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回应以赛亚·伯林的责难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伴随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自由主义在我国日益成为显学。这使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对话变得迫切而必要。伯林作为西方自由主义的典型代表,把前苏联社会主义实践映射出来的极权主义根源简单的归结到马克思身上,并由此展开了对马克思自由观的责难。在伯林看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特征在于历史决定论。历史决定论以消解人类的自由选择为前提,以历史规律为本质内容,以建构无所不包的终极体系为根本归宿。历史决定论指导下的社会实践不可避免的具有专制主义的色彩。伯林对马克思的批判引发了立场不坚定者的动摇,进而影响着人们对现实做出明智的判断与理性的选择。因此,回应伯林的责难,历史的再现马克思自由观的真实本色,不仅是一项理论要求,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伯林对马克思责难的历史源头在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尤其是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伯林认为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者秉承了马克思的核心理念,并且在事实上全面的展开了马克思的理论。由此得出的逻辑就是:前苏联的历史错误就是马克思的错误,对前苏联极权主义的批评就是对马克思的批评。从这一推论出发,伯林始终将对极权主义者的批判与对马克思的批判杂糅在一起。因为在伯林看来,马克思不但充当了极权主义的理论来源,而且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者在剥夺个人自由的本质层面上是完全等价的。二者都以一套先验的理念,将个人置于国家与社会的框架之中,以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取代个人的自主选择性,从而达到操纵历史发展的个人目的。基于这种蔑视人性的认识,伯林以极权主义者的理论预设建构了马克思狭隘的个人形象。从高傲自大的“德国校长”到冷漠无情的“硬心肠”,马克思的整个人格毫不例外地遭到了伯林的否定。
     伯林这种不加区分的批判从内容上抹杀了马克思哲学的独立立性,从方法上违背了逻辑与历史的辩证统一,而且在形式上令人难以接受。然而只有我们深入到伯林思想的构成及其援引的哲学基础上,伯林的质疑尚可得到解释。尽管伯林坚持两种自由的“制衡说”,但是个人主义、经验主义以及人性多样化的形而上学基础内在的决定了伯林不可避免的倾向于消极自由的合法性。从贡斯当到密尔,现代人的自由方式在伯林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对私人领域的维护与对国家干涉的警惕性促使伯林对一切极权主义的学说采取了极其敌视与厌恶的态度。以国家理性为表征的极权主义在伯林的视野中正是以积极自由形式存在的膨胀了的个人理性。个人理性的自主要求为国家理性的侵犯提供了可能。因此伯林对积极自由的担心与对极权主义的批判是同步的。
     尽管伯林站在自由主义的立场上对妨碍自由的一切因素进行了坚决的批判,但是这种批判在彰显自由的同时,却不断生成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对积极自由的批评,一方面导致了两种自由的内在冲突,另一方面,也使自由主义与价值多元论之间呈现出紧张的态势。相对于自由主义的特定价值取向而言,多元主义是一种价值中立的平等论。多元论以价值的不可公度性为前提,在诸多价值之间试图寻求一条价值调和的道路。多元论者承认各种价值的不可通约性,而每一次价值的选择则意味着其它价值的丧失。这是价值多元论者极力反对价值选择的内在根据。虽然伯林一再申明自己的多元论立场,但是对消极自由的偏爱已经清晰的凸显了其自由主义的原则,并且造成了自由主义与多元论之间的内在张力,从而暴露了其难以掩饰的理论困境。
     与伯林个人主义的自由观截然相反,马克思始终将自由的主体定位于广大的人民群众。在马克思看来历史的主宰既不是任意的“个人”,也不是抽象的“一般人”,而是从事现实活动的人民群众。“现实的人”构成马克思自由观的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在现实的维度中把握人的自由,也就赋予了自由以生存论的内涵,从而使马克思更加注重自由的现实性与内容性。以此为主线,纯粹形式的自由与原子的个人自由被形式与内容统一、个人与社会统一的自由所扬弃。自由在实践的基础上,在个体与类、存在与本质、有限与无限统一的历史合题中获得了真实而丰富的内涵。
     通过马克思自由观的历史展现,我们看到的其实是伯林对马克思真实思想的扭曲。一方面,对马克思与教条化、庸俗化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混淆导致伯林将对后继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替换为对马克思的批判。另一方面,伯林对历史唯物主义缺乏充分了解,抽空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合理性,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后退到机械决定论的水平。鉴于这种误解,伯林简单的把社会主义实践的弊端归咎到马克思理论上,并以后继马克思主义者的不足指责了马克思本身。因此在马克思与后继马克思主义者之间,在辩证决定论与机械决定论之间做出明确的区分,是澄清马克思的真实面相,并有效回应伯林责难的迫切需要。
     综上所述,形形色色的马克思主义为伯林解读马克思提供了历史的可能性,但事实上却遮蔽了马克思理论的真实性。尽管伯林对马克思的责难具有很大的偏颇性,但是作为一种批判的视野,伯林的责难仍然具有积极的启发价值。从伯林对社会主义实践的责难来看,伯林的批判并非没有道理。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误在于对马克思主义采取了僵化的理解方式,从而扭曲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这就启示我们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既应该立足于文本,更应该站在时代的语境中,对马克思主义作出创造性的阐释。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马克思主义重新陷入教条主义的泥潭,才能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注入青春的生机与活力。
With the the continuous advance of globalization, liberalism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hot topic among Chinese scholars. Therefore, it's increasingly necessary for Marxism to make a dialogue with liberalism. As a typical western liberalist, Berlin attributed the origin of totalitarianism reflected by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socialist practice to Marxism. Then he blamed the Marxism liberalism. In Berlin's opinion, the core character of Marxism lies in the historical determinism, which is based on the denial of the freedom of humans, regards the law of history as the core content and treats the construction of inclusive ultimate system as the fundamental destination The social practice,which is under the guide of historical determination, has some traits of autocracy unavoidably. The criticism of Berlin results in the doubt of Marxism by some people without their own position and influences people's wise judgment and reasonable choice of reality. Therefore, making response to his blame and make historical recurrence of Marxist liberalism is not only a theoretical requirement, but also of vital reality importance.
     Berlin's criticism of Marx mainly originate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campaigns historically, especially the socialist practice of former Soviet Union. Berlin believes that the Marxists in former Soviet Union have ac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re concepts of Marx and developes the Marxism theory on the basis of facts comprehensively. The logic resulted from this is that the historical mistakes made by former Soviet Union is those of Marx and the criticism of its totalitarianism is that of Marx. Proceeding from the deduction, Berlin has always been blended the criticism of totalitarian with that of Marx. Because as for Berlin, Marx not only acts as the theoretical origin of totalitarianism, but Marx and Marxists are totally the same on the natural level of depriving personal freedom. They both put individual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country and society on the basis of a set of transcendental ideas. They try to realize the individual purpose of managing history development by replacing the personal autonomous selection with the objectivity of historical law. Based on the idea of despising humanity, Berlin constructed the narrow personal image of Marx by using the totalitarian theory. From the arrogant "German headmaster" to the cold-blooded "hard heart", the whole personality of Marx was denied by Berlin with no exception.
     The indiscriminate criticism of Berlin erases the independence of Marxist philosophy in aspect of content, violates dialectical unity of logic and history in aspect of method and is unacceptable in aspect of form. However, only when we go deep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Berlin's thought and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cited by it, can Berlin's questioning be explained. Despite Berlin believes in the "check and balance theory" of the two kinds of freedom, the individualism, empiricism and the metaphysic basis of humanity diversification determines the fact that Berlin has a tendency towards the legitimacy of negative liberty unavoidably. From Constant to Mill, the style of liberty in modern people has been fully demonstrated here. The safeguard of private sector and the vigilance of interference in state propels Berlin to take extremely hostile and offending attitudes towards all totalitarianism doctrines. The totalitarianism,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state reason, is the expanded individual reason existed in the positive liberal form in Berlin's perspective. The independent requirement of individual reason has provided possibilities of the violation of state reason. Therefore, the concern about positive liberty of Berlin and the criticism of totalitarianism are synchronous.
     Although Berlin makes firm criticism of all the factors hindering freedom in the perspective of liberalism, this kind of criticism not only demonstrates freedom, but also generates contradictions that cannot be overcome by itself. The criticism of positive freedom leads to not only the internal conflict of two kinds of freedom but also the nervous tendency of liberalism and value pluralism. As for the particular value orientation of liberalism, pluralism is a kind of equality theory with neutral value. Regarding the incommensurability of value as the premise, pluralism attempts to find a path of balancing values among various values. The pluralists acknowledge the incommensurability of various kinds of values and every choice of value means the lose of its value. This is the inherent foundation of extreme objection to value choice from value pluralists. Despite Berlin has declared his point of pluralism repeatedly, his favor for negative freedom has explicitly demonstrated his liberalist principle and resulted in the inner tension between liberalism and pluralism, thus revealing his theoretical dilemma that is difficult to conceal.
     Distinct from Berlin's individualist liberalism, Marx has always set the main body of freedom as the populous masses of the people. Because as for Marx, the master of history is neither the random "individual" nor the abstract "common people", but the masses who engage in realistic activities."Practical persons " constitutes the starting points both historically and logically. To grasp the freedom of people in the dimension of reality gives freedom the content of existentialism, thus making Marx put more emphasis on the reality and content of freedom. Taking this as a main line, the freedom, which combines form and content as well as individual and society, develops what is useful in the pure form of freedom and atomic individual freedom and discards the opposite aspects in them. The freedom, which is based on practice, has achieved real and rich characteristics in the historical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and humans, existence and essence, as well as definiteness and indefiniteness.
     Through the concept of freedom of Marx, what we see in fact is the distortion by Berlin of the true thought of Marx. On the one hand, the confusion of Marx and the Marxist who have become dogmatized and vulgarized leads to the possible fact that Berlin would replace the criticism of Marx with that of the later Marxists. On the other hand, due to the lacking in full understanding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Berlin evacuates the rationality of Marxist dialectics, thus pushing the Marxist theory back to the level of mechanistic determinism. In view of this misunderstanding, Berlin blames the shortages of socialist practices to the Marxist theory and criticizes Marx himself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later Marxists. Therefore, in order to give explicit and true appearance to Marx and make response to Berlin's blame, it is urgently necessary to make distinctions between Marx and later Marxists as well as dialectical determinism and mechanistic determinism.
     From the above, various Marxisms make it possible historically for Berlin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Marx, the truth of whose theory is actually overshadowed by such theories. Judging from his criticism of the socialistic practice, Berlin's arguments hold water. The failure of socialistic failure was attributed to the stereotyped understanding of Marxism, thereby distorting the spiritual core of the Marxism. Therefor, we are inspired to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not only his texts, but also the context of the time so as to make creative explanations of Marxism when treating the theory.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avoid making Marxism mire in the trouble of doctrinairism again and inject vigor and vitality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m.
引文
①应奇、刘训练:《第三种r自出》,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第461页。
    ②[英]斯威夫特:《政治哲学导论》,萧韶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7页。
    ①李强:《自由主义》,吉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175贝。
    ①吴玉军:《个人自由与国家行为的界限—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思想史考察》,载《理论与改革》2003年第6期。
    ②刘军宁等编著:《市场逻辑与国家观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95年版,第201页。
    ①[英]莱斯诺夫:《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家》,冯克利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290页。
    ①[英]们林:《马克思传》,赵干城、鲍世奋译,时报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第8页。
    ②[英]伯林:《马克思传》,赵干城、鲍世奋译,时报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第9页。
    ③[英]伯林:《马克思传》,赵干城、鲍世奋译,时报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第15页。
    ④[英]伯林:《马克思传》,赵干城、鲍世奋译,时报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第15页。
    ①[英]伯林:《马克思传》,赵干城、鲍世奋译,时报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第16页。
    ②[伊朗]贾汉贝格鲁:《伯林谈话录》,杨祯钦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114页。
    ③[英]伯林:《马克思传》,赵干城、鲍世奋译,时报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第17页。
    ④[英]伯林:《马克思传》,赵干城、鲍世奋译,时报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第16页。
    ⑤[英]伯林:《马克思传》,赵十城、鲍世奋译,时报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第17页。
    ⑥[英]伯林:《马克思传》,赵十城、鲍世奋译,时报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第17页。
    ⑦[英]伯林:《马克思传》,赵十城、鲍世奋译,时报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第17页。
    ①[英]伯林:《马克思传》,赵十城、鲍世奋译,时报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第29页。
    ②[英]伯林:《马克思传》,赵十城、鲍世奋译,时报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第20页。
    ①[英]伯林:《苏联的心灵》,潘永强、刘北成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第128页
    ②[英]伯林:《现实感》,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132页。
    ③[英]伯林:《现实感》,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132页。
    ④[伊朗]贾汉贝格鲁:《伯林谈话录》,.杨祯钦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107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328页。
    ②[英]伯林:《马克思传》,赵十城、鲍世奋译,时报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第18-19页。
    ③[英]伯林:《马克思传》,赵干城、鲍世奋译,时报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第139页。
    ④[英]伯林:《马克思传》,赵干城、鲍世奋译,时报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第223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103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114页。
    ②[英]伯林:《自由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135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332页。
    ②[英]伯林:《自由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125页。
    ③[英]伯林:《自由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123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83页。
    ②[英]伯林:《自由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73灭。
    ③[英]伯林:《自由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初版社2011年版,第73页。
    ④[英]伯林:《反潮流:观念史论文集》,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336页。
    ⑤[英]伯林:《苏联的心灵》,潘永强、刘北成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第134页。
    ①[英]伯林:《苏联的心灵》,潘永强、刘北成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第128页。
    ②[英]伯林:《苏联的心灵》,潘永强、刘北成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第128灭。
    ③[英]伯林:《苏联的心灵》,潘永强、刘北成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第132页。
    ④[英]霍布豪斯:《自由主义》,朱曾汶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149页。
    ⑤转引自[英]波普尔.:《开放社社会及其敌人》,郑一明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00页。
    ①[英]伯林:《苏联的心灵》,潘永强、刘北成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第125页。
    ②[英]伯林:《苏联的心灵》,潘永强、刘北成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第127页。
    ③[英]伯林:《苏联的心灵》,潘永强、刘北成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第130页。
    ④[英]伯林:《苏联的心灵》,潘永强、刘北成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第130页。
    ⑤[英]伯林:《苏联的心灵》,潘永强、刘北成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第130-131页。
    ⑥[英]伯林:《苏联的心灵》,潘永强、刘北成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第131页。
    ⑦[英]伯林:《苏联的心灵》,潘永强、刘北成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第131页。
    ⑧[英]伯林:《苏联的心灵》,潘水强、刘北成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第154灭。
    ⑨[英]伯林:《扭曲的人性之材》,岳秀坤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229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71页。
    ②[英]伯林:《自由论》,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69页。
    ③[英]伯林:《自由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71页。
    ④[英]伯林:《俄国思想客》,彭淮栋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138-139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72页。
    ②[英]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1997年版,第195-196页
    ③[英l伯林:《扭曲的人性之材》,岳秀坤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260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179-180页。
    ②[英]伯林:《自由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179页。
    ③[古罗马]爱比克泰德:《哲学谈话录》,吴欲波、郝富强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0页。
    ④[古罗马]爱比克泰德:《哲学谈话录》,吴欲波、郝富强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5页。
    ①转引自韩志伟:《追寻自由——从康德到马克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73页。
    ②韩志伟:《追寻自由——从康德到马克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76页。
    ③转引自韩志伟:《追寻自由——从康德到马克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75页。
    ④李石:《积极自由的悖论》,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28页。
    ①[英]伯林:《苏联的心灵》,潘永强、刘北成译,译林出版社社2010年版,第128页。
    ②[英]伯林:《苏联的心灵》,潘永强、刘北成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第132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286页。
    ②[英]伯林:《自由论》,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189页。
    ③[英]伯林:《自由论》,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189页。
    ④[英]伯林:《自由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171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172页。
    ②[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80-181页。
    ③[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65页。
    ④[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82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313页。
    ②[英]伯林:《自由论》,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189页。
    ③[英]伯林:《自由论》,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189页。
    ④[英]伯林:《自由论》,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199页。
    ⑤[英]伯林:《自由论》,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199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201页。
    ②[伊朗]贾汉贝格鲁:《伯林谈话录》,杨祯钦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135贝。
    ①[英]伯林:《自由论》,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200-201页。
    ②[英]伯林:《自由论》,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169页。
    ①达巍、王深等编:《消极自由有什么错》,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17页。
    ②[英]伯林:《现实感》,潘荣荣、林茂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
    ③[英]格雷:《伯林》,马俊峰、杨彩霞等译,昆仑出版社1999年版,第71页。
    ①[英]伯林:《现实感》,潘荣荣、林茂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
    ②[英]伯林:《反潮流:观念史论文集》,冯克利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91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48页。
    ②[英]伯林:《扭曲的人性之材》,岳秀坤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13页。
    ①[英]伯林:《扭曲的人性之材》,岳秀坤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70页。
    ②[英]伯林:《扭曲的人性之材》,岳秀坤译,译林出版社社2009年版,第48页。
    ③[英]伯林:《扭曲的人性之材》,岳秀坤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234页。
    ④[英]伯林:《扭曲的人性之材》,岳秀坤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10页。
    ⑤[英]伯林:《扭曲的人性之材》,岳秀坤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213页。
    ①[英]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贾湛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6页。
    ②[英]欧克肖特:《政治中的理性主义》,张汝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25页。
    ③[英l伯林:《马克思传》,赵十城、鲍世奋译,时报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第128页。
    ①[英]欧克肖特:《政治中的理性主义》,张汝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17页。
    ②[英]伯林:《马克思传》,赵干城、鲍世奋译,时报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第129页。
    ③[英]伯林:《马克思传》,赵干城、鲍世奋译,时报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第133页。
    ④[英]伯林:《马克思传》,赵干城、鲍世奋译,时报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第129贝。
    ①[英]伯林:《马克思传》,赵干城、鲍世奋译,时报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第92页。
    ②[英]们林:《自由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104页。
    ③[英]伯林:《自由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107-108页。
    ①[法]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刘满贵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4页。
    ②[法]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刘满贵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4
    ①[法]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刘满贵译,上海人民出版社社2005年版,第39贝。
    ②[法]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刘满贵译,上海人民出版社社2005年版,第48
    ①[英]密尔:《论自由》,许宝骙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l页。
    ②[英]密尔:《论自由》,许宝骙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页。
    ③[英]密尔:《论自由》,许宝骙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70页。
    ④[英]密尔:《论自由》,许宝骙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66页。
    ①转引自李强:《自由主义》,吉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109贝。
    ①[英]们林:《自由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335页。
    ②胡传胜:《自由的幻像——伯林思想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5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278页。
    ②[英l伯林:《自出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279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335页。
    ①[英]欧克肖特:《政治中的理性主义》,张汝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20页。
    ②[英]伯林:《自由论》,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169页。
    ③[英]伯林:《自由论》,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47页。
    ①[伊朗]贾汉贝克鲁:《伯林谈话录》,杨祯钦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138页。
    ①[英]克劳德:《自出主义与价值多元论》,应奇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社2006年版,第125页。
    ①[英]麦克莱伦:《马克思传》,王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819灭。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19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页。
    ②[英]伯林:《自由论》,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21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0卷,人民出版社,第228-22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0卷,人民出版社,第258页。
    ③转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7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9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8919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7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71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50251页。
    ①《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28页。
    ②《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社1956年版,第443页。
    ③《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66页。
    ①《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0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34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18-119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0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社1995年版,第6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87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社1995年版,第11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1页。
    ③何中华:《重读马克思》,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0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4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4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8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7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9页。
    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8页。
    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84页。
    ①《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6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4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社1995年版,第119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5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6016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1-512页。
    ②《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16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926-92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页。
    ①《费尔巴哈著作选集》上卷,三联书店出版社1959年版,第173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5页。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91页。
    ⑤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7页。
    ①孙正聿:《终极存在、终极解释和终极价值——作为终极关怀的本体论》,载《社会科学战线》1991第4期。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8贝。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26-927页。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8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6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下,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926-92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9页。
    ①《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32页。
    ①黄克剑:《人韵》,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32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1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4页。
    ①[美]古尔德:《马克思的自由观—<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中关于自由的若干问题》,载《哲学译从》1986年第5期。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0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9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4-7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7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4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5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_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60161页。
    ①《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6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34335页。
    ③[英]霍布豪斯:《自由主义》,朱曾汶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4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01-202贝。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924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社1979年版,第10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53贝。
    ①[美]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0页。
    ②[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高修娟译,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56页。
    ③[美]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6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9页。
    ②《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灭。
    ③李鹏程等编:《政治哲学经典》,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3页。
    ④[德l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等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05-206页。
    ①[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等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6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50-25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72-173页。
    ②《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9页。
    ①《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2-12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2页。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70-17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7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0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2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4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3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89页。
    ①顾肃:《自由主义基本理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第2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15页。
    ③[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等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97页。
    ④何中华:《重读马克思》,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0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社1956年版,第43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8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87页。
    ①[英]伯林:《反潮流:观念史论文集》,冯克利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334页。
    ②[英]伯林:《反潮流:观念史论文集》,冯克利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335页。
    ①[英]麦克莱伦:《马克思传》,王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页。
    ②[英]麦克莱伦:《马克思传》,王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利:2010年版,第3页。
    ③[英]麦克莱伦:《马克思传》,王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6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页。
    ⑤[德]梅林:《马克思传》下,樊集译,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639页。
    ⑥转引自[苏]奇金:《马克思的自白》,蔡兴文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第8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60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页。
    ②[英]麦克莱伦:《马克思传》,王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4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第3卷,三联书店出版社1958年版,第209页。
    ①转引自[德]梅林:《马克思传》下,樊集译,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545页。
    ②[英]麦克莱伦:《马克思传》,王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5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3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442页。
    ⑤[伊朗]贾汉贝格鲁:《伯林谈话录》,杨祯钦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114页。
    ①从马克思女儿爱林娜的追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马克思与工人朋友热情交谈的场面。“对那些认识他的人来说则是这样的一幅永远奇异和愉快的图画:呈现出最欢乐、最愉快的灵魂,身上满溢着幽默和愉悦,发自心底的笑声富有感染力,令人不可抗拒,对同伴有着最友善、最温柔、最富有同情的感情。”参见[英]麦克莱伦:《马克思传》,王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60页。
    ②转引自[德]格姆科夫:《马克思传》,易廷镇、侯焕良译,三联书店出版社1978年版,第341页。
    ③[伊朗]贾汉贝格鲁:《伯林谈话录》,杨祯钦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114-115页。
    ④转引自[苏]奇金:《马克思的自白》,蔡文兴、孙维韬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第18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102页。
    ②李卜克内西在回忆马克思时说:“他从不装模作样,他永远是他自己。他像孩子一样不会掩饰、不做作。只要是社会或政治方面不尽如人意,他总是完全地说出自己的看法,毫无保留,他的脸就是他的心灵的镜子。当环境需要他克制的时候,他会表现出孩子一样的、常令朋友们开怀的困窘”。参见[英]麦克莱伦:《马克思传》,王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59贝。
    ③[英]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郑一明等译,中国社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1页。
    ④[伊朗]贾汉贝格鲁著:《伯林谈话录》,杨祯钦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116-117页。
    ①[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杨等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年版,第258贝。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5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4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81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81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81页。
    ①《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358页。
    ②《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69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社1995年版,第121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社1995年版,第57贝。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页。
    ①《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2页。
    ②《列宁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页。
    ③《列宁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14页。
    ④《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95页。
    ⑤《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7页。
    ⑥《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95负。
    ①《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15页。
    ②《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32页。
    ③《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2页。
    ④《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2贝。
    ①法捷耶夫临终前对斯大林时期文学界遭受的压制手段感叹道:“一些文学家‘或从肉体上消灭,或被折磨至死,其人数之多,甚至历代沙皇暴君做梦也难想到,文学—这最神圣的事业—遭到官僚主义分子和人民当中最落后分子的蹂躏……列宁死后我们被贬低到小孩的地位,被意识形态恫吓’。”参见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二十八卷,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08109贝。
    ②《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20页。
    ③《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12页。
    ④《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00页。
    ⑤转引自顾海良:《斯大林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07页。
    ①《斯大林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页。
    ②f德]卢森堡:《论俄国革命·书信集》,殷叙彝等译,贵州人民出版2001年版,第10页。
    ③[德]卢森堡:《论俄国革命·书信集》,殷叙彝等译,贵州人民出版2001年版,第28页。
    ④[德]卢j森堡:《论俄国革命·书信集》,殷叙彝等译,贵州人民出版2001年版,第28-29。
    ①转引自白辛向阳:《列宁民主集中制理论的思想来源》,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1年第2期。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13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9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0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32贝。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5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51贝。
    ④《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52页。
    ⑤《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0-131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81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8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81页。
    ②《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6页。
    ③《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中共中央马克思思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5页。
    ④《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5页。
    ①《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1页。
    ②《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39页。
    ③《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8页。
    ④《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8贝。
    ⑤《斯大林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15页。
    ⑥转引自辛向阳:《列宁民主集中制理论的思想来源》,载《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1年第7期。
    ①卢森堡:《论俄国革命·书信集》,殷叙彝等译,贵州人民出版2001年版,第31-32页。
    ①转引自金寿铁:《罗莎卢森堡论民主与社会主义》,载《哲学动态》2008年第10期。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0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18页。
    ④《卢森堡文选》上,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8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09贝。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73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4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190页。
    ②[英]伯林:《苏联的心灵》,潘永强、刘北城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第127页。
    ③[英]伯林:《苏联的心灵》,潘永强、刘北城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第128页。
    ④赵剑英、孙正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2006年版,第222页。
    ⑤[德]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11页。
    ①[德]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22页。
    ②王南湜:《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再思考》,载《浙江学刊》2005年第6期。
    ③徐长福:《重新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载《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5期。
    ①[德]伽达默尔:《科学时代的理性》,薛华等译,国际文化出版社1988年版,第44页。
    ②邓晓芒:《马克思人本主义的生态主义探源》,载《马克恩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1期。
    ③张汝伦:《历史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8页。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5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5页。
    ③何中华:《实践、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新诠》,载《学术月刊》1996年第11期。
    ④徐长福:《重新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载《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5期。
    ①[德]伽达默尔:《科学时代的理性》,薛华等译,国际文化出版社1988年版,第87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142页。
    ②[英]伯林:《自由论》,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328页。
    ③[伊朗]贾汉贝格鲁著:《伯林谈话录》,杨祯钦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171页。
    ④[英]伯林:《现实感》,潘荣荣、林茂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132133页。
    ①[英]伯林:《现实感》,潘荣荣、林茂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143页。
    ②[英]伯林:《现实感》,潘荣荣、林茂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131页。
    ③[英]伯林:《现实感》,潘荣荣、林茂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136页。
    ④[英]伯林:《现实感》,潘荣荣、林茂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136页。
    ⑤[英]伯林:《自由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125页。
    ①[英]伯林:《自由四论》,陈晓林译,联经出版社1986年版,第20页。
    ②[英]波普尔:《历史主义贫困论》,何林、赵平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页。
    ③[英]伯林:《自由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115页。
    ④[英]伯林:《自由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123页。
    ⑤[英]伯林:《自由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122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12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31页。
    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8页。
    ⑤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5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08贝。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68169页。
    ③《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页。
    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4105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页。
    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5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4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79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第1995年版,第27-2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5页。
    ②[英]伯林:《马克思传》,赵干城、鲍世奋译,时报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第138页。
    ③[英]伯林:《自由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131页。
    ④[英]伯林:《自由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139页。
    ⑤[英]伯林:《马克思传》,赵干城、鲍世奋译,时报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第139页。
    ⑥[英]伯林:《马克思传》,赵干城、鲍U世奋译,时报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第138页。
    ①[英]伯林:《马克思传》,赵十城、鲍世奋译,时报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第138页。
    ②[英]伯林:《马克思传》,赵十城、鲍世奋译,时报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第138页。
    ③[英]伯林:《马克思传》,赵干城、鲍世奋译,时报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第138-139页。
    ④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中共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7-198页。
    ①[英]伯林:《自由四论》,陈晓林译,联经出版社1986年版,第19-20页。
    ②[英]伯林:《自由四论》,陈晓林译,联经出版社1986年版,第2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7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5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7页。
    ③[英]伯林:《自由四论》,陈晓林译,联经出版社1986年版,第20贝。
    ④[英]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杜汝楫、邱仁宗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7页。
    ⑤[英]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杜汝楫、邱仁宗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9贝。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5-69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43543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43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446页。
    ⑤《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31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09410贝。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8页。
    ①[美]马尔库塞:《理性和革命》,程志民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85页。
    ①[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册,贺麟等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54页。
    ②郑晓霞:《从抽象理性批判到资本批判——马克思对黑格尔现代诊断的批判与超越》,载《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③黄克剑:《人韵》,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22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18、313页。
    ①何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上,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3页。
    ③赵剑英、孙正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16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①何中华:《重读马克思》,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7页。
    ②[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62-163页。
    ③《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87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7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3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1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16页。
    ③[英]伯林:《自由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168贝。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72页.
    ⑤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6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7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页。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0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7页。
    ①《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7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92-93页。
    ③[英]伯林:《马克思传》,赵干城、鲍世奋译,时报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第127页。
    ④[英]伯林:《自由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216页
    ①[英]伯林:《自由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100页。
    ②[英]伯林:《自由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113页。
    ③[英]伯林:《自由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11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78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76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52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09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04页。
    ①[英]伯林:《现实感》,潘荣荣、林茂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132页。
    ②[英]伯林:《现实感》,潘荣荣、林茂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156页。
    ③[英]伯林:《自出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95页。
    ④[英]伯林:《自由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9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30页。
    ③《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5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1页。
    ②[英]伯林:《自由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110页。
    ①[英]伯林:《扭曲的人性之材》,岳秀坤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7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9页。
    ①何中华:《重读马克思》,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4页。
    ②[英]伯林:《现实感》,潘荣荣、林茂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13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1960年版,第86页。
    ②[苏]罗森塔、尤金编:《简明哲学辞典》,中央编译局译,三联书店1973年版,171-17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7页。
    ①比如前苏联理论家布哈林社提到历史规律时说:“既然从实质上说一切都是合乎规律地发生的,从无原因意义上讲的偶然的东西足根本不存在的,那末很清楚,历史偶然性也是没有的。”转引自董新春:《在历史规律与自由选择之间》,载《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②《斯大林文选》,人民…版社1963年版,第18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版社1956年版,第121贝。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北京。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北京。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北京。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北京。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北京。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北京。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北京。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北京。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北京。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北京。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北京。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北京。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北京。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北京。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北京。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北京。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北京。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北京。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北京。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北京。
    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北京。
    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北京。
    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北京。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北京。
    25.《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第3卷,三联书店1958年版,北京。
    2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北京。
    27.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北京。
    28.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北京。
    29.[英]伯林:《自由四论》,陈晓林译,联经出版社1986年版,台北。
    30.[英]伯林:《马克思传》,赵干城、鲍世奋译,时报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台北。
    31.[英]伯林:《反潮流:观念史论文集》,冯克利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南京。
    32.[英]伯林:《自由论》,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南京。
    33.[英]伯林:《俄国思想家》,彭淮栋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南京。
    34.[英]伯林:《现实感》,潘荣荣、林茂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南京。
    35.[英]伯林:《启蒙的时代》,孙尚扬、杨深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南京。
    36.[英]伯林:《浪漫主义的根源》,吕梁等译,译林出版社2008年版,南京。
    37.[英]伯林:《扭曲的人性之材》,岳秀坤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南京。
    38.[英]伯林:《苏联的心灵》,潘永强、刘北城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南京。
    39.[英]伯林:《自由论》(修订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南京。
    40.[美]阿伦特:《极权主义的根源》,林骧华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8年版,北京。
    41.[古罗马]爱比克泰德:《哲学谈话录》,吴欲波、郝富强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北京。
    42.[英]贝拉米:《重新思考自由主义》,王萍、傅广生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南京。
    43.[英]波普尔:《历史主义贫困论》,何林、赵平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北京。
    44.[英]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郑一明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北京。
    45.[英]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杜汝楫、邱仁宗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上海。
    46.《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三联书店1959年版,北京。
    47.[英]格雷:《伯林》,马俊峰、杨彩霞、路日丽译,昆仑出版社1999年版,北京。
    48.[英]格雷:《自由主义的两张面孔》,顾爱彬、李瑞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第二版,南京。
    49.[德]格姆科夫:《马克思传》,易廷镇、侯焕良译,三联书店出版社1978年版,北京。
    50.[法]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刘满贵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上海。
    51.[德]哈贝马斯:《理论与实践.第2版》,郭官义、李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北京。
    52.[英]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贾湛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北京。
    53.[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北京。
    54.[英]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北京。
    55.[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杨等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年版,北京。
    56.[德]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北京。
    57.[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册,贺麟等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北京。
    58.[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北京。
    59.[英]霍布豪斯:《自由主义》,朱曾汶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北京。
    60.[德]伽达默尔:《科学时代的理性》,薛华等译,国际文化出版社1988年版,北京。
    61.[伊朗]贾汉贝格鲁:《伯林谈话录》,杨祯钦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南京。
    62.[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北京。
    63.[英]克劳德:《自由主义与价值多元论》,应奇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南京。
    64.[英]莱斯诺夫:《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家》,冯克利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北京。
    65.[美]里拉等:《以赛亚·伯林的遗产》,刘擎、殷莹译,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北京。
    66.《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北京。
    67.《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北京。
    68.《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北京。
    69.《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北京。
    70.《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北京。
    71.《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北京。
    72.《列宁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北京。
    73.《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北京。
    74.《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北京。
    75.《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北京。
    76.《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北京。
    77.《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北京。
    78.[法]卢梭:《忏悔录》,黎星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北京。
    79.[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高修娟译,三联书店2009年版,北京。
    80.[法]卢梭:《社会契约论》,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北京。
    81.[德]卢森堡:《论俄国革命·书信集》,殷叙彝等译,贵州人民出版2001年版,贵州。
    82.《卢森堡文选》上,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北京。
    83.[美]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北京。
    84.[苏]罗森塔、尤金编:《简明哲学辞典》,中央编译局译,三联书店1973年版,北京。
    85.[美]马尔库塞:《理性和革命》,程志民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上海。
    86.[英]麦克莱伦:《马克思传》,王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北 京。
    87.[德]梅林:《马克思传》下,樊集译,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北京。
    88.[美]米勒:《分析马克思:道德、权力和历史》,张伟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北京。
    89.[英]密尔:《论自由》,许宝骥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北京。
    90.[英]欧克肖特:《政治中的理性主义》,张汝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北京。
    91.[苏]奇金:《马克思的自白》,蔡文兴、孙维韬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北京。
    92.[英]斯威夫特:《政治哲学导论》,佘江涛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南京。
    93.《斯大林文选》,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北京。
    94.《斯大林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北京。
    95.《斯大林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北京。
    96.[苏]尤金:《简明哲学辞典》,中央编译局译,三联书店1973年版,北京。
    97.[加拿大]伊格纳季耶夫:《伯林传》,罗妍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南京。
    98.《外国法制史资料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北京。
    99.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辑部,马列主义研究资料,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北京。
    100.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辑部,马列主义研究资料.,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北京。
    101.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辑部,马列主义研究资料,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北京。
    102.陈刚:《马克思的自由观》,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郑州。
    103.邓晓芒:《古希腊罗马哲学讲演录》,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版,北京。
    104.顾肃:《自由主义基本理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北京。
    105.顾海良:《斯大林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北京。
    106.关志钢等:《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当代反思》,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北京。
    107.何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上,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北京。
    108.何中华:《社会发展与现代性批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北京。
    109.何中华:《重读马克思》,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山东济南。
    110.韩志伟:《追寻自由——从康德到马克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北京。
    111.胡传胜:《自由的幻像——伯林思想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南京。
    112.黄克剑:《人韵》,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北京。
    113.李宏图:《从“权力”走向“权利—西欧近代自由主义思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上海。
    114.刘军宁等编著:《市场逻辑与国家观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95年版,北京。
    115.刘军宁,王焱等:《市场社会与公共秩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北京。
    116.刘军宁:《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三联书店1998年版,北京。
    117.刘训练:《后伯林的自由观》,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南京。
    118.李鹏程等:《政治哲学经典》,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北京。
    119.李强:《自由主义》,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版,长春。
    120.李石:《积极自由的悖论》,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北京。
    121.沈志华:《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二十八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北京。
    122.商逾:《马克思历史决定论及其历史命运》,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济南。
    123.熊伟:《自由的真谛》,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北京。
    124.俞可平等:《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从》,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北京。
    125.俞吾金:《重新理解马克思:对马克思哲学的基础理论和当代意义的反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北京。
    126.俞吾金:《实践与自由》,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武汉。
    127.赵剑英、孙正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年版,北京。
    128.达巍、王深等:《消极自由有什么错》,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北京。
    129.张汝伦:《历史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上海。
    130.张剑抒:《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真蕴及其当代境遇》,群言出版社2008年版,北京。
    131.Isaiah Berlin,Karl Marx His Life And Environment,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9.
    132.Isaiah,Bertin.Four Essays On Liberty,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9.
    133.Galipeau Claude J,Isaiah Berlin'S Liberali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134.Isaiah Berlin,The Sense of Reality, London:Chatto and Windus press.1996.
    135.Isaiah Berlin,The Roots of Romanticis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9.
    136.Isaiah Berlin, The Power of Idea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0.
    1.陈华森、鄢英:《自由主义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及其困境》,载《兰州学刊》2007年第7期。
    2.常晶《马克思自由观的历史维度》,载《东岳论丛》2012年第4期。
    3.常品:《浅谈资本逻辑的超越与人的全西发展》,载《改革与战略》2012年第6期。
    4.陈东英:《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的主要来源和发展阶段》,载《哲学动态》2012年第5期。
    5.邓春梅:《论伯林的自由观—从两种自由概念谈起》,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6.邓晓芒:《伯林自由观批判》,载《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10期。
    7.邓晓芒:《马克思人本主义的生态主义探源》,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1期。
    8.董新春:《在历史规律与自由选择之间》,载《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9.董晋骞:《“共同利益”的现实性奠基及其“异化”的历史进程》,载《社会科学 辑刊》2011年第2期。
    10.付德军:《伯林的自由概念及其演绎》,载《哲学研究》2008年第12期。
    11.甘阳:《文化:中国与世界第一辑.生活》,载《读书》新知出版社,1986。
    12.甘阳:《自由的敌人:真善美的统一说》,载《读书》1989年第6期。
    13.甘阳:《伯林与后自由主义》,载《读书》1998年第4期。
    14.郝立新:《伊赛亚·自林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载《哲学动态》1998年第1期。
    15.韩水法:《自由的性质》,载《学术月刊》2011年第1期。
    16.何萍:《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性》,载《江汉论坛》2002年第2期。
    17.何中华:《实践、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新诠》,载《学术月刊》1996年第11期。
    18.何中华:《人的历史发展的双重审视》,载《烟台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19.何中华:《论马克思实践观的本体论向度》,载《河北学刊》2003年第7期。
    20.何中华:《试论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及其思想特征》,载《学习与探索》2004年第1期。
    21.何中华:《市民社会与人的自由—从马克思的观点看》,载《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4期。
    22.何中华:《马克思实践本体论:一个再辩护》,2007年第6期。
    23.何中华:《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及其超越—从马克思的观点看》,载《铜仁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24.胡刘:《从“概念思辨”到“资本批判”》,载《哲学研究》2011年第2期。
    25.黄克剑:《“自由”范畴三题》,载《哲学研究》2000年第8期。
    26.贺来:《“内在超越”与哲学的批判本性》,载《学术研究》2010年第9期。
    27.金寿铁:《罗莎卢森堡论民主与社会主义》,载《哲学动态》2008年第10期。
    28.隽鸿飞:《作为社会历史批判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载《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4期。
    29.李成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当代启示》,载《现代哲学》2010年第3期。
    30.廖阔:《论以赛亚·伯林的自由主义与价值多元主义的内在张力》,载《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31.李文堂:《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载《南京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32.李武林:《论自由》,载《文史哲》2008年第2期。
    33.李燕:《论积极自由之创造》,载《探索》2001年第1期。
    34.李燕:《人的发展与“积极的自由”》,载《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
    35.刘明贤:《伯林自由理论的内在困境及其出路》,载《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36.刘明贤:《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探析》,载《哲学动态》2004年第9期。
    37.刘擎:《面对价值冲突的困境—伯林论题的再考察》,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38.刘训练:《“两种自由概念探微”》,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39.林剑:《论马克思历史观视野中的“历史”生成论诠释及其价值》,载《哲学研究》2009年第10期。
    40.刘秀萍:《“异化劳动学说”对“人本学”的超越》,载《哲学动态》2010年第7期。
    41.龙霞:《从劳动逻辑到实践逻辑》,载《现代哲学》2010年第4期。
    42.吕世荣:《马克思哲学的变革与传统西方哲学的理论困境》,载《哲学研究》第5期。
    43.苗贵山:《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视域中的人的解放》,载《河南师范大学》2009年第2期。
    44.倪勇:《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及其当代走向》,载《武汉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45.商逾:《论历史规律起作用的机制及其实现方式》,载《理论学刊》2003年第1期。
    46.商逾:《论马克思历史决定论形态交替的内在逻辑》,载《文史哲》2003年第3期。
    47.孙正聿:《终极存在、终极解释和终极价值——作为终极关怀的本体论》,载《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4期。
    48.王沪宁:《马克思人的自由概念发展概观》,载《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0年第2期。
    49.王焱:《自由主义与当代世界公共论丛》生活,载《读书》2000年第6期。
    50.王南湜:《马克思的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载《现代哲学》2004年第2期。
    51.王南湜:《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再思考》,载《浙江学刊》2005年第6期。
    52.王南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分工和异化理论》,载《哲学研究》2005年第10期。
    53.王国坛、王东红:《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载《哲学研究》2009年第5期。
    54.王庆丰:《人类解放的学说》,载《中州学刊》2005年第3期。
    55.吴玉军:《个人自由与国家行为的界限—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思想史考察》,载《理论与改革》,2003年第6期。
    56.吴玉霞:《论伯林的多元主义》,载《社科纵横》2008年第6期。
    57.徐长福:《重新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载《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5期。
    58.徐福来:《积极自由与自由个性—伯林对马克思自由概念的误读》,载《浙江学刊》2007年第5期。
    59.涂文娟:《权利与责任的较量—论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的公民身份概念》,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4期。
    60.吴德勤、张艳芬:《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自由观研究》,载《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61.徐福来:《“积极自由”与“自由个性”》,载《浙江学刊》2007年第5期。
    62.徐向东:《自我决定与道德责任》,载《哲学研究》2010年第6期。
    63.辛向阳:《列宁民主集中制理论的思想来源》,载《马克思正义理论研究》2011年第2期。
    64.杨顺利:《自由与贫困—试论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区分后的一种影响》,载《江汉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65.阎孟伟:《马克思与西方自由主义传统》,载《哲学研究》2010年第6期。
    66.叶如贤、王晓升:《马克思的哲学观与马克思的核心问题》,载《现代哲学》2007年第4期。
    67.杨丽珍:《(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马克思自由观阐释》,载《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1期。
    68.应奇:《两种自由的分与合—一个观念史的考察》,载《哲学研究》1999年11期。
    69.余宜斌:《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评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载《哲学研究》2006年第10期。
    70.俞吾金:《物、价值、时间和自由—马克思哲学体系核心概念探析》,载《哲学研究》2004年第11期。
    71.俞吾金:《资本诠释学——马克思考察、批判现代社会的独特路径》,载《哲学研究》2007年第1期。
    72.俞吾金:《马克思对黑格尔方法论的改造及其启示》,载《复旦学报》2011年第1期。
    73.俞吾金:《论财富问题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载《哲学研究》2011年第2期。
    74.应奇:《论第三种自由概念》,载《哲学研究》2004年第5期。
    75.赵常林:《马克思自由观的演变》,载《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1984年第4期。
    76.赵汀阳:《关于自由的一种存在论观点》,载《世界哲学》2004年第6期。
    77.赵家祥:《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复杂性思考——兼评惟实践上义倾向》,载《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78.郑晓霞:《从抽象理性批判到资本批判——马克思对黑格尔现代诊断的批判与超越》,载《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79.张春贵、李兴伟:《马克思自由观的再认识》,载《广西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80.张国钧:《劳动解放: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真蕴》,载《长白学刊》2010年第3期。
    81.张宵:《马克思自由理论的解释与重构》,载《江汉论坛》2010年第4期。
    82.[英]普尔:《自由与异化》,载《哲学译从》1980年第1期。
    83.[波]瓦利斯基:《论马克思的自由概念》,载《哲学译丛》1983年第1期。
    84.[美]古尔德:《马克思的自由观—<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中关于自由的若干问题》,载《哲学译丛》1986年第5期。
    85. A.K.Sen,Determinism and Historic Predictions,Inquiry,No2,1959.
    86. A.S.Kaufman,Professor Berlin on Negative Freedom,Mind, April,1962.
    87. J.P.Day,On Liberty and Real Will,Philosophy,95,1970.
    88. Aclcerman, Why Dialogue?,Journal of Philosophy, No.1,1989.
    89. Ackerman,Political Liberalisms,Journal of Philosophy, No.7,1994.
    90. Gamrd.Graeme,The Counter-enlightenment Liberalism of Isaiah Berlin, Journal ofPoliticalIdeologies, Oct97, Vol. 2. Issue 3.1995.
    91. Jonathan Riley, Interpreting Berlin's Liberalism, Vol.95, No.2 June 2001.
    92. Duncan Kelly,The political of Thought of Isaiah Berlin,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Vol.4.No1.April 2002.
    93. Paul Franco,Oakeshott, Berlin, and Liberalism, Political Theory, Vol.31, No.4,Aug.,2003.
    94. Alex Zakaras,Isaiah Berlin's Cosmopolitan Ethics, Political Theory,Vol.32,No.4, Aug.,2004.
    95. Crowder, G.2007a. Two Concepts of Liberal Pluralism, Political Theory 35:121 —146.
    96. MatthewJ.Moore,Pluralism,Relativism,andLiberalism,PoliticalResearchQuarterly, Vol.62,No.2.2009.pp.244-25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