县筹办宪政手续》,《申报》,1910年9月2日。
    ②吴剑杰主编:《湖北咨议局文献资料汇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98-399页。
    ①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09-510页。
    ②魏光奇:《官治与自治——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县制》,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82页。
    ③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年版,总5193~5194页。
    ①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年版,总5463-5464页
    ②关晓红:《清末州县考绩制度的演变》,《清史研究》2005年第3期,第17页。
    ①魏光奇:《晚清州县官任职制度的紊乱》,《河北学刊》2008年第2期,第76-79页。
    ②刘伟:《清末州县官选任制度的变革》,《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第141-147页。
    ③《大清法规大全》吏政部,卷首,谕旨,台湾考正出版社1972年影印本。
    ①《大清法规大全》吏政部,卷4,选补,台湾考正出版社1972年影印本。
    ①刘伟:《清末州县官选任制度的变革》,《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第142页。
    ②《改定湖南课吏馆章程》,《陈宝箴集》(中),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186页。
    ③《奏请整顿吏治疏》,《申报》,1902年3月10日。
    ④《吏治文牍辑要·江宁开设课吏馆致各处咨文》,邓实辑:《光绪癸卯年政艺丛书》内政通纪卷3,《中国近代史料丛刊续编》第28辑,文海出版社,第23页。
    ⑤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863页。
    ⑥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960页。
    ①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5817页。
    ②刘伟:《清末州县官选任制度的变革》,《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第142页。
    ③罗福惠:《湖北通史·晚清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07-208页。
    ④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卷92,选举九,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8519页。
    ⑤《政治官报》686号,第15页。
    ①《大清法规大全》吏政部,卷首,谕旨。
    ②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一),神州国光社1953年版,第300页。
    ③汤志均:《康有为政论集》(上),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16页。
    ④韩延龙、苏亦工等:《中国近代警察史》(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38页。
    ①《逐年筹备事宜清单》,《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61~67页。
    ②《宣统政纪》卷5, 《近代中国史料从刊三编》第18辑,文海出版社,第22-23页。
    ③《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731-735页。
    ①《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732-733页。
    ②《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728-729页。
    ①徐秀丽:《中国近代乡村自治法规选编》,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32-34页。
    ②章开沅、罗福惠:《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4-375页。
    ③《自治研究所章程》,《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746-747页。
    ①马小泉:《清末地方自治运动论纲》,《史学月刊》1993年第5期,第56页。
    ②陈夔龙:《庸尚书奏议》卷11,
    ③《遵设自治研究所情形》,《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749页。
    ①郭莹:《清末武汉地区的地方自治》,《湖北大学学报》1985年第6期,第63页。
    ②《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817页。
    ③《申报》,宣统元年三月十五日。
    ④马小泉:《国家与社会:清末地方自治与宪政改革》,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8页。
    ⑤《政治官报》,宣统元年润二月十九日,第518号。
    ⑥皮明庥等:《辛亥武昌首义史事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3~24页。
    ⑦《政治官报》,宣统二年三月二十日,第896号。
    ⑧《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785页。
    ①《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817页。
    ②《麻城县志》,政权,红旗出版社1993年版,第264页。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暨武汉市委员会等编:《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上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51页。
    ②皮明庥等:《辛亥武昌首义史事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72页。
    ③吴剑杰主编:《湖北咨议局文献资料汇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613页。
    ④吴剑杰主编:《湖北咨议局文献资料汇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622-623页。
    ⑤杨汉鹰:《湖北地方政府的近代化历程》,《江汉论坛》1995年第4期,第58-59页。
    ⑥《湖北省志·政权》,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82页。
    ⑦《政治官报》,宣统二年四月十五日,第920号。
    ⑥《政治官报》,宣统三年三月二十八日,第1251号。
    ⑨《内阁官报》,宣统三年八月二十三日,第52号。
    ⑩湖南官修:《湖南地主自治筹办处第三次报告书》,宣统排印,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藏。
    ①《自治协赞会呈民政司请拨旬报经费文并批》,《自治旬报》,中华民国二年三月十一日发行,湖南省图书馆藏。
    ②《申报》,宣统元年六月十八日。
    ③《申报》,宣统元年2月15日。
    ④刘秉勋、谷庆凡:《湘乡县议会和自治活动史话》,《湘乡文史资料》1991年总第6辑,第108-113页。
    ⑤《通饬委员查复邵阳县职员曾蓝青等上控自治所董破坏宪政情形文》,湖南官修:《湖南地方自治筹办处第三次报告书》,宣统排印,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藏。
    ①《郧县筹办自治之特捐》,《申报》,宣统二年十二月八日。
    ②《安陆令禀办婚书捐被斥》,《申报》,宣统三年一月二十一日。
    ③攻法子:《警告我乡人》,浙江潮,第2期;又见《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1卷下册,三联书店1960年版,第479-502页。
    ④《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728页。
    ⑤《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739-740页。
    ①《政治官报》,宣统元年正月初八日,第825号。
    ②魏光奇:《官治与自治:中国近代的县乡行政体制》,《中国改革》2002年第11期,第62~63页。
    ①刘伟:《晚清督抚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09-210。
    ②攻法子:《警告我乡人》,浙江潮,第2期;又见《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1卷下册,三联书店1960年版,第502页。
    ③苏云峰:《中国现代化区域研究:湖北省》,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1987年版,第283页。
    ①《汉川官绅变争财政权》,《申报》,宣统二年五月十五日。
    ②《自治侵夺官汉之怪象》,《申报》,宣统二年九月五日。
    ①张玉法:《近代中国社会变迁(1860-1916)》,《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1期,第224页。
    ①施坚雅主编,叶光庭等译,陈桥驿校:《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19页。
    ②苏云峰:《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北省》,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41)1987年版,第23页。
    ③苏云峰:《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北省》,第33页。
    ④苏云峰:《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北省》,第25页。
    ⑤张朋园:《湖南现代化的早期进展(1860-1916)》,岳麓书社2002年版,第27页。
    ⑥中国史学会编:《太平天国》(三),神州国光社1952年版,第15页。
    ⑦欧阳志高等:《湖南财政史》,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0页。
    ⑧吴剑杰主编:《湖北咨议局文献资料汇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44页。
    ⑨彭先国:《社会史视角下的近代湖湘文化》,岳麓书社200年版,第129-130页。
    ⑩贺觉非,冯天瑜:《辛亥武昌首义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6-137页。
    贾桢等奉敕撰:《清实录》(咸丰朝),中华书局1987年版。
    宝望等奉敕撰:《清实录》(同治朝),中华书局1987年版。
    世续等奉敕撰:《清实录》(光绪朝),中华书局1987年版。
    《宣统政纪》,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18辑,台北文海出版社。
    王先谦:《东华续录》(咸丰朝),光绪甲午仲夏,上海积山书局石印本。
    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年版。
    《清会典》(光绪朝),中华书局1990年影印本。
    托津等:《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嘉庆朝),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65辑,文海出版社。
    昆冈编辑:《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光绪朝),中华书局1991年影印本。
    《清会典》(光绪朝),中华书局1990年影印本。
    《钦定吏部则例》,光绪十一年石印本。
    文孚:《钦定六部处分则例》,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34辑。
    《大清法规大全》,政学社印行,台湾考正出版社1972年影印本。
    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版。
    嵇璜:《清朝文献通考》,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万有文库本。
    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万有文库本。
    《湖南省例成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藏(复制)本。
    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中华书局1987年版。
    王延熙、王树敏:《皇朝道咸同光奏议》,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34辑.文海出版社.
    贾桢等:《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故宫博物院1930年版。
    宝望等:《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故宫博物院1930年版。
    贺长龄:《清经世文编》,中华书局1992年版。
    邵之棠:《清朝经世文统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72辑文海出版社。
    葛士浚:《清朝经世文续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75辑,文海出版社。
    陈忠倚:《清朝经世文三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76辑,文海出版社。
    何良栋:《清朝经世文四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77辑,文海出版社。
    盛康:《清朝经世文编续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84辑,文海出版社。
    席裕福:《皇朝政典类纂》,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90辑,文海出版社。
    宜今室主人编:《清朝经济文新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29辑,文海出版社。
    张寿镛:《皇朝掌故汇编内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13辑,文海出版社。
    张寿镛:《皇朝掌故汇编外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14辑,文海出版社。
    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清代档案史料丛编》,中华书局 1978年以后陆续刊印。
    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下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
    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教务教案档》,1975-1981年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台北)据钞本影印。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编选:《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85年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暨武汉市委员会等编:《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义和团运动档案史料》续编,中华书局1990年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范大学合编:《清末教案》,中华书局2000年版。
    卞宝第等:光绪《湖南省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张仲圻 杨承禧:民国《湖北通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湖北省地方志编委会:《湖北省志:大事记》,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湖北省地方志编委会:《湖北省志:经济综述》,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湖北省地方志编委会:《湖北省志:民政》,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湖北省地方志编委会:《湖北省志:政权》,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湖北省地方志编委会:《湖北省志:宗教》,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湖北省地方志编委会:《湖北省志:司法》,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湖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湖北文史资料》,1978-1996。
    湖南省地方志编编委会:《湖南省志:湖南近百年大事纪述》,湖南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湖南省地方志编编委会:《湖南省志:水利》,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湖南省地方志编委会:《湖南省志:政务志》,湖南出版社1993年版。
    湖南省地方志编委会:《湖南省志:政法志》,湖南出版社1995年版。
    麻城县地方志编委会:《麻城县志》,红旗出版社1993年版。
    阳新县地方志编委会:《阳新县志》,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
    巴东县地方志编委会:《巴东县志》,湖北科技出版社1993年版。
    恩施州地方志编委会:《恩施州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黄冈市地方志编委会:《黄冈市志》,崇文书局2004年版。
    仙桃市地方志编委会:《沔阳县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安乡县志编委会:《安乡县志》,新华出版社1994年版。
    《潜江水利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年版。
    《萍乡文史资料·萍乡哥老会起义》第10辑,1988年版。
    《湘乡文史资料》第6辑(内部发行),1991年版。
    《麻城文史资料》第1辑,1987年版。
    《黄冈文史资料》第4辑,2001年版
    咸丰《应城县志》,清咸丰三年稿本。
    咸丰《长乐县志》,清咸丰二年刻本。
    同治《大冶县志》,清同治六年刻本。
    同治《汉川县志》,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同治《续辑汉阳县志》,清同治七年刻本。
    同治《襄阳县志》,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同治《石首县志》,清同治五年刻本。
    同治《咸宁县志》,清同治五年刻本。
    同治《广济县志》,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同治《黄陂县志》,清同治十年刻本。
    同治《蒲圻县志》,清同治五年刻本。
    同治《续修东湖县志》,清同治三年刻本。
    同治《宜都县志》,清同治五年刻本。
    同治《公安县志》,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同治《竹山县志》,清同治四年刻本。
    同治《江夏县志》,清同治四年刻本。
    同治《应山县志》,清同治十年刻本。
    同治《当阳县志》,清同治五年刻本。
    同治《竹溪县志》,清同治六年刻本。
    同治《监利县志》,清同治十——年刻本。
    同治《松滋县志》,清同治八年刻本。
    同治《增修施南府志》,清同治十年刻本。
    同治《宜昌府志》,清同治五年刻本。
    同治《郧阳志》,清同治九年刻本。
    同治《随州志》,清同治八年刻本。
    同治《房县志》,清同治四年刻本。
    同治《孝感县志》,清光绪八年刻本。
    同治《湘乡县志》,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同治《醴陵县志》,清同治九年刻本。
    同治《临湘县志》,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同治《攸县志》,清同治十年刻本。
    同治《浏阳县志》,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同治《桂阳县志》,清同治六年刻本。
    同治《石门县志》,清同治七年刻本。
    同治《衡阳县志》,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同治《溆浦县志》,清同治八年刻本。
    同治《长沙县志》,清同治十年刻本。
    同治《桂阳直隶州志》,清同治七年本。
    同治《永顺府志》,清同治十二年增刻乾隆本。
    同治《茶陵州志》,清同治十年刻本。
    光绪《应城县志》,清光绪八年蒲阳书院刻本。
    光绪《沔阳州志》,清光绪二十年刻本。
    光绪《德安府志》,清光绪十四年刻本。
    光绪《兴国州志》,清光绪十五年富川书院刻本。
    光绪《汉阳县识》,清光绪景贤书熟刻本。
    光绪《麻城县志》,清光绪八年刻本。
    光绪《续辑咸宁县志》,清光绪八年刻本。
    光绪《蕲水县志》,清光绪六年刻本。
    光绪《罗田县志》,清光绪二年刻本。
    光绪《黄梅县志》,清光绪二年刻本。
    光绪《蕲州志》,清光绪八年,麟山书院刻本。
    光绪《黄冈县志》,清光绪八年刻本。
    光绪《京山县志》,清光绪八年刻本。
    光绪《汉川图记征实》,清光绪二十年刻本。
    光绪《利川县志》,清光绪三十年刻本。
    光绪《黄州府志》,清光绪十年刻本。
    光绪《续云梦县志略》,清光绪九年刻本。
    光绪《湘潭县志》,清光绪十五年刻本。
    光绪《湘阴县图志》,清光绪六年县志局刻本。
    光绪《慈利县志》,清光绪二十二年刻本。
    光绪《巴陵县志》,清光绪十七年刻本。
    光绪《邵阳县乡士志》,清光绪三十三年刻本。
    光绪《桃源县志》,清光绪十八年刻本。
    光绪《靖州乡土志》,清光绪三十四刻本。
    光绪《善化县志》,清光绪三年刻本。
    民国《钟祥县志》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
    民国《夏口县志》,民国九年刻本。
    民国《咸丰县志》,民国三年铅印本
    民国《麻城县志前编》,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
    民国《醴陵县志》,民国三十七年醴陵县文献委员会铅印本。
    民国《蓝山县图志》,民国二十一年刻本。
    民国《溆浦县志》,民国十年活字本。
    民国《慈利县志》,民国十二年铅印本。
    民国《汝城县志》,民国二十一年铅印本。
    民国《宁乡县志》,民国三十年铅印本。
    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华书局1981年版。
    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朱克敬:《瞑庵二识》,岳麓书社1983年版。
    何刚德:《春明梦录》、《客座偶谈》,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版。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版,据1925年刻本影印。
    梁章钜、朱智:《枢垣记略》,中华书局1984年版
    梅英杰等:《湘军人物年谱》,岳麓书社1987年版。
    刘如玉:《勤慎堂自治官书》,文海出版社1982年版。
    《卞制军(颂臣)政书》,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20辑,文海出版社。
    卞宝第:《抚湘公牍》,光绪十五年湖南刻本。
    陈夔龙:《庸庵尚书奏议》,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51辑。
    恽世临:《恽中丞官书摘抄》,同治四年刻本。
    杨坚点校:《郭嵩焘奏稿》,岳麓书社1983年版。
    端方:《端忠敏公奏稿》,1918年版铅印本。
    张亮基:《张大司马奏稿》,台北华文书局。
    孙葆田等编:《毛尚书奏稿》,成文出版社1969年版。
    刘崐:《刘中丞(韫斋)奏稿》,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
    李瀚章:《李勤恪公政书》,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5辑。
    中山大学历史系:《林则徐集·奏稿》,中华书局1985年版。
    骆秉章:《骆文忠公奏议(湘中稿)》,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7辑。
    屠仁守:《屠光禄疏稿》,民国十一年潜楼刻本。
    张继煦:《张文襄公治鄂记》,湖北通志馆,1947年。
    汪士铎:《胡文忠公抚鄂记》,岳麓书社1988年版。
    熊宾:《三邑治略》,光绪三十一年刻本。
    黄六鸿:《福惠全书》,光绪十九年刻本。
    方大湜:《平平言》,光绪十六年鄂省藩署刻本。
    徐栋辑:《牧令书》,道光二十八年刻本。
    许乃普辑:《宦海指南五种》,光绪十六年四川臬署刻本。
    周询:《蜀海丛谈》,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辑,文海出版社。
    杨恩寿:《坦园日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容闳:《西学东渐记》,岳麓书社1985年版。
    王先谦:《葵园四种》,岳麓书社1986年版。
    王闿运、郭振墉、宋德裳:《湘军志·湘军志平议·续湘军志》,岳麓书社1983年版。
    李輈:《牧沔纪略》,湖南图书馆藏。
    饶怀民编:《杨毓麟集》,岳麓书社2001年版。
    王栻主编:《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魏源集》,中华书局1976年版。
    郑敦谨、曾国荃辑:《胡文忠公遗集》,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34辑,文海出版社。
    《足本胡林翼全集》,上海大东书局1936年版。
    江忠源:《江忠烈公遗集》,民国24年新宁县教育局重刊。
    汪叔子、张求会编:《陈宝箴集》,中华书局2003年版。
    陈铮编:《黄遵宪全集》,中华书局2005年版。
    蔡尚思等编:《谭嗣同全集》,三联书店1954年版。
    《左宗棠全集》,岳麓书社1987年版。
    《康有为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曾国藩全集》,岳麓书社1994-1997年版。
    《足本曾文正公全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肖荣爵编:《曾忠襄公全集》,成文出版社1969年版。
    苑书义等:《张之洞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李纲己:《教务纪略》,上海书店1986年版。
    郑观应:《盛世危言》,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
    徐明庭辑校:《武汉竹枝词》,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黄德道纂:《汉阳府保甲录》,光绪十八年保甲总局刻本。
    《奏办湖南全省保甲章程》,光绪十四年,浏邑团防局刻本。
    陈弢:《同治中兴京外奏议约编》,上海书店1985年影印本。
    中国史学会主编:《义和团》,上海神州国光社1951年版。
    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上海神州国光社1953年版。
    中国史学会主编:《辛亥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三联书店1957年版。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
    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版。
    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版。
    姚贤镐:《中国近代贸易史资料》,中华书传局1962年版。
    戴逸、李文海主编:《清通鉴》,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徐珂:《清稗类钞》,中华书局1984年版。
    章伯锋、荣孟源:《近代稗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1988年版。
    吴剑杰主编:《湖北咨议局文献资料汇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杨奕青等编:《湖南地方志中的太平天国史料》,岳麓书社1983年出版。
    饶怀民、藤谷浩悦编:《长沙抢米风潮资料汇编》,岳簏书社2001年出版。
    皮明庥等编:《出自敌对营垒的太平天国资料——曾国藩幕僚鄂城王家壁文稿辑录》,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皮明庥、冯天瑜等编:《武汉近代(辛亥革命前)经济史料》,武汉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武汉大学历史系:《辛亥革命在湖北史料选辑》,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版
    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时论选集》,三联书店1960、1963、1970年版
    马鸿谟编:《民呼、民吁、民立报选辑》,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版。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室编:《再续行水金鉴·长江卷》,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林远村辑:《鄂省丁漕指掌》,清光绪元年(1875)刻本。
    湖南历史考古研究所编:《湖南自然灾害年表》,湖南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徐秀丽:《中国近代乡村自治法规选编》,中华书局2004年版。
    故宫博物院编:《清季教案史料》,北平故富博物院1948年铅印。
    《湖南地方自治筹备处第一次报告书》,复印本,藏湖南省图书书馆
    《湖南地方自治筹备处第二次报告书》,复印本,藏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地方自治筹备处第三次报告书》,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书馆藏
    《东方杂志》、《申报》、《大公报》、《万国公报》,《湘报》、《湖南官报》、《湖北官报》、《湖北地
    方自治研究会杂志》、《湖南历史资料》、《湖北文献》、《近代史资料》。
    艾永明:《清朝文官制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柏桦:《明清州县官群体》,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版。
    柏桦:《明代州县政治体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版。
    蔡少卿:《中国会党史研究》,中华书局1987年版。
    蔡申之:《清代州县故事》,文海出版社1970年版。
    陈锋、张笃勤主编:《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陈锋:《清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程方:《中国县政概论》,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陈茂同;《历代职官沿革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陈钧等编:《湖北农业开发史》,中国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
    程燎原:《清末法政人的世界》,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丛翰象主编:《近代冀鲁豫乡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邓正来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樊百川:《清季的洋务新政》,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
    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高旺:《晚清中国的政治转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古鸿廷:《清代官制研究》,台北王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版。
    龚胜生:《清代两湖农业地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关文发、颜广文:《明朝政治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关晓红:《晚清学部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郭汉民:《中国近代史事探索》,湖南师范人学出版社2004年版。
    郭松义、李新达:《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10卷(清代),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郭松义、李新达、李尚英:《清朝典章制度》,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版。
    侯宜杰:《二十世纪初政治改革风潮》,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贺觉非、冯天瑜:《辛亥武昌首义史》,武汉人学出版社2006年版。
    何平:《清代赋税政策研究:1644-184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何朝晖:《明代县政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胡大泽:《美国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黄惠贤、陈锋:《中国俸禄制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版。
    贺跃夫: 《晚清士绅与近代社会变迁》,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韩延龙、苏亦1:等:《中国近代警察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康沛竹:《灾荒与晚清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孔令纪:《中国历代官制》,齐鲁书社1993年版。
    李治安、杜家骥:《中国古代官僚政治》,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李文治、江太新:《清代漕运》,中华书局1995年版。
    李铁:《中国文官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李文海:《世纪之交的晚清社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李文海等:《近代中国灾荒纪年》,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李启成:《晚清各级审判厅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李乔:《清代官场图记》,中华书局2005年版。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李育民:《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刘伟:《晚清督抚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刘泽华等:《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
    刘子扬:《清代地方官制考》,紫进城出版社1988年版。
    刘泱泱:《近代湖南社会变迁》,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刘泱泱:《湖南通史》(近代卷),湖南出版社1994年版。
    林增平、范忠程主编:《湖南近现代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林济:《长江中游宗族社会及其变迁——黄州个案研究(明清~194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鲁西奇、潘晟:《汉水中下游河道变迁与堤》,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里赞:《晚清州县诉讼中的审断问题:侧重四川南部县的实践》,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龙盛运:《湘军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罗福惠:《湖关通史·晚清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罗福惠:《湖北近三百年学术文化》,武汉出版社1994年版。
    罗玉东:《中国厘金史》,中国金融经济史料丛编第1辑,文海出版社。
    廖从云:《中国历代县制考》,台湾中华书局1969年版。
    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马小泉:《清末地方自治与宪政改革》,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那思陆:《清代州县衙门审判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牛平汉主编:《清代政区沿革综表》,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年版。
    欧阳志高等:《湖南财政史》,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彭泽益:《十九世纪后半期的中国财政与经济》,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彭雨新、张建民:《明清长江流域农业水利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彭先国:《湖南近代秘密社会研究》,岳麓书社2001年版。
    彭先国:《社会史视角下的近代湖湘文化》,岳麓书社2006年版。
    皮明庥:《太平天国在湖北的革命斗争》,湖北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皮明庥主编:《近代武汉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联书店2001年版。
    乔志强:《辛亥革命前的10年》,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乔志强:《中国近代社会史》,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任恒俊:《晚清官场规则研究》,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
    任放:《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宋亚平:《湖北地方政府与社会经济建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尚小明:《学人游幕与清代学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苏云峰:《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北省》,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41)1987年版。
    申学锋:《晚清财政支出政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孙荣、徐红:《行政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田伏隆:《湖南近150年史事日志(1840—1990)》,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
    魏光奇:《官治与自治一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县制》,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魏光奇:《有法与无法——清代的州县制度及其运作》,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王德昭:《清代科举制度研究》,中华书局1984年版。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王继平:《晚清湖南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王继平:《近代中国与近代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王先明:《近代绅士一一个封建阶层的历史命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王先明:《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王日根:《明清民间社会的秩序》,岳麓书社2003年版。
    王笛:《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一1911)》,中华书局2001年版。
    王明伦选编:《反洋教书文揭贴选编》,齐鲁书社1984年版。
    吴晗、费孝通:《皇权与绅权》,上海观察社1948年版。
    文安:《晚清述闻》,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
    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吴剑杰:《辛亥革命在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吴剑杰:《张之洞的升迁之路》,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吴吉远:《清代地方政府的司法职能研究》,中国社科出版社1998年版。
    吴琦:《漕运与中国社会》,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版。
    吴量恺主编:《清代湖北农业经济研究》,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闻钧天:《中国保甲制度》,民国丛书第四编,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影印本。
    许大龄:《清代捐纳制度》,燕京学社1950年版。
    肖宗志:《候补文官群体与晚清政治》,巴蜀书社2007年版。
    谢俊美:《政治制度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版。
    谢世诚:《晚清道光、咸丰、同治吏治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徐勇:《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
    徐炳宪:《清代知县职掌之研究》,私立东吴大学中国学术著作奖助委员会丛书之七十,1974。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许顺富:《湖南绅士与晚清政治变迁》,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严昌洪主编:《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杨国安:《明清两湖地区基层组织与乡村社会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版。
    杨世骥:《辛亥革命前后湖南史事》,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杨树藩:《中国文官制度史》,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版。
    袁良义:《清一条鞭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51书I信生:《湖南近代绅士阶层研究》,岳麓书社2009年版。
    于建嵘:《岳村政治》,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章开沅、林增平:《辛亥革命史》,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章开沅、罗福惠:《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章开沅、马敏、朱英主编:《中国近代史上的官绅商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章开沅、马敏、朱英主编:《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张朋园:《湖南现代化的早期进展(1860-1916)》,岳麓书社2002年版。
    张玉法:《清季的立宪团体》,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专刊(28)1971年版。
    张国雄:《明清时期的两湖移民》,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张建民:《湖北通史·明清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张伟然:《湖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张伟然:《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张晋藩等:《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张仲礼:《中国绅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张仲礼:《中国绅士的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张德泽:《清代国家机关考略》,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
    张研:《清代族田与基层社会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张研、牛冠杰:《19世纪中期中国双重统治格局的演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张帆:《“行政”史话》,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张鸣:《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1903—1953)》,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张哲郎等:《吾土与吾民》,三联书店1992年版。
    郑海麟:《黄遵宪与近代中国》,三联书店1988年版。
    郑起东:《转型期的华北农村社会》,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
    赵晓华:《晚清讼狱制度的社会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郑学檬主编:《中国赋役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赵秀玲:《中国乡里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赵树好:《教案与晚清社会》,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
    周积明、宋德金主编:《中国社会史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周育民、邵雍:《中国帮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周育民:《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周志初:《晚清财政经济研究》,齐鲁书社2002年版。
    周荣:《明清社会保障制度与两湖基层社会控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周荣德:《中国社会的阶层与流动一一个社区中士绅身份的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
    周保明:《清代地方吏役制度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
    朱英:《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主体的历史透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美)白凯:《长江下游地区的地租、赋税与农民的反抗斗争:1840—1950》,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版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1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美)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美)周锡瑞:《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中华书局1982年版。
    (美)王业键:《清代田赋刍论(1750—1911)》,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美)亨廷顿:《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第4版,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上海书局出版社2000年版。
    (美)福尔索姆:《朋友·客人·同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美)曾小萍:《州县官的银两—18世纪中国的合理化财政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美)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中华书局2000年版。
    (法)魏丕信:《18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德)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日)织田万:《清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美)爱德华·麦科德:《清末湖南的团练和地方军事化》,湖南师大学报1989年第3期。
    (美)罗威廉:《治水与清政府决策程序——樊口大坝之争》,《安徽史学》1996年第3期。
    (日)重田德:《乡绅支配的成立与结构》,《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2卷《专论》,中华书局1993年版。
    Ho, Pingti, The ladder of success in Imperrial China:aspect of social Mobibity,1368-1911.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2.
    Meribeth Cameron, The Movemeng in China 1898-1912,New York:Octogan Books. Inc.1963.
    Metzger T. A., The internai organization of Ch'ing bureaucracy legal, nominative and communication asec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3.
    Ssu. Teng, Jhon K. Fairbank, China's response to the west:a bocumentary 1839-1923.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1.
    毕建宏:《清代州县行政研究》,《中国史研究》1991年第3期。
    陈锋:《清代的钱粮征解与吏治》,《社会科学辑刊》1997年第3期
    陈锋:《清代奏销制度与政策演变》,《历史研究》2000年第2期
    陈锋:《20世纪的晚清财政史研究》《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1期
    陈一容:《晚清文官考核述论》,《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杜家骥:《清代官员选任制度述论》,《清史研究》1995年2期。
    傅宗懋:《清代文官内升外补制度之研究》,《中国行政》1980年5期。
    郭莹:《清末武汉地区的地方自治》,《湖北大学学报》1985年第6期。
    郭汉民:《太平天国与晚清吏治》,《历史研究》1993年3期。
    官晓红:《清末州县考绩制度的演变》,《清史研究》2005年3期。
    黄十庆:《清代的引见制度》,《历史档案》1988年第1期。
    贺跃夫:《晚清县以下基层行政官署与乡村社会控制》,《中山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华立:《清代保甲制度简论》,《清史研究集》第6辑。
    李林:《清代的县官职掌与作用》,《辽宁大学学报》1986年第5期。
    李飞鹏《清代考绩制度之研究》,《大陆杂志》1980年3期。
    罗福惠:《也评胡林翼抚鄂》《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罗福惠:《停滞社会的重重危机——主要从林则徐奏稿中发现前近代湖北的社会问题》,《江汉论坛》2001年第2期。
    刘伟:《同光年间州县官选任制度的嬗变》,《安徽史学》2010年第1期。
    刘伟:《清末州县官选任制度的变革》,《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刘伟:《“停部选”与清末州县官选任制度改革》,《清史研究》2010年第1期。
    刘秀生:《清代县级机关中的人事管理》,《理论探讨》1990年第2期。
    刘鹏九等:《清代县官制度述论》,《清史研究》1995年第3期。
    刘梅生等:《清季文官制度改革述评》,《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
    刘迪香:《清末学堂选官制度述评》,《湘潭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刘凤云《清代督抚与地方官的选用》,《清史研究》1996年第3期。
    马小泉:《清末地方自治运动论纲》,《史学月刊》1993年第5期。
    米镇波:《论咸丰朝地方团练的经济来源及影响》,《历史教学》1986年第12期。
    彭先国:《19世纪中后期湘境哥老会研究》,《历史档案》2000年第3期。
    陆平舟:《官僚、幕友、胥吏:清代地方政府的三维体系》,《南开学报》2005年5期。
    娜鹤雅:《清末“就地正法”操作程序之考察》,《清史研究》2008年第4期。
    邱捷:《同治、光绪年间广东首县的日常公务——从南海知县日记所见》,《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4期。
    孙海泉:《论清代从里甲到保甲的演变》,《中国史研究》1994年第2期。
    吴仁安:《清代的州县官》,《历史教学》1986年第5期。
    魏光奇:《清代州县财政探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2001年第1期。
    魏光奇:《晚清的州县行政改革思潮与实践》,《清史研究》2003年第3期。
    魏光奇:《晚清州县官任职制度的紊乱》,《河北学刊》2008年第2期。
    吴善中:《哥老会在长江中下游的崛起》,《扬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王先明、常书红:《晚清保甲制的历史演变与乡村权力结构》,《史学月刊》2000年第五期。
    王先明:《晚清士绅基层社会地位的历史变动》,《历史研究》1996年第1期。
    王瑞成: 《就地正法与清代刑事审判制度》, 《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2期。
    谢世诚:《湘军与晚清吏治》,《南京师范大学》1993年2期。
    郑秦:《清代县制研究》,《清史研究》1996年第4期。
    郑大发:《太平天国时期的湖南团练》,《湖南师大学报》1986年第4期。
    郑亦芳:《清代团练的组织与功能》,《中国近代现代史论集》第28编下。
    张建民:《清代两湖堤垸水利经营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4期。
    张家炎:《十年来两湖地区暨江汉平原明清经济史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97年第1期。
    夏鼐:《太平天国前后长江各省之田赋问题》,《清华学报》第10卷第2期,1935年5月。
    萧致治萧莉:《19世纪的湖北教案》,《武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朱东安:《关于清代的道和道员》,《近代史研究》》1982年第4期。
    刘国习:《试论清末民初湖南的地方自治运动》湖南师范人学硕士论文,2003年。
    刘元:《晚清湖北教案研究(1860--1911)——以官绅民为中心的考察》,湖北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