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法哲学和法理学意义上,法律原则是指法律的基础性真理、原理,或是为其他法的要素提供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和准则。但是,在法律实务中,法律原则能否作为有效法规范被司法判决所援引,却往往会引起不少的争议甚至是合法性上的质疑。
     上个世纪以来,随着法律实践的发展,特别通过对一些著名案件的争论和学者们的思想交锋,人们愈发认识到,成文法中所载明的“法律原则”具有实在法规范的效力,法律原则的直接适用不仅能弥补成文法规则的不足,而且可以延展通过法律机制来解决社会纷争的合法性基础。对于我国而言,作为传统的成文法国家,作出司法裁判的主要依据是实在法规范,但至于法律原则能否能被直接适用则是一个被长期忽视的话题。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变迁以及法律实践的发展,通过法律等综合手段解决社会矛盾的需求日益凸显,适用法律原则解决司法实际问题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美国的“里格斯诉帕尔玛案”和“四川泸州遗赠案”作为中外两个著名判例,直接引发出我们关于法院能否直接援引法律原则作为裁判的根据、法理基础体现在哪些方面、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条件限制以及其未来发展脉络又是怎样等四个方面的理论思考。我们认为:在维护法的安定性和统一性基础上,加之必要的限制条件,法律原则应当也能够在司法裁判中得以适用。从法理学角度出发,文章简要交代了法律原则的一般性规定,对法律原则的概念和属性、发现方法和样态以及法律原则效力等理论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法律原则适用的基本理论逻辑,阐述了国内外著名法学家的重要学术观点,并对法律原则司法适用的历程作了简要回顾,使人们对主要法系国家适用法律原则裁判案件的基本情况有了深入了解。运用案例分析法,剖析了中国法律原则司法适用所面临的实践问题和理论困境。我们得出的基本观点是,在司法裁判中,法律原则一般只能起到辅助适用作用,必须明确其限制性前提、优先性条件以及禁止性规定。
     理论来源于实践,其生命力也体现在服务实践上。研究法律原则司法适用,最重要的命题在于阐释当下中国法律原则司法适用的实践路径。我们认为,当下应当着重从借助于个案法益权衡、正确的法律推理和法律解释、创设合理的程序化制度模式、培育法官的内在法律精神等四个方面进行探索。总之,人们对于原则裁判应抱之宽容和鼓励的心态,最大限度地消解其引发恣意的可能性,逐步构建规则与原则刚柔并济的纠纷解决体系,使法律原则在解决社会矛盾纠纷,保障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In the sense of Legal Philosophy and Jurisprudence, legal principles refer to the basic truths or principles of the law, or to the comprehensive and stable principles and norms providing basics or originals for other laws. However, whether it can become an effective norm to be quoted by jurisdictional judgment often arises many debates even some suspicions over its legality.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w practice since the last century, especially the arguments over some famous cases as well as the spiritual conflicts among scholars, people have increasingly realized that "the legal principles" definitely stipulated in the statute law possess the effects regulated by the positive law.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it can not only compensate the deficiency of the statute law, but also enlarge the legal basis to solve social disputes by the law. For China, a country advocating the traditional statute law, the main basis for judgment comes from the positive law, but whether the legal principles can be applied directly is an issue which has been neglected for long. Nevertheless, with the dramatic changes of Chinese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aw practice, to solve social contradictions by more comprehensive means like the law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triking, and to tackle practical problems by the application of legal principles has become a consensus.
     The two famous cases--Riggs v. Palmer and Luzhou bequeath case, leads to four aspects including whether the court can directly apply the legal principles as the basis for judgment, how the law basics imply, what are its limitations and what about its future. We think, the legal principles can be applied in judicial judgment on the basis of security and unity of law with necessary limitations.From the angle of jurisprudence, 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general rules of the legal principles and analyses some theoretical issues like its definition, qualifications, the ways of being discovered, its state and effects. Then it addresses the basic theoretical logic of legal principles, introduces the academic viewpoints of famous experts at home and abroad, makes a simple review over the history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egal principles and analys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applying those principles in cases in the main legal countries. At the same time, it analyses the practical problems and theoretical dilemma confront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legal principles by case study. It maintains that legal principles can merely assist the application in judgment and should define its limitable prerequisites, preferential conditions and prohibitive rules.
     Theory comes from practice and cannot survive until it serves practice.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the judici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legal principles at 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 part, establishes four systems and their respective solutions-the balance between the law and interests through cases, accurate deduction and explanations, the founding of reasonable programmed scheme and the nursing of internal spirit of judges. Finally, it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we should tolerate and encourage the judgment by principle, dispel the possibility of abuse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construct a system step by step to deal with disputes with the balance between rules and principles, which thus makes legal principles play a better role in solving social contradictions, safeguarding justice and rightfulness, as well as promoting social harmony.
引文
①刘星:《德沃金的理论争论说》,载《外国法译评》1997年第3期。
    ②参见赵兴军、时小云:《违反公序良俗的民事行为无效》,载《法律适用》2002年第3期。
    ①对于可诉性,在诉讼法理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是当事人能否依据这些“基本原则”提起诉讼,二是法院能否依据这些“基本原则”裁判案件。刘治斌:《论法律原则的可诉性》,载《法商研究》2003年第4期。
    ②这个问题可以理解为:如果法院适用法律原则进行裁判,那么法院作出裁判的依据究竟是法律,还是依据道德?抑或其他社会规范进行裁判?
    ③[美]德沃金:《原则问题》,张国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5页。
    ④参见吴英姿:《司法的限度:在司法能动与司法克制之间》,载《法学研究》2009年第5期。
    ⑤刘志刚:《公序良俗与基本权利》,载《法律科学》2009年第3期。
    ①刘星:《法律是什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55页。
    ②邾立军:《当法律规则遭遇法律原则——以泸州遗赠案判决论证为视角》,载《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①王甘霖:《“第三者”为何不能继承遗产》,载《南方周末》2001年11月1日。
    ②苏力:《送法下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2页。
    ③[美]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06页。
    ④[美]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06-107页。
    ①刘星:《法律是什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58-159页。
    ②陈林林:《基于法律原则的裁判》,载《法学研究》2006年第3期。
    ③刘星:《德沃金的“理论争论”说》,载《外国法译评》1999年第4期。
    ①王群、赵晖:《用解释方法消解民意与司法的冲突》,载《法学论坛》2010年第6期。
    ①[美]庞德:《普通法的精神》,唐前宏等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19-120页。
    ②[美]西格尔、斯皮斯:《正义背后的意识形态——最高法院与态度模型》,刘哲玮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5页。
    ③[德]H·科殷:《法哲学》,林荣远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219页。
    ④[美]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88页。
    ⑤苏力:《道路通向城市:转型中国的法治》,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33页。
    ⑥霍存福:《中国传统法文化的文化性状与文化追寻》,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年第3期。
    ①参见何才宁、章维希:《司法判决中的法律推理问题探析》,http://linhai.tzfyzxw.gov.cn/InfoPub/Inf oView.aspx?ID=339,最后登录日期:2012年3月11日。
    ②郑永流:《道德立场与法律技术——中德情妇遗嘱案的比较和评析》,载《中国法学》2008年第4期。
    ①[美]德沃金:《原则问题》,张国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①庞正、杨建:《法律原则核心问题论辩》,载《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②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5年第5期。
    ①[美]沃缪勒:《不确定状态下的裁判——法律解释的制度理论》,梁迎修、孟庆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74-75页。
    ②苏力:《道路通向城市——转型中国的法治》,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5-26页。
    ①[美]李侃如:《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胡国成、赵梅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55-256页。
    ①顾培东:《能动司法若干问题研究》,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4期。
    ②[美]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苏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19页。
    ③[美]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苏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8页。
    ④[美]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2页。
    ①姚建宗:《“和谐司法”:美艳背后的八点隐忧》,载《检察日报》2008年8月4日。
    ②杨建军:《“司法能动”在中国的展开》,载《法律科学》2010年第1期。
    ③[美]富勒:《法律的道德性》,郑戈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24-125页。
    ①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5页。
    ①See Black's Law Dictionary, West Publishing,1983, p.1074。
    ②[英]麦考密克:《制度法论》,周叶谦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0页。
    ③ Andrei Marmor, Interpretation and legal theory,2nd, Hart Publishing,2005, p.58.
    ①[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6-27页。
    ②参见郑永流:《道德立场与法律技术——中德情妇遗嘱案的比较和评析》,载《中国法学》2008年第4期。
    ③[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394-395页。
    ④[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0页。
    ⑤参见舒国滢:《法律原则适用的困境——方法论视角的四个追问》,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①参见舒国滢:《法律原则适用的困境——方法论视角的四个追问》,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②陈林林:《基十法律原则的裁判》,载《法学研究》2006年第3期。
    ③葛洪义:《法律原则在法律推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个比较的研究》,载《法学研究》2002年第6圳。
    ④例如,我国学者将“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都看成是“法的要素”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把“法律原则”定位为“众多法律规则之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和准则。”张文显主编:《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60、71页。
    ①於兴中:《法治与文明秩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5-76页。
    ②胡玉鸿:《法律原则适用的时机、中介及办式》,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③[美]德沃金:《原则问题》,张国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4页。
    ④公丕祥主编:《法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36-337页。
    ①参见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页。
    ②周怡萍:《论法律原则》,吉林大学法学院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第73页。
    ①H.L.Hart, The Concept of Law,2nd, Oxford:Clarendon Press,1994, pp.134-136.
    ②庞凌:《法律原则的识别和适用》,载《法学》2004年第10期。
    ③ William Lucy, Understanding and Explaining Adjudic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pp.1-4.
    ①[德]亚图·考大曼:《类推与“事物本质”——兼论类型理论》,吴从周译,台湾学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9年版,第23页。
    ①李可:《原则和规则的若干问题》,载《法学研究》2001年第5期。
    ②Richard Alan Wasserstrom, The Judicial Decision:Toward a Theory of Legal Justifica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2, pp.105-107.
    ③林来梵、张卓明:《论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从规范性法学方法论角度的一个分析》,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2期。
    ①林来梵、张卓明:《论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从规范性法学方法论角度的个分析》,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2期。
    ②李可:《论法律原则的生成》,载《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第4期。
    ③李可:《原则与规则的若干问题》,载《法学研究》2001年第5期。
    ①李可:《原则与规则的若干问题》,载《法学研究》2001年第5期。
    ②舒国滢:《法律原则适用的困境——方法论视角的四个追问》,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①梁迎修:《法律原则的适用——基于力法论视角的分析》,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②虽然当下中国应当采取何种有关法律原则的确认模式是件极为复杂的事情,但在我看来,至少可以认为:一方面,法律原则的确认权应当交由立法机关,以确保法律的统一性以及法律适用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也要允许甚至适当地鼓励法官在司法裁判的过程中,积极地发现并确认法律原则,以便在及时且有效的回应并解决法律因社会发展所带来的问题的同时,完善法律的规范体系。
    ①江万景、江宏龙:《法律原则的存在形式探析——兼对<行政复议法>中“合法原则”的质疑》,载《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②这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任何法律原则都必须符合人类共同的伦理道德要求;其二,任何时空条件下的实在法律都必须立于基本的伦理性原则之上:其三,作为高度抽象化的伦理性原则,在司法适用时必须被加以价值上的补充,只有将某法律原则的价值框架予以填补和具体化以后,才能实现该原则所承载的法律目的。林来梵、张卓明:《论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从规范性法学方法论角度的一个分析》,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2期。
    ①傅蔚蔚、张旭良:《试论我国案例指导制度之建构》,载《法律适用》2006年第2期。
    ①周向胜:《法中的精灵》,苏州大学法学院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第35页。
    ①李可:《原则与规则的若十问题》,载《法学研究》2001年第5期。
    ①[美]迈克尔·D·贝勒斯:《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427-435页。
    ①庞凌:《法律原则的识别和适用》,载《法学》2004年第10期。
    ①王利明:《我国案例指导制度若干问题研究》,载《法学》2012年第1期。
    ②舒国滢:《法律原则适用中的难题何在》,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①庞凌:《法律原则的识别和适用》,载《法学》2004年第10期。
    ②[英]麦考密克:《法律推理与法律理论》,姜峰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06页。
    ③公丕祥主编:《法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81页。
    ④谢晖:《法律原则的效力和适用条件》,载《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⑤何文燕等:《民事诉讼法学》,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136-137页。
    ①梁迎修:《法律原则的适用——基于方法论视角的分析》,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②舒国滢:《法律原则适用中的难题何在》,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③[美]德沃金:《原则问题》,张国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18页。
    ④当然,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律原则的效力做不同的划分。例如谢晖教授将法律效力分为六个层面:“一是法律原则的效力普泛性地体现在一切法律条文的具体规定中,即只要法律条文发生法律的效力,也就意味着法律原则在起作用:二是当具体的法律规则失去法律效力时,法律原则依然具有效力,从而以法律原则来补充法律规则失效后的真空;三是当法律规则的内容有明显漏洞时,法律原则以补漏的方式直接产生法律效力:四是当法律规范之间出现冲突时,根据法律原则的一般性规定来协调法律之间的冲突;五是当法律规则的内容模糊时,借助法律原则以明晰之:六是当法律规则对有关的社会关系没有具体规定调整对策时,通过法律原则来续造相关的规则。”谢晖:《法律原则的效力和适用条件》,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①谢晖:《法律原则的效力和适用条件》,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②[美]迈克尔·D·贝勒斯:《法律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3页。
    ③谢晖:《法律原则的效力和适用条件》,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④陈金钊:《作为方法的法律原则》,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①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56页。
    ②[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88页。
    ③董雯婧:《方法论视野下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载《民办教育研究》2009年第4期。
    ①梁慧星:《诚实信用原则与漏洞补充》,载《民商法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第125页。
    ②史尚宽:《债法总论》,台湾荣泰印书馆1978年版,第319页。
    ①毕玉谦主编:《司法公信力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221页。
    ②毕玉谦主编:《司法公信力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222页。
    ③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0页。
    ④[德]维亚克尔:《近代私法史》,陈爱娥、黄建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455-456页。
    ①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27-329页。
    ②[英]洛克:《政府论》(下),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10页。
    ③[德]穆勒:《恐怖的法官》,王勇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04页。
    ④[美]卡多佐:《法律的成长、法律科学的悖论》,董炯、彭冰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31-32页。
    ⑤[美]庞德:《普通法的精神》,唐前宏,等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19-120页。
    ①[美]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55-57页。
    ②[英]哈特:《法律的概念》,许家馨、李冠宜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54页。
    ③[美]凯斯·R·孙斯坦:《法律推理与政治冲突》,金朝武、胡爱平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35页。
    ①沈舟平:《规则、原则与政策》,载《人民法院报》2005年5月11 日。
    ①葛洪义:《法律原则在法律推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个比较的研究》,载《法学研究》2002年第6期。
    ②Richard A.Posner, How Judges Think,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8, pp.19-56.
    ③林来梵、张卓明:《论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从规范性法学方法论角度的一个分析》,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2期。
    ④林来梵、王晖:《法律上的“唯一正解”:从德沃金的学说谈起》,载《学术月刊》2004年第10期。
    ①林来梵、张卓明:《论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从规范性法学力法论角度的一个分析》,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2期。
    ②陈林林:《裁判的进路与方法——司法论证理论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版,第82页。
    ③刘治斌:《论法律原则的可诉性》,载《法商研究》2003年第4期。
    ④刘治斌:《论法律原则的可诉性》,载《法商研究》2003年第4期。
    ⑤陈林林:《基于法律原则的裁判》,载《法学研究》2006年第3期;秦策:《法律原则裁判功能之限定》,载《江海学刊》2011年第6期。
    ①王晨光:《法律的可诉性——法治国家法律的特征之一》,载《法学》1998年第8期。
    ②谢晖:《独立的司法与可诉的法》,载《法律科学》1999年第1期。
    ③葛洪义:《法律原则在法律推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个比较的研究》,载《法学研究》2002年第6期。
    ④刘治斌:《论法律原则的可诉性》,载《法商研究》2003年第4期。
    ①龙宗智:《相对合理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8-79页。
    ②舒国滢:《法律原则适用的困境——方法论视角的四个追问》,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①蒋传光、孙建伟:《法律确定性的司法探寻——一个法学方法论的视角》,载《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辑。
    ②[美]沃缪勒:《不确定状态下的裁判——法律解释的制度理论》,梁迎修、孟庆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23页。
    ①公不祥主编:《法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37页。
    ②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4-36页。
    ①刘治斌:《论法律原则的可诉性》,载《法商研究》2003年第4期。
    ②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6页。
    ③[德]维业克尔:《近代私法史》(上),陈爱娥、黄建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122页。
    ④ Karl N.Llewellyn, The Bramble Bush:on our law and its study, New York:1973, p.9.
    ⑤ Richard A.Posner, How Judges Think,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8, pp.34-35.
    ①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7页。
    ②赵万一、吴晓锋:《契约自由与公序良俗》,载《现代法学》2003年第6期。
    ①齐晓霞、栾驭:《浅析成文法背景下法律原则的适用》,载《东岳论丛》2011年第5期。
    ②强世功:《法律的现代性剧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3-24页。
    ①李婷:《从个案看美国“公平正义”的司法适用》,载《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①William Lucy, Understanding and Explaining Adjudic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pp.111-114.
    ②李婷:《从个案看美国“公平正义”的司法适用》,载《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①[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0页。
    ②李婷:《从个案看美国“公平正义”的司法适用》,载《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③William Lucy, Understanding and Explaining Adjudic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p.32.
    ①王铁崖主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32页。
    ②李道刚:《论一般法律原则在共同体司法实践中的运用》,载《法学论坛》2003年第3期。
    ③李道刚:《论一般法律原则在共同体司法实践中的运用》,载《法学论坛》2003年第3期。
    ①李道刚:《论一般法律原则在共同体司法实践中的运用》,载《法学论坛》2003年第3期。
    ①Richard A.Posner, How Judges Think,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8, p.39.
    ①[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办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65-466页。
    ②[英]哈特:《法律的概念》,许家馨、李冠宜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③陈起行:“美国法理学发展概述,1870-1970”,载《政大法律评论》,第69期,第19-20页。
    ①[美]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7页。
    ②[美]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8页。
    ①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3-145页。
    ①胡玉鸿:《法律原则适用的时机、中介及方式》,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②[德]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法律智慧警句集》,舒国滢译,法制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5页。
    ③舒国滢:《法律原则适用中的难题何在》,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①[美]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05页。
    ②[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49页。
    ③[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26页。
    ①[美]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219页。
    ①颜厥安:《法与道德——由一个法哲学的核心问题检讨德国战后法思想的发展》,载《政大法学评论》第47期。
    ②[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351页。
    ①庞凌:《法律原则适用的方法及其限制》,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②[美]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9-10页。
    ①[美]德沃金:《原则问题》,张国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64-165页。
    ②[美]德沃金:《原则问题》,张国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5-187页。
    ③庞凌:《法律原则适用的方法及其限制》,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①李爱荣:《从孝到养——传统法律观念的现代转变》,载《开放时代》2010年第9期。
    ①[美]D·布迪、C·莫里斯:《中华帝国的法律》,朱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②[美]D·布迪、C·莫里斯:《中华帝国的法律》,朱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①瞿同祖:《传统中国的法律与社会》,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导论部分。
    ①毕玉谦主编:《司法公信力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216页。
    ①李忠、章忱:《司法机关与宪法适用》,载“中国民商法律网”(www.civillaw.com)最后登录时问:2012年3月11日。
    ②陈太清:《宪法的司法适用刍议》,载《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年第6期。
    ①吴春雷:《司法裁判中的法律原则适用质疑》,载《法学杂志》2005年第2期。
    ②邓修明:《刑事司法确定性与判例机制》,载《人民法院报》2005年6月15日。
    ③李建平等:《贞操权价几何》,载《法制日报》2002年6月16日。
    ④吴春雷:《司法裁判中的法律原则适用质疑》,载《法学杂志》2005年第2期。
    ①吴春雷:《司法裁判中的法律原则适用质疑》,载《法学杂志》2005年第2期。
    ②吴春雷:《司法裁判中的法律原则适用质疑》,载《法学杂志》2005年第2期。
    ①参见《李珉诉朱晋华、李绍华悬赏广告酬金纠纷上诉案》,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5年第5期。
    ①参见《信连华诉新港商业银行存单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5年第5期。
    ①葛云松:《李珉诉朱晋华、李绍华悬赏广告酬金纠纷案评析》,载《北大法律评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期。
    ②秋实:《银行柜面错账案件败诉成因法律分析》,载《现代金融》2006年第4期。
    ①[美]庞德:《普通法精神》,唐前宏等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0页。
    ②李克诚、刘思萱:《论法律原则在我国司法裁判中的适用——以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为范本的研究》,载《法律适用》2008年第3期。
    ①毛磊、廖文根:《明确法律适用原则,解决涉外民事争议》,载《人民日报》2010年8月24日。
    ②姚建宗:《法律效力论纲》,载《法商研究》1996年第4期。
    ③[美]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359页。
    ①[美]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6页。
    ①[美]迈克尔·D·贝勒斯:《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13页。
    ②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成文法局限性之克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07页。
    ①[美]德沃金:《原则问题》,张国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94页。
    ①夏锦文、蔡道通:《论中国法治化的观念基础》,载《中国法学》1997年第5期。
    ②[美]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16页。
    ①[美]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89-90页。
    ②[英]休谟:《自然宗教对话录》,陈修斋、曹棉之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33页。
    ①[美]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270-271页。
    ②葛治华、罗小平:《论法律原则的适用》,载《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9期。
    ③葛治华、罗小平:《论法律原则的适用》,载《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9期。
    ①林来梵、张卓明:《论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从规范性法学方法论角度的一个分析》,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2期。
    ①陈林林:《基于法律原则的裁判:展开及限度》,载《法学研究》2006年第3期。
    ②陈林林:《基十法律原则的裁判:展开及限度》,载《法学研究》2006年第3期。
    ①[美]德沃金:《原则问题》,张国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8页。
    ②梁治平主编: 《法律解释问题》,法律出版社1998版,第4页。
    ①[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93页。
    ②舒国滢:《法律原则适用中的难题何在》,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①姚家峰:《论德沃金的法律整体性思想》,重庆大学法学院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第45页。
    ②刘星:《西方法律思想导论——传说与学说》,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58-162页。
    ①[美]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0页。
    ②[美]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287页。
    ③[美]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568页。
    ④[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66页。
    ⑤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347页。
    ①[美]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26页。
    ②[美]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2页。
    ①[德]汉斯·J·沃尔大等:《行政法》(第1卷),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57页。
    ②张文显:《规则·原则·概念——论法的模式》,载《现代法学》1989年第3期。
    ①沈敏荣:《诚信原则与道德的法律化》,载《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年第6期。
    ①[美]迈克尔·D·贝勒斯:《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21-22页。
    ①[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54页。
    ②梁慧星:《民法解释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7页。
    ③梁慧星:《合同法的成功与不足》(下),载《中外法学》2000年第3期。
    ④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6页。
    ①[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74、313页。
    ②[德]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509页。
    ①王泽鉴:《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92-297页。
    ①季卫东:《法治秋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3页。
    ②毕玉谦主编:《司法公信力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190-195页。
    ③[美]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217页。
    ①陈红:《诚信原则与自由裁量权》,载《法学》1997年第4期。
    ②张成龙:《论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司法原则》,载《当代法学》2000年第6期。
    ③张成龙:《论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司法原则》,载《当代法学》2000年第6期。
    ①[美]德沃金:《原则问题》,张国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8页。
    ②[美]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9-10页。
    ①[美]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9页。
    ②[美]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64页。
    ①刘星:《西方法律思想导论——传说与学说》,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63页。
    ①杨仁寿:《法学方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6页。
    ②[美]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01-102页。
    ③[美]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02页。
    ④[美]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05-110页。
    ①[美]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苏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9-10页。
    ②毕玉谦主编:《司法公信力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167-168页。
    ①王泽鉴:《民法总则》(增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55-556页。
    ②王泽鉴:《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③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第247页。
    ①梁慧星:《民商法论从》(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第248页。
    ②[美]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64、195页。
    ③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1页。
    1、陈光中:《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2、夏勇主编:《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郭道晖:《法的时代精神》,湖南出版社1997年版
    4、公丕祥主编:《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5、公丕祥主编:《当代中国的法律革命》,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6、公丕祥:《法制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公丕祥:《法哲学与法制现代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刘星:《语境中的法学与法律》,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9、工利明:《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0、夏锦文:《社会变迁与法律发展》,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1、陈金钊:《法律方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2、龚廷泰、陈章龙:《社会研究方法导论》,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年版
    13、姜伟、杨荣新:《民事诉讼机制的变革》,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版
    14、郑永流:《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5、毕玉谦:《司法公信力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
    16、武建敏、卢拥军:《审判的艺术》,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7、李盾伦:《法律社会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8、谭世贵:《中国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9、陈桂明:《诉讼理念与程序规则》,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20、陈桂明:《诉讼公正与程序保障》,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年版
    21、赵震江主编:《法律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2、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3、刘定宪、谢鹏程主编:《海外司法改革的走向》,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
    24、宋冰:《程序、正义与现代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5、刘善春:《行政诉讼价值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6、刘作翔:《迈向民主与法治的国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7、吴磊主编:《中国司法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8、杨一平:《司法正义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9、熊先觉:《中国司法制度新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30、陈光中、江平主编:《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发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
    31、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2、谭世贵主编:《司法腐败防治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3、谭世贵主编:《中国司法改革理论与制度创新》,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4、胡夏冰、冯仁强:《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研究综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5、沈宗灵:《比较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6、刘立宪、张智辉:《司法改革热点问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7、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8、石泰峰:《称量正义的天平》,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
    39、周长龄:《法律的起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0、陈新民:《公法学札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1、孙谦、郑成良:《司法改革报告》,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42、郭成伟主编:《中华法系精神》,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3、高其才、肖建国:《司法公正观念源流》,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
    44、左卫民、周长军:《变迁与改革——法院制度现代化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5、韩波:《法院体制改革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
    46、蒋先福:《契约文明—法治文明的源与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7、韩强:《程序民主论》,群众出版社2002年版
    48、刘作翔:《法理学视野中的司法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9、李龙主编:《法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0、参见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51、周汉华:《现实主义法律运动与中国法制变革》,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2、张根大:《法律效力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3、关保英:《市场经济与行政法学新视野论从》,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54、孙笑侠:《法律对行政的控制——现代行政法的法理解释》,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5、杨海坤主编:《跨入21世纪的中国行政法学》,中国人事出版社2000年版
    56、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57、梁慧星:《民法解释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8、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9、张志铭:《法律解释操作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0、周汉华:《现实主义法律运动与中国法制变革》,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1、刘星:《西方法律思想导论——传说与学说》,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62、李心鉴:《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美]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1、[美]德沃金:《原则问题》,张国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美]德沃金:《自由的法——对美国宪法的道德解读》,刘丽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美]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5、[古希腊]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6、[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下),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7、[美]迈克尔·D.贝勒斯:《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8、[美]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美]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苏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0、[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1、[德]G·拉德布鲁赫:《法哲学》,工朴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2、[美]布赖恩·莱特:《法律和道德领域的客观性》,高中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3、[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下卷),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4、[德]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洪天富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5、[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6、[美]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17、[澳]维拉曼特:《法律导引》,张智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8、[英]丹宁勋爵:《法律的界碑》,刘庸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9、[英]丹宁勋爵:《法律的正当程序》,李克强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0、[英]丹宁勋爵:《法律的未来》,刘庸安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1、[英]丹宁勋爵:《法律的训诫》,杨白揆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2、[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3、[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4、[美]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吴玉章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5、[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工业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6、[美]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万俊人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27、[英]科特威尔:《法律社会学导论》,潘大松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28、[日]棚濑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王亚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9、[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30、[美]H.G.伯尔曼:《比较法律文化》,贺卫方等译,三联书店1990年版
    31、[美]H.G.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32、[美]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沈宗灵等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33、[美]庞德:《普通法的精神》,唐前宏等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4、[英]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
    35、[澳]维拉曼特:《法律导引》,张智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6、[美]格伦顿等:《比较法律传统》,米健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l、李鑫:《法律原则适用的方法模式》,《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11年4月
    2、傅鹤鸣:《论法律的合法性》,《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4月
    3、祝爱珍:《论法官的智慧》,《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4月
    4、张静:《法律推理在审判实践中的运用》,《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9月
    5、周向胜:《法中的精灵》,《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4月
    6、武亮:《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4月
    7、杨俊:《宪政下的刑事法治》,《苏州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3月
    8、沈仲衡:《价值衡量法律思维方法论》,《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4月
    9、陈海光:《中国法官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博士论文》2002年4月
    10、徐阔:《合同法诚信原则的经济学分析》,《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4月
    11、王大庆:《论我国合同解释制度》,《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3月
    12、李传先:《从法律原则到裁判规范》,《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5月
    13、姚家峰:《论德沃金的法律整体性思想》,《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5月
    14、王德华:《民法基本原则及其适用研究》,《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10月
    15、庞凌:《论法院的政治功能》,《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5月
    16、刘景辉:《论司法民主》,《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4月
    17、崔军:《论司法裁判》,《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4月
    18、施嵩:《美国宪法解释的原意主义研究》,《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4月
    19、陈文华:《民间规则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11年3月
    20、魏健:《刑事诉讼之宪政视角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4月
    21、李辉:《论司法能动主义》,《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3月
    1、公丕祥:《民俗习惯运用于司法的价值、可能性与限度》,载《人民法院报》2007年8月30日
    2、夏锦文:《现代性语境中的司法合理性谱系》,载《法学》2005年第11期
    3、夏锦文:《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方法论立场》,载《政法论坛》2006年第5期
    4、夏锦文:《司法的形式化》,载《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5、陈光中、谢正权:《关于建立我国判例制度的思考》,载《中国法学》1989年第2期
    6、陈金钊:《作为方法的法律原则》,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7、舒国滢:《法律原则适用中的难题何在》,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8、葛洪义:《法律原则在法律推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个比较的研究》,载《法学研究》2002年第6期
    9、谢晖:《法律原则的效力和适用条件》,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10、谢晖:《论法律规则》,载《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11、李可:《论法律原则的生成》,载《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第4期
    12、李可:《原则与规则的若干问题》,载《法学研究》2001年第5期
    13、邾立军:《当法律规则遭遇法律原——以泸州遗赠案判决论证为视角》,载《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14、陈林林:《基于法律原则的裁判:展开及限度》,载《法学研究》2006年第3期
    15、刘克毅:《法律原则适用与程序制度保障——以民事法为中心的分析》载《现代法学》2006年第1期
    16、庞凌:《法律原则适用的方法及其限制》,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17、冯静:《德沃金法律原则模式之解读》,载《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18、胡玉鸿:《法律原则适用的时机、中介及方式》,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19、刘治斌:《论法律原则的可诉性》,载《法商研究》2003年第4期
    20、江必新:《论司法自由裁量权》,载《法学》2007年第7期
    21、廖勇:《意思自治精神与法官的角色》,载《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 第6期
    22、王仲云:《判决书说理问题研究》,载《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
    23、吴春雷:《司法裁判中的法律原则适用质疑》,载《法学杂志》2005年第2期
    24、郭志强、李巧辉:《论法律原则在司法审判中的适用—兼及法律推理的逻辑形式》,载《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25、吴传毅:《论法律原则》,载《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26、章武生等:《目标与途径:司法权威的内涵与生成条件》,载《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5期
    27、王晨光:《法律的可诉性:现代法治国家中法律的特征之一》,载《法学》1998年第8期
    28、王利荣:《论刑罚配置中的法官裁量权》,载《中外法学》2005年第4期
    29、李声炜:《法官判决的制度表达与实践》,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4期
    30、黎丽:《价值判断之于法官》,载《法学》2003年第6期
    31、范明志:《法院与社会冲突的法理解析》,载《法学》2004年第11期
    32、董嗥:《司法功能与司法公正、司法权威》,载《政法论坛》2002年第2期
    33、王夏昊:《法律原则的适用方式》,载《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2期
    34、工夏昊:《判例在法律适用中的意义与作用》,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35、陈景辉:《事实的法律意义》,载《中外法学》2003年第6期
    36、《张学英诉蒋伦芳遗赠纠纷案二审判决书》,载《判例与研究》2002年第2期
    37、任强:《判决如何作出—以判断类型为视角》,载《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38、李圣洁:《从唐代法律原则看法律儒家化》,载《消费导刊》2008年第4期
    39、董玉庭:《再论法律的原则》,载《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4期
    40、董灵:《公序良俗原则与法制现代化》,载《法律科学》1994年第5期
    41、刘巧玲:《法律原则适用初探》,载《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42、葛治华、罗小平:《论法律原则的适用》,载《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9期
    43、苏治:《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问题探讨》,载《理论探索》2007年第5期
    44、娄海冬:《论作为裁判规范的法律原则——三十年的评述与展开》,载《研究生法学》2009年第10期
    45、董雯婧:《方法论视角下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载《民办教育研究》2009年第8期
    46、张亮:《论法律原则》,载《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47、张建龙:《论法律原则的适用》,载《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11期
    48、刘小牛:《法律原则适用的困顿:以诚信原则为例》,载《江淮论坛》2011年第3期
    49、李传宪:《法律原则的适用方式与方法》,载《前沿》2009年第1期
    50、齐晓霞、栾驭:《浅析成文法背景下法律原则的适用》,载《东岳论丛》2011年第5期
    51、刘克毅:《法律原则适用与程序保障——以民事法为中心的分析》,载《现代法学》2006年第1期
    52、聂长建:《法律原则适用的道德强度——基于中外两个继承案的考察》,载《道德与文明》2001年第12期
    53、周佑勇:《法律原则在行政审判中的适用》,载《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第8期
    54、陈海英:《法律原则适用之反思》,载《人民法院报》2006年12月21日
    55、刘文冬:《一般法律原则刍议》,载《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56、武术霞:《诚实信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载《发展研究》2007年第3期
    57、虞浩、高宏伟、程勇:《徘徊在规则与原则之间——评“二奶”受遗赠案的法律评论方法》,载《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58、宫宝芝:《论法律原则及其司法价值》,载《河北法学》2002年第5期
    59、刘叶深:《法律原则与法律原则:质的差别》,载《法学家》2009年第5期
    60、邓杰:《法律行为方式的法律适用原则新发展》,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61、姜明安:《WTO基本法律原则与中国行政法》,载《政法论坛》2002年第1期
    62、罗国强:《一般法律原则的困境与出路——从<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的悖论谈起》, 载《法学评论》2010年第2期
    63、罗海:《论合同受阻的法律原则及其适用》,载《大连海运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
    64、张中秋:《概括的传统中国的法理观——以中国法律传统对建构中国法理学的意义为视点》,载《法学家》2010年第2期
    65、菲利浦·卡恩、黎钧:《国际商事仲裁员适用的一般法律原则》,载《环球法律评论》1990年第1期
    66、吴险峰:《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原则和政策措施》,载《海洋环境科学》2005年第3期
    67、张义忠、汤书昆:《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制度的基本原则探析——以法律原则为分析视角》,载《科学研究》2007年第5期
    68、姚建宗:《法律效力论纲》,载《法商研究》1996年第4期
    69、董灵:《公序良俗原则与法制现代化》,载《法律科学》1994年第5期
    70、刘善春、刘德敏:《行政判例的理念、功能与制度分析》,载《政法论坛》2001年第4期
    71、汪世荣:《司法解释批复四题》,载《法律科学》2000年第4期
    72、信春鹰:《罗纳德·德沃金与美国当代法理学》,载《法学研究》1988年第6期
    73、刘晴辉:《试析中国法律解释体制下的司法解释制度》,载《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74、杨建、庞正:《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界限——以德沃金与阿列克西的原则理论为主线》,载《河北法学》2009年第11期
    75、庞正、杨建:《法律原则核心问题论辩》,载《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76、董玉庭:《法律原则价值论》,载《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4期
    77、方乐:《当下中国能动司法的知识反思》,载《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78、朱林:《德国行政行为撤销的理论及立法评价》,载《法律科学》1993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