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粮食安全:成本及价格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粮食是维持人们基本生存的必需品,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正因为如此,国家一直把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2004年后中央连续六年出台中央1号文件,其中粮食安全始终是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已经基本解决了粮食总量消费问题,而且还能利用全球化的粮食市场调剂余缺,发生饥荒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小,粮食生产的不稳定性、价格波动的频繁性越来越成为影响粮食市场安全的主要因素。
     本文以农业补贴调研数据、粮食产业链生产经营追踪数据、217个随即抽样的农户调查数据以及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国家统计局月度数据等资料为基础,通过统计分析和VEC方程,了解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成本变动和利益分配情况,并估算了提高粮食价格对整体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研究结论如下:
     由于劳动力、耕地以及能源等农资基础原料不断减少,加上长期轻微通货膨胀政策推动名义粮食成本上升,我国粮食成本随着经济周期变化而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生产环节上,根据问卷调查表的相关分析和显著性检验发现,农户获得的补贴额越多,减少的种粮面积越少,但农户的种粮面积并未随着补贴额的增加而扩大;粮食补贴使农户粮食生产成本每斤下降近5分钱,但补贴政策对降低成本效应不显著。经营流通环节上,从主产区到北京的销售过程中,加工企业的稻谷收购费用和大米销售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经营成本较大,导致税后利润略有下降。为此,只有消除粮食生产、经营流通环节障碍,保障生产流通主体收益,这样才能稳定国内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市场及时顺畅供应、保持粮食价格稳定。大幅提高粮食价格是从根本上实现农民的增收,能极大地提振农民种粮信心。通过VEC模型估算,适度提高粮食价格,并不会严重的推动CPI的上涨,就目前情况而言至少有20%的提价空间。
     最后,在前文所作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降低粮食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相关主体经营效益的政策建议。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ttaches much importance to safeguard national food security as a strategic work, because of its necessary and relation o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people's livelihood. Food security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in Central1st documents that is continually issued for six years since2004. At present the possibility of famine is extremely to be small, our grain production basically meet domestic total demand, moreover also we could adjust the surplus and deficiency using the globalization grain market, so the instable grain production and price frequent undulation more and more became the primary factor influencing grain market security.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subsidy investigation, the grain industry chain tracking data from production to management,217stochastic sample farmers as well as the na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 cost absorbing and benefit and so on State statistical bureau monthly data by using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the VEC equation, which understood the grain producer and manager Cost-benefit situation and estimated what extent enhanced the grain price to the overall price level influence.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is as follows:
     The grain cost of presents the undulating trend of escalation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periodic change and the primary reason is that basic raw materials of agricultural capital such as labor force, cultivated land as well as energy are cut down unceasingly and long-term slight inflation policy propels the rise of nominal grain cost. As to links in the production chain, according to correlative analysis on the questionnaire and the significance level test, it is found that the more subsidy the peasants obtain, the less the grain area reduces, but the grain area does not expands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ubsidy. The grain subsidy results in the decrease of grain production cost of around5cent per jin, but the subsidy policy produces little effect on decrease of the cost. As to links in management and circulation, the paddy purchase expense and the rice selling price of processing enterprise is going up to varying degrees in the process of sales from the host production area to Beijing and the more cost of operation leads to a slight drop of the after-tax profits. Therefore, we should eliminate the barrier in the links in grain production, management and circulation and to ensure the income of circulation main body can stabilize the domestic grain production, ensure the prompt smooth supply to grain market and maintain the stabilization of grain price. To raise the grain price by a big margin can increase the income of the peasants fundamentally and raise their confidence to plant grains enormously. Estimated by using the VEC model, to raise the grain price moderately would not promote the rise of CPI seriously and as far as the current situation is concerned there will be a rise in price of20%at least.
     Finally, from what has been discussed above, considering our country actual situation we may reasonably suggest to reduce the grain cost of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and enhance the related main body benefit.
引文
1.安徽省南陵县财政局,关于南陵县农业补贴政策有关情况的汇报(内部资料),2008年6月。
    2.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省农业生产发展基本情况(内部资料),2008年。
    3.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农业补贴政策落实情况的汇报(内部资料),2008年6月。
    4.财政部农业司“农业财政资金整合问题研究”课题组,农业财政资金整合问题研究,财政部网站。
    5.财政部农业司,综合补贴和专项补贴相结合的农民直接补贴制度研究,财政部网站。
    6.陈冬青,粮食价格与宏观经济之关系研究,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网站。
    7.陈秀端、任志远,区域粮食安全的动态研究_以延安市宝塔区为例,生态学杂志,2006年第3期。
    8.邓大才,我国粮食生产成本的结构演化及发展趋势,中州学刊,2008年第4期。
    9.董国新,我国粮食供求区域均衡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研究,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10.高帆,中国粮食安全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11.高帆,中国农业的挑战与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江海学刊,2006年第4期。
    12.高峰、罗毅丹:我国农业补贴政策调整研究,甘肃社会科学,2006第2期。
    13.高峰、公茂刚、王学真,微观粮食安全研究及启示,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第1期。
    14.郭建军,近年中国稻谷生产成本的变化,载于韩俊主编中国农村政策调查报告Ⅱ,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年。
    15.郭云升,降低我国农产品交易成本对策,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年第6期。
    16.黄汉权、蓝海涛,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年。
    17.黄季焜、马恒运,中国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与主要国际竞争者的比较,中国农村经济,2000年第5期。
    18.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江苏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汇报(内部资料),2008年6月。
    19.江苏省物价局农产品价格处:关于农业补贴政策的分析与建议(内部资料),2008年6月。
    20.江苏省泰兴市农机局:当前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问题与建议(内部资料),2008年6月。
    21.姜长云,我国主要粮食品种综合生产能力的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第35期。
    22.姜长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次粮食供求失衡的回顾与启示,中国农村观察,2006年第5期。
    23.姜长云,关于我国粮食安全的若干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第2期。
    24.姜长云等,我国农产品成本上升的问题亟待引起高度重视,中国经贸导刊,2008年第22期。
    25.蓝海涛、王为农,中国中长期粮食安全重大问题,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年。
    26.雷玉桃,退耕还林与粮食安全协调机制浅析,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年第3期。
    27.李春海,从农产品成本看农民增收的途径,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4期。
    28.李国祥,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循环波动分析,中国农村观察,1999年第5期。
    29.李宁,我国粮食生产成本变化的总趋势及其规律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9期。
    30.李惠安、刘登高等,主要农产品成本收益,载于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编:农村市场经济,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31.刘欢、刘贤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补贴政策研究,中国化工,1995年第3期。
    32.龙方、苏李,中国粮食安全的成本与收益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8期。
    33.娄源功,中国粮食安全的宏观分析与比较研究,粮食储藏,2003年第3期。
    34.路南,探索1996—2010年粮食生成本稳定降低的可能性,价格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12期。
    35.马晓河、蓝海涛等,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
    36.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保障粮食安全与提高农产品质量,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
    37.尚珂,日本粮食流通法制化管理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流通经济,2007年第10期。
    38.盛来运等,我国不同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第85期。
    39.孙梅君、郭玮,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新情况及政策建议,中国信息报,2007-07-27。
    40.孙梅君、李平,我国农业步入高成本阶段,中国信息报,2008年9月16日。
    41.陶昌盛,中国粮食定价机制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4。
    42.万宝瑞,深化对粮食安全问题的认识,人民日报,2008年04月18日。
    43.万劲松,生产成本对21世纪初期粮食生产影响的分析,宏观经济研究,2004年第9期。
    44.王宏广等,中国粮食安全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
    45.王明华,对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的基本判断,调研世界,2007年第6期。
    46.王明利,我国水稻生产的成本收益分析,载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编:农业经济与科技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
    47.王莉、田国强,中美棉花生产成本再研究,载于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编:中国农村研究报告2006,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
    48.王为农、马晓河、蓝海涛,入世与中国农产品供需平衡,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年。
    49.吴志华,中国粮食安全与成本优化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50.于保平,近十年我国粮食成本收益与价格变动趋势,调查研究报告,2008年第87期。
    51.翟虎渠,粮食安全的三层内涵,瞭望新闻周刊,2004年第13期。
    52.张瑛、钟钰,我国粮食生产的特征与政策建议_1978年以来粮食生产回顾,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年第12期
    53.赵鸣骥,做好财政支农工作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财政部网站。
    54.郑少锋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成本与效益分析,载于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编:保障粮食安全与提高农产品质量,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
    55.中国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211项目课题组:中国农产品流通的制度变迁,“WTO与东亚农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资料,2004年3月。
    56.中国粮食信息网,2008年中国粮食形势展望和对策分析,2008年。
    57.中华粮网,2008年黑龙江省稻谷市场回顾及2009年展望,2009年。
    58.钟钰、秦富,探索藏粮于地、保障粮食安全,中国农业科学院重点开放实验室研究简报,2009年第1期。
    59.我国应对成本上升的农业补贴政策评价,中国经贸导刊,2008年第20期。
    60.朱希刚,我国“九五”时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第5期。
    61.朱红波,论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安全,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