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进出口商品价格关系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第二进口大国,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产生着极为深刻的影响,然而,中国巨大的进出口贸易普遍存在着出口商品价格十分低廉而进口商品价格普遍相对昂贵并不断上涨的情况,这种“高进低出”的价格状况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成为限制中国进一步提升的巨大障碍,这种状况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从长期看,将会严重削弱中国的经济发展,危及中国的国家经济安全。
     物价具有引领全局的重要作用,从中国进出口商品的价格角度来看,中国既是全球化时代的受益者,但也是一个全球化时代的受害者,中国在国际贸易中,通过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巨额的利润不断流失,国内经济形势变得充满不确定性。本文首先从价格规律着手,在介绍中国进出口商品及其价格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并在大量文献和事实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中国的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存在高价进口商品、低价出口商品“高进低出”价格态势,接着采用定性分析方法揭示了中国进出口商品价格“高进低出”的原因,并分别从中国进口商品价格和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的角度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沿着中国进出口商品的价格状况这一主线,对其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深刻影响,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国家经济安全等都与进出口商品的价格状况密切相关,中国不断恶化的物价形势正是进出口商品的价格状况在中国国内市场中的具体反映。由于中国进出口商品而导致的国内物价水平高涨,使得中国呈现出“低收入、高物价”格局,与发达国家的“高收入、低物价”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畸形的物价格局严重制约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改善中国进出口商品的价格状况是从根本上消除国内通货膨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物价形势日益严峻,CPI面临巨大的上涨压力,国内的通货膨胀虽然尚未失控,但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通过对中国进出口商品的价格状况进行研究,揭示了中国进出口商品的价格与国内通货膨胀的密切关系,为治理通货膨胀提供了一个重要通道。全球化日益凸显出国家经济安全的极端重要性,而这种安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价格这一手段来体现的,通过对中国进出口商品的价格状况的分析,指出中国进出口商品“高进低出”的价格状况严重削弱了中国的经济主权,甚至危害了中国的基本经济体制,对中国的国家经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是全球化时代影响中国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第一章主要是阐述价格以及价值规律,目的是突出价格的基础性与重要性,实际上是全文的铺垫。在全球化时代,所有的国家不论发达与落后都处于同一价格起跑线上,生产与销售、进口与出口价格水平的高低可以直接决定一国竞争的成败和生活水平的高低。
     第二章论述了中国进出口商品的价格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中国进出口商品的价格状况既是本文的研究基础,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通过对中国的进出口商品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中国进出口商品的价格状况、研究其价格规律。
     第三章、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分别从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的角度阐述了中国进出口商品价格状况以及这种价格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并剖析了进出口商品“高进低出”的原因,为下文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及最后的对策提供支持。
     第五章、第六章分别研究了通货膨胀现象以及中国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对中国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指出正是由于中国进出口商品的影响才导致了中国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要从彻底扭转控制国内的物价形势,抑制通货膨胀,必须从根本上扭转中国进出口商品现有的价格状况,切实提高对外贸易的效率与效益,使得对外贸易与中国国内的经济发展步入良性轨道。由于中国在商品进出口方面缺乏价格自主权,出口商品价格低廉而进口商品价格日益上涨,对中国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安全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第七章则针对中国进出口商品价格的“高进低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分别从效率、定价权、社会成本以及社会公平等四个大方面着手,采取综合手段来消除中国进出口商品价格的“高进低出”现象。效率是根本,既是提高出口价格的根本,也是降低进口价格的根本,效率与价格相辅相成,对经济发展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定价权则是一国的经济结构与经济实力在国际上的具体反映,只有掌握了进出口商品的定价权,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才会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面变动。社会成本是构成一国商品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中国进出口商品的价格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这一影响是单个企业必须面对但又无法控制的成本,国家必须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努力降低社会成本,使进出口商品价格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社会公平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对价格形势产生的深刻影响,因为价格实际上是一种分配手段,正是由于社会公平出现问题,才导致了价格这一分配手段的扭曲分配,而这种扭曲分配又进一步恶化了中国商品的进出口价格以及国内市场的价格水平。
China has become the world's biggest exporter and the second major importer,foreign trade has produced a very profound impact to China, however, China's hugeimport and export trade has a Distinctive features, the prices of export commodity arevery low and the prices of imported goods are expensive and are rising very quickly.The price situation has caused a tremendous negative impact on the China, and it ishas become a huge obstacle to China’s economy. If the situation has not afundamental change, to the long term, the prices will seriously undermine China's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danger China's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Pric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From the point of China's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y prices, China is both the beneficiaries of theglobalization, but the victim of globalization. From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China hasloss huge profit and its domestic economic situation become uncertainty. Began fromthe Price Law, this thesis has introduced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andtheir price relationship on the basis of the price terms of trade, and it drawn aconclusion that the prices of imported goods of China are expensive and the prices ofexport commodity of China are cheap relatively. Following reveal the reasons ofChina’s price situation by qualitative analysis method, and discussed the adverseeffects to China in detail.
     Along the main line of the price situation of the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goods,we found that the price of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has a profoundimpact on both the inflation and the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China's deterioratingprice situation is the reflection of the situation of the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to China’s domestic market.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has pushing the price level inChina, and it makes China showing a pattern of “low-income, high prices”, in starkcontrast to developed countries “high income, low prices”, this abnormal price patternis seriously restricted the improvement of Chinese living standards, so, improving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y price situ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liminate domestic inflation and safeguard China’s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At present, the domestic price situation is increasingly serious, the CPI facesgreat pressure to upward, although the domestic inflation not yet out of control, but ithas impacted people's lives seriously. Through the study to the situation of Chinaimport and export prices, it can clo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eign trade andthe domestic inflation, and can find an important way to control inflation.Globalization has increasingly highlighted the extreme importance of the nationaleconomic security, however the security can be come in to being is by means of theprice to commodity to a large extent. China’s price situation of foreign trade hasseriously weakened the economic sovereignty of China, and may even harm the basiceconomic system in China, it is a serious threat to China's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an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straints of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of China's nationaleconomic security.
     The first chapter describes the price and the Law of Value, and its purpose is tohighlight the price and it is a basic to whole article.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allcountries, whether developed and backward all are in the same price starting line, thelevel of production and sales, import and export price can directly determine acountry's competitive success and the living condition of its people.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situation of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commodity prices and the links between them. The price situation of import andexport of China is not only the basis of this study, and it is the focus of this PhD thesis.From the depth analysis to the prices of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thelps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y prices andto analysis of the price law to the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y.
     Chapter III and chapter IV are the focus of this PhD thesis. It researches thesituation of the prices of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y and its influence toChina respectively. In this process, it has analyzed the reason of the price situation ofChina, which provides support for further deep study of the below, and helps to drawthe last suggestions.
     Chapter V and chapter VI have studied the inflation phenomenon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prices of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o China's national economicsecurity respectively.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commodities, China has suffered a worsening of inflation. Only if Chinafundamentally reverses the current price situation of import and export and effectively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foreign trade, China can completelycontrol the domestic price situation and eliminate the inflation. At the same time, asthe lack of price autonomy in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goods, the prices of exportcommodity are lower and prices of imported goods are expensive. This phenomenonserious threat to China's economic sovereignty and China’s economic security, and it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harming China's economic security.
     Chapter7has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to change the price situation of China’simport and export, and from the four major aspects of efficiency, pricing power, socialcosts and social equity, to take comprehensive measures to change China’s import andexport commodity prices situation. Efficiency is the foundation both to improve theexport price, but also to reduce the prices of import. Efficiency and price go hand inhand and have playing a decisive impact to China. Pricing power is the reflection of acountry's economic structure and economic strength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onlyto master pricing power of the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the prices can bechange to China’s benefit. Social costs is an important part to make a country'scommodity prices, and it also have a huge impact to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prices,what’s more, whatever individual enterprises have to face but could do nothing to thesocial costs, the state must reduce social costs to promote the overall economicdevelopment and make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y prices towards to China'sinterest. Social equ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progress, and it influences theprice situation profoundly, because the price is actually a means of distribution, thesocial equity has been in trouble which leads to distort the allocation of the price, andthis distort in allocation deteriorating the prices of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commodities and the domestic market price levels.
引文
①弗里德曼:《货币的祸害》,59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①威廉配第:《赋税论》,中文版,34页,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①威廉配第:《赋税论》,中文版,34页,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②马克思:《资本论》,26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①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27页,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①王进雨:《美国公司发布全球住房负担报告:香港高居榜首》,载《法制晚报》,2012年1月23日。
    ②宗禾:《十年房价“竞赛”印度跑得最猛》,载《齐鲁晚报》,2012年3月24日。
    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对外贸易》,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①余永定:《中国外贸在做“赔本买卖”,贸易条件在恶化》,载《北方经济(综合版)》2010年(9)。
    ①朱宏任:《工信部:前2月钢企利润仅3%,钢铁行业形势严峻》,载《每日经济新闻》,2010年4月23日。
    ①一凡:《低价大量出口,稀缺资源重晶石流失严重》,载《中国化工报》,2009年8月16日。
    ②陈颖晖:《稀土“定价权”求解》,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8月12日。
    ①马克思:《资本论》,上卷,12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①李广英、柏帆:《出口商品的价格博弈分析》,载《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11)。
    ①姚建年:《中国整体科技实力落后发达国家15到20年左右》,新华网,2006年03月12日。
    ①洛涛、王一娟:《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载《经济参考报》,2007年4月24日。
    ①马建堂:《全面认识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载《人民日报》,2011年3月17日。
    ③郎咸平:《产业链阴谋I: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51页,上海,东方出版社,2008。
    ①宋和平:《中国连续16年成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载《中国青年报》,2011年9月19日。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59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59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③文风:《将巨额外汇转为商品储备,增强大宗商品定价权》,载《证券日报》,2010年5月20日。
    ①国家统计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页,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②陈颖晖:《稀土“定价权”求解》,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8月12日。
    ①林吉双、董赪:《我国缺失国际贸易定价权的经济学分析》,载《国际经贸探索》,2011(7)。
    ①汪孝宗、吴鹏:《我国战略石油储备2020年将提升至约8500万吨》,载《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1月18日。
    ②张媛、李觅:《中国农产品物流环节损耗是美国、日本十倍》,载《经济参考报》,2011年6月30日。
    ③厉以宁:《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32页,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①李会:《合同履约率仅五成“失信”重创中国企业》,载《中国产经新闻报》,2011年5月5日。
    ②魏小央:《信用缺失致中国企业年损6000亿元》,载《中国贸易报》,2011年5月19日。
    ③吴力:《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载《国际商报》,2011年12月21日。
    ④陈琳:《全球14万公里收费公路10万在中国,官员呼吁整顿》,载《北京晨报》,2011年6月30日。
    ①李晓辉:《2010年中国钢铁企业利润率3.5%,其行业利润排名垫底》,载《中国证券报》,2010年12月20日。
    ②李建伟、余斌:《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载《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7月22日。
    ①聂辉华:《中国部分物价确比美国高,学者称因税收太重》,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7月15日。
    ①米尔顿·弗里德曼:《货币的祸害》,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②米尔顿·弗里德曼:《货币的祸害》,1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①张小玲:《关于国家经济安全的探究》,载《统计与决策》,2002年(5)。
    ②雷家骕:《关于国家经济安全研究的基本问题》,载《管理评论》,2006(7)。
    ①钟山:《理性看待中国外贸依存度问题》,载《人民日报》,2010年2月5日。
    ②陈偲:《运营商利润总和为苹果七成运营商沦为苹果打工者?》,载《国际金融报》,2012年3月27日。
    ①马海天:《价格跌破成本多晶硅行业2011》,载《国际商报》,2011年12月22日。
    ①刘志彪、张杰:《从融入全球价值链到构建国家价值链:中国产业升级的战略思考》,载《学术月刊》,2009(9)。
    ①吴明熹:《培育世界知名品牌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载《中国科技产业》,2006(3)。
    ②李珊、周天曾、李蔚:《管理批判:“中国制造”的两大硬伤》,载《企业管理》,2007(1)。
    ①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127页,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1.马克思:《资本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梁勇:《开放的难题,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成思危:《东亚金融危机的分析与启示》,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
    4.张幼文、周建明:《经济安全——金融全球化的挑战》,上海,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9。
    5.弗里德曼:《货币的祸害》,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6.陈曦、曾繁华:《国家经济安全的维度、实质及对策研究:基于外资并购视角的案例分析》,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7.雷家骕:《国家经济安全理论与方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8.卢晓勇等:《利用外资战略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9.刘斌:《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与风险应对》,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10.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1.何茂春:《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与规则:兼论扩大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12.陈叔红:《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国家经济安全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13.聂富强等著:《中国国家经济安全预警系统研究》,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14.马杰:《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15.王永县主编:《国外的国家经济安全研究与战略》,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16.郑通汉:《经济全球化中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长沙,国防大学出版社,1999。
    17.王宪磊主编:《稳定价格的应对策略与可行性政策的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18.白瑞雪,白暴力:《价格总水平上涨的机制与原理:物价上涨的理论与现实分析》,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19.孙学工等:《新一轮价格总水平上升问题研究》,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20.徐桂华:《中国经济安全的国家战略选择》,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1.米尔顿·弗里德曼:《价格理论》,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22.张正主编:《价格行为概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23.朱海就:《市场的本质:人类行为的视角与方法》,上海,三联书店,2009。
    24.杨继瑞主编:《价格理论与实践》,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25.厉以宁:《超越政府与超越市场—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6.郎咸平:《产业链阴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上海,东方出版社,2008。
    27.白景明、周雪飞:《谁在牵着物价走》,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8.陈星:《自然资源价格论》,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
    29.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12月。
    30.谭本艳:《中国核心通货膨胀问题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5月。
    31.贾俐俐:《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国际贸易的视角》,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
    32.孙伟忠:《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与比较优势陷阱、贸易结构》,载《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3.赵俊康:《国际贸易、劳动力市场与国民福利》,载《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1)。
    34.胡俊:《关于“中国制造”模式亟待转型的思考》,载《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
    35.李振艺:《中国贸易增长方式——廉价出口商品的反思》,载《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1)。
    36.邵霖:《中国出口企业现状分析》,载《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4)。
    37.顾海兵、王鑫琦:《国家经济安全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6)。
    38.黄保亮、杨丽娟:《中国出口产品非正常低价现象研析》,载《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0(5)。
    39.宾建成:《关于治理中国出口商品低价竞销行为的思考》,载《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3(12)。
    40.陈玉财、李姝:《中国大宗商品定价权的现实思考与策略选择》,载《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4)。
    41.李珊、周天曾、李蔚:《管理批判:“中国制造”的两大硬伤》,载《企业管理》,2007(1)。
    42.白明:《透视中国进口大宗商品的价格尴尬》,载《中国经贸》,2011(2)。
    43.胡丹婷、黄鑫烨:《中国进口商品结构分析及其启示》,载《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8(2)。
    44.苗长青:《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基于SITC、SNA及其他分类标准上的分析》,载《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5)。
    45.李文臣:《中国低价出口的成因分析》,载《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第26卷,2008(1)。
    46.杨文选、李杰:《自然资源价格改革的路径选择》,载《中国物价》,2009(7)。
    47.李钢:《反倾销围堵下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策略研究》,载《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5)。
    48.武富安:《物价上涨过快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载《商业经济》,2011(12)。
    49.邓晓馨:《中国出口产品超常低价深层原因探析》,载《沈阳干部学刊》,2009(2)。
    50.江彬:《中国国际贸易定价权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载《中国市场》2010(49)。
    51.金永:《中国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载《特区经济》,2009(4)。
    52.涂珊:《中国企业低价出口商品的利弊分析》,载《国际商贸》,2011(11)。
    53.张士铨:《国家经济安全研究的整体思考》,载《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3(7)。
    54.刘来平:《资本投资、商品性质变化与价格过山车——从投资的性质分析2008年以来部分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现象》,载《中国物价》,2011(7)。
    55.张友国:《资源价格偏低——中国发展中的两难问题》,载《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3)。
    56.范德胜:《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形成和运用研究——基于1997-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载《南京社会科学》,2011(9)。
    57.李冰:《中国出口产品低价竞销的迷局》,载《经济导刊》,2010(12)。
    58.杜芳:《中国企业低价出口的现状及改革》,载《商场现代化》,2011(12)。
    59.肖武岭:《中国出口低价竞争的危害及对策分析》,载《当代经济管理》,2007(6)。
    60.肖武岭:《跨国公司技术垄断战略对中国的启示》,载《科技与经济》,2005(6)。
    61.陈志军、鲍国:《试析中国产品低价出口的形成原因》,载《经济与贸易进步》,2007(5)。
    62.史兴旺、王娟、史永芳:《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探讨》,载《会计之友》2009(12)。
    63.袁千惠:《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建议》,载《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2)。
    64.陈作功、程蹊:《中国对外贸易影响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的路径分析》,载《国际金融研究》,2004(2)。
    65.龚明鑫:《正视全球高物价时代来临》,载《两岸经贸月刊(台湾)》,2008(4)。
    66.张哲人、赵鹏、周梅:《对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问题的初步探讨》,载《中国经贸导刊》,2007(18)。
    67.康波、冷崇总:《关于输入型通货膨胀问题的思考》,载《价格月刊》,2008(9)。
    68.马林丽、李雪梅:《对当前通货膨胀问题的思考》,载《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8(6)。
    69.类承曜:《当前的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吗》,载《中国金融》,2008(15)。
    70.范艳丽:《浅谈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影响》,载《时代金融》,2011(17)。
    71.刘志彪、张杰:《从融入全球价值链到构建国家价值链:中国产业升级的战略思考》,载《学术月刊》,2009(9)。
    72.许士春、何正霞:《中国出口的经济效率分析》,载《国际贸易问题》2008(6)。
    73.李颋、徐从才:《论现代流通成本》,载《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12)。
    74.李广英、柏帆:《出口商品的价格博弈分析》,载《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11)。
    75.李建霞、杨印刚、刘建华:《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和挑战》,载《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5)。
    76.张敏、丁化:《对“中国制造”危机的思考》,载《云南财经学院学报》,第22卷(3)。
    77.张小玲:《关于国家经济安全的探究》,载《统计与决策》,2002(5)。
    78.万正晓:《对外开放中的风险防范与国家经济安全研究》,载《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79.丁冰:《试析中国利用外资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关系》,载《当代经济研究》,2011(11)。
    80.高昊、张一弓:《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经济发展比较探析》,载《经济问题探索》,2010(2)。
    81.李艳芳:《市场经济中的诚信伦理》,载《经济师》,2011(10)。
    82.侯若石、李金珊、侯方玉:《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国际经验》,载《中国市场》,2010(42)。
    83.王万山、伍世安:《中国争取大宗进口物资国际定价权的基本策略》,载《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6(5)。
    84.董桂才:《中国战略性资源进口的依赖性及其对资源供给安全的影响》,载《国际贸易问题》,2009(3)。
    85.胡立法:《当下中国出口导向战略的可持续性——一个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理论分析》,载《世界经济研究》,2011(8)。
    86.吕俊华:《中国个人收入分配改革探析》,载《特区经济》,2011(11)。
    87.李增广:《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建议——基于SWOT视角的分析》,载《经济与管理》,2009(12)。
    88.张海燕:《世界经济危机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轻纺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载《企业经济》,2010(10)。
    89.刘宏、王丽:《从大综商品国际市场定价权的缺失看我国如何确立碳交易市场定价权》,载《时代经贸》,2011(3)。
    90.顾海兵、王鑫琦:《国家经济安全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6)。
    91.张志波/齐中英:《论国家经济安全》,载《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92.张一弓、高昊、崔俊富:《中国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演进及内涵》,载《财经问题研究》,2010(3)。
    93.万正晓:《对外开放中的风险防范与国家经济安全研究》,载《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7卷(3)。
    94.叶卫平:《国家经济安全定义与评价指标体系再研究》,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4)。
    95.雷家骕:《关于国家经济安全研究的基本问题》,载《管理评论》,2006(7)。
    96.林吉双、董赪:《我国缺失国际贸易定价权的经济学分析》,载《国际经贸探索》,2011(7)。
    97.刘刚:《中国大宗商品定价权缺失问题探析——以国际市场铁矿石与稀土定价为例》,载《价格理论与实践》。
    98.吴明熹:《培育世界知名品牌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载《中国科技产业》,2006(3)。
    99.卢洪雨:《对我国产品出口非正常低价现象的探讨》,载《国际贸易问题》,2004(2)。
    100.秦江波、于冬梅、孙永波:《中国矿产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载《经济研究导刊》,2011(22)。
    101.张守莉、郭庆海、史洺玮:《新时期中国猪肉价格波动分析》,载《特区经济》,2011(9)。
    102.李建伟、余斌:《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载《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7月22日。
    103.方烨、李唐宁:《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企,中国输入性通胀压力骤增》,载《经济参考报》,2011年3月7日。
    104.辛华、李巍:《全球物价“退烧”不易》,载《北京日报》(国际副刊)2010年11月21日。
    105.章轲:《内地环境污染损失增速超GDP产出率为发达国家1/10》,载《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2月1日。
    106.吴力:《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载《国际商报》,2011年12月22日。
    107.高培勇:《揭开税负与物价关系的面纱》,载《中国财经报》,2011年7月12日。
    108.赵英:《政府采购与国家经济安全》,载《政府采购信息报》,2006年12月14日。
    109.钟山:《理性看待中国外贸依存度问题》,载《人民日报》,2010年2月5日。
    110.王佑:《价格战恐致中国光伏企业大面积破产》,载《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12月5日。
    111.李建伟、余斌:《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载《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7月22日。
    112.李晓辉:《2010年中国钢铁企业利润率3.5%,其行业利润排名垫底》,载《中国证券报》,2010年12月20日。
    113.吴力:《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载《国际商报》,2011年12月21日。
    114.文风:《将巨额外汇转为商品储备,增强大宗商品定价权》,载《证券日报》,2010年5月20日。
    115.王进雨:《美国公司发布全球住房负担报告:香港高居榜首》,载《法制晚报》,2012年1月23日。
    116.宗禾:《十年房价“竞赛”印度跑得最猛》,载《齐鲁晚报》,2012年3月24日。
    117.祝乃娟:《物价昂贵的秘密》,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9月14日。
    118.胡振虎:《全球物价上涨的主要影响及中国策略》,载《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2月18日。
    119.周小苑:《北京物价真的比纽约高吗?——部分商品价格“中贵美贱”但比较物价不能以偏概全》,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7月14日
    120.张东阳:《对“杭州物价贵比波士顿”不可无动于衷》,载《证券时报》,2010年12月23日。
    121.陈颖晖:《稀土“定价权”求解》,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8月12日。
    1. Findlay. the Terms of Trade and Equilibrium Growth in the World Economy. AmericanEconomic Review,1980,70(3).
    2.[2] Sarkar. Growth and Terms of Trade: a North-South Macroeconomic Framework.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1997,19(1).
    3.[3] Sarkar. the North-South Terms of Trade Debate: a Re-examination”. Progress inDevelopment Studies,2001,4(1)
    4. Zheng Tingguo,Guo Huiming. Estimating forward-looking rules for China's MonetaryPolicy: A regime-switching perspective, CHINA ECONOMIC REVIEW,2012(23).
    5. Liu Jinquan,Pang Chunyang. Evidence on the Effects of Money Growth on Inflation withRegime Switching. CHINA&WORLD ECONOMY,2011(19).
    6. Li L,Dunford Michael, Yeung Godfrey.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dynamics:Geographical and structural dimensions of Chinese and Sino-EU merchandise trade.APPLIED GEOGRAPHY,2012(32).
    7. Lin,Justin Yifu.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A Framework for Rethinking Development.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2011(26).
    8. Ivarsson Inge,Alvstam Claes Goran. Upgrading in global value-chains: a case study oftechnology-learning among IKEA-suppliers i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JOURNALOF ECONOMIC GEOGRAPHY,2011(11).
    9. Azadegan Arash,Wagner Stephan M. Industrial upgrading, exploitative innovations andexplorative innov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ECONOMICS,2011(130).
    10. B hme Rainer,Nowey Thomas. Economic security metrics. Lecture Notes inComputer Science (including subseries 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Lecture Notes in Bioinformatics), v4909, p176-187,2008.
    11. Kiely Matt, Kobe. Eric Macro-economic cyber security models,2006IEEE Systems and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sign Symposium, SIEDS'06, p284-291,2007.
    12. Xie Chaohua,Tang Haifeng,Cui Yuling. Money supply, economic growth and inflation ofchina:1998-2007.2009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Sciences andOptimization, CSO2009, v2, p562-566,2009.
    13. Ping Gao,Dandan Feng. Study on priority order of public goods supply in China ruralarea based on the economic effects.2011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andE-Government, ICEE2011-Proceedings, p1617-1619,2011.
    14. Wang Bin,Li Hua.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inflation in China.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403-408, p348-352,2012.
    15. Pang Hong, Zhang Chengsi. Inflation risk in China: A view from structural instability ininflation inertia.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isk Management andEngineering Management, p122-126,2008.
    16. Deng Xiao, The influence of RMB exchange rate, excess liquidity to inflation.201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Industrial Engineering, ICIII2011, v1, p78-81,2011.
    17. Ma Hongxia, Sun Xuefen. International liquidity, inflation and exchange rate:Evidence from China.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Engineering Management, p842-846,2010.
    18. Li Dalin,Li Linna. Analysis about the reasons causing inflation in China,20112nd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lectronicCommerce, AIMSEC2011-Proceedings, p967-970,2011.
    19. Grogan Tim, Reina Peter. Global demand pushes inflation. ENR (EngineeringNews-Record), v257, n24, p27-32, December18,2006.
    20. Sheehey E.J. On the Measurement of Imported Infl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Review of world Eeonomies.1979,115(l):68-79.
    21. Bailey. The welfare Cost of Inflationary. Financ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56.
    22. Bachmeier,Lance J.andNormanR.Swanson. Predicting Inflation:Does the
    23. Quantity Theory Help?,Economic InquiryVol.43.200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