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神秘文化对中国古代诗学的影响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民族特色,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这种传统特色通过不断的生成、积淀、融合,最终渗人与浓缩到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性格趋向、思维程序、心态特征之中,并影响及传统的诗性观念、诗性心理结构、诗性情趣与诗性理想,从而形成中国诗学独有的风格。作为中国神秘文化的代表,《周易》的“阴阳”和“气化”学说对中国诗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其阴阳交感生化观与气化思想成为中国诗学的基本构成意识。《周易》神秘文化阴阳互动的生化观和气化思想,是“天人合一”宇宙模式的构成方式,从而将已有的文学本体论的探寻,延伸到本体构成论的研究,构成古代诗学的重要哲学基础。受《周易》神秘文化影响,在中国哲学与诗学中,处处体现着“阴阳”交感生成思想。“阴阳”之气的氤氲化生被用以说明文学创作的生命意识、心物感应构成、以“气”为主的诗性思维特征及中国古代诗学范畴的建构。“气”对创作者之诗性主体建构、诗性思维过程及诗性趣味都起着关键性作用,可以说是古代诗学诗性感知的生命基础。从“气”这一概念人手研究中国诗学之生命意识与心物感应构成思想,对准确把握中国诗学核心内涵具有极为重要意义。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traditions of ethnic characteristics, with a strong mysticism.This traditional characteristics are eventually condensed into the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character tends to the thinking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 of the mentality through the generation, accumulation and integration.It also affects on traditional poetic concept, the structure of the poetic mind, poetrysexual taste and poetic ideals that form unique style of the Chinese poetics.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mysterious culture of China,,the theories of "Yin Yang" and "Qi" in "ZhouYi"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Chinese Poetics and become the basic constitute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Poetics. The biochemical interaction view of the theories of "Yin Yang " and "Qi" in the mysterious culture of "ZhouYi" make "the unity of heaven and man" s universal model formed, thereby make the ontology of literature search extended to the constitution of ontology that constitute the important philosophical basis of ancient poetics.Under the influence of "ZhouYi"'s mysterious cultural, Chinese philosophy and poetics all reflect the thinking of "YinYang".The mixing metaplasia of the " Yin Yang" and "Qi" is being used to constitute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literary creation of life, spirits and objects, the poetic thinking of gas-based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Ancient Poetry areas."Qi"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oetic subject, poetic thinking process and the poetic interest of the creator. It can be said that "Qi" is the foundation of life of the ancient poeticspoetry.Studing sense of the life of Chinese poetics and the constitute of Ancient Chinese Poetics Category from the concept of" Qi " is critical importance to grasp the core of chinese poetics.
引文
①朱谦之撰:《老子校释》,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页。
    ②朱谦之撰:《老子校释》,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00页。
    ③黄晖撰:《论衡校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775页。
    ①朱谦之撰:《老子校释》,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74页。
    ②[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22页。
    ①[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93页。
    ②[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8页。
    ③[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8页。
    ④[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64页。
    ⑤[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经韵楼藏版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页。
    ⑥[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经韵楼藏版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746页。
    ⑦孙希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194页。
    ⑧程树德撰,程俊英,蒋见元点校:《论语集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480页。
    ⑨向宗鲁注:《说苑校证》,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76页。
    ⑩[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899页。
    ①吴毓江撰,孙启治点校:《墨子校注》,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17页。
    ②[汉]司马迁撰:《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292页。
    ③《说文解’字约注》,见《张舜徽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118页。
    ④杨伯峻:《列了集释》,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61页。
    ⑤何宁撰:《淮南了集释》,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82页。
    ①朱谦之撰:《老了校释》,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页。
    ①[奥]维特根斯坦著,郭英译:《哲学逻辑论》,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97页。
    ②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第4页。
    ①黄晖撰:《论衡校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775页。
    ②朱谦之撰:《老子校释》,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74页。
    ①[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83页。
    ②[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87页。
    ①[宋]朱熹著,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627页。
    ②[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704页。
    ③[清]洪亮吉撰,李谢民点校:《春秋左传诂》,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67页。
    ①[清]皮锡瑞撰,盛冬铃点校:《今文尚书考证》,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42页。
    ②f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经韵楼藏版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546页。
    ③[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经韵楼藏版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546页。
    ④[清]皮锡瑞撰,盛冬铃点校:《今文尚书考证》,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45页。
    ⑤[清]皮锡瑞撰,盛冬铃点校:《今文尚书考证》,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63页。
    ⑥[清]皮锡瑞撰,盛冬铃点校:《今文尚书考证》,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64页。
    ⑦[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经韵楼藏版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27页。
    ⑧[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经韵楼藏版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27页。
    ⑨[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经韵楼藏版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28页。
    ⑩[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经韵楼藏版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14页。
    ①杨天宇撰:《周礼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550页。
    ②[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礼仪志四》,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909页。
    ③[清]皮锡瑞撰,盛冬铃点校:《今文尚书考证》,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65页。
    ④[清]皮锡瑞撰,盛冬铃点校:《今文尚书考证》,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66页。
    ①[清]皮锡瑞撰,盛冬铃点校:《今文尚书考证》,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67页。
    ②[清]皮锡瑞撰,盛冬铃点校:《今文尚书考证》,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89页。
    ③[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82页。
    ①王先谦撰,王星贤点校:《荀子集释》,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233页。
    ②《文心雕龙·宗经》,见[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21页。
    ①[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9页。
    ②[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0页。
    ①[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6页。
    ②[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7页。
    ③[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89-90页。
    ④[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7页。
    ①[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4页。
    ②[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5页。
    ③[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2页。
    ④[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2-3页。
    ⑤[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3页。
    ①[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3页。
    ②[清]叶燮撰,霍松林校注:《原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1页。
    ③[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22页。
    ④[魏]王弼、[晋]韩康们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86页。
    ①[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693页。
    ②[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6页。
    ③[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6页。
    ④[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82页。
    ⑤[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81页。
    ①[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693页。
    ②[梁]钟嵘著,周振甫译注:《诗品序》,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5页。
    ③孙希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976页。
    ④[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见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版。
    ⑤[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493页。
    ①[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9页。
    ②[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8页。
    ③[唐]柳宗元著:《柳河东集》,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543页。
    ④[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经韵楼藏版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0页
    ⑤[清]洪亮吉撰,李谢民点校:《春秋左传诂》,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44页。
    ①刘文典撰,冯逸,华乔点校:《淮南鸿烈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79页。
    ②[宋]张载撰,[清]王夫之注:《张子正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86页。
    ③[明]胡应麟撰:《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26页。
    ④[美]宇文所安著:《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68页。
    ①黎翔凤撰:《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778页。
    ②[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733页。
    ③《黄帝内经》,见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版。
    ④黄晖撰:《论衡校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875页。
    ⑤[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506页。
    ⑥[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31页。
    ⑦[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270页。
    ⑧[魏]刘劭:《人物志》,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11页。
    ⑨[梁]萧统编,[店]李善注:《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271页。
    ①[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506页。
    ②[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506页。
    ③[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531页。
    ④[唐]魏征等撰:《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1730页。
    ⑤[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注:《白居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653页。
    ⑥[清]章学诚:《文史通义》,上海书店1988年版,第63页。
    ①苏舆撰,钟哲点校:《春秋繁露义证》,中华书局1992年版,335-336页。
    ②[唐]张彦远撰,周晓薇校点:《历代名画记》,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9页。
    ③[南齐]谢赫撰:《古画品录》,见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影印版文渊阁《四库全书》。
    ④[清]方东树著:《昭昧詹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38页。
    ①[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0页。
    ②[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688页。
    ③[清]刘熙载撰,袁津琥校注:《艺概注稿》卷二,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393页。
    ①[德]卡尔·雅斯贝斯并,魏楚雄等译:《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14页。
    ②[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8页。
    ③[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8页。
    ①[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1页
    ②梁启超:《阴阳五行说之来历》,见《古史辨》第五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343页
    ③[清]郭庆藩撰,工孝鱼点校:《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1067页
    ①[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82贞
    ②[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93页
    ③[清]洪亮吉撰,李谢民点校:《春秋左传诂》,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97页
    ④[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82页
    ①[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7页
    ②[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82页
    ③[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7页
    ①[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89页
    ②[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94页
    ③[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88页
    ④[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6页
    ⑤[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64页
    ⑥[汉]虞翻:《周易参同契注》,见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影印版文渊阁《四库全书》
    ⑦[汉]黄晖撰:《论衡校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782页。
    ①[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6页。
    ②[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9页。
    ③[魏]王弼、[晋]韩康们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90页。
    ④孙希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707页。
    ⑤[宋]朱熹撰:《四书章句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7页。
    ⑥[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7页。
    ①[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94页。
    ①朱伯昆著:《易学哲学史》卷一,华夏出版社1994年版,第36页。
    ②[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1067页。
    ③[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经韵楼藏版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731页。
    ④[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经韵楼藏版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731页。
    ⑤张立文:《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天道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61页。
    ①[清]阮元校刻:《尚书正义》,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34页。
    ②杨天宇:《周礼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50页。
    ③杨天宇:《周礼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607页。
    ④杨天宇:《周礼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243页。
    ⑤杨天宇:《周礼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555页。
    ⑥杨天宇:《周礼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08页。
    ⑦杨天宇:《周礼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282页。
    ⑧杨天宇:《周礼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12页。
    ①孙希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674页。
    ②孙希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674页。
    ③孙希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675页。
    ④孙希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217页。
    ⑤孙希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217页。
    ⑥孙希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709页。
    ⑦孙希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709页。
    ⑧[汉]贾谊撰,阎振益,钟夏校注:《新书》,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317页。
    ①[清]王聘珍撰,王文锦点校:《大戴礼记解诂》,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88页。
    ②[清]王聘珍撰,王文锦点校:《大戴礼记解诂》,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88页。
    ③[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6页。
    ④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校点《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27页。
    ⑤[清]洪亮吉撰,李解民点校:《春秋左传诂卷七》,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766页。
    ①[清]洪亮吉撰,李解民点校:《春秋左传诂卷七》,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98页。
    ②[清]洪亮吉撰,李解民点校:《春秋左传诂卷七》,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98页。
    ③[清]洪亮吉撰,李解民点校:《春秋左传诂卷十五》,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44页。
    ④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校点:《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12页。
    ⑤朱谦之撰:《老了校释》,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74页。
    ⑥朱谦之撰:《老了校释》,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8页。
    ①《庄子》,见上海书店1986年版诸子集成本,第394页。
    ②《庄子》,见上海书店1986年版诸子集成本,第166页。
    ③《庄子》,见上海书店1986年版诸子集成本,第299页。
    ④《庄子》,见上海书店1986年版诸子集成本,第311页。
    ①[清]王聘珍撰,王文锦点校:《大戴礼记解诂》,中华书局1983年版,98-99页。
    ②[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5页。
    ③黄寿祺,张善文著:《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588页。
    ①[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6页。
    ②[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4页。
    ③[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8页。
    ④[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94页。
    ⑤刘彬:《帛书(要>篇校释》,光明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15页。
    ①[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86页。
    ②[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66页。
    ①[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8页。
    ②[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66页。
    ③[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86页。
    ④[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60页。
    ①[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8页。
    ①[宋]邵雍著:《邵雍集》,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45页。
    ②[宋]邵雍著:《邵雍集》,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46页。
    ③[宋]邵雍著:《邵雍集》,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74页。
    ④[宋]邵雍著:《邰雍集》,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74页。
    ①[魏]王弼、[晋]朝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4页。
    ②[宋]张载撰,[清]王夫之注:《张了正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85页。
    ①[宋]邵雍著:《邵雍集》,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97页。
    ②[宋]张载撰,[清]王夫之注:《张子正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85页。
    ①[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7页。
    ②[清]洪亮吉撰,李谢民点校:《春秋左传诂》,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803页。
    ③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515页。
    ①[清]洪亮吉撰,李谢民点校:《春秋左传诂》,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745页。
    ②[清]洪亮吉撰,李谢民点校:《春秋左传诂》,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746页。
    ③[清]洪亮吉撰,李谢民点校:《春秋左传诂》,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803页。
    ①朱谦之撰:《老子校释》,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9页。
    ②朱谦之撰:《老子校释》,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91页。
    ①[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89页。
    ②[明]张景岳:《类经附翼·医易义》,大星文化社1982年版,第247页。
    ③李荃:《太白阴经》,见文渊阁影印版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卷三十一,726-179页
    ①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文物出版社1986版,第4页。
    ②[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6页。
    ③[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6页。
    ②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版,第120-121页。
    ③卡西尔:《符号形式的哲学》第一卷,波士顿:耶鲁大学出版1953版,第79页。
    ④[宋]张载撰,[清]王夫之注:《张子正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36页。
    ⑤[宋]张载撰,[清]王之之注:《张子正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98页。
    ①[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8页。
    ②孙希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976页。
    ③何宁撰:《淮南了集释卷二》,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52页—154页。
    ①苏輿撰,钟哲点校:《春秋繁露义证》,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468页。
    ②[晋]陆机著,张少康集释:《文赋集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0页。
    ③[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693页。
    ④见[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页。
    ①[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89-90页。
    ②[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504页。
    ③[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85页。
    ①[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8页。
    ②[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8页。
    ①[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617页。
    ②[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693页。
    ③[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506页。
    ④[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505页。
    ⑤[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728页。
    ①[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505页。
    ②[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505页。
    ③[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457页。
    ④[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538-539页。
    ⑤[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647页。
    ⑥王昌龄:《诗格》,见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89页。
    ⑦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242页。
    ①[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l页。
    ②引自柳鸣九编:《萨特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页。
    ①见《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第十九回评语。
    ②[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694页。
    ③[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694页。
    ④[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694页。
    ⑤[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693页。
    ⑥[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505页。
    ①[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694页。
    ②[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693页。
    ③[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693页。
    ④[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66页。
    ⑤[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66页。
    ①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1页。
    ②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1页。
    ③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0页。
    ①许印芳:《<与李生论诗书>》跋》,《诗法萃编》卷六,见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卷二》,第202页
    ②黑格尔语,参见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卷第15章第5节、第16章第3节,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①子产语,见洪亮吉撰,李谢民点校:《春秋左传诂》,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731页。
    ②《文心雕龙·明诗》,见[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65页。
    ③《文心雕龙·序志》,见[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725页。
    ④《文心雕龙·明诗》,见[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68页。
    ①苏舆撰,钟哲点校:《春秋繁露义证》,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466页。
    ②[宋]周敦颐撰:《周子通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48页。
    ①《无能子·圣过》,见王明校注:《无能子校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页。
    ②《无能子·圣过》,见王明校注:《无能子校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页。
    ③[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50页。
    ④[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1页。
    ⑤《文心雕龙·序志》,见刘勰著,范文渊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728页。
    ⑥[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2页。
    ①[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1页。
    ②王先谦撰,王星贤点校:《荀子集释》,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412页。
    ③董诰等纂修:《全唐文》,第三部,第242卷,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④董诰等纂修:《全唐文》,第六部,第518卷,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⑤吴文治:《宋诗话全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21 1页。
    ①[明]高棅著,津田左右吉旧藏:《和刻本唐诗正声》,第18页。
    ②《文心雕龙神思》,见[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493-494页。
    ③[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327页。
    ④[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49页
    ①《文心雕龙物色》,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695页
    ②[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页
    ③陈荣捷撰:《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台湾学生书局中华民国七二年版,第332页
    ①黄晖撰:《论衡校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775页。
    ②[宋]张载撰,[清] 王夫之注:《张子正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87页。
    ③龙伯坚:《黄帝内经集解》,天津科技出版社2004年版,第78页。
    ①龙伯坚:《黄帝内经集解》,天津科技出版社2004年版,第1037页。
    ②[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经韵楼藏版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0页。
    ③[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6页。
    ④[宋]朱熹:《答黄道夫》,见《朱子文集》卷5,商务印书馆1967年版。
    ⑤[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7页。
    ⑥[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7页。
    ⑦[宋]张载撰,[清]王夫之注:《张了正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33页。
    ⑧[宋]张载撰,[清]王夫之注:《张了正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33页。
    ①[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270页。
    ②苏舆撰,钟哲点校:《春秋繁露义证》,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362页。
    ③[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505页。
    ①《文心雕龙物色》,见[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693页
    ②何宁撰:《淮南子集释》,中华书局1998年版, 第82页。
    ③龙伯坚:《黄帝内经集斛》,天津科技出版社2004年版,第24页。
    ④[唐]王昌龄:《诗格》,见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88页。
    ⑤[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见何文焕编《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1页。
    ①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0页。
    ②[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733页。
    ③陈荣捷撰:《王阳阳传习录详注集评》,台湾学生书局中华民国七二年版,第331页。
    ④参见海德格尔著,陈嘉映等译,熊伟校:《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372页。
    ①王克让著:《河岳英灵集注》,巴蜀书社2006年版,第1页。
    ①龙伯坚:《黄帝内经集解》,天津科技出版社2004年版,第82页。
    ②[明]马莳撰:《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版,第44页。
    ③[明]吴昆著:《素问吴注》,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第25页。
    ④[清]黄元御:《素闻悬解》,学苑出版社2008年版,第29页。
    ①龙伯坚:《黄帝内经集解》,天津科技出版社2004年版,第1574页。
    ②[唐]张彦远撰,周晓薇校点:《历代名画记》,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0页。
    ①[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27页。
    ②[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8页。
    ①[汉]州马迁撰:《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926页。
    ①王先谦撰,王星贤点校:《荀子集释》,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372页。
    ①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
    ①[南北朝宋]王微:《叙画》,见俞建华编《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下)》,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第585页。
    ②[唐]王维:《山水诀》,见俞建华编《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下)》,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第592页。
    ①《黑格尔全集》第13卷,1833年柏林版,第40页
    ②《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07页。
    ①[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270页。
    ②周振甫著:《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70页。
    ③[唐]韩愈撰,马其昶校注:《韩昌黎文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71页。
    ④[清]方东树著:《昭昧詹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38页。
    ①[清]叶燮撰,霍松林校注:《原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0页。
    ②[清]刘大櫆著:《论文偶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7页。
    ③[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270页。
    ④[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270页。
    ①[梁]刘勰著,范文谰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646-647页。
    ②[梁]刘勰:《文心雕龙·辩骚》。见范文谰《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48页。
    ③[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56页。
    ④[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了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61页。
    ①见[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270-2271页。
    ②汪荣宝撰,陈仲夫点校:《法言义疏》,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37页。
    ①[梁]刘勰著,范文谰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529页。
    ②[元]傅若金撰,见蔡镇楚编:《中国诗话珍本从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第223页。
    ①《李白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第130页。
    ②《李白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第130页。
    ③[清]叶燮撰,霍松林校注:《原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3页。
    ①[清]叶燮撰,霍松林校注:《原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1-22页。
    ②[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505页。
    ③[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506页。
    ④[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506页。
    ①[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270页。
    ①[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714页。
    ②[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89页。
    ①[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505页。
    ②[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中华书局1980年,第89页。
    ①何宁撰:《淮南子集释》,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504页。
    ①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黄老帛书·称》,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②陈奇献:《吕氏春秋新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355页。
    ③郭庆藩撰,王孝鱼校:《庄子集释》卷三,中华书局1961年版。
    ④[宋]邵雍:《皇极经世·观物内篇》。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版。
    ⑤《孟了·告子上》,见[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30页。
    ①《孟子女集注·离娄章句下》,见[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99页。
    ②《孟子集注·告子章句下》,见[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47页。
    ①[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93页。
    ②黄晖撰:《论衡校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65页。
    ③[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505页。
    ①[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5页。
    ②[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537页。
    ③[唐]皎然著,李壮鹰校注:《诗式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2页。
    ④[清]洪亮吉撰,李谢民点校:《春秋左传诂》,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766页。
    ⑤王先谦撰,王星贤点校:《荀子集释》,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412页。
    ①刘昼著,傅亚庶校释:《刘了校释》,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376页。
    ②[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注:《白居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653页。
    ①[晋]陆机著,张少康集释:《文赋集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6页。
    ②[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495页。
    ③见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82页。
    ①袁枚著,郭绍虞辑注:《续诗品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版,第171页。
    ①[清]洪亮吉撰,李谢民点校:《春秋左传诂》,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44页。
    ②[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88页。
    ③[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82页。
    ④黄晖撰:《论衡校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875页。
    ①黎翔凤撰:《管了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945页。
    ②[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741页。
    ③王先谦撰,王星贤点校:《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309页。
    ④[宋]周敦颐撰:《周子通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48页。
    ⑤[宋]张载撰,[清]王夫之注:《张子正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33页。
    ⑥[明]何塘著:《阴阳管见》,上海涵芬楼1920年版影印版。
    ⑦何宁撰:《淮南了集释》,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84-5页。
    ①[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7页。
    ②陈奇猷:《吕氏春秋新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74页。
    ③陈奇献:《吕氏春秋新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886页。
    ④黎翔凤撰:《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931页。
    ⑤陈奇猷:《吕氏春秋新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39页。
    ⑥何宁撰:《淮南子集释》,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65页。
    ⑦何宁撰:《淮南子集释》,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282--283页。
    ①[汉]班固撰:《汉书》,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3337页。
    ②[汉]班固撰:《汉书》,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3337页。
    ③苏輿撰,钟哲点校:《春秋繁露义证》,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354-357页。
    ④苏輿撰,钟哲点校:《春秋繁露义证》,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360页。
    ⑤何宁撰《淮南了集释》,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464页。
    ⑥何宁撰:《淮南了集释》,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282--283页。
    ⑦黎翔凤撰:《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937页。
    ⑧何宁撰:《淮南了集释》,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60页。
    ①黎翔凤撰:《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41页。
    ②[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31页。
    ③龙伯坚:《黄帝内经集解》,天津科技出版社2004年版,第14页。
    ④王先谦撰,王星贤点校:《荀子集释》,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366页。
    ⑤[清]黄爽辑:《春秋元命苞》,汉学堂知足斋从书道光中刻本,书日文献出版社1992年影印版。
    ⑥苏舆撰,钟哲点校:《春秋繁露义证》,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47页。
    ①[日]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9页。
    ②[日]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4页。
    ③萧洪恩:《“元气”演化史观——<易纬>的自然史观研究》,载《周易研究》2003年第4期。
    ①何宁撰:《淮南了集释》,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583页。
    ②何宁撰:《淮南子集释》,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934页。
    ③[宋]张载撰,[清]王夫之注:《张子正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88页。
    ④[宋]张载撰,[清]王夫之注:《张了正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89页。
    ①龙伯坚:《黄帝内经集解》,天津科技出版社2004年版,第15页。
    ②[宋]张载撰,[清]夫之注:《张子正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87页。
    ③陈奇献:《吕氏春秋新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683页。
    ①龙伯坚:《黄帝内经集解》,天津科技出版社2004年版,第210页。
    ②何宁撰:《淮南子集释》,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311页。
    ③[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147页。
    ④黎翔凤撰:《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938页。
    ①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校点:《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25页。
    ①[清]叶燮撰,霍松林校注:《原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1页。
    ②杨伯峻撰:《列了集释》,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47页。
    ③《续修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74页。
    ①[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0页。
    ②[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8页。
    ③龙伯坚:《黄帝内经集解》,天津科技出版社2004年版,第897页。
    ④陈奇猷:《吕氏春秋新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886页。
    ①[宋]张载撰,[清]王夫之注:《张了正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16页。
    ②[晋]陆机著,张少康集释:《文赋集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6页。
    ③[清]刘大櫆著:《论文偶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3页。
    ④杨伯峻:《列了集释》,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47-48页。
    ①[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493页。
    ②[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493页。
    ③《山谷集》卷16,见《四库全书·集部》卷39。
    ①龙伯坚:《黄帝内经集解》,天津科技出版社2004年版,第358页。
    ②苏舆撰,钟哲点校:《春秋繁露义证》,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318页。
    ①[宋]张载撰,[清]王夫之注:《张子正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96页。
    ②何宁撰:《淮南子集释》,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567页。
    ①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31页。
    ①[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513页。
    ②[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647页。
    ③[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494页。
    ④[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647页。
    ⑤[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493页。
    ⑥[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647页。
    ①马宏山:《文心雕龙散论》,新摄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1页。
    ②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0月版,第104页。
    ③赵仲邑:《文心雕龙译注》,漓江出版社1982年版,第249页。
    ④陈思苓:《文心雕龙臆论》,巴蜀书社1988年版,第69页。
    ⑤[晋]陆机著,张少康集释:《文赋集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41页。
    ⑥[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493页。
    ①[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见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7页。
    [日]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
    [唐]白居易.白居易集.北京:中华书局,1999.
    [清]陈立撰,吴则虞点校.白虎通疏证.北京:中华书局,1994
    陈启云.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历史论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陈荣捷.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台湾:台湾学生书局,中华民国七二年.
    陈思苓.文心雕龙臆论.四川:巴蜀书社,1998.
    [宋]陈抟、邵雍.河洛真数.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
    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史.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宋]程颐、郑汝谐.伊川易传·易翼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宋]程颐、程颢.二程集.北京:中华书局,2004
    蔡镇楚编.中国诗话珍本丛书.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美]成中英.易学本体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德]恩斯特·卡西尔著,黄龙保、周振选译.神话思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德]恩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方东美.中国人生哲学.台北: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2
    方东美.生生之美.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封孝伦.人类生命系统中的美学.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高晨阳.儒道会通与正始玄学.山东:齐鲁书社,2000.
    高亨.周易杂论.山东:齐鲁书社,1979
    高亨.周易古经今注.北京:中华书局,1984
    高怀民.两汉易学史.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高怀民.先秦易学史.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高怀民.宋元明易学史.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清]郭庆藩,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61.
    顾颉主编.中国神秘文化典籍类编.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黄寿祺、张善文编.周易研究论文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1990.
    [唐]韩愈撰,马其昶校注.韩昌黎文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德]杭辛斋著.学易笔谈·读易杂识.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海德格尔著,陈嘉映等译.存在与时间.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99.
    [德]海德格尔著,郜元宝译.人,诗意地安居:海德格尔语要.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德]黑格尔著,贺麟、王太庆译.哲学史讲演录.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法]亨利·柏格森著,王珍丽、余习广译.创造进化论.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
    [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1.
    何宁撰.淮南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98.
    洪亮吉撰,李谢民点校.春秋左传诂.北京:中华书局,1987.
    [明]胡应麟.诗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
    胡雪冈.意象范畴的流变.山东: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
    黄晖.论衡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90.
    黄霖.原人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黄庆萱.周易纵横谈.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侯敏.有根的诗学——现代新儒学文化诗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侯敏.易象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德]卡尔.雅斯贝斯著.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刘成纪.物象美学:自然的再发现.河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刘大钧.《今、帛、竹书周易》综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清]刘大樾.论文偶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译.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吕凤子著.中国画法研究.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
    刘纲纪、范明华.易学与美学.辽宁:沈阳出版社,1997.
    刘纲纪.《周易》美学.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晋]陆机著,张少康集释.文赋集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四川:巴蜀书社,2004.
    刘国梁.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刘国忠黄振萍主编.中国思想史参考资料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李镜池.周易探源.北京:中华书局,1978.
    李镜池.周易通义.北京:中华书局,1981.
    李天道.老子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李天道主编.中国古代人生美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李中华.纬书与汉代文化.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
    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
    李泽厚.历史本体论.己卯五说.北京:三联书店,2003.
    李泽厚.美学三书.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李泽厚.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北京:北京三联书店,2004.
    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魏]刘劭.人物志.北京:中华书局,2009.
    梁漱溟.梁漱溟全集.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
    列宁.列宁全集.第5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法]列维·布留尔著、丁由译.原始思维.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龙伯坚.黄帝内经集解.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4.
    黎翔凤.管子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4
    楼宇烈.王弼集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99.
    [德]马丁·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林中路.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马宏山·文心雕龙散论·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
    毛峰.神秘主义诗学.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98.
    [俄]梅列金斯基著,魏庆征译.神话的诗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法]米盖尔·杜夫海纳著,孙菲译.美学与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法]莫里斯·梅洛—庞蒂著杨大春译.眼与心.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牟宗三.中国哲学的特质.台湾:台湾学生书局,1963.
    牟宗三、唐君毅等著.中国文化论集.台湾: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4.
    [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84.
    皮朝纲、李天道、钟仕伦著.中国美学体系论.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
    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钱钟书.管锥编.北京:北京三联书店,2001.
    钱钟书著.谈艺录.北京:中华书局,1984
    四库全书(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
    十三经注疏(影印阮元校刻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
    邵汉明主编.中国文化精神.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宋]邵雍.邵雍集.北京:中华书局,2010.
    [后晋]沈昫等.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84.
    [汉]司马迁撰.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
    [美]苏珊·朗格著,滕守尧译.艺术问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美]苏珊·朗格著,刘大基等译.情感与形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孙希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礼记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9.
    [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苏舆撰,钟哲点校.春秋繁露义证.北京:中华书局,1992.
    苏渊雷.易学会通.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
    唐圭章编.词话从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
    [波]塔塔科维兹著,杨力等译.古代美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魏]王弼著,[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周易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80.
    王步贵.神秘文化·谶纬文化新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王春才.周易与中国古代美学.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清]王夫之.周易外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王明.无能子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
    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95.
    王明居.扣寂寞而求音——《周易》符号美学.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
    王树人.回归原创之思:“象思维”视野下的中国智慧.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王先谦撰,王星贤点校.荀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88.
    王晓华.西方生命美学局限研究.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唐]魏征等撰.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1.
    [意]维柯著,朱光潜译.新科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奥]维特根斯坦著,郭英译.逻辑哲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伍蠡甫.中国画论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明]吴昆.素问吴注.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明]吴昆.素闻悬解.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吴文治.宋诗话全编.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汪裕雄.意象探源.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萧楚父著.中国哲学史史料源流举要.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徐志锐.周易阴阳八卦说解.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
    [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谢松龄.天人象:阴阳五行学说史导论.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1989.
    熊十力.体用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熊十力.读经示要.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徐斌.魏晋玄学新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罗念生译.诗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严正.五经哲学及其文化学的阐释.山东:齐鲁书社,2001.
    杨伯峻.列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79.
    [美]叶维廉.中国诗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清]叶燮撰.原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俞建华编.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张岱年.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张光直.神话、美术与祭祀.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周桂钿.天地奥秘的探索历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张善文.洁静精微之玄思.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张祥龙.从现象学到孔夫子.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张祥龙.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北京:三联书店,2007.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上海:上海书店,1988.
    [唐]张彦远撰,周晓薇校点.历代名画记.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
    [宋]张载.张横渠集.北京:中华书局,1985
    [宋]张载撰,[清]王夫之注.张子正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日]中村元著,林太、马小鹤译.东方民族的思维方法.台湾:台湾淑馨出版社,1999.
    宗白华.宗白华全集.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周积寅编著.中国画论辑要.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朱伯崑.易学哲学史.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朱存明.灵感思维与原始文化.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
    朱光潜译.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朱谦之.老子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4.
    张善文著.历代易家与易学要籍.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
    [宋]朱熹.朱子语类.北京:中华书局,1986.
    [宋]朱熹.周易本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宋]朱熹著,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北京:中华书局,1986.
    陈鼓应.先秦道家易学发微.哲学研究,1996(07).
    邓乔彬.董仲舒天人感应论对文学的积极影响.文艺理论研究,2004(02)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3.
    黄金鹏.纬书与汉魏六朝文论.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04)
    侯玉臣.论巫术文化与儒家思想.甘肃社会科学,1992(05)
    黄钊.论《老子》哲学同《易》的血缘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85(01)
    金晟焕..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国古代天命观的演变—兼论阴阳五行说对易学发展的影响.周易研究,1999(08)
    刘大钧.“卦气”溯源.中国社会科学,2000(05)
    廉慧斌.论中国神秘文化.雁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2)
    李佩玲.《周易》与《文心雕龙》——从原道篇看周易对文心雕龙的影响.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07)
    刘进.以“味”论诗与中国文化特征.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02)
    李生龙.“天人感应”与古代文学.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04)
    李胜利.气论与中国古典美学.复旦大学学报,1994(07)
    李天道.《周易》“阴阳”观与中国美学之“生化”构成思想.中华文化论坛,2011(01)
    李天道.中国古代审美知觉论.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4(04)
    李天道.老子的人论与审美境界生成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89(10)
    林忠军.《易纬》宇宙观与汉代儒道合流趋向.哲学研究,2002(10).
    林忠军.易传符号解释视域下的儒道互补会通.山西大学学报,2009(05)
    赖宗贤.巫术文化的溯源及其在台湾的兴起.社会科学研究,1998(02)
    刘玉平.论《周易》的阴阳和谐思维.周易研究,2004(10)
    皮朝纲、李天道.开展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研究的构想.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89(10)
    秦学颀.论中国文化中的神秘主义.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5)
    沈怀灵.巫:上古文化的创造者与传承者.云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1998(04)
    宋玉波,朱丹琼.阴阳五行说的发展演变与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基本形成.哲学研究,2011(05)
    史少博.《周易正义》:“无本论”向“气本论”转化的桥梁.周易研究,2003年(05)
    田永胜.论王弼易学对两汉象数易学的继承.周易研究,1998(03)
    王玉德.中华神秘文化述要.社会科学战线,1993(05)
    王新春.易学研究的视野与方法.哲学研究,1998(02)
    向丹.审美化的生存理想.安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肖丽萍.道教神秘文化探析.民族论坛,1991(03)
    肖鹰.论中西美学的差异.文艺研究,1991(03)
    杨若冰.神秘主义的诗性建构.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10.
    余开亮、蔡永海.古代气论的三种形态极其美学意蕴.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1(08)
    赵士孝.《易传》阴阳思想的来源.哲学研究,1996(08)
    周伯达.从周易与老子论心物之合一.《学宗》第五卷第2期
    张恩普、陈知新.周易文学思想管窥.克山师专学报,2003(01)
    钟仕伦、李天道.20世纪中国传统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8(10)
    郑万耕.“神道设教”说考释.周易研究,2006(0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