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自周恩来总理在195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农业”以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现代农业是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高效农业,需要变革“均田制”下“细碎化”的土地经营模式。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不仅有利于实现低成本、更稳定的土地经营规模化,还能利用有限责任公司这一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在治理结构、组织化程度、运行机制、经营决策、市场渗透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不仅可以破解农业发展资本不足的瓶颈,还可以引进农村稀缺的管理人才,提高农业经营的现代化水平。
     受制于土地承包经营权事实上承载的农民生存保障功能,我国目前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调整“政策性”有余而“法律性”不足。基于“政策性”原因使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实践游离于“法律性”的调整之外,造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实践的扭曲和变形。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急需纳入法律的有效调整范围之内。因此,从法律机制上研究如何化解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中“物权性”与“保障性”之间冲突与紧张关系,科学选择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组织形式,重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中的法律关系,平衡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中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冲突,消除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法律障碍,提出完善的法律对策,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除绪论、结语部分外,本文共分七章进行论述。
     第一章“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概念界定及其相关问题”。概念的准确界定是本研究的逻辑起点,诸多学术纷争的产生就与在不同语境下使用同一概念有关。本章主要围绕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两个概念的界定展开。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界定,本章研究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目的限定性、法律上的物权性与事实上的保障性等问题,认为:应该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初始主体”界定为“农户成员”而非“农户”,“继受主体”的范围应扩展为一切单位和个人;土地承包经营权农业用途的目的限定性的实现,关键在于严格的土地用途执法监控,而不在于限制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以及受让人的组织形式和经营范围;“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的观点,既没有法律依据,也不能真正有效解决农民失地风险问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采行“登记要件主义”,有利于维护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市场交易安全,并且,只要对现行制度进行一定的技术改造也不致增加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成本;相对集体土地所有权而言,土地承包经营权应该具有优先性和排他性,“总有”理论不适宜作为目前改造集体土地运行机制的法理依据。在分析目前理论和实践界存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概念使用泛化现象的基础上,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界定为:将用益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于公司,取得公司股权的行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将导致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移转。现行法律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限于“承包户”之间的“合作生产”是意识形态的产物而非出于法律科学的妥当考量。本文主要研究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问题。
     第二章“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正当性研究”。本章从经济学动因、法规范分析、比较法考察等三个纬度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有限责任公司的正当性进行“证成”,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引发“圈地运动”的观点进行了“证伪”。从经济学而言,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流转在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与价值;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资本化有利于激活农村土地资产,有利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提高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从法规范角度分析,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有限责任公司受限于《承包法》四十一条的规定,文章从农民宪法权利保护、土地用途变更之防止、发包人权利保护等三个方面论证了该规定的不科学性,从而“证成”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有限责任公司的法规范正当性。从比较法而言,尽管社会制度各异、人均资源悬殊、土地所有制不同,在本文所考察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有限责任公司均不存在法律上的障碍。“圈地运动”的出现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无关,与地方政府能否坚持依法行政密切相关,以“圈地运动”之担忧否认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正当性,难以成立。
     第三章“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实证研究”。研究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实践的各种典型模式,分析其现实运作机制和成效,不仅可以发现入股实践对法律改革所提出的新的课题,更能启发研究者提出更加符合实际的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中的各种利益冲突的方案。本章实证研究了实践中影响较大的、较有代表性的“南海模式”、“郑龙模式”、“汤营模式”、“麒麟模式”、“东江模式”,分析其利弊得失,并从中提炼出了入股实践提出的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法律课题,确定了本文的重点研究方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组织形式、农民股东与非农民股东的利益冲突与平衡、农民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平衡、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与公司法律制度的冲突与选择等。
     第四章“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组织形式选择”。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织形式的选择不仅具有政策性,更具有法律性,我们当然不能因为一味追求所谓政策取向的正确而置法律可行性于不顾。从法律科学的角度分析实践中典型的入股组织形式的利弊得失并作出正确选择,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章重点研究了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有限责任公司等三种典型入股模式。认为:“股份合作社”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出于意识形态的原因而被创造出来的,欠缺法律科学的考量,与国际合作社通行的基本原则相距甚远,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立法规范和制度设计;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资本化”本质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交易型”组织的法律特质之间存在难以兼容的内在冲突。有限责任公司的“资合性”、“营利性”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资本化”本质相契合,其“人合性”以及较大的“自治性”更是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量体裁衣”式的灵活配置提供了较大的法律空间,有限责任公司适宜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组织形式;股份有限公司、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一人公司尽管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组织形式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资本化特性不相冲突,但难以产生这种实践需求。
     第五章“农民股东与非农民股东的利益冲突与平衡”。受制于土地承包经营权事实上的保障功能,在农业公司中对股东进行农民股东与非农民股东之区分并对其权利义务进行差异化的配置具有必要性,但由此会产生农民股东与非农民股东在利润分配、公司事务管理权和表决权配置上的利益冲突。优先股与农民股东的股权具有契合性,本章运用优先股理论对如何平衡农民股东与非农民股东的利益冲突提出了自己的构想:宜将农民股东的股权定位为参加、累积、剩余财产分配优先、附带拒绝权优先股;农民股东的表决权在一定条件下应复活;农民股东享有除表决权以外的其他股东权利;农民股东在特定条件下应享有“退股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回购请求权;非农民股东对农民股东的“保底收益”承担担保责任。此外,为了解决单个农民股东行使股东共益权存在的维权能力不足和维权成本过高的问题,组建以行使农民股东共益权为目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可行的选择。
     第六章“农民股东与债权人的利益冲突与平衡”。在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其“责任财产性”与“保障性”形成明显的冲突与紧张关系,由此产生农民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本章分别探讨了公司成立阶段、运营阶段、清算阶段的农民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的表现形式及其解决方案。尤其对于清算阶段的利益冲突,本章在评析当前各家学说的利弊得失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先购买权+入股保险”的解决思路。
     第七章“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对策——以立法完善为中心”。研究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机制是本课题的落脚点。本章首先分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过程中面临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与公司法律制度之间的冲突。鉴于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变迁性、公司法律制度的成熟性及其对现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一定范围的适应力,本章认为,应该以公司法律制度为基准修改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并提出了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八个方面的建议: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制度,将“初始主体”界定为“农户成员”而非“农户”,“继受主体”应扩及一切单位和个人;取消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限于“承包户”之间的“合作生产”的限制性规定;清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不转移权属”这一明显与公司法理相悖的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改“意思主义”为“登记要件主义”;取消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的限制,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自由转让;取消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集体成员的优先权;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废止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收回制度。此外,还应该正确定位政府在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借鉴“两田制”的合理内核、实行“责任田”入股;分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文章的主要的可能创新之处在于:第一,中央政策叫停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有限责任公司试点之后,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入股范式得到政策界、理论界高度认可并在各地大力推行,大有成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主流与发展方向之势。本文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入社热”进行了“冷思考”,首次从法律科学的视角论证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资本化”本质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交易性”组织的法律特性之间的内在冲突和不兼容性,指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与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性格相契合;第二,目前学术界研究农民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的较多,但研究农民股东与非农民股东关系的论著较少。本文从利益冲突的视角分析农民股东与非农民股东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并运用优先股的理论对如何平衡农民股东与非农民股东的利益冲突提出了自己的构想;第三,对于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过程中面临的农民股东与公司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本文在分析目前诸家学说的利弊得失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先购买权+入股保险”的解决方案。
Since premier Zhou Enlai put forward constru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 " on the government report in1954, the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modem agriculture has been our pursuit. Modern agriculture is high-efficient agriculture with scale, speci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which needs to change land fragmentation caused by "average-land-system".Otherwis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would never be available for hope.
     The pooling of contractual right of farmland is conducive to not only large-scale and more stable land management by lower cost, but also speci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by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which has unique advantages of governance structure, organizational degree, operating mechanism, business decision, and market penetration.It breaks the bottleneck of capital shortage in agriculture, brings into management personnels which are scarce in rural area, and therefore helps to improve modernization level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As a result of the de facto security function of contractual right of farmland, for the time being, the regulation of its pooling is more policy than law.The situation of inadequate legal regulation has caused some distortions in pooling practice. Therefore, the pooling of contractual right of farmland should come back to the path of legal regulation. It is of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how to resolve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real right and the de facto security function of contractual right of farmland, how to choose suitable organizational form of pooling scientifically, how to balance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s among the stakeholders, how to put forward legal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pooling of contractual right of farmland.
     Except "introduction" and "epilogue", This dissertation includes seven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definition of the pooling of contractual right of farmland and relevant issues". Accurate defini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any research. This chapter discusses around the definition of two concepts which include contractual right of farmland and its pooling.As for contractual right of farmland, this article analyzes some issues,such as the subject, the control of agricultural use, the real right in law and the de facto security function.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initial subject" should be "member of household"rather than "household", that the "successor subject" should be expanded to all units and individuals. The control of agricultural use lies in the stringent monitoring of government authority, which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transfer of contractual right of farmland and the rganizational form and business scope of its alienees. The point of view that contractual right of farmland can be devided into contract right and management right,is useless for protecting farmers from losing land,and also without any legal basis. The doctrine of " registry as essential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tractual right of farmland, helps to maintain the security of market transaction without increasing the cost of establishment, as long as certain technical transformations of the present system are implemented. Contractual right of farmland is exclusive,and more preferential than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The theory called 'conjoint ownership" cannot be appropriate legal basis for the reform of collective land operation mechanism. Pooling of contractual right of farmland is often generalized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circles,and should be defined as investing contractual right of farmland which is of usufructuary into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in order to obtain company equity. Pooling will lead to the transfer of the contractual right of farmland from farmer to company. The current regulations which restrict pooling to "contracting household" and "cooperative production" are more ideology than legal consideration. This dissertation mainly studies the legal issues deriving from pooling of contractual right of farmland into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The second chapter is " research on the legitimacy of pooling of contractual right of farmland. This chapter testifies the legitimacy of pooling of contractual right of farmland from economic motives, legal norm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law, and falsifies the viewpoint that pooling would lead to "enclosure movement" From the points of economics, pooling of contractual right of farmland has unique advantages and value for realizing large-scale land management. The capitalization of contractual right of farmland, will be beneficial to increasing farmers'property income,and to improving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t present, the provision of article41of "rural land contract law" is a barrier to pooling of contractual right of farmland into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This chapter demonstrates that the above provision is not scientific in terms of farmers'constitutional rights, the control of land use, and proprietors'prote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law, there are all no legal barriers to pooling of farmland in the investigated countries and regions, although they have different social system, per capita resource, and land ownership."Enclosure movemen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transfer of farmland, which can only attribute to the lack of stringent enforcement on land use.
     The third chapter is" empirical research on pooling of contractual right of farmland ".It studies the actual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effects of typical models in pooling practice. Such study helps to find new legal issues proposed by practice and their more effective solutions. This chapter studi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everal influential models:i.e "Nanhai model","ZhengLong model","TangYing model","Qilin model"," Dongjiang model", and finds out the legal issues which need in-depth study:ie, the organizational forms of pooling, the conflicts and balance of interests between farmer shareholders and non-farmer shareholders, the conflicts and balance of interests between farmer shareholders and creditors, the conflicts and legal choice between company law systems and household contract systems,etc.
     The fourth chapter is "choice of organizational forms of pooling of contractual right of farmland". The choice of organizational forms is not only a policy issue,but also a legal one.Of course, we can't abide by policy regardless of legal feasibility. It is undoubtedly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analy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ypical organizational form in pooling practice, and to make right choice from legal perspectives. This chapter focuses on three typical modes,i.e. shares cooperatives,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Shares cooperatives is the product of ideology under specific historical conditions in lack of legal considerations, which is so different from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s,and therefore it is difficult to regulate by law.There are inner conflicts between the capitalization of pooling of contractual right of farmland and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as a trading organization."Property-joint" and "for-profit" that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is characterized with,agree with the capitalization of pooling of farmland,while "person-joint "and "autonomy" are conducive to flexible arrangements for leg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farmer shareholders and non-farmer shareholders,and therefore appropriate organizational form of pooling should be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Other organizational forms.such as joint stock limited company, sole proprietorship enterprises, partnership enterprises, and one-person company, have scarce practical demands, although they have no legal conflicts with capitalization of pooling of farmland.
     The fifth chapter is "conflicts and balance of interests between farmer shareholders and non-farmer shareholders".Subject to the de facto security function of farmland, we should differentiate between farmer shareholders and non-farmer shareholders, and implement different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n them respectively in agricultural company. But such arrangements will produce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s between them on profit-distribution, administrative power and voting rights of corporate affairs. Preferred stock as autonomy arrangement, is legal compatible with the stock of farmer shareholders.This chapter puts forward eight suggestions in the hope for balancing the conflicts in terms of preferred stock theory.ie.The stock of farmer shareholders should be treated as preferred stock with participating, cumulation, remaining-distribution, and veto;The voting rights of farmer shareholders should be regained under certain condition; Farmer shareholders should enjoy other rights except voting rights, the right of buying-back the pooled land and refund equity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Non-farmer shareholders should shoulder the guarantee liability for farmer shareholds'fixed income.In addition, in order to exercise farmer shareholders'procedural rights which is of high cost for a single farmer sharehold with limited knowledge and time,it's a feasible choice to establish a farmers'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The sixth chapter is "conflicts and balance of interests between farmer shareholders and creditors". Contractual right of farmland which has been pooled into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constitutes company's liability property for the creditors, but it has de facto security function for the farmer shareholders. The feature of liability property and the de facto security function form apparent conflicts, resulting in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s between farmer shareholders and creditors. This chapter discusses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s in establishment phase, operation phase, liquidation phase and their solutions respectively. Especially for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s in liquidation phase,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doctrine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s which include "preemptive" and "pooling risk insurance"
     The seventh Chapter is "legal countermeasures to facilitate pooling of contractual right of farmland into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legislative perfection as center". It is the foothold of this dissertation. This chapter analyzes the conflicts between company law systems and household contract systems.Given the transition of the household contract systems, the maturity of the current company systems and theirs resilience to household contract systems to some extents,we should perfect the household contract systems, with company systems as a benchmark. This chapter puts forward eight suggestions of perfecting household contract systems.i.e. as for the subject system of contractual right of farmland, we should define "initial subject "as "household-member "rather than "household", and expand "successor subject "to all units and individuals; we should cancell the restrictive rules which confine pooling to "contractual household" and "cooperative production"; we should clean up the rules that the ownership of contractual right of farmland doesn't be transfered during pooling,which is obviously against company law; we should transform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tractual right of farmland from "theory of will" to"doctrine of registry as essential"; we should cancell the restrictions on the transfer of contractual right of farmland so as to realize free transfer; we should cancel priority of the members of collective while ruralland circulation; we should make contractual right of farmland long unchanged;we should abolish the system of adjustment and withdraw of contractual right of farmland. In addition, we should have a correct orientation of the role of local government, limit the number of pooled farmland for reference of "two field system",and establish 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step by step.
     The maybe innovations lie in:
     Firstly, since the policy from central government prohibited the pooling of contractual right of farmland into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have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pooling in practic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points out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here are inner conflicts between capitalization of pooling of contractual right of farmland and farmers'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as a trading organization, that suitable organizational form of pooling is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Secondly, for the time being, academic circles pay more attentions on conflicts of interests between farmer shareholders and creditors while pooling, but overlook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s between farmer shareholders and non-farmer shareholders. This dissertation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rmer shareholders and non-farmers sharehold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flicts of interests, and puts forward new solutions to balancing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s between them in terms of preferred stock theory.
     Thirdly, as for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s between farmer shareholders and creditors in liquidation phase,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doctrine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s which include preemptive and pooling risk insurance.
引文
1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中国土地问题》课题组:《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载《管理世界》2010年第7期
    2何秀荣:《公司农场:中国农业微观组织的未来选择?》,载《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11期
    3[美]西奥多.W.舒尔茨著,《改造传统农业》,梁小民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出版,第6页
    5 Mcpherson,M.F.1982.Land Fragmentation:a Selected Literature Review,.Development Discussion Papers, Harvard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Harvard University,pp4-8
    6 R.K.Udo. Disintergration of New Cleared Settlement in Eastern Nigeria,Geographical Review,55(1965),pp53-57
    7 Guo Li. Scott Rozelleb. Loren Brandt, Tenure. Land Rights, and Farmer Investment Incentives in China,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1)1998.P 63-71; Guanzhong James Wen, The Land Tenure System and Its Saving and Investment Mechanism:The Case of Modern China, Asian Economic Journal Volume 9, Issue 3, pp 233-260, November 1995
    8 Zhu Keliang, Roy Prosterman, Ye Jianping, Li Ping, Jeffrey Riedinger, Ouyang Yiwen,The Rural Land Question in China: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a a Seventeen-province Survey,New York Universit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 Politics,Summer 2006,pp761
    9 Margo Rosato-Stevens. Peasant Land Tenure Securoty in China's Transitional Economy,Bosto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 Spring 2008 (Approx.45 pages)
    10 Brian Schwarzwalder, Roy Prosterman, Ye Jianping, Jeffrey Riedinger, Li Ping, An Update on China's Rural Land Tenure Reforms: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 Based on a Seventeen-province Survey,Columbia Journal of Asian Law, Fall 2002 (Approx.41 pages)
    11蒋励:《土地产权制度变革的新探索-对南海土地股份合作制的评价》,载《中国农村经济》1994年4期;郑公述:《南海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实践和思考》,载《科学社会主义》1994年5期:张根生:《土地股份合作制是一个突破》,载《中国农村经济》,1994年9期;
    12朱守银、张照新:《南海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试验研究》,载《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6期:史金善:《社区型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回顾与展望》,载《中国农村经济》2000年期;张笑寒:《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若干问题思考》,载《调研世界》,2009年5期
    3.《重庆股田制改革实验被中央叫停》news.163.com/08/110/11/4CSDFCJ0001124J.html访问日
    期,2011年5月31日
    14王宗正:《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入股若干法律问题》,载《法治研究》2009年10期
    15吕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法律问题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16许明月:《农村土地优化使用法律制度》.载李昌麒主编:《中国农村法制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9页
    17宋伟:《城乡统筹视域中的农地使用权入股法律制度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18许明月:《农村土地优化使用法律制度》,载李昌麒主编《中国农村法治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9页:宋伟:《城乡统筹视域中的农地使用权入股法律制度研究》,第18页,2008年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9刘俊:《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探讨》,载《现代法学》,2007年3月第2期
    20何碧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李燕、赵吟:《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公司的法律分析》.载《农村经济》2010年9期
    21黄河等:《农业法视野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制保障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9页
    22吕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法律问题研究》,2010年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3米新丽、姚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法律问题研究》,载《法学杂志》,2010年第12期
    24高海、刘红:《劳务出资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的启迪——基于重庆、浙江等地方性文件的样本分析》,载《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第11期
    25米新丽、姚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法律问题研究》,载《法学杂志》,2010年12期
    26金成晓余志刚:《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问题的法经济学思考》,载《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8期:陈爱碧:《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若干问题研究》,复旦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
    27何碧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8吕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法律问题研究》,2010年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9陈爱碧:《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若干问题研究》,复旦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何碧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王宗正:《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入股若干法律问题》,载《法治研究》2009年10期
    30李东侠、郝磊:《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公司的法律分析》,载《法律适用》2009年4期
    31任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疑难问题刍议》,载《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8年1月:王宗正:《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入股若干法律问题》,载《法治研究》2009年10期
    33[德]魏德士著:《法理学》,丁晓春、吴越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91页
    35《承包法》15条规定: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
    36杨才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制度的立法思考》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9163访问日期:2011年11月20日
    37王利明主编:《物权法专题研究》(下),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120页
    38《承包法》5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和非法限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土地的权利。
    39韩志才、袁敏殊:《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辨析》,载《安徽大学学报》,2007年4期40白呈明:《“农户”内部法律关系解析》,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4期
    41[英]梅因:《古代法》,商务印书馆,沈景一译,1959年版,第96页
    44房绍坤:《物权法.用益物权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42页
    52吴越:《经济宪法导论》,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63页
    53丁关良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立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第1版,24页
    54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上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25页.
    55梅夏英、高圣平:《物权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版,199页
    56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1版,140页
    57丁关良、李贤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内涵界定研究》,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58丁关良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立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第1版,39-40页
    59刘守英:《质疑“土地换社保”》,载《中国改革》,2011年4期
    60刘俊:《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探讨》,载《现代法学》2007年3期
    6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36页
    62王利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若干问题探讨》,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6期
    63崔建远:《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修改意见》,载《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64陈学文、高圣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视野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困境与出路》,载《学术探索》,2010年3期
    65聂佳:《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登记评析》载《现代法学》,2008年4期
    66胡志刚:《不动产物权新论》,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85-86页。
    67胡康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释义》,法律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94-96页
    68胡康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释义》,法律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66页
    69房绍坤:《物权法。用益物权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第82页:聂佳:《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登记评析》载《现代法学》,2008年4期
    70胡康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释义》,法律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95-96页
    71胡康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释义》,法律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66页
    72胡康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释义》,法律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67页
    73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36页
    74崔建远:《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修改意见》,载《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76黄河、李军波:《试论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本质、内容及其实现形式》,载《中国土地科学》2008年5期
    77黄河、李军波:《试论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本质、内容及其实现形式》,载《中国土地科学》2008年5期
    78黄河、李军波:《试论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本质、内容及其实现形式》.载《中国土地科学》2008年5期
    79温家宝:《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道路》,载《求是》2012年2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办发[2011]9号)
    79。在我国,虽然目前法律规定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其土地承包经营权由集体收回。但政策突破法律规定、引导法律改革的方向,并通常具有优先得到贯彻执行的效力,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80李凤章:《通过“空权利”来“反权利”: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本质及其变革》,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5期
    81袁震:《论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之间的冲突与协调》,载《河北法学》,2010年9期
    82梅夏英、高圣平:《物权法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07-208页
    83《中国土地改革争议升级秦晖透彻解读》http://phtv.ifeng.com/program/jjzgd/200812/12052535_909839.Shtml,访问日期:2012年3月2日
    84周应江:《家庭承包经营权:现状、困境与出路》,法律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61-62页
    85赵晓力:《通过合同的治理--80年代以来中国基层法院对农村承包合同的处理》,载《中国社会科学》,200年第2期。
    86李凤章:《通过“空权利”来“反权利”: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本质及其变革》,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5期
    87李凤章:《通过“空权利”来“反权利”: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本质及其变革》,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5期
    88马新彦、李国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物权法思考》,载《法商研究》2005年的5期
    89吴红缨:《重庆农地改革调整:不搞土地入股 发展专业合作社》,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08月20日
    90宋志红:《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法律性质辨析》,载《法学杂志》2010年5期
    91邹瑜、顾明总主编:《法学大辞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30页
    92江平、王家福主编:《民商法学大辞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603页
    93王家福主编:《经济法律大辞典》,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第1版,489页
    94中华法学大辞典编委会主编:《中华法学大辞典》(简明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1版,578页
    95例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公司与出资独资、合伙企业,其法律性质和后果根本不同。如果将入股等同于出资作泛化使用,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法律性质和法律后果的界定将非常困难。
    96马新彦、李国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物权法思考》,载《法商研究》2005年的5期;张征、张正河:《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分析》,载《中国土地》2006年第4期
    97参见:房绍坤:《物权法.用益物权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4页;宋从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性流转》,载《阴山学刊》2006年第2期;丘国中:《论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的法律效力》,载《法学与实践》2007年第5期
    98参见丁关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方式之法律性质研究述评》,载《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丁关良、李贤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内涵界定研究》,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99胡康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释义》,法律出版社2002年出版,104-105页。
    100 [美]西奥多.w.舒尔茨著,《改造传统农业》,梁小民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出版,第6页
    10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240页
    102胡盛明:《西方合作社与中国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论文,2000年,第58页
    103吴越、吴义茂:《农地赋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范式》,载《改革》,2011年2期
    104[德]魏德士著:《法理学》,丁晓春、吴越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9]页
    105有资料表明,1986年我国农户户均耕地9.2亩、分散为8.4块:2008年户均耕地下降到7.4亩,分散为5.7块。参见罗必良:《农业转型发展问题》(未刊稿)
    106何秀荣:《公司农场:中国农业微观组织的未来选择?》,载《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11期
    惭有资料表明,1995年我国的兼业农户占农户总数的52%,2000年增加为55%,2008年接近60%;农户纯收入中来自农业的比重由1985年的75.02%下降到2009年的29.07%;51岁以上的农业劳动力占总数的32.5%(2006)。妇女占农业从业人员的比重,1990年为52.4%,2000年为61.6%,2008年上升为73.4%。参见罗必良:《农业转型发展问题》(未刊稿)
    108根据《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课题组进行的问卷调查,湖北监利县毛市镇2000年抛荒率更高达38.9%,该镇崔吴村,甚至高达71.4%。
    109周诚:《土地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2003年8月第1版,128页
    110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高瞻远瞩的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与发展,从长远来看,要有两个基本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参见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355页;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111马晓河、崔红志:《建立十地流转制度,促进区域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载《管理世界》,2002年11期
    115崔建远:《房地产法与权益冲突及协调》,载《中国法学》,1994年3期:杨立新,尹艳:《我国他物权制度的重新构造》,载《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
    116贺国英:《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和土地资本三个范畴的探讨》,载《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年5期
    117李双海:《国有土地资本化经营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118贺国英:《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和土地资本三个范畴的探讨》,载《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年5期
    119李双海:《国有土地资本化经营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120于光远:《经济学大辞典》(下册),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87页
    121张涵冰:《集体林权资本化研究》,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126杨劲:《农村土地资本化:基于资本、产权和制度视角的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版,1]页
    127《广东中山难题:仅有1%农民工愿放弃土地落户》,http://news.qq.com/a/20100307/000809.htm,访问日期:2011年10月30日
    128[美]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梁小民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出版,第6页
    129刘俊:《中国土地法理论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1页
    130[日]关谷俊作:《日本人的农地制度》,金洪云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出版,第2-3页
    131何秀荣:《公司农场:中国农业微观组织的未来选择?》,载《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11期
    132何秀荣:《公司农场:中国农业微观组织的未来选择?》,载《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11期
    133[日]关谷俊作:《日本人的农地制度》,金洪云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出版,第83-84页
    134依据2000年《农地法》规定,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被放宽为从事一定日数农业生产的人。
    135[日]关谷俊作:《日本人的农地制度》,金洪云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出版,第86页
    136丁关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立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出版,第162页
    137丁关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立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出版,第165页
    138何秀荣:《公司农场:中国农业微观组织的未来选择?》,载《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11期
    139何秀荣:《公司农场:中国农业微观组织的未来选择?》,载《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11期
    140王景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世纪变革》,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1版,378页
    141张术环:《俄罗斯允许农用土地流通原因浅谈》,载《世界农业》2006年4期
    142周建成:《路径选择、私有化与土地市场的演进——俄罗斯土地制度转型十五年的历程与进展》,载《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
    143[越]潘万黄:《维护越南土地改革过程中的平等》,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国际比较研究》,2009年第1版,第26页
    144康帅文:《越南通过革新土地政策促进农业农村发展》,载《当代世界》2009年第2期
    145陈海秋:《台湾地区50年来土地政策的三次大变革》,载《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2年11期
    146闫湘,任天志:《台湾农地保护政策的演变及对大陆的启示》载《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年10期
    147陈海秋:《台湾地区50年来土地政策的三次大变革》载《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2年第11期
    157[日]志村治美:《现物出资研究》,于敏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134页
    158冯果:《现物出资若干问题研究》,载《中国法学》1999年6期
    162周应江:《家庭承包经营权:现状、困境与出路》,法律出版社2010年第1版,第52页
    163胡康生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释义》,法律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01-104页
    164张千帆:《宪法学导论原理与运用》,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版,481-482页
    165秦晖:《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与农民权利保障》,载《探索与争鸣》,2002年7期
    166秦晖:《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与农民权利保障》,载《探索与争鸣》,2002年7期
    167陈甦:《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与农地使用权制度的确立》,载《中国法学》.1996年3期
    168目前执政党和国家的政策反复强调: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多种方式进行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的财产权,不得以农民有其他保障和迁入城镇等理由加以剥夺。
    169张广荣:《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民事立法研究论纲---从保护农民个人土地权利的视角》,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84页
    170张广荣:《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民事立法研究论纲---从保护农民个人土地权利的视角》.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84页
    171张广荣:《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民事立法研究论纲---从保护农民个人土地权利的视角》,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84页
    172查伟伟:《新圈地运动研究》,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173查伟伟:《新圈地运动研究》,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174黄少安、谢冬水:《“圈地运动”的历史进步性及其经济学解释》,载《当代财经》,2010年12期
    175查伟伟:《新圈地运动研究》,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176黄少安、谢冬水:《“圈地运动”的历史进步性及其经济学解释》,载《当代财经》,2010年12期
    177宋丽萍:《“圈地运动”动机及其在中国可行性的研究》,载《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179秦晖:《地权六论》,载《社会科学论坛》,2007年5期
    183蒋省三、刘守英:《土地资本化与农村工业化---广东省佛山南海经济发展调查》,载《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184所谓“固化股权”指的是将存量股权无偿地配给已有的每一个社区成员并将之固化,不因户籍注销或退出承包土地等原因而被剥夺。“出资购股”指的是在完成固化股权改革后新进入社区的成员要出资优惠购股,在自愿的基础上,股东还可以用股红来购股,实现股权增量。
    185朱守银、张照新:《南海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试验研究》,载《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6期
    186刘愿:《农民从土地股份制得到什么?——以南海农村股份经济为例》,载《管理世界》2008年]期
    187刘愿:《农民从土地股份制得到什么?——以南海农村股份经济为例》,载《管理世界》2008年1期
    188即把全市45万亩肥沃的土地划为农田保护区,把7.5万亩靠近城镇及公路的土地或山坡地划为工业发展区,把2.5万亩靠近村庄的土地划为商业住宅区。参见:朱守银、张照新:《南海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试验研究》,载《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6期
    189王小映:《土地股份合作制的经济分析》,在《中国农村观察》,2003年6期
    190冯善书:《南海模式遭遇变局》,载《中国乡村发现》,2008年第2期
    191王小映:《土地股份合作制的经济分析》,在《中国农村观察》,2003年6期
    192蒋省三、刘守英:《土地资本化与农村工业化---广东省佛山南海经济发展调查》,载《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193胡盛明:《西方合作社与中国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论文,2000年,第58页
    194朱守银、张照新:《南海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试验研究》,载《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6期
    198刘愿:《农民从土地股份制得到什么?——以南海农村股份经济为例》,载《管理世界》2008年1期
    200刘愿:《农民从土地股份制得到什么?——以南海农村股份经济为例》,载《管理世界》2008年1期
    203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中国土地问题》课题组:《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载《管理世界》2010年第7期
    04何秀荣:《公司农场:中国农业微观组织的未来选择?》,载《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11期
    207邓立新:《成都邛崃市汤营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考察》,载《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年1期
    208谢代银、邓燕云:《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版,130-131页
    209邓立新:《成都邛崃市汤营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考察》,载《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年1期
    210邓立新:《成都邛崃市汤营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考察》,载《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年1 期
    211邓立新:《成都邛崃市汤营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考察》,载《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年1月
    213从事生猪养殖及肉类产品深加工的重庆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214邱道持:《论农村土地流转》,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45页
    217胡盛明:《西方合作社与中国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论文,2000年,第58页
    218吴义茂:《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兼容性》,载《中国土地科学》2011年7期
    219李友根:《论个体工商户制度的存与废》,载《法律科学》,2010年4期
    221刘愿:《农民从土地股份制得到什么?——以南海农村股份经济为例》,载《管理世界》2008年1期
    223钱明星:《论用益物权的特征及其社会作用》,载《法律与社会发展》,1998年3期:尹飞:《物权法.用益物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27页
    224朱守银、张照新:《南海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试验研究》,载《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6期
    225张笑寒:《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若干问题思考》,载《调研世界》,2009年5期
    226 The Ierntional Co-operative Alliance Statement on the Co-operative Identity,1995
    227 The Inemational Co-operative Alliance Statement on the Co-operative Identity,1995
    228胡盛明:《西方合作社与中国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论文,2000年,第58页
    229胡盛明:《西方合作社与中国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论文,2000年,第72-73页
    230李友根:《论个体工商户制度的存与废》,载《法律科学》,2010年4期
    231国际合作社联盟是一个非政府组织,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是其成员.
    237马俊驹:《现代企业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1版,第386-392页;屈茂辉:《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中国工商出版社2007年1版,,第142-147页,
    238梁慧星、陈华彬著《物权法》(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第32页
    239梅夏英、高圣平:《物权法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2版,77页
    241张晓山:《真正的“试金石”是实践-------谈谈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有关的几个问题》,载《中国合作经济》,2007年第1期
    245孙中华、罗汉亚、赵鲲:《关于江苏省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载《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第8期
    246刘晶红:《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若干法律问题》,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247苑鹏:《试论合作社与股份公司的本质区别和相互联系》,载《农村经营管理》,2007年2期
    251张晓山:《真正的“试金石”是实践-------谈谈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有关的几个问题》,载《中国合作经济》,2007年第1期
    252苑鹏:《试论合作社与股份公司的本质区别和相互联系》,载《农村经营管理》.2007年2期
    253《浙江放行农地入股,土地资源变身资本》,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dfjj/20090318/09085991435.shtml访问日期:2010年11月29日
    254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后往往不再直接经营土地,转而从事第二、三产业,对合作社的服务没有需求。
    255苑鹏:《试论合作社与股份公司的本质区别和相互联系》,载《农村经营管理》,2007年2期
    263刘俊海:《现代公司法》,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1版,200-201页。
    264张文显:《二十一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版,109页。
    267孙中华、罗汉亚、赵鲲:《关于江苏省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载《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第8期
    270[美]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梁小民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6页
    271任尔听:《关于我国设置公司种类股的思考》,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6期
    272罗培新:《公司法的合同解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6页
    273赵旭东等:《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1版,269-270页
    274任尔昕:《关于我国设置公司种类股的思考》,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6期
    275我国《公司法》第127条规定:“股份的发行,实行公平、公正的原则,同种类的每一股份应当具有同等权利。同次发行的同种类股票,每股的发行条件和价格应当相同;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所认购的股份,每股应当支付相同价额。
    276郭富青:《股份公司设置特别股的法律透视》,载《河北法学》2002年9期
    277袁媛:《优先股制度研究》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278任尔昕:《关于我国设置公司种类股的思考》,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6期
    279任尔昕:《关于我国设置公司种类股的思考》,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6期
    280任尔昕:《关于我国设置公司种类股的思考》,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6期
    283郭富青:《股份公司设置特别股的法律透视》,载《河北法学》2002年9期
    184郭富青:《股份公司设置特别股的法律透视》,载《河北法学》2002年9期
    285郭富青:《股份公司设置特别股的法律透视》,载《河北法学》2002年9期
    186袁媛:《优先股制度研究》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187袁媛:《优先股制度研究》,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288任尔听:《关于我国设置公司种类股的思考》,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6期
    289魏现州:《论优先股股东的权利保护》,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3期
    190袁媛:《优先股制度研究》,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292罗培新:《公司法的合同解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6页
    293刘俊海:《现代公司法》,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1版,212页
    294罗培新:《公司法强制性与任意性边界之厘定:一个法理分析框架》,载《中国法学》2007年4期
    295赵旭东等:《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1版,270页
    296赵旭东等:《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1版,272页
    297施天涛:《公司法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61页。
    298吕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法律问题研究》,2010年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03刘俊海:《现代公司法》,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1版,219页
    306王斌、刘程程、于红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值评估研究》,载《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年11期
    307苏晓鹏、冯文丽:《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评估问题》,载《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年5期
    308孙中华、罗汉亚、赵鲲:《关于江苏省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载《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第8期
    309如金坛市28家土地股份合作社中有26家属于这种类型,占92.8%。参见孙中华、罗汉亚、赵鲲:《关于江苏省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载《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第8期
    318刘俊:《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探讨》,载《现代法学》,2007年第2期。
    319许明月:《农村土地优化使用法律制度》,载李昌麒主编《中国农村法治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9页
    320宋伟:《城乡统筹视域中的农地使用权入股法律制度研究》,2008年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21刘俊:《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探讨》,载《现代法学》,2007年第2期
    322何碧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23黄河等:《农业法视野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制保障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79页
    332周振海:《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载《中国金融》,2009年7期。
    333贺瑛:《存款保险:理论与实践》,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51页。
    334贺瑛:《存款保险:理论与实践》,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45页。
    335杨忠海:《保险学原理》(第二版),2011年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第11页
    336如浦东新区制定出台《浦东新区关于农村承包土地流转补贴试点实施办法(试行)》
    337施天涛著:《公司法论》(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14页
    338黄忠:《制定农业企业法迫在眉睫》,载《党政论坛》,2009年4月:任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疑难问题刍议》,载《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8年1月;王宗正:《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入股若干法律问题》,载《法治研究》2009年10期
    339李东侠、郝磊:《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公司的法律分析》,载《法律适用》2009年4期
    340黄忠:《制定农业企业法迫在眉睫》,载《党政论坛》,2009年4月
    341周应江:《家庭承包经营权:现状、困境与出路》,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21页。
    343何宝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适意及适用指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93页;温世扬、兰晓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利益冲突与立法选择》,载《法学评论》2010年1期
    344指的是与入股农民同属于一个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成员。
    345温世扬、兰晓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利益冲突与立法选择》,载《法学评论》2010年1期
    346王利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若干问题探讨》,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6期
    347温世扬、兰晓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利益冲突与立法选择》,载《法学评论》2010年1期
    349周小勇:《农村土地调整制度》,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350从理论上说,新增人员包括新迁入人员和新出生人员。由于新迁入人员在原集体经济组织已经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存在生存保障的问题。故此处主要讨论新出生人员。
    351张红宇:《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变迁》,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198页
    352近年来,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事业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于2008年8月前在全国建立,目前实现应保尽保。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已经在2009实现了对全国农业人口的全覆盖。农村
    社会养老保险加快推进,目前覆盖全国60%以上的农业县(市、旗),1亿农民领取了养老金。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353[德]魏德士著:《法理学》,丁晓春、吴越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366页
    360此处仅仅借用“责任田”概念之名,与两田制下的“责任田”的含义不相同。
    361张红宇:《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西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
    362张红宇:《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西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
    1.[德]魏德士著:《法理学》,丁晓春、吴越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2.[美]西奥多.W.舒尔茨著,《改造传统农业》,梁小民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出版;
    3.[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4.[日]关谷俊作:《日本人的农地制度》,金洪云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出版;
    5.[日]志村治美:《现物出资研究》,于敏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1版;
    6.[德]曼弗雷德·沃尔夫:《物权法》,吴越等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7.[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美]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沈宗灵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9.[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张军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年版;
    10.吴越:《私人有限公司的百年论战与世纪重构》,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1.吴越:《经济宪法导论》,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2.马俊驹:《现代企业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3.马俊驹、余延满:《民法原论》(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4.李昌麒主编:《中国农村法治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5.蒋省三、刘守英、李青:《中国土地政策改革政策演进与地方实施》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版;
    16.刘俊:《中国土地法理论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7.刘俊:《土地权利沉思录》,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8.刘俊:《土地所有权国家独占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19.屈茂辉:《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中国工商出版社2007年版;
    20.梁慧星、陈华彬著《物权法》(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21.中国物权法研究课题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条文、说明、理由与参考立法例》,社会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22.孙宪忠:《争议与思考——物权立法笔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23.王利明主编:《物权法专题研究》(下),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4.王利明主编:《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第1版;
    25.王利明主编:《物权法名家讲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
    26.陈小君等:《后农业税时代农地法制运行实证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
    27.陈小君等:《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田野调查解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8.梅夏英、高圣平:《物权法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2版;
    29.罗培新:《公司法的合同解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30.赵旭东等:《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1版;
    31.刘俊海:《现代公司法》,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1版;
    32.施天涛:《公司法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33.丁关良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立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第1版;
    34.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上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5.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36.黄河等:《农业法视野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制保障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
    37.房绍坤:《物权法.用益物权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
    38.周应江:《家庭承包经营权:现状、困境与出路》,法律出版社,2010年第1版;
    39.邹瑜、顾明总主编:《法学大辞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0.江平、王家福主编:《民商法学大辞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
    41.王家福主编:《经济法律大辞典》,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第1版;
    42.中华法学大辞典编委会主编的《中华法学大辞典》(简明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1版;
    43.于光远:《经济学大辞典》(下册),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44.周诚:《土地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2003年8月第1版;
    45.杨劲:《农村土地资本化:基于资本、产权和制度视角的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版;
    46.王景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世纪变革》,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1版;
    47.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国际比较研究》,2009年第1版;
    48.张千帆:《宪法学导论原理与运用》,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版;
    49.张广荣:《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民事立法研究论纲---从保护农民个人土地权利的视角》,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第1版;
    50.谢代银、邓燕云:《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版;
    51.邱道持:《论农村土地流转》,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 版;
    52.尹飞:《物权法.用益物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53.张红宇:《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变迁》,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54.靳相木:《中国乡村地权变迁的法经济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55.秦晖:《农民中国:历史反思与现实选择》,载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
    56.林苇:《农村承包地调整制度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第1版;
    57.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编著:《物权法立法背景与观点全集》,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1版;
    58.肖绮芳:《农地制度与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整体性变迁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版;
    59.黄松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第1版;
    60.茆荣华:《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版;
    61.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综合课题组:《还权赋能:奠定长期发展的可靠基础---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实践的调查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版;
    62.汪勇、李尚旗、刘娟:《求索中的演进---佛山夏西村的变迁》,广东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版;
    63.廖洪乐:《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六十年----回顾与展望》,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第1版;
    64.周其仁:《产权与制度变迁: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65.余鹏翼:《中国发达地区农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版;
    66.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版;
    67.国家土地督察成都局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中国大地出版社2009年出版;
    68.刘俊海:《现代公司法》,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1版;
    69.张文显:《二十一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版;
    70.刘明祖、李春亭:《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导读》,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出版;
    71.胡果威:《美国公司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72.汪军民:《土地权利配置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
    73.赵冈、陈钟毅:《中国土地制度史》,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2年版;
    74.费孝通:《江村经济》,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75.杜润生:《中国农村制度变迁》,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6.蒲坚主编:《中国历代土地资源法制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7.崔建远:《中国土地上的权利群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78.胡吕银:《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法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9.揭明、鲁勇睿:《土地承包经营权之权利束与权利结构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80.韩俊:《中国土地问题调查》,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年版;
    81.蒋月:《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82.胡康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释义》,法律出版社2002年出版;
    83.胡志刚:《不动产物权新论》,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
    84.刘福海、朱启臻:《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研究》,中国农业大学版社2006年版;
    85.何宝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释义及实用指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86.柴强:《各国(地区)土地制度与政策》,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87.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
    88.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1版;
    89.孟勤国:《物权二元结构论----中国物权制度的理论重构》,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90.姚洋:《土地、制度和农业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1.贺瑛:《存款保险:理论与实践》,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2.杨忠海:《保险学原理》(第二版),2011年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1.吴越:《从农民角度解读农村土地权属制度变革——农村土地权属及流转调研报告》,载《河北法学》2009年2期;
    2.吴越:《土地财政三问与制度变迁》,载《政法论坛》2011年4期:
    3.吴越、吴义茂:《农地赋权及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范式》,载《改革》,2011年2期;
    4.刘俊:《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探讨》,载《现代法学》2007年第2期;
    5.王利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若干问题探讨》,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6期;
    6.崔建远:《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修改意见》,载《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7.崔建远:《房地产法与权益冲突及协调》,载《中国法学》,1994年3期;
    8.秦晖:《地权六论》,载《社会科学论坛》,2007年5期;
    9.秦晖:《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与农民权利保障》,载《探索与争鸣》2002年7期;
    10.赵晓力:《通过合同的治理--80年代以来中国基层法院对农村承包合同的处理》,载《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11.马晓河、崔红志:《建立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区域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载《管理世界》,2002年11期;
    12.农业部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从小规模均田制走向适度规模经营一一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阶段性试验研究报告》,载《中国农村经济》,1994年12期;
    13.杨立新,尹艳:《我国他物权制度的重新构造》,载《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
    14.李凤章:《通过“空权利”来“反权利”: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本质及其变革》,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5期;
    15.丁关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方式之法律性质研究述评》,载《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16.丁关良、李贤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内涵界定研究》,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17.朱守银、张照新:《南海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试验研究》,载《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6期;
    18.刘愿:《农民从土地股份制得到什么?——以南海农村股份经济为例》载《管理世界》,2008年1期;
    19.王小映:《土地股份合作制的经济分析》,载《中国农村观察》,2003年6期;
    20.冯善书:《南海模式遭遇变局》,载《中国乡村发现》,2008年第2期;
    21.蒋省三、刘守英:《土地资本化与农村工业化---广东省佛山南海经济发展调查》,载《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22.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中国土地问题》课题组:《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载《管理世界》,2010年第7期;
    23.李燕、赵吟:《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公司的法律分析》,载《农村经济》,2010年9期;
    24.米新丽、姚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法律问题研究》,载《法学杂志》,2010年第12期;
    25.高海、刘红:《劳务出资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的启迪—基于重庆、浙江等地方性文件的样本分析》,载《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第11期;
    26.金成晓余志刚:《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问题的法经济学思考》,载《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8期;
    27.王宗正:《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入股若干法律问题》,载《法治研究》,2009年10期;
    28.李东侠、郝磊:《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公司的法律分析》载《法律适用》,2009年4期;
    29.任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疑难问题刍议》,载《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8年1月;
    30.韩志才、袁敏殊:《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辨析》,载《安徽大学学报》2007年4期;
    31.白呈明:《“农户”内部法律关系解析》,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4期;
    32.刘守英: 《质疑“土地换社保”》,载《中国改革》,2011年4期;
    33.陈学文、高圣平: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视野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困境与出路》,载《学术探索》,2010年3期;
    34.聂佳: 《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登记评析》载《现代法学》,2008年4期;
    35.黄河、李军波: 《试论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本质、内容及其实现形式》,载《中国土地科学》,2008年5期;
    36.袁震: 《论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之间的冲突与协调》载《河北法学》,2010年9期;
    37.马新彦、李国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物权法思考》,载《法商研究》,2005年的5期;
    38.吴红缨: 《重庆农地改革调整:不搞土地入股发展专业合作社》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08月20日;
    39.宋志红:《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法律性质辨析》,载《法学杂志》,2010年5期;
    40.张征、张正河:《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分析》,载《中国土地》,2006年第4期;
    41.宋从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性流转》,载《阴山学刊》,2006 年第2期;
    42.丘国中:《论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的法律效力》,载《法学与实践》2007年第5期;
    43.张晓山:《真正的“试金石”是实践---谈谈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有关的几个问题》,载《中国合作经济》,2007年第1期;
    44.贺国英:《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和土地资本三个范畴的探讨》,载《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年5期;
    45.张术环:《俄罗斯允许农用土地流通原因浅谈》,载《世界农业》2006年4期;
    46.周建成:《路径选择、私有化与土地市场的演进——俄罗斯土地制度转型十五年的历程与进展》,载《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
    47.陈海秋:《台湾地区50年来土地政策的三次大变革》,载《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2年11期;
    48.闫湘,任天志:《台湾农地保护政策的演变及对大陆的启示》载《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年10期;
    49.郭娅丽:《土地承包经营权可否出资入股——从重庆、成都“土地新政”争议出发》,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50.冯果:《现物出资若干问题研究》,载《中国法学》,1999年6期;
    51.黄少安、谢冬水:《“圈地运动”的历史进步性及其经济学解释》载《当代财经》,2010年12期;
    52.宋丽萍:《“圈地运动”动机及其在中国可行性的研究》,载《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53.钱明星:《论用益物权的特征及其社会作用》,载《法律与社会发展》,1998年3期;
    54.张笑寒:《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若干问题思考》,载《调研世界》2009年5期;
    55.吴义茂:《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兼容性》载《中国土地科学》,2011年7期;
    56.苑鹏:《试论合作社与股份公司的本质区别和相互联系》,载《农村经营管理》,2007年2期;
    57.孙中华、罗汉亚、赵鲲:《关于江苏省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第8期;
    58.任尔昕:《关于我国设置公司种类股的思考》,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6期;
    59.郭富青:《股份公司设置特别股的法律透视》,载《河北法学》,2002年9期;
    60.魏现州:《论优先股股东的权利保护》,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3期;
    61.罗培新:《公司法强制性与任意性边界之厘定:一个法理分析框架》,载《中国法学》2007年4期;
    62.王斌、刘程程、于红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值评估研究》载《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年11期;
    63.苏晓鹏、冯文丽:《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年3期;
    64.周振海:《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载《中国金融》,2009年7期;
    65.黄忠:《制定农业企业法迫在眉睫》,载《党政论坛》,2009年4月;
    66.温世扬、兰晓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利益冲突与立法选择》载《法学评论》2010年1期;
    67.朱冬亮:《土地调整:农村社会保障与农村社会控制》,载《中国农村观察》,2002年3期;
    68.韩松:《农地社保功能与农村社保制度的配套建设》,载《法学》,2010年6期;
    69.查伟伟:《新圈地运动研究》,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70.袁媛:《优先股制度研究》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71.周小勇:《农村土地调整制度》,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72.宋伟:《城乡统筹视域中的农地使用权入股法律制度研究》,西南财经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73.李启宇:《基于城乡统筹的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创新研究》,四川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
    74.何碧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法律问题研究》,西南政法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75.陈爱碧:《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若干问题研究》,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76.吕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法律问题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77.胡盛明:《西方合作社与中国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论文,2000年;
    78.张涵冰:《集体林权资本化研究》,山东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11年:
    79.李双海:《国有土地资本化经营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80.刘晶红:《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若干法律问题》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81.《关于对宁阳县蒋集镇郑龙村发展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调查》http://njs.ndrc.gov.cn/njxx/t20071205_176863.htm;
    82.罗旭:《北京广州成闲置地“重灾区”:土地闲十年增值上百倍》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12357666.htm;
    83.《中国土地改革争议升级秦晖透彻解读》http://phtv.ifeng.com/program/jjzgd/200812/1205_2535_909839.Shtml;
    84.陈志武:《资本化的奥秘》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8b4ee0100ce5w.html;
    85.《浙江出台全国首个土地流转新政激活万亿资本》http://news.sohu.com/20090317/n262845571.shtml;
    86.《广东中山难题:仅有1%农民工愿放弃土地落户》http://news.qq.com/a/20100307/000809.htm;
    87.屠珊珊:《打造农村土地流转新的里程碑——关于完善后续举措,深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试点的思考》,http://www.cqgs12315.cn/club/showclub.asp?ymbm=129;
    88.冯善书:《广东“土地入股”遭遇退股流》;http://news.qq.com/a/20080506/002693;
    89.新华社:《全国首批土地承包权出资合作社在浙江诞生》,http://unn.people.com.cn/GB/22220/75293/8978532.html;
    90.吴红缨:《重庆农地改革调整:不搞土地入股发展专业合作社》,http://business.sohu.com/20080820/n259034767.shtml;
    91.《浙江放行农地入股,土地资源变身资本》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dfjj/20090318/09085991435 .shtml,访问日期;
    92.《浙江放行农地入股,土地资源变身资本》,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dfjj/20090318/09085991435 .shtml;
    93.党国英:《股田制不是农村土地改革的方向》,http://news.sina.com.cn/pl/2007-07-04/083513371474.shtml;
    94.尹鸿伟:《重庆土改实验推到重来》http://blog.sina.com.cn/yuehanliao;
    95.《重庆股田制改革实验被中央叫停》,news.163.com/08/1110/11/4QCSDFCJ0001124J.html
    1.The Inernational Coooperative Alliance Statement on the Co-operative Identity,1995;
    2.Mcpherson,M.F,1892,Land Fragmentation:a Selected Literature Review, Development Discission Papers,Harvard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Development, Harvard University,pp4-8;
    3.R.K.Udo, Disintergration of New Cleared Settlement in Eastern Nigeria,Geographical Review,55(1965),pp53-57;
    4.Guo Li,Scott Rozelleb,Loren Brandt, Tenure,Land Rights,and Farmer Investment Incentives in China,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1)1998,P 63-71;
    5.Guanzhong James Wen,The Land Tenure System and its Saving and Investrnent Mechanism:The Case of Modern China,Asian Economic Journal Volume 9, Issue 3, p 233-260, November 1995
    6.Zhu Keliang, Roy Prosterman, Ye Jianping, Li Ping, Jeffrey Riedinger, Ouyang Yiwen,The Rural Land Question in China: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a a Seventeen-province Survey,New York Universit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 Politics Summer 2006,p761
    7.Margo Rosato-Stevens, Peasant Land Tenure Securoty in China's Transitional Economy,Bosto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 Spring 2008 (Approx.45 pages)
    8.Brian Schwarzwalder, Roy Prosterman, Ye Jianping, Jeffrey Riedinger, Li Ping, An Update on China's Rural Land Tenure Reforms: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 Based on a Seventeen-province Survey,Columbia Journal of Asian Law, Fall 2002 (Approx.41 pages)
    9.AlFred.F. Conard,Robert L.Knauss,Stanley Siegel,Corporations,2nd Edition,367,374,The foundation Press,Inc,1982(Supreme Court of Illinois,1964.32Ⅲ.2d16,203N.E.2D57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