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中国海上保险法与一般保险法之协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海上保险法和其他保险法律之间是否应该协调,就我国现行保险立法体例来说,答案应是肯定的。我国关于海上保险的规定集中体现于《海商法》(第十二章),《保险法》并未排除对海上保险的适用,因此两者之间,《海商法》为海上保险的特别法而《保险法》则构成一般法。由于我国保险立法背景使然,两法之间内容存在必要的差异之外,重复、冲突现象较为明显,有些差异则不尽合理,尤其《保险法》二次修订后,作为特别法的《海商法》如何与一般法《保险法》衔接和协调,该项研究在我国启动《海商法》修改前显得尤为必要。从世界范围来看,海上保险法历来强调其独特性品格,与其他保险立法的协调并不被重视,然新近的发展表明,传统海上保险法的一些独特制度及规则正在发生一定改变,普通保险法领域发生的变革正影响着海上保险法的发展,这一发展动态为笔者研究海上保险特别法和一般保险法之间合理性差异的区间以及规则统一的向度提供了新的注解。本文以我国规范海上保险的特别法《海商法》和规范所有保险类型的一般法《保险法》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分析法、历史分析法、体系化方法,探讨我国海上保险立法与一般保险立法之间应否协调、能否协调等理论问题,并在分析具体保险制度的基本原理以及考察国外保险相关立法的发展动向基础之上,提出我国海上保险立法的完善建议以及海上保险立法和一般保险立法适度协调的建议。除引言和结论外,本文共分五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主要考察我国海上保险立法和一般保险立法的法律文本。通过对特别法《海商法》(第十二章海上保险合同)和一般法《保险法》(主要是第二章保险合同)所有条文的比较,发现两法有关内容分工有合理之处,亦同时存在规范重叠、规范冲突、规范裂隙等问题,藉以指出两法协调的必要性。
     第二章研究我国海上保险法和一般保险法协调的基本理论。首先,从立法学原理和我国保险立法背景角度分析我国海上保险立法和一般保险立法各种现象的成因;其次,通过对特别法和一般法立法应遵循的体系化方法的分析,指出其对协调我国海上保险法和一般保险法的指导意义;第三,通过对海上保险和一般保险(主要是财产保险)若干共性的分析以探讨两法立法协调的可能性,为两法具体制度和规则的协调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章研究《海商法》和《保险法》共有但存在明显差异的一些制度,阐述两法之间的差异是否合理,从立法目的论证其统一协调的理论根据,并就具体规则的协调提出建议:其中,保险告知义务制度,《海商法》较《保险法》规定严苛,就保险告知的方式以及违反保险告知的法律后果的设定上,《海商法》应作出适当修正以平衡被保险人和保险人之间的利益;代位求偿和重复保险均为派生于保险补偿原则的具体制度,与海上保险的特殊性无涉,两法就此的规定应予统一。
     第四章则从功能比较的角度,对特别法《海商法》的保证制度和一般法《保险法》的危险增加通知义务制度进行研究。鉴于两法所采取的解决保险期间风险控制机制的法律路径并不相同,本章通过对保证制度在其他国家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保证制度和危险增加通知义务制度的具体比较以及与我国法律文化的契合度等角度的分析,对我国保险立法就此两项制度的取舍进行论证,并对经取舍后统一的制度如何适用于海上保险法领域的具体问题展开论述。
     第五章针对特别法《海商法》未规定而一般法《保险法》作出规定的制度和规则,主要选取保险利益制度、保险人说明义务制度、保险疑义利益解释规则等,分析这些存于一般法的制度其是否能适用于海上保险,其具体规则在适用于海上保险时是否存在困境,以及海上保险法如何与一般保险法形成规则上的衔接,并提出:《保险法》对被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具有保险利益的规则是完全与海上保险实践相契合的,应予适用;但是《保险法》采用的法定利益说并不适合海上保险,结合海上保险利益认定标准的发展趋势,建议采用更为宽松的认定标准;《保险法》说明义务制度过于严苛,考虑到海上保险的当事人缔约能力的悬殊没有一般保险明显,提出在《海商法》中应建立更为合理的说明义务的特别规则。
It is definite that the marine insurance law should be coordinated with other insurance laws. In China, marine insurance is mainly stipulated in Chapter XII of Maritime Code of the P.R.C.(hereinafter referred as CMC). The application of marine insurance has not been excluded in Insurance Law of the P.R.C.(hereinafter referred as CIL). Therefore, CMC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special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while CIL the general law. Due to Chinese legislative background, there exist some duplication and unreasonable conflict of their provisions, and it is of high necessity to study on how CMC (Chapter XII), as the special law, is coordinated with the amended CIL, which came into force in2009.Less attention worldwide has been paid to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marine insurance and other insurance laws because of the unique feature of the former. However, the recent development shows that the situation has changed remarkably, that is, some particular rules which for granted in marine insurance has been changed or be in transition and reforms in field of non-marine insurance law have influenced over marine insurance law, which make the author probe into the ranges of conflict or uniformity between CMC and other insurance laws. In this dissertation, centering on CMC and CIL and guided by methodologie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historical analysis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the author makes a study on whether marine insurance law should and could coordinate with general ones, attempt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foundation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CMC and CIL in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perfection of CMC and CIL as well. In addi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there are five chapters, with the main contents as follows:
     In chapter I the author examines the stipulations in marine insurance law and general insurance laws in China. According to a detailed comparison, the author lists some duplication, conflicts and open textures of the provisions, and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of coordination of CMC with CIL,
     In chapter Ⅱ the author concentrates on the fundamental theories concerning the coordination of CMC with CIL. Firstly,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different legislative background and points out the causes leading to such abnormality. Secondly, the author examines the theories of legislation focusing on the theory of systematization applied in law-making to realize the aim above. Thirdly,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possibility of coordination based on the universality of CMC and CIL.
     In chapter Ⅲ the author studies the systems and rules of conflict in CMC and CIL, questions whether the conflict is reasonable, expounds the possibility of unity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s to the system of disclosure, the insured assumes more duty according to CMC, which should be amended to balance the interests between the insurers and the insured in aspects of ways of disclosure and liabilities of violating the duty. Since the systems of subrogation and double insurance both derive from the principle of indemnity and are irrelevant with the unique features of marine insurance, rules of CMC and CIL concerned should be uniformed.
     In chapter Ⅳ the author focuses on the warranty adopted by CMC and the notification of increase in risk contained in CIL from the view of functional comparison. In view that the two laws adopt different ways of controlling risks during the period of time in coverage, the author attempts to value and decide which one is suitable in China considering Chinese legal culture and how the selected should be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marine insurance, based on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hallenges and developing trends of warranty in some countries, and the related rules in CMC and CIL
     In chapter Ⅴ the author concentrates on the rules and systems stipulated in CIL while absent in CMC, such as the doctrine of insurable interest, the insurers'duty of explanation and construction rules of contra proferentem, and intend to explore whether these systems in CIL could be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marine insurance, whether there are difficulties while putting into practice, and how to link up rules of the laws. The author insists that the rules that the insured must be attached insurable interest at the occurrence of incidents should be applied for marine insurance. The broader and more flexible criterion of insurable interest called "economic insurable interest" should be adopted in CMC because the criterion adopted in CIL called "legal insurable interest" is too narrow to hinder the marine commerce. Moreover, the special rules of reasonable duty of explana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CMC because the duties concerned in CIL are too strict and the contracting power of the insurers and the insured in marine insurance is not as unbalanced as in general insurance business.
引文
[1]例如张湘兰.海上保险与索赔理赔[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魏润泉,陈欣.海上保险原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王海明.船舶保险原理实务与经营管理[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6.;杨良宜,汪鹏南.英国海上保险条款详论(第二版)[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9.;杨良宜.海上货物保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2]此处是指我国原《保险法》(2002年修订)的条文。相似的规定,在我国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为第一百八十四条。
    [3]於世成,蒋正雄,唐兵.中国海商法研究(下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420.司玉琢,胡正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修改建议稿条文、参考立法例、说明[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3:代序3.
    [4]海上保险法的研究有影响力的著述有:Jonathan Gilman Robert Merkin, Claire Blanchar d, etc. Arnould's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and average(17th edition) [M]. London:Sweet & Maxwell,2008.; F. D. Rose. Marine Insurance:Law and PracticeLondon, LLP:2004.; Su san Hodges.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M]. Lond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1996. Robert Merkin. Marine Insurance Legislation [M]. London:LLP,2000.
    [1]本文所研究的保险为商业保险,不包括列入社会保障体系的社会保险,也不包括具有互助性质的互助保险。相对于商业保险,社会保险具有明显的强制性特点,而互助保险成员间的关系与商业保险的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和商业保险公司间的关系并不完全相同。我国《保险法》调整的保险即为商业保险(参见2009年修订的新《保险法》第二条对保险的定义以及第十条第三款对保险人为保险公司的界定)。本文所指的“海上保险”是指海上商业保险(即保险人为商业保险公司的海上保险),而不包括互助保险性质的船东互保协会承保的保赔保险。我国《海商法》对船东互保协会以及保赔保险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与南京宏油船务有限公司海上保险合同纠纷上诉一案有关适用法律问题的请示的复函》(2003民四他字第34号),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与会员之间签订的合同不适用《保险法》
    [2]司玉琢.海商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63.;曾立新.海上保险学[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3.;汪鹏南.海上保险合同法详论(第三版)[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1:3.
    [3]按保险标的的性质区分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是保险分类的一种重要标准,也是在保险立法中常被采用的分类标准,我国《保险法》即采用该分类标准。我国2009年修订的《保险法》第二章保险合同分成“人身保险合同”和“财产保险合同”,根据该法第十二条第三、四款的定义,“财产保险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保险,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财产保险的标的包括财产(即有形财产)和财产利益(即无形财产),此处财产保险为广义上的财产保险。根据2009年修订的《保险法》第九十五条第款第二项的规定“财产保险业务,分成: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等保险业务。”广义上的财产保险包括上述几种,狭义上的财产保险即为财产损失保险。人身保险具体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
    [4]《海商法》第二百一十八条:下列各项目可以作为保险标的:(一)船舶;(二)货物;(三)船舶营运收入,包括运费、租金、旅客客票; (四)货物预期利润;(五)船员工资和其他报酬;(六)对第三人的责任;(七)由于发生保险事故可能受到损失的其他财产和 产生的责任、费用。
    [5]根据我国《海商法》第二百一十八条,海上保险的标的大致分为财产以及预期利益和消极利益等三类,《海商法》关于海上保险标的的性质及其范围与《保险法》中财产保险的标的为“财产及其有关利益”的规定是一致的。《海商法》第二百一十八条第(七)项包含了作为保险标的的责任,因此保险公司承保的海上责任保险属于《海商法》调整的海上保险之一。需要说明的是,在我国海上保险实践中,海上责任为标的的责任保险主要是由中国船东互保协会承保的,但是这并不影响《海商法》调整的商业海上保险的范围包括“责任”的规定。
    [6]按保险金的支付形式为标准保险可区分为补偿性保险和定额保险,前者是根据保险事故的具体损失进行补偿,后者则按约定保险金额给付。这种分类与上述按保险标的性质分类具有交叉的关系:财产保险均为补偿性保险,人身保险中的人寿保险则为定额保险,但是第三类保险(即人身保险中的费用保险,如伤害保险中的医疗费用等),以保险标的性质这一角度分析则为人身保险,而从保险金支付的方式上则偏向于损害保险(补偿性)。第三类保险是保险法体系建构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鉴于本文以讨论海上保险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为主旨,海上保险是财产保险,也是补偿保险,因此笔者对保险法体系中第三类保险问题无意着墨更多。对于我国《保险法》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的分类标准的评价,可参见樊启荣.保险损害补偿原则研究——兼论我国保险合同立法分类之重构[J].中国法学,2005,(1):61-73.
    [7][加拿大]威廉·台特雷.国际冲突法[M].刘兴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20.[英]Do nald O'may&Julian Hill. OMAY海上保险——法律与保险单[M].郭国汀等译.北京:律出版社,2002:陈剖建序言.
    [8]不同学者对海上保险的特殊性的概括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基本上包含上述几项。例如,汪鹏南教授认为海上财产、海上危险和海事责任具有的特殊性使其海上保险中有许多独特制度。(参见汪鹏南.海上保险合同法详论(第三版)[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1:3.)杨召南教授等将海上保险的特点概括为:海上保险承保风险的复杂性、保险标的的多样性、保险利益的多变性、法律适用的国际性。(参见杨召南,徐国平,李文湘.海上保险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3.)学者曾立新概括为:海上保险承保的风险具有综合性、保险标的具有流动性、海上保险具有国际性、海上保险保障的对象具有多变性、海上保险种类繁多。(参见曾立新.海上保险学[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7-9.)张湘兰教授将海上保险的特点概括为:承保风险的综合性、承保标的流动性、承保对象的多变性、海上保险种类的多样性、海上保险的国际性。(参见张湘兰.海上保险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2-3.另可见张湘兰.海上保险与索赔理赔[M].北京:人民法院出社,2002:2-4.)
    [9]一般认为,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为现代海上保险法成型的标志。
    [10]1981年《经济合同法》第二十五条是关于财产保险合同的规定,分四款就财产保险合同的订立与成立、财产保险合同的条款、投保方在保险合同期间对保险标的安全维护义务以及保险赔偿与代位求偿及关系作出了规定。
    [11]我国《保险法》于1995年6月30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并于1995年10月1日实施。2002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决定》,《保险法》第一次修订是以“履行我国加入WTO承诺、加强保险监管”为指导思想”而做出的,修订主要集中在保险业法部分,保险合同部分基本未作修改(仅将诚实信用原则从保险法的其他原则中分离 出来而单列一条)。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第二次修订的《保险法》并于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保险法》第二次修订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对保险合同一章亦作出了大量修改(条文从原先60条调整为57条,修订的条文有48条)。在涉及到具体条文的比较时,本文将上述法律文本分别以“原《保险法》(1995年制定)”、“原《保险法》(2002年修订)”以及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以示区别(若未特别说明,“新《保险法》”亦为2009年修订的《保险法》)。如无特别说明, “《保险法》”一般在未涉及到具体条文的比较时使用。
    [12]我国《保险法》立法受台湾地区立法和学说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从1995年原《保险法》和台湾地区《保险法》比较:均采保险合同法和保险业法合并立法模式;在保险合同部分采用的是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之分类;保险合同主体采用投保人、被保险人和保险人三分法等,立法的结构和内容均具有相似性。学者也普遍认为我国《保险法》借鉴的台湾地区保险立法和学说。例如樊启荣教授指出, “考察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起草过程,主要是学习和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和作法,无论从篇章结构还是相关规定来看,几乎是我国台湾地区所谓“保险法”的“翻版”或“浓缩”。 (参见樊启荣.中国保险立法反思及前瞻——为中国百年保险法制而作[J].法商研究.2011(6):71脚注2.其他相似观点可参见李祝用.中国保险立法体例研究[J].河北法学,2006,(12):114.)学者周珺认为,“我国1995年实施的《保险法》主要借鉴参考大陆法系的立法,如《法国保险契约法》、《德国保险契约法》、 《日本商法典》第十章,当然也包括台湾地区《保险法》。”(参见周珺.二元主义?一元主义?——我国保险合同法立法模式的再认识[J].政法论丛,2004,(2):75-76.)
    [13]何勤华.英国法律发达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358.
    [14]关于我国《海商法》第十二章借鉴的是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在学理界为通识。(参见郭瑜.海商法的精神——中国的实践和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0;於世成,杨召南,汪淮江.海商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7.;吴焕宁.海商法(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21.赵德铭.国际海事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1.)加拿大著名海商法学者威廉·台特雷也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其1993年海商法第十二章对海商法进行了规范,虽然措辞不同,但该章节包含了很多英国海上保险法律所确立的法律原则。”[加拿大]威廉·台特雷.国际海商法[M].张永坚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482.
    [15]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一百八十四条。需要说明的是,原《保险法》(1995年制定)第一百四十七条关于海上保险的法律适用的规定稍有不同,其条文具体为:“海上保险适用海商法的有关规定;海商法未做规定的,适用本法的有关规定。”2002年《保险法》第一次修订时,该条未做修改,条文顺序调整为第一百五十三条。
    [16]关于我国保险立法是否属于一元主义立法体例,具体阐述于下文第一章第一节展开。
    [17]孙国华.法理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22.
    [18]关于法律移植可能性的争论,可参见黄金兰.法律移植问题(博士学位论文)[D].济南:山东大学,2006:4-8.
    [19]郑玉波.保险法论[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00:26.
    [20]赵中孚.商法总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1.
    [21]事实上该法案早在1894年即已完成。关于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制定的过程,可参见Peter Macdonald Eggers, The Marine Insurance Act 1906:Judicial Attitudes and Inno-vation-Time for Reform?[A]. in:D. Rhidian Thomas(ed). Marine Insurance:the Law in Tr -ansition[M]. London:Informa,2006:193-196.
    [22]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的立法价值的取向,是随着保护消费者的法律运动的兴起而在保险法领域中的表现或延伸。随着对保险合同的技术性、专业性以及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的缔约谈判能力悬殊等认识的加深,对被保险人利益的保护问题也逐渐被现代保险法所关注。我国《保险法》第二次修法的宗旨也明确提出了“保护被保险人利益”这一价值取向。
    [23]海上保险法的国际协调运动有三次:海上保险法的协调活动始于1899年国际法协会(ILA)在布法罗市(Buffalo)召开的会议,会议对海上保险法的国际协调问题进行讨论,后通过了《1901格拉斯歌海上保险规则》(The Glasgow Marine Insurance Rules of 1901)但随着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的颁布并取得的巨大成功,最终宣告了该次国际协调的失败。(See Marine insurance:The CMI Review Initiative [EB/OL]. in CMI Yearbook2000: 325. http://www.comitemaritime.org/Uploads/Yearbooks/Yearbook+2000.pdf.2011-9-30.)。第二次是由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推动的,其秘书处在1978年11月发表了《海上保险——海上保险合同的法律与文件问题》的报告,之后其下设的国际航运工作小组(ISLWG)多次召开会议,并讨论拟定海上保险示范条款,至1985年3月29日正式公布包括船舶保险条款和货物保险条款两部分的名为《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海上示范条款》(UNCTAD Model Clauses on Marine Hull and Cargo Insurance)。虽然该次协调采取的是海上保险示范条款的形式,并针对英国劳氏S.G保险单的问题而展开的,并促使英国抢先启用了新协会保险条款(包括协会货物条款和协会船舶保险条款),但是该示范条款并未在实务中得到应用。 (参见谷浩.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海上保险立法:变革、协调及特点[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128-129.)第三次是在二十世纪90年末开始并由国际海事委员会(CMI)主导的。从1998年6月由CMI和斯堪的纳维亚海商法学院在奥斯陆联合举行海上保险研讨会正式启动本次国际协调的运动。该会议讨论关于船舶保险的有关问题,并认为各国海上保险法的差异值得研究,并确定了保险利益、保险告知、最大诚信义务、保证等十二个议题。会后成立了海上保险问题国际工作组(IWG)负责海上保险法的研究工作。工作组原先仅讨论船舶保险的问题,后来将货物保险问题也纳入。1999年CMI向各国海商法协会发出问卷单,并由由斯堪的那维亚海商法学院的威尔海默森教授(Trine-Lise Wilhelmsen)对反馈信息进行汇总形成报告。(See Marine insurance:The CMI Review Initiative [EB/OL]. in CMI Yearbook2000:325-327. http://www.comitemaritime.org/Uploads/Yearbooks/Yearbook+2000.pdf.2011-9-30.)2001年国际海事委员会第37届大会上继续讨论海上保险法的研究工作。2003年国际海事委员会大会第38届大会上,提交了关于被保险人的不当行为、风险变更、保证和最大诚信这四个最具争议的问题的研究报告。2004年,工作组主席海尔教授(John Hare)做了工作组报告,草拟了海上保险法指导规则,并宣布审议工作暂告一个段落。(See John Hare. The CMI Review of Marine Insurance-Report to the 38th Conference of the CMI Vancouver2004[EB/OL]. inCMIYearbook2004:248-260. http://www.comitemaritime.org/Uploa ds/Yearbooks/YBK_2004.pdf 2011-9-30.)关于海上保险法的国际协调的详细阐述可参见谷浩.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海上保险立法:变革、协调及特点[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111-182.
    [24]主要相关的法律是我国《合同法》、《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等。主要相关的司法解释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上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等。
    [25]保险相对人,是指与一方当事人保险人相对应的另一方,由于我国《海商法》和《保险 法》与保险人相对一方所采纳的概念并不同,在不涉及两法具体条文比较时,为表达方便,以保险相对人概念统称,包括投保人、被保险人,但准确地说,根据情况区分为:海上保险则指被保险人,而一般保险则指投保人和/或被保险人。
    [26]尹田.中国保险市场的法律调控[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3.
    [27][日]上山道生.保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22.转引自邢海宝.中国保险合同法立法建议及说明[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151.
    [28][美]所罗门·许布纳,小肯尼思·布莱克,伯纳德·韦布.财产和责任保险[M].陈欣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2.
    [29]樊启荣.保险契约告知义务制度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411.
    [30]杨芳.可保利益效力研究——兼论对我国相关立法的反思与重构[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王保树序言.
    [31]Roger M. Baron. Subrogation:A Pandora's Box Awaiting Closure [J]. South Dakota Law Review,1996:237.
    [32][德]K·茨威格特,H·克茨.比较法总论[M].潘汉典,米健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4.
    [33][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北京:中国商务印书馆,2003:73.
    [34]司玉琢.国际海事立法趋势及对策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353.
    [35]梁迎修.方法论视野中的法律体系与体系思维[J].政法论坛2008,(1):62.
    [36][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学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318.
    [37]梁迎修.方法论视野中的法律体系与体系思维[J].政法论坛,2008,(1):62.
    [38]梁迎修.方法论视野中的法律体系与体系思维[J].政法论坛,2008,(1):62.
    [1]保险法的立法体例可以根据不同角度而作出分析。在保险法中,以公保险法(即保险业法)和私保险法(即保险合同法)的立法关系为标准,可以将保险法的立法体例分成合并主义和并列主义两种立法体例,英国、德国、日本等采用的是并列模式,法国、比利时、西班牙、台湾地区等采用的是合并主义体例(参见李玉泉.保险法(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64-265.)我国采用的是合并模式,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和原《保险法》在立法体例结构上大致相似,单列第三章“保险公司”、第四章“保险经营规则”,将保险业法和保险合同法规定于一部法律。本文研究的保险法体例是从海上保险合同立法和其他保险合同立法之间关系的角度而使用这一概念,因此更准确地说,本文研究所指的保险立法体例是保险合同法的立法体例。
    [2]具有现代形式的海上保险始于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意大利北部的汉萨商人和伦巴蒂商人之间,英语中保单"Policy"一词即源于意大利语Polliza。(参见Donald O'may, Julian Hill. OMAY海上保险—法律与保险单[M].郭国汀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从历史上看,海上保险的萌芽则更早。一般认为,公元前2000年,地中海地区就已经有广泛的海上贸易活动,为抵御风险而抛货以及抛货损失由货物所有人分摊的共同海损原则被学者认为是“海上保险的萌芽”。(参见李玉泉.保险法(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6.而开始于公元前800年到700年间流行于中世纪的“海上借贷制度”具有“现代海上保险的味道”。(参见桂裕.海商法新论[M].台北:正中书局,1990:72.转见汪鹏南.海上保险合同法详论(第三版)[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1:11.)
    [3]尹田.中国保险市场的法律调控[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448.
    [4]主要是指中世纪的三大海事惯例集:《康索拉度海法》(Consolato del Mare)、奥列龙案例集(The Law of Oleron)以及《维斯比海法》(Laws of Visby),这些海事惯例集中收集了地中海沿岸共同遵守的海上贸易的规则,其中包含海上保险规则与惯例。
    [5]Marine adventure,一般译为海上航行、海上运务,也有认为应解释为海上风险活动。(详见蒋正雄.中国海商法研究(下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591-592.)笔者对Marine adventure仍采直译。从海上保险的历史来看,Marine adventure指的是航海活动,海上保险主要承保海上航行中遭受的损失。但是从现代海上保险的承保范围的扩大趋势来看,海上保险不仅针对海上航行中的风险,而事实上扩展到海上其他风险活动,比如海洋资源勘探等,因此将marine adventure译为海上冒险活动或者海上风险活动更能体现海上保险 的现代发展趋势。
    [6]其他以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为范本的英美法系国家的立法,例如澳大利亚1909年《海上保险法》第七条关于海上保险合同的定义与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完全一致(条文参见A. A. Tarr. Australian Insurance Law[M]. Sydney:The Law Book Compant Limi ted,1987:321.);加拿大1993年《海上保险法》第六条第一款关于海上保险合同的定义则将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第一条定义第二条海上风险(包括海陆混合风险)结合起来进行规定,不仅突出了海上保险具有的补偿性质且在定义中匡定了海上损失的范围。(条文参见George R. Strathy, George C. Moore. The Law and Practice of Marine Insurance in C anada[M]. Markham:LexisNexis Canada Inc.,2003:Appendix A, Marine Insurance Act.)
    [7]韩立新,王秀芬.各国(地区)海商法汇编(中英文对照)(下卷)[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3:1407.
    [8]大陆法系国家相关立法不常对海上保险或海上保险合同下定义,例如德国《商法典》意大利《航海法典》、希腊《海事私法典》、荷兰《海商法》、台湾地区《海商法》等均有专章规定海上保险合同,但上述立法中未对海上保险合同下定义。参见韩立新,王秀芬.各国(地区)海商法汇编(中英文对照)(下卷)[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3:938-1726.
    [9]谷浩.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海上保险立法:变革、协调和特点[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5.
    [10]例如从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第三条的规定来看,其不仅在第二款列明了典型的可保标的,同时其第一款明确规定了“任一合法的海上冒险活动均为可保标的”,具有开放性。我国《海商法》第二百一十八条对保险标的的规定从立法方法上与标的的范围上与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是相似的,即在具体罗列保险标的的基础上通过同条第七项“由于发生保险事故可能受到损失的其他财产和产生的责任、费用”的概括性规定表明了可保标的范围的开放性。其他一些国家对海上保险的可保财产的立法方法并不相同:有采用和英国相同的立法方式,即采概括式和列举式相结合,例如德国《商法典》第七百七十八条对保险标的的概括性规定,第七百七十九条为具体可保标的的罗列(参见韩立新,王秀芬.各国(地区)海商法汇编(中英文对照)(下卷)[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3:1068.);有采用概括式立法,例如希腊《海事私法典》第二百五十九条规定:任何面临海上风险的合法利益,包括期得利益,可构成海上保险的标的物(参见韩立新,王秀芬.各国(地区)海商法汇编(中英文对照)(下卷)[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3:937.);有根据海上保险合同的不同种类对具体保险标的作出规定的方式,例如意大利《航海法典》第五百一十五条船舶保险、第五百一十六条货物保险、第五百一十八条货物预期利润保险、第五百一十九条将赚取的运费保险、第五百二十七条碰撞造成的损害第三方的索赔等(韩立新,王秀芬.各国(地区)海商法汇编(中英文对照)(下卷)[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3:1630-1631.)。虽然立法技术不同,但是一般都表明了海上可保标的的范围的开放性。
    [11][加拿大]威廉·台特雷.国际海商法[M].张永坚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485.
    [12]参见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第三条第三款海上风险。
    [13]例如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第二条第一款以及以该法为范本的澳大利亚1909年《海上保险法》第八条第一款(A. A. Tarr. Australian Insurance Law[M]. Syndey:The Law Book Compant Limited,1987:321.)和加拿大1993年《海上保险法》第二条关于海上风险的定义以及第六条第一款中关于海上保险合同的定义。(George R. Strathy, George C. Moore. The Law and Practice of Marine Insurance in Canada[M]. Markham:LexisNexis Canada Inc., 2003:Appendix A, Marine Insurance Act.)
    [14][加拿大]威廉·台特雷.国际海商法[M].张永坚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472.
    [15]如德国《商法典》第五编第十章“海上保险”(第七百七十八条至第九百条)、日本《商法典》第四编第六章“保险”(第八百一十五条至八百四十一条)、希腊《海事私法典》第十四章“海上保险”(第二百五十七条至二百八十八条)、荷兰《海商法典》第九章“对海上危险和被捕获风险的保险”(第五百九十二条至六百八十五条)、俄罗斯联邦《商船航运法典》第十五章“海上保险合同”(第二百四十六条至第二百八十三条)。意大利《航海法典》第二编第九部分“保险”(第五百一十四条至五百四十七条)、台湾地区《海商法》第七章“海上保险”(第一百二十六至一百五十二条)。韩立新,王秀芬.各国(地区)海商法汇编(中英文对照)(下卷)[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3:655-1726.
    [16]傅廷中.海商法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6.
    [17]杨东霞.中国近代保险立法移植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46.
    [18]法国关于海上保险法的立法形式在二十世纪中后期以后发生改变,这一问题容后面详述。
    [19]郑玉波(刘宗荣修订).保险法论(修订八版)[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10:29.
    [20][加拿大]威廉·台特雷.国际海商法[M].张永坚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482.
    [21]David Hertzell. Insurance Contract Law Reform in England/Wales and ScotlandfA]. in: Baris Soyer(ed.), Reforming Marine and Commercial Insurance Law [M]. Lodon:Imforma, 2008:1.
    [22]刘兆兴.比较法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205.
    [23]资料来源http://www.austlii.edu.au[EB/OL].2011-8-28.
    [24]澳大利亚1984年《保险合同法》第九条。See A. A. Tarr. Australian Insurance Law [M]. Syndey:The Law Book Compant Limited,1987:20.
    [25]德国2008年《保险合同法》第二百零九条。德国2008年《保险合同法(英译版)》[EB/OL].参见http://www.gesetze-im-internet.de/englisch_vvg/englisch_vvg.html.2011-9-2.
    [26]德国《商法典》对航海风险的保险部分(即其第七百七十八条至第九百条)事实上在实践中已经被1919年起在德国保险市场通用的《标准保险条件》所取代。SeeTrine-Lise Wilh elmsem. Duty of Disclosure, Duty of Good Faith, Alteration of Risks and Warranties:An Analysis of the Replies to CMI Qestionnaire, in CMI yearbook 2000:334. [EB/OL]. http:// www. comitemaritime. org/Uploads/Yearbooks/Yearbook+2000. pdf.2011-9-30.
    [27]Trine-Lise Wilhelmsem. Duty of Disclosure, Duty of Good Faith, Alteration of Risks and Warranti-es:An Analysis of the Replies to CMI Qestionnaire, in CMI yearbook 2000: 333. [EB/OL]. http://www. comitemaritime. org/Uploads/Yearbooks/Yearbook+2000. pdf.2011-9-30.根据该报告,挪威一般合同法中关于不公平合同的规定对海上保险合同仍是适用的。
    [28]Trine-Lise Wilhelmsem. Duty of Disclosure, Duty of Good Faith,Alteration of Risks an d Warranties:An Analysis of the Replies to CMI Qestionnaire, in CMI yearbook 2000:334. [EB/OL]. http://www. comitemaritime. org/Uploads/Yearbooks/Yearbook+2000. pdf.2011-9-30.
    [29]初北平.船舶保险条款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8:30.
    [30]日本商法典[M].王书江,殷建平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203.本文引用的日本《商法典》条文均源自该书,特此说明,下同。
    [31]日本于2008年5月31日通过《保险法》,该法内容中没有包括海上保险合同部分。海上保险合同部分仍受日本《商法典》调整。就海上保险合同的适用,商法典第四编第六章仍为特别法,《保险法》为一般法。日本《保险法》第三十六条对该法损害保险一章内容适用海上保险合同作出了规定,其规定该法的第七条、第十二条、第二十六条、第三十二条不适用于《商法典》规定海上保险契约,其他内容在《商法典》海上保险部分未规定的,则适用该法上述条文之外的其他条文。因此仍为一元主义立法体例。
    [32]《韩国商法》[M].吴日焕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4.本文所引用的《韩国商法》的条文均源自该书,特此说明,下同。
    [33]台湾地区《海商法》于1929年12月30日颁布,1962年修正,全文共一百九十四条。1999年7月14日修正公布,全文共一百五十三条。2000年1月16日修正公布第七十六条。参见刘宗荣.海商法:新海商法的理论与实务[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11.有关台湾地区《海商法》立法及沿革,可参见赖来琨.新海商论[M].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8:23-24.
    [34]台湾地区《保险法》于1929年公布,截止到2010年2月(第十五次修正)共经十五次修正。最近的几次修正,比如2007年7月,修正的内容主要集中于保险业法部分;2010年2月,主要修正了未成年人保护等内容。(参见郑玉波(刘宗荣修订).保险法论(修订八版)[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10:修订八版序.限于资料及最近几次的修订内容与本文所讨论问题并无重要关联,因此本文对台湾地区《保险法》条文采其2003年修订的条文。条文来源林动发.金融法规总览(四)[M].台北:学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1-151.本文关于台湾地区《保险法》条文均源自该书,特此说明,下同。
    [35]意大利民法典(2004年)[M].费安玲,丁玫,张宓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444.本文中关于意大利《民法典》的条文均引自该书,特此说明,下同。
    [36]U. S. Const. art. Ⅲ, §2.
    [37]在美国,就海上保险合同是否属于海商合同,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并不明确。(参见郁志轰.美国海商法[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234.)在Insurance Co. v. Dunham (78 U.S. (Ⅱ Wall.) I (1870))一案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才确认海上保险合同属于海上合同,适用联邦海事法。(See Thomas J. Schoenbaum.Key Divergences Detween English and Am erican Law of Marine Insurance:a Comparative Study [M]. Maryland:Cornell Maritime Pr ess,1999:25.)
    [38][美]G.吉尔摩,C.L.布莱克.海商法(上册)[M].杨召南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7.
    [39]348 U.S.310,75S.Ct.368(1955).
    [40]威尔本船公司案中确立的海上保险适用州保险法的规则是受到一定限制的,即适用于州际海上保险合同,而国际海上保险合同仍适用联邦海法。US.310,75S.Ct.368(1955).pp322-32 4.
    [41]Thomas J. Schoenbaum..Key Divergences Detween English and American Law of Marine Insurance:a Comparative Study [M]. Maryland:Cornell Maritime Press,1999:15.
    [42]首先,就该案确定的原则的适用范围方面,是仅针对海上保险中的保证条款(因威尔本 船公司一案是一起违反保证条款的案件),还是针对海上保险的所有问题的适用规则,不无疑问。其次,该案所确立的规则与美国宪法关于海事归联邦管辖的规定是有一定冲突的,该案确立的原则要么意味着海上保险法整体被排除于美国宪法第三条第二款的范围,否则这样的适用规则与该条的规定是相冲突的。第三,该案所确立的原则破坏了美国海商联邦法的统一。
    [43]郑玉波(刘宗荣修订).保险法论(修订八版)[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10:28-29.
    [44][加拿大]威廉·台特雷.国际海商法[M].张永坚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478.该书中对1976年法国保险合同法使用的是“保险法典”的表述,为统一笔者采用法国《保险合同法》这一表述。
    [45]詹昊.保险市场规制的经济法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17.
    [46]周珺.二元主义?一元主义?——我国保险合同法立法模式的再认识[J].政法论丛,2004,(2):75.樊启荣教授也持相同观点,但是其也提出了将海上保险合同法纳入保险法的统一立法的观点。参见樊启荣.中国保险立法反思及前瞻——为中国百年保险法制而作[J].法商研究.2011,(6):70-71.
    [47]该文中所指为《保险法》第一百五十三条是指该文章中提到的我国当时的《保险法》(1995年制定并于2002年第一次修订)中关于海上保险合同适用的规定。
    [48]周珺.二元主义?一元主义?——我国保险合同法立法模式的再认识[J].政法论丛,2004,(2):77.
    [49]沙银华.从保险的分类探索中国保险法体系的构建[A].见:胡晓珂,陈飞.保险法评论(2010年第1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66.
    [50]我国保险法学者和海商法学者基本都持《海商法》第十二章构成保险法的特别法这一观点。相同观点可参见覃有土.保险法概论(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448.赵万一.商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428.;王作全.商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80.;司玉琢,胡正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修改建议稿条文、参考立法例、说明[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3:代序2.;傅廷中.海商法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480.;张丽英,赵劲松,赵鹿军.中英海上保险法原理及判例比较研究[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6:2.
    [51][英] Donald O'may, Julian Hill. OMAY海上保险——法律与保险单[M].郭国汀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序言1.
    [52]在上述认为我国(大陆)保险合同法属于二元主义立法模式的文章中,学者周珺认为台湾属于一元主义立法模式。参见周珺.二元主义?一元主义?——我国保险合同法立法模式的再认识[J].政法论丛,2004,(2):75.
    [53]张文显教授指出,“在法学论著和和日常用语中,人们往往用法律规范(广义的)作为法律规则、原则和概念的统称或概称。”(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修订版)[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49.)本文所指法律规范主要是从狭义角度使用,即本文所指的法律规范和法律规则为同义,均为表达规定权利义务以及具体法律后果的准则的概念,且本文两种表述均有使用。
    [54]孙国华,朱景文.法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86-287.
    [55]李旭东博士在其博士论文中根据法学家的著述总结了法律规范的四种类型:其中第一种 规范和第二种规范为实体性规范,同哈特在《法律的概念》提出的第一性规则和第二性规则;第三种规范为功能性规范,为法律体系的存在而存在,它并不直接指向人们的权利义务,而是居于实体规范之间,为他们规范性作用的实现提供各种支持。第四种规范为效力性规范。参见李旭东.法律规范理论之重述(博士学位论文)[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75-76.笔者对其作出四种规范类型是否合理与科学不作评价,但其对“功能性规范”的定位值得借鉴。
    [56]英国学者拉兹在其著作中提出:“提出法律的功能是引导性的,所以法律是具有规范性的,法律引导具有两种形式:通过规定避免如此行为的某种标准理由,影响人们某种行为过程的后果;通过规定追求某种行为或避免某种行为的理由,影响人们的某种行为过程的后果。”但其同时认为“在任何法律体系中存在不属于规范的法律,其存在赖于法律具有如下特征,即避免重复等。但最重要的根据还在于理解法律体系内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重要联系的简明和清晰。”参见[英]约瑟夫·拉兹.法律体系的概念[M].吴玉章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201-202.
    [57][英]约瑟夫·拉兹.法律体系的概念[M].吴玉章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201-202.
    [58][意]彼德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M].黄风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10-11.
    [59]汪全胜.特别法与一般法之关系及适用问题探讨[J].法律科学,2006,(6):51-52.
    [60]雷磊.法律规范的冲突与适用(硕士学位论文)[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7:14.
    [61]司玉琢,胡正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修改建议稿条文、参考立法例、说明[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3:代序3.;何丽新.新民商立法视野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的修订[J].中国海商法年刊,2011,(2):51,53.
    [62][美]G.吉尔摩,c.L.布莱克.海商法(上册)[M].杨召南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69.
    [63][美]G.吉尔摩,C.L.布莱克.海商法(上册)[M].杨召南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68.
    [64]董书萍.论法律规范冲突——以同一部宪法下的法律规范为分析对象[J].法学论坛,2010,(5):103.
    [65]林动发.金融法规总览(四)[M].台北:学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A-3.
    [66]要保人,即投保人。台湾地区《保险法》采要保人概念,我国《保险法》采投保人概念。
    [67]林动发.金融法规总览(四)[M].台北:学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A-154.
    [68]参见我国《海商法》第二百四十五条至第二百四十八条。推定全损的定义规定在《海商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百四十五条规定的是实际全损的概念。第二百四十八条规定的是实际全损的推定。第二百四十七条规定的是与推定全损和实际全损对应的部分损失。
    [69]参见我国《海商法》第二百四十九条至第二百五十条。
    [70]参见我国《海商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71]参见我国《海商法》第二百三十一条至二百三十三条。
    [72]比如,推定全损是海上保险所特有的一种制度。在保险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该制度并未被普通的财产保险法吸收与采纳。但是是否适用于非海上保险还是存在争议,例如,在英国Moorev.Evans([1918]AC185,193)一案中,Atkinson勋爵批评了Campell & Phillips Ltd v.Denman(1915)21 Com Cas.357一案的判决,认为该判决将推定全损应用至非海上保险是一种非常奇怪的做法。(参见朱作贤.海上保险法补偿原则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36.)而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克拉克则对推定全损不能适用于一般保险提出 质疑。(参见[英] Malcolm A. Clarke保险合同法(第三版)[M].何美欢,吴志攀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86.)
    [73]此处是指海商法中处海上保险以外的其他领域中的特别制度,比如共同海损制度、海难救助制度等。
    [74][美]G.吉尔摩,C.L.布莱克.海商法(上册)[M].杨召南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68.
    [75]参见我国《海商法》第二百四十一条。
    [76]《海商法》第二百三十七条:发生保险事故造成损失后,保险人应当及时向被保险人支付保险赔偿。
    [77]《海商法》第二百五十一条: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支付保险赔偿前,可以要求被保险人提供与确认保险事故性质和损失程度有关的证明和资料。
    [78]其中《保险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关于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免责与《海商法》第二百四十二条类似。
    [79]原《保险法》(1995年制定、2002年第一次修订)第十三条:投保人提出投保要求,经保险人同意承保,并就保险合同的条款达成协议,保险合同成立。保险人应当及时向投保人签发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并在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中载明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合同内容。经投保人和保险人协商同意,也可以采取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书面协议形式订立保险合同。
    [80]一般认为,根据合同所发生的债的关系,在时间上有无继续性为区别标准,可以分为一时性合同和继续性合同。保险法学者和民法学者对保险合同属于继续性合同这一认识是比较一致的。比如:屈茂辉和张红认为,保险合同为继续性合同,且为固有的继续性合同,因为保险合同的目的的实现是在时间延展过程中才能实现的合同,所以其是合同缔结时即为继续性合同。(参见屈茂辉,张红.继续性合同:基于合同法理与立法技术的多重考量[J].中国法学,2010,(4):29-30.)其他赞同保险合同是继续性合同的有江朝国、(参见江朝国.保险法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34-35.)、樊启荣(参见樊启荣.论保险合同的解除与溯及力[J].保险研究,1997,(8):41-42.)等。
    [81]关于《海商法》和《保险法》对与保险人相对一方的合同当事人规定的不同及成因,详见本节“三、规范差异”部分以及第二章第一节“三、规范差异的不同成因”部分。
    [82]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适用于财产保险合同的保险人“法定,,解除权的事由主要包括:投保人违反告知义务(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十六条,下面条文均指该法)投保方谎称发生保险事故或故意制造保险(第二十七条)、因保险标的转让导致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第四十九条)、违反保险标的安全维护义务(第五十一条)、保险期间危险显著增加(第五十二条)
    [83][美]所罗门·许布纳,小肯尼思·布莱克,伯纳德·韦布.财产和责任保险[M].陈欣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
    [84]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十八条第四款:保险金额是指保险人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最高限额。
    [85]保险价值是保险标的物价值,仅财产保险合同中存在。根据保险价值是否在保险合同中约定分为定值保险和不定值保险。关于保险价值的确定方法《保险法》和《海商法》规定是不同的,对于保险价值确定的方法的比较见本节一、(二)部分。
    [86]保险金额超过保险价值的保险为超额保险,保险金额等于保险价值的为足额保险,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的则为不足额保险。
    [87]本部分所概括的共有制度的差异规则,其前提为比较的制度是两法所共有的,与前一种“规范重叠”现象有一定重叠,“重叠现象”部分侧重于指出两法内容的相同性,这里侧重于比较两法的差异或不一致的内容。
    [88]《海商法》第二百二十二条至第二百二十四条“被保险人的告知义务”、 《海商法》第二百三十五条“被保险人的保证义务”、《海商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被保险人出险通知义务及施救义务”、 《海商法》第二百三十三条预约保险的通知义务”等。
    [89]樊启荣.中国保险立法反思及前瞻——为中国百年保险法制而作[J].法商研究,201 1,(6):70.
    [90]江朝国.保险法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316.
    [91]郑玉波(刘宗荣修订).保险法论(修订八版)[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10:39-40.;刘宗荣.新保险法:保险契约法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86-190.(该书保险价值采保险价额之概念,特此说明。)
    [92]《海商法》第二百一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保险人与被被保险人未约定保险价值的,保险价值依照下列规定计算:(一)船舶的保险价值,是保险责任开始时船舶的价值,包括船壳、机器、设备的价值,以及船上燃料、物料、索具、给养、淡水的价值和保险费的总和;(二)货物的保险价值,是保险责任开始时货物在起运地的发票价格或者非贸易商品在起运地的实际价值以及运费和保险费的总和;(三)运费的保险价值,是保险责任开始时承运人应收取运费总额和保险费的总和;(四)其他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是保险责任开始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和保险费的总和。
    [93]对于我国海上保险和一般保险领域的告知义务差异的详细阐述,可详见下文第二章第一节第一部分。相关条文的具体内容也可参见该部分。
    [94]参见《海商法》第二百二十三条。
    [95]参见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十六条第二款、第四款、第五款。
    [96]参见新《保险法》(2009年新修订)第十六条第三款、第六款。
    [97]温世扬,黄军.复保险法律问题研析[J].法商研究,2001,(4):38.
    [98]我国法律体系内的重复保险制度的比较,可详见本文第三章第三节第一部分。相关条文的内容也可参见该部分。
    [99]参见《海商法》第二百二十五条,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五十六条。
    [100]关于代位求偿的详细比较参见本文第三章第二节第一部分。相关条文的具体内容同样可参见该部分。
    [101]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六十条至第六十三条。 《海商法》第二百五十二条至第二百五十四条。海上保险代位求偿的规范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上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三条、第十四条。《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九十三至第九十七条等。
    [102]江朝国.保险法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262.
    [103]《海商法》第二百三十六条:一旦保险事故发生,被保险人应当立即通知保险人,并采取必要的合理措施,防止或者减少损失。被保险人收到保险人发出的有关采取防止或者减少损失的合理措施的特别通知的,应当按照保险人通知的要求处理。对于被保险人违反前款规 定所造成的扩大的损失,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二十一条: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和受益人知道保险事故发生后,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及时通知,致使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难以确定的,保险人无法确定的部分,不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是保险人通过其他途径已经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保险事故发生的除外。
    [104]《海商法》第二百六十四条:根据海上保险合同向保险人要求保险赔偿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自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
    [105]2009年修订的《保险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人寿保险以外的其他保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向保险人请求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
    [106]作为比较法常用的规范比较方法,其首先是应具有相同的法律结构,即被比较的国家的法律部门划分相同,它们运用的法律概念具有同一性,这样才能保证在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规则之间具有一一对应,被比较的对象之间具有可比性。参见朱景文.比较法导论[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2:13.
    [107]功能比较是从事实问题出发,对不同国家的法律调整该事实问题或不同国家的法律解决该问题手段的比较。功能比较扩大了比较的范围,不同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只要它们的功能相同,即解决相同的社会问题、满足相同的社会需要就是可以比较的。参见[德]K·茨威格特,H·克茨.比较法总论[M].潘汉典,米健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46-74.;黄文艺.论当代西方比较法学的发展[J].比较法研究,2002,(1):1-11.
    [108]参见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五十二条。
    [109]参见我国《海商法》第二百三十五条。
    [110][德]K·茨威格特,H·克茨.比较法总论[M].潘汉典,米健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46.
    [111]这一比较特殊的立法现象,笔者将在第四章中详细比较和分析。
    [112]哈特指出:“任何选择用来传递行为标准的工具—判例或立法,无论它们怎样顺利地适用于大多数普通案件,都有在某一点上发生适用上的问题,将表现出不确定性;它们将具有人们称之为空缺结构的特征,至此,就立法而言,我们把空缺结构作为人类语言的特殊特征提出来了。”[英]H-L.A-哈特.法律的概念[M].张文显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127.
    [113]此处是指1995年制定的《保险法》,2002年《保险法》第一次修订时该条内容没有修改,原条文顺序调整为第十二条。
    [114]参见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十二条、第三十一条、第四十八条。关于我国保险利益的详细阐述见下文第五章第一节。
    [115]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十二条第二款:财产保险的被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
    [116]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四十八条: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不得向保险人请求赔偿保险金。
    [117]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十二条第六款: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
    [1]Jonathan Gilman, Robert Merkin, Claire Blanchard, Julian Cooke, Philippa Hopkins, Mark Templeman. Arnould's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and Average(l7th edition)[M]. London:Sw eet&Maxwell,2008:1322 fn3.
    [2]樊启荣.保险损害补偿原则研究——兼论我国保险合同立法分类之重构[J].中国法学,2005,(1):72.
    [3]Jonathan Gilman, Robert Merkin, Claire Blanchard, Julian Cooke, Philippa Hopkins, Mark Templeman. Arnould's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and Average (17th edition)[M]. London:Sw eet&Maxwell,2008:1322.
    [4]董书萍.论法律规范冲突——以同一部宪法下的法律规范为分析对象[J].法学论坛,20]0,(5):103.
    [5]我国当时是存在有关保险的相关立法的,主要是1981年《经济合同法》以及国务院《财产保险条例》。但是我国经济合同法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特点,海上保险合同法很难接受与其一致的立法思想。从当时的立法情况来看,在海商法制定过程中保险法立法也在同时进行。
    [6]法律冲突是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的,因此对于法律冲突不同学者有不同解读。笔者主要从法律规范的冲突角度讨论。从法律规范冲突的角度,还可以分成不同层面,比如同一法律体系内的法律冲突、一国多法域的法律冲突、一国与外国法律冲突以及一国法律和国际法的冲突等。参见刘红.法律冲突的概念[J].湖北社会科学,2009,(1):153-154.
    [7]范忠信,侯猛.法律冲突问题的法理认识[J].江苏社会科学,2000,(3):63.
    [8]比如从法律适用的角度,学者将法律规范冲突分为真正法律规范冲突和非真正法律规范冲突。 (参见雷磊.法律规范冲突类型及适用硕士学位论文[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7:12-15)将法律规范冲突分成真实冲突和虚假冲突,静态冲突和动态冲突,显性冲突和隐形冲突。 (参见范忠信,侯猛.法律冲突问题的法理认识[J].江苏社会科学,2000,(3):62.
    [9]雷磊.法律规范冲突类型及适用(硕士学位论文)[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7:14.
    [10]孔祥俊.法律方法论——法律规范的选择与适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157-158.
    [11]董书萍.论法律规范冲突——以同一部宪法下的法律规范为分析对象[J].法学论坛,2010,(5):103.
    [12]我国2009年修订的《保险法》对保险合同主体制度内容基本没有修改。关于保险人的定义原《保险法》(2002年修订)第十条第三款,新《保险法》仍为第十条第三款,内容基本没有改变:“保险人是指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承担保险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保险公司。”(加粗为新《保险法》中增加的措辞,笔者注)。原《保险法》(2002年修订)第十条第二规定投保人的定义,新《保险法》仍为第十条第二款,为:“投保人是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加粗部分是新《保险法》的表述,原《保险法》相应内容为“按照保合同”,笔者注)。被保险人的定义由原《保险法》(2002年修订)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调整为新《保险法》第十二条第五款,内容未变:“被保险人是指其财产或者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可以为被保险人。”我国《保险法》关于保险合同主体,除了上述三者外另规定了受益人。根据2009年修订的《保险法》第十八条第三款对受益人的定义,受益人是人身保险合同的主体。除上述以外,另我国《保险法》规定了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三类保险辅助人。本文所讨论的保险合同主体指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和关系人,不包括保险辅助人。
    [13]李玉泉.保险法(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19.
    [14]魏华林,林宝清.保险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9.
    [15]《海商法》没有对被保险人下定义,也没有出现过“被保险人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明文规定,但是根据《海商法》对保险合同的定义以及其他规定(尤其是《海商法》第二百三十七条),被保险人是享有保险赔偿权的。
    [16]日本《商法典》第三编第十章保险,第六百四十三条、第六百五十四条、第六百五十六条、六百五十七、六百五十八条、第六百六十二条等条文中均同时出现了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并列。日本《商法典》第四编海商第六章保险中,第八百二十四条、八百二十七条、第八百二十八条、第八百二十九条等也均出现了投保人、被保险人并列规定的情况。参见日本商法典[M].王书江,殷建平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175-179,203-208.
    [17]2008年5月31日日本国会通过的日本《保险法》第二条第二款:保险人保险契约当事人中,承担保险给付义务之人。第三款:投保人保险契约当事人中,承担保险费缴纳义务之人。参见岳卫.日本保险契约复数请求权调整理论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附录.本文中关于日本《保险法》条文均引自该书附录的保险法,特此说明,下同。
    [18]对于其定义分别见台湾地区《保险法》第三条、第四条、第六条。
    [19]台湾地区《海商法》第一百三十条、第一百三十一条、第一般三十二条、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一百五十条、第一百五十一条等条文中均出现了要保人和被保险人并列的情况。
    [20]台湾地区的学者对被保险人的主体身份的认定有不同见解,也有认为被保险人应当成为合同当事人,但是认为被保险人为合同关系人为的为通说,比如郑玉波(详见郑玉波(刘宗荣修订).保险法论(修订八版)[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10:12-13.)、刘宗荣(详见刘宗荣.海商法:新海商法的理论与实务[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6:3-64.)、江朝国(详见江朝国.保险法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126.)
    [21]MIA 1906 S.I:ACcontract of marine insurance is a contract where by the insurer undertakes to indemnify the assured,in the manner and to to the extent thereby agreed, against marine losses, that is to say the losses incident to marine adventure.
    [22]主要有:Malcolm A. Clarke. The Law of Insurance Contracts(4th edition)[M], London:L LP,2002.; John Birds. Bird's Modern Insurance Law(7th edition) [M]. London:Sweet&Max well,2007.; John F. Dobbyn.Insurance Law (3rd edition(英文影印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J. onathan Gilman, Robert Merkin, Claire Blanchard, Julian Cooke, Philippa Hopk ins and Mark Templeman. Arnould's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and average(17th edition) [M]. London:Sweet&Maxwell,2008.; A.. A. Tarr. Australian Insurance Law[M]. Sydney:The Law Book Company Limited,1987. etc.
    [23]英国伦敦保险市场的保险业务是通过劳合社保险人或通过保险公司承保。通过劳合社保险,被保险人必须通过经过劳合社认可的保险经纪人订立,而通过保险公司承保的,被保险人可以直接与保险公司或通过保险经纪人签订。而根据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保险经纪人负有直接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的义务,而被保险人并没有负有向保险人直接支付保险费的义务。英国保险法中保险经纪人是一类非常特殊的主体,其重要作用及特殊性,可参见张金蕾.英国海上保险合同的订立[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60-115.
    [24][日]加藤修.国际海上运输货物保险实务[M].周业学,李秀芬译.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 版社,1995:61.
    [25]樊启荣.中国保险立法反思及前瞻——为中国百年保险法制而作[J].法商研究,2011,(6):70.
    [26]根据国际海事委员会对有关海上保险的问题询问单及各国反馈信息而整理出的研究报告,大陆法系国家保险法中没有保证概念。欧洲的多数大陆法系国家没有保证制度,如斯堪的纳维亚(即挪威、瑞典、芬兰)、德国、比利时、荷兰、法国、意大利、克罗地亚等国,欧洲以外的其他大陆法系国家如日本也没有保证制度。该报告同时也指出,在德国、挪威等海上保险法是任意法的这些国家,并不禁止当事人在海上保险合同中适用保证。See Trine-Lise Wilhelmsem. Duty of Disclosure, Duty of Good Faith, Alteration of Risks and Warra nties:An Analysis of the Replies to CMI Qestionnaire, in CMI yearbook 2000:385. [EB/O L]http://www. comitemaritime.org/Uploads/Yearbooks/Yearbook+2000. pdf.2011-9-30.
    [27]日本《商法典》第六百五十六条至六百五十八条规定的一般保险的危险变更和增加。第八百二十五条规定了海上保险的危险的变更和增加。日本2008年通过的《保险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基于危险增加的解除”。
    [28]杨文贵.“保险利益”还是“经济利益”[J].中国海商法协会通讯,48.转引自朱作贤.海上保险法补偿原则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103.
    [29]转引自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427.
    [30][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转引自梁迎修.方法论视野中的法律体系与体系思维[J].政法论坛,2008,(1):62.
    [31][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北京:中国商务印书馆,2003:316-317.
    [32]梁迎修.方法论视野中的法律体系与体系思维[J].政法论坛,2008,(1):63.
    [33]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9.
    [34]英国学者约瑟夫·拉兹在其代表作《法律体系的概念》一书中,在批判性研究先前的法律体系的理论(主要是奥斯丁和凯尔森)基础上,主要从法律体系的存在问题、法律体系的特征问题、结构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法律体系理论。关于拉兹的法律体系理论,参见[英]约瑟夫·拉兹.法律体系的概念[M].吴玉章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35]李林.立法理论与制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368.
    [36]韩忠谟.法学绪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53.
    [37]张湘兰.海商法问题专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24.
    [38]梁迎修.方法论视野中的法律体系与体系思维[J].政法论坛,2008,(1):62.
    [39]梁迎修.方法论视野中的法律体系与体系思维[J].政法论坛,2008,(1):62.
    [40][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学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28.;张乃根.西方法哲学史纲(增补本)[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2002:113-120.;[英]韦恩·莫里森.法理学:从古希腊到后现代[M].李桂林等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71-72.
    [41]Kelsen, The Pure Theory of Llaw, p.221转引自[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学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123.
    [42][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学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1:23.
    [43]Kelsen, The Pure Theory of Llaw, p.221转引自[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学 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122-123.另关于基本规范的定义,“确立道德或法律秩序的规范之客观效力的假定,可称为基本规范。”参见张乃根.西方法哲学史纲(增补本)[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2002:390.
    [44][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北京:中国商务印书馆,2003:42-43.
    [45][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北京:中国商务印书馆,2003:43.
    [46][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北京:中国商务印书馆,2003:316-362.
    [47][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学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318.
    [48]梁迎修.方法论视野中的法律体系与体系思维[J].政法论坛,2008,(1):64.
    [49][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北京:中国商务印书馆,2003:362.
    [50]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459-460.
    [51]孙国华.法的形成与运行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73.
    [52]孙国华.法的形成与运行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74.
    [53]李林.立法理论与制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序言6.
    [54]彭漪涟.概念论一辩证逻辑的概念理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250.
    [55][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北京:中国商务印书馆,2003:316.
    [56]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39.
    [57]张湘兰.海商法问题专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27.
    [58]董书萍.论法律规范冲突——以同一部宪法下的法律规范为分析对象[J].法学论坛,2010,(5):103.
    [59][美]庞德.法律史解释[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2.
    [60]李林.立法理论与制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序言6.
    [61]沈宗灵.比较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667.
    [62]易军.中国民法继受中的体系性瑕疵及协调[J].法商研究,2009(5):68.很多学者对此都有过阐述,例如,孙国华教授认为:“法律移植,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甚至不同社会形态的法律制度,是法律制度发展的一条捷径。”(参见孙国华.法理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22.)。季卫东教授分析了法制的改革与发展的两种模式:即法律系统的自我进化机制和从其他法律系统借用素材的外部继受机制,并认为后者是把进化的时间淘汰转换成借用的空间选择,用以加快发展进程的有效方式。(参见季卫东.宪政新论——全球化时代的法与社会变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0.)张文显教授认为: “法律移植是法制现代化的必然需要。对于法律制度仍处于传统型和落后国家状态的国家来说,要加速法制现代化进程,必须适量移植发达国家的法律,尤其对于发达国家法律制度中反映市场和社会发展共同的客观规律的和时代精神的法律概念和法律原则,要大胆吸纳。”(参见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修订版)[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271.)
    [63]郭瑜.海商法的精神——中国的实践和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2.关于法律移植存在的风险在我国的学理界有广泛讨论,另可参见刘星.法律移植:从“历史”到“当下”[J].中国社会科学,2004,(5):24-36.高鸿钧.法律移植:隐喻、范式与全球化时代的新趋向[J].中国社会科学,2007,(4):116-129.马剑银.法律移植的困境——现代性、全球化与中国语境[J].政法论坛,2008,(2):54-69.
    [64]例如我国《合同法》混合继受的典型是同时规定了继受大陆法的不安抗辩权(第六十八、 六十九条)和继受英美法的预期违约制度(第九十四、第一百零八条)。
    [65]王轶.物权变动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6.
    [66]江朝国.保险法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自序.
    [67][美]所罗门·许布纳,小肯尼思·布莱克,伯纳德·韦布.财产和责任保险[M].陈欣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
    [68]孙积禄.保险合同法律性质分析[J].比较法研究,2007,(2):142.
    [69]具体来讲,作为保险的风险或危险,包含了几种要素:危险是否发生不能确定、危险发生时间不能确定、危险所导致的后果不能确定。
    [70]张世增.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保险合同的解释原则[J].河北法学2,003,(5):109-113.
    [71]曹兴权.保险缔约信息义务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142.
    [72]曹兴权.保险缔约信息义务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142.
    [73]江朝国.江朝国论文集(一)[M].台北:瑞兴图书有限公司,1997:142.
    [74][英]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M].王献平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87.
    [75]亚里斯多德的公平观念分成广义的公平,和狭义的公平。狭义的公平分为分配的公平和矫正的公平。分配的公平是指利益、责任、社会地位等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矫正的公平是指在社会成员之间重建原先已经建立起来、又不时遭到破坏的均势和平衡。在产品或劳务交换方面,就有建立均衡的问题。参见[英]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M].王献平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88-90.
    [76]曹兴权.保险缔约信息义务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23-24.
    [77]王泽鉴.民法学说和判例研究(第七册)[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22.
    [78]梁鹏.保险人抗辩限制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46.
    [79]李庭鹏.保险合同告知义务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6.
    [80]“保险具有分散危险和消化损失的特有功能”。桂裕.保险法论[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1:1.关于保险的职能有唯一职能说、基本职能说、二元职能说、多元职能说等。保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中的作用日渐重要,所以,保险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了济补偿、资金融通与社会管理三大功能,因此现代保险学者形象地将保险喻之为“经济推动器”与“社会稳定器”。参见詹昊.保险市场规制的经济法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103-104.
    [81]温世扬.保险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7.
    [82]Jonathan Gilman, Robert Merkin, Claire Blanchard, Julian Cooke, Philippa Hopkins, Mark Templeman. Arnould's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and Average (17th edition)[M]. London: Sweet&Maxwell,2008:4.
    [83]Susan Hodges. The Law of Marine Insurance[M]. Lond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1996:1.
    [84][美]所罗门·许布纳,小肯尼思·布莱克,伯纳德·韦布.财产和责任保险[M].陈欣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6.
    [85]Castellain v. Preston (1883),11QBD380 p.386. See John Birds. Birds'Modern Insuranc e law(7t4 edition) [M]. London:Sweet & Maxwell,2007:305.
    [86]《海商法》有关保险补偿内容主要分布在《海商法》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三节 关于保险价值(第二百一十九条)、第二百二十条关于保险金额和超额保险不足额保险的赔偿;第二百二十五条关于重复保险等。
    [87]《保险法》第二章第一节一般规定,第十八条第六款关于保险金额的规定;第二十三至二十五条关于赔偿及时限;第三节财产保险合同中第四十八条保险利益;第五十五条不足额保险、超额保险的赔偿;第五十六条重复保险;第六十条至六十三条代位求偿及分摊的规定:等等。
    [88]汪鹏南.现代海上保险法的理论与实践[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4:10.
    [89]沈木珠.海商法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387.司玉琢.海商法专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85.
    [90]Castellain v. Preston (1883),11QBD380, p.386. See John Birds. Birds'Modern Insuran ce law(7th edition) [M]. London:Sweet & Maxwell,2007:305.
    [91]Castellain v. Preston (1883),11QBD380 p.386. See Howard N. Bennett. The Law of Marine Insurance[M]. Oxford:Clarendon Press,1996:405.
    [92]Castellain v. Preston (1883),11QBD380 p.386. See Howard N. Bennett. The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M]. Oxford:Clarendon Press,1996:405.
    [93]风险的不确定性是保险存在的原因也是保险运作的基础。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保险人是否履行保险金赔偿或给付的义务是不确定的,其取决于保险事故的发生,若保险事故不发生,则保险人在收取保险费后无需赔偿或给付;另一方面,一旦保险事故发生,被保险人或受益人获得的保险赔偿或给付金额远远高于其所支付的保险费。这就是保险合同的射幸性。
    [94]桂裕.保险法论[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1:1].
    [95][英]约翰·T.斯蒂尔.保险的原则与实务[M].孟兴国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28.转引自樊启荣,保险损害补偿原则研究——兼论我国保险合同立法分类之重构[J].中国法学,2005,(1):64.
    [96][美]所罗门·许布纳,小肯尼思·布莱克,伯纳德·韦布.财产和责任保险[M].陈欣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7.
    [97]Susan Hodges. The Law of Marine Insurance[M], Lond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1996:73. See also Jonathan Gilman, Robert Merkin, Claire Blanchard, Julian Cooke, Phili ppa Hopkins, Mark Templeman. Arnould's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and Average (17th edi tion)[M]. London:Sweet&Maxwel,12008:4 fn17.
    [98]John F. Dobbyn. Insurance Law (3rd editon)(英文影印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86.
    [99]江朝国.火灾保险[M].台北台湾富邦产险公司,1992:278.转引自樊启荣.保险损害补偿原则研究—兼论我国保险合同立法分类之重构[J].中国法学,2005,(1):71.
    [100]徐国栋.诚实信用原则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1-118.[德]莱因哈德·齐曼默,[英]西蒙·惠特克.欧洲合同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M].丁广宇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0.
    [101]法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四条第三款“契约应依诚信履行之。”1896年德国《民法典》第二百四十二条;1907年瑞士《民法典》第二条。意大利1942年《民法典》第一千三百七十五条等。
    [102]我国《民法通则》第四条、《合同法》第六条、 《保险法》第五条、 《消费者权益保 护法》第四条以及《证券法》第四条等均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
    [103][德]莱因哈德·齐曼默,[英]西蒙·惠特克.欧洲合同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M].丁广宇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31-37.
    [104]根据英国学者Peter Macdonald Eggers等考证,曼斯菲尔德勋爵在该案中所阐述的最大诚信原则来源于西塞罗的著作《义务论》中对诚信原则的描述。See Peter MacDonald Egge rs, Simon Picken, Patrick Foss, Good Faith and Insurance Contracts (2nd edtion) [M]. Lond-on:LLP.2004:Preface to the second edition p.ix.
    [105]英国1766年的Carter v.Boehm( (1766)3 Burr 1905),曼斯菲尔德勋爵在该案中指出,“诚实信用禁止一方通过隐瞒其秘密知悉的事实,来吸引另一方,并依赖于另一方对事实真相的无知及对相对方的信任达成交易。………”该案是对保险法中最大诚信原则最早的阐述,该案也被后人认为保险法最大诚信原则确立的标志。参见[德]莱因哈德·齐曼默,[英]西蒙·惠特克.欧洲合同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M].丁广宇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33Se e also Peter MacDonald Eggers, Simon Picken, Patrick Foss, Good Faith and Insurance Con tracts (2nd edtion) [M]. London:LLP,2004:5.
    [106]MIA1906 S.17:A contract of marine insurance is a contract based upon the utmost good faith, and the utmost good faith is be not observed by either party, the contract may be avoided by the other party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所使用的是“may be avoided by the other party "宣告无效和无效是不同的。
    [107]葛延珉.海上保险法最大诚信原则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4:9.
    [108]Susan Hodges. The Law of Marine Insurance[M]. Lond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1996:83.
    [109]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是在最大诚信原则标题下规定了保险告知义务。第十七条规定了最大诚信原则,第十八条至第二十条保险告知义务。
    [110]按法理学的一般理论,将法律规范分成原则、规则、概念。规则是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具体法律后果的准则,原则是指可以作为规则的基础或本源性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准则。原则的特点是,它不预先设定任何确定的、具体的事实状态,没有规定具体的权利和义务,更没有规定确定的法律后果。参见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修订版)[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49,54.
    [111]Carter v. Boehm (1766)3 Burr 1905. See Peter MacDonald Eggers, Simon Picken, Patrick Foss, Good Faith and Insurance Contracts (2nd edtion) [M]. London:LLP,2004:285.
    [112]Jonathan Gilman, Robert Merkin, Claire Blanchard, Julian Cooke, Philippa Hopkins, Mar k Templeman. Arnould's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and Average (17th edition)[M]. London:S weet&Maxwell,2008:550.
    [113]英国在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些保险人告知义务的案例,比较著名的是Bannque Keyser Ullman SA v.Skandia(UK)Ins Co Ltd(以下简称斯堪的亚案)((1987)1 Lloyd's Rep 69. See Peter MacDonald Eggers, Simon Picken, Patrick Foss, Good Faith and Insurance Contracts (2nd edtion) [M]. London:LLP,2004:287以及参见葛延珉.海上保险法最大诚信原则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4:137-138.
    [114][1987] 1 Lloyd's Rep 69 at 93. See Susan Hodges. The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M]. Lond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1996:83.
    [115]Peter MacDonald Eggers, Simon Picken, Patrick Foss, Good Faith and Insurance Contr acts (2nd edtion) [M]. London:LLP,2004:441.
    [116]Andrew Longmore, Good Faith and Breach of Warranty:Are we Moving Forwards or Backwards? [J]. Lloyd's Maritime Commercial Law Quarterly,2004, (2):167.
    [117]Jonathan Gilman, Robert Merkin, Claire Blanchard, Julian Cooke, Philippa Hopkins, Mar k Templeman. Arnould's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and Average(17th edition)[M]. London:S weet&Maxwell,2008:538.
    [118]Fifth Report of the Law Reform Committee (1957) Cmnd 62. See Law Commission a nd Scottish Law Commission, Insurance Contracts Law Misrepresentation and Non Disclosu re:Issue Paper 1:18. [EB/OL] http://www. justice.gov. uk/lawcommission/docs/ICLl_Misrepre sentation_and_Non-disclosure. pdf.2011-9-5.
    [119]Insurance Law, Nondisclosure and Breach of Warranty (1980) Law Com No 104. See Law Commission and Scottish Law Commission, Insurance Contracts Law:Misrepres entation and Non Disclosure:Issue Paper 1:2. [EB/OL]. http://www.justice.gov.uk/lawcom mission/docs/ICL1_Misrepresentation_and_Non-disclosure. pdf.2011-9-5.
    [120]王雄飞.英国保险告知义务制度的演进、结构和现代化[J].环球法律评论,2010,(1):95.
    [121]Law Commission and Scottish Law Commission, Insurance Contracts Law:Misrepres-entation and Non Disclosure:Issue Paper 1:29-30. [EB/OL]. http://www.justice.gov.uk/la wcommission/docs/ICL1_Misrepresentation_and_Non-disclosure. pdf.2011-9-5.
    [122]Law Commission and Scottish Law Commission, Appendix A:Non-disclosure, Misr-e presentation and Breach of Warranty. In:Insurance Contract Law:a Joint Scoping Pape-r. [EB/OL]. http://www. justice, gov. uk/lawcommision/docs/ICL-Scopin-paper.pdf.2011-9-5.
    [123]Law Commission and Scottish Law Commission, Insurance Contracts Law:Misrepres entation and Non disclosure:issue paper 1:2. [EB/OL]. http://www. justice, gov. uk/lawcomm ission/docs/ICL1_Misrepresentation_and_Non-disclosure. pdf.2011-9-5.
    [124]Law Commission and Scottish Law Commissionlnsurance Contracts Law:Misrepresent ation, Non-disclosure and Breach of Warranty by Insured, A Joint Consultation paper, [cp 182] [EB/OL]. http://www. justice, gov. uk/lawcommission/docs/cp 182_ICL_Misrep_Non-disclo sure_Breach_of_Warranty. pdf.2011-9-5.
    [125]Law Commission and Scottish Law Commission, Consumer Insurance Contract:Pre-contract Disclosure and Misrepresentation:1. [EB/OL]. http://www. justice, gov. uk/lawcomm ission/docs/lc319_Consumer_Insurance_Law. pdf.2011-9-5.
    [126]Law Commission and Scottish Law Commission, Consumer Insurance Contract:Pre-contract Disclosure and Misrepresentation:1. [EB/OL]. http://www. justice, gov. uk/lawcomm ission/docs/lc319_Consumer_Insurance_Law. pdf.2011-9-5.
    [127]有关立法信息参见http://service. parliament. uk/bills/2010-11/consumerinsurancedisclosr eandrepresentationshl/stages.htm.2011-9-5
    [128]英国法律委员会和苏格兰法律委员会在2010年7月发布的其第七个专题报告是关于被保险人的后合同诚信义务的。参见The Law Commission and The Scottish Law Commissio n, Insurance Contract Law:Issues Paper 7:The Insured's Post-Contract Duty of Good Fai th. [EB/OL]. http://www.justice.gov.uk/lawcommission/docs/ICL7_Insureds_Duty_of_Goo d_Faith.pdf.2011-9-5.
    [129]Pan Atlantic Insurance Co. Ltd. V. Pine Top Insurance Co. Ltd. (1994)2 Lloyd's Rep 427.关于英国海上保险法告知的重要事实的认定详细阐述参见本文第三章第一节。
    [130]“斯堪的亚案”涉及保险人在合同订立时的告知义务。但是对于保险人的告知义务的范围,初审Setyn法官认为“保险人应告知其知识范围内的情况,这些情况是保险人知道被保险人不知道或不能知道的,但是缺失重要的情况,因为它们对于被保险人签订合同的决定有一定影响。”上诉法院在审理该案时,确定了比Steyn法官更重的告知标准,即保险人要告知其所知道的一切情况,只要这些情况对于投保的风险是重要的或对于根据保单求偿是重要的。”上议院基本同意上诉法院的观点。See Peter MacDonald Eggers, Simon Picken, Pat rick Foss, Good Faith and Insurance Contracts (2nd edtion) [M]. London:LLP,2004:287以及参见葛延珉.海上保险法最大诚信原则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4:137-138.
    [131]尽管在此前关于最大诚信与保险告知之间的关系作出过探讨,比如在Carter v.Boehm案中,Ellenborough就指出,保险告知来源于最大诚信原则,而不是相反。但是在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之前的多数案例认为保险告知最大诚信是合同订立前的义务。在星海案前,也有一些案例对最大诚信原则和保险告知的关系作出过阐述。例如C.T.I.案上诉审中,Kerr法官就指出:“最大诚信义务是上位概念,而保险告知则为最大诚信的表现之一。”以及在the Litsion Pride案中,Hirst法官认为最大诚信原则是要比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第十八条规定的告知义务更为广泛的义务,不仅订立合同前应遵守,合同成立后均应遵守。Susan Hodges. The Law of Marine Insurance[M]. Lond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1996:84.
    [132]Manifest Shipping & Co Ltd v. Uni-Polaris Insurance CoLtd & La R Reunion Europeene (The"Star Sea"), [2001] ILloyd's Rep. p.389转引自葛延珉.海上保险法最大诚信原则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4:16.
    [133]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13.
    [134]谢鹏程.法律价值概念的解释[J].天津社会科学,1996,(1):105.
    [135]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266-267.
    [136]樊启荣.保险契约告知义务制度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12.
    [137]David Hertzell. Insurance Contract Law reform in England/Wales and Scotland[A]. in: Baris Soyer(ed.). Reforming Marine and Commercial Insurance Law[[M]. Lodon:Imforma, 2008:1.
    [138]关于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制定的过程,可参见Peter Macdonald Eggers. The Marine Insurance Act 1906:Judicial Attitudes and Innovation-Time for Reform?[A]. in:D. Rhidian Thomas(ed). Marine Insurance:The Law in Transition[M]. London:Informa,2006:193-196.
    [139]司玉琢.国际海事立法趋势及对策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353.
    [140]Australian Law Reform Commission. Review of the Marine Insurance Act 1909-Re port 91 (ALRC 91) (recommendation 22):26. [EB/OL]http://alrc. gov. au/sites/default/file s/pdfs/publications/alrc. pdf.2011-9-5.
    [141]詹昊.保险市场规制的经济法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1:7.
    [1]在汉语中告知与说明、通知、申报、陈述等词义相近,因此有广义告知和狭义告知之分。广义告知,包括被投保时的告知、危险增加的通知、出险通知,甚至包括保险人的说明。笔者在此部分采狭义的告知,即指2009年修订的新《保险法》第十六条和《海商法》第二百 二十二条、第二百二十三条规定的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告知义务。虽然几种制度从理论基础上说有共通性,性质上具有相似性,但是告知、说明、通知义务在我国《保险法》或《海商法》中各有所指。需要说明的是,本部分比较研究对象的范围限制为投保人/被保险人告知义务,关于危险增加的通知义务在本文第四章第二节阐述,关于保险人说明义务在本文第五章第二节阐述。
    [2]由于我国《保险法》和《海商法》对保险告知的义务主体分别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因此本文在涉及到保险告知的义务主体时一般采用投保人/被保险人的表述。
    [。]台湾地区《保险法》第六十四条采“据实说明义务”
    [4]德国2008年《保险合同法》第十九条采"anzeigeplicht(通知)”,与原1908年《保险合同法》第十六条采anzeigeplicht(通知)一致,2008年德国《保险合同法》对该条文英译为"duty of disclosure"。德国2008《保险合同法》(英译版)参见[EB/OL]http://www. g esetze-im-internet. de/englisch_vvg/englisch_vvg. html.2011-9-2.
    [5]英美法系国家的保险法,例如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其采用‘'disclosure"(即披露),同时与之相似的还有一个概念" representation "(即陈述)。但是两个概念有诸多重合的地方。具体可参见Jonathan Gilman, Robert Merkin, Claire Blanchard, Julian Cooke, Philippa Hopkins, Mark Templeman. Arnould's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and Average(l7th edition) [M]. London:Sweet&Maxwell,2008:557-558关于披露、陈述与我国《保险法》以及《海商法》“告知”之问的关系,在下文中具体阐述。
    [6]《海商法》第二百二十二条第一款:合同订立前,被保险人应当将其知道的或者在通常业务中应当知道的有关影响保险人据以确定保险费率或者确定是否同意承保的重要情况,如实告知保险人。
    [7]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十六条第一款: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8]关于告知义务履行的时间,分别见《海商法》第二百二十二条第一款和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十六条第一款。条文内容见上引。
    [9]关于告知的方式,分别见《海商法》第二百二十条第一款和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十六条第一款。条文内容见上引。
    [10]保险告知的范围和告知的方式是互相联系的,除上述新《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一款和《海商法》第二百二十二条第一款外,《海商法》第二百二十二条第二款也是确定被保险人告知范围的规定,具体为:保险人知道或者在通常业务中应当知道的情况,保险人没有询问的,被保险人无需告知。
    [11]关于违反告知的法律后果的规定,包括过错的形态,因果关系的要求以及具体的责任形态等内容是集中在一起规定的,具体见:《海商法》第二百二十三条:由于被保险人的故意,未将本法第二百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重要情况如实告知保险人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并不退还保险费。合同解除前发生保险事故造成损失的,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不是由于被保险人的故意,未将本法第二百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重要情况如实告知保险人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或者要求相应增加保险费。保险人解除合同的,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保险事故造成的损失,保险人应当负赔偿责任;但是,未告知或者错误告知的重要情况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影响的除外。
    [12]关于违反告知的法律后果的规定,包括过错的形态,因果关系的要求以及具体的责任形态等内容是集中在一起规定的,具体见: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十六条第二款: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第四款: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第五款:投保人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应当退还保险费。
    [13]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十六条第三款:“前款规定的合同解除权,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三十日不行使而消灭。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二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我国2009年修订的新《保险法》第三款后半部分的规定“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二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这是我国2009年二次修订《保险法》时引入的理论上通称的“不可抗辩条款”。一般认为,不可争辩条款是仅适用人寿保险的,但是我国新《保险法》在立法结构上将其规定于一般规定中(在人身保险中对年龄误告的不可抗辩又作了特别规定,参见新《保险法》第三十二条),因此从立法上看所有的保险合同均可适用不可抗辩条款。但是不可抗辩条款适用的是保险期间较长的保险(二年以上),而一般财产保险(包括海上保险)一般是短期保险(一般最长一年),因此该条款实际上对财产保险(包括海上保险)是不适用的,所以笔者作规范比较时未将该部分列入。
    [14]我国《海商法》对被保险人违反告知义务下的解除权的阻断规则未作规定,2006年最高人民法院《海上保险司法解释》第四条作出了规定:“保险人知道被保险人未如实告知海商法第二百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重要情况,仍收取保险费或者支付保险赔偿,保险人又以被保险人未如实告知重要情况为由请求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15]新《保险法》第十六条第六款:保险人在合同订立时已经知道投保人未如实告知的情况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Julie-anne Tarr, A. A. Tarr. The Insured's Non-disclosure in the Formation of Insurance Contract: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J].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2001, (3):577.
    [17]英国1766年Carter V. Boehm案是保险告知义务的第一案。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关于保险合同是最大诚信合同和陈述的规定就是从该案而来的。参见Robert Merkin. Marine Insurance Legislation [M]. London:LLP,2000:14,17.
    [18]Carter v. Boehm (1766)3 Burr 1905. p.1909.
    [I9]Malcolm A.Clarke, The Law of Insurance Contracts (4th edition)[M]. London:LLP, 2002:694.
    [20]易宪容.现代合约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96.
    [21]应飞虎.信息失灵的制度克服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9.
    [2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3]就保险交易来说,事前的信息不对称具有双向性,即除了本部分探讨的保险标的的危险信息不对称外,对于保险专业信息(包括保险条款)也存在不对称性。对于前者,投保人/被保险人处于信息优势地位,对于后者,则保险人处于信息优势地位。本部分仅利用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保险告知义务的产生根源。对于后一种的保险事前信息部不对称性可以解释保险人说明义务制度的的根源,详细见本文第五章第二节。
    [24]Karl H. Borch, Economics of Insurance, North Holland,1990:319转引自肖和保.保险法告知制度:变革中的利益平衡[A].见: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33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389.
    [25]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创立,其认为交易费用是“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之后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其进一步阐述提出“为了进行市场交易,有必要发现谁希望进行交易,有必要告诉人们交易的愿望和方式,以及通过讨价还价的谈判缔结契约,督促契约条款的严格履行,等等”这些工作所花费的“成本”就是交易成本。参见[美]科斯.企业、市场和法律(中译本)[M].盛洪,陈郁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0:91.
    [26]张乃根.经济学分析法学评介及其比较[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54.
    G. J. Stigler. Imperfections in Capital Market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75:297转引自樊启荣.保险契约告知义务制度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54.
    [28]张乃根.经济学分析法学:评介及其比较[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54.
    [29]信息经济学将个人信息分成三种:第一种为生产性事实的信息,指可以增加财富的信息;第二类为再分配性事实的信息,指产生交易优势的信息:第三类为危害性事实的信息,是指如果不批露和就将引起对某人的财产或人身伤害的信息。保险标的的信息是属于再分配性事实的信息。具体参见樊启荣.保险契约告知义务制度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43.
    [30]该文中的最大诚信义务规则指的就是本文的保险告知义务。根据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年第十七条和第二十条就最大诚信义务主要规定了披露和陈述(即本文所采的术语“保险告知”)义务,而最大诚信义务规则经后来的判例法逐渐扩充发展。因此英美法系学者有时也以最大诚信义务来指称陈述和披露义务。
    Thomas J. Schoenbaum. The Duty of Utmost Good Faith in Marine Insurance Law: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merican and English Law[J]. Journal of Maritime Law and Commerce,1998, (1):3.
    [32]樊启荣.保险契约告知义务制度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53.
    [33]梁鹏.保险人抗辩限制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146.
    [34]梁鹏.保险人抗辩限制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146.
    [35]2009年修订的新《保险法》对保险告知义务及方式的规定较2002年原《保险法》的规定科学:首先,从立法技术上,2009年修订的《保险法》将保险告知义务与保险人说明义务分别独立成条,而原《保险法》是将保险人的说明义务混入投保人的告知义务条文;其次,原《保险法》(2002年修订)第十七条规定: “保险人可以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情况提出询问,投保人应如实回答”侧重于从保险人权利的角度规范,而新《保险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则从投保人的义务角度规范,符合保险告知为法定义务的性质定位。
    [36]主动告知方式下告知范围的无限性,准确的说是一种近似的表述。因为我国《海商法》 规定被保险人的告知范围仍是有限制的,根据《海商法》第二百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保险人知道或者在通常业务中应当知道的情况,保险人没有询问的,被保险人无需告知。
    [37]Malcolm A. Clarke, Policies and Perception of Insurance-an Introduction to Insurance Law,Clarendon Pres.1997:85. See Zhen Jing. Insured's Duty of Disclosure and Tests of Materiality in Marine Insurance and Non-marine Insurance Laws in China [J]. Journal of Business Law,2006, (October):685.
    [38]2012年3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征求意见稿)第六条第一款: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对投保人作出明确、具体询问,投保人知道或应当知道的与保险标的或被保险人有关的情况,为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的情形。第二款:投保人的告知义务仅限于保险人询问的范围。保险人对询问范围和内容负举证责任。根据征求意见稿该两款对询问告知方式的解释,不仅明确了《保险法》投保人告知的范围仅为保险人人询问为限,并且对保险人询问的要求作出了具体规定。http://www.court.gov.cn/gzhd/zqyj/201203/t20120322_l75287.htm.2012-3-23.
    [39]MIA1906 S.18(1):Subject to the provision of this section, the assured must disclos e to the insurer, before the contract is concluded, every material circumstance which is k nown to the assured, and the assured is deem to know every circumstance which, in the ordinary course of business, ought to be known by him.
    [40]肖和保.保险法诚实信用原则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46.台湾地区《保险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规定:“订立保险契约时,要保人对于保险人之书面询问,应据实说明。”
    [41]Zhen Jing. Insured's Duty of Disclosure and Tests of Materiality in Marine Insurance and Non-marine Insurance Laws in China, Journal of Business Law,2006, (October):697.
    [42]彭岳.海上保险中最大诚信原则的适用范围[A].见:谢宪.保险法评论(第二卷)[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242.
    Susan Hodges. The Law of Marine Insurance[M]. Lond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 d,1996:88.
    [44]MIA1906S.18(2):Every circumstance is material which influence the judgment of a prudent insurer in fixing the premium, or determining whether he will take the risk.
    [45]Pan Atlantic Insurance Co. Ltd. V. Pine Top Insurance Co. Ltd. (1994)2 Lloyd's Rep. p.427.
    [46]Jonathan Gilman, Robert Merkin, Claire Blanchard, Julian Cooke, Philippa Hopkins, Mark Templeman. Arnould's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and Average(l7th edition)[M]. London:S weet&Maxwell,2008:558.
    [47]在Pan Atlantic Insurance Co. Ltd. V. Pine Top Insurance Co. Ltd案中对此亦是明确的,即特定被保险人或者谨慎被保险人的观点对确定事实是否重要无关。See Robert Merkin. Marine Insurance Legislation, London:LLP,2000:19.
    [48]关于何谓“谨慎保险人”,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并未予以明确解释,而是以判例法赋予其丰富内涵的。在1917年Associated Oil Carriers Ltd v. Union Insurance Society Of Canton Ltd. ([1917] 2 K. B.184)一案中,Aitkin大法官认为“谨慎的标准并不要求保险人比当时市场上具有一般经验和知识的保险人具有更高的知识和洞察力。"See Julie-anne Tarr, A. A. Tarr. The Insured's Non-disclosure in the Formation of Insurance Contract: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J].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2001, (3):581.
    [49]Malcolm A. Clarke. The Law of Insurance Contracts(4th edition)[M]. London:LLP,2002: 709.
    [50]Peter MacDonald Eggers, Simon Picken, Patrick Foss. Good Faith and Insurance Contracts (2nd edtion) [M]. London:LLP,2004:350.
    [51]杨良宜先生对此所持的见解是,谨慎保险人标准使“保险人很容易令保险合约无效,因为他是可以去伦敦保险市场随便找一个有知名度或经验的从业保险人让它提供给法院专家意见说:‘这些未披露的事实与情况会影响我是否决定承保条件与保险费率的厘定’去证明为披露的事实与情况与事实性重要。”参见杨良宜.海上货物保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51.
    [52]"... the appropriate test is whether the matter would have been taken into account(笔者注:加粗以示差别)by the prudent insurer when assessing the risk; it is not necessary to show that the matter would have had a decisive influence(笔者注:加粗以示差别)on the prude insurer.'
    [53]见前注释44
    [54]Pan Atlantic Insurance Co. Ltd. V. Pine Top Insurance Co. Ltd. (1994)2 Lloyd's Rep. p.427.
    [55]Container Transport International Inc. v. Oceanus Mutual Underwriting Association(Ber mude) Ltd. [1984]2 Lloyd's Rep. p.476.
    [56]在该案的初审中确定的决定性影响标准,其实质可以概括为:仅以谨慎保险人为判断事实是否重要,特定保险人是否受影响不作考虑。
    [57]杨召南,徐国平,李文湘.海上保险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66.
    [58]对事实按谨慎保险人的标准认定,而就特定保险人是否受到未告知或误述的影响这一问题,英国判例法的发展是很富有喜剧性的。Kerr法官于1973年在Berger v. Pollock一案([1973] 2 Lloyd's Rep.442)就提出了诱因规则,但是在1984年的Container Transport Inter national Inc. v. Oceanus Mutual Underwriting Association(Bermude) Ltd. ([1984]2 Lloyd's Rep.476.) (以下简称C.T.I.)一案,Kerr法官(其也是C.T.I.案中的法官)放弃了诱因规则。See Jonathan Gilman, Robert Merkin, Claire Blanchard, Julian Cooke, Philippa Ho pkins, Mark Templeman. Arnould's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and Average(17th edition)[M]. London:Sweet&Maxwell,2008:563.
    [59]Susan Hodges. The Law of Marine Insurance[M]. Lond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1996:92.需要说明的是,英国学者苏珊·豪吉斯(Susan Hodges)就Pine Top案提炼出的上述确定重要事实的判定过程,就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目前依然适用。而且就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来看,Pine Top案是目前英国保险法上对告知重要事实方面的权威案例。See Jon athan Gilman, Robert Merkin, Claire Blanchard, Julian Cooke, Philippa Hopkins, Mark Te mpleman. Arnould's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and Average(17th edition)[M]. London:Sweet &Maxwell,2008:558.
    [60]Thomas J. Schoenbaum. The Duty of Utmost Good Faith in Marine Insurance Law: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merican and English Law[J]. Journal of Maritime Law and Com merce,1998,(1):28.
    [61]汪鹏南.海上保险合同法详论(第三版)[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1:54.
    [62]肖和保.保险法诚实信用原则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56.
    [63]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02)鲁民四终字第45号。案例来源于北大法宝网,最后访问时间2011年6月10日。该案案情为:被保险人北海船厂就出口(日本)西谷商事株式会社的土石装船输送设备向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即青岛人保)投保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北海船厂在投保时未将该设备被拆分为四大部分固定装载于驳船甲板上并由拖轮拖带运输至日本的这一运输情况保险人青岛人保。运输期间,因遭遇七级大风,船舶沉没,承保货物全损。就上述事实是否属于应告知的事实等问题产生争议而成讼。
    [64]汪鹏南.告知义务及违反该义务的法律后果[J].中国海商法年刊,1993:163.
    [65]美国陈氏公司诉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上海海事法院(1997)沪海法商字第486号。案例来源北大法宝网,最后访问时间2011年6月10日。该案案情:承保船舶“加拿大丰收轮”为拆解而航行的情况在被保险人投保时未告知保险人,途中承保船舶沉没。上海海事法院在审理中认为:保险标的的风险大小是影响保险人确定保险费率或者确定是否同意承保的重要因素。与一般船舶比较,用于拆解的船舶其海上风险明显增加,如果保险人知道这一情况,通常会提出增加保费在内的附加条件。……虽然海商法对所谓“重要情况”未作明确定义,但凡是增加保险风险的情况即为“重要情况”。船舶用于拆解,显然属“重要情况”之列。原告在订立合同前未将其告知被告,不但违反了保险条款的约定,而且违反法律规定。
    [66]葛延珉.海上保险法最大诚信原则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4:66.
    [67]江朝国.江朝国论文集(一)[M].台北:瑞兴图书有限公司,1997:162.
    [68]在海上保险纠纷中,一些并非重要的事实常被保险人以违反重要事实的告知而成为拒赔的理由。例如,南京物资实业集团总公司诉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海上运输货物保险合同纠纷案(武汉海事法院(2000)武海法商字第91号)中,对装船通知上缺少的“开航日期”是否属于告知的重要事实产生争议;舟山市海运公司诉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舟山市分公司船舶保险合同案(上海海事法院(1999)沪海法商初字第49号,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2000)沪高经终字第367号)中,对未告知的承保船舶的长度是否重要事实产生争议;宁波市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诉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海上货物保险合同纠纷案(上海海事法院(1998)法商初字第539号,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1999)沪高经终字第612号)中,对未告知运输承保货物的船舶为老龄船这一事实是否为重要事实产生争议等。案例来源北大法宝网,最后访问时间2011年6月10日。
    [69]江朝国.江朝国论文集(一)[M].台北:瑞兴图书有限公司,1997:162.
    [70]台湾地区《保险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规定:“订立契约时,要保人对于保险人书面询问,应据实说明。”
    [71]王雪杉.保险告知义务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长春:吉林大学,2007:108.
    [72]李庭鹏.保险合同告知义务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26.
    [73]上述对英国保险法下主动告知义务下重要事实的认定的判例法的发展,即为明证。
    [74]根据国际海事委员会对有关海上保险的问题的询问单及各国反馈信息而整理出的研究报告,表明多数国家海上保险领域采用主动告知方式。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第十八条第一款、澳大利亚1909年《海上保险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加拿大1993年《海上保险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日本《商法典》第六百四十四条、法国《保险合同法》第一百七十 二条第二款、以及德国海上保险通则第十九条第一款等明确规定采用主动告知方式。Trine-Lise Wilhelmsem. Duty of Disclosure, Duty of Good Faith, Alteration of Risks and Warranties:An Analysis of the Replies to CMI Qestionnaire, in CMI yearbook 2000:353. fn.29. [EB/OL]http://www. comitemaritime. org/Uploads/Yearbooks/Yearbook+2000. pdf.2011-9-30.
    [75]我国保险法学者荣、肖和保、梁鹏等在其著作中,均表明瑞士1908年《保险法》是最早采用书面询问告知的立法。参见樊启荣.保险契约告知义务制度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07.;肖和保.保险法诚实信用原则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44.梁鹏.保险人抗辩限制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150.笔者在文中引用的条文出自上述专著。
    [76]德国1908年《保险合同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投保人对所知悉且对于危险承担系重要的情况,应于契约订立时告知保险人。对于保险人契约或其约定内容订立的决定产生影响的危险为重要事项。经保险人明确以书面询问的情况,若有疑义时,视为重要事项。”
    [77]Guido Holzhauser, Versicherungsvertragsrecht, Verlag C. H. Beck,1999,41ff.转引自肖和保.保险法诚实信用原则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43.
    [78]江朝国.江朝国论文集(一)[M].台北:瑞兴图书有限公司,1997:162-163.
    [79]德国2008年《保险合同法》第十九条一款。该款的英译为:The policyholder shall disclose to the insurer before making his contractual acceptance the risk factors known to him which are relevant to the insurer's decision to conclude the contract with the agreed content and which the insurer has requested in writing. If, after receiving the policyholder's contractual acceptance and before accepting the contract, the insurer asks such questions as are referred to in the first sentence, the policyholder shall also be under the duty of disclosure as regards these questions. [EB/OL]http://www.gesetze-im-internet.de/englisch_vvg/englisch_vvg.html.2011-9-2.
    [80]日本《商法典》第六百四十四条第(一)款:在订立保险契约当时,投保人因恶意或重大过失不告知重要事实、或就重要事实作不实告知时,保险人可以解除契约。但是,保险人己知该事实或因过失不知时,不在此限。
    [81]2008年5月12日本国会通过的日本《保险法》第四条规定:“缔结损害保险契约时,就与损害保险契约所填补损害的发生的可能性(以下本章简称危险)相关的重要事项中,保险人要求告知的内容,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必须如实告知。”第三十七条关于生命保险的告知义务与第六十六条关于伤害疾病定额保险分别规定的告知义务表述与第四条基本相同,采用的也是询问告知方式。
    [82]Trine-Lise Wilhelmsem. Duty of Disclosure, Duty of Good Faith, Alteration of Risks and Warranties:An Analysis of the Replies to CMI Qestionnaire, in CMI yearbook 2000:348. [EB/OL]http://www. comitemaritime.org/Uploads/Yearbooks/Yearbook+2000. pdf.2011-9-30.
    [83]John Birds. Birds'Modern Insurance law(7th edition) [M]. London:Sweet & Maxwell, 2007:115.
    [84]陈欣.保险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65.
    [85]Thomas J. Schoenbaum. The Duty of Utmost Good Faith in Marine Insurance Law: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merican and English Law[J]. Journal of Maritime Law and Com-merce,1998, (1):3-4.
    [86]樊启荣.保险契约告知义务制度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223.告知的违 反事实上包括未告知(有无)和告知不实(真假)两种形态,因此笔者借鉴樊启荣教授对告知不实的分类标准方法并将两种结合起来考虑。
    [87]Carter v. Boehm (1766)3 Burr 1905. p.1909.
    [88]法国《商法典》第三百四十八条规定:“要保人就所有重要事实隐匿或不实告知,致保险契约与提单不一致,而妨碍保险人为危险判断或变更危险种类时,保险契约无效。”
    [89]德国《商法典》第八百一十三条规定:“订立保险契约时,要保人对于重要事实为不实告知者,保险人免除契约上之责任;但保险人知其不实时,不在此限。“前项规定,对于要保人之告知是否出于错误或故意、过失,在所不问。”《德国商法典》第十章海上保险(第七百七十八条至第九百条)已废止。参见《德国商法典》(最新修正于2009年7月31日)[M].杜景林、卢谌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350.
    [90]Law Commission and Scottish Law Commission, Appendix A: Non-disclosure, Misr-epresentation and Breach of Warranty. In:Insurance Contract Law:a Joint Scoping Pape-r. [EB/OL]. http://www. justice.gov.uk/lawcommision/docs/ICL-Scopin-paper.pdf.2011-9-5.
    [91]德国1908年《保险合同法》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
    [92]Joel v. Law Union and Crown Insurance Co案的判决:被保险人的义务是披露和告知与保险标的危险估计有关的重要事实,但是被保险人不能告知他并不知道的事实,对不知道的事实不存在告知义务。转引自姜南.保险合同法定解除制度研究[M].法律出版社,2010:117.
    [93]Law Commission and Scottish Law Commission, Consumer Insurance Contract:Pre-contract Disclosure and Misrepresentation:1. [EB/OL]. http://www. justice. gov. uk/lawcommi ssion/docs/lc319_Consumer_Insurance_Law. pdf.2011-9-5.
    [94]Australian Law Reform Commission. Review of the Marine Insurance Act 1909-Re port 91 (ALRC 91) (recommendation 22):26. [EB/OL]http://alrc. gov. au/sites/default/fil es/pdfs/publications/alrc. pdf.2011-9-5.
    [95]根据Arnoluds's一书,早期违反Disclose (披露)相对应的词是Concealment(隐瞒)而现代保险法一般使用Nondisclose。比较两者的区别,Concealment即隐瞒,意在欺诈故意。Nondislose也包含因意外未为披露的的情况。因此从对Disclose(披露)义务的违反来看,Non-disclose(未披露)更合理。See Jonathan Gilman, Robert Merkin, Claire Blanchard, Juli an Cooke, Philippa Hopkins, Mark Templeman. Arnould's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and Av erage (17th edition)[M]. London:Sweet&Maxwell,2008:558. fn96.
    [96]汤俊湘.保险学[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4:105.转引自樊启荣.保险契约告知义务制度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225.
    [97]Jonathan Gilman, Robert Merkin, Claire Blanchard, Julian Cooke, Philippa Hopkins, M ark Templeman. Arnould's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and Average(17th edition)[M]. London: Sweet&Maxwell,2008:557-558.
    [98]根据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第二十条,陈述包括事实的陈述和期望或信念的陈述。从我国《海商法》和《保险法》的规定来看,如实告知仅为事实的如实告知而不包括期望或信念的如实告知。
    [99]汪鹏南教授认为: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关于"Disclose"和" Representation "的区分是没有实质意义的。参见汪鹏南.告知义务及违反该义务的法律后果[J].中国海商法年 刊,199:3163.
    [100]樊启荣.保险契约告知义务制度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225.
    [101]原《保险法》(2002年修订)第十七条第二款:投保人故意隐瞒,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或者因过失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第二款对解除权的行使区分了“故意隐瞒”和“过失”。第三款和第四款对解除前发生保险事故是否赔偿时,则按“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和“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
    [102]民法理论将过错划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基本形态,但对过失的划分则又有不同看法。有的将过失划分为重大过失和轻过失。(参见郭明瑞.民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57.)有的分成重大过失、一般过失、轻微过失。(参见王卫国.过错原则:第三次勃兴[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175.张民安.过错侵权责任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62-63.
    [103]郭明瑞.民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56.
    [104]Carter v. Boehm (1766) 3 Burr 1905. p1909.
    [105]崔建远.合同法(修订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95.
    [106]李永军.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386.
    [107]我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对合同撤销的原因规定为:(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我国《合同法》第九十三条规定协议解除、约定解除,第九十四条规定法定解除,其中法定解除的原因主要有:(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108]保险告知的解除从性质上来看更接近合同法上的撤销,而其他情形的解除权则不一而同,例如危险增加下的解除权与合同法上的解除比较一致。
    [109]例如2008年5月31日通过的日本《保险法》第二十八条、第五十五条、第八十四条对违反告知义务的法律后果,采“保险人可以解除”之表述。德国2008年《保险合同法》第十九条对违反保险告知的后果也采“解除”表述。台湾地区《保险法》第六十四条采“保险人解除权”。
    [110]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的某种权利的预定的存续期间。(参见郭明瑞.民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34.)也即,权利人不于法定期限内行使权利,因而使其权利归于消灭。(参见梁宇贤.保险法新论(修订新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69.)除斥期问和诉讼时效不同,其两者的性质和作用、适用对象、计算方式、效力均不同,法律条文的表述也存在不同。(具体可参见郭明瑞.民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34-135.)
    [111]桂裕.保险法论[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1:182.
    [112]保险的道德危险,不仅因支付的保险费和保险金之间的悬殊而使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由于购买保险而疏于防范或甚至为获得保险金故意制造保险事故而产生道德危险。道德危险同样存在于保险人。
    [113]曹兴权.保险缔约信息义务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28.
    [114]江朝国.保险法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354.
    [115]保险法的禁止反言适用于保险人已知被保险人违反如实告知义务或者违反条件或保证而明示或默示地向被保险人表示保险合同具有强制执行力,被保险人不知其事实而信以为真的情形。(参见[美]John F. Dobby. Insurance Law(3rd editon)(英文影印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31.)适用禁止反言,投保人或被保险人须证明:第一,保险人曾就订立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事项,为虚伪的陈述或行为;第二,此项虚伪陈述或行为的目的,是在预期为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所信赖,或者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信赖,并不违背保险人的愿意;第三,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曾以善意信赖此项陈述或行为;第四,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因信赖保险人而做出某种行为,并因此而导致自己受损害。(参见李玉泉.保险法(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73.)
    [116]梁鹏.保险人抗辩限制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237-238.
    [117]2012年3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征求意见稿)第六条第三款:合同成立后,保险人知道被投保人未如实告知,继续收取保险费或者给付保险金,又以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二款为由解除保险合同或者请求返还保险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征求意见稿参见http://www. court, gov. cn/gzhd/zqyj/2012 03/t20120322 175287. htm.2012-3-23.
    [118]司玉琢,胡正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修改建议稿条文、参考立法例、说明[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3:599.
    [119]Struckhoff. The Irony of Uberrimae Fidei:Bad Faith Practices in Marine Insurance[J]. Tulane Maritime Law Journal,2005, (Summer):291.
    [120]Ray Hodgin. Insurance Law:Text and Materials(2nd edition) [M]. Lond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2002:235.
    [121]Law Commission and Scottish Law Commission, Appendix A:Non-disclosure, Misr-epresentation and Breach of Warranty. In:Insurance Contract Law:a Joint Scoping Paper:3 2[EB/OL].http://www.justice.gov.uk/lawcommision/docs/ICL-Scopin-paper.pdf.2011-9-5.
    [122]日本《商法典》第六百四十五条第二款:保险人虽于危险发生后解除契约时,对损失也不负赔偿责任。如保险人已支付保险金额,则可以请求返还。但是,投保人证明危险非因其已告知或未告知的事实而发生时,不在此限。
    [123]台湾地区《保险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要保人故意隐匿,或因过失遗漏,或为不实之说明时,隐匿遗漏或不实之说明足以变更减小保险人对于危险之估计者,保险人得解除契约。其危险发生后亦同。但要保人证明危险之发生未基于其说明之事实时,不在此限。
    [124]江朝国.保险法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236-238.
    [125]李庭鹏.保险合同告知义务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47.
    [126]以法国《保险合同法》为典型,欺诈意图违反如实告知,保险人解除保险合同,完全不承担保险金给付责任;非欺诈性的不实告知,则保险人无权解除合同,只得请求按比例原则减少保险金给付数额,按比例减少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约定实际收取的保险费与应当收取的理论上测算的保险费(notional premium)之问的比例乘以合同约定的保险金额。具体可参见樊启荣.保险契约告知义务制度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2:42-244.
    [127]任自力.德国2008年《保险合同法》变革透视[J].政法论丛,2010(5):88.
    [128]新《保险法》告知义务是适用于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的,我国《保险法》在保险人保 险金支付上根据保险的不同性质作出了区分,一般“保险赔偿”适用于具有补偿性质的保险上(比如财产保险),而“给付保险金”之表述适用于对人身保险,因为人身保险一般不是补偿性合同,其保险责任不是以实际的损失而计算(人生命无价,因此损失是无法计算的)而是按约定的保险金额支付的。关于此点,可另参见引言部分中关于保险分类中的补偿保险和定额保险的划分。
    [129]韩长印.大陆与台湾保险合同法比较与评析——以大陆保险法2009年修订为重点[J].保险研究,2009(7):7.
    [130]我国《海商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前面所述的对区分故意和非故意的划分的不合理,过错层次的划分应借鉴新《保险法》的思路。
    [131]例如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第七十九条、澳大利亚1984年《保险合同法》第六十五条、加拿大1993年《海上保险法》第八十一条、德国2008年《保险合同法》第八十六条(原德国1908年《保险合同法》第六十七条)、日本《商法典》第六百六十二条、2008年5月31日通过的日本《保险法》第二十五条、台湾地区《保险法》第五十三条等对保险代位求偿作出了规定。
    [132]参见我国《海商法》第二百五十二条至第二百五十四条。我国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六十至第六十三条。
    [133]鉴于我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对代位求偿权行使中的问题作出了规定,因此将其列入比较范围;最高人民法院2006年《海上保险司法解释》)对代位求偿问题作出了重要补充,因此也将其列入比较范围。
    [134]《海商法》第二百五十二条第一款:保险标的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是由第三人造成的,被保险人向第三人要求赔偿的权利,自保险人支付赔偿之日起,相应转移给保险人。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六十条第一款: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
    [135]《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九十四条:保险人行使代位请求赔偿权利时,被保险人未向造成保险事故第三人提起诉讼的,保险人应当以自己的名义向该第三人提起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3号)对代位求偿权的行使名义作出了更为细致的解释,其第六十五条规定:保险人依据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九十五条规定行使代位请求赔偿权利,应当以自己的名义进行;以他人名义提起诉讼的,海事法院应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
    [136]《海商法》第二百五十四条第三款:保险人从第三人取得的赔偿,超过其支付的保险赔偿的,超过部分应当退还给被保险人。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六十条第一款:……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
    [137]《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九十三条:因第三人造成保险事故,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支付保险赔偿后,在保险赔偿范围内可以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人请求赔偿的权利。
    [138]新《保险法》第六十二条:除被保险人的家庭成员或者其组成人员故意造成本法第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的保险事故外,保险人不得对被保险人的家庭成员或者其组成人员行使代位请求赔偿的权利。
    [139]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六十条第三款:保险人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行使代位 请求赔偿的权利,不影响被保险人就未取得赔偿的部分向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
    [140]《海商法》第二百五十二条第二款:被保险人应当向保险人提供必要的文件和其所需要知道的情况,并尽力协助保险人向第三人追偿。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六十三条:保险人向第三者行使代位请求赔偿的权利时,被保险人应当向保险人提供必要的文件和所知道的有关情况。
    [141]《海商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被保险人未经保险人同意放弃向第三人要求赔偿的权利,或者由于过失致使保险人不能行使追偿权利的,保险人可以相应扣减保险赔偿。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六十一条: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未赔偿保险金之前,被保险人放弃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的,保险人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保险人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后被保险人未经保险人同意放弃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的,该行为无效。被保险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致使保险人不能行使代位请求赔偿的权利的,保险人可以扣减或者要求返还相应的保险金。
    [142]江朝国.保险法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388.
    [143]尹田.中国保险市场的法律调控[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333.
    [144][英] Donald O'may, Julian Hill. OMAY海上保险——法律与保险单[M].郭国汀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568.
    [145]S. R. Derham. Subrogation in Insurance Law [M]. Sydney:the Law Book Company Li-mited,1985:31.
    [146]Kyriaki Noussia. T he Principle of Indemnity in Marine Insurance Contracts:a Comparative Approach[M]. London:Springer,2007:216.
    [147]我国《保险法》(2009年修订)将保险代位权放入第二章“保险合同”第三节“财产保险合同”部分,这一立法结构表明财产保险适用代位求偿是明确的。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四十六条明确排除了人身保险领域对代位求偿的适用。而我国多数保险法学者认为人身保险中的医疗费用补偿性质的保险应适用代位权,我国立法与理论界的不同态度表明对该类保险适用代位权仍是需要探讨的问题。但是这类保险是否适用代位权的争论,不影响本文对海上保险和一般财产保险代位权协调的讨论。关于人身保险是否适用代位权,即保险代位权的适用范围的探讨可参见樊启荣.保险损害补偿原则研究——兼论我国保险合同立法分类之重构[J].中国法学,2005,(1):69-70.以及温世扬,武亦文.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法理基础及适用范围[J].清华法学,2010(4):35-39.
    [148]Jonathan Gilman, Robert Merkin, Claire Blanchard, Julian Cooke, Philippa Hopkins, Mar k Templeman. Arnould's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and Average (17th edition)[M]. London:S weet&Maxwell,2008:4.
    [149]例如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澳大利亚1909年《海上保险法》、加拿大1993年《海上保险法》、澳大利亚1984年《保险合同法》、德国2008年《保险合同法》、日本2008年《保险法》、意大利《民法典》、台湾地区《保险法》等。
    [150]许良根.保险代位求偿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6.
    [151]刘宗荣.新保险法:保险契约法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48-249.江朝国教授认为“保险人之代位权乃依法律规定强制且直接当然地取得,无需被保险人的之转移行为。”(参见江朝国.保险法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3 90.)德国学者认为代位权是法定的债权转让(gesetaliche forderungsabtretung)。(参见Ruff er, halbach, schimikowski, Versicherungsnertragsgesetz Kommentar.转引自温世扬,武亦文.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法理基础及适用范围[J].清华法学,2010(4):32.)
    [152]M. L. Marasinghe. An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Doctrine of Subrogation: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Doctrine,10 Valparaiso University Law Review,1976转引自温世扬,武亦文.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法理基础及适用范围[J].清华法学,2010(4):31.
    [153]John Birds. Birds'Modern Insurance law(7th edition) [M]. London:Sweet & Maxwell, 2007:306.
    [154][英] Donald O'may, Julian Hill. OMAY海上保险——法律与保险单[M].郭国汀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569.
    [155]Kyriaki Noussia. the Principle of Indemnity in Marine Insurance Contracts:a Comparat-ive Approach[M]. London:Springer,2007:215.
    [156]Nicholas Legh John, John Birds, David Owen. MacGillivray on Insurance Law (11th edition) [M]. London:Sweet&Maxwell,2008:613.
    [157]Nicholas Legh John, John Birds, David Owen. MacGillivray on Insurance Law (11th edition) [M]. London:Sweet&Maxwell,2008:614.
    [158]Nicholas Legh John, John Birds, David Owen. MacGillivray on Insurance Law (11th edition) [M]. London:Sweet&Maxwell,2008:614.
    [159]John Birds. Birds'Modern Insurance law(7th edition) [M]. London:Sweet & Maxwe 11,2007:322.
    [160]Susan Hodges. The Law of Marine Insurance[M]. Lond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 ed,1996:7. Susan Hoges对踏进被保险人的鞋子里这一规则的说明中提到,与代位权不同,保险人根据债权转让从被保险人处受让赔偿请求权时,保险人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行使。See Susan Hodges, the Law of Marine Insurance[M]. Lond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 1996:7 fn.
    [161]汪鹏南.海上保险合同法详论(第三版)[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1:115-116.
    [162]根据学者的考察,在英国法下代位求偿来源于衡平法原则。法律关系的相对性是英国普通法的原则,在保险人代位向第三人赔偿请求权的行使问题上,普通法则束手无策。因此衡平法院根据正义和衡平原则,将保险代位拟制为信托关系,保险人为受益人,被保险人为受托人,保险人必须以被保险人的名义提起向第三人的诉讼。See M. L. Marasinghe. An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Doctrine of Subrogation: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Doctrine,10 Valparaiso University Law Review,1976转引自温世扬,武亦文.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法理基础及适用范围[J].清华法学,2010(4):31.
    [163]《合同法》第七十三条: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从第十条至第二十二条对债权人代位权作了详细解释。
    [164]魏振瀛.民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53.
    [165]王家福.民法债权[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71-74.
    [166]参见《民法通则》第九十一条和《合同法》第七十九条。
    [167]李玉泉.保险法(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29.
    [168]《海商法》第二百五十二条规定:保险标的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是由第三人造成的,被保险人向第三人要求赔偿的权利,自保险人支付赔偿之日起,相应转移给保险人。
    [169]《海商法》第二百五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保险人从第三人取得的赔偿,超过其支付的保险赔偿的,超过部分应当退还给被保险人。
    [170]《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九十三条:因第三人造成保险事故,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支付保险赔偿后,在保险赔偿范围内可以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人请求赔偿的权利。
    [171]许良根.保险代位求偿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364.
    [172]根据主体来划分利益的结构层次,很多学者做出过不同的分类。例如,美国学者博登海默将利益按主体划分为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参见[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学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399.)梁上上教授提出利益的四个层次结构,即当事人的具体利益、群体利益、制度利益、和制度利益。(参见梁上上.利益的结构层次和利益的衡量[J].法学研究.2002,(1):56.)
    [173]杨炼.立法过程中的利益衡量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68.
    [174]参见《民法通则》第八十四条、第八十五条、第九十二条、第九十三条。
    [175]参见《海商法》第一百九十九条。
    [176]2008年5月31日通过的日本《保险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保险人当然取得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造成的损害而取得的债权……”。虽然与日本《商法典》的措辞并不相同,但该条强调的也是“被保险人取得的债权”
    [177]秦道夫.保险法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216.
    [178]吴庆宝.保险诉讼原理与判例[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487-489.
    [179]江朝国.保险法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395.
    [180]刘宗荣.新保险法:保险契约法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43.
    [181]孙积禄.保险代位权研究[J].法律科学,2003,(3):84.
    [182]例如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第七十九条、澳大利亚1984年《保险合同法》第六十五条、加拿大1993年《海上保险法》第八十一条等。
    [183]例如德国2008年《保险法合同法》第八十六条第一款(德国原1908年《保险合同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日本《商法典》第六百六十二条、2008年5月31日通过的日本《保险法》第二十五条、台湾地区《保险法》第五十三条等。
    [184]广州海事法院(2000)广海法汕字第25号民事判决书。案例来源中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网,最后访问时间2011年7月10日。
    [185]以保险人仅提供权益转让书但未提供保险赔偿的支付凭证,而被法院认为保险人不能取得代位求偿的相似案例另还有: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株式会社诉上海海华轮船有限公司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货损赔偿纠纷案,(2003)沪海法商初字第391号民事判决书,案例来源中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网,最后访问时间2011年7月10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诉斯杜特有限公司等海上货物运输货损赔偿案,案例来源:郑肇芳.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案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16-220.;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诉远东船务代理有限公司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追偿纠纷案,案例来源:郑肇芳.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案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41-244.
    [186]例如,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诉三井商船株式会社海上货物 运输保险合同货损赔偿纠纷案中,原告提供的是保险赔偿支付凭证(银行回单),且收款人是提单上的记名指示人,而原告提供的权益转让书上签章的公司与提单上的记名指示人并不完全一致。上海海事法院认为原告出具的权益转让书上的记载不影响原告获得代位求偿权。(参见郑肇芳.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案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21-225.)又如,在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诉广西防城港碧海船有限公司海上、通海水域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案中,上海海事法院认为:“保险人取得代位求偿权的实质性要件是支付保险赔偿金,保险人提交已经向被保险人实际赔付的凭证的,可以不再提交被保险人签署的权益转让书。”(2008)沪海法商初字第669号民事判决书,案例来源中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网,最后访问时间2011年7月10日。
    [187]二要件说的两个构成要件为笔者文中提到的两项。参见许良根.保险代位求偿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90-103.;朱作贤.海上保险法补偿原则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166-176.
    [188]三要件说中,前两项与笔者文章中阐述的两项内容一致,第三项要件有不同主张。一种观点认为第三项构成要件为“代位请求之数额,以不逾保险赔偿金额为限”。(参见梁宇贤.保险法新论(修订新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33.;张贤伟.海上货物运输保险赔偿制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8:214-215.)另一种观点认为第三个构成要件为“被保险人对第三人的索赔权应属于针对保险标的的权利”。(参见朱作贤.海上保险法补偿原则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166-176.)
    [189]四要件说中,前两项与笔者文章中阐述的两项内容一致,另两项要件有不同主张。比较典型的观点:第一种,增加的另两项构成要件,一为代位请求之数额,以不逾保险赔偿金额为限,二为损害赔偿之标的相一致。 (参见江朝国.保险法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398.)第二种,增加的两项构成要件分别为:保险人行使代位求偿权以保险赔偿范围为限和保险人应当在保险责任范围内赔偿被保险人的损失。(参见李玉泉.海上保险中保险人的代位求偿制度[J].中国海商法协会通讯,2005(2):20-21.)
    [190]笔者考察和统计的是以“海上保险代位求偿”为案由的案件(不包括大量以保险公司为原告提起的对承运人货物损害赔偿合同纠纷),考察的范围和案件的分布为:《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件、《人民法院案例选》(1992-2010年)7件、北大法宝网5件(最后访问日期2011年6月30日)、中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网10件(最后访问时间2011年7月10日)、以及郑肇芳.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案一书,30件。上述重复出现的案例均仅按1件统计。
    [191]施文森.保险法总论[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4:205.
    [192]邹海林.保险代位权研究[A].见: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6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223.汪鹏南教授也持该观点,认为保险代位求偿案件中,不应审查保险人根据保险合同是否应赔偿被保险人。参见汪鹏南.海上保险合同法详论(第三版)[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1:115.
    [193]John F. Dobbyn. Insurance Law (3rd editon)(英文影印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94.
    [194]郑肇芳.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案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81-86.
    [195]在笔者上文提到的所考察的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54件案例中,就被告提出保险赔付不 当或通融赔付保险代位求偿权不能成立而抗辩的32件案例中,除了3件是在2006年《海上保险司法解释》颁布实施后审理,根据该司法解释明确提出不审理保险合同关系外,另29件的审理情况为:法院对保险赔付正当与否进行审查并认为赔付正当保险人有权行使代位权的有14件;以保险人保险赔付不当而驳回保险人诉讼请求的有1件;未审查保险赔付正当性与否而根据保险人支付保险赔偿的事实有权代位的有10件;未审查保险赔付正当性但以超过诉讼时效而驳回的有1件;在审查保险人保险赔付具有正当性,保险人有代位权,但基于代位求偿对象错误而驳回的有1件;以未提交保险赔偿证明而驳回的有2件。可见,海事司法实践之前基本认可保险人赔付正当性与否作为代位求偿的成立条件。
    [196]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2004)桂民四终字第6号民事判决书。案例来源北大法宝网,最后访问时间2011年6月30日。
    [197]该司法解释的精神在之前2005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第二次全国商事海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中就已经体现。其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受理保险人行使代位请求赔偿权利纠纷案件的人民法院应当仅就第三者与被保险人的法律关系进行审理,第三者未对保险人行使代位请求赔偿权利依据的保险合同效力提出异议的,海事法院不予审查。”
    [198]上海海事法院(2008)沪海法商初字第669号民事判决书,案例来源中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网,最后访问时间2011年7月10日。
    [199]根据现有掌握的案例来看,原告富邦产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被告上海胜达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达公司)、上海德哲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哲公司)货运代理合同纠纷案(上海海事法院(2008)沪海法商初字第25号民事判决书)和原告中远航运股份有限公司与被告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定期租船合同保险代位求偿纠纷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2009)浙海终字第145号民书判决书)。该两案所涉保险事故均发生在《2006年海上保险司法解释》之前,案件审理是在该司法解释生效之后。法院也明确指出了该司法解释,代位求偿纠纷中不再审查保险合同关系而应审查造成保险事故的第三人和被保险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前者指出被告对保险赔付的抗辩不予采纳,后者认为不审查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法律关系,根据保险人支付保险赔偿而成立保险代位求偿权。两案例来源中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网,最后访问时间2011年7月10日。
    [200]判决的既判力是用于说明判决效力的一个基础性的概念。在我国,对既判力定义较为典型的是“生效的判决所裁决的诉讼标的对双方当事人和法院具有的强制性的通用力”。(参见江伟.民事诉讼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76.)关于既判力的约束力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当事人的约束。判决一旦具有既判力,当事人不得就同一诉讼标的再行起诉或在其他诉讼中提出与确定判决相反的主张;二是对法院的约束力。一个确定判决作出后,后来的任何裁决均不得与该确定的判决内容相抵触。(参见李龙.民事判决的既判力[J].法律科学,1999(4):82.)。我国关于民事判决的既判力的规定主要体现在《民事诉讼法》(1991年制定,2007年修订)第一百四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八条。
    [201]李玉泉.海上保险中保险人的代位求偿制度[J].中国海商法协会通讯,2005,(2):21.
    [202][英] Donald O'may, Julian Hill. OMAY海上保险——法律与保险单[M].郭国汀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590.
    [203][英] Malcolm A. Clarke保险合同法(第三版)[M].何美欢,吴志攀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840.
    [204][英] Donald O'may, Julian Hill. OMAY海上保险——法律与保险单[M].郭国汀等译.北 京:法律出版社,2002:592.
    [205]例如在中国某进出口公司诉塞浦路斯某航运公司海难救助费用分摊追偿案中,在案件审理过程中,1998年4月15日原告获得了某保险公司的保险赔偿,并于1998年4月18日出具权益转让书给保险人,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共同向宁波海事法院申请将原告变更为保险公司,宁波海事法院同意变更,并请示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高院认为变更当事人无法律依据。后原告向最高人民法院反映情况,在最高院意见指导下保险公司以原告的身份进入诉讼,进出口公司退出诉讼。参见汪鹏南.中国海上保险案例摘要及评论(第一辑)[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3:111-112.
    [206]《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九十四条规定:保险人行使代位请求赔偿权利时,被保险人未向造成保险事故第三人提起诉讼的,保险人应当以自己的名义向该第三人提起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3号)对代位求偿权的行使名义作出了更为细致的解释,其第六十五条规定:保险人依据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九十五条规定行使代位请求赔偿权利,应当以自己的名义进行:以他人名义提起诉讼的,海事法院应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
    [207]笔者收集的前述54件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案件中,均是保险人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的。其中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诉尼姆巴罗船运有限公司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货损案中,由被保险人先起诉承运人,保险人赔偿被保险人后向法院申请作为原告参加向承运人求偿的诉讼,被保险人申请退出诉讼。(参见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人民法院案例选(2007年第四辑,总第62辑)[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373.);另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市分公司诉上海浦江联运有限公司等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货损纠纷一案,是由被保险人上海华昌粮油发展有限公司先起诉被告,宁波人保以代位权人身份向上海海事法院申请变更原告而行使代位权。(案例来源中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网,最后访问时间2011年7月10日。)
    [208]2012年3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征求意见稿)》第十七条第一款:保险人应以自己的名义行使代位求偿权。该征求意见稿来源于http://www. court. gov. cn/gzhd/zqyj/201203/t20120322_175287. htm最后访问时间2012年3月23日。
    [209]《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九十四条:保险人行使代位请求赔偿权利时,被保险人未向造成保险事故的第三人提起诉讼的,保险人应当以自己的名向第三人提起诉讼。第九十五条:保险人行使代位请求赔偿权利时,被保险人已经向造成保险事故的第三人提起赔偿的,保险人可以向受理该案的法院提出变更当事人的请求,代位行使对第三人请求赔偿的权利。被保险人取得的保险赔偿不能弥补第三人造成的全部损失的,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可以作为共同原告向第三人请求赔偿。
    [210]英国法中,关于‘"Excess Windfalls"的规则是超过保险赔偿的部分应全部归被保险人。如在Yorkshire Insurance Co Ltd v. Nisbet Shipping Co. Ltd, [1962]1Lloyd's Rep p.479,保险人按保单赔付了被保险船舶的全损即72000英镑,保险人代位提起对碰撞第三人的诉讼,碰撞责任人按加拿大元赔付碰撞损失折合英镑75000英镑。由于英镑大贬值,实际支付时该赔偿折合为125000英镑。保险人主张船东从责任人处获得的赔偿,依代位求偿权,应全部归保险人。法院认为超过保险赔偿部分,应全部归被保险人。
    [211]汪鹏南.海上保险合同法详论(第三版)[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1:115-116.
    [212]杨召南,徐国平,李文湘.海上保险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347.
    [213]《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九十三条规定:因第三人造成保险事故,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支付保险赔偿后,在保险赔偿范围内可以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人请求赔偿的权利。
    [214]当然作为例外,如果被保险人通过协议的方式把超过保险赔偿部分的追偿权一起转让给保险人,则差额部分的追偿权虽然与保险人法定的代位求偿权性质并不完全相同,但根据双方当事人的约定,则该超额部分应该保险人仍是可以追偿的。
    [215]案例来源:郑肇芳.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案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64-266.该案是在《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实施之前的案例。
    [216]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诉杨鸣船舶碰撞损害赔偿纠纷案和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诉远东船务代理有限公司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追偿纠纷案中,被告均提出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的诉讼时效应适用我国《海商法》第二百五十七条90日的追偿时效的规定,并均以保险人提起代位求偿诉讼超过90日的追偿时效丧失胜诉权为由抗辩。上述两案中,法院均认为90日的追偿期间并不适用于保险人的代位求偿诉讼,其诉讼时效应依据被保险人向第三人的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确定。案例来源:郑肇芳.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案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32-136.
    [217]最高人民法院2006年《海上保险司法解释》第十五条规定:保险人取得代位请求赔偿权利后,以被保险人向第三人提起诉讼、提交仲裁、申请扣押船舶或者第三人同意履行义务为由主张诉讼时效中断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218]2012年3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征求意见稿)第第十七条:保险人应以自己的名义行使保险代位求偿权。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被保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第三者侵害之日起算,被保险人向保险人请求赔偿保险金的,诉讼时效中断。另一种意见: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被保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第三者侵害之日起算。保险人取得保险代位求偿权前,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断效力及于保险代位求偿权。被保险人仅向保险人而不向第三者主张权利的,保险人可以代被保险人向第三者主张权利。该征求意见稿来源于http://www.court.gov.cn/gzhd/zqyj/20 1203/t20120322_175287.htm最后访问时间2012年3月23日。
    [219]宁波海事法院(2009)甬海法商初字第51号民事判决书。案例来源北大法宝网,最后访问时间2011年6月30日。
    [220]上海海事法院(2006)沪海法商初字第468号民事判决书。案例来源北大法宝网,最后访问时间2011年6月30日。
    [221]例如在华联粮油贸易公司诉华安财产保险公司在国际海运货物保险出险签订赔偿协议后又以卸货地不是保单列明的卸货地等为由拒赔而要求赔偿案中,保险人以被保险人撤销对第三人(承运人)的起诉,构成放弃对第三人赔偿为由要求赔偿的权利。法院认为被保险人撤销对承运人的起诉不构成弃权行为。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人民法院案例选(2003年第一辑总第43辑)[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356-371.
    [222]不足额保险,是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的保险。其赔偿原则,一般为“比例赔偿原则”,即按保险金额和保险价值的比例赔偿。我国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五十五条第四款和《海商法》第二百三十八条关于不足额保险均采比例赔偿原则。采取比例赔偿原则的, 被保险人的损失和获得的保险赔偿金之问总是存在缺口。另根据我国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五十五条规定,对不足额保险的赔偿,可以约定其他赔偿方式,较为常见的为“第一危险责任”,即由合同约定,在保险金额范围内的损失保险人全部赔偿,超过保险金额的损失保险人不赔偿。 (参见吴勇敏.保险法原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5:136.)我国保险市场对家庭财产保险一般采第一危险赔偿方式。例如平安保险公司的“平安家庭财产保险条款”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保险金额低于保险标的出险时实际价值时,按实际损失计算赔偿,但不超过保险金额。”在采用第一危险责任方式下,被保险人获得的保险赔偿与实际损失之间会形成缺口。
    [223]Jeffrey A. Greenblatt. Insurance and Subrogation:When the Pie isn't Big Enough, Who Will Eat Last[J].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1997, (fall):1343.
    [224]第一,从风险偏好来看,保险人优先符合当事人的风险偏好。即被保险人是风险厌恶型的(risk-averse),采用保险人优先模式,被保险人可以通过提高保险金额的方式提高保障程度;第二,由于被保险人厌恶风险,在保险人优先模式下,被保险人会尽力争取从第三人处获得赔偿,以填补损失;第三,被保险人优先模式下必须首先确定被保险人损失的的具体数额,而保险人优先模式下可以节省该额外审判程序。Jeffrey A. Greenblatt. Insurance and Subrogation:When the Pie isn't Big Enough, Who Will Eat Last[J].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1997, (fall):1366.
    [225]Nicholas Legh John, John Birds, David Owen. MacGillivray on Insurance Law (11th edition) [M]. London:Sweet&Maxwell,2008:639.
    [226]林动发.保险法论著译作选集[M].台北:自版,1991:122.
    [227]被保险人优先说,在我国学理界为通说。例如邹海林(参见邹海林.保险代位权研究[A].见: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6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227.)、许良根(参见许良根.保险代位求偿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208.;朱作贤(参见朱作贤.海上保险法补偿原则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192-193.)
    [228]江朝国.保险法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397.
    [229]朱作贤.代位求偿权和被保险人剩余赔偿请求权何者优先——兼对英国(海上保险法)中相关规则的反思[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9,(4):67.
    [230]例如,德国原1908年《保险合同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但代位权的行使,不得有害于被保险人”。 (2008年德国《保险合同法》第八十六条第一款对此规定相同)。日本《商法典》第六百六十二条(保险代位)第二款规定:“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支付了部分负担额时,只在不损害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权利范围内,可以行使前款权利。我国澳门地区《商法典》第一千九百零九条规定:“(保险人之代位权)……在任何情况下,代位权均不得妨碍被保险人获得全部赔偿”。台湾地区《保险法》和意大利《民法典》对保险代位权的规定中,没有冲突解决方法的规定。
    [231]North of England Steamship Insurance Association v. Armstrong, [1870]LR 5 QB 244; 39 LJQB81该案中,被保险船舶"Hetton"轮与他船相撞导致沉没,保险人赔付了被保险人6000英镑(全部保险金额)的全损赔偿。负有责任的他船船东索赔,船舶的实际价值为9000英镑,船东享受责任限制实际赔偿5700英镑。保险人认为应得到全部的5700英镑,被保险人认为船舶的实际价值为9000英镑,而保险价值为6000英镑,其应该得到船东方赔偿的三分之一。法院做出了保险人胜诉的判决,由保险人获得全部的5700英镑。参见杨召南,徐国 平,李文湘.海上保险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353.
    [232]MIA 1906 S.81:here the assured is insured for an amount less than the insurable value or, in the case of a valued policy, for an amount less than the policy valuation, he is deemed to be his own insurer in respect of the uninsured balance.
    [233]The Commonwealth [1907]P.216案情:Welsh Girl号船舶的保险金额为1000英镑,保险价值为1350英镑,该船被他船撞沉,保险人赔偿被保险人1000英镑。就对方船TheCommonwealth的船东赔付的1000英镑,保险人主张这1000英镑应全部归其所有,法院判决保险人和被保险人按各自利益的比例分配该1000英镑。参见[英] Donald O'may, Julian Hill. OMAY海上保险——法律与保险单[M].郭国汀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591.
    [234]李玉泉.保险法(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20.
    Jonathan Gilman, Robert Merkin, Claire Blanchard, Julian Cooke, Philippa Hopkins, Mar k Templeman. Arnould's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and Average (17lh edition)[M]. London:S weet&Maxwell,2008:1521.
    [236]J·R·伯德斯.英国上议院对代位求偿原则的见解[J].陈兵译.海事审判,1995,(3):38.
    [237][英] Malcolm A. Clarke保险合同法(第三版)[M].何美欢,吴志攀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827.
    [238]孙积禄.保险代位权研究[J].法律科学,2003,(3):5.
    [239]Jonathan Gilman, Robert Merkin, Claire Blanchard, Julian Cooke, Philippa Hopkins, Ma rk Templeman. Arnould's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and Average (17th edition)[M]. London: Sweet&Maxwell,2008:1535.
    [240]Sickness and Accident Ass V. General Accident Ass(1892)19R977. See Jonathan Gilma n, Robert Merkin, Claire Blanchard, Julian Cooke, Philippa Hopkins, Mark Templeman. Arnou Id's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and Average(17th edition)[M]. LondonS:weet&Maxwell,2008: 1545fn42.
    [241]例如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第三十二条、第八十条;德国2008年《保险合同法》第七十七条至第七十九条;日本《商法典》第六百三十二条至第六百三十四条;意大利《民法典》第一千九百一十条;台湾地区《保险法》第三十五条至第三十八条等都规定了重复保险。
    [242]原《保险法》(2002年修订)采广义重复保险概念。其第四十一条第三款规定:重复保险是指投保人对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分别向二个以上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的保险。
    [243]《海商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第一款: 被保险人对同一保险标的就同一保险事故向几个保险人重复订立合同,而使该保险标的的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标的的价值的,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五十六条第四款:重复保险是指投保人对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分别与两个以上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且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的保险。
    [244]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五十六条第一款:重复保险的投保人应当将重复保险的有关情况通知各保险人。
    [2451《海商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款:……被保险人获得的赔偿金额总和不得超过保险标的的受损价值。……
    [246]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五十六条第二款:重复保险的各保险人赔偿保险金的总和不得超过保险价值。
    [247]《海商法》第二百二十五条:……除合同另有约定外,被保险人可以向任何保险人提出赔偿请求。被保险人获得的赔偿金额总和不得超过保险标的的受损价值。各保险人按照其承保的保险金额同保险金额总和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任何一个保险人支付的赔偿金额超过其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的,有权向未按照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支付赔偿金额的保险人追偿。
    [248]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五十六条第二款:重复保险的各保险人赔偿保险金的总和不得超过保险价值。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各保险人按照其保险金额与保险金额总和的比例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
    [249]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五十六条第三款:重复保险的投保人可以就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的部分,请求各保险人按比例返还保险费。
    [250]关于保险金额的总和是否超过保险价值是否作为重复保险的构成要件有不同的观点,对于此在下文具体展开。
    [151]Jonathan Gilman, Robert Merkin, Claire Blanchard, Julian Cooke, Philippa Hopkins, Mar k Templeman. Arnould's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and Average (17th edition)[M]. London:S weet&Maxwell,2008:1535立法上区分善意重复保险和恶意重复保险并分别规定不同的法律效果,典型的有台湾地区《保险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恶意重复保险效力。根据其规定恶意重复保险,保险契约无效。其第三十八条规定善意重复保险的效力。根据其规定,善意重复保险的保险赔偿的总额不得超过保险标的的价值。
    [252]我国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五十五条第三款: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价值。超过保险价值的,超过部分无效,保险人应当退还相应的保险费。《海商法》第二百二十条:保险金额由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约定。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价值;超过保险价值的,超过部分无效。
    [253]温世扬,黄军.复保险法律问题研析[J].法商研究,2001,(4):38.
    [254]E. R. Hardy Ivamy. General Principles of Insurance Law(5th edition) p.487转引自方志平.保险合同强制规则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314.
    [255]Malcolm A. Clarke. The Law of Insurance Contracts(4th edition)[M]. London:LLP,2002: 945.
    [256]Fire, Ca. sualty and Surety Bulletin. s, General, p. Gp-4转引自[美]所罗门·许布纳,小肯尼思·布莱克,伯纳德·韦布.财产和责任保险[M].陈欣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95.
    [257]朱作贤.海上保险法补偿原则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217.
    [258]参见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德国2008年《保险合同法》第七十八条第一款(与德国原1908年《保险合同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相比,变化不大)韩国《商法典》第七百二十五条第二款。
    [259]参见意大利《民法典》第一千九百一十条、澳门地区《商法典》第一千零二条、台湾地区《保险法》第三十五条。
    [260]参见江朝国.保险法论[M].台北:台湾瑞兴图书公司,1990:221.;林勋发.保险法论著译作选集[M].台北:自版,1991:102.;孙积禄.保险法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86.;温世扬,黄军.复保险法律问题研析[J].法商研究,2001(4):40.;徐卫东.保险法论[M].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218.
    [261]桂裕.保险法论[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196.郑玉波(刘宗荣修订).保险法论(修订八版)[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10:42-43.;邹海林.保险法[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37.;刘宗荣.新保险法:保险契约法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0-201.
    [262]2002年我国第一次修订《保险法》时,该条文的顺序调整为第四十一条,条文内容未变。
    [263]MIA1906 S.32(1):Where two or more policies are effected by or on behalf of the assured in the same adventure and interest or any part thereof, and the sums insured exceed the indemnity allowed by this Act, the assured is said to be over-insured by double insurance.
    [264]台湾地区《保险法》第三十五条:复保险,谓要保人对于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与数保险人分别订立数个保险之契约行为。
    [265]施文森.保险法总论[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94:220.
    [266]温世扬,黄军.复保险法律问题研析[J].法商研究,2001,(4):40.
    [267]这里是指原《保险法》(2002年修订)的条文。
    [268]傅蓉.论海上重复保险——兼论对我国海商法255条的修改[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1:338.
    [269]朱作贤.海上保险法补偿原则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213.
    [270]司玉琢,胡正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修改建议稿条文、参考立法例、说明[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360-601.
    [271]朱作贤.海上保险法补偿原则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211.
    [272]关于我国保险利益制度详见本文第五章第一节。
    [273]Nicholas Legh John, John Birds, David Owen. MacGillivray on Insurance Law (11th edition) [M]. London:Sweet&Maxwell,2008:666.
    [274]Nicholas Legh John, John Birds, David Owen. MacGillivray on Insurance Law (11th edition) [M]. London:Sweet&Maxwell,2008:662.
    [275]Jonathan Gilman, Robert Merkin, Claire Blanchard, Julian Cooke, Philippa Hopkins, Mar k Templeman. Arnould's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and Average (17th edition)[M]. London:S weet&Maxwell,2008:1537.
    [276]Boag v. Economic insurance Co Ltd. [1954]2Lloyd's Rep p.581. See Robert Merkin. Marine Insurance Legislation [M]. London:LLP,2000:32.
    [277]应飞虎.信息失灵的制度克服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9.
    [278]应飞虎.信息失灵的制度克服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9.
    [279]根据信息经济学原理,信息不对称的模式,可以分成事前的信息不对称和事后的信息不对称。事前的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危害是逆向选择,事后不对称的危害主要是道德危险。参见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398.
    [280]桂裕.保险法论[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1:11.
    [281][美]唐纳德.A.威特曼.法律经济学文献精选[M].苏力等译.北京:法律版社,2006:114.
    [282][英]约翰·伯茨.现代保险法[M].陈丽洁译.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231-231.
    [283]Malcolm A. Clarke. The Law of Insurance Contracts (4th edition)[M], London:LLP,20 02:950.
    [284]John Birds. Birds'Modern Insurance law(7th edition) [M]. London:Sweet & Maxwell, 2007:346.
    [285]John Birds. Birds'Modern Insurance law(7th edition) [M]. London:Sweet & Maxwell,2007:346.例如:在Australian Agriculture Co. v. Saunders一案中,第一份火灾保险承保一批羊毛,保险期间从陆运到悉尼,或在任何堆场或仓库,或悉尼的任何码头直至装上船为止。保单同时规定了该保险之前或之后在其他地方办理保险的,除非向保险人提交第二份保险的书面通知,否则不得根据本保单索赔。随后该批羊毛运至悉尼,被保险人办理了海上保险,保险期间为通过船舶或从Hunter河运至悉尼,随后由船舶从悉尼运至伦敦。该批羊毛在悉尼的仓库因火灾而毁损,火灾保险(第一份保单)保险人认为被保险人没有书面通知第二份保单,而拒赔。法院认为,由于风险不同并不够成重复保险,因此保险人不能以书面通知条款拒赔。同时认为,如果保单纯粹因偶然的因素而重叠的,不是真正的重复保险,被保险人无需通知。
    [286]John Birds. Birds'Modern Insurance law(7th edition) [M]. London:Sweet & Maxwell, 2007:346.
    [287]John Birds. Birds'Modern Insurance law(7lh edition) [M]. London:Sweet & Maxwell, 2007:346.
    [288]樊启荣.保险契约告知义务制度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351.
    [289]朱作贤.海上保险法补偿原则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214.
    [290]温世扬,黄军.复保险法律问题研析[J].法商研究,2001,(4):41.
    [291]台湾地区《保险法》第三十六条:复保险,除另有规定外,要保人应将他保险人之名称以及保险金额通知各保险人。
    [292]意大利《民法典》第一千九百一十条第一款:就同一个风险分别与数个保险人缔结契约的,被保险人应当将所有的保险通知每一个保险人
    [293]梁宇贤.保险法新论(修订新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53.
    [294]关于重复保险通知的时间限制详见后面“通知时间的缺失及立法完善”部分。
    [295]邹海林,常敏.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释义[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122.
    [296]刘宗荣.新保险法:保险契约法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05.
    [297]肖梅花.保险法新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154.;刘宗荣.新保险法:保险契约法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06.
    [298]江朝国.保险法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257.
    [299]傅蓉.论海上重复保险——兼论对我国海商法255条的修改[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1:339.
    [300]沈海燕.我国《保险法》修订后的重复保险制度(硕士学位论文)[D].湘潭:湘潭大学2009:14.
    [301]董开军.《中国人民共和国和保险法》释义[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126.
    [302]樊启荣.保险契约告知义务制度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367.
    [303]樊启荣.保险契约告知义务制度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367.
    [304]汪鹏南.海上保险合同法详论(第三版)[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1:91.
    [305]朱作贤.海上保险法补偿原则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221.
    1306]参见我国《海商法》第二百一十九条。有关我国《海商法》和《保险法》关于不定值保险的保险价值的差异的阐述可见本文第一章第三节“规范差异”部分。
    [307]法国《保险合同法》第三十条第三款、瑞士《保险契约法》第五十三条、第七十条。参见梁宇贤.保险法新论(修订新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52.
    [308]台湾地区《保险法》第三十八条:善意复保险,其保险金额之总额超过保险标的之价值者,处另有约定外,各保险人对于保险标的之全部价值,仅就其所保金额负比例分担之责。但赔偿总额,不得超过保险标的之价值。
    [309]德国2008年《保险合同法》第七十八条第一款。
    [310]加拿大1993年《海上保险法》第八十六条(二)款(a)
    [311]意大利《民法典》第一千九百一十条第三款:……根据相关的契约,被保险人可以向每个保险人要求应得的赔偿,以领取的总额不超过损害总额为限。
    [312]MIA 1906 S.32(2)(a):where the assured is over-insured by double insurance, the assured, unless the policy otherwise provides, may claim payment from the insurers in such order as he may think fit, provided that he is not entitled to receive any sum in excess of the indemnity allowed by this Act.
    [313]Malcolm A. Clarke. The Law of Insurance Contracts(4th edition)[M]. London:LLP,2002: 945.
    [314]日本《商法典》第六百三十二条:(同时复保险)(一)就同一标的同时订立数个保险契约,其保险金额超过保险价额时,各保险人的负担额按照各自保险金额的比例确定。(二)数个保险契约的日期相同时,推定其为同时订立的契约。第六百三十三条 (异时复保险)逐次订立数个保险契约时,前保险人先负担损失。前保险人的负担额不足以赔偿全部损失时,则由后保险人负担其差额。
    [315]参见日本《保险法》第二十条。
    [316]原《保险法》(2002年修订)第四十一条第二款:重复保险的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的,各保险人的赔偿金额的总和不得超过保险价值。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各保险人按照其保险金额与保险金额总和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317]单数债和复数债,根据不同的学者的观点有几种:第一种主张以主体之单复数决定债之单复数;第二种主张以债之标的是否为同一决定债之单复数;第三种主张以各主体能否独立发生其为债权人或债务人一切效力为判断,如其效力就各主体能独立发生的,为复数之债,否则为单数之债。(参见史尚宽.债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634-635.)笔者在此使用第三种观点判定单数债和复数债的区分,因此此处单数债和复数债和下列就债权主体的特点而区分的单一之债和多数人之债不同。
    [318]除法律规制意义上的重复保险(即狭义重复保险)外,也存在数份具有同一性的保险合同的并存但保险金额总和未超过保险价值的情况,该数份保险合同的效力是各自独立的,属于复数债没有疑问。各被保险人要求各保险人承担保险赔偿责任完全根据其各自保险合同的约定。其与狭义重复保险的存在状态相同,但法律处理并不同。这也说明重复保险原为复数债,只是法律对其作另行处理的一个脚注。
    [319]根据债的主体的特征,债可分为单一之债和多数人之债。单一之债,是指债权主体一方或债务主体一方都仅为一人的债,多数人之债,是指债权主体或债务主体至少有一方为二 人以上的债。(参见郭明瑞.民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59.)以同一给付为标的之债,有多数债权人或多数债务人,或债权人债务人均为多数的,为多数人债。(参见张玉敏.论我国多数人之债制度的完善[J].现代法学,1999(4):8.)
    [320]连带债务作为连带之债的一种,其外部效力为:在连带债务中,各债务人均负有清偿全部债务的义务。债权人得同时或先后请求债务人全体或部分或一人履行全部或部分债务。只要债务未全部清偿,每个债务人都负有清偿的义务。债务只要全部清偿,不论债务人一人或数人清偿,还是因债务人全体清偿,各债务人的债务均能均消灭。其内部效力:在各债务人之间,各债务人按照一定比例分担债务,清偿债务超过自己应分担的份额的债务人有权向其他债务人追偿。关于连带债务的效力,可参见郭明瑞.民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61-362.;黄立.民法债编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575.
    [321]朱作贤.海上保险法补偿原则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217.
    [322]梁宇贤.保险法新论(修订新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52-153.
    [323]Robert Merkin. Marine Insurance Legislation[M]. London:LLP,2000:32.
    [324]朱作贤.海上保险法补偿原则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220.
    [325]Jonathan Gilman, Robert Merkin, Claire Blanchard, Julian Cooke, Philippa Hopkins, Mar k Templeman. Arnould's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and Average(l7th edition)[M]. London:S weet&Maxwell,2008:1540.
    [326]Bruce v. Jones, (1863) 1 H.& C.769. See Howard N.Bennett, The Law of Marine Insurance[M]. Oxford:Clarendon Press.1996:429-430.
    [327]Howard N.Bennett, The Law of Marine Insurance[M]. Oxford:Clarendon Press.1996:430.
    [328]Godin v. London Ass Co (1758), lBurr.489. p.492. Nicholas Legh John, John B ir-ds, David Owen. MacGillivray on Insurance Law (11th edition) [M]. London:Sweet&Maxw ell,2008:657.
    [329]Jonathan Gilman, Robert Merkin, Claire Blanchard, Julian Cooke, Philippa Hopkins, Mar k Templeman. Arnould's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and Average (17th edition)[M]. London:S weet&Maxwell,2008:1553.
    [330]Jonathan Gilman, Robert Merkin, Claire Blanchard, Julian Cooke, Philippa Hopkins, Mar k Templeman. Arnould's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and Average (17th edition)[M]. London:S weet&Maxwell,2008:1555.
    [331]Commercial Union Assurance Co. Ltd. V. Hayden (1977) Q. B.804. See Howard N.Bennett, The Law of Marine Insurancep[M]. Oxford:Clarendon Press.1996:434-435.
    [332]O'Kane v. Jones (2005), Lloyd's Rep. IR 174. See Jonathan Gilman, Robert Merkin, Claire Blanchard, Julian Cooke, Philippa Hopkins, Mark Templeman. Arnould's Law of Mari ne Insurance and Average(l7th edition)[M]. London:Sweet&Maxwell,2008:1557.
    [333]Jonathan Gilman, Robert Merkin, Claire Blanchard, Julian Cooke, Philippa Hopkins, Mar k Templeman. Arnould's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and Average (17th edition)[M]. London:S weet&Maxwell,2008:1558.
    [1][德]K·茨威格特,H·克茨.比较法总论[M].潘汉典,米健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47.
    [2]功能比较作为一种法律比较方法,是在对传统规范比较的反思与批判中提出的,自德国法学家拉贝尔首先提出、经茨威格特和克茨正式确立并发扬光大,其已经成为“给现代比较法带来决定性发展的理论。”([日]大木雅夫.比较法[M].范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86)。功能比较是从事实问题出发,对不同国家的法律调整该事实问题或不同国家的法律解决该问题手段的比较。功能比较具有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其一,扩大了比较的范围。不同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只要它们的功能相同,即解决相同的社会问题、满足相同的社会需要就是可以比较的。原来由于法律结构不同无法进行规范比较的国家之间可以运用功能比较的方法进行比较。其二,由于其是从社会问题出发进行的比较,因此有助于摆脱受本国法律概念、法律思维的束缚。关于功能比较的详细阐述,参见[德]K·茨威格特,H·克茨.比较法总论[M].潘汉典,米健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46-74.;黄文艺.论当代西方比较法学的发展[J].比较法研究,2002,(1):1-11.
    [3][德]K·茨威格特,H·克茨.比较法总论[M].潘汉典,米健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46.
    [4]Baris Soyer. Reforming Insurance Warranties-Are We Finally Moving Forward?[A]. in: Baris Soyer (ed). Reforming Marine Insurance and Commercial Insurance Law, London:Imf orma,2008:127.
    Thomas J. Schoenbaum. Warranties in the Law of Marine Insurance:Some Suggestions for Reform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aw[J]. Tulane Maritime Law Journal,1999:278.
    [6]英国法下被保险人的告知义务区分为披露(Disclosure)和陈述(Representation),披露侧重告知的有无,而陈述侧重于告知的正确性与否。笔者在第二章中就保险告知制度的阐述中,赞同Arnould's一书的编者的观点,认为英国法下披露与陈述没有区分的重要价值。就此处曼斯菲尔德勋爵作出关于保证与陈述的区别而不是比较保证和披露的关系,其观点是可取的。陈述要求告知的事实是真实的,如果肯定或否定某事实被纳入合同中就成为保证的一部分。保证与陈述有区别,但是又是有联系的,正是因为陈述的事实有时被保险人纳入合同而转化为保证,而违反保证比违反陈述承担更为严厉的后果,因此要对两者作出区分。曼斯菲尔德勋爵对保证分析的第二点也是在比较保证与陈述之间的区别,保证的事实不受重要性影响,也即不管是否重要一旦做出保证,违反就应承担责任;被保险人是否违反陈述而承担责任,则应检验误述的事实是否重要事实。
    [7]曼斯菲尔德勋爵将海上保险合同中的保证是作为条件的界定,和Good luck案所确认的保证作为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继续承担保险责任)的先决条件并不完全相同。对保证性质的界定的具体阐述可参见下文。
    [8]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关于保证的规定见第三十三条到四十一条。第三十三条规定保证的性质、第三十四条规定免除保证责任的情形、第三十五条关于明示保证及认定、第三十六至四十一条关于若干默示保证。
    [9]MIA 1906 S.33(1):A warranty, in the following sections relating warranties, means a p romissory warranty, that is to say, a warranty by which the assured undertakes that som-e particular thing shall or not shall be done, or that some condition shall be fulfilled, or whereby he affirms or negatives the existence of a particular state of facts.
    [’0]比如澳大利亚《1909年海上保险法》第三十九条至四十七条、加拿大《1993年海上保险法》第三十二条至三十九条,对保证的规定与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如出一辙。作为英美法系的主要代表国家的美国,其没有制定海上保险成文法,在Welburn Boat (348.U. S.310,75S. Ct.368. (1955))一案之前与英国保持一致,并适用英国海上保险法。关于美国海上保险法和英国保持一致以及分野可参见See Thomas J. Schoenbaum. Key Diverg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American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Law:A comparative Study [M]. Maryland:Cornell Maritime Press,1999:13-15,20-37.
    [11]根据国际海事委员会对有关海上保险的问题询问单及各国反馈信息而整理出的研究报告,大陆法系国家保险法中没有保证概念。欧洲的多数大陆法系国家没有保证制度,如斯堪的纳维亚(即挪威、瑞典、芬兰)、德国、比利时、荷兰、法国、意大利、克罗地亚等国,欧洲以外的其他大陆法系国家如日本也没有保证制度。该报告同时也指出,在德国、挪威等海上保险法是任意法的这些国家,并不禁止当事人在海上保险合同中适用保证。Trine-LiseWilhelmsem, Duty of Disclosure, Duty of Good Faith, Alteration of Risks and Warrantie s:An Analysis of the Replies to CMI Qestionnaire, in CMI yearbook 2000:385. [EB/O L]http://www.comitemaritime.org/Uploads/Yearbooks/Yearbook+2000. pdf.2011-9-30.
    [12]John Hare. The Omnipotent warranty:England v. the World[EB/OL]. http://web.uct. ac. za/depts/shiplaw/imicfram. htm.2011-9-12.
    [13]Mar Ac. Huybrechts中英海上保险法中的保证制度[J].李民,王天璇,郑璐璐译.中国海商 法年刊,2000:148.
    [14]汪鹏南.海上保险合同法详论(第三版)[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1:69.
    [15]初北平.船舶保险条款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8:131.
    [16]杨召南,徐国平,李文湘.海上保险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109.持相同观点另可参见葛延珉.海上保险法最大诚信原则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4:84.
    [17]沈木珠.国际贸易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176.
    [18]李祯.从大陆法系国家角度看中国对英国模式下的保证制度的改革及引入[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8:81-85.
    [19]参见《海商法》第二百二十二条、第二百二十三条。
    [20]参见《海商法》第二百三十六条。
    [21]被保险人的通知义务,主要为《海商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的保险事故发生时的通知义务;以及根据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五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重复保险的通知义务。
    [22]被保险人的法定义务,还有比如负有不损害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的消极义务和配合保险人行使代位求偿权的积极义务等。
    [23]郑玉波(刘宗荣修订).保险法论(修订八版)[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10:66.
    [24]台湾地区学者一般将英美法系保险法中的Warranty译为担保,并认为其保险法第六十六至第六十八条关于“特约条款”就是英美保险法中的warranty。另可见刘宗荣.海商法:新海商法的理论与实务[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529.
    [25]桂裕.保险法论[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1:175.
    [26]我国《海商法》第二百一十七条“海上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是任意性规范。新《保险法》第十八条第一款为基本条款,采用的是强制性规范,第二款规定“投保人和保险人可以约定与保险有关的其他事项”,该款即为特约条款,采任意性规范的方式。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没有进一步规定特约条款的范围,因此应是与基本条款相对应的角度使用的。
    [27]初北平.船舶保险条款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8:13.
    [28]其中,协会条款(或学会条款)是指保险业中同业者,因实际需要而共同商定的条款,如伦敦保险人协会条款或美国保险人协会条款。共保条款,即保险人与投保人约定就保险标的物的一部分,由投保人自行负担因危险而产生的损失。附加条款通常指为适应特殊情况,对保险合同的基本条款内容有所修订时,在正式保险单后添加的条款。孙宏涛,曹智.保险合同的特约条款及其法律规制[J].广西金融研究,2007,(4):54-55.欧世龙,刘小丽.试论保险合同之特约条款[J].行政与法,2005,(8):101.台湾地区的学者对保险特约条款区分为保证条款、协会条款、共保条款以及附加条款。参见梁宇贤.保险法新论(修订新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06-18.
    [29]汪鹏南.海上保险合同法详论(第三版)[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1:69.
    [30]参见中国人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船舶保险条款(2009年版)第六条“合同的解除”(二)当船舶的船级社变更、或船舶等级变动、注销或撤回、或船舶所有权或船旗改变、或转让给新的管理部门、或光船出租或被征购或被征用,除非事先书面征得保险人的同意,本保险自动解除。但船舶有货载或正在海上时,经要求,可延迟到船舶抵达下一个港口或最后 卸货港或目的港。(三)当货物、航程、航行区域、拖带、救助工作或开航日期方面有违背保险单特款规定时,被保险人在接到消息后,应立即通知保险人并同意接受修改后的承保条件及所需加付的保险费,本保险仍继续有效;否则,本保险自动解除。”该条款与之前人保1986年船舶保险条款比较,条款的名称从“保险终止”改为“保险合同的解除”,相应的法律后果也从原“本保险应自动终止”修改为“本保险自动解除。”
    [31]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86年船舶保险条款第六条第(二)款及第(三)款的内容和中国人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船舶保险条款(2009年版)对于保证的事项规定是一致的,两者的区别见前注释。
    [32]根据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保证分成明示保证和默示保证。
    Thomas J. Schoenbaum. Warranties in the Law of Marine Insurance:Some Suggestions for [33]Reform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aw[J]. Tulane Maritime Law Journal,1999:282.
    [34]99Eng Rep.1130(K. B.1786) p.1131 See Thomas J. Schoenbaum. Warranties in the La w of Marine Insurance:Some Suggestions for Reform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aw[J]. Tu lane Maritime Law Journal,1999:278该案案情:一艘在liverpool与the West Indies之间航行的船舶的保单中有一项保证,要求被保险船舶在开航时配备50名以上的船员。该船舶在在liverpool开航时仅有46人,在离liverpool很近的Anglesey补充了6名船员,直至船舶出险。Mnasfield勋爵仍判定被保险人违反了该项保证。
    [35]Susan Hodges. The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M]. Lond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 ed,1996:96.
    [36]魏润泉,陈欣.海上保险的法律与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72.
    [37]Susan Hodges. The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M]. Lond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 ed,1996:96.
    [38][1958] 1Lloyds Rep p546. See Susan Hodges. The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M]. Lond 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1996:97.
    [39]De Hahn v. Hartley,99Eng. Rep.1130, (K. B.1786) See Thomas J. Schoenbaum. Warranties in the Law of Marine Insurance:Some Suggestions for Reform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aw[J]. Tulane Maritime Law Journal,1999:286.
    [40]MIA 196 S.33(3):"......If it be not so complied with, then, subject to any express provision in the policy, the insurer is discharged from liability as from the date of breach of warranty, but without prejudice to any liability incurred by him before that date.
    [41][1992] 1A. C.233. p.262-263.See Jonathan Gilman, Robert Merkin, Claire Blanchard Julian Cooke, Philippa Hopkins, Mark Templeman. Arnould's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and Average (17th edition)[M]. London:Sweet&Maxwell,2008:790.
    [42]Jonathan Gilman, Robert Merkin, Claire Blanchard, Julian Cooke, Philippa Hopkins, Ma rk Templeman. Arnould's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and Average(17th edition)[M]. London: Sweet&Maxwell,2008:795.
    [43]Susan Hodges. The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M]. Lond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 1996:96.
    [44]根据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由于情况发生变化,保证不再适用于合同的情况或保证义务的履行成为不可能或违法;第三款保险人的弃权。
    [45]Baris Soyer. Warranties in Marine Insurance(2nd edition)[M]. Lond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2006:137.
    [46][2001]2Lloyd's Rep161. See Jonathan Gilman, Robert Merkin, Claire Blanchard, Julian Cooke, Philippa Hopkins, Mark Templeman. Arnould's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and Average(17th edition)[M]. London:Sweet&Maxwell,2008:791-792.
    [47]杨召南,徐国平,李文湘.海上保险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116.
    [48]根据条款的重要性程度,英国合同法将合同条款分成条件条款和保证条款。条件条款是合同的主要条款,一旦违反构成违约且为根本违约,法律后果为解除合同,受害方还可以请求损害赔偿;保证条款为次要条款,违反保证条款仅产生损害赔偿请求而不得解除合同。例如英国《1893货物买卖法》就合同条款的分类即采用条件条款和保证条款二分法。英国于20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改变非此即彼的区分,通过一系列重要案例(第一个重要案例是Hong Kong Fir Shipping Co v. Kawasaki Kisen Kaisha[1962] 2 QB 26)确立了既非条件也非保证的中间条款,中间条款的法律后果是法院必须审查违反的性质和后果决定无过错方免除责任还是仅能要求损害赔偿。《1979年货物买卖法》(该法在实施后多次修改,最近一次修改是在2008年,但数次修改基本上是澄清或增补,并不是完整的法例,因此一直以“1979年货物买卖法”为立法文件的名称。该法具体修改的具体情况可参见http://www.legislation.g ov.uk/changes/affected/ukpga/1979/54.2012-3-25)都是对条款采用上述三分法。参见[英]P.S.阿狄亚.合同法导论(第五版)[M].赵旭东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75-182.[英]冈特·特雷特尔.二十世纪合同法的几个里程碑[M].杨帆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9-140.
    [49][美]G.吉尔摩,C.L.布莱克.海商法(上册)[M].杨召南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81.
    [50]例如,对于保险法上的保证并非一般合同法上的保证,Walsh法院在Cap Tarifa案中有非常清楚的所阐述:“保证一词,具有多种不同的含义。就我们讨论的保险问题,是不能用合同法上的一般原则来考虑的,当然也不能用合同法上的条件和保证的区别来讨论保险法上的保证。”[1957]2Lloyd's Rep 485. p.490 See Susan Hodges. The Law of Marine Insurance[M]. Lond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1996:100.
    [51]MIA 1906 S.33(3):A warranty, as above defined, is a condition which be exactly complied with, whether it be material to the risk or not.……"
    [52]根据苏珊·豪吉斯的介绍,除一般被认为的保险保证为条件外,以前对保险保证的性质的不同观点还有:保证是承担风险的先决条件、保证是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的先决条件、保证是后决条件等。See Susan Hodges. The Law of Marine Insurance[M]. Lond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1996:101.
    [53]Malcolm A. Clarke. The Law of Insurance Contracts(4th edition)[M]. London:LLP,2002: 628.
    [54][1992]1A.C.233,p262. See Jonathan Gilman, Robert Merkin, Claire Blanchard, Julian Cooke, Philippa Hopkins, Mark Templeman. Arnould's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and Avera ge (17th edition)[M]. London:Sweet&Maxwell,2008:790.
    [55]See Susan Hodges. Law of Marine Insurance[M]. Lond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 1996:101-105.
    [56][英]冈特·特雷特尔.二十世纪合同法的几个里程碑[M].杨帆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30-131.该书译者将" warranty "译为担保条款,笔者将其所使用的“担保条款”转换为“保证条款”,特此说明。
    [57]Thomas J. Schoenbaum. Warranties in the Law of Marine Insurance:Some Suggestions for Reform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aw[J]. Tulane Maritime Law Journal,1999:291.
    [58]Susan Hodges. The Law of Marine Insurance[M]. Lond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1996:95.相似的见解另可见Baris Soyer. Warranties in Marine Insurance(2nd edition)[M]. L ond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2006:133-139.
    [59]李春彦,李之彦.保险法告知义务及其法律规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46.
    [60]Boberg Trumping an Insurance Warranty (1969) 86 SALJ 335. See John Hare. The O mnipotent warranty:England v. the World [EB/OL]. http://web. uct. ac. za/depts/shiplaw/imi cfram.htm.2011-9-12.
    [61]John Hare. The Omnipotent warranty:England v. the World [EB/OL]. http://web. uct. ac. za/depts/shiplaw/imicfram. htm.2011-9-12.
    [62]Baris Soyer. Warranties in Marine Insurance(1st edition)[M]. Lond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2001:297-299.
    [63]Association of British Insurers. Insurance:Facts. Figurea nd Trends (1997,1998,1999 and 2000). See Baris Soyer. Warranties in Marine Insurance(2nd edition)[M]. Lond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2006:205.
    [64]比如Baris Soyer在分析伦敦海上保险的保费下降的原因时,认为美元的贬值也是原因之一See Baris Soyer. Warranties in Marine Insurance(1st edition)[M]. Lond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2001:297-299其该书的第二版中,在分析伦敦海上保险保险费份额的下降的原因时,进一步提出本国承保限制导致一些国际海上保险业务不能流入伦敦市场、伦敦保险市场对高风险业务的犹豫等是导致其市场份额比例下降的原因之一。See Baris Soye r.Warranties in Marine Insurance(2nd edition)[M]. Lond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20 06:205.
    [65]Baris Soyer. Warranties in Marine Insurance(2nd edition)[M]. Lond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2006:206.
    [66]Baris Soyer. Warranties in Marine Insurance(2nd edition)[M]. Lond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2006:206.
    [67]Baris Soyer. Warranties in Marine Insurance(2nd edition)[M]. London:Cavendish Publi shing Limited,2006:205. The same see also Baris Soyer, Marine Insurance Warranties:01 d Rules for the New Miliennium?[A]. in:D. Rhidian Thomas (ed). the Modern Law of Ma rine Insurance (Vol.2)[M]. London:LLP,2002:188-189.
    [68]杨荣波.论我国海上保险中的保证条款——比照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6.
    [69]王淑梅.关于审理海上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J].人民司法,2006(12):16.
    [70]就《关于审理海上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负责人答记者问[N].人民法院报,2006,11(29):001.
    [71]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2010)沪高民四(海)终字第41号民事判决书。案例来源北大法宝网,最后访问时间2011年6月30日。
    [72]参见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人民法院案例选(2003年第3辑总第43辑)[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356-371.
    [73]案例来源北大法宝网,最后访问时间2011年6月30日。
    [74]比如上述的舟山市海运公司一案中,法院就没有对船舶用途的记载事项是否属于被告辩称的保证条款作出认定,而直接以被告不证明空集装箱不是货物,船舶用途没有改变而不支持被告该项抗辩。
    [75]如上述的华联粮油贸易公司一案,对卸货港的约定,法院直接认为是保证条款。同时以对“蛇口港”应理解为一个商业区域,而赤湾港区属于蛇口区域,没有超越合同约定运输范围。
    [76]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2010)沪高民四(海)终字第41号民事判决书。案例来源北大法宝网,最后访问时问2011年6月30日。
    [77]我国目前正在建构中国特色的案例指导制度。最高人民法院于2010年11月26日印发了《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法发(2010)51号),标志着中国特色案例指导制度初步确立。2011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发布第一批指导性案例的通知》(法(2011)354号),发布了四个指导性案例。根据我国目前的案例指导制度,上述的案例并不属于指导性案例。
    [78]蔡福军,俞建林.海上保险保证条款的法律适用——刘某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某分公司船舶保险合同纠纷案[J].中国海商法年刊,2011(1):98-99.
    [79]宁波海事法院(2000)甬海商初字第114号民事判决书。案例来源中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网,最后访问时间2011年7月10日。
    [80]Malcolm A. Clarke. The Law of Insurance Contracts(4th edition)[M]. London:LLP,2002: 629.
    [81]关于保险人说明义务制度的阐述详见本文第五章第二节。
    [82]上海海事法院(1997)沪海法商字第486号民事判决书。案例来源北大法宝网,最后访问时间2011年6月30日。
    [83]汪鹏南.中国海上保险案例摘要及评论(第一辑)[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3:41.
    [84]英国学者罗伯特·梅金(Robert Merkin)认为英国海上保险与非海上保险存在九点区别,其中之一就是,海上保险可以是明示的保证和默示的保证(通过MI1906第三十六条至第四十一条规定体现),而非海上保险中保证必须是明示的保证。Robert Merkin. Marine Insurance Legislation[M]. London:LLP2000:2英国学者Baris Soyer也持相同观点,认为默示保证仅在海上保险中存在。See Baris Soyer. Warranties in Marine Insurance(2nd edition)[M]. London: 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2006:47.
    [85]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第三十六条至第四十一条就默示保证的问题作出了规定,但是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确立的默示保证主要为二项:第三十九条规定船舶适航的默示保证;以及第四十一条规定合法性保证。另外其对默示保证作出了限定,比如第三十七条规定不存在国籍的默示保证;第四十条规定不存在货物适航的默示保证。
    [86]Euro-Diam Ltd v.Bathiurst[1990]1QB1,该案中上诉法院明确表面在非海上保险中并不存 在合法性的默示保证。Baris Soyer. Warranties in Marine Insurance(2nd edition)[M]. London: 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2006:3.
    [87]Australian Law Reform Commission. Review of the Marine Insurance Act 1909-Rep ort 91 (ALRC 91):142[EB/OL]. http://alrc. gov. au/sites/default/files/pdfs/publications/alrc. p df.2011-9-5.
    [88]Jonathan Gilman, Robert Merkin, Claire Blanchard, Julian Cooke, Philippa Hopkins, Mar k Templeman. Arnould's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and Average(17th edition)[M]. London: Sweet&Maxwell,2008:783.
    [89][1999]Lloyds IR 410转引自杨良宜.海上货物保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143.
    [90][2007] 1Lloyds Rep.66转引自杨良宜.海上货物保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142-143.
    [91]J. Miller. Continuing Warranties-Court Reviews Nature of Contract Terms. Insurance Da y.18May 2000:6转引自司玉琢.中国海商法基本理论专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697.
    [92]John F. Dobbyn. Insurance Law(3rd edition)(英文影印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03.
    [93]Thomas J. Schoenbaum. Warranties in the Law of Marine Insurance:Some Suggestions for Reform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aw[J]. Tulane Maritime Law Journal,1999:297.
    [94]John F. Dobbyn. Insurance Law(3rd edition)(英文影印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03.根据Dobby教授的观点,被保险人在保险人询问范围自愿告知的事实,即使记载入投保单中,或者有并入条款将其并入到保险单中,不能被认为是保证条款。也即自主披露的事实是不能转化为保证的。
    [95]John F. Dobbyn. Insurance Law(3rd edition)(英文影印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03.
    [96]司玉琢.中国海商法基本理论专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698.
    [97]澳大利亚《1984年保险合同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如果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及其相关文件中亲自或授权作出任何关于现况的表述,此等表述不具备保证的效力,只能视为被保险人在合同协商过程中向保险人作出的陈述。
    [98]Australian Law Reform Commission. Review of the Marine Insurance Act 1909-Re port 91 (ALRC 91):23-24[EB/OL]. http://alrc. gov. au/sites/default/files/pdfs/publications/alr c.pdf.2011-9-5.
    [99]Thomas J. Schoenbaum. Warranties in the Law of Marine Insurance:Some Suggestions for Reform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aw[J]. Tulane Maritime Law Journal,1999:289-290.
    [100]1971 A. M. C.1134. See homas J. Schoenbaum. Warranties in the Law of Marine Insu rance:Some Suggestions for Reform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aw[J]. Tulane Maritime La w Journal,1999:289.
    [101]homas J. Schoenbaum. Warranties in the Law of Marine Insurance:Some Suggestions for Reform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aw[J]. Tulane Maritime Law Journal,1999:290.
    [102]Maehale.Miller. Scraping Wilburn Boat-The Need for Uniforminity Marine Insurance Law Outweighs Local Interest,edited in the Maritime Law Associ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Document No.719(September30,1995), P10295转引自张贤伟.海上货物运输保险赔偿制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8:130.
    [103]Australian Law Reform Commission. Review of the Marine Insurance Act 1909-Rep ort 91 (ALRC 91):23-24[EB/OL]. http://alrc. gov. au/sites/default/files/pdfs/publications/alrc. pdf.2011-9-5.
    [104]Law Commission and Scottish Law Commission, Insurance Contract Law:a Joint Scoping Paper:1. [EB/OL] http://www. jusitce. gov. uk/lawcommsion/docs/ICL-Scoping-pdf.2011-9-17.
    [105]Law Commission and Scottish Law Commission, Appendix A:Non-disclosure, Misr-epresentation and Breach of Warranty. In:Insurance Contract Law:a Joint Scoping Paper: 40. [EB/OL]. http://www. justice. gov. uk/lawcommision/docs/ICL-Scopin-paper.pdf.2011-9-17.
    [106]Law Commission and Scottish Law Commission, Insurance Contract Law:Issue Pap er2:Warranties, [EB/OL]. http://www. justice. gov. uk/lawcommission/areas/insurance-contrac t-law. htm.2011-9-17.
    [107]Law Commission and Scottish Law Commission,Insurance Contract Law:Misrepresenta tion,Non-disclosure and Breach of Warranty by the Assured-A Joint Consultation Paper. [c p 182]http://www.justice.gov.uk/lawcommission/docs/cp 182_ICL_Misrep_Non-disclosure_Breach_of_Warranty.pdf.2011-9-17.
    [108]按照英国法律委员会和苏格兰法律委员会关于保险合同法改革的进程安排,第二份联合咨询文件,即关于后合同义务及其他议题的联合咨询文件已于2011年12月20日颁布。关于商业保险合同:先合同披露和告知以及保证的联合咨询文件(即第三份联合咨询文件)于2012年发布http://www.justice.gov.uk/lawcommission/areas/insurance-contract-law.htm 2012-2-11.
    [109]彭凤志.情事变更原则之研究[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6:154.从情势变更原则的演变来看,在注释法学派和自然法学派的影响下,情势变更一些民事立法中(如巴伐利亚1756年颁布的民法典)有情势变更的规定,到十八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历史法学派和分析法学派的兴起重又重视合同严守原则,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都受此影响,都舍弃了情势变更原则。而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开始重视该学说并创设了交易基础理论赋予法院直接干预合同关系。参见李庭鹏.保险合同告知义务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99-100.德国2002年新修订的《民法典》已经将交易基础理论纳入其第313条中。参见李永军.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472.
    [110]李永军.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4:76.
    [111]马俊驹,余延满.民法原论(上册)[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586-587.
    [112]孙美兰.情势变动与契约理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3.
    [113]孙美兰.情势变动与契约理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02-104.
    [114]佟柔.中国民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0:24.
    [116]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成文法局限性之克服[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学出版社,1992:65.
    [116]李庭鹏.保险合同告知义务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03.
    [117]李永军.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494.
    [118][美]所罗门·许布纳,小肯尼思·布莱克,伯纳德·韦布.财产和责任保险[M].陈欣等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
    [119]江朝国.江朝国论文集(一)[M].台北:瑞兴图书有限公司,1997:140.
    [120]《保险法》(2002年修订)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在合同期间内,保险标的的危险程度增加的,被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保险人有权要求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
    [121]对于保险合同是承保特定危险的,对此从保险经营技术角度是保险人通过保险的识别确定而完成的,具体的保单中是通过“承保范围”限定危险的种类。如果发生危险范围以外的损失,保险人无需赔偿。
    [122]覃有士,樊启荣.保险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49.
    [123]江朝国.保险法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240.
    [124]2008年5月31日通过的日本《保险法》与原《商法典》对危险增加的界定并不同,其第二十九条对危险增加作出的补充解释为:“涉及告知范围的危险发生增加,使得损害保险契约所约定之保险费低于以该危险为计算基础算出的保险费之状态发生的情形”
    [125]类似规定可见意大利《民法典》一千八百九十八条第一款,澳门特区《商法典》第九百七十九条。
    [126]江朝国.江朝国论文集(二)[M].台北:瑞兴图书有限公司,1997:185.
    [127]江朝国.保险法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241-242.
    [128]桂裕.保险法论[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1:160.
    [129][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北京:中国商务印书馆,2003:337.
    [130]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480.
    [131]刘宗荣.新保险法:保险契约法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46.
    [132]我国《保险法》规定的格式条款应提示和说明以及适用疑义利益解释。关于这部分内容详见第五章第二节和第三节。
    [133]意大利《民法典》第一千八百九十八条的规定其类型化的着眼点在于危险显著增加程度的类型化,区分为危险增加到增加保险费和危险增加到不合符承保条件,对前者,规定立即通知,保险人解除合同的,15日后产生效力;对后者应立即通知,保险人解除合同的,立即发生法律效果。意大利《民法典》没有采用实现主客观危险增加的类型化。
    [134]德国1908年《保险合同法》第二十三至第二十九条,对危险增加主客观类型化时所采用的区分标准是“与投保人意思有关的危险增加”和“与投保人意思无关的”危险增加,并规定不同后果的。德国2008年《保险合同法》对危险增加与保保险人终止合同的权利之间的关系,仍采用了“与投保人意思有关”和与“投保人意思无关”的危险增加,同时与投保人意思有关的危险增加,又细化为故意、重大过失与一般过失。参见德国2008年《保险合同法》第二十三条和第二十七条。
    [135]日本《商法典》第六百五十六条、第六百五十七条。
    [136]台湾地区《保险法》第五十九条至第六十三条。
    [137]江朝国.保险法论文集(二)》[M].台北:瑞兴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7:203.
    [138]徐卫东,高宇.论我国保险法上危险增加的类型化与危险增加的通知义务[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2):71.
    [139]江朝国.江朝国论文集(二)[M].台北:瑞兴图书有限公司,1997:202.
    [140]参见台湾地区《保险法》第五十九条至第六十三条。
    [141]徐卫东,高宇.论我国保险法上危险增加的类型化与危险增加的通知义务[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2):75.
    [142]谢晖.价值重建与规范选择[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240.
    [143]我国建构具有特色的判例法制度,即“案例指导制度”,正在进展之中。最高人民法院于2010年11月26日印发了《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法发(2010)51号),标志着中国特色案例指导制度初步确立。2011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发布第一批指导性案例的通知》(法(2011)354号),发布了四个指导性案例,包括两个民事案例和两个刑事案例。
    [144]《海商法》第二百四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因下列原因之一造成保险船舶损失的,保险人不符赔偿责任:(一)船舶在开航时不适航,但是在定期船舶保险中被保险人不知道的除外;
    [145]Thomas J. Schoenbaum. Warranties in the Law of Marine Insurance:Some Suggestions for Reform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aw[J]. Tulane Maritime Law Journal,1999:297.
    [146]John F. Dobbyn. Insurance Law(3rd edition)(英文影印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03.根据Dobby教授的观点,被保险人在保险人询问范围自愿告知的事实,即使记载入投保单中,或者有并入条款将其并入到保险单中,不能被认为是保证条款。也即自主披露的事实是不能转化为保证的。
    [147]John F. Dobbyn. Insurance Law(3rd edition)(英文影印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03.
    [148]初北平.船舶保险条款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8:138-142.
    [149]John F. Dobbyn. Insurance Law(3rd edition)(英文影印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24.
    [1]杨芳.可保利益效力研究——兼论对我国相关立法的反思与重构[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王保树序言.
    [2]这里仅提到保险利益指被保险人与保险标的存在一定关系,因为这种关系本身就存在不同说法,下文对保险利益的“法律利益说”和“经济利益说”的争论就集中体现了这种关系的不同含义及取向。
    [3]将保险利益作为保险合同的生效条件,不具备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的立法,比如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第四条。有的国家保险法规定不具备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失效,比如台湾地区《保险法》第十七条。根据我国原《保险法》(1995年制定,2002年修订)的规定,投保人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而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则对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的保险利益的效力作了区分规定:人身保险中,投保人对被保险人无保险利益,保险合同无效;财产保险中,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无保险利益的,被保险人不具有保险索赔权。所以将其归纳为保险利益是保险合同的生效条件或强制执行的条件,较为妥当,对于我国保险法的保险利益和保险合同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与财产保险合同的关系的阐述,具体见下文。
    [4]江朝国.保险法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48.
    [5][英] Malcolm A. Clarke保险合同法(第三版)[M].何美欢,吴志攀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80.
    [6]Nicholas Legh John, John Birds, David Owen. MacGillivray on Insurance Law (11th edition) [M]. London:Sweet&Maxwell,2008:12.
    [7]对于当时以保险来赌博的社会现象以及危害,英国1745年《海上保险法》序言中有深刻的披露。参见杨芳.可保利益效力研究——兼论对我国相关立法的反思与重构[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8-19.
    [8]Nicholas Legh John, John Birds, David Owen. MacGillivray on Insurance Law (11th edition) [M]. London:Sweet&Maxwell,2008:13.
    [9]参见英国1745年《海上保险法》第一条。原文参见Nicholas Legh John, John Birds, David Owen. MacGillivray on Insurance Law (11thedition) [M]. London:Sweet&Maxwell,2008:14.
    [10]John F. Dobbyn. Insurance Law(3rd edition)(英文影印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78.
    [11]英国1774年《人寿保险法》第一条要求被保险人对被投保生命具有可保利益;第二条要求将与保险单有利害关系的人的姓名列于保单上。第三条要求具有可保利益的被保险人不得提出超过其可保利益价值的索赔。See Malcolm A. Clarke. The Law of Insurance Contracts (4th edition)[M]. London:LLP,2002:118.
    [12]英国1845年《赌博法》第十八条原文参见Ray Hodgin. Insurance Law:Text and Mater ials(2nd edition) [M]. Lond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2002:73.
    [13]取代1745年《海上保险法》的1906年《海上保险法》重申赌博性保险合同无效,其针对的是所有的海上财产,而1745年《海上保险法》仅规定对属于英国的船舶和货物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单无效。See Jonathan Gilman, Robert Merkin, Claire Blanchard, Julian Cooke, Philippa Hopkins, Mark Templeman. Arnould's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and Average (17th edition)[M]. London:Sweet&Maxwell,2008:325.
    [14]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用了十二条对保险利益作出了规定。第四条赌博性保险合同,第五条保险利益定义,第六条存在保险利益的时间,第七条到第十四条保险利益的形态,第十五条保险利益的转移。
    [15]参见英国1909年《海上保险(赌博性保单法)》第一条。条文原文见D. Rhidian Thomas. The Modern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M]. London:LLP,1996:Appendix p.370.
    [16]Patterson. Insurable Interest in Life.18 Colum.L Rev.381,386(1918).See John F. Dobbyn. Insurance Law(3rd edition)(英文影印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80.
    [17]Robertson v. Hamilton (1811) 14 East 522,533.See Malcolm A. Clarke. The Law of Insurance Contracts (4th edition)[M]. London:LLP,2002:137.
    [18]John F. Dobbyn. Insurance Law(3rd edition)(英文影印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80.
    [19]100 So. ed696(Ala,1957)转引自杨芳.可保利益效力研究——兼论对我国相关立法的反思与重构[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32.
    [20]Kyriaki Noussia. Insurable Interest in Marine Insurance Contracts:Modern Commercial Needs Versus Tradition[J]. Journal of maritime law and commerce,2008, (January):81.
    [21]钟瑞栋.民法中的强制性规范——公法与私法“接轨”的规范配置问题[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55.
    [221夏梅英.物权法应否明确界定社会公共利益[N].中国房地产报,2006,12(11):1.
    [23]沈岿.平衡论:一种行政法认识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58.
    [24]转引自杨炼.立法过程中利益衡量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28.
    [25][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M].米健,朱林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27.
    [26]由于本文研究角度的关系,本节对我国《保险法》保险利益的讨论涉及财产保险部分,对人身保险利益仅在与财产保险的保险利益规则比较与区别的目的而作简单分析。
    [27]我国《海商法》第四十四条:“……将货物的保险利益转让给承运人的条款或者类似条款无效”。该条款中所使用的“保险利益”并非本章所讨论的保险利益。该条规定参考的是《海牙规则》第三条第八款的规定,而该款所使用的措辞为" a benefit of insurance......",我国《海商法》(英译本)对该条所使用的“保险利益“一词翻译为"benefits of insurance"。可以推断,我国《海商法》第四十四条中的“保险利益”并非可以投保的利益(insurable interest),而是指根据保险合同产生的利益。
    [28]对保险利益的适用范围各国法律有不同的规定,大致来说,英美法系国家一般将保险利益原则既适用于补偿保险合同,也适用于人身保险。而大陆法系国家一般认为保险利益仅适用于补偿性保险合同,而不适用人身保险领域,人身保险适用同意主义原则。但是对于补偿性保险,无论一般财产保险或是海上保险均是要求具有保险利益。
    [29]主要表现在:对保险利益的主体上,人身保险为投保人必须具有保险利益,财产保险为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对保险利益的时间效力上,人身保险为投保时投保人必须存在保险利益,财产保险应为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存在保险利益;对缺乏保险利益的效力上,人身保险合同采无效说,财产保险合同采丧失赔偿权说。参见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十二条、第三十一条、第四十八条。
    [30]参见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三十一条第一款和第二款。
    [31]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三十一条第一款采用的是利益主义,强调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利害关系;第二款规定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为其订立合同的,视为投保人对被保 险人具有保险利益,此为同意主义。
    [32]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对财产保险的保险利益的具体情形没有规定,财产保险利益的认定根据《保险法》第十二条第六款的定义来界定,而该定义侧重的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认可的利益,将其概括为利益主义。
    [33]See Feasey v. Sun Life Assurance Co. of Canada (2003) Lloyd's Rep. IR 637转引自杨良宜.海上货物保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114.
    [34]大陆法系特别是德国学者对保险利益的本质的探讨,先后形成了一物对一权对一保险利益的“一般保险利益说”、保险利益建立在法律基础上之的“技术性保险利益说”和经济利益说。德国学者保险利益学说的发展可参见江朝国.保险法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48-67.保险利益作为制度起源于英美法系,且其理论对现今保险利益制度贡献仍是主要的,因此其对保险利益本质的观点也影响了各国对保险利益本质的认识。因此本部分仅主要将英美法系的观点作为通用的保险利益的本质的探讨。
    [35]Luceena v. Craufud, (1806) 2 B.& P. N. R.269.
    [36]Luceena v. Craufud, (1806) 2 B.& P. N. R.269. p.321. See D. Rhidian Thomas. Perspec tive on the Contract of Marine Insurance[A]. in:D. Rhidian Thomas(ed). The Modern Law of Marine Insurance[M]. London:LLP,1996:19.
    [37]在陆上财产保险中,被后人经常引用Macaura v. Northern Assurance Co Ltd [1925] A.C.619.该案也是法律利益说的经典判例,并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也有学者称也将法律利益说称为"Macaura rule"。例如Malcolm A. Clarke, The Law of Insurance Contracts(4th e dition)[M]. London:LLP,2002:142.
    [38]D. Rhidian Thomas. Insurable Interest-Accelerating the Liberal Sprit[A]. in:D. Rhidian Thomas(ed). Marine Insurance:The Law in Transition[M]. London:Informa,2006:33.
    [39]Le Cras v. Hughes,99 Eng. Rep.549 (KB.1782).
    [40]对factual expectation test国内的译著中有不同翻译,有的译为实质性期待,(参见[美]小罗伯特·H.杰瑞和道格拉斯·R.里士满.美国保险法精解[M].李之彦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7.)有的译为事实预期说,参见[美]John F. Dobbyn美国保险法(第四版)[M].梁鹏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51.
    [41]Luceena v. Craufud, (1806) 2 B.& P. N. R.269., p.302. See D. Rhidian Thomas. Perspe ctive on the Contract of Marine Insurance[A]. in:D. Rhidian Thomas(ed). The Modern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M]. London:LLP,1996:20.
    [42]Nicholas Legh John, John Birds, David Owen. MacGillivray on Insurance Law (11th edition) [M]. London:Sweet&Maxwell,2008:25-26.
    [43][美]小罗伯特·H.杰瑞和道格拉斯·R.里士满.美国保险法精解[M].李之彦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7-119.
    [44][美]小罗伯特·H.杰瑞和道格拉斯·R.里士满.美国保险法精解[M].李之彦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2.
    [45]13 [1987] 1 S. C. R.2,34 D. L. R. (4th) 208. See George R. Strathy, George C.Moore. The Law and Practice of Marine Insurance in Canada [M]. Markham:LexisNexis Canada I nc.2003:86.
    [46]Law Reform Commission, Insurance Contracts (ALRC Report 20), para 119. See A. A. Tarr. Australian Insurance law[M]. Sydney:The Law Book of Company Limited, 1987:59.
    [47]Insurance contracts Act 1984(Australian), S.17:Where the insured under a contract of general insurance suffered a pecuniary or economic loss by reason that property the subject matter of the contract has been damaged or destroyed, the insurer is not relieved of liability under the contract by reason only that, at the time of the loss, the insured did not have an interest at law or in equity in the property.
    [48]Australian Law Reform Commission, Review of Marine Insurance Act 1909-Report 9 1(ALRC 91):257. [EB/OL]. http://alrc. gov. au/sites/default/files/pdfs/publication/alrc91. pdf.2 011-9-17.
    [49]例如The" Moonacre" (1992) 2 Lloyd s Rep501.; The "Martin P" (2004) 1 Lloyd's Rep. 389.; Feasy v. sun life Assurance Co of Canada[2003]EWCA Civ.885.
    [50]2006年1月18日,英国法律委员会与苏格兰法律委员会联合发表了《保险合同法—联合研究范围文件》(Insurance Contract Law:A Joint Scoping Paper)。该文件列出对保险法修改进行讨论的议题内容,并对列入检讨的议题进行问卷调查,保险利益列入其中。2006年8月,两个法律委员会联合公布了《保险合同法—对调查反馈的分析和范围的决定》(Insurance Contract Law:Analysis of Responses and Decisions on Scope)。根据该文件,88%的反馈者认为应当把保险利益原则列入其中,于是两个委员会将保险利益原则列入检讨范围。2008年1月14日,两个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保险利益—议题文件4》(Insurable Interest-Issue Paper 4),该两委员会初步意见废止保险利益原则,以补偿原则取代保险利益原则。上述有关保险利益的文件,参http://www.justice.gov.uk/lawcommision/sreas/insurance-contract-law.htm.2011-9-15.
    [51]Kyriaki Noussia. Insurable Interest in Marine Insurance Contracts:Modern Commercial Needs Versus Tradition[J]. Journal of maritime law and commerce,2008, (January):81.
    [52]D. Rhidian Thomas. Perspective on the Contract of Marine Insurance [A]. in:D. Rhidian Thomas(ed). The Modern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M]. London:LLP,1996:20.
    [53]Luceena v. Craufud, (1806) 2 B.& P. N. R.269.
    [54][美]小罗伯特·H.杰瑞和道格拉斯·R.里士满.美国保险法精解[M].李之彦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9.
    [55]Kyriaki Noussia. Insurable Interest in Marine Insurance Contracts:Modern Commercial Needs Versus Tradition[J]. Journal of maritime law and commerce,2008, (January):87.
    [56]曾东红.我国保险利益制度的法理分析[J].政治与法律,1998,(5):27.关于我国原《保险法》(2002年修订)保险利益的效力主体的缺陷,详见本节第二部分(二)
    [57]王大荣.论我国海上保险中应确立经济性保险利益原则[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1:32.
    [58]该观点所引据的保险法是指原《保险法》,由于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对保险利益为“法律上承认的利益”这一点没有改变,因此仍是可以作为论证的观点。赵德铭.国际海事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653.同样的观点也可参见杨芳.可保利益效力研究——兼论对我国相关立法的反思与重构[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13.
    [59]王萍.保险利益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3-14.
    [60]张文显.法理学(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17.“法律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调整及调和上述种种互相冲突的利益,无论是个人利益还是社会的利益。(参见[美]E·博 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学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398.)
    [61]周旺生.法律利益论[J].法律科学,2004,(2):25.
    [62]梁鹏.保险利益概念立法之检讨——以我国《保险法》第12条为中心的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5):87.
    [63][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学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398.
    [64]孙国华.论法和利益的关系[J].中国法学,1994,(4):38.
    [65]杨芳.可保利益效力研究——兼论对我国相关立法的反思与重构[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62.
    [66]比如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第六条、澳大利亚909年《海上保险法》第十条、加拿大1993年《海上保险法》第七条、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保险法》第二百八十条等。
    [67]John Birds. Birds'Modern Insurance law(7th edition) [M]. London:Sweet & Maxwell, 2007:40.
    [68]Nicholas Legh John, John Birds, David Owen. MacGillivray on Insurance Law (11th edition) [M]. London:Sweet&Maxwell,2008:9.
    [69]关于两大法系国家对保险合同主体规定的不同可参看本文第一章关于规范差异的原因分析部分。
    [70]施文森.保险法论文集[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74:48.
    [71]刘宗荣.新保险法:保险契约法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85-86.
    [72]郑玉波(刘宗荣修订).保险法论(修订八版)[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10:52.
    [73]郑玉波(刘宗荣修订).保险法论(修订八版)[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10:52.
    [74]胡晓柯.保险法二次修订之理念与路径选择[J].法商研究,2009,(6):19.
    [75]Sadlers Co.v. Badcock,2 Atk.554,I Wils.10,26 Eng. Rpt.733 (1743)转引自[美]小罗伯特·H.杰瑞和道格拉斯·R.里士满.美国保险法精解[M].李之彦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27.
    [76][美]小罗伯特·H.杰瑞和道格拉斯·R.里士满.美国保险法精解[M].李之彦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27.
    [77]杨仁寿.海上保险利益[J].船贸周刊,9329.转引自王大荣.海上保险利益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0:9.
    [78]John F. Dobbyn. Insurance Law(3rd edition)(英文影印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80.
    [79]John Birds. Birds'Moder-n Insurance law(7th edition) [M]. London:Sweet&Maxwell,2007: 38.
    [80]比如英国的人身保险适用1774年《人寿保险法》。人身保险缺乏保险利益导致保单违反(A failure to show interest renders policy(笔者注:根据上下文是指life policy) illegal. See John Birds. Birds'Modern Insurance law(7th edition) [M]. London:Sweet&Maxwell,2007:39.
    [81]参见上文对保险利益的时间效力部分,台湾《保险法》第十七条。
    [82]比如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第四条,void。
    [83]杨芳.可保利益效力研究——兼论对我国相关立法的反思与重构[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74.
    [84]杨芳.可保利益效力研究——兼论对我国相关立法的反思与重构[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65.
    [85]比如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第四条至第十五条,加拿大1993年《海上保险法》第七条至第十八条等。
    [86]杨文贵.“保险利益”还是“经济利益”[J].中国海商法协会通讯,48.转引自朱作贤.海上保险法补偿原则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103.
    [87]在我国《海商法》制定以及实施之后,我国并不存在判例制度。2010年具有中国特色的案例指导制度初步成型,从目前来看,该案例指导制度能发挥的作用仍有限。2011年底最高院颁布了第一批四个指导性案例,并没有海事海商案例。
    [88]张贤伟.关于海上保险合同纠纷情况的调研[A].见:李海.拱辰集——海商法问题研究[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8:450-451.该调研报告的地域为广东省。
    [89]例如上海中福轮船公司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市分公司船舶保险合同损失赔偿纠纷案(上海海事法院(2003)沪海法商初字第77号民事判决书),涉及到船舶经营人是否具有保险利益的争议。案例来源北大法宝网,最后访问时间2011年6月30日。
    [90]例如深圳市光达航运有限公司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深圳市分公司保险合同纠纷案(广州海事法院(2000)广海法深字第7号民事判决书),该案涉及到船舶管理人是否具有保险利益的争议。案例来源北大法宝网,最后访问时间2011年6月30口。
    [91]例如青岛荣冠船舶租赁有限公司与某保险公司船舶保险上诉纠纷案(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1998)鲁经终字第533号民事判决书),涉及到非登记的实际船舶所有人对其船舶是有具有保险利益的争议。案例来源汪鹏南.中国海上保险案例摘要及评论(第一辑)[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32:0-22.
    [92]例如,在福州金帆船务有限公司、周宏进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市分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分公司船舶保险合同理赔纠纷案(宁波海事法院(2005)甬海法初字第336号民事判决书),该案涉及到实际的船舶所有人周宏进实际交付保险费,但保险单上的被保险人记载为其挂靠经营的福州金帆船务有限公司,涉及到名义上的被保险人金帆公司是否具有保险利益以及实际船舶所有人是否具有保险利益是否具有保险索赔权。案例来源中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网,最后访问时间2011年7月10日。
    [93]《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简称CISG)第六十六条至第七十条关于货物风险转移的规定,其中第六十七条规定货物涉及运输的风险转移一般采用交付第一承运人,风险转移给买方的规则。国际商会制定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规则2000(简称INCOTERMS2000)》,对涉及海运的最常用的三种贸易术语条件CIF、FOB、CFR采用的风险转移规则为越过船舷风险转移给卖买方的规则。INCOTERMS2010对CIF、FOB、CFR的风险转移规则作出了一定修改,不采用越过船舷转移而改采用货物装上船后风险转移给买方的规则。我国《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方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94]我国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对保险合同主体制度内容基本没有修改。关于保险人的定义原保险法第十条第三款,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仍为第十条第三款,内容基本没有改变,“保险人是指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承担保险赔偿或给付 保险金的保险公司。”(加粗为新保险法中增加的措辞,笔者注)。原《保险法》(2002年修订)第十条第二规定投保人的定义,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仍为第十条第二款,内容为,“投保人是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加粗部分是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的表述,原《保险法》相应内容为“按照保险合同”,笔者注)。被保险人的定义由原保险法(2002年修订)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调整为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十二条第五款,内容未变,“被保险人是指其财产或者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可以为被保险人。”
    [95]邢海宝.中国保险合同法立法建议及说明[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51.
    [96]李政明,贾林清.海上保险合同的原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9.汪淮江.海上保险法律与实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74.
    [97]根据INCOTERMS 2010对CIF价格条件下风险转移的时间已经从越过船舷时转移修改为装船后风险转移,但是这里讨论的是我国保险法二次修订之前的情况,因此根据当时适用的INCOTERMS 1990或INCOTERMS 2000的风险转移规则,此处对CIF的解释为越过船舷规则。
    [98]例如在湛江市水运总公司第三公司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防城港分公司等海上运输货物损失保险代位求偿纠纷上诉案中,对该案所涉的保险利益问题,法院认为“我国《保险法》第十二条的规定虽然表明投保人不具有保险利益会导致合同无效的后果,但该规定是针对普通财产保险的保险利益而言的,而由于海上保险的保险利益具有相对性,与普通财产保险的保险利益的绝对性不同,因此,在我国《海商法》没有具体规定而适用《保险法》的一般规定又与海上货物保险特点不符的情况下,依据海上货物运输的流转性,本案应以保险事故发生时保单持有人是否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为原则来判断对保险合同效力的影响。”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4)桂民四终字第6号,案例来源北大法宝网,最后访问时间2011年6月30日。
    [99]《第二次全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第一百二十三条:订立保险合同是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但发生保险事故时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人应当对被保险人承担保险赔偿责任;订立保险合同时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但保险事故发生时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人对被保险人不承担保险赔偿责任。万鄂湘.中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指导2005年第2辑(总第11辑)[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42.
    [10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上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第十三条至第十五条就保险利益问题作出了规定,但在正式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上保险纠纷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6]10号(简称2006年《海上保险司法解释》)没有关于保险利益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就该司法解释答记者问时,指出就何谓保证条款以及保险利益等问题,是无法通过司法解释解决的,有待于海商法的修改和完善。参见就《关于审理海上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负责人答记者问[N].人民法院报,2006,l l(29):001.
    I101]黄韬.保险法修订与我国海上货物保险合同法律制度的完善[J].上海保险,2010,(1):17.
    [102]杨玲梅.对我国保险利益制度的检讨与反思[J].太平洋学报,2009,(6):44.
    [103]对海上保险的法律利益说批判的文章主要有:汪鹏南.海上保险法理论与实践[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4:94-107.;黄伟青.论国际海运货物保险的保险利益[J].海商法研 究,2001,(3):15-31.;王大荣.论我国海上保险中应确立经济性保险利益原则[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1:32-43:邢海宝.从法律上可保利益到经济可保利益法律科学[J].2005,(3):83-91.;张贤伟.海上货物运输中的保险利益[J].海商法研究,2000,(2):87-103.等。
    [104]汪鹏南.海上保险合同法详论(第三版)[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1:36.
    [105]INCOTERMS2010对风险转移的规定与之前的INCOTERMS2000略有不同,采用的是以装上船舶为风险转移的时间点,而不再采用越过船舷风险转移。
    [106]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2002)鄂民四终字第11号民事判决书。
    [107]朱作贤.海上保险法补偿原则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105.
    [108]杨仁寿.法学方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235.
    [109]D. Rhidian Thomas. The Perspectives on the Contract of Marine Insurance[A]. In:D. Rhidian Thomas(ed.)The Modern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M]. London:LLP,1996:21.
    [110]Malcolm A. Clarke. The Law of Insurance Contracts(4th edition)[M]. London:LLP,2002: 143.
    [111]D. Rhidian Thomas. Perspective on the Contract of Marine Insurance[A]. in:D. Rhidian Thomas(ed). The Modern Law of Marine Insurance[M]. London:LLP,1996:23.
    [112]广州海事法院(1995)广海法商字第18号民事判决书。
    [113]Luceena v. Craufud, (1806) 2 B.& P. N. R.269.
    [114]杨炼.立法过程中利益衡量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177.
    [115]D. Rhidian Thomas. Perspective on the Contract of Marine Insurance[A]. in:D. Rhidian Thomas(ed). The Modern Law of Marine Insurance[M]. London:LLP,1996:21.
    [116]分别见原《保险法》(2002年修订)第十八条、第十九条;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十七条。
    [117]温世扬.保险人订约说明义务之我见[J].法学杂志,2001,(2):16.
    [118]保险人说明义务与《保险法》上投保人的保险告知义务具有同质性,均为保险法上的信息披露义务。从我国《保险法》对告知义务的规定“保险人询问投保人应如实告知”和保险人“应说明”和“应明确说明”的比较来看,保险人说明义务履行的模式具有主动性,《保险法》投保人告知义务是被动性的,即询问告知方式。
    [119]于海纯.保险人缔约说明义务制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7:114.
    [120]原《保险法》(2002年修订)关于说明义务的范围界定为“保险合同条款”是不够准确的。虽然保险条款格式化已经成为保险的内在特征,但是保险业仍存在当事人协商约定的条款,而对议商条款要求保险人履行订约说明义务缺乏法理依据。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对说明义务的范围为保险格式条款的限定还原了说明义务制度的设立是基于对格式化保险条款进行规制的的立法目的,这一改变是科学和和合理的。
    [121]曹兴权.保险缔约信息义务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285.
    [122]胡晓柯.保险法二次修订之理念与路径选择[J].法商研究,2009,(6):16.
    [123]《合同法》第三十九条:“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124]根据《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除提示规则和说明规则以外,还有就是要求 遵循公平原则确定权利义务的“实质性要件”,笔者认为这一规定并不是格式条款订入合同的程序要求。而是属于格式条款内容控制。对第39条规定的合理性也也参见苏号朋.格式合同条款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86.
    [125]刘学生.保险合同法修订理念及立法基础评述[J].法学,2010,(1):79.梁鹏.新保险法保险人说明义务之履行[J].保险研究,2009,(7):14.关于我国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对明确说明范围的扩大化的详细阐述,见本节二(二)部分。
    [12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六条: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对格式条款中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内容,在合同订立时采用足以引起对方注意的文字、符号、字体等特别标识,并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格式条款予以说明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符合合同法第三十九条所称“采取合理的方式”
    [127]Carter v.Boehm (1766)3 Burr 1905. See Jonathan Gilman, Robert Merkin, Claire Blanc hard, Julian Cooke, Philippa Hopkins, Mark Templeman. Arnould's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and Average(17th edition)[M]. London:Sweet&Maxwell,2008:550.
    [128]Jonathan Gilman, Robert Merkin, Claire Blanchard, Julian Cooke, Philippa Hopkins, Ma rk Templeman. Arnould's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and Average (17th edition)[M]. London: Sweet&Maxwell,2008:550.
    [129]“斯堪的亚案,,涉及保险人在合同订立时的告知义务。但是对于保险人的告知义务的范围,初审Setyn法官认为“保险人应告知其知识范围内的情况,这些情况是保险人知道被保险人不知道或不能知道的,但是缺失重要的情况,因为它们对于被保险人签订合同的决定有一定影响。”上诉法院在审理该案时,确定了比Steyn法法官更重的告知标准,即保险人要告知其所知道的一切情况,只要这些情况对于投保的风险是重要的或对于根据保单求偿是重要的。”上议院基本同意上诉法院的观点。参见葛延珉.海上保险法最大诚信原则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4:137-138.
    [130]Robert E. Keeton. Insurance Law Rights at Variance with Policy Provision [J]. Harvard Law Review,1970, (March):967.
    [131][英]约翰·伯茨.现代保险法[M].陈丽洁译.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134-135.
    [132]梁鹏.保险法合理期待原则研究[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5):146.
    [133]德国民法典[M].陈卫佐译注.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87-88.
    [134]关于德国2008年《保险合同法》在保护保险消费者方面的具体立法举措,包括对投保人告知义务的限制,保险合同缔结程序的改变,保险人全方位的信息和指导义务等,可参见任自力.德国2008年《保险合同法》变革透视[J].政法论丛,2010,(5):86-91.;王战涛.中德保险合同法中的消费者保护[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32-40.
    [135]2008年5月31日通过的日本《保险法》没有规定保险人的说明义务或类似的告知义务或信息义务。
    [136]于海纯,吴民许.日本法上保险人说明义务制度及启示保险研究[J].2009,(8):21-22.
    [137]温世扬.保险人订约说明义务之我见[J].法学杂志,2001,(2):16.
    [138]牟宪魁.民法上的说明义务之研究[A].见: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31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513.
    [139][英]P.S.阿狄亚.合同法导论(第五版)[M].赵旭东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259.
    [140]梁慧星.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二十世纪民法回顾[A].见: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 7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250.
    [141]再保险属于例外,再保险双方当事人均为保险公司不仅经济实力相当,且主体具有互换性,因此再保险当事人缔约能力是相当的。
    [142]苏号朋.格式合同条款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7.
    [14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78.
    [144]据学者考证,银行保险业和交通运输业是最早对相对人采用格式合同的领域。参见苏号朋.格式合同条款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7.
    [145]董安生.民事法律行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2.
    [146]Fried, rich. Kessler. Contract of Adhesion-ome Thought about Freedom of Contract, 43. Colum L. Rev.1943, p631转引自苏号朋.定式合同研究[J].比较法研究,1998,(2):120.
    [147](2001)浙经二终字第105号民事判决书。该案案情:原告将其所有的船舶“浙绍海3”号轮向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杭州分公司投保船舶保险,承保条件,一切险(96.11.1条款)保险期间某航次中,该船由于甲板上装载货物,使重心提高,稳性不满足法规要求,处于不适航状态。当船舶搁浅后在受横向水流作用下,该船的复原力矩己不足以抵抗水流倾覆力矩,致使该船向顺流方向倾覆。宁波海事法院以保单背面不适航免责条款(未区分航次保险和定期保险)严于《海商法》第二百四十四条规定船舶不适航免责的规定,保险人没有证据证明履行对该免责条款的说明义务,遂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中,在认定该约定免责条款未经明确说明而无效的基础上,认为:“根据我国《海商法》第二百四十四条的规定,在船舶定期保险合同中,除合同另有约定和被保险人不知道不适航的外,因船舶不适航引起的船舶灭失或损坏,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因此在本案中,因保险船舶不适航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虽不能依据保险合同的除外责任条款要求免责,但仍有权要求依照《海商法》规定的法定免责事项免除赔偿责任。”案例来源北大法宝网,最后访问时间2011年6月30日。
    [148](2005)广海法初字第211号民事判决书,该案上诉至二审法院后被维持原判。该案案情:2004年4月27日,富虹公司就其从巴西进口的一批大豆向深圳平保公司发出货物运输险投保单,投保单载明投保险别为一切险附加战争险、罢工险等,但没有载明险别内容。4月28日,深圳平保公司签发了货物运输保险单,以邮政快递方式寄送至富虹公司,保单正面记载了承保条件,保单背面全部以英文载明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格式)条款。承保货物在海上运输期间以及目的港等待泊位期间因货舱通风不足使承保大豆高温、货汗而霉变等损失。保险公司以货损为除外责任为由拒赔,原告以保险公司所签发的保单背面以英文载明免责条款,其在订立过程中未向其作出说明,虹富公司当时也不了解条款内容,保险人无权援引保单背面的所载的免责条款拒赔。广州海事法院在一审中,根据保险合同的订立过程,认为:“原告向被告投保时在投保单上选择投保一切险等险别,但没有载明险别内容,这不能说明原告在投保时明确了解承保范围、除外责任等险别内容。双方当事人均为国内当事人,而被告向原告签发的保险单却以英文规定本保险不负责赔偿运输迟延所引起的损失和费用等除外责任,这可能不便于原告及时了解对其利益有重大影响的除外责任条款,以决定是否同意接受保险单的条款内容并订立保险合同。被告先签发保险单,再邮寄给原告接受,不是当面向原告签发保险单,不可能在签发保险单时面对面向原告说明除外责任条款。”案例来源北大法宝网,最后访问时间2011年6月30日。
    [149](2005)广海法初字第211号民事判决书。案例来源北大法宝网,最后访问时间2011 年6月30日。
    [150](2009)甬海法商初字第288号民事判决书。该案案情:2008年5月,原告向丘山公司购买一批价值10626275美元的全涤窗帘布,成交方式CIF。同年6月27日,丘山公司将该批海运货物向被告投保,保险险别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洋货物运输条款规定的一切险及附加盗窃和提货不着险,保险期限仓至仓。运抵目的港之后,由远航运输服务部将集装箱清关并运离目的港前往原告在沙尔迦的仓库,于当地时间2008年7月14日晚至15日上午前被发现集装箱失窃。该保单正面记载“除非在本保险届满后的10日内通知本保单规定的被本公司的代理人进行查勘,否则承保人不会对本保单项下的盗窃索赔予以赔偿。”宁波海事法院一审认为:“该约定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对于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当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头口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确说明,以使投保人明了该条款的真实含义和法律后果。但被告未能证明已经就此作出足够的提示或者明确的说明,从该条款在保单上的打印字体看,亦未达到足以引起普通人注意的程度。故该条款应当属于不产生效力。”案例来源北大法宝网,最后访问时间2011年6月30日。
    [151]最高人民法院(2003)民四提字第5号民事判决书。该案案情:1995年11月28日,丰海公司在海南人保投保了由印度尼西亚籍“哈卡”轮(HAGAAG)所运载的自印度尼西亚杜迈港至中国洋浦港的4999.85吨桶装棕榈油,投保险别为一切险。投保后,丰海公司依约向海南人保支付了保险费,海南人保向丰海公司发出了起运通知并签发了海洋货物运输保险单,并将海洋货物运输保险条款附于保单之后。由于“哈卡”轮船东BBS公司与期租船人之间的租金纠纷,船东命令船员将将船载货物运走销售和部分走私到我国被我国海关查处,保险标的无法归还被保险人引起损失。就载货船船东擅自处分货物是否在一切险的承保范围引发诉讼。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6,(4):20-25.
    [152]该案主要是涉及保险条款的解释问题,关于该案的案情和解释可详见本文第五章第三节第三部分。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4,(6):31-36.
    [153]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实务问题解答(一)》第一百五十八条:“保险合同中当事人具有何种告知义务?当事人未尽告知义务的法律后果是什么?答:……海上保险的保险人有义务将保险单中免除其责任的条款特别告知投保人……。”
    [154](2004)广海法商初字第205号民事判决书,该案未上诉。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人民法院案例选2005年第3辑(总第53辑)[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433-443.
    [155]张贤伟.关于海上保险合同纠纷情况的调研[A].见:李海.拱辰集——海商法问题研究[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8:457.
    [156]张辰.海上货物运输保险人免责事项若干法律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61:4.虽然该笔者是在“获得清晰免责条款权”问题中阐述上述观点,按笔者的理解,其获得清晰免责条款权所针对的就是保险人的免责条款的说明和解释。因此从权利义务的相对性来说,两者属于同一范畴,只是角度不同。
    [157]初北平.船舶保险条款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8:34.
    [158]此处指的是原《保险法》(1995年制定、2002年修订)
    [159]孙晋绅.浅析保险人的订约说明义务[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117.
    [160]李玉泉.保险法(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51.
    [161]吴庆宝.保险诉讼原理与判例[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177.
    [162]曹兴权.保险缔约信息义务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225-226.
    [163]李加明.保险责任免除条款相关问题分析[J].保险研究,1999(4):42.
    [164]刘学生.保险合同法修订理念及立法基础评述[J].法学,2010,(1):79.;梁鹏.新保险法保险人说明义务之履行[J].保险研究,2009,(7):14.;于海纯.保险人缔约信息义务的边界——以重要性标准之建立为中心[J].比较法研究,2011,(2):45.
    [165]周玉华.最新保险法条文释义与案例解析[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102.
    [166]马宁.论保险人说明义务的履行方式与标准——以对我国司法实务的考察为中心[J].时代法学.2010,(2):55.
    [167]梁鹏.新保险法保险人说明义务之履行[J].保险研究,2009,(7):15.
    [168]于海纯.保险人缔约信息义务的边界——以重要性标准之建立为中心[J].比较法研究,2011,(2):45.
    [169]2012年3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征求意见稿)》第十条:保险合同责任免除条款包括除外责任条款、免赔额、免赔率、比例赔付、解除或中止合同等部分或全部免除或限缩保险人责任的条款。该征求意见稿来源于http://www.court.gov.cn/gzhd/zqyj/201203/t20120322_175287.htm.2012-3-23.
    [170](2008)津高民四终字第58号民事判决书。该案案情:2005年8月,怡信公司自美国陈氏公司购买无动力船舶"ROYALALEUTIAN"。为将该轮自美国阿拉斯加荷兰港拖航至中国张家港。9月14日,怡信公司与拖船"GRIF"的租借人SPACE MARINS INC签订国际海洋拖运协议。在涉案船舶投保事宜的恰谈过程中,2005年9月1日,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西城支公司致函怡信公司,表明:同意在提供拖带合同及适航行证明等相关资料后承保,保险费率为2%。在拖航途中,该承保船舶沉没。被保险人与保险人就是否违反告知义务(该航次实为为拆船而航行)、事故是否构成自然灾害以及是否因船舶的潜在缺陷造成等问题而引起争讼。案例来源于北大法宝网,最后访问时间为2011年6月30日。
    [171]温世扬.保险人订约说明义务之我见[J].法学杂志,2001,(2):17.
    [172]其观点为:“说明”起的是一种“醒示”作用,使投保人知道某种规则的存在;而“明确说明”起的是一种“醒意”作用,进一步要求投保人理解规则的具体内容。
    [173]其观点为,“说明”即意为揭示或阐述合同条款的含义(即“醒意,,),而“明确说明”即要求保险人首先负有采取合理方式提请投保人注意该条款的义务(即“醒示”),在此基础上再对该条款予以说明(即“醒意”)。参见温世扬.保险人订约说明义务之我见[J].法学杂志,2001,(2):17.
    [174]如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的《机动车辆保险条款解释》(银条法[1997]35号),认为:保险公司在机动车辆保险单的背面完整印上中国人民银行审批或备案的机动车辆保险条款,即被认为是履行了《保险法》规定的说明义务。
    [175]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3年5月20日,在《关于<机动车辆保险条款>的性质等有关问题的批复》(保监办复[2003]92号,以下简称《批复》)中称:“太原保监办:你办《关于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分公司与太原市北晨综合开发公司保险合同纠纷案有关问题的请示》(保监晋发[2003]30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二、《中 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在规定有关说明义务的同时,并没有具体规定说明义务的履行方式,但一般来说,仅仅采用将保险条款送交投保人阅读的方式,不构成对说明义务的履行。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保险合同签订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充分的方式明确提示投保人,尽量使其明确合同中责任免除条款的内容,确保投保人的利益不受损害。保险公司的行为是否构成了对说明义务的履行,由司法机关或仲裁机构依法认定。……”
    [176]参见法研[2000]5号函:《关于对<保险法>第十七条规定的“明确说明”应当如何理解的答复》。2003年12月公开征求意见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第十一条规定:“保险法第十八条的‘明确说明’是指,保险人在与投保人签订保险合同时,对于保险合同所约定的有关保险人责任免除条款,应当在保险单上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对有关免责条款作出能够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且应当对有关免责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解释。”
    [177]2012年3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征求意见稿)第十二条第一款:保险合同订立时,保险人对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在保险单等保险凭证上的显著位置以文字或符号等明显标志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其履行了免责条款的提示义务。第二款:保险人对于合同中有关免责条款的概念、内容及其法律后果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做出一般人能够理解的解释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保险人履行了保险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明确说明义务”该征求意见稿来源于http://www.court.gov.cn/gzhd/zqyj/201203/t20120322_175287.htm.2012-3-23.
    [178](2004)广海法商初字第205号民事判决书,该案未上诉。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人民法院案例选2005年第3辑(总第53辑)[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433-443.
    [179]最高人民法院(2003)民四提字第5号民事判决书。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6(5):25.
    [180]钱弘道.经济分析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43.
    [181]廖鑫彬.保险人说明义务的经济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1):8.
    [182]关于保险告知的不同方式,即主动告知和询问告知的不同立法模式的阐述,可参见本文第三章第一节。
    [183]曹兴权.反差与调适:保险人说明义务的履行——兼论《保险法》第17、18条的修改[J].求索,2006,(2):77.
    [184]苏号朋.格式合同条款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56.
    [185]对此问题在界定主动说明的范围后再进一步细化和区分。
    [186]徐卫东.商法基本问题研究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392.
    [187]梁鹏.保险人抗辩限制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220.
    [188]曹兴权.保险缔约信息义务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238-239.
    [189]曹兴权.保险缔约信息义务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230.
    [190]曹兴权.保险缔约信息义务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230.
    [191]就海上保险来说,主要有《海商法》第二百四十二条故意制造保险事故免除保险责任。新《保险法》第二十七条索赔欺诈的免责也适用于海上保险合同。《海商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的海上货物运输保险的保险人免责事由以及第二百四十四条规定的船舶保险的保险人免责事项,均使用“除合同另有约定外”的措辞,从规范性质上属于任意性规范并非法定 免责。
    [192]就海上保险来说,主要有《海商法》第二百二十二和第二百二十三条规定的被保险人告知的义务、第二百三十六条出险通知和施救义务,第二百五十三条被保险人保护代位求偿权的义务等。
    [193]卫文,苗海刚.《保险法》修订草案中的几个问题[A].见:谢宪.保险法评论(第二卷)[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74.
    [194]方志平.保险条款的生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0,(2):64-65.
    [195]我国《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一百八十四条:海上保险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未规定的,适用本法的有关规定。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上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6]10号)第一条:审理海上保险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海商法的规定;海商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保险法的有关规定;海商法、保险法均没有规定的,适用合同法等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
    [196]李永军.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533.
    [197][英]P.S.阿狄亚.合同法导论(第五版)[M].赵旭东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202.
    [198]沈荣敏.法律限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54.
    [199]John F. Dobbyn. Insurance Law, (3rd edition)(英文影印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87.
    [200]Hooper v. Stare Farm,782 SO 2d 1029,1032 (La App 5 Cir,2001-homeowners'). See Malcolm A. Clarke. The Law of Insurance Contracts(4th edition)[M]. London:LLP,2002:411.
    [201]李永军.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533.美国学者科宾语,“语言至多是一种有缺陷和不确定的工具,词语不能自我界定。”(参见[美]A.L.科宾.科宾论合同(上册)[M].王卫国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632.
    [202][德]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下册)[M].王晓华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456.
    [203]参见沈荣敏.法律不确定性的思想渊源[J].社会科学,1999(12):42.
    [204][美]小罗伯特·H.杰瑞和道格拉斯·R.里士满.美国保险法精解[M].李之彦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7.
    [205]桂裕.保险法论[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1:183.
    [206]胡基.合同解释的理论与规则研究[A].见: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8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28.
    [207]胡基.合同解释的理论与规则研究[A].见: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8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5.
    [208]胡基.合同解释的理论与规则研究[A].见: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8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5.
    [209]Delancy v. Rockingham Farmers Mutual Insurance Company,52 N.H.581,587(1873)转见[美]所罗门·许布纳,小肯尼思·布莱克,伯纳德·韦布.财产和责任保险[M].陈欣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2.
    [210]按照大陆法系理论,内在意思要素分成目的意思和效果意思,目的意思是指明法律行为具体内容的意思要素,而效果意思表示人欲使其表示内容隐去法律上效力的内在意思要素。一般认为法律行为的解释主要是对目的意思的合同内容的解释,效果意思内容之解释只具有从属的意义。具体可参见董安生.民事法律行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 65-169.
    [211]郑玉波.现代民法基本问题[M].台北:台湾汉林出版社,1981:21-22.
    [212]梁慧星.合同的解释[A].见: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6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539-540.
    [213]郑玉波.现代民法基本问题[M].台北:台湾汉林出版社,1981:4-5,21-22.
    [214]转引自张家勇.合同的解释及漏洞的填补[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5):128.
    [215]美国《第一次合同法重述》,第230-233条。
    [216][美]小罗伯特·H.杰瑞和道格拉斯·R.里士满.美国保险法精解[M].李之彦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7.
    [217][美]A.L.科宾.科宾论合同(上册)[M].王卫国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641-642,653-655.
    [218]刘春堂.一般契约条款之解释[A].见:郑玉波.民法债编论文选辑(上)[M].台北:台湾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226-227.
    [219]刘宗荣.定型化契约条款之研究[J].台大法学论丛.4卷,(2):333.转引自苏号朋.格式合同条款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22.
    [220]苏号朋.格式合同条款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22-224.
    [221]具体论述可参苏号朋.格式合同条款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25-241.;徐涤宇.法律适用中的合同解释[J].阴山学院学报,2004,(4).;王丽萍,李燕.格式条款解释研究[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5).
    [222]李玉泉.保险法(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64-166.
    [223][美]小罗伯特·H.杰瑞和道格拉斯·R.里士满.美国保险法精解[M].李之彦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4.
    [224]James M. Fischer. Why Are Insurance Contracts Subject to Special Rules of Interpretation?: Text versus Conxtext[J]. Arizona State Law Journal,1992, (Fall):1002-1003.
    [225]关于美国保险法上的合理期待原则,与部分探讨的主题(我国保险法与海上保险法的衔接)没有直接关系,因此此处不展开论述。关于此简要阐述可参见本文第五章第二节一(二)部分。详细Robert E. Keeton. Insurance Law Rights at Variance with Policy Provision[J]. Harvard Law Review,1970, (March).
    [226]美国保险法合理期待原则虽然代表了一种保护保险消费者的法益思想。但其本身在美国也备受争议,英国的司法实践拒绝采用合理期待原则。大陆法系国家也没有者方面的规定。美国保险法合理期待原则并不能代表国际上的通常做法。
    [227]原《保险法》(1995年制定)第三十条规定:“对于保险合同的条款,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争议时,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应当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
    [228]徐卫东.商法基本问题研究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353.
    [229]当时我国《经济合同法》(1981年通过、1993年修改)、《涉外经济合同法》(1985年制定)、 《技术合同法》(1987年制定)的三个合同法中都没有对合同的解释规则作出规定。《民法通则》规定的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加以规定,一定程度上来说可以作为合同解释的基本原则,但是法律规范层面上的合同解释规范并没有确 立。
    [230]薛波.元照英美法词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15.
    [231]李玉泉.保险法(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71.
    [232]对我国保险法疑义利益解释的规定的不足的评价,可以参考的文献主要有,樊启荣.保险合同“疑义利益解释”之解释——对《保险法》第30条的目的解释和限缩解释[J].法商研究,2002,(4).;张燕.保险合同解释中的疑义利益解释原则——兼谈对(保险法)第30条的理解和适用[J].上海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2,(3).;王静.疑义利益解释规则适用问题探讨法[J].律适用,2006,(5).等。
    [233]如果标准的保险合同的某一条款意思模糊不清,法院将作出对被保险人有利的条款解释。参见[美]C·小阿瑟·威廉斯.风险管理与保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467.
    [234]根据学者的介绍和笔者查阅的资料显示与"ambiguity"一词含义相近的词汇是vaguenes-s,其含义是模糊的、含糊的,主要是指某词在运用上边界不确定。而美国保险法上于ambig uity和vagueness这两个词汇并不严格区分,一并归入“含义不清”而适用疑义利益原则。参见徐卫东.商法基本问题研究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357.
    [235]Spencer L.Kimball.Cases and Materials on Insurance Law[M].Boston:Little,Brown and Company,1992:8.
    [236]任以顺.论保险合同格式条款的解释原则——兼论新《保险法》第三十条之修订价值[J].保险研究,2009,(12):111.
    [237]《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合同文本采用两种以上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对各文本使用的词句推定具有相同含义。各文本使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目的予以解释。
    [238]《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239]《保险法》2002年第一次修订,疑义利益解释规则条文顺序从原三十条改为第三十一条。
    [240]刘云龙.投保人信赖保护法律制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北京:清华大学,2006:97-98.
    [241]王静.疑义利益解释规则适用问题探讨法[J].律适用,2006,(5):16.该观点在我国的理论界已经形成通说。相同的观点另可参看:樊启荣.保险合同“疑义利益解释”之解释——对(保险法)第30条的目的解释和限缩解释[J].法商研究,2002,(4).;张燕.保险合同解释中的疑义利益解释原则——兼谈对(保险法>第30条的理解和适用[J].上海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2,(3).;李秀芬.论保险合同疑义利益解释原则[J].法学论坛,2008,(1).;程兵,严志凌.保险合同条款的不利解释原则[J].法学,2004,(9).等
    [242]任以顺.论保险合同格式条款的解释原则——兼论新《保险法》第三十条之修订价值[J].保险研究,2009,(12):111.
    [243]关于主观说、客观说以及折衷说的观点,可参见江朝国.保险法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39-40.
    [244]Malcolm A.Clarke.The Law of Insurance Contracts(4th edition)[M].London LLP,2002: 448.
    [245]Jeffrey W. Stempel. Interpretation of Insurance Contracts[M]. Boston: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94:175转引自李庭鹏.保险合同告知义务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66.
    [246]樊启荣.保险合同“疑义利益解释”之解释——对《保险法》第30条的目的解释和限缩解释[J].法商研究,2002,(4):92.
    [247]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三十条: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订立的保险合同,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合同条款有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合同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
    [248]关于《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通常解释”以及新《保险法》(2009年修订)第三十条“通常解释”的不同理解的阐述见后文。
    [249]胡晓柯.保险法二次修订之理念与路径选择[J].法商研究,2009,(6):21.
    [250]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上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6]10号)第一条。
    [251]青岛海事法院(1999)青海法海商初字第180号民事判决书以及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01)鲁经终字第314号民事判决书。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4,(6):31-36.
    [252]此处所指的船舶碰撞司法解释是指199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碰撞和触碰案件财产损害赔偿的规定》(法发[1995]17号)。
    [253]三案例均来源北大法宝网,最后访问时间2011年6月30日。
    [254](2009)大海商初字第110号民事判决书。案例来源北大法宝网,最后访问时间2011年6月30日。
    [255]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人民法院案例选(2003年第3辑,总第45辑)[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378-386.
    [256]比如在武汉某饲料有限公司诉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分公司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合同赔偿案。该案案情:承保货物因承运船舶在国外被预防性司法扣押,在当地法院允许将船载货物卸下的情况下,被保险人没有采取措施将货物运回而受损。二审法院对争议的海运一切险是否列明风险这一争议焦点,依据《合同法》四十一条《保险法》三十条作出了不利于保险人的解释,即海运一切险是非列明风险的结论,据此认为货损属于保险事故,但被保险人未采取施救措施导致损失,最后被保险人败诉。案例来源北大法宝网,最后访问时间2011年6月30日。上述浮山轮案例一审法院也是同时援引《保险法》和《合同法》疑义利益解释规则。
    [257](1998)广海法深字第074号和(2000)粤法经二终字第48号民事判决书。案例来源北大法宝网,最后访问时间2011年6月30日。
    [258]国内出版的一些海上保险法著作中没有提到疑义利益解释规则的主要有,张湘兰.海上保险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魏润泉,陈欣.海上保险的法律与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曾立新.海上保险学[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等。提到疑义利益解释的著作主要有,杨良宜.海上货物保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杨召南,徐国平,李文湘.海上保险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259]汪鹏南.海上保险法理论与实践[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4:23-25.
    [260]司玉琢,胡正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修改建议稿条文、参考立法例、说明[M].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3:595.
    [261]杨召南,徐国平,李文湘.海上保险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11-12.
    [262]初北平.船舶保险条款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8:189.
    [263]刘云.保险格式条款的不利解释原则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重庆:西南财经大学,2007:15.
    [246]David S. Miller. Insurance as Contract:The Argument for Abandoning the Ambiguity Doctrine [J]. Columbia Law Review,1988, (December):1851.
    [265]David S. Miller. Insurance as Contract:The Argument for Abandoning the Ambiguity Doctrine [J]. Columbia Law Review,1988, (December):1854.
    [266]徐卫东.商法基本问题研究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355.
    [267]初北平.船舶保险条款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8:109.
    [268][英]哈罗德·A·特纳.海上保险[M].李学锋等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5:1.转引自樊启荣.保险合同“疑义利益解释”之解释——对《保险法》第30条的目的解释和限缩解释[J].法商研究,2002,(4):92.
    [269]在“杰拉德诉保险公司”案中,美国最高法院其中一名法官指出,“在我的印象公司常故意使保险合同的文字晦涩难懂。”参见‘'Gerhardt v. Ins. Co.,48 N.J.291225 A.2d328(1966).转引自徐卫东.商法基本问题研究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363.
    [270]对此详细论述可参见[美]缪里尔·L·克劳福特.人寿与健康保险[M].周伏平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412.;梁鹏.保险人抗辩限制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265.
    [271]对海上保险条款的相对复杂性可参见前文“说明义务适用海上保险合同分析”部分的阐述。
    [272]这里指的交易地位的弱势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与保险人比较而言的相对弱势,包括经济地位的弱势、专业的弱势、信息的弱势、承受风险能力上。
    [273]曹兴权.保险缔约信息义务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21,43.
    [274]在被保险人是商人的保险纠纷中,适用疑义利益解释的案例有Federal Kemper Ins Co v.Joes, (1991) 777F Supp 405.程兵,严志凌.保险合同条款的不利解释原则[J].法学,2004, (9):125.; Boeing Co. v. Aetna Cas. and Sur. Co参见李秀芬.论保险合同疑义利益解释原则[J].法学论坛,2008,(1):56.
    [275]Boeing Co. v. Aetna Cas. and Sur. Co参见李秀芬.论保险合同疑义利益解释原则[J].法学论坛,2008,(1):56.
    [276]程兵,严志凌.保险合同条款的不利解释原则[J].法学,2004,(9):125.
    [277]Malcolm A Clark.The Law of Insurance Contracts(4th edition)[M]. London:LLP,2002:447.
    [278]王家福.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267.
    [279]邱聪智.契约社会化对契约解释理论之研究[A].见:邱聪智.民法研究(一)[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6:47.
    [280]贾林青.新保险法适用环境下的海上保险合同的完善[J].中国海商法年刊,2010,(1):92.
    [281]李勇杰.试论保险合同的解释原则[J].现代财经,2005,(2):25-27.
    [282]胡泰来.反立约人解释规则研究[J].保险研究,2004,(12):46-48.
    [283]程兵,严志凌.保险合同条款的不利解释原则[J].法学,2004,(9):126.
    [284]程兵,严志凌.保险合同条款的不利解释原则[J].法学,2004,(9):126.
    [285]Malcolm A. Clarke. The Trend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Marine Insuracnce Contracts [A]. in:D. Rhidian Thomas(ed.).Marine Insurance:The Law in Transition [M]. London:Infor ma,2006:4.
    [286]任以顺.论保险合同格式条款的解释原则——兼论新《保险法》第三十条之修订价值[J].保险研究,2009,(12):112.
    [287]杨冬梅.试论格式合同的解释原则[J].黑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
    [288]袁杰.《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释义及实用指南[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145.
    [289]樊启荣,王冠华.保险法格式条款“通常理解”之解释——以我国《保险法》第三十条规定为中心[J].西部法学评论,2010,(6):28.
    [290]该征求意见稿来源于http://www.court.gov.cn/gzhd/zqyj/201203/t20120322_175287. htm. 2012-3-22.
    [291]John Birds. Birds'Modern Insurance Law(7th edition) [M]. London:Sweet & Maxwell, 2007:225.; Nicholas Legh John, John Birds, David Owen. MacGillivray on Insurance Law (11th edition) [M]. London:Sweet&Maxwell,2008:299.
    [1]梁迎修.方法论视野中的法律体系与体系思维[J].政法论坛,2008,(1).
    [2]汪全胜.特别法与一般法之关系及适用问题探讨[J].法律科学,2006,(6).
    [3]范忠信,侯猛.法律冲突问题的法理认识[J].江苏社会科学,2000,(3).
    [4]谢鹏程.法律价值概念的解释[J].天津社会科学,1996,(1).
    [5]孙国华.论法和利益的关系[J].中国法学,1994,(4).
    [6]周旺生.法律利益论[J].法律科学,2004,(2).
    [7]董书萍.论法律规范冲突——以同一部宪法下的法律规范为分析对象[J].法学论坛,2010,(5).
    [8]刘红.法律冲突的概念[J].湖北社会科学,2009,(1).
    [9]刘星.法律移植:从“历史”到“当下”[J].中国社会科学,2004,(5)
    [10]高鸿钧.法律移植:隐喻、范式与全球化时代的新趋向[J].中国社会科学,2007,(4).
    [11]马剑银.法律移植的困境——现代性、全球化与中国语境[J].政法论坛,2008,(2).
    [12]易军.中国民法继受中的体系性瑕疵及协调法商研究[J].2009,(5).
    [13]邢海宝.中国海上保险法律的修改[J].法学家,2004,(3).
    [14]谷浩,刘玉洁.海上保险法国际协调的必要性及前景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15]傅廷中,谷浩.海上保险立法的国际协调:基础、现状和障碍[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4.
    [16]汪鹏南.对我国海上保险法的思考与展望[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2.
    [17]韩长印.大陆与台湾保险合同法比较与评析——以大陆保险法2009年修订为重点[J].保险研究,2009,(7).
    [18]王淑梅.《关于审理海上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J].人民司法,2006,(12).
    [19]高华,曹顺明.保险合同法修改的几个重大问题[J].东岳论丛,2007,(3).
    [20]胡晓柯.保险法二次修订之理念与路径选择[J].法商研究,2009,(6).
    [21]王彦斌.新保险法对海上保险合同法律的影响[J].中国海商法年刊,2011,(1).
    [22]孙积禄.保险合同法律性质分析[J].比较法研究,2007,(2).
    [23]樊启荣.保险损害补偿原则研究——兼论我国保险合同立法分类之重构[J].中国法学,2005,(1).
    [24]高宇,孙洁,刘薇.保险法的精神关照与保险合同的权利结构[J].当代法学,2007,(6).
    [25]樊启荣.保险合同成立疑难问题研究——以我国“保险法第二次修改”为背景[J].法商研究,2008,(4).
    [26]汪鹏南.告知义务及违反该义务的法律后果[J].中国海商法年刊,1993.
    [27]谷浩.海上保险告知的经济分析中[J].国海商法年刊,2006.
    [28]李章军.中英保险合同中如实告知义务之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3,(5).
    [29]王雄飞.英国保险告知义务制度的演进、结构和现代化[J].环球法律评论,2010,(1).
    [30]孙积禄.保险代位权研究[J].法律科学,2003,(3).
    [31]朱作贤.代位求偿权和被保险人剩余赔偿请求权何者优先——兼对英国《海上保险法》中相关规则的反思[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9,(4).
    [32]李文湘.海上保险地位求偿诉讼中第三人的抗辩理由[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7,(6).
    [33]温世扬,黄军.复保险法律问题研析[J].法商研究,2001,(4).
    [34]傅蓉.论海上重复保险——兼论对我国海商法255条的修改[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1.
    [35]Mar Ac. Huybrechts.中英海上保险法中的保证制度[J].李民,王天璇,郑璐璐译.中国海商法年刊,2000.
    [36]李祯.从大陆法系国家角度看中国对英国模式下的保证制度的改革及引入[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8.
    [37]杨荣波.论我国海上保险中的保证条款——比照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38]李玉泉.论海上保险法中的“保证”制度[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3.
    [39]郑蕾.如何认识海上保险中时“保证”——兼谈对我国《海商法》第235条的理[J].中国海商法年刊,1996.
    [40]徐卫东,高宇.论我国保险法上危险增加的类型化与危险增加的通知义务[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2).
    [41]李东.论海上保险中承保风险增加时被保险人的通知义务[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1.
    [42]梁鹏.保险法合理期待原则研究[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5).
    [43]苏号朋.定式合同研究[J].比较法研究,1998,(2).
    [44]刘学生.保险合同法修订理念及立法基础评述[J].法学,2010,(1).
    [45]梁鹏.新保险法保险人说明义务之履行[J].保险研究,2009,(7).
    [46]马宁.论保险人说明义务的履行方式与标准——以对我国司法实务的考察为中心[J].时代法学,2010,(2).
    [47]温世扬.保险人订约说明义务之我见[J].法学杂志,2001,(2).
    [48]廖鑫彬.保险人说明义务的经济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1).
    [49]曹兴权.反差与调适:保险人说明义务的履行——兼论《保险法》第17、18条的修改[J].求索,2006,(2).
    [50]方志平.保险条款的生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0,(2).
    [51]王丽萍,李燕.格式条款解释研究[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6).
    [52]张家勇.合同的解释及漏洞的填补[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5).
    [53]任以顺.论保险合同格式条款的解释原则——兼论新《保险法》第三十条之修订价值[J].保险研究,2009,(12).
    [54]李秀芬.论保险合同疑义利益解释原则[J].法学论坛,2008,(1).
    [55]樊启荣.保险合同“疑义利益解释”之解释——对《保险法》第30条的目的解释和限缩解释[J].法商研究,2002,(4).
    [56]张燕.保险合同解释中的疑义利益解释原则——兼谈对<保险法>第30条的理解和适用[J].上海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2,(3).
    [57]王静.疑义利益解释规则适用问题探讨法[J].律适用,2006,(5).
    [58]程兵,严志凌.保险合同条款的不利解释原则[J].法学,2004,(9).
    [59]肖和保,杨佳媚.论保险合同之射幸性——兼评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正当性[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1).
    [60]李昊.论我国《海商法》中海上保险合同主体制度的修改和完善[J].海商法研究,2000,(1).
    [61]梁山.英美法系海上保险法保险利益原则初探[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6.
    [62]邢海宝.从法律上可保利益到经济可保利益[J].法学家,2003,(3).
    [63]苏同江,高伟.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合同中有关保险利益问题[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64]孙积禄.保险利益原则及其应用[J].法律科学,2005,(1).
    [65]曾东红.我国保险利益制度的法理分析[J].政治与法律,1998,(5).
    [66]王大荣.论我国海上保险中应确立经济性保险利益原则[J].中国海商法年刊, 2001.
    [67]黄韬.保险法修订与我国海上货物保险合同法律制度的完善[J].上海保险,2010,(1).
    [68]杨玲梅.对我国保险利益制度的检讨与反思[J].太平洋学报,2009,(6).
    [69]张贤伟.海上货物运输中的保险利益[J].海商法研究,2000,(2).
    [70]黄伟青.论国际海运货物保险的保险利益[J].海商法研究,2001,(3).
    [71]邢海宝.从法律上可保利益到经济可保利益[J].法律科学,2005,(3).
    [72]樊启荣.论保险合同的解除与溯及力[J].保险研究,1997,(8).
    [73]杨利田.我国海上保险合同与一般保险合同立法之比较[J].上海保险,1996,(6).
    [74]沈木珠.海上保险适用的法律及其完善探讨[J].法商研究,1999,(6).
    [75]周珺.二元主义?一元主义?——我国保险合同法立法模式的再认识[J].政法论丛,2004,(2).
    [76]王天璇.论海上保险合同法和保险合同法的若干差异[J].世界海运,2001,(2).
    [77]李祝用.中国保险立法体例研究[J].河北法学,2006,(12).
    [78]傅廷中.论我国海商法修改的基本原则与思路[J].现代法学,2006,(5)
    [79]张明远,司玉琢.世纪之交海商法走势探析[J].中国海商法年刊,1997.
    [80]何丽新.论新民商立法视野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的修订[J].中国海商法年刊,2011,(2)
    [81]樊启荣.中国保险立法反思及前瞻——为中国百年保险法制而作[J].法商研究,2011,(6).
    [82]温世扬,武亦文.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法理基础及适用范围[J].清华法学,2010,(4).
    [83]任自力.德国2008年《保险合同法》变革透视[J].政法论丛,2010,(5).
    [84]王战涛.中德保险合同法中的消费者保护[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85]蔡福军,俞建林.海上保险保证条款的法律适用——刘某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某分公司船舶保险合同纠纷案[J].中国海商法年刊,2011,(1).
    [86]于海纯,吴民许.日本法上保险人说明义务制度及启示保险研究[J].2009,(8).
    [87]于海纯.保险人缔约信息义务的边界——以重要性标准之建立为中心[J].比较法研究,2011,(2).
    [1]司玉琢.国际海事立法趋势及对策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2]司玉琢,胡正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修改建议稿条文、参考立法例、说明[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3.
    [3]司玉琢.海商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4]司玉琢.中国海商法基本理论专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司玉琢.海商法专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沈木珠.国际贸易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7]蒋正雄.中国海商法研究(上、下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8]傅廷中.海商法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9]张湘兰.海商法问题专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10]张新平.海商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11]沈木珠.海商法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12]郭瑜.海商法的精神——中国的实践和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3]赵德铭.国际海事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4]韩立新,王秀芬.各国(地区)海商法汇编(中英文对照)(上、下卷)[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3.
    [15]汪鹏南.海上保险合同法详论(第三版)[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1.
    [16]谷浩.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海上保险立法:变革、协调和特点[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17]汪鹏南.海上保险法理论与实践[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4.
    [18]张丽英,赵劲松,赵鹿军.中英海上保险法原理及判例比较研究[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6.
    [19]杨良宜,汪鹏南.英国海上保险条款详论(第二版)[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9.
    [20]杨良宜.海上货物保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21]杨召南,徐国平,李文湘.海上保险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22]张湘兰.海上保险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23]曾立新.海上保险学[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24]魏润泉,陈欣.海上保险的法律与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25]王海明.船舶保险原理实务与经营管理[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6.
    [26]汪淮江.海上保险法律与实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27]郑肇芳.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案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8]杨东霞.中国近代保险立法移植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29]周玉华.最新保险法条文释义与案例解析[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
    [30]袁杰.《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释义及实用指南[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
    [31]邢海宝.中国保险合同法立法建议及说明[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32]魏华林,林宝清.保险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3]艾素君.保赔保险合同法律问题[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34]樊启荣.保险契约告知义务制度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35]李庭鹏.保险合同告知义务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36]李春彦,李之彦.保险法告知义务及其法律规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37]曹兴权.保险缔约信息义务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
    [38]詹昊.保险市场规制的经济法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39]方志平.保险合同强制规则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40]梁鹏.保险人抗辩限制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41]黄勇,李之彦.英美法保险经典案例评析[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42]杨芳.可保利益效力研究——兼论对我国相关立法的反思与重构[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43]岳卫.日本保险契约复数请求权调整理论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44]许良根.保险代位求偿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45]肖和保.保险法诚实信用原则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46]王萍.保险利益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7]邢海宝.中国保险合同法立法建议及说明[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48]刘宗荣.新保险法:保险契约法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9]江朝国.保险法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50]梁宇贤.保险法新论(修订新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1]邹海林.保险法[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52]吴庆宝.保险诉讼原理与判例[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53]李玉泉.保险法(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54]尹田.中国保险市场的法律调控[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55]邓成明.中外保险法律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56]陈欣.保险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7]徐卫东.保险法论[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
    [58]程振源.保险市场非对称信息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9]齐瑞宗,肖志立.美国保险法律与实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60]钟瑞栋.民法中的强制性规范——公法与私法“接轨”的规范配置问题[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61]董安生.民事法律行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2]徐卫东.商法基本问题研究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63]王军.美国合同法[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64]杨桢.英美契约法论(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5]徐国栋.诚实信用原则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6]苏号朋.格式合同条款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7]李永军.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68]孙美兰.情势变动与契约理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69]赵中孚.商法总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70]史尚宽.债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71]钱弘道.经济分析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72]柴振国.契约法律制度的经济学考察[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
    [7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74]应飞虎.信息失灵的制度克服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75]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修订版)[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76]张乃根.西方法哲学史纲(增补本)[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2002.
    [77]何勤华.英国法律发达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78]孙国华.法的形成与运行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79]孙国华.法理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80]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81]杨炼.立法过程中的利益衡量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82]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3]李林.立法理论与制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84]韩忠谟.法学绪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85]朱景文.比较法导论[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2.
    [86]沈宗灵.比较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87]刘兆兴.比较法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88]沈荣敏.法律限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89]孔祥俊.法律方法论——法律规范的选择与适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
    [90]杨仁寿.法学方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91]桂裕.保险法论[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1.
    [92]张国圣.英美协会货物保:险条款之研究[M].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7.
    [93]林群弼.保险法论[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
    [94]江朝国.江朝国论文集(一)[M].台北:瑞兴图书有限公司,1997.
    [95]江朝国.江朝国论文集(二)[M].台北:瑞兴图书有限公司,1997.
    [96]江朝国.江朝国论文集(三)[M].台北:瑞兴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2.
    [97]施文森.保险法立法原则之研讨[M].台北:政大保险研究所,1989.
    [98]施文森.保险法论文(第一集)[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5.
    [99]施文森.保险法论文(第二集)[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98.
    [100]施文森.保险法总论[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94.
    [101]柯泽东.海商法——新世纪几何观海商法学[M].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10.
    [102]叶启洲.保险法专题研究(一)[M].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7.
    [103]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修订五版)[M].台北:自版,2006.
    [104]郑玉波著(刘宗荣修订).保险法论(修订八版)[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10.
    [105]刘宗荣.海商法:新海商法的理论与实务[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
    [106]赖来琨.新海商论[M].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8.
    [107]郑玉波.民法债编论文选辑(上)[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
    [108]柯泽东.海商法修订新论[M].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0.
    [109]林动发.金融法规总览(四)[M].台北:学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
    [110][美]G.吉尔摩,C.L.布莱克.海商法(上、下册)[M].杨召南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111][日]加藤修.国际海上运输货物保险实务[M].周业学,李秀芬译.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5.
    [112][英] Donald O'may, Julian Hill. OMAY海上保险——法律与保险单[M].郭国汀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113][美]所罗门·许布纳,小肯尼思·布莱克,伯纳德·韦布.财产和责任保险[M].陈欣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14][美]小罗伯特·H.杰瑞和道格拉斯·R.里士满.美国保险法精解[M].李之彦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15][美]John F. Dobbyn.美国保险法(第四版)[M].梁鹏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116][英]Malcolm A. Clarke保险合同法(第三版)[M].何美欢,吴志攀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17][美]缪里尔·L·克劳福特.人寿与健康保险[M].周伏平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118][加拿大]威廉·台特雷.国际海商法[M].张永坚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119][加拿大]威廉·台特雷.国际冲突法[M].刘兴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20][美]A.L.科宾.科宾论合同(上、下)[M].王卫国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121][英]P.S.阿狄亚.合同法导论(第五版)[M].赵旭东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122][德]莱因哈德·齐曼默,[英]西蒙·惠特克.欧洲合同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M].丁广宇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123][德]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上、下册)[M].王晓华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24][美]理查德·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M].蒋兆康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125][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M].张军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26][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学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127][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北京:中国商务印书馆,2003.
    [128][德]K·茨威格特,H·克茨.比较法总论[M].潘汉典,米健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29][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M].米健,朱林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130][美]C·小阿瑟·威廉斯.风险管理与保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131][美]庞德.法律史解释[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132][英]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M].北京:王献平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133][美]唐纳德A.威特曼.法律经济学文献精选[M].苏力等译.北京:法律版社,2006.
    [134][英]约瑟夫·拉兹.法律体系的概念[M].吴玉章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 社,2004.
    [135][英]韦恩·莫里森.法理学:从古希腊到后现代[M].李桂林等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136][英]冈特·特雷特尔.二十世纪合同法的几个里程碑[M].杨帆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37][美]庞德.法律史解释[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138][英]H·L·A·哈特.法律的概念[M].张文显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1]邹海林.保险代位权研究[A].见: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6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2]胡基.合同解释的理论与规则研究[A].见: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8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3]牟宪魁.民法上的说明义务之研究[A].见: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31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4]肖和保.保险法告知制度:变革中的利益平衡[A].见: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33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5]沙银华.从保险的分类探索中国保险法体系的构建[A].见:胡晓珂,陈飞.保险法评论(2010年第1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6]彭岳.海上保险中最大诚信原则的适用范围[A].见:谢宪.保险法评论(第二卷)[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7]卫文,苗海刚.《保险法》修订草案中的几个问题[A].见:谢宪.保险法评论(第二卷)[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8]张贤伟.关于海上保险合同纠纷情况的调研[A].见:李海.拱辰集——海商法问题研究[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8.
    [9]刘春堂.一般契约条款之解释[A].见:郑玉波.民法债编论文选辑(上)[M].台北台:湾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
    [1]葛延珉.海上保险法最大诚信原则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4.
    [2]初北平.船舶保险条款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8.
    [3]朱作贤.海上保险法补偿原则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
    [4]张贤伟.海上货物运输保险赔偿制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 事大学,2008.
    [5]王雪杉.保险告知义务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长春:吉林大学,2007.
    [6]于海纯.保险人缔约说明义务制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7.
    [7]李祯.论海上保险合同法律制度的完善(硕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4.
    [8]李艳泽.论《海商法》海上保险合同的规定与《保险法》的协调及其完善(硕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3.
    [1]Kevin X Li, Tingzhong Fu, Ling Zhu, Yunlong Liu. Marine Insurance Law in China[J]. Tulane Maritime Law Journal,2008, (Summer).
    [2]Julie-anne Tarr, A. A. Tarr. The Insured's Non-disclosure in the formation of Insurance Contract: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J]. International&Comparative Law Quaterly,2001,(3).
    [3]Thomas J. Schoenbaum. the Duty of Utmost Good Faith in Marine Insurance Law: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merican and English Law[J]. Journal of Maritime Law and Commerce,1998, (1).
    [4]Thomas J. Schoenbaum. Warranties in the Law of Marine Insurance:Some Suggestions for Reform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aw[J]. Tulane Maritime Law Journal,1999.
    [5]Jeffrey A. Greenblatt. Insurance and Subrogation:When the Pie isn't Big Enough, Who Will Eat Last [J].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1997, (Fall)
    [6]Kyriaki Noussia. Insurable Interest in Marine Insurance Contracts:Modern Commercial Needs Versus Tradition[J]. Journal of maritime law and commerce, 2008, (January).
    [7]Roger M. Baron. Subrogation:A Pandora's Box Awaiting Closure[J]. South Dakota Law Review,1996.
    [8]Struckhoff. The Irony of Uberrimae Fidei:Bad Faith Practices in Marine Insurance [J]. Tulane Maritime Law Journal,2005, (Summer)
    [9]Robert E. Keeton. Insurance Law Rights at Variance with Policy Provision[J]. Harvard Law Review1970, (March).
    [10]James M. Fischer. Why Are Insurance Contracts Subject to Special Rules of Interpretation?:Text versus Conxtext[J]. Arizona State Law Journal,1992, (Fall).
    [11]David S. Miller. Insurance as Contract:The Argument for Abandoning the Ambiguity Doctrine [J]. Columbia Law Review,1988, (December).
    [12]Zhen Jing. Insured's Duty of and Test of Materiality in Maine Insurance and Non-marine Insurance Law inChina [J]. Journal of Business Law,2006, (October).
    [13]Andrew Longmore, Good Faith and Breach of Warranty:Are we Moving Forwards or Backwards?[J]. Lloyd's Maritime Commercial Law Quarterly,2004, (2).
    [14]Norma J. Hird. The Star Sea-the Continuning Saga of Utmost Good Faith[J]. Journal of Bisiness law,2001, (May).
    [15]Malcolm Clarke. Failure to Disclose and Failure to Legislate:is it Material?-Partl[J]. Journal of Business Law,1988, (May).
    [16]Malcolm Clarke. Failure to Disclose and Failure to Legislate:is it Material?-Part2[J]. Journal of Business Law,1988, (July).
    [17]Jan Woloniecki. The Duty of Utmost Good Faith in Insurance Law:Where is it in the 21st century? [J]. Defense Counsel Journal,2002, (January).
    [18]Malcolm Clarke. Insuance Warranties:the Absolute End? [J]. Lloyd's Maritime Commercial Law Quarterly,2007, (4).
    [19]B. Soyer. Reforming the Assured's Pre-contractual Duty of Utmost Good Faith in Insurance Contracts for Consumers:Are the Law Commisions on the Right Track [J]. Journal of Business Law,2008, (5).
    [20]Gerald Swaby, Paul Richards. Insurance Reforms:Rebalancing the Kilter? [J]. Journal of Business Law,2011, (6).
    [21]B. Soyer. Reforming Pre-contractual Information Duties in Business Insurance Contracts-one Reform too Many? [J]. Journal of Business Law,2009, (1).
    [22]John Birds. Insurers not Liable in Damages for Failure to Disclose[J]. Journal of Business Law,1988, (Sep).
    [23]Jacob Loshin, Insurance Law's Hapless Busybody:a Case Against the Insuable Interest Requirnent[J]. Yale Law Journal,2007, (December).
    [1]Jonathan Gilman, Robert Merkin, Claire Blanchard, Julian Cooke, Philippa Hopkins, Mark Templeman. Arnould's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and Average (17th edition)[M]. London:Sweet&Maxwell,2008.
    [2]Jonathan Gilman, Robert Merkin. Arnould's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and Average (Fisrt supplement to 17th edition)[M]. London:Sweet&Maxwell,2011.
    [3]Susan Hodges. The Law of Marine Insurance[M]. Lond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1996.
    [4]Robert Merkin. Marine Insurance Legislation [M]. London:LLP,2000.
    [5]Malcolm A. Clarke. The Law of Insurance Contracts(4th edition)[M]. London: LLP,2002.
    [6]Howard N. Bennett. The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M]. Oxford:Clarendon Press,1996.
    [7]Baris Soyer. Warranties in Marine Insurance (1st edition) [M]. Lond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2001.
    [8]Baris Soyer. Warranties in Marine Insurance(2nd edition) [M]. Lond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2006.
    [9]S. R. Derham. Subrogation in Insurance Law [M]. Sydney:the Law Book C ompany Limited,1985.
    [10]E. R. Hardy Ivarmy. Maine Insurance (4th edition)[M]. London:Butterworths, 1985.
    [11]Julie-Anner Tarr. Discloure and Concealment in Consumer Insurance Contr-acts[M]. Lond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2002.
    [12]Ray Hodgin. Insurance Contracts:Text and Materials(2nd edition) [M]. Lond-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2002.
    [13]George R. Strathy. George C. Moore. The Law and Practice of Marine Insurance in Canada [M]. Markham:LexisNexis Canada Inc.,2003.
    [14]A. A. Tarr. Australian Insurance Law[M]. Sydney:The law book compant li mited,1987.
    [15]F. D. Rose. Marine Insurance:Law and PracticeLondon[M]. London:LLP, 2004.
    [16]Johan Hendrik Botes. From Good Faith to Utmost Good Faith in Marine I nsurance[M]. Frankfurt:Peter lang GmbH,2006.
    [17]Thomas J. Schoenbaum. Key Divergences Detween English and American Law of Marine Insurance:A Comparative Study [M]. Maryland:Cornell Mariti me Press,1999.
    [18]Robert Merkin. Insurance law-An Introduction[M]. London:Informa,2007.
    [19]Nicholas Legh John, John Birds, David Owen. MacGillivray on Insurance Law (11th edition) [M]. London:Sweet&Maxwell,2008.
    [20]John Birds. Birds'Modern Insurance law(7th edition) [M]. London:Sweet &Maxwell,2007.
    [21]Peter MacDonald Eggers, Simon Picken, Patrick Foss, Good Faith and Insurance Contracts (2nd edtion) [M]. London:LLP,2004.
    [22]John F. Dobbyn. Insurance Law (3rd edition)(影印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22]Kyriaki Noussia. the Principle of Indemnity in Marine Insurance Contracts:A Comparative Approach[M]. London:Springer,2007.
    [23]Spencer L. Kimball. Cases and Materials on Insurance Law[M]. Boston:Littl e, Brown and Company,1992.
    [24]陈梁.提单免责条款及其对海运货物保险的影响(Legal Aspects of Bill of Lading Exception Clauses and Their Impact Upon Marine Cargo Insurance)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5]张金蕾.英国海上保险合同的订立(The Formation of Insurance Contracts in London Market) [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1]D. Rhidian Thomas. The Perspectives on the Contract of Marine Insurance [A]. In:D. Rhidian Thomas(ed). The Modern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M]. Lon don:LLP,1996.
    [2]RobertMerkin. the Duties of Marine Insurance Brokers[A]. In:D. Rhidian Thomas(ed). The Modern Law of Marine Insurance [M]. London:LLP,1996.
    [3]Baris Soyer, Marine Insurance Warranties:Old Rules for the New Milienni um?[A]. in:D. Rhidian Thomas (ed). The Modern Law of Marine Insurance(Vol. 2)[M]. London:LLP,2002.
    [4]D. Rhidian Thomas. Insurable Interest-Accelerating the Liberal Sprit[A]. in:D. Rhidian Thomas(ed). Marine Insurance:The Law in Transition[M]. London:Infor ma,2006.
    [5]Peter Macdonald Eggers, The Marine Insurance Act 1906:Judicial Attitudes and Innovation-Time for Reform?[A], in:D. Rhidian Thomas(ed). Marine Insurance: the Law in Transition[M]. London:Informa,2006.
    [6]David Hertzell.Insurance Contract Law Reform in England/wales and Scotla nd [A]. In:Baris Soyer(ed). Reforming Marine and Commercial Insurance Law [M].London:Imforma,2008.
    [7]Baris Soyer, Reforming Insurance Warranties-Are We Finally Moving Forward?[A]. In:Baris Soyer (ed). Reforming Marine Insurance and Commercial Insurance Law[M]. London:Imforma,2008.
    [8]Malcolm A. Clarke. The Trend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Marine Insuracnce Contracts[A]. in:D. Rhidian Thomas(ed.). Marine Insurance:The Law in Transition [M]. London:Informa,2006.
    [1]Trine-Lise Wilhelmsem. Duty of Disclosure, Duty of Good Faith, Alteration of Risks and Warranties:An Analysis of the Replies to CMI Qestionnaire, in CM I yearbook 2000[EB/OL]. http://www.comitemaritime. org/Uploads/Yearbooks/Yea rbook+2000. pdf.2011-9-30.
    [2]John Hare. The Omnipotent warranty:England v. the World[EB/OL]. http:// web. uct. ac. za/depts/shiplaw/imicfram. htm.2011-9-12.
    [3]Law Commission and Scottish Law Commission, Insurance Contracts Law: Misrepresentation and Non Disclosure:Issue Paperl[EB/OL]. http://www.justice.g ov.uk/lawcommission/docs/ICL1_Misrepresentation_and_Non-disclosure.pdf.2011-9-5.
    [4]Law Commission and Scottish Law Commission, Insurance Contract Law: Issue Paper 2:Warranties[EB/OL]. http://www.justice.gov.uk/lawcommission/areas/ insurance-contract-law.htm.2011-9-17.
    [5]Law Commission and Scottish Law Commission, Insurance Contracts Law: Misrepresentation, Non-disclosure and Breach of Warranty by Insured, A Joint C onsultation paper [cp182] [EB/OL]. http://www.justice.gov.uk/lawcommission/doc s/cp 182_ICL_Misrep_Non-disclosure_Breach_of_Warranty.pdf.2011-9-12.
    [6]Australian Law Reform Commission, Review of the Marine Insurance Act 19 09-Report 91 (ALRC 91) [EB/OL]. http://alrc.gov.au/sites/default/files/pdfs/public ations/alrc.pdf.2011-9-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