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动物报恩故事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东北地区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动物报恩故事的文本为研究对象,研究主旨在于通过对诸民族故事文本的多维度分析,概括出动物报恩故事的内在特点,揭示出动物报恩故事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审美意蕴以及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
     本文首置绪论,正文共分四章:
     绪论部分交代了选题意义,提出了笔者在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领域的学术追求,即通过对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故事文本个案中地方性知识的审视,为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理论提供富有现实说服力的鲜活个案。研究综述部分陈述了中外学者以往的相关研究,通过文献综述与学术谱系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意识,为笔者的研究在学术史脉络中进行定位。在研究方法方面,为笔者研究所涉及的主题学、类型学等概念术语予以必要的界定和解释;在资料来源部分,交代了笔者所搜集与使用的文字资料数量与详细出处,明确了笔者问题意识与观点提炼所涉及的资料范围。
     第一章介绍了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动物报恩故事得以流传的文化生境,列举了满族、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锡伯族的族源历史、渔猎等生计方式特点、山林文化的区域特色以及口头传统特征,为深入展开研究诸民族动物报恩故事提供知识背景和时代语境。
     第二章主要进行了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动物报恩故事的类型学研究,归纳概括了动物报恩基本型与神奇动物报恩型两类故事类型,分析了动物生理属性、渔猎生计方式、异族文化影响、宗教信仰等促使不同类型故事生成的现实文化成因。
     第三章探讨了民族文化交流视域中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动物报恩故事的建构过程。在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中,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受到周边汉族、蒙古族等人口众多民族以及影响力颇强的佛教文化的影响,从报恩故事的内容与情节中挖掘汉族的仙道思想、蒙古族史诗的报恩母题、佛教的报恩思想等民族文化交流的痕迹,综合分析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选择性地借鉴与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形成过程,归纳了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动物报恩故事融合与共生的民族特色。
     第四章提出了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动物报恩故事文化内涵与意义,对报恩故事的类型与内容进行了整体性的提炼与总结,并进一步分析报恩故事所蕴含的万物有灵观、动物崇拜等观念以及兽肉报恩、婚姻报恩等情节设置,指出动物报恩故事诞生的核心文化因子是诸民族共同信仰的萨满教,强调作为渔猎生活历史记忆的报恩故事仍然具有讲述和传承的现实意义,其蕴含的生态伦理观念对于当下如何科学认识人与自然关系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动物报恩故事的存在、讲述与传承对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是一项有益的智力支持。
With written stories of animals' gratitude from five nationalities of Manchu-Tungus language branch in the northeastern region in China as research object, and through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very stories, this paper aims to generalize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ories and reveal historical values, aesthetic implications and ecological philosophies of human-being-natur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implied in the stories.
     The paper sets introduction first, and the text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introduction gives the explanation for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and puts forward the author's academic pursuit in the field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of ethnic minorities, that is, to provide vivid and convincing cases for the Chinese cultural "Diversity and Unity" via examination of local knowledge in the stories of animals'gratitude. In research summary, up-to-date related stud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scholar is reviewed, and the problem rose, which helps to position the author's research in the academic history. And in this part, necessary definition and explanation of conceptual terms such as thematology and typology are given, and the same goes to the amount and source of data collected and used by the author. This way, the data related to the author's problem-awareness and perspective-refining is shown clearly.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cultural habitats in which stories of animals' gratitude from five nationalities of Manchu-Tungus language branch are spread, listing ethnic origin, ways to make a living such as hunting&fishing, regional culture of mountains&forests and oral tradition of five nationalities as Manchu, Hezhe, Ewenki, Oroqen and Xibe, which provides the knowledge background and context of ages for the research of stories of animals' gratitude.
     The second chapter makes in typology a research of stories of animals' gratitude from five nationalities of Manchu-Tungus language branch classifying the stories into basic type and magical animals'gratitude type, for which real cultural causes such as 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of animals, ways of hunting&fishing to make a living, influence from alien cultures and religion faith and so on are analyzed.
     In the third chapter, the constructing process of stories of animals'gratitude from five nationalities of Manchu-Tungus language branc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ltural exchanges is discussed. In the history of cultural exchanges, five nationalities of Manchu-Tungus language branch a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surrounding Han and Mongolian with large population, and quite powerful Buddhism culture. From traces of ethnic cultural exchange in the stories such as immortality ideas of Han, gratitude motif of Mongolia epic and gratitude thought of Buddhism,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stories in which five nationalities of Manchu-Tungus language branch selectively learned and absorbed other cultures is analyzed, ethnic characteristics of integration and symbiosis of stories of animals' gratitude from five nationalities of Manchu-Tungus language branch are summarized.
     In Chapter four, cultural meaning and significance of stories of animals' gratitude from the five nationalities of Manchu-Tungus language branch are put forward, and types and content of the stories are summariz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s as animism and zoolatry implied in the stories, and plot-settings of gratitude with meat and marriage of the stories, that Shamanism, the common beliefs of the five nationalities, is the core cultural factor of the birth of these stories of animals' gratitude is indicated. It must be emphasized that the stories of animals' gratitude, as a history memory of hunting&fishing lifestyle, still ha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elling and inheriting, because their inherent ecological ethical concepts has a positive meaning for a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for the time being, and the existence, telling and inheriting of the stories is a useful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引文
① 孟慧英:《中国通古斯语族民族的萨满教特点》,《满语研究》,2001年,第一期。
    ① [美]埃布拉姆斯:《欧美文学术语词典》,朱金鹏、朱荔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99页。
    ② [美]斯蒂·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郑海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第499页。
    ③ [美1斯蒂·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郑海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第499页。
    ④ 陈惇,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95页。
    ① [美]斯蒂·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中译本),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第499页。
    ② 刘守华主编:《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99页。
    ③ 《中日民间叙事文学情节类型专题研讨会》文集,北师大民俗文字典籍研究中心,2001年,第45页。
    ①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黑龙江分会:《黑龙江民间文学——赫哲族民间故事专集》,黑龙江出版局,哈尔滨,1983年版,第1页。
    ① 杨圣敏、丁宏编:《中国民族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80页。
    ① 汪立珍:《鄂温克族神话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49页。
    ② (清)何秋涛:《朔方备乘》(卷十九),第2—3页。
    ① 高凯军:《通古斯族系的兴起》,中华书局,2006年,第13页。
    ① 倪泰一译注:《大荒北经》,《山海经》(卷十七),云南科技出版社,1994年,第148页。
    ②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四夷传·肃慎》,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531页。
    ③ 徐昌翰:《赫哲族文学》,北方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6页。
    ④ 徐昌翰:《赫哲族文学》,北方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9页。
    ① 《北史·室韦传》
    ② 《魏书·室韦传》
    ③ 《隋书·室韦传》。
    ④ 《北史·室韦传》。
    ① 黄任远、黄定天、白杉等著:《鄂温克族文学》,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3页。
    ② 何秋涛:《朔方备乘》卷十七。
    ③ 崔粲,杜尚侠著:《辽海文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8页。
    ① 富育光讲述,荆文礼整理:《天宫大战·西林安班玛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9页。
    ① 乌丙安、李文刚等编:《满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第14页。
    ② 徐昌翰:《赫哲族文学》,北方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203页。
    ① 李昌武,张慧平:《鄂伦春族自然崇拜与生态智慧刍议》,《北方经济》,2012年第2期。
    ② 徐昌翰、随书今、庞雨田:《鄂伦春族文学》,北方文艺出版社,2000年。
    ① 黑龙江民间文艺研究会黑龙江分会:《黑龙江民间文学》(第6集),黑龙江出版局,1983年,第131一132页。
    ① 内蒙古语言文学历史研究所文学研究室编:《蒙古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第3页。
    ② 王士媛、马名超、白杉编:《鄂温克民间文学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第186页。
    ① 关宝学编:《锡伯族民间故事集》,辽宁民族出版社,2002年,第28页。
    ② 关宝学编:《锡伯族民间故事集》,辽宁民族出版社,2002年,第36页。
    ① 夏秋编:《满族民间故事·辽东卷》,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2页。
    ② 乌丙安、李文刚等编:《满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第57页。
    ③ 夏秋编,《满族民间故事·辽东卷》,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253页。
    ④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黑龙江分会:《黑龙江民间文学·镜泊湖民间故事》,1985年,第41页。
    ① (晋)干宝撰:《搜神记》,汪绍楹校注,1979年,第240页。
    ① 徐昌翰:《赫哲族文学》,北方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36页。
    ② 曹廷杰:《西伯利亚东偏纪要》,《曹廷杰集》,中华书局,1985年,第116页。
    ③ 笔者于2012年7月在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乡赫哲族人尤文兰的口中采录的。
    ① 田青:《“满盖”的意象与鄂伦春民间故事的文化氛围》,《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4期。
    ② 隋书金编:《鄂伦春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93—107页。
    ① 王士媛、马名超、白杉编《鄂温克民间文学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第9-12页。
    ① 王士嫒、马名超、白杉编《鄂温克民间文学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第85-86页。
    ① (晋)干宝著:《搜神记》(卷二十),汪绍楹校注,1979年,第239页。
    ① 车海锋:《满—通古斯诸民族与朝鲜民族民间叙事文学中神鹿的象征意蕴》,《延边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① 江帆著:《满族生态与民俗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9页。
    ① [德]恩格斯:《恩格斯致马克思书》,《全集》31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1963年,第132页。
    ① 景超、景体渭:《萨满信仰的文化核心——俱感文化论析》,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① 高凯军著:《通古斯族系的兴起》,中华书局,2006年,第86页。
    ② [德]格罗塞著,蔡慕晖译《艺术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238页。
    ③ 徐昌翰编:《赫哲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156页。
    ④ 吴雅芝著:《最后的传说——鄂伦春族文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35页。
    ① 方诗铭辑校:《冥报记·广异记》,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73页。
    ① 张嘉宾:《黑龙江流域的通古斯人及其传统文化》,《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年第2期。
    ② 乌丙安、李文刚等编:《满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第336页。
    ① 蒋述卓:《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8—-39页。
    ② 徐昌翰编:《赫哲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156-160页。
    ① 陈素慧:《论佛教五戒的现代意义》,《学理论》,2010年,第20期。
    ② 黑龙江省编辑组:《赫哲族社会历史调查》,黑龙江省朝鲜民族出版社,1987年,第94页。
    ① 黑龙江省编辑组:《赫哲族社会历史调查》,黑龙江省朝鲜民族出版社,1987年,第94页。
    ② 忠录编,《锡伯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第421427页.
    ③ 刘守华主编,《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52页。
    ① 董均伦、江源记:《聊斋汉子》,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2年,第308314页。
    ② [德]艾伯华(Wolfram Eberhard)著:《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王燕生、周祖生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
    ① 转引自金东勋主编:《朝汉民间故事比较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149页。
    ②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黑龙江分会:《黑龙江民间文学·镜泊湖民间故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65页。
    ① 干夯译注:《诗经》,山西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75页。
    ② (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67页。
    ① (晋)干宝撰:《搜神记》,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第240页。
    ① (晋)干宝撰:《搜神记》,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第241页。
    ② (晋)陶潜撰:《搜神后记》,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1981年,第59页。
    ① [美]R·B·比尔斯、H·贺以洁《人类驯化植物和动物简史》,载《摘译·国外自然科学哲学·人类学专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
    ① 高凯军著,《通古斯族系的兴起》,中华书局,2006年,第53页。
    ①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总编委员会简报“民集办字(910)第5号”,1991年。
    ② [德]艾伯华(Wolfram Eberhard)著,王燕生、周祖生译:《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2页。
    ③ 王士媛、马名超、白杉编:《鄂温克民间文学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第85—-86页。
    ① [美]斯蒂·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郑海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第499页。
    ① [美]斯蒂·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郑海本),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第499页。
    ① 王青:《论中古志怪作品在民间故事类型学中的价值——以搜神记为中心》,《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① (汉)许慎撰,(宋)徐铉校定,《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04年,第6337号。
    ② 隋书今编:《鄂伦春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第3页。
    ① 王青:《论中古志怪作品在民间故事类型学中的价值——以搜神记为中心》,《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① (晋)干宝撰:《搜神记》(卷十四),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第175页。
    ② 隋书今,徐昌翰编:《赫哲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
    ③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黑龙江分会编:《黑龙江民间文学——满族民间故事选》,1981年。
    ① 乌丙安、李文刚等编:《满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298页——303页。
    ① 杨伯峻:《列子集释》,中华书局,1978年,第152页。
    ① 李丰楙:《神化与变异:一个“常与非常”的文化思维》,中华书局,2010年,第119页。
    ②《恩格斯致马克思书》,《全集》31卷,三联出版社,1863年,第132页。
    ③ 车海锋:《满一通古斯诸民族与朝鲜民族民间叙事文学中神鹿的象征意蕴》,《延边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① [德]费尔巴哈著《宗教的本质·三六》,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年,第39页。
    ② 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191页。
    ① 仲高,迪木拉提·奥迈尔,贺灵等著:《锡伯族民间信仰与社会》,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168页。
    ② 王士嫒、马名超、白杉编:《鄂温克民间文学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第36页。
    ① 王士媛、马名超、白杉编:《鄂温克民间文学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第188页。
    ② 隋书金编:《鄂伦春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第121页。
    ③ 隋书金,徐昌翰编:《赫哲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
    ④ 夏秋主编:《满族民间故事辽东卷》,辽宁民族出版社,2010年,第154—155页。
    ① (晋)干宝撰:《搜神记》卷十四,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第171页。
    ② 乌丙安、李文刚等编:《满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第197页。
    ① 仲高,迪木拉提·奥迈尔,贺灵等著,《锡伯族民间信仰与社会》,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103页。
    ② 忠录编:《锡伯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148—159页。
    ③ 徐昌翰编:《赫哲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212页.
    ① 徐昌翰编:《赫哲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286页。
    ①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黑龙江分会编:《黑龙江民间故事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4页。
    ② 刘守华主编:《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495页。
    ① 车海锋:《满一通古斯诸民族与朝鲜民族民间叙事文学中神鹿的象征意蕴》,《延边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① 崔粲、杜尚侠著:《辽海文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4页。
    ① 杨伯峻:《列子集释》,中华书局,1978年,第152页。
    ② 乌丙安、李文刚编:《满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第298页。
    ③ 忠录编:《锡伯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第119—135页。
    ① 隋书今编:《鄂伦春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第22页。
    ② 李丰楙著:《神化与变异:一个“常与非常”的文化思维》,中华书局,2010年,第208页。
    ① (晋)干宝撰:《搜神记》卷一二,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第146页。
    ① (晋)干宝撰:《搜神记》卷一二,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第138页。
    ① (晋)干宝撰:《搜神记》卷一二,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第237页。
    ② (宋)李防撰:《太平广记》卷二百五十一,团结出版社,1994年,第1163页。
    ③ 方诗铭辑校:《冥报记·广异记》,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73页。
    ④ 王利器辑录:《历代笑话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74页。
    ① (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卷二十九),天津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450页。
    ① (汉)司马迁: 《史记·秦始皇本纪》(卷六),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4页。
    ① 李丰楙著:《神化与变异:一个“常与非常”的文化思维》,中华书局,2010年,第208页。
    ① 周次吉:《六朝志怪小说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86年。
    ① (明)冯梦龙编:《太平广记钞》,中州书画社,1982年,第1860页。
    ② 乌丙安、李文刚等编:《满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第197页。
    ① 王宏刚:《佛教在通古斯民族及朝鲜族中的文化影响》,《东北史地》,2008年第2期。
    ② 黄松筠:《明代东北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双向交流》,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① 阿苏、盛丰田、何荣伟著:《锡伯族》,辽宁民族出版社,2012年,第133页。
    ① 刘惠卿:《佛经文学与六朝小说动物报恩母题》,《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② 玄奘著:《大唐西域记》,季羡林、张广达、李铮等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17——118页。
    ③ 陈允吉著:《佛教文学精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253页。
    ① 刘守华:《六度集经》与中国民间故事,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3期,第145-146页。
    ② [美]斯蒂·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第453页。
    ③ 刘守华:《从佛教脱胎而来的故事》,《民间文化》,2000年,第11-12。
    ① 夏秋编,《满族民间故事·辽东卷》,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146—148页。
    ① 季羡林:《印度文学在中国》,《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04页。
    ① 徐昌翰:《赫哲族文学》,北方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71页。
    ② 同上,第170页。
    ③ 徐昌翰:《赫哲族文学》,北方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70页。
    ④ 凌纯声著:《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南京),民国23年,第58页。
    ⑤ 李治亭编:《东北通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365页。
    ① 同上,第448页。
    ② 孙进已著:《东北各民族文化交流史》,春风文艺出版社,1982年,第361页。
    ③ 吕光天著:《论鄂伦春、达斡尔、鄂温克等族萨满教的发展》,《北方民族原始社会形态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81年。
    ① 孟慧英:《北方民族萨满教的兽主崇拜》,收录于金香、色音编:《萨满信仰与民族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272页。
    ② 色道尔吉:《江格尔:蒙古族民间史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58页。
    ① 色道尔吉:《江格尔:蒙古族民间史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65页。
    ① 色道尔吉:《江格尔:蒙古族民间史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86页。
    ② 王士媛、马名超、白杉编:《鄂温克民间文学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第87-91页。
    ① 内蒙古语言文学历史研究所,文学研究室编:《蒙古族民间故事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175—180页。
    ② 波·少布编:《黑龙江蒙古族民间故事》,哈尔滨出版社,2005年,第163页。
    ① 孙进已:《东北各民族文化交流史》,春风文艺出版社,1982年,第342页。
    ② 同上。
    ③ 李天道:《西部地域文化心态与民族审美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17页。
    ① 自王伟、程恭让:《萨满式文明与中国文化——以中国东北部索伦鄂温克族为例》,《世界宗教文化》,2010年第5期。
    ② 刘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③ [德]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① 傅亚庶著:《中国上古祭祀文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9页。
    ② 富育光:《萨满教与神话》,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6—-17页。
    ① 凌纯声著:《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下),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单刊甲种之十四,1934年,第393页。
    ① 丹曲:《试论灵魂寄存观念在藏族史诗创作中的作用》,《中国藏学》,2005年第2期。
    ② 引用如前。
    ① 乌丙安、李文刚、金天一等编:《满族民间故事集》,上海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年,第298-303页。
    ① 隋书今编:《鄂伦春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第215页。
    ② 王世媛、马名超、白杉编:《鄂温克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第226页。
    ③ 乌丙安、李文刚、金天一等编:《满族民间故事集》,上海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牛,第298-303页。
    ④ 隋书今,徐昌翰编:《赫哲族民间故事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310页。
    ① 《恩格斯致马克思书》,《全集》31卷,三联书店,1863年,第132页。
    ① 王宏刚著:《满族与萨满教》,中央民族出版社,2002年,第78页。
    ① 内蒙古自治区编辑组:《鄂伦春族社会历史调查(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5页。
    ② 阿苏、盛丰田、何荣伟著:《锡伯族》,辽宁民族出版社,2012年,第137页。
    ① 定宜庄著:《满族的妇女生活与婚姻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页。
    ② 内蒙古自治区编辑组:《鄂伦春族社会历史调查(二)》,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5页。
    ③ 富育光:《萨满教与原始天象地理》,收录于《萨满信仰与民族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33页。
    ① 陈旭:《中国北方民族萨满教文化所体现的生态伦理价值观念》,《宗教学研究》,2007年第2期。
    ① 张嘉宾:《黑龙江流域的通古斯人及其传统文化》,《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年第2期。
    ① 吴大华、杨昌儒主编:《生态环境民众文化专论》,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6页。
    ② 陈旭:《中国北方民族萨满教文化所体现的生态伦理价值观念》,《宗教学研究》,2007年第2期。
    ③ 汪宁生:《文化人类学调查——正确认识社会的方法》,文物出版社,2002年,第169170页。
    ④ 隋书今:《鄂伦春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93页。
    ① 江帆:《生态民俗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67页。
    ② 内蒙古自治区编辑组:《鄂温克族社会历史调查》,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43244页。
    ① 杨庭硕:《生态人类学导论》,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99页。
    ② 讲述者:孙玉民,赫哲族作家、渔民,49岁。
    ① [美]克利福德·吉尔茨:《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王海龙,张家瑄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
    ① 江帆:《生态民俗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64页。
    ② Cheryll Glotfelty & Harold Fromm (ed.), The Eco-criticism Reader; Landmarks in Literary Ecology, At ens: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1996, p.113.
    ① Greertz, Clifford, Agricultural Involution:the Processe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 Berkeley and Los Angel 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3, p3.
    ② 尹绍亭: “人类生态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载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编《中国民族学纵横》,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第119页。
    ① [美]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1][美]丁乃通.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陈建宪、黄永林、李扬等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美]斯蒂·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郑海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3][德]格罗塞.艺术的起源.蔡慕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4][德]艾伯华(Wolfram Eberhard).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王燕生、周祖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美]R·B·比尔斯、H·贺以洁.人类驯化植物和动物简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
    [6][美]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7][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美]摩尔根.古代社会.杨东莼,马雍,马巨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77.
    [9][美]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郑建成等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10][美]阿尔伯特·贝茨·洛德.故事的歌手.尹虎彬译.北京:中华书局,2004.
    [11][俄]史禄国.北方通古斯的社会组织.吴有刚,赵复兴,孟克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4.
    [12][俄]普罗普.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贾放译.北京:中华书局,2006.
    [13][俄]普罗普.故事形态学.贾放译.北京:中华书局,2006.
    [14][美]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韩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15][美]克利福德·吉尔茨.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王海龙,张家瑄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16][罗马尼亚]米尔恰·伊利亚德.神圣与世俗.王建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17][英]霍布斯鲍姆,兰格.传统的发明.顾杭,庞冠群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18][美]詹姆斯·克利福德,乔治·E·马库斯.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C].高丙中,吴晓黎,李霞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9][英]詹姆斯·乔治·弗雷泽.金枝.徐育新、汪培基、张泽石译.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
    [20][苏]伏·阿·图戈卢科夫.西伯利亚埃文基人.白杉译.呼伦贝尔盟文联,2000.
    [21][美]约瑟夫·坎贝尔,比尔·莫耶斯.神话的力量.朱侃如译,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1.
    [22][德]费尔巴哈.宗教的本质.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23][德]恩格斯.反杜林论.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4][德]恩格斯.恩格斯致马克思书.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1863.
    [1]杨圣敏、丁宏编.中国民族志.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2]高凯军著.通古斯族系的兴起.北京:中华书局,2006.
    [3]崔粲,杜尚侠.辽海文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4]富育光.萨满教与神话.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
    [5]倪泰一译注.大荒北经.云南:云南科技出版社,1994.
    [6]张菊玲.清代满族作家文学概论.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
    [7]秋浦.萨满教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8]李丰楙.神话与变异——一个“常与非常”的文化思维.北京:中华书局,2010.
    [9]金东勋.朝汉民间故事比较研究.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
    [10]刘守华,黄永林.民间叙事文学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1]贺元秀.锡伯族文学简史.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
    [12]徐昌翰,黄任远.赫哲族文学.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0.
    [13]干志耿、孙秀仁.黑龙江古代民族史纲.哈尔滨:黑龙江文物出版社,1982.
    [14]鄂温克族简史编写组.鄂温克族简史.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
    [15]黄维翰.黑水先民传.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
    [16]内蒙古自治区编辑组.鄂温克族社会历史调查.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
    [17]赵复兴.鄂伦春族研究.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
    [18]孔繁志.敖鲁古雅的鄂温克人.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
    [19]赵复兴.鄂伦春族游猎文化.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
    [20]张伯英.黑龙江志稿.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
    [21]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22]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23]罗刚.叙事学导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24]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25]许钰.口承故事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6]朝戈金.口传史诗诗学——冉皮勒<江格尔>程式句法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
    [27]黄任远,黄定天,白杉等.鄂温克族文学.北方文艺出版社,2000.
    [28]万建中.解读禁忌——中国神话、传说和故事中的禁忌主题.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9]刘守华.比较故事学论考.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30]江帆.民间口承叙事论.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31]王瑾.互文性.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2]周福岩.民间故事的伦理思想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3]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4]史忠义,户思社,叶舒宪.国际文学类学研究.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35]汪立珍.鄂温克族神话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36]季羡林.印度文学在中国.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37]林继富.民间叙事传统与故事传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8]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9]徐新建.人类学写作.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40]那木吉拉.中国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比较研究.北京:学习出版社,2010.
    [41]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4.
    [42]宋兆麟.最后的捕猎者.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
    [43]顾德清.猎民生活日记——1982~1985探访兴安岭.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
    [44]哈迪斯蒂.生态人类学.郭凡,邹和译,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45]江帆.生态民俗学.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46]何群.环境与小民族生存——鄂伦春文化的变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7]鄂晓楠,鄂·苏日台.原生态民俗信仰文化.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
    [48]卡丽娜.驯鹿鄂温克人文化研究.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7.
    [49]曹廷杰.西伯利亚东偏纪要.北京:中华书局,1985.
    [50]江帆.满族生态与民俗文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51]高凯军.通古斯族系的兴起.北京:中华书局,2006.
    [52]吴雅芝.最后的传说——伦春族文化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53]蒋述卓.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
    [54]黑龙江省编辑组.赫哲族社会历史调查.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87.
    [55]董均伦、江源记.聊斋汊子·八哥.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2.
    [56]干夯译注.诗经.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2000.
    [57][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2005.
    [58][汉]许慎.说文解字.[宋].徐铉校定.北京:中华书局,2004.
    [59][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卷二十九).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5.
    [60][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卷六).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61][明]冯梦龙.太平广记钞.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
    [62][晋]陶潜撰.搜神后记(卷九).汪绍楹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
    [63][晋]干宝撰.搜神记.汪绍楹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
    [64][宋]李昉撰:太平广记(卷二百五十一).北京:团结出版社,1994.
    [65]杨伯峻:列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78.
    [66]仲高,迪木拉提·奥迈尔,贺灵等.锡伯族民间信仰与社会.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67]方诗铭辑校.冥报记·广异记.北京:中华书局,1992.
    [68]王利器辑录.历代笑话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69]周次吉.六朝志怪小说研究.台湾:台北文津出版社,1986.
    [70]孙进已.东北各民族文化交流史.上海: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
    [71]阿苏、盛丰田、何荣伟.锡伯族.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2.
    [72]陈允吉.佛教文学精编.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
    [73]金毓黻.东北通史.沈阳:五十年代出版社,2000.
    [74]吕光天.论鄂伦春、达斡尔、鄂温克等族萨满教的发展.青海:宁夏人民出版社,1981.
    [75]孟慧英.北方民族萨满教的兽主崇拜.收录于金香、色音.萨满信仰与民族文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76]刘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77]傅亚庶.中国上古祭祀文化.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8]王宏刚.满族与萨满教.北京:中央民族出版社,2002.
    [79]定宜庄.满族的妇女生活与婚姻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80]富育光.萨满教与原始天象地理.收录于金香、色音.萨满信仰与民族文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81]杨庭硕.生态人类学导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82]吴大华、杨昌儒.生态环境民众文化专论.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9.
    [83]廖国强,何明,袁国友.中国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研究.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84]玄奘.大唐西域记.季羡林、张广达、李铮等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85]李治亭编.东北通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
    [86]汪宁生.文化人类学调查——正确认识社会的方法.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87]贺元秀主编.锡伯族文学简史.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
    [88]富育光讲述,荆文礼整理.天宫大战·西林安班玛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
    [89]色道尔吉.江格尔:蒙古族民间史诗.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1]李昌武,张慧平.鄂伦春族自然崇拜与生态智慧刍议.北方经济,2012(2).
    [2]傅光宇.陷湖传说之型式及其演化.民族文学研究,1995(3).
    [3]车海锋.满一通古斯诸民族与朝鲜民族民间叙事文学中神鹿的象征意蕴.延边大学学报,2007(5).
    [4]王立,纪芳.清代满族小说报恩母题与满汉文化交流.民族文学研究,2010(1).
    [5]王立.季羡林教授与主题学研究方法.外国文学评论,2008(3).
    [6]田青.“满盖”的意象与鄂伦春民间故事的文化氛围.民族文学研究,2005(4).
    [7]景超、景体渭.萨满信仰的文化核心——俱感文化论析.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7(6).
    [8]陈素慧.论佛教五戒的现代意义.学理论,2010(20).
    [9]陈旭.中国北方民族萨满教文化所体现的生态伦理价值观念.宗教学研究,2007(2).
    [10]王宏刚.佛教在通古斯民族及朝鲜族中的文化影响.东北史地,2008(2)
    [11]王立.婚姻报恩与<聊斋志异>恩报主题.辽东学院学报,2007(6).
    [12]孟芳.报恩故事与民族心灵——从民间故事看我国报恩观念的理性色彩.中州大学学报,2008(2).
    [13]黄夏年.报恩思想的现代意义.传承,2011(6).
    [14]丹曲.试论灵魂寄存观念在藏族史诗创作中的作用.中国藏学,2005(2).
    [15]那木吉拉.阿尔泰语系诸民族树生人神话比较研究.西北民族研究,2009(3).
    [16]张嘉宾.黑龙江流域的通古斯人及其传统文化.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2).
    [17]孟慧英.中国通古斯语族民族的萨满教特点.满语研究,2001(1).
    [18]满都尔图.中国北方民族的萨满教.萨满教文化研究,1988(1).
    [19]章立明.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概述.民族文学研究,2010(3).
    [20]李祥林.民间叙事和身份表达——羌区大禹传说的文学人类学探视.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0).
    [21]刘守华.人与动物同舟共济——感恩的动物忘恩的人.西北民族研究,2001(2).
    [22]徐凤.动物报恩的现代诉求.社会科学家,2009(10).
    [23]刘惠卿.佛经文学与六朝小说动物报恩母题.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5).
    [24]粱玉金.中国古代灵异报恩小说的文化学分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1(1).
    [25]陈岗龙.天鹅处女型故事与萨满教.白色学院学报,2010(1).
    [26]李传江.唐前志怪故事中拟人化蛇意象的文化阐释.西华大学学报,2007(6).
    [27]顾希佳.蜈蚣报恩型故事的类型解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5).
    [28]王青.论中古志怪作品在民间故事类型学上的价值——以《搜神记》为中心.南京师大学报,2003(2).
    [29]汪立珍.论我国满通古斯诸民族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崇拜.满语研究,2001(1).
    [30]托亚,李文娟.达斡尔民族精神的自我审美关照——试论达斡尔族莫日根故事.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31]李朝.民族民俗文化传承形态研究.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32]高春利.文化空间保护与民俗文化传承.中国文物报,2006-6-2(6)
    [33]汪立珍.论鄂温克族民间故事中的人名.满语研究,2002(2)
    [34]林继富.守禁违约的背后——“猎人海力布”型故事解析.民间文学论坛,
    [35]黄任远.伊玛堪<香叟莫日根>探析.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996(1).
    [36]何秀芝.浅谈鄂温克族民间故事.鄂温克族研究文集(第一辑),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研究会,1989.
    [37]朝格查.关于鄂温克民间故事中的颜色词.鄂温克族研究文集(第三辑),黑龙江省鄂温克族研究会,2006.
    [38]杜雪峻.鄂温克族民间童话浅析.鄂温克族研究文集(第三辑),黑龙江省鄂温克族研究会,2006.
    [39]刘守华.<六度集经>与中国民间故事.外国文学研究,2007(3).
    [40]刘守华.从佛教脱胎而来的故事.民间文化,2000.
    [41]王伟,程恭让.萨满式文明与中国文化——以中国东北部索伦鄂温克族为例.世界宗教文化,2010(5).
    [42]王宪昭.中国北方民族神话人兽婚母题探微.民族文化研究,2005(1).
    [1]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黑龙江分会.黑龙江民间文学第7集.哈尔滨:黑龙江出版局,1983.
    [2]乌丙安、李文刚等.满族民间故事选.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3]王士媛、马名超、白杉.鄂温克民间文学故事选.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4]夏秋编.满族民间故事·辽东卷.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
    [5]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黑龙江分会.黑龙江民间文学·镜泊湖民间故事,1985.
    [6]隋书金,徐昌翰.赫哲族民间故事选.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7]隋书金.鄂伦春民间故事选.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8]本社编.鄂温克民间故事集.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1983.
    [9]忠录编.故事大系——锡伯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10]关宝学编.锡伯族民间故事集.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2.
    [11]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黑龙江分会.黑龙江民间文学——满族民间故事选,1981.
    [12]内蒙古语言文学历史研究所,文学研究室.蒙古族民间故事集,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8.
    [13]波·少布编.黑龙江蒙古族民间故事.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5.
    [14]内蒙古自治区编辑组.鄂伦春族社会历史调查.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15]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黑龙江分会,黑龙江民间文学(第六集),1983.
    [16]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黑龙江分会,黑龙江民间文学——镜泊湖民间故事选,1983年。
    [17](清)干宝.搜神记.胡怀琛译,北京:中华书局,2009.
    [18](清)西清.黑龙江外记.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19](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刘连庚译,山东:齐鲁书社,2004.
    [20](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1](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北京:中华书局,2009.
    [22]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黑龙江分会.黑龙江民间文学——满族民间故事选,1984.
    [23]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黑龙江分会.满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春风文艺出版社,1981年。
    [24]乌丙安、李文刚等编.故事大系——满族民间故事选.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25]中国民研会黑龙江分会.黑龙江民间文学——赫哲族民间故事专集,1983.
    [26]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黑龙江分会.黑龙江民间文学——镜泊湖民间故事(第六集),1983.
    [27]徐昌翰,隋书今、庞玉田编.鄂伦春民间故事集.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
    [28]中国民研会黑龙江分会,黑龙江民间文学——鄂伦春族民间故事专集,1984.
    [29]杜梅搜集.鄂温克族民间故事.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
    [30]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研究会编.鄂温克族研究文集(第一集),1989.
    [31]黑龙江省鄂温克族研究会编.鄂温克族研究文集(第三集),2006.
    [32]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黑龙江分会.黑龙江民间文学(第五集),1983.
    [33]隋书今编.鄂伦春族民间故事选.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