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经济转型时期农民利益实现路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经济转型时期农民利益实现的研究,既是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基于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有关农民利益实现的理论阐述为基础,以经济转型为背景,以农民利益为核心,实现路径为落脚点,在对农民利益实现制约因素分析基础上,从发展动力等“内生”与市场建设等“外助”两方面路径,对农民利益实现进行研究。全文将农民利益作为核心“问题”,依照“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分析,然后到“问题”的解决的逻辑思路,形成本文结构与内容。
     提出“问题”。在对绪论中有关国内外农民利益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文第一章马恩经典作家的理论阐述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实践发展的分析,本文第二章对经济转型时期农民利益实现的背景、现状与趋势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依此引申出有关农民利益实现的问题与思考。
     分析“问题”。结合农民利益实现的历史与现实的认识,本文第三章集中分析了经济转型时期农民利益实现的制约“瓶颈”。同时,根据农民利益实现所涉及到的主体、体制与制度因素及其实际状况,本文将制约因素归纳为“观念”、“体制”与“制度”三方面内容并进行分析,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
     解决“问题”。在本文第三章对制约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农民利益实现的现实思考,本文第四章与第五章分别从“内生”与“外助”两方面路径出发,对农民利益实现即如何解决“问题”进行研究。第四章“内生”路径主要着力于农民利益的表达机制、动力机制与组织机制的分析,第五章“外助”路径主要着力于市场体系、政府职能与政策基础的研究。
     与现有农民利益实现的有关研究相比,本文选择两个视角对农民利益实现进行研究并形成相关结论:一是将对“三农”特点的分析作为研究的立足点。正视“三农”问题及其特点,发挥农民在历史与现实中的自主作用,把握农业发展方向,尊重农村社会与文化特征,这是农民利益实现的基础;二是将经济转型影响的分析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内需战略的确立,结合“三农”的特点与地位的认识,经济转型不仅是农民利益实现的背景,同时还是得以发展的契机,这是农民利益实现的现实依据。
     本文认为,在经济转型时期,农民利益实现具有必要性、可行性与现实性。在必要性方面,基于经济转型的特点与农业产业的弱质特征,在利益导向和效率原则的双重作用下,“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利益实现的矛盾愈加突出,对中国深化改革与现代化建设的制约愈加明显;在可行性方面,基于我国农民的文化特征及其社会结构中的实际地位,其利益诉求指数往往最低,而对所获利益则往往倍加珍惜和守护。同时,结合现有农村人口转移与国家财力等实际状况的分析,实现农民利益具有一定条件与基础;在现实性方面,基于投资与出口战略向内需战略的转移,结合农民在人口总量中的基数与利益实现空间的正视,农民利益的实现具有启动内需和拉动经济的作用,在经济转型中具有实现利益的现实基础。
     本文认为,在经济转型时期,农民利益实现需要建立内外联动机制。基于经济转型特点与农业产业特征的认识,同时结合我国社会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分析,充分说明农民利益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需要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同步发展。因此,农民利益的实现,需要农民、政府与市场在经营体制、制度与政策、市场体系的建设与发展等方面形成合力,是产业内在发展强度与外部支持力度综合作用的结果。
Economic transition period farmer interest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is a historical problem, is also a realistic issue; is not only a theoretical problem, but also practical issues.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to the Marx doctrine concerned farmer interest realization theory as the basis, to the economy in transition as the background, to the interests of farmers as the core, realize the path as the foothold, the farmer interest implementation constraint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from the development impetus of endogenous" and market construction" foreign aid" two path, to farmer interest implementation study. The farmers' interests as the core of proble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question" to" problem" analysis, and then to the "problem" solve logical thinking, form of structure and content.
     Put forward "problem". On the introduc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results related to the interests of farmers are integr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first chapter of this paper, combining the classical writers with the theory expounded the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in practice development and lessons of the analysis, in the second chapter of the thesis of economic transition period farmer interest implementation background, present situation and trend analysis and research. This extension of concerned farmer interest implementation problems and thinking.
     "Problem analysis". Combined with farmer interest realization history and reality, the third chapter of the thesis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economic transition period farmer interests restrict "bottleneck". According to the interests of farmers related to the realization of main body, system and institutional factors and actual conditions, this paper will restrict factors of "idea","system" and "system" in three aspects and analysis, for providing the basis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 the third chapter of the restricting factor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interests of farmers to achieve realistic thinking, the fourth chapter and the fifth chapter separately from the "inside" and "outside" from two aspects of path, to farmer interest that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research. The fourth chapter" endogenous" path to focus on the farmers' interest expression mechanism, motivation mechanism and organization mechanism analysis, the fifth chapter" foreign aid" the path the main focus in the market system, the functions of the government and policy research.
     With the existing farmer interest realization of the relevant research, the article tries from two perspectives on farmer interest implementation study and makes the conclusion: one is right "3farming"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earch as the foothold. Face"3farming" problem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farmers in the history and reality of independent action, grasp the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with respect to rural social and cultural features, it is farmer interest realization foundation; two is 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economic transition as the cut-in point of the research. Based on the chang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domestic demand strategy, combined with "3farm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tatus of awarenes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s not only a farmer interest implementation background, but also the opportunity of development, it is the interests of farmers to achieve realistic basis.
     The article thinks, in economic transition period, the interests of farmers to achieve with the necessity, feasibility and reality of. On the necessity of economic transitio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and agricultural industry weakness in character, interests and efficiency the principle of double effect,"3farming" problem especially farmers interests contradiction more prominent, to deepen China's reform and modernization become more obvious; in terms of feasibility, based on our country farmer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structure in the actual status, its benefit demand index tends to minimum, and the interests tend to cherish and protect.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rural population transfer and national financial situation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farmer interest with certain conditions and foundation; in reality, the farmers interests in economic transition has a realistic foundation. Based on the investment and export strategy to domestic strategic move, combined with farmers in the total population in the base and profit realization space fa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farmer interest has to start domestic demand and stimulate economic role.
     The article thinks, in economic transition period, farmer interest realization needs to establish internal and external linkage mechanism. Based on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combined with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analysis, mean that farmer interest is not a pure economic problem, the need for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farmer interest, need farmer, government and market in the operating system, system and policy, market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form resultant force, is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ength and external support combined action result.
引文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4页(编者注部分内容)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00页
    1同春芳:《转型时期中国农民的不平等待遇透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29页
    1国家统计局:《从基尼系数看贫困差距》,《中国国情国力》2001年第1期
    2陈光金:《当前我国若干重大社会结构变化与结构性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1期
    1曹锦清:《减负有效增收乏力-论中国农民收入的生长空间》,《探索与争鸣》2010年第2期
    1张凤龙、臧良: 《农民收入结构变化研究》, 《经济纵横》2007年第7期
    1张凤龙、臧良: 《农民收入结构变化研究》, 《经济纵横》2007年第7期
    2龙盛风:《新形式下我国农民增收问题》,《当代经济》2008年第2期
    2韩俊:《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2期;韩俊:《100名经济学家会诊中国下一个三十年》,网易财经,http://money.163.com/special/002531J7/hanjun.html。
    3左小蕾:《100名经济学家会诊中国下一个三十年》,http://money.163.com/special/002534QD/zuoxiaolei30y.html。
    4曹锦清:《减负有效增收乏力-论中国农民收入的生长空间》,《探索与争鸣》2010年第2期
    2李仙娥、周骏:《关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基本理论问题研究》,《陕西农业科学》2007年第7期
    1李仙娥、周骏:《关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基本理论问题研究》,《陕西农业科学》2007年第7期
    1胡乐明:《保障农民权益:理论依据、保护原则与路径选择》,《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9期
    2关付新:《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农民收入问题研究》,《中州学刊》2008年第11期
    1王军锋、王晓芳:《农民增收的主要模式及增收趋势判断》,《甘肃理论学刊》2005年第5期
    1黄琳、王成华:《准确定位当前研究对象中的农民》,《文教资料》2008年第2期
    1凌总成:《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农民问题的主线和历程》,《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84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84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85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01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00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84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1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3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2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2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1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03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99页
    1《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9-570页
    2《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1页
    3《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2页
    4《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8页
    1刘玉丽、岳海鹰:《列宁新经济政策与现实社会主义思想的第一次变革》,《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2《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7页
    1《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0页
    2黎明中:《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江西社会科学》1992年第4期
    3《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1页
    1《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3页
    2《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1页
    3《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8页
    4李兴华、李国权:《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期间解决农民问题思想略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1《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81页.
    2《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84页.
    1《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27页.
    2曹英伟:《斯大林农业集体化思想合理性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6期
    3《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49页
    4《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49页
    1《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8页
    1张丽辉:《历史对农民问题的启示》,《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2期
    2张丽辉:《历史对农民问题的启示》,《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2期
    1《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41页
    2《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41页
    3《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4页
    4《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页
    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5页
    1吴新叶:《转型农村政治空间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第38-39页
    2郭书田:《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的基本经验》,《河北学刊》2008年第4期
    3郭书田:《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的基本经验》,《河北学刊》2008年第4期
    1党国英:《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模式的转变》,《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2期
    1迟福林:《第二次转型:处在十字路口的发展方式转变》,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第140页
    2迟福林:《第二次转型:处在十字路口的发展方式转变》,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第140页
    1金三林:《收入分配和城市化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第1期
    2迟福林: 《第二次转型:处在十字路口的发展方式转变》,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第87页
    1迟福林:《第二次转型:处在十字路口的发展方式转变》,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第87页
    2迟福林:《第二次转型:处在十字路口的发展方式转变》,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第87-88页
    3同春芳:《转型时期中国农民的不平等待遇透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309页
    1乌东峰:《不对称的中国农民问题研究》,《求索》2000年第3期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1《列宁专题文集 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85页
    3赵冈:《重新评价中国历史上的小农经济》,《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1期
    1[美]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梁小民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33页
    2[美]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梁小民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5页
    3[美]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梁小民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4页
    4宋茂华:《传统农业的特征及其现代化改造》,《襄樊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1李培文:《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民问题的特殊性》,《理论导刊》2001年第1期
    2[美]巴林顿·摩尔:《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拓夫,张东东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81-183页
    1[美]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梁小民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54页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12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918页
    2田珍都:《农民收入增长的结构性分析》,《中国国情国力》2011年第2期
    1田珍都:《农民收入增长的结构性分析》,《中国国情国力》2011年第2期
    2姚洪军:《农民享有平等社会保障权的法律和现实依据》,《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1魏思博:《后危机时代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研究》,《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1郭冠男:《农村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展望》,《宏观经济管理》2011年第7期
    2徐盛惠:《对当前粮食流通管理体制的分析及建议》,《粮食问题研究》2011年第2期
    1苏健勇:《进一步建立市场化的粮食流通体制探索》,《管理现代化》2002年第2期
    1[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美]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曹沛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199页
    1沈寨:《从农民抗争到农民维权》,《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1廖晓明、蔡潇彬:《中国农民利益表达机制之完善研究》,《前沿》2011年第7期
    2廖晓明、蔡潇彬:《中国农民利益表达机制之完善研究》,《前沿》2011年第7期
    1肖建华等:《转型期农民利益表达的障碍及对策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2黄华兵、吴晓燕:《农民非制度化利益表达成因探析》,《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1肖建华等:《转型期农民利益表达的障碍及对策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1黄宗智: 《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汇与中国小规模农业的前景》, 《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1田珍都:《农民收入增长的结构性分析》,《中国国情国力》2011年第2期
    2田珍都:《农民收入增长的结构性分析》,《中国国情国力》2011年第2期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99页
    1[美]米格代尔:.《农民、政治与革命》,李玉琪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第193页
    1[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82页
    1同春芳:《转型时期中国农民的不平等待遇透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41页
    2同春芳:《转型时期中国农民的不平等待遇透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42页
    1《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演讲集》(1959-1981),[美]西奥多.W.舒尔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28页
    2[美]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梁小民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5-26页
    1秦晖:《秦晖文选:问题与主义》,长春出版社1999年版,第461页
    1乌东峰: 《不对称的中国农民问题研究》, 《求索》2002年第3期
    1马德龙:《农村生产要素形成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7期
    2党国英:《农村基层干部关心什么问题》,中直党建网,http://www.zzdjw.com/GB/178366/178373/17705864.html。
    1左小蕾:《“乡村银行”对发展经济学的贡献及对中国的启示》,《党政干部文摘》2006年第12期
    1郭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政府的职能与调控手段》,《经济论坛》2008年第21期
    2郭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政府的职能与调控手段》,《经济论坛》2008年第21期
    1陈瑞来、肖卜文:《博弈论视角下的美国农民与政府关系》,《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1张玲玲、徐亮:《中日农民发展之比较》,《北方经济》2006年第4期
    2张玲玲、徐亮:《中日农民发展之比较》,《北方经济》2006年第4期
    3张玲玲、徐亮:《中日农民发展之比较》,《北方经济》2006年第4期
    1巩玉涛、贾海薇:《浅议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第11期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4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2页
    1《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2页
    1董海浪,谭林,董雪松:《革命思维并非万能》,《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1胡乐明、杨静:《保障农民权益:理论依据、保护原则与路径选择》,《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9期
    1胡乐明、杨静:《保障农民权益:理论依据、保护原则与路径选择》,《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9期
    1[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刘为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267页
    [1][德]马克思、恩格斯著: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苏]列宁著: 《列宁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著: 《毛泽东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4][美]西奥多.W.舒尔茨著: 《改造传统农业》,梁小民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5]同春芬著: 《转型时期中国农民的不平等待遇透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6]关新叶著: 《转型农村的政治空间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7]林斐著: 《中国农民大分流》,黄山书社2008年版
    [8]孙瑞玲著:《现代农业建设的路径与模式的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9]俞良早著: 《东方社会主义行进中的共产党执政与党的建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
    [10]林毅夫著: 《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1]金鑫著: 《中国问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许全兴著: 《毛泽东晚年的社会主义探索与实验》,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3]李克军著: 《乡村视野“三农”问题调查与思考》,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
    [14]迟福林著: 《第二次转型处在十字路口的发展方式转变》,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15]于济洋著: 《共和国大转折》,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6]邓小平著: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7]蔡昉著: 《农村发展与增加农民收入》,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8]杜润生著: 《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9]温铁军著: 《中国新农村建设:乡村治理与乡镇政府改革》,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20][美]道格拉斯.C.诺思著: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罗华平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1]韩俊著: 《跨世纪的难题》,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
    [22]宋圭武著: 《中国经济发展与乡村开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3]欧阳斌著: 《毛泽东农民问题理论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4]毛育刚著: 《中国农业演变之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25]胡必亮著: 《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山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26]胡树芳著: 《国外农业现代化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27][美]米格代尔著:《农民、政治与革命》,李玉琪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
    [28]世界银行著: 《中国战胜农村贫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29]柯柄生著: 《工业反哺农业的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0]朱为群著: 《中国三农政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31]程国强著: 《WTO农业规则与中国农业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32][美]塞缪尔·亨廷顿著: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
    [33][美]巴林顿.摩尔著: 《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拓夫、张东东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34][比]热若尔.罗兰著: 《转型与经济学》,张帆潘佑红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5]伍杰著: 《严复书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6]冯治著: 《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与规律》,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7]闭耀良、李炳坤著: 《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研究》,中国展望出版社1988年版
    [38]姜长云著: 《三农问题的多维透视》,山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39]张毅著: 《中国农村工业化与国家工业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版
    [40]袁振国著: 《中国教育政策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1]王伟光著: 《利益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2]武力、郑有贵著: 《解决“三农”问题之路—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政策史》,中国经济出版社200年4版
    [43]温铁军著: 《我们到底要什么》,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44]吴先满著: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5]曾业松著: 《新农论》,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46]余维祥著: 《中国农户积累消费问题研究》,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7]周其仁著: 《产权与制度变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8]刘斌等著: 《中国三农问题报告(下篇)》,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版
    [49]习近平著: 《中国农村市场化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唐平:《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及影响因素分析》,《管理世界》2006年第5期
    [2]王安中:《二十世纪中国农村发展模式的回顾与展望》,《社会科学家》2008年第9期
    [3]何海,王安中:《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模式的回顾与展望》,《南方论刊》2007年第12期
    [4]韩俊:《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2期
    [5]王克群:《建国以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启示》,《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6]姜桂芝:《解析马恩经典作家关于农民及其转变的理论》,《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7]曾长秋:《近20年国内“三农”问题研究综述》,《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5期
    [8]关付新:《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农民收入问题研究》,《中州学刊》2008年第11期
    [9]张新光:《论中国农村改革的原始起点及未来发展空间》,《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2期
    [10]何增科:《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基本观点述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第5期
    [11]谢双明.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关于东方农民问题的理论》,《理论月刊》2006年第11期
    [12]袁国宏等:《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农民问题》,《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13]李正文:《毛泽东到邓小平: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思路转变探析》,《探索》2002年第2期
    [14]俞良早:《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农民问题的理论》,《理论学刊》2008年第6期
    [15]张凤龙:《农民收入结构变化研究》,《经济纵横》2007年第7期
    [16]盛来运:《农民收入增长格局的变动趋势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第5期
    [17]李方祥:《农民文化传统与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5期
    [18]林丽英:《农民问题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切入点的原因》,《湘潮》2008年第4期
    [19]吕连仁. 《农民问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第1期
    [20]刘伯霞:《中国农村30年改革的回顾、反思与展望》,《学习与实践》2008年第12期
    [21]郭书田:《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的基本经验》,《河北学刊》2008年第7期
    [22]党国英:《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模式的转变》,《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2期
    [23]陈金涛:《当前阻碍农民增收的突出问题与解决对策》,《现代农业科学》2007年第12期
    [24]顾焕章:《新时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十大对策》,《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第12期
    [25]符旭光:《论我国农民收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生产力研究》2005年第4期
    [26]常生君:《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经济学条件及实现的基本路径》,《新西部》2009年第2期
    [27]刘锋:《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研究论纲》,《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年第5期
    [28]欧禄利: 《当前中国农民问题的实质和基本特征》,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
    [29]张新光: 《关于小农经济的理论争论与现实发展》, 《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第4期
    [30]白荣欣: 《略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及面临的矛盾》, 《经济问题》2008年第2期
    [31]韩树英: 《农民问题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党政论坛》1995年第4期
    [32]张宽政: 《《资本论》中关于土地问题的论述与中国农村现行土地制度改革方向》, 《湖湘论坛》2008年第4期
    [33]何磊: 《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制度障碍及其变革》, 《未来与发展》2010年第4期
    [34]王耀德: 《科学与技术的三个关系》,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35]张西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第5期
    [36]宋茂华: 《传统农业的特征及其现代化改造》, 《襄樊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37]李亭亭: 《中国传统农业的表现及改造》, 《重庆行政》2010年第5期
    [38]黄宗智: 《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汇与中国小规模农业的前景》, 《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4期
    [39]张辉: 《简论我国的农民的地位问题》, 《学术交流》2002年第4期
    [40]郑有贵: 《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研究》, 《当代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1期
    [41]钟甫宁: 《增加农民收入与调整经济结构》, 《农村经济》2004年第3期
    [42]娄章胜: 《社会转型与农民现代化》,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
    [43]蒋国宏: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重农思想新论》,《中国农史》2004年第4期
    [44]孙连成:《(法德农民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贵州社会科学》1982年第2期
    [45]沈亚军: 《“农民现代化”:发展第三次土地制度变革成果的关键》, 《福建论坛》2000年第6期
    [46]乌东峰: 《不对称的中国农民问题研究》, 《求索》2002年第3期
    [47]杨小明: 《打碎农民现代化瓶颈探求农民现代化路径》, 《兰州学刊》2003年第5期
    [48]汪亭友: 《当代中国农民利益问题:主要表现、成因及对策分析》,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49]崔欣章: 《当代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 《农业经济问题》1995年第4期
    [50]廖菲: 《当代中国农民问题与农民现代化探究》, 《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12期
    [51]王莉: 《对中国农民的政治分析》, 《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第8期
    [52]张永新、宋朝印: 《减轻农民负担和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53]王克群:《建国以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启示》,《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54]陈寄根、孔凡信、徐友军: 《建设中国农民协会组织的探讨》, 《改革与战略》1993年第6期
    [55]关付新: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中州学刊》2008年第6期
    [56]张丽辉: 《历史对农民问题的启示》,《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6期
    [57]高继文: 《列宁新经济政策理论的思想渊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58]李兴华、李国权: 《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期间解决农民问题思想略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1期
    [59]袁国宏、张月芳: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农民问题》,《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60]岳明君: 《中国农民阶层分化的新特点及其对策》,《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第5期
    [61]吴忠民: 《公正视野中的中国农民》,《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62]刘东超: 《论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对价值取向的影响》,《生产力研究》2010年第5期
    [63]黄克亮: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农民问题研究》,《探求》2006年第3期
    [64]孙定东: 《中国和谐社会构建中农民利益形成与获取的国际意义》,《经济问题》2008年第8期
    [65]黄宗智: 《中国农业面临的历史性契机》,《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66]威尔.马丁: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的农业贸易政策》, 《世界经济》2004年第10期
    [67]蔡防: 《城乡收入差距与制度变革的临界点》, 《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68]陆铭: 《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 《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
    [69]韦伟:《城乡收入差距与人口流动模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70]林光彬: 《等级制度、市场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 《管理世界》2004年第4期
    [71]黄辉玲: 《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偏向问题》, 《学术交流》2005年第3期
    [72]巩前文:《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检验与路径选择》,《改革》2007年第3期
    [73]吕耀等: 《农村居民收入及其分配差距的实证分析》, 《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第64期
    [74]李俊英: 《农村集体期经济合作组织的主要形式与发展趋势》, 《农村经济管理》2010年第2期
    [75]吴志康: 《发展农村特色经济的六要素》, 《农业考古》2000年第7期
    [76]王远路等. 《几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简析》, 《现代化农业》2003年第12期
    [77]曾福生、李立辉、梅淑元: 《粮食直补政策效应与农民收入问题的思考》,《农业经济导刊》2005年第2期
    [78]张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资本化的几个理论问题》,《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78]徐翔: 《论土地使用权的资本化》,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2期
    [79]宋嘉革: 《浅析外出劳动力“双重身份”问题》, 《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第10期
    [80]石伟、周静: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农业经济导刊》2005年第2期
    [81]牛刚:《谁来培养现代农业劳动力》,《中国国情国力》2004年第10期
    [82]宋嘉革: 《浅析外出劳动力“双重身份”问题》, 《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第10期
    [83]范小俊: 《农民利益保护初探》, 《学术论坛》2000年第1期
    [84]唐启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利益问题初探》, 《农业现代化研究》1998年第2期
    [85]张凤龙、臧良: 《农民收入结构变化研究》, 《经济纵横》2007年第7期
    [86]程霞、蒋少岳: 《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途径分析》,《中国财政》2006年第4期
    [87]金校卫: 《农民社会地位的历史变迁及启示》,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88]曹远洲: 《对农民不公正困扰现代化进程》,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3年第2期
    [89]唐启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利益问题初探》, 《农业现代化研究(长沙)》1998年第2期
    [90]赵振军: 《农民负担问题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传统》,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91]江涌: 《当今中国农民总体状况:一种理论解释》, 《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第42期
    [92]郑崇玲等:《农民传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唐山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93]李昌平: 《农业税和土地制度改革简单不得》, 《南方日报》,2005年10月21日第4版
    [94]黄卫红: 《我国户籍制度刍议》, 《甘肃农业》2005年第2期
    [95]李正中:《调整国民经济收入分配关系,创建新的农民税费负担制度》,《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第2期
    [96]刘哲红等: 《保障农民利益,构建和谐社会》,《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97]林毅夫: 《“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 《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第1期
    [98]屈宝香等: 《保障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中国农技推广》2005年第6期
    [99]石秀诗: 《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的几点思考》, 《理论前沿》2001年第7期
    [100]陈锡文等: 《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 《管理世界》2000年第1期
    [101]郑小琦: 《农村市场潜力究竟有多大》, 《了望新闻周刊》2000年第14期
    [102]任红波: 《新世纪中国农业信息展望》,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1年第1期
    [103]王郁昭: 《在创新中构建农村市场框架体系》, 《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第9期
    [104]韩俊: 《“入世”呼唤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农村工作通讯》2000年第1期
    [105]张新伟: 《关于农业市场化若干问题的思考》,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106]黎育松: 《关于市场化农业的几个理论问题》, 《武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
    [107]张跃进: 《农村土地使用权资本化的几个理论问题》,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108]陈怀远:《邓小平农业发展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年第6期
    [109]徐元明、刘远: 《农村城镇化中农民权益保障缺失研究》, 《现代经济探讨》2010年第11期
    [110]刘海金: 《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政策取向》, 《湖湘论坛》2009年第2期
    [111]樊明方、宁欢: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几个问题》,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112]卿树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分析》, 《经济研究》2010年第10期
    [113]徐元明、高珊: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障》, 《调查研究》2004年第3期
    [114]李韬: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困境:结构恶性循环》,《唯实》2010年第10期
    [115]桑子青、顾凡: 《农民社会歧视现象分析》,《社科纵横》2008年第1期
    [116]黄家亮: 《论社会歧视及其治理》,《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117]曹泽华: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发展》, 《求实》2006年第4期
    [118]江业文: 《论新形势下农民利益的维护》, 《求索》2004年第2期
    [119]胡美灵:《农民利益表达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2期
    [120]李冰、张志鹏: 《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利益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121]涂维亮: 《中国农民利益保护探讨》, 《农业经济》2005年第9期
    [122]李贺林: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发展:历史阶段和主要特点》, 《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123]杨静光: 《提升制度效率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124]朱梦蓉: 《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探析》, 《天府新论》2009年第1期
    [125]孟英: 《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迪》, 《理论导刊》2003年第1期
    [126]马山水: 《对新时期侵害农民利益新形式的扫描》,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第11期
    [127]苏承英: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和谐社会思想》, 《社科纵横》2009年第5期
    [128]左停等: 《农村发展中的农民权益维护》,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129]刘保平、秦国民: 《试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现状、问题与改革》,《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130]马晓河、方松海: 《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现状、问题与对策》,《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第4期
    [131]熊华源: 《论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及其时代意义》, 《党的文献》2004年第2期
    [132]周革非、周力: 《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和力量》, 《生产力研究》2004年第2期
    [133]孙雪涛: 《以知识产权管理提升农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探析》, 《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16期
    [134]张瑞、郑金香: 《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探析》, 《生产力研究》2009年第9期
    [135]徐元明、刘远: 《农地流转的新特点及农民失权状况分析》, 《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10期
    [136]张媛、敬硕卓: 《农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现代商业》2004年第4期
    [137]王炜: 《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的农民主体性特征及其时代意义》,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138]余作国、翁发林、黄敏秋: 《福建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护研究》《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7期
    [139]赵长芬: 《试论邓小平的农民利益观》, 《青海社会科学》2004年第7期
    [140]刘燕华: 《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 《求是》2007年第12期
    [141]钟琼乳: 《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趋向》, 《湘潮(下半月)》2009年第8期
    [142]梁永贤: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3期
    [143]袁恩桢: 《收入差距与社会和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144]徐亚娜: 《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5年第7期
    [145]李新市: 《注意清除阻碍和谐社会构建的错误观念》,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9期
    [146]张思魁: 《增加农民收入的十项对策》, 《经营管理》2007年第7期
    [147]姚望: 《转型期中国农民利益表达链条的断裂与铸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第6期
    [148]王军锋,王晓芳: 《农民增收的主要模式及增收趋势判断》, 《甘肃理论学刊》2005年第3期
    [149]冯晓平《建立健全农业生产要素市场》, 《探索与求是》2001年第11期
    [150]陈以根:《邓小平的农民利益观初探》,《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年第6期
    [151]廖晓明: 《蔡潇彬中国农民利益表达机制之完善研究》, 《前沿》2011年第7期
    [152]徐盛惠: 《当前粮食流通管理体制的分析及建议》, 《粮食问题研究》2011年第2期
    [153]苏健勇: 《进一步建立市场化的粮食流通体制探索》, 《管理现代化》2002年第2期
    [154]赵晓霞、高志婕: 《和谐社会视角下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新理念》,《农村经济》2011年第4期
    [155]梁胜初: 《和谐社会视闽下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156]沈寨: 《从农民抗争到农民维权》,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157]刘志民、杨友国: 《寻求国家与乡村之间的有效衔接》, 《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158]吴敏先: 《论建国60年农民利益获得机制的调整和创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159]陈瑞来、肖卜文: 《博弈论视角下的美国农民与政府关系》,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160]郭家玉、佘万宝: 《对当代中国农民利益集团在政府公共决策中缺失的思考》,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161]袁培、鲍敦全: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农民、经济组织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角色及利益关系》, 《上海经济研究》2008年第4期
    [162]孙玉娟: 《利益冲突视角下的政府和农民非对称博弈》,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第1期
    [163]姜作培、费凡: 《论政府与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164]姜凌、王成璋: 《中国农民利益集团缺位的影响及对策》, 《经济纵横》2007年第10期
    [165]郭珂: 《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政府的职能与调控手段》, 《经济论坛》2008年第21期
    [166]汪建章:《政府职能在新时期农业发展中的定位思考》,《农村经济》2004年第9期
    [167]张瑞红: 《当前我国农民收入现状与增收对策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第4期
    [168]王军锋、·王晓芳: 《农民增收的主要模式及增收趋势判断》, 《甘肃理论学刊》2005年第3期
    [169]刘颖: 《国外粮食流通体制比较与启示》, 《世界农业》2008年第1期
    [170]高智: 《农民利益表达路径探析》, 《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第26期
    [171]张玲玲、徐亮: 《中日农民发展之比较》, 《北方经济》2006年第4期
    [172]田珍都: 《农民收入增长的结构性分析》,《中国国情国力》2011年第2期
    1.http://www.sinoss.net/中国高校人文与社会科学信息网
    2.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09/indexch.htm中国统计年鉴2009;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0/indexch.htm中国统计年鉴2010
    3.http://myy.cass.cn。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