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的少数民族犯罪控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显得比较突出,全社会治安形势比较严峻,犯罪发生率也在居高不下,其中少数民族犯罪也在逐年上升。目前,从全国而言,尽管少数民族犯罪率低于汉族犯罪率,但在部分地区少数民族犯罪问题却比较严重,成为近年来令人关注的现象。在少数民族地区,不断发生的一系列严重暴力恐怖犯罪,给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社会秩序和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破坏。同时,在内地各省市,部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违法犯罪活动也日益频繁,甚至在部分地区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给当地的社会治安稳定和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已成为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突出社会问题。
     在我国,各少数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社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道德法律意识等各方面形成了不同于汉民族的特征,并且深受其影响。除此之外,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等诸多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内地省区相比仍然较为落后,民众生活条件较差,人口的整体素质相对低些,与外界联系较难,主流文化和观念的传播较慢,因此,少数民族群众在化教育素质和法制观念上也与内地汉族群众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别,少数民族犯罪与汉族犯罪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在很多少数民族群众观念中,传统习惯法和宗教法意识之残留尚未完全消失,还在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甚至在有的地方其影响还大于国家的法律。正因为这些原因,少数民族在犯罪观和价值取向上与汉族有所不同,进而导致了少数民族与汉族对同样一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违法性认识以及对各种犯罪的界定和处理上存在差异。
     从少数民族地区近年来的犯罪情况来看,在少数民族犯罪中,既有与其民族习惯或民族习性有关的犯罪,也有与其民族习性和民族特点无关的犯罪;既有轻微的违法犯罪,也有严重的暴力恐怖犯罪;既有因人民内部矛盾而产生的普通刑事犯罪,也有由国内外“藏独”、“东突”、等敌对势力所实施的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从犯罪趋势来讲,我国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犯罪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犯罪类型来看,呈现出犯罪主体越来越年轻化,农牧民或者无业人员、未成年人和女性犯罪不断增多,财产型犯罪和毒品犯罪的比重较大,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和暴力恐怖犯罪时有发生,外流人员犯罪和新型犯罪不断增加的特点。
     针对少数民族犯罪的特点,我国制定并实施理了“两少一宽”的民族刑事政策。但是,从几十年来的情况来看,在我国,“两少一宽”的民族刑事政策迄今未被上升到立法层面,司法机关也没有出台相关的配套规定。学术界和司法实务部门对该政策的争议也较多。除此之外,我国刑法明确规定民族自治地方可以对刑法进行变通或补充,但是,时至今日,我国还没有一个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出刑事变通或补充规定。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构建和谐社会理念之下,我国提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使其成为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依据有关权威性解释以及大多数学者理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针对犯罪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互补,宽严有度;审时度势,以宽为主。从以上内容来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由“宽”和“严”两部分组成,其中,“宽”主要是针对轻罪,其表现为非犯罪化、非监禁化和非司法化,而“严”的对象是严重犯罪,是对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相对严重、主观恶性较深,且具有较高人身危险性的犯罪人,定要坚持“严打”,对其予以采取严刑。
     我国复杂的国情和少数民族的特殊情况决定了少数民族犯罪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少数民族犯罪作为一个复杂的,“敏感”的社会问题,其能否得以有效控制是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大事,是国家长治久安和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础。本文以我国新疆地区为例,对新疆少数民族犯罪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从犯罪学、社会学以及民族学等方面对少数民族犯罪进行分析,科学地揭示了少数民族犯罪现象,并且从刑法学、刑事政策学角度探讨少数民族犯罪控制问题,特别是在少数民族犯罪控制中如何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完善了我国少数民族犯罪的理论研究。全文主要包括6个部分:
     第一部分用事实材料和数据对我国新疆少数民族犯罪的基本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对新疆少数民族中多发的青少年犯罪、暴力恐怖犯罪、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毒品犯罪以及流动人口犯罪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描述,分析这些犯罪的特点和发展变化。
     第二部分对中外学者有关刑事政策概念的理解和解释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和总结了中外学者对刑事政策概念的不同的观点。同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刑事政策进行划分,探讨了刑事政策的不同类型。
     第三部分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进行研究,论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阐述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关系,绍介新中国成立前后一个时期以来党和国家实行的若干刑事政策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联系。同时,分析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其基本涵义和立论根据,剖析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容,并指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刑法理论、犯罪认识论和刑罚哲学等方面的根据。
     第四部分对我国的少数民族刑事政策进行探讨,解释我国“两少一宽”少数民族刑事政策之基本内容,形成过程和实施根据等,分析两少一宽刑事政策与我国基本刑事政策之间的关系,分析“两少一宽”民族刑事政策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导下改进和扬弃“两少一宽”民族刑事政策改进的建议。
     第五部分在少数民族犯罪的控制中如何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进行讨论。并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导下,在民族地区如何进行刑事变通立法,在民族地区的司法实践中如何实现非犯罪化和非刑罚化进行了探讨,在少数民族犯罪中如何控制死刑也表达了观点
     第六部分在宽严相济政策下如何实现少数民族犯罪的社会控制进行了讨论。在讨论中,对民族习惯法中的刑事和解制度作了解释,分析民族习惯法中的刑事和解与国家法律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在少数民族犯罪的刑事和解过程中如何实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刑事法互动关系进行了探讨。与此同时,对少数民族犯罪原因作了社会学的分析,对少数民族犯罪的其他社会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
At present, Chinese society is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transition, conflicts of interests have appeared prominently, and the situation of social security is still severe, and the crime rate is high, minority crime is also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t present, from the country as a whole, although minority crime rates a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Han crime rate, but in some areas of ethnic minority crime is more serious, in recent years become a concern of the phenomenon.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a series of violent terrorist crimes continue to occur and cause serious damage to national security, national unity, social order and people of all nationalities lives and property.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mainland provinces and cities, Part of the Minority Floating Population criminal activiti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frequent, even showing a growing trend in some areas, pose a threat to the stability of social order and people's personal safety, has become a prominent social problems seriously affect the social order.
     In China, ethnic minorities in the proces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formed the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 from the Han nationality, it includes the social structure, life style, cultural traditions, religious beliefs, customs and habits, values and moral law consciousness and so. In addition, Because of the history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many other reasons, The leve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is still relatively backward, people living in poor conditions,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population is low, contact with the outside world is more difficult, and The spread of the mainstream culture and idea is relatively slow. Therefore, the minority people and Han people hav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he concept of law, differences also exist between minority crime and Han crime. Awareness of the traditions and customs of the ethnic minorities and religious law has not completely disappeared, still more or less affect their lives, and its impact is greater than the law of the country in some area. For these reasons, The Minority and the Han nationality are different in the crime concept and value orientation, resulting in the minority and the Han nationality on the same behavior of social harmfulness and illegal cognition and definition of all kinds of crime and the treatment differences.
     In recent years, the crime situation in minority areas, some crimes have relations with minority habits, some crime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minority habits, and both misdemeanor and serious violent terrorist crimes, both ordinary crimes, and crimes of endangering national security. From the crime trend, at present, ethnic minority areas, the overall crime rate is on the rise. From the crime types, showing the subject of crime is becoming younger, the crime of farmers, unemployed crime, juvenile delinquency and female crime continue to increase, and more property crime and drug crime. And endangering national security crime and violence, terrorist crimes have occurred, and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crime is increasing.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thnic minority crime, China has formulated and implemented criminal policy of ethnic minorities. However, from the decades of the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criminal policy of ethnic minorities has not been up to the legislative level, the judiciary nor provided supporting regulations. The academic circles and judicial departments of the policy debate is more. In addition, Chinese criminal law clearly stipulates the minority autonomous regions can be adapted or supplemented to the criminal law, However, so far, China has not an ethnic minority autonomous areas to develop a criminal modifications or supplements may apply.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idea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China put forward the criminal policy of combining punishment with leniency, and make it become the basic criminal policy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authoritative interpret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most scholars, The criminal policy of combining punishment with Leniency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the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of the crime, be treated differently; the wide, wide, when strict is strict complementary; leaving, leaving degrees; assess the situation and wide.
     The complexity of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e special situation of ethnic minority determine the particularity and complexity of ethnic minority crime. Ethnic minority crime as a complex, sensitive social issues, it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is related to national unity, social stability and national security issues, is the foundation of national long period of stability and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people live and work in peace. In this article, I investigate the crime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Xinjiang, and from the aspects of criminology, sociology and ethnology, analyzes the ethnic minority crime, and reveals the criminal phenomena of ethnic minority, and discusses the control of ethnic minority crime. And detailed discussed the problem of how to implement the criminal policy of combining punishment with leniency on control of ethnic minority crime. Generally speaking, this paper including6parts:
     In the first part, Taking factual information and data about ethnic minority Crime in Xinjiang, describe and analysi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juvenile crime, violent terrorist crime, the crime of endangering National security, drug crimes and the crime of floating population in Xinjiang.
     In the second part, this paper gave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oncept of criminal policy,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scholars on the concept of criminal policy. At the same time, from a different point of departure for criminal policy divide, discusses the different types of criminal policy.
     In the third part,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riminal policy of combining punishment with Leniency, expou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ancient China and the criminal policy of combining punishment with leniency, and analyzes the basic meaning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criminal policy of combining punishment with leniency.
     In the fourth part, Discusses the criminal policy for ethnic minority, and Explain the basic content and the forming proces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riminal policy for ethnic minority, and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riminal policy for ethnic minority and the basic criminal policy in China.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the criminal policy for ethnic minority in practice, and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of the criminal policy for ethnic minority.
     In the fifth part, Discusse how to carry out the criminal policy of combining punishment with leniency in the control of ethnic minority crime, and discusses the provisions of ethnic autonomous regions to formulate adaptive or supplementary provisions. And discuss the decriminalization and depenalization in the minority crime, and discuss the controlling of death penalty in the minority crime.
     In the sixth part, Discusses the social control of minority crime, and explanation the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of the minority crime in the customary law of ethnic minority, and analyzes the contradiction and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laws of the national laws and customary law of ethnic minority on the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At the same time,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the minority criminal, and discusses the other social control measures of ethnic minority crime.
引文
①安瑞: “从国外民族问题看我国的民族政策”,载《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9页。
    ①高铭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酌定量刑情节的适用”,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1期。
    ①本书组:《云南少数民族罪犯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①刘文强 梁正瀚:“我国民族自治地区刑事法律冲突探析”,载《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期
    ①[美]M.W.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科学哲学导论》,求实出版社1983年版,第217页。
    ①[意]贝卡利亚著:《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69、96页。
    ②[英]边沁著:《立法理论——刑法典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6页。
    ③刘麒生:《郎伯罗棱氏犯罪学》,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第362页。
    ④刘灿璞:《当代犯罪学》天津: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
    ① Larry J. Siegel Criminology:Theories, Patterns, and Typologies,Fifth edition. New York:West Publishing Company,1995, pp.291-410.
    ②刘广三:《犯罪现象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9页。
    ③康树华:《犯罪学——历史·现状·未来》,群众出版社1998年版,第166页。
    ①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下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18页。
    ①吴大华:“中国少数民族犯罪问题及对策研究论纲”,载《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②王志强:“论中国当代犯罪学的实证研究及其科学实证逻辑”,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4期。
    ①王明亮:“论犯罪信息公开”,载《人民检察》2012年第7期。
    ②节选自:《自治区统计局发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新疆统计信息网》,2011年5月9日。
    ①储槐植:“犯罪发展与刑法演变”,载《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5期。
    ①《新疆犯罪率呈上升趋势敌对势力目标移向青少年》,参见(天山网)http://www.tianshannet.com,2007年01月23日。
    ②资料来源于新疆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喀什分院。
    ③宾雪花:“青少年犯罪现状、特点和预防对策探析”,载《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2月。
    ④同上注。
    ①《新疆犯罪率呈上升趋势敌对势力目标移向青少年》,参见(天山网)http://www.tianshannet.com,2007年01月23日。
    ②节选自:(2011中国法律年鉴》,中国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①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7页。
    ②张建军:“少数民族刑事政策的内涵及适用”,载《犯罪研究》2008年第3期。
    ①宾雪花:“青少年犯罪现状、特点和预防对策探析”,载《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2月。
    ②杨亚非:“新疆毒品犯罪问题”,载《中国刑事警察》2004年第6期。
    ①《新疆去年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逾2000名——对毒品犯罪坚持“零容忍”》,http://www.legaldaily.com.cn,2013年3月5日。
    ②《新疆2011年破毒品案件千余起》,引自http://news.xinhuanet.com(新华网),2012年02月14日
    ③《新疆去年破获毒品案件1664起》,引自http://www.legaldaily.com.cn(法制网),2011年3月15日。
    ④《新疆召开2010年禁毒委全体委员会议》,引自http://www.tianshannet.com(天山网),2010年02月05日。
    ①《新疆登记吸毒人员4万余人推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参见http://news.iyaxin.com(亚心网),2011年8月1日。
    ②《新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超6万人》,参见http://www.chinanews.com(中国新闻网),2011年12月01日。
    ③李寰著:《新疆研究》,重庆印书局1944年版,第122-175页。
    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禁毒》,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页。
    ①张文盛:“试论新疆的大麻毒品犯罪”,载《新疆社会经济》,1993年第1期。
    ②阿巴克热·哈迪尔:“浅谈我区毒品犯罪的现状及对策”,载《政治学习》,1995年第四期。
    ③康树华:“当前我国毒品犯罪状况和特点与治理对策”,载《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11月。
    ④《2008年新疆十大毒品案件公布新型毒品犯罪形势严峻》,参见:http://www.tianshannet.com(天山网)2009年1月19日。
    ⑤《大麻毒品犯罪出现反弹》,http://news.qq.com/(腾讯网)2009年6月25日。
    ⑥《新疆严打毒品犯罪全力堵截“金新月”毒品渗透》,http://www.gov.cn/jrzg/(中央人民政府网)2010年6月25日。
    ⑦《新疆新型毒品犯罪快速增长5个月破获毒品案件677起》,http://www.legaldaily.com.cn(法制网)2011年6月15日。
    ①《跨国贩毒集团为何盯上我国新疆》,参见http://news.sohu.com/(搜狐新闻网)2006年07月18日。
    ②李彦明:“谈新疆毒品态势的严重性”,载《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2期。
    ③《26名体内藏毒妇女机场落网》,参见:http://www.shxb.net(生活新报网)2006年7月29日。
    ④《我区5个禁毒重点整治地区摘牌》,参见:http://news.qq.com/(腾讯网)2006年07月18日。
    ①马大正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新疆稳定问题的观察与思考》,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0-56页。
    ①《新疆:严打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参见:http://www.tianshannet.com(天山网)2009年01月03日。
    ②《新疆法院审结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案件268起》,参见:http://www.tianshannet.com(天山网)2009年O1月09日。
    ③《新疆法院审结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案件437起》,参见:http://www.tianshannet.com(天山网)2010年01月15日。
    ④《新疆法院审结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案件376起》,参见:http://www.people.com.cn(人民网)2011年01月16日。
    ⑤《新疆法院工作年度报告(2011年)》,参见:http://www. xjcourt.org(新疆法院网)2012年01月11日。
    ⑥《新疆法院工作年度报告(2012年)》,参见:http://www. xjcourt.org(新疆法院网)2012年01月11日。
    ⑦数据来源于新疆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喀什分院统计。
    ① David Isby, "The Hisb ut-Tahrir: Stronger in Central Asia",Terrorism Monitor,November 7,2003, http://www.jamestown.org/images/pdf/st_002_008.pdf。
    ②臧建国,王新建:“当前‘伊扎布特’组织在中亚发展态势研究”,载《新疆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③ #12
    ④ #12
    ①臧建国、王新建:“当前‘伊扎布特’组织在中亚发展态势研究”,载《新疆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②张运德:“浅析‘伊扎布特’在新疆渗透破坏活动的本质”,载于《新疆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③《和田市依法制止“伊扎布特”组织策划的非法游行活动》,参见http://www.tianshannet.com(天山网)2008年04月04日。
    ④《泽普县2007年抓获“伊扎布特”组织涉案人员52人》,参见《喀什日报》,2008年07月20日。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辑:《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刷馆2005年版,第781页。
    ② international encyclopaedia of terrorism[M].Chicago:fizroy dearborn publishers,1997.
    ③胡联合著:《代世界恐怖主义与对策》,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第4-6页。
    ④于靖民:“恐怖主义犯罪的特征和现状分析”,载《中国司法》2009年02期。
    ⑤刘帅:“浅谈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的主要类型及防范策略”,载于《才智》,2011年第09期。
    ⑥白建军著:《关系犯罪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9页。
    ①胡联合著:《只眼看恐怖主义》,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第20页。②胡联合著:《代世界恐怖主义与对策》,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第45-48页;赵秉志著:《国际恐怖主义犯
    罪极其防范对策专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页。
    ①国务院新闻办发文《“东突”恐怖势力难脱罪责》,http://news.xinhuanet.com/(新华网),2002年1月21日。
    ①《新疆14年打掉591个恐怖组织》,http://news.163.com/(网易新闻),2009年6月2日。
    ①《大同地区组织操纵新疆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参见http://www.sxdt.gov.cn/(大同市人民政府网)2011年9月5日。
    ②《平顶山市委书记关于网民反映新疆籍人员实施违法犯罪问题的回复》,参见http://leaders.people.com.cn(人民网)2010年5月26日。
    ③《济南市公安局局长刘杰访谈》,参见http://chinareport.org.cn/shandong(中国报道,山东频道)2009年11月18日。
    ④《反映南京路与鞍山道上的小偷》,参见http://zw.enorth.com.cn/gov_open/question(北方网)2010年9月1日。
    ①《大同地区组织操纵新疆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参见http://www.sxdt.gov.cn/(大同市人民政府网)2011年9月5日。
    ②《第一市区院依法批捕两新疆籍犯罪团伙盗窃案件》,参见http://www.zhongshan.jcy.gov.cn(中山检察在线)2010年3月25日。
    ③《湖南长沙打掉新疆籍黑社会团伙组织42人获刑》,参见http://www.tianshannet.com(天山网)2008年11月25日。
    ①《黑龙江哈尔滨公安机关破获部督操控新疆籍未成年人犯罪团伙案》,见公安部网站2010年1月11日。
    ②郜飞龙《新疆未成年人在焦违法犯罪简析》,参见http://jzga.gov.cn(网上警务室)2010年2月25日。
    ③《新疆三年解救3059名违法未成年人》,参见http://www.tianshannet.com(天山网)2009年02月05日。
    ④《新疆警方重拳“打拐”》,参见http://www.tianshannet.com(天山网)2010年08月31日。
    ①梁根林:《刑事政策:立场与范畴》,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
    ②[英】迈克尔·希尔著:《理解社会政策》,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2页。
    ③[日]大谷实著:《刑事政策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7页。
    ①曲新久著:《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页。
    ②【法】米海依尔·戴尔玛斯—马蒂著:《刑事政策的主要体系》,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③杨春洗主编:《刑事政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页。
    ①[德]李斯特著:《德国刑法教科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3页。
    ②张明楷著:《法益初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7页。
    ③[台]张甘妹著:《刑事政策》,台湾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2页。
    ④杨春洗主编:《刑事政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页。
    ①[法]马克·安塞尔著:《社会防卫思想》,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8年版,第12页。
    ②卢建平著:《刑事政策与刑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③[法]米海依尔·戴尔玛斯—马蒂著:《刑事政策的主要体系》,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④徐久生著:《德语国家的犯罪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16页。
    ⑤[台]谢瑞智著:《中外刑事政策之比较研究》,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97年版,第3页。
    ⑥[台]谢瑞智著:《中外刑事政策之比较研究》,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97年版,第3页。
    ①[台]谢瑞智著:《中外刑事政策之比较研究》,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97年版,第3页。
    ②[台]许福生著:《刑事学讲义》,台北“国兴印刷厂"2001年印刷,第6页。
    ③[日]大谷实著:《刑事政策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④[台]谢瑞智著:《中外刑事政策之比较研究》,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97年版,第6页。
    ①刘仁文著:《刑事政策初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页。
    ②刘仁文著:《刑事政策初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页。
    ③许秀中著:《刑事政策系统论》,中国长安出版社2008年版,第15页。
    ①[俄]伊·道尔戈娃著:《犯罪学》,群众出版社2000年版,第303页。
    ②[波兰]布鲁诺·霍尼斯特著:《比较犯罪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27页。
    ①马克昌主编:《中国刑事政策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页。
    ②杨春洗、余诤:“论刑事政策视野中的‘严打’”,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12期。
    ③肖扬主编:《中国刑事政策与策略问题》,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2页。
    ④何秉松主编:《刑事政策学》,群众出版社2002年版,第39页。
    ⑤汪学沛:“刑事政策学刍议”,载《法学季刊》1987年第4期,第59页。
    ⑥周振想:“论刑事政策”,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1期。
    ⑦甘雨沛:“我国刑法学科学体系中的刑事政策学”(上),载《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1期。
    ⑧储槐植著:《刑事一体化与关系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⑨魏克家:“论刑事政策的几个问题”,载《政法论坛》1994年第2期,第53页。
    ①张远煌著:《现代犯罪学的基本问题》,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第220页。
    ②王牧著:《犯罪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79~380页。
    ③梁根林:“解读刑事政策”,载《刑事法评论》第11卷,第17页。
    ④刘仁文:“论刑事政策的概念与范围”,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⑤[台]谢瑞智著:《中外刑事政策之比较研究》,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97年版,第6页。
    ⑥[台]林纪东著:《刑事政策学》,“国立”编译馆,1963年初版,第3页。
    ①[台]张甘妹著:《刑事政策》,台湾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79年版,第3页。
    ①胡宁生著:《现代公共政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2-67页。
    ②张国庆著:《现代公共政策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2-25页。
    ③郑传坤主编:《公共政策学》,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1-14页。
    ④魏东:“广义刑事政策观基础理论问题研究”,载《刑法论丛》,2011年第二期。
    ①杨春洗主编:《刑事政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72页。
    ②何秉松主编:《刑事政策学》,群众出版社2002年版,第65页。
    ③何秉松主编:《刑事政策学》,群众出版社2002年版,第65页。
    ④赵秉志主编:《刑事政策专题探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7页。
    ①梁根林著:《刑事政策:立法与范畴》,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76-77页。
    ②梁根林著:《刑事政策:立法与范畴》,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76-77页。
    ③杨春洗主编:《刑事政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73页;谢望原、卢建平等著:《中国刑事政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41-256页。
    ①魏东:“广义刑事政策观基础理论问题研究”,载《刑法论从》,2011年第二期。
    ②郑传坤主编:《公共政策学》,第11-14页,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①马克昌主编:《中国刑事政策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74页。
    ②谢望原、卢建平等著:《中国刑事政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38页。
    ③刘仁文著:《刑事政策初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2004年版,第77—83页。
    ①王文华:“论刑事政策的法治化基础”,载《刑事法学》(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04,(4),第93—115页。
    ①《尚书·康诰》。
    ②《尚书·召诰》。
    ①《论语·为政》。
    ②董仲舒:《春秋繁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③《尚书·吕刑》。
    ①《周礼·秋官·司寇》。
    ②《晋书·刑法志》。
    ③《左传·昭公二十年》。
    ④孙无忌等撰:《唐律疏议》,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77页。
    ⑤马克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演进”,载《法学家》,2007年第4期。
    ⑥《明史·刑法志》。
    ①高潮 马建石主编:《中国历史刑法志注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30、937、1011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767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238-1239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458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0页。
    ③《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23页。
    ①《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54页。
    ①孟昭武:“准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社会主义刑事司法理念”,载谢望原等主编:(中国刑事政策报告》(第三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69页。
    ①杨新顺:“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高检院确定八项刑事政策”,法制日报2002年6月18日。
    ①张军:“正确理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科学内涵”,载http://opinion.people.com.cn(人民网)《人民日报》,2010年6月9日。
    ①张军:“正确理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科学内涵”,载http://opinion.people.com.cn(人民网)《人民日报》,2010年6月9日。
    ①张军:“正确理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科学内涵”,载http://opinion.people.com.cn(人民网)《人民日报》,2010年6月9日。
    ②肖扬:《死刑案件必须做到“杀者不疑疑者不杀,,》,参见http://politics.people.com.cn/(人民网)2007年06月08日。
    ①马克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罚立法的完善”,载《法商研究》,2007年第01期。
    ②高铭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酌定量刑事情节的适用”,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01期。
    ③赵秉志:“和谐社会构建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1月。
    ④储槐植,赵合理:“构建和谐社会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实现”,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O1期。
    ⑤陈兴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载《法学杂志》2006年第2期。
    ①马克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刍议”,载《人民检察》2006年第10期。
    ②卢建平著:《刑事政策与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5页。
    ③陈兴良著:《走向哲学的刑法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451页。
    ①[法]米海依尔·戴尔玛斯—马蒂著著:《刑事政策的主要体系》,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8页。
    ②[台】林山田著:《刑罚学》,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版,第127页。
    ③陈兴良著:《当代中国刑法新视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7页。
    ①[英]边沁著:《立法理论—刑法典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75页。
    ②马克昌:“我国刑法也应以谦抑为原则”,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年第5期。
    ①[德]罗克辛著:《德国刑法学总论》第1卷,王世洲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3页。
    ②[意]杜里奥·帕多瓦尼:《意大利刑法原理》,陈忠林译,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4页。
    ③[法]卡斯通·斯特法尼等著:《法国刑法总论精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4页。
    ①陈兴良著:《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53页。
    ②张明楷:“论刑法的谦抑性”,载《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
    ③[日]森下忠著:《犯罪者处遇》,白绿铉等译,中国纺织出版社1994年版,第4页。
    ④蔡碧玉:“二00五年新刑法修正综览”,载于台湾刑事法学会编:《刑法总则修正重点之理论与实务》,元照出版公司2005年版,第10页。
    ①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编:《检察业务指导》,2003年第2期,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4月版第15页。
    ①【台】许福生著:《刑事政策学》,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第416页。
    ②杨春洗主编:《刑事政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97400页。
    ①[法]卡斯东·斯特法尼著:《法国刑法总论精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6-17页。
    ①[日]西原春夫著:《刑法的根基与哲学》,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4页。
    ①肖扬主编:《中国刑事政策和策略问题》,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261页。
    ②马克昌主编:《中国刑事政策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21页。
    ③马克昌主编:《中国刑事政策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0-41页。
    ④彭真:《论新中国的政法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出版,第351—384页。
    ①马克昌主编:《中国刑事政策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20页。
    ①马克昌主编:《中国刑事政策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20页。
    ②肖扬主编:《中国刑事政策和策略问题》,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263页。
    ③吴大华:“论‘两少一宽’的少数民族刑事政策研究”,载《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8月。
    ④吴大华:“论‘两少一宽’的少数民族刑事政策”,载《犯罪从论(第三卷)》,2005年7月。
    ⑤季理华:“少数民族刑事政策的实践与完善初探”,载谢望原、张小虎主编:《中国刑事政策报告(第一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①王亚妮:《西藏刑事法律变通探析》,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2页。
    ②莫志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刑事政策的法制化刍议”,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1期。
    ③罗季常、胡启忠:“我国刑法对少数民族的适用问题初探”,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
    ①肖扬主编:《中国刑事政策和策略问题》,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263页。
    ②马克昌主编:《中国刑事政策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27页。
    ①马克昌主编:《刑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0页。
    ②高铭暄主编:《中国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8-69页。
    ③[美]克利福德·吉尔兹.地方性知识:事实与法律的比较透视(中译文).载梁治平编:《法律的文化解释》(增订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第二版,第126页。
    ①[美]索尔斯坦·塞林等著:《犯罪:社会与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36页。
    ②陈兴良著:《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1页。
    ③吴宗宪:《西方犯罪学史》,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653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28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7页。
    ①陈兴良著:《本体刑法学》,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76页。
    ①《周礼·王制》。
    ②王学辉:《从禁忌习惯到法起源运动》,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9页。
    ③《汉书》(卷42)。
    ④《史记》(卷117)。
    ⑤《后汉书》(卷87)。
    ⑥卢向科:《论刑法变通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适用的若干问题》,-中国政法大学硕士论文。
    ⑦苏钦:“论古代民族法律中的‘因俗而治’”,载《法学杂志》,1997年,第3期。
    ⑥《唐律疏议·刑名》。
    ⑨胡兴东:“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刑事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究”,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05月。
    ①田钒平,王允武:“善待少数民族传统习俗的法理思考”,载《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②梁正瀚:《民族自治地方刑法变通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③吴大华:“论民族习惯法的渊源、价值与传承”,载《民族研究》,2005年06期。
    ④梁正瀚:《民族自治地方刑法变通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①杨春洗主编:《刑事政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36、398页。
    ②何秉松主编:《刑事政策学》,群众出版社2002年版,第395页。
    ③马克昌主编:《中国刑事政策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93、97页。
    ④肖扬主编:《中国刑事政策和策略问题》,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73、75页。
    ⑤肖扬主编:《中国刑事政策和策略问题》,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264页。
    ①马克昌主编:《中国刑事政策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23页。
    ①黄华生,喻晓玲:“回归宽严相济:我国基本刑事政策的调整”,载《犯罪学论丛》(第六卷),中国检察出版2008年版,第170页。
    ②黄京平:“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时代含义及实现方式”,载《法学杂志》,2006年第04期。
    ③王顺安:“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之我见”,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Ol期。
    ④张远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时代精神解读”,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3月。
    ①陈兴良:“严打利弊之一”,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2004年第5期。
    ②李欣:《‘两少一宽’刑事政策的法理分析》,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①梁华仁、石玉春:“论刑法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变通“,载《政法论坛》2001年第2期。
    ②夏黎阳:“论少数民族公民刑事犯罪案件中刑法及‘两少一宽’政策的适用”,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③梁华仁,石玉春:“论刑法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变通”,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④康耀坤:“论‘两少一宽’刑事政策在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适用”,载《昆明理工大学报》2007年第8期。
    ⑤刘仁文:《论刑事政策的执行》,参见http://review.jcrb.com.cn/ournews/asp/(正义网),2001年11月13日。
    ①马克昌主编:《中国刑事政策学》,武汉人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25页。
    ②张坚:“如何理解少数民族地区‘两少一宽’的刑事政策”,载《法学》,1989年第4期。
    ③刘希:“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犯罪的社会控制——基于法律人类学视角”,载《犯罪研究》,2006年第3期。
    ④马克昌主编:<中国刑事政策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25页。
    ⑤马克昌主编:《中国刑事政策学》,武汉人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26页。
    ⑥夏黎阳:“论少数民族公民刑事犯罪案件中刑法及‘两少一宽’政策的适用”,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①肖扬主编:《中国刑事政策和策略问题》,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269页。
    ②吴大华:“中国刑法与少数民族人权保障”,载《人权》,2005年第5期。
    ③雷堂:《论国家刑事法律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施》,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第93页。
    ①肖扬主编:《中国刑事政策和策略问题》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267页。
    ②艾尔肯·沙木沙克:“论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刑事政策之贯彻与完善”,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五期。
    ③湖南长沙公判特大黑社会性质组织案42人获刑,参见http://www.changsha.cn/(星辰在线-长沙晚报)2008年11月22日。
    ①曲新久:“刑事政策与刑法适用”,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6月。
    ②游伟,赵运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及其困境与出路”,载《法律适用》,2009年10期。
    ①卢建平:“我国的刑事政策研究”,载《人民检察》,2009年。
    ②刘远著:《刑事政策哲学解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5-191页。
    ③[德]孔德·凯赛尔:《犯罪学》,赵可等译,西北政法学院出版社1976年版,第60页。
    ④李学斌、薛静:“论我国刑事政策与刑法的关系”,载《青海社会科学》1992年第2期。
    ⑤马克昌著:《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95页。
    ①胡启忠:“论民族地区的法律变通”,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7期。
    ②同上注。
    ③赵晓辉著:《中国法律在少数民族地方的实施》,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68-170页。
    ①张冠梓:《论法的成长——来自南方山地法律民族志的诠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366页。
    ②吴宗金主编:《中国民族法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32页。
    ①[美]本杰明·内森·卡多佐:《法律的生长》,刘培峰,刘骁军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25页。
    ①人大常委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释义》,法律出版2009年版。
    ①郭星华:“国家法律与民间规范的冲突和互动”,载《江海学刊》2003年第1期。
    ②尹伊君:《社会变迁的法律解释》,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16页。
    ③[美]罗杰·科特威尔《法律社会学导论》华夏出版社第22页。
    ①[美]Don C. Gibbons, Society, Crime and Criminal Behavior (Fifth Edition), Prentice- Hall, Inc,1987. p 7-9.
    ②梁根林:《刑事政策:立场与范畴》,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77页。
    ③严励:《中国刑事政策原理》,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468页。
    ④[日]大谷实著:《刑事政策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83页。
    ①[日]大谷实著:《刑事政策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07页。
    ②[德]耶赛克:“世界性刑法改革运动”,载《法学译丛》1981年第1期。
    ③刘仁文:“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研究”,载《当代法学》,2008年第1期。
    ①竹怀军:“刑法在民族自治地方变通或者补充的几个基本关系”,载《法学杂志》,2005年第02期。
    ①张晓辉:《中国法律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施》,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83页。
    ②邹渊:“少数民族习惯法”,载《贵州民族研究》,1999年第4期。
    ③《古兰经》,马坚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4页。
    ①林纪东:《刑事政策学》,台北“国立”编译馆1969年版,第6页。
    ②刘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科学定位与司法适用”,载《法学》2007年第2期,第25页。
    ①[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59页。
    ②[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82页。
    ①《辞海(1979年版,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第17—40页。
    ②《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商务印书馆2002年新1版,第510页。
    ③刘凌梅:“西方国家刑事和解理论与实践介评”,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1期。
    ① D E Peachey,Kitchener Experiment (From Mediation and CriminalJustice:Victims, Offenders and Community, P 14-26,1989,Martin Wright and Burt Galaway, eds.--See NCJ-118327)
    ② Krestin F.Grunewald and Priya Nath: Defence—based victim Outreach:Restorative Justice in Capital Cases Capital Defense Journal. Washington & Lee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 spring 2003.
    ①[美]罗·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55页。
    ②【美]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44页。
    ③严励:“论刑事政策的价值目标”,载《法学评论(双月刊》,2004年第3期。
    ④谢望原:《刑罚价值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年版,第15-16页。
    ①[美]罗尔斯著:《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3页。
    ②[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52页。
    ③ Grey, Thomas, What good is legal pragmatism? In Pragmatism in law and society, edited by Michael Brint and William Weaver,1991 by Westview Press inc.p 16.p 10.
    ①[美]理查德·A·波斯纳著:《法律的经济分析》(上),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31页。
    ②赵国华:“论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载《江海学刊》2010年第02期。
    ①[法】米海依尔·戴尔玛斯—马蒂:《刑事政策的体系》,卢建平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55页。
    ② Sybille van der Sprenkel,LEFAL Institution In China:a Sociological Analysis (London:Athlone Press,1962)
    ③刘洋:“刑事和解的经济学分析”,http://www.china-lawyering.com/luntan7/post/362.asp。
    ④于语和:《民间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3-28页。
    ①梁治平:《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5页。
    ② Herman Bianchi, Justice as Sanctuary:Toward a System of Crime Control, Bloomington:Indian University Press,1994,p.10.
    ③高其才:“论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文化”,载《中国法学》,1996年第1期。
    ④吴大华:“中国刑法与少数民族人权保障”,载《人权》,2005年5期。
    ⑤杜宇:“当代刑法实践中的习惯法:一种真实而有力的存在”,载《中外法学》,2005年第1期。
    ⑥王学辉:《从禁忌习惯到法起源运动》,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56页。
    ①吕欣:“恢复性司法在中国——以民间法为视角”,谢晖:《民间法》(第五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②张济民:《诸说求真一藏族部落习惯法专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61、329-330页。
    ③苏永生:“‘文化的刑法解释论’之提倡——以‘赔命价’习惯法为例”,载《法商研究》2008年第5期。
    ④张济民:《寻根理枝—藏族部落习惯法通论》,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40-350页。
    ⑤《古兰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①金晶:“回族穆斯林的风俗习惯与我国统一刑法典之间的协调问题初探”,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2年。
    ②刘之雄:“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变通施行刑法之机制研究——以刑事和解为视角的考察”,载《法商研究》,2012年第3期。
    ③刘之雄:“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变通施行刑法之机制研究——以刑事和解为视角的考察”,载《法商研究》,2012年第3期。
    ①齐文远苏永生:“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的少数民族犯罪控制——以治理、互动和谦抑理念为视角”,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②谢晖:“论刑事和解与民间规范”,载《现代法学》,2011年第2期。
    ③赵英彬、尹彦品:“刑事和解制度的本土化及其构建”,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④冯卫国:“犯罪控制与社会参与——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思考”,载《法律科学》2007年第2期。
    ①齐文远苏永生:“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的少数民族犯罪控制——以治理、互动和谦抑理念为视角”,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①马克昌:《比较刑法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7页。
    ①[日]大塚仁:《刑法要论》,1984年版,第19页。转引自张智辉:《刑法理性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6页。
    ③陈兴良:《刑法的价值构造》(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92页。
    ④苏永生:“论罪刑法定原则与民族习惯法”,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年第5期。
    ⑤马静华,罗宁:“西方刑事和解制度考略”,载《福建公安高等学校学报》,2006年第1期。
    ①[德】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王朴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50页。
    ②蒋超:“论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现代化途径”,载《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③陈金全:《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350页
    ①[美]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76页。
    ①[美]雷纳·纳达:《文化人类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283页。
    ②刘希:“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犯罪的社会控制”,《犯罪研究》,2006年第3期。
    ①[德]李斯特著:《德国刑法教科书》,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2页。
    ①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挑战贫困——新疆现阶段反贫困进程的评价及分析.2006年12月14日。
    ②彭轩雁肖中云:“高校合并后的文化冲突及其重建”,载《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①[英]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美]索尔斯坦.塞林著:《犯罪:社会与文化》,许章润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29、136页。
    ②严景耀著:《中国的犯罪问题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54页。
    ①吴宗宪著:《西方犯罪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09页。
    ②吴宗宪著:《西方犯罪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10页。
    ①张远煌著:《犯罪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17页。
    ①【美】特拉维斯·赫希著:《少年犯罪原因探讨》,吴宗宪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年版,第14页
    ②[美]特拉维斯·赫希著:《少年犯罪原因探讨》,吴宗宪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年版,第25页
    ③[美]戴维·波普诺著:《社会学》,李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1版,454-456页。
    1.马克昌著:《中国刑事政策学》,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马克昌著.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3.马克昌主编:《刑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马克昌:《比较刑法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马克昌主编:《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莫洪宪:《犯罪学概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
    8.高铭暄主编:《中国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9.陈兴良著:《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陈兴良著:《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陈兴良著:《当代中国刑法新视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2.陈兴良著:《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3.陈兴良著:《本体刑法学》,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4.谢望原、卢建平著:《中国刑事政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5.谢望原、张小虎主编:《中国刑事政策报告(第一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16.谢望原、张小虎主编:《中国刑事政策报告(第一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17.谢望愿、肖中华、吴大华编:《中国刑事政策报告(第三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
    18.卢建平著:《刑事政策学》,中国人民大学社2007年版。
    19.卢建平著:《刑事政策与刑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0.卢建平主编:《中国刑事政策研究综述》,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年。
    21.赵秉志主编:《刑事政策专题探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2.赵秉志、种松志著:《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
    23.赵秉志著:《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极其防范对策专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4.赵秉志:《和谐社会的刑事法治》(上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5.张军、赵秉志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司法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的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2010年版。
    26.杨春洗主编:《刑事政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7.何秉松主编:《刑事政策学》,群众出版社2002年版。
    28.肖扬主编:《中国刑事政策和策略问题》,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29.曲新久著:《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0.严励等著:《中国刑事政策原理》,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31.严励著:《刑事司法与犯罪控制的新发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32.齐文远、周详著:《刑法、刑事责任、刑事政策研究—哲学、社会学、法律文化的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3.张远煌著:《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法改革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4.张远煌著:《现代犯罪学的基本问题》,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
    35.储槐植著:《刑事一体化与关系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6.赵运锋著:《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司法适用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
    37.周玉华著:《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司法机制完善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
    38.张亚平著:《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方略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版。
    39.卫磊:《刑事政策的当代发展》,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
    40.魏东主编:《刑事政策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1.汪明亮:《社会资本与刑事政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2.刘仁文著:《刑事政策初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3.刘远著:《刑事政策哲学解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4.许秀中著:《刑事政策系统论》,中国长安出版社2008年版。
    45.莫晓宇:《刑事政策体系中的民间社会》,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6.郑齐猛著:《中国民族刑事政策研究》,民族出版社2010年版。
    47.侯宏林著:《刑事政策的价值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8.刘沛谓著:《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系统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2010年版。
    49.蒋熙辉著:《刑事政策之反思与改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50.王牧著:《犯罪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51.刘广三著:《犯罪控制视野下的刑事诉讼》,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2.刘广三著:《犯罪现象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3.吴宗宪:《西方犯罪学史》,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54.吴宗宪.《西方犯罪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5.康树华:《犯罪学——历史·现状·未来》,群众出版社1998年版。
    56.梁根林著:《刑事政策:立法与范畴》,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57.纪德尚著:《犯罪控制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58.许章润:《犯罪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59.本书组:《云南少数民族罪犯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60.刘麒生:《郎伯罗棱氏犯罪学》,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
    61.徐久生著:《德语国家的犯罪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62.翟中东著:《犯罪控制——动态平衡论的见解》,中国政法大学出2004年版。
    63.刘灿璞:《当代犯罪学》,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
    64.白建军著:《关系犯罪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5.张智辉着:《理性地对待犯罪》,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66.人大常委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释义》法律出版2009年版。
    67.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编:《检察业务指导》,2003年第2期,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4月版。
    68.梁治平主编:《法律的文化解释》,三联书店1994年版。
    69.梁治平:《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0.梁治平:《法辩—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1.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2.苏力著:《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3.戴小明等著:《民族法制问题探索》,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74.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编著:《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75.郑杭生主编:《民族社会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6.吴宗金张晓辉著:《中国民族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77.高其才:《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8.王学辉:《从禁忌习惯到法起源运动》,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79.谢晖:《民间法》(第五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0.陈金全:《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81.张济民:《寻根理枝—藏族部落习惯法通论》,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82.张济民:《诸说求真—藏族部落习惯法专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83.于语和:《民间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4.张晓辉:《中国法律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施》,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85.张冠梓:《论法的成长——来自南方山地法律民族志的诠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86.张明楷著:《法益初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7.熊永明、胡祥福著:《刑法谦抑性研究》,群众出版社2007年版。
    88.吴大华著:《中国少数民族犯罪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贵州世居少数民族为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89.吴大华著:《民族与法律》,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90.胡联合著:《代世界恐怖主义与对策》,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
    91.胡联合著:《只眼看恐怖主义》,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92.张国庆著:《现代公共政策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3.胡宁生著:《现代公共政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94.郑传坤主编:《公共政策学》,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9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禁毒》,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6.李寰著:《新疆研究》,重庆印书局1944年版。
    97.马大正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新疆稳定问题的观察与思考》,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8.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下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99.孙正聿著:《辩证法研究》(下),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00.《古兰经》,马坚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1.陈光中、徐静村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0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
    103.《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04.《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
    105.《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106.《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54页。
    107.《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08.《彭真文选》,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11页。
    109.彭真:《论新中国的政法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110.《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23页。
    111.罗瑞卿:《我国肃反斗争的主要情况和若干经验》,法律出版社1956年版。
    112.尚庆飞主编:《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13.高潮马建石主编:《中国历史刑法志注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14.《周礼·王制》。
    115.汉书》(卷42)。
    116.《史记》(卷117)。
    117.《后汉书》(卷87)。《唐律疏议·刑名》。
    118.《尚书·康诰》。
    119.《尚书·召诰》
    120.《论语·为政》。
    121.董仲舒:《春秋繁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122.《尚书·吕刑》。
    123.《周礼·秋官·司寇》。
    124.《晋书·刑法志》。
    125.《左传·昭公二十年》。
    126.孙无忌等撰:《唐律疏议》,中华书局1983年版。
    127.《明史·刑法志》。
    128.方慧主编:《少数民族地区习俗与法律的调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9.韩延龙、常兆儒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3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130.《2011中国法律年鉴》,中国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131.《辞海(1979年版,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
    13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辑:《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刷馆2005年版。
    133.许福生著:《刑事政策学》,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134.谢瑞智著:《中外刑事政策之比较研究》,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97年版。
    135.许福生著:《刑事学讲义》,台北“国兴印刷厂”2001年印刷。
    136.林纪东著:《刑事政策学》,台北“国立”编译馆,1963年版。
    137.张甘妹著:《刑事政策》,台湾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79年版。
    138.林纪东著:《刑事政策学》,台北“国立”编译馆1969年版。
    139.台湾刑事法学会编:《刑法总则修正重点之理论与实务》,元照出版公司2005年版。
    140.林山田著:《刑罚学》,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版。
    141.[英]因尼斯著:《解读社会控制》,陈天本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42.[英]戈登·休斯著:《解读犯罪预防》,刘晓梅刘志松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43.[法]雅克.博里康朱琳编著:《法国当代刑事政策研究及借鉴》,朱琳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44.[日]大谷实著:《刑事政策学》,黎宏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45.[美]基辛著:《文化人类学》,张恭启、于嘉云译,巨流图书公司2004年版。
    146.[法]亨利·布律尔著:《法律社会学》,许钧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47.[法】米海依尔·戴尔玛斯·马蒂,卢建平译:《刑事政策的主要体系》,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48.[美]霍贝尔著:《初民的法律》,周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14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50.[美]M.w.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科学哲学导论》,范岱年等译,求实出版社1983年版。
    151.[意]贝卡利亚著:《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152.[英]边沁著:《立法理论——刑法典原理》,孙力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53.[俄]A·H·库罗帕特金著:《喀什噶利亚》,董兴森、吴筑星译,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54.[英]迈克尔·希尔著:《理解社会政策》,刘升华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55.[德]李斯特著:《德国刑法教科书》,徐久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56.[法]马克·安塞尔著:《社会防卫思想》,卢建平译,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8年版。
    157.[俄]伊·道尔戈娃著:《犯罪学》,赵可等译,群众出版社2000年版。
    158.[波兰]布鲁诺·霍尼斯特著:《比较犯罪学》,高明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59.[德]罗克辛著:《德国刑法学总论》第1卷,王世洲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60.[法]卡斯通·斯特法尼等著:《法国刑法总论精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61.[意】杜里奥·帕多瓦尼:《意大利刑法原理》,陈忠林译,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62.[德]冈特·施特拉腾韦特、洛塔尔·库伦著:《刑法总论I——犯罪论》,杨萌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63.[日]森下忠著:《犯罪者处遇》,白绿铉等译,中国纺织出版社1994年版。
    164.[日】西原春夫著:《刑法的根基与哲学》,顾肖荣等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
    165.[法】迪尔凯姆著:《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狄玉明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166.[美】索尔斯坦·塞林等著:《犯罪:社会与文化》,许章润、幺志龙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67.[英]罗杰·科特威尔:《法律社会学导论》,潘大松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168.[美]本杰明·内森·卡多佐:《法律的生长》,刘培峰,刘骁军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69.[英]边沁著:《法律与立法原理导论》,时殷弘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170.[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许家星译,上册,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171.[美]罗·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沈宗灵、董世忠等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172.[美]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杨砾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173.[美]罗尔斯著:《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174.[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75.[美】理查德·A·波斯纳著:《法律的经济分析》(上),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176.[美]迈克尔·D·贝勒斯:《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177.[德]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王朴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78.[美]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179.[美】雷纳·纳达:《文化人类学》,刘燕鸣韩养民编译,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180.【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李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81.[美]沃尔德等:《理论犯罪学》,方鹏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安瑞:“从国外民族问题看我国的民族政策”,载《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第1
    期。
    2.储槐植:“犯罪发展与刑法演变”,载《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5期。
    3.储槐植,赵合理:“构建和谐社会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实现”,载于《法学杂志》,2007年第1期。
    4.宾雪花:“青少年犯罪现状、特点和预防对策探析”,载《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2月。
    5.张建军:“少数民族刑事政策的内涵及适用”,载《犯罪研究》,2008年第3期。
    6.艾尔肯·沙木沙克:“新疆毒品犯罪现状及其舫治对策探讨”,载《犯罪研究》,2010年3期。
    7.艾尔肯·沙木沙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犯罪与防治对策探讨——以新疆籍流动人口为例”,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11年第2期。
    8.艾尔肯·沙木沙克:“论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刑事政策之贯彻与完善”,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03期。
    9.杨亚非:“新疆毒品犯罪问题”,载《中国刑事警察》,2004年第6期。
    10.课题组:“我国大麻种植利用情况调查分析”,载《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11.汪开治:“毒草大麻”,载《植物杂志》,1999年6期。
    12.张文盛:“试论新疆的大麻毒品犯罪”,载《新疆社会经济》,1993年第1期。
    13.阿巴克热·哈迪尔:“浅谈我区毒品犯罪的现状及对策”,载《政治学习》,1995年第4期。
    14.康树华:“当前我国毒品犯罪状况和特点与治理对策”,载《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11月。
    15.李彦明:“谈新疆毒品态势的严重性”,载《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2期。
    16.杨恕、林永峰:“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年第5期。
    17.臧建国、王新建:“当前‘伊扎布特’组织在中亚发展态势研究”,载《新疆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18.张运德:“浅析‘伊扎布特’在新疆渗透破坏活动的本质”,载于《新疆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19.于靖民:“恐怖主义犯罪的特征和现状分析”,载《中国司法》,2009年2期。
    20.刘帅:“浅谈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的主要类型及防范策略”,载《才智》,2011年第9期。
    21.田宏杰:“恐怖主义犯罪的界定”,《法律科学(西北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22.杨春洗、余诤:“论刑事政策视野中的‘严打’”,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12期。
    23.吴宗宪:“解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24.姜涛:“刑事政策的理性架构”,载《现代法学》2006年第4期。
    25.姜涛:“‘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制度基础与价值边界”,载《法商研究》,2007年第1期。
    26.房绪兴:“‘宽严相济’与‘轻轻重重’的刑事政策”,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27.汪学沛:“刑事政策学刍议”,载《法学季刊》,1987年第4期。
    28.周振想:“论刑事政策”,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1期。
    29.甘雨沛:“我国刑法学科学体系中的刑事政策学”(上),载《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1期。
    30.魏克家:“论刑事政策的几个问题”,载《政法论坛》1994年第2期。
    31.梁根林:“解读刑事政策”,载《刑事法评论》第11卷。
    32.刘仁文:“论刑事政策的概念与范围”,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33.刘仁文:“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研究”,载《当代法学》,2008年第1期。
    34.王文华:“论刑事政策的法治化基础”,载《刑事法学》(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04年第4期。
    35.马克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罚立法的完善”,载《法商研究》,2007年第1期。
    36.马克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刍议”,载《人民检察》2006年第10期。
    37.马克昌:“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定位”,载《中国法学》,2007/04
    38.高铭喧:“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酌定量刑事情节的适用”,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01期。
    39.赵秉志:“论少数民族公比的刑事责任问题”,载《中国法学》,1988年第5期。
    40.赵秉志:“和谐社会构建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1月。
    41.赵秉志:“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中的中国刑事司法”,载《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月。
    42.张小虎:“犯罪分类的观念与形态”,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43.张小虎:“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的时代精神”,载《江海学刊》,2007.
    44.刘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科学定位与司法适用”,载《法学》2007年第2期。
    45.刘冬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我国刑法立法的完善”,载《公安研究》,2006年第10期。
    46.陈兴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载《法学杂志》2006年第2期。
    47.张明楷:“论刑法的谦抑性”,载《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
    48.朱立恒:“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刑罚观依据”,载《时代法学》,2012年第4期。
    49.莫志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刑事政策的法制化刍议”,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1期。
    50.罗季常、胡启忠:“我国刑法对少数民族的适用问题初探”,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
    51.苏钦:“论古代民族法律中的‘因俗而治’”,载《法学杂志》,1997年第3期。
    52.胡兴东:“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刑事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究”,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05月。
    53.田钒平,王允武:“善待少数民族传统习俗的法理思考”,载《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54.吴大华:“论民族习惯法的渊源、价值与传承”,载《民族研究》,2005年06期。
    55.吴大华:“中国刑法与少数民族人权保障”,载《人权》,2005年第5期。
    56.吴大华:“中国少数民族犯罪问题及对策研究论纲”,载《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57.吴大华:“中国少数民族犯罪社会控制的实践与反思”,载《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58.黄京平、张枚:“刑事和解的司法现状与制度构建”,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59.黄京平:“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时代含义及实现方式”,载《法学杂志》,2006年第04期。
    60.王顺安:“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之我见”,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01期。
    61.张远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时代精神解读”,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3月。
    62.夏黎阳:“论少数民族公民刑事犯罪案件中刑法及‘两少一宽’政策的适用”,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63.梁华仁,石玉春:“论刑法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变通”,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64.康耀坤:“论‘两少一宽’刑事政策在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适用”,载《昆明理工大学报》 2007年第8期。
    65.张坚:“如何理解少数民族地区‘两少一宽’的刑事政策”,载《法学》,1989年第4期。
    66.刘希:“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犯罪的社会控制——基于法律人类学视角”,载《犯罪研究》,2006年第3期。
    67.冯仁强、李益明:“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与案件范畴”,载《法治研究》2007年第3期。
    68.卢建平:“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的应然追求”,载《法学论坛》,2007年第3期。
    69.卢建平:“我国的刑事政策研究”,载《人民检察》2009年。
    70.曲新久:“刑事政策与刑法适用”,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6月。
    71.樊凤林,刘东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我国刑法立法的完善”,载《公安研究》,2006年第10期。
    72.陈卫东,石献智:“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中的地位和作用”,载《江海学刊》,2002年第5期。
    73.黄伟明:“刑事政策与刑事立法关系的动态分析”,载《法学论坛》,2003年第3期。
    74.李学斌、薛静:“论我国刑事政策与刑法的关系”,载《青海社会科学》1992年第2期。
    75.胡启忠:“论民族地区的法律变通”,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7月。
    76.竹怀军:“刑法在民族自治地方变通或者补充的几个基本关系”,载《法学杂志》,2005年第02期。
    77.何立荣:“试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基本原则”,载《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8月。
    78.邹渊:“少数民族习惯法”,载《贵州民族研究》,1999年第4期。
    79.刘凌梅:“西方国家刑事和解理论与实践介评”,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1期。
    80.严励:“论刑事政策的价值目标”,载《法学评论(双月刊》,2004年第3期。
    81.严励、孙晶:“刑事政策刑法化的理性思考”,载《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4期。
    82.吴羽:“刑事政策的文化基础分析”,载《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83.狄世深:“刑事政策概念新探”,载《河北法学》,2008年3月。
    84.彭凤莲:“刑事政策的精神:惩治犯罪与促进社会发展的统一”,载《法学杂志》,2012年第6期
    85.黄华生:“‘宽严相济’与‘两极化’之辩析”,载《法学家》,2008年第6期。
    86.张娅娅:“刑事和解的价值追求与制度构建”,载《法治论丛》,2007年第6期。
    87.赵国华:“论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载《江海学刊》,2010年第02期。
    88.高其才:“论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文化”,载《中国法学》,1996年第1期。
    89.杜宇:“当代刑法实践中的习惯法:一种真实而有力的存在”,载《中外法学》,2005年第1期。
    90.苏永生:“‘文化的刑法解释论’之提倡——以‘赔命价’习惯法为例”,载《法商研究》2008年第5期。
    91.苏永生:“论罪刑法定原则与民族习惯法”,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年第5期。
    92.齐文远 苏永生:“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的少数民族犯罪控制——以治理、互动和谦抑理念为视角”,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93.谢晖:“论刑事和解与民间规范”,载《现代法学》,2011年第2期。
    94.赵英彬、尹彦品:“刑事和解制度的本土化及其构建”,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95.冯卫国:“犯罪控制与社会参与——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思考”,载《法律科学》2007年第2期。
    96.张殿军:“罪刑法定视域的少数民族习惯法”,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5月。
    97.马静华,罗宁:“西方刑事和解制度考略”,载《福建公安高等学校学报》,2006年第1期。
    98.马静华:“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及其在我国的制度构想”,载《法律科学》2003年第4期。
    99.向朝阳、马静华:“刑事和解的价值构造及中国模式的构建”,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06期。
    100.徐清宇、周永军:《民俗习惯在司法中的运行条件及障碍消除》,载《中国法学》,2008年第2期。
    101.杨方泉:“民族习惯法回潮的困境及其出路——以青海藏区‘赔命价’为例”,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102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与国家法的漏洞补充问题”,载《中国藏学》,2008年第3期。
    103.杜宇:《当代刑法实践中的习惯法:一种真实而有力的存在》,载《中外法学》,2005年第1期。
    104.田成有:“论国家制定法与民族习惯法的互补与对接”,载《现代法学》,1996年第6期。
    105.蒋超:“论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现代化途径”,载《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106.韩宏伟:“困境与出路:少数民族刑事习惯法的现代转型”,载《云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107.刘方权、陈晓云:“西方刑事和解理论基础介评”,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3年 第1期。
    108.王学成、张和林:“刑事和解的困境与出路”,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109.陈光中:“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和司法适用”,载《人民检察》2006年第5期(下)。
    110.高永久:“宗教对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双重作用”,载《《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111.张辉:“边境少数民族习惯法与维护边境社会秩序的关系”,载《武警学院学报》,2005年4月第2期。
    112.培英:“关于刑法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的规定问题”,载《民族论坛》,2000年第4期。
    113.周亦峰.张波:“民族自治地方刑事立法权的新解说”,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114.牛忠志:“正确把握我国‘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载《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
    115.肖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适用”,载《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11期。
    1.粱正瀚:《民族自治地方刑法变通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2.雷堂:《论因家刑事法律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施》,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博士生学位论文。
    3.刘欣:《“两少一宽”民族刑事政策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4.何挺:《“严打”刑事政策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博士生学位论文。
    5.李欣:《两少一宽刑事政策的法理分析》,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6.赵亮:《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刑事政策调整》,2008年4月,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7.郑齐猛:“中国民族刑事政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4月,博士学位论文
    1. Herman Bianchi, Justice as Sanctuary:Toward a System of Crime Control, Bloomington:Indian University Press,1994, p.10.
    2.D E Peachey, Kitchener Experiment From Mediation and Criminal Justice Victims, Offenders and Community, P 14-26,1989,Martin Wright and Burt Galaway, eds.-- See NCJ-118327.
    3. Krestin F. Grunewald and Priya Nath:Defence—based victim Outreach: Restorative Justice in Capital Cases Capital Defense Journal. Washington & Lee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 spring 2003.
    4. Grey, Thomas, What good is legal pragmatism? In Pragmatism in law and society, edited by Michael Brint and William Weaver,1991 by Westview Press inc. p 16,p 10.
    5. Sybille van der Sprenkel, LEFAL Institution In China:a Sociological Analysis, London: Athlone Press,1962.
    6. Restorative Justice:An assessment of victim satisfaction with victim -offender mediation, Mariam Male, B.A, April,2003.
    7. Ian Edwards. An Ambiguous Participant: the Crime Victim and Criminal Justice Decision-Making. British Journal of Criminology,2004,44(6) p.967-982.
    8. Joel Samaha, Criminal Procedure, West Wadsworth Publishing Hall Company,1999, p.22.
    9. Steven E. Barken Criminology:A Sociological Understanding, Prentice Hall, inc, 1997.
    10. Crime Prevention and Community Safety:New Directions, The Open University, 2002.
    11. Mireille Delmas-Marty, What Kind of Criminal Policy for Europe?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6.
    12. Eugene McLaughlin, John Muncie, Controlling Crime, The Open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UK.
    13. Don C. Gibbons. Society, Crime and Criminal Behavior (Fifth Edition). Prentice-Hall, Inc,1987. p7-9.
    14. #12
    15. #12
    16. international encyclopaedia of terrorism. Chicago:fizroy Dearborn publishers, 1997.
    17.Crime and Criminal Policy in Europe, Edited by Roger Hood, First published in 1989 by University of Ox fo rd; T he Chang ing Face of Crime and Criminal Policy in Euro pe, Edited by Roger Hood and Nestor E Courakis.
    18. Andrew Rutherford, Transforming Cr iminal Policy, Published 1996 by Waterside Press, P.11.
    19. Andrew Rutherford Ed, Criminal Policy Making, Published 1997 by Dartmouth Publishing Company Limited, P1.
    20. See Herbert L.the limits of the criminal sanc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68, p.50 A.
    21. Bruce.L.Benson. Customary Law with Private Means of Resolving Disputes and Dispensing Justice:A Description of a Modern system of Law and order without state coercion. Vol. No.2, Journal of Libertarian Studies,199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