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地方国有资本运营法制探索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有资产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物质基础,对我国经济发展乃至政治生活都有巨大影响。新中国建立以来,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任务。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发展始终受制于体制而存在很多不可克服的弊端,虽然经过多次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分权,但国有企业一直都没有摆脱政府附庸的地位。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产权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举措有力促进了国有资产的发展。近年来,对国有资产的管理逐渐从对具体企业的管理、对企业经营的干预向国有资本的运营转变,国有资产的载体从具体企业向资本运营转变。因应这种趋势,在管理部门不断加强对国资运营规范的同时,学界对国有资本运营给予了高度关注。
     作为整个国资系统的组成部分,地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国有资本的运营对于国资的整体发展和地方政府行为规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合理、合法运营地方国有资本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目前,受制于“分税制”财政体制,地方政府面临着财权与事权不平衡的境地。如何扩大财源、如何获取政绩是地方政府尤为关注的问题,而在地方不能发行政府公债、土地财政又遭受宏观调控而无法持续的情况下,通过所掌握的国有资产创造财政来源、获取政绩,成为地方政府关注的重点,大量地方融资平台的涌现即是明证。由于运营目标设定不当,地方国有资本运营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规范。
     从中央与地方关系看,如何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和避免地方政府的过度竞争,在集权与分权之间需要做好平衡,这也说明了研究地方国有资本运营制度的重要性。目前的地方国有资本运营体制,是在“统一所有,分级代表”的前提下建立的。地方政府在运营国有资本时只能根据中央授予的权限进行制度设计和调整。随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传统的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运营体制客观上急需进行改革,以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十八大报告中再次提出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积极性的要求,在地方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中,如何进行资本的运营以带来财政收入是目前地方政府更为关心的问题。而“分级代表”制度下,地方政府在运营国有资本时较受限制,希望能有较大的自主权。理论界对此认为,“分级所有”是较为可取的方式。如何在“分级所有”体制下进行地方国有资本运营的制度设计也就成为需要研究的问题。
     本文围绕构建地方国有资本运营系统这一中心问题,在对现行地方国资运营状况作出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完善市场经济为指导,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国有资本运营制度的有益经验,以国有资本运营理论构建、运营机构设置、运营模式设计、运营监管、运营收益分配为主线,设计出以产权关系为纽带、运营主体明确、目标层次分明的地方国有资本运营模式。
     在行文时,为能详细解构地方国有资本运营的历史、现状及国有资本运营制度包含的内容,从而针对性地对地方国有资本运营进行制度设计,本文没有采用理论基础—历史和现状—国外借鉴—制度改革的常见论文写作模式,而是首先在界定相关概念和概述地方国有资本运营状况的基础上,分析地方国有资本运营的主要影响因素,按照国有资本运营模式、主体、监督、分配的内容分章论述。应当承认,这种写作方式能够较为完整地论述地方国有资本运营的制度设计,但也减弱了文章结构的紧凑性。按照这个思路,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章,首先从基础概念入手对国有资产、国有资本、地方国有资本等作出界定,分析地方国有资本的属性及其功能定位,对地方国有资本运营和地方国有资本运营法制的概念作出界定;在系统分析地方国资分布和运营状况之后,阐释现行体制下地方国有资本运营的效果及存在的弊端和暴露出的问题,说明地方国资运营还需要进一步改革。
     第二部分为第二章和第三章,本部分探讨地方国有资本运营的主要制约因素,即中央与地方产权关系、地方政府职能定位对地方国有资本运营的影响。
     第二章从中央与地方产权关系入手,通过回顾传统“统一所有,分级管理”及现行“统一所有,分级代表”制度,分析其中隐藏的弊端。对于目前的中央与地方产权关系,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宪法视角、委托代理理论、地方国有资产的实践需求方面论证了实行“分级所有”的合理性和优势。
     第三章论述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与地方国有资本运营的关系。在目前“分税制”财政体制下,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呈现不平衡状态,地方在财政减缩的同时还需要承担过重的公共服务职能。面对这种状况,作为公法主体的地方政府在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时兼具了私法主体身份,地方政府也就具有了“经济人”的属性。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在运营国有资本时会利用控制的现有资源最大化自身的利益,造成国有资本的全民属性减损或丧失。为此,地方政府职能急需转变。在有限性政府的目标模式下,地方政府在国有资本运营中需做好公权、调控、管制、监督等角色。
     第三部分包括第四章到第八章,是对地方国有资本独立运营体系的构建,分别从地方国有资本运营的主体、模式、监督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展开。
     第四章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地方国有资本运营关系的角度架构地方国有资本独立运营体系。从整体上说,国有资本运营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一部分,是管理、运营、监督中的一个环节。在现行以国资委为出资人代表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由于国资委的定位和职能承担没有能够完全实现政企分开、为全民创造福利的目标,因此必须根据国有资产的全民属性重新设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资本运营体系。在新的国有资本运营体系下,宜将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解为投资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三个部分:将投资的预算决策权赋予人大以体现终极所有者的权利,由财政部门具体执行投资的预决算;明确定位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职能,将其作为政府机构和统一执法主体行使对国有资产的政府监督权;设立独立运营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并根据国有资本存在领域分类设立,实现与政府的分离,真正作为私法主体参与市场,按照市场化方式运营国有资本。
     第五章从现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模式出发,研究“两层次”与“三层次”运营以及分类运营的制度设计。在地方国有资本主要存在于非竞争性领域的情况下,宜以授权经营为主,实施分类、分层运营。本章对目前实践中热议的地方国资委直接持股形成“两层次”运营和地方金融类国有资产本运营作了分析。
     第六章分别从宏观构建和微观治理方面对地方国有资本运营的主体,即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作出探讨。本部分首先分析了目前地方政府构建国有资本经营公司时存在的问题,对引人注目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了探讨,建议分类、分层次设立独立运营的地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在微观上,构建以董事会为中心的公司治理结构,合理处理董事会、党委会、经理层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为对地方国有资本运营监督的探讨。目前,地方国有资本运营监督形成了以国资委为主导的监督格局,但国资委出资人监督和政府行政监督职能不分,其定位依然不清。在其他监督方式中,行政监督面临立法真空和实践中的交叉情形,而人大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一直处于薄弱地位。建构合理而强势的监督体系对地方国有资本运营大有裨益,为此需强化人大的监督,弥补政府监督立法空白、回归国资委的监督角色,加强国有企业的信息披露维护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确保司法监督独立地位、建立国有资产公益诉讼制度。
     第八章是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探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于国有资本运营起到投资决策、收益分配的作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目前还很不完善,地方政府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做了较多的探索,在取得较多成绩的同时也有许多值得再讨论的空间,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财政的衔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主体的选择、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支范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监督等。
The State-owned capital, the foundation of economic base of socialism whichplays a central role under the current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hina, has tremendousinfluence over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well as political life. The state-owned capitaloperation has become the central task of developing state-owned economy ever since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hasalways been subject to the system and there are many insurmountable drawbacks inthe period of planning economy. Although after a number of central and localadministrative decentralization,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have not been able to getrid of being the governmental appendages. As the proces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reform of property rights, as well as establishing a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andother initiatives has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state-owned assets. In recent years, themanagement of state-owned assets gradually transits from the management of single,discrete enterprise, as well as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enterprise business to theoperation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carrier of state-owned assets has changedfrom specific enterprise to capital operation. In response to this trend, academia hasgiven great attention to the operations of state-owned capital while the managedepartment has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the regulation of state-owned capitaloperation.
     As a part of the state-owned system, the management of local state-owned assetsand operations of state-owned capital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for the overalldevelopment of the State-owned capital and regul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behavior.It’s a worthy subject to research on how to reasonable and legitimate operate localstate-owned capital. Currently, the local government is facing unbalanced situation oflegal division of the responsibilities and the authority of finance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 in subject to the existing tax federalism system. Localgovernment is particularly concerned about the way to expand the financial revenue,as well as obtain political achievements. Since the local government cannot issue thegovernment bonds, and land financial has been suffering from financialmacro-economic control and thus becomes unsustainable, it becomes the focus oflocal government to create financial revenue and obtain political achievementsthrough the grasp of state-owned assets, and this is evidenced by the emergence of alarge number of local financing platforms.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for the localstate-owned capital operation and should be standardized, due to the improper settingof operational goal.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how to fullymobilize local enthusiasm and avoid excessive competition among local governments,as well as making the balance between centraliz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shows theimportance of research over the local state-owned capital operation system. Thepresent local state-owned capital operation system is established over the premise ofthe “grading representatives”. The operations of state-owned capital system designand adjustment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can on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ermissiongrant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order to accommodate the need for theestablishment of a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as the deepened reformation of propertyright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conventional local state-owned assetsmanagement and operating system is objectively needed to reform. The report of18thCentral Committee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gain brought the requirement ofgiving full play to the initiative of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Among the localstate-owned assets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s, it is more concerned for the currentlocal government to bring fiscal revenue via the capital operations. Operation of localgovernment for the state-owned capital is quite restricted under the system of "grading representatives”, and is desired to have greater autonomy. For this reason,theorists believe that the “hierarchical ownership of state-owned capital”is a moredesirable way. Thus, how to design the local state-owned capital operation under“hierarchical ownership” system has becomes a necessary topic to study.
     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central issue of building the local state-owned capitaloperational system, has designed a local state-owned capital operation mode, which islinked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wnership and operator, with a definite targetsubject and explicit target structure. It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current local situation of state-owned capital operation, with the guidance ofadherence of socialist system,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market economy.Also, it absorbs and learns the beneficial state-owned capital operation system designfrom other countries, with the main line to build a theory of state-owned capitaloperation, operator’s institutional settings, operating model design, operationsupervision, and operating earnings distribution. The paper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parts:
     The first part, namely the first chapter, starts from the basic concepts to definethe state-owned assets, the state capital, the local state-owned assets, and analyzes theproperties of the local state-owned assets, dynamical identification of localstate-owned assets, as well as their functional orientation, definition of concepts andprinciples of state-owned capital operation. After the systematic analyze oflocalization of local state-owned assets, as well as their operational status,it interpretthe effects and drawbacks of the current system of local state-owned capital operationand the problems exposed to illustrate the necessity for the further reform of localstate-owned operators.
     The second part is from Chapter II to Chapter III, this section discusses theconstraints of the local state-owned capital operation, which is the relationshipbetween central and local property, functional position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Chapter II start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ntral and local property, byreviewing the traditional "unified,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and the current “unified,hierarchical representative” system, and analyze its hidden drawbacks. For the currentrelationship of central and local property, it demonstrates the rationality andadvantages of implement the “the hierarchical ownership of state-owned capital”based on the constitutional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ntral andlocal government, principal-agent theory, and practical needs of the local state-ownedassets.
     Chapter III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cal government functionalconversions to the local state-owned capital operation. Under the current “taxfederalism system”, the central and local financial/administrative authority presents anunbalanced state that the local governments need to bear a disproportionate share ofpublic service with fiscal reduction. Faced with this situation, the local government, apublic law subjective has in parallel the identity of subjects to the private law in theexercise of the functions of the owner of the state-owned assets, in this way; the local governments will have the attributes of “economic man”. In other words, in theoperations of state-owned capital, the local government will use the control ofexisting resources to maximize their own interests, which would cause thenullification or impairment of the universal property of the state-owned capital. Forthis reason, the function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is in an urgent need to be changed.Under the target mode of limited government, local governments need to play anadequate role of the public service functions, regulation, control, and supervision inthe state-owned capital operation.
     The third part consists Chapter IV to Chapter VIII, which systematicallydesigned the main body, mode, supervision, and budget system of the localstate-owned capital operation respectively.
     The chapter IV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owned assets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local state-owned capital operation. Generally speaking,the state-owned capital operation is a part of the state-owned assets managementsystem, as a link of management, operation, and supervision. Under the currentstate-owned assets management system during which the SASAC is on behalf ofpromoter representative, it has to re-design the state-owned assets managementsystem and state-owned capital oper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universal property ofthe state-owned assets, since the SASAC could not be able to separate governmentfrom enterprises, due to the orientation of its positioning and functions undertaken.Under the new system of state-owned capital operation, it’s more advantaged todecompose the functions of the state-owned assets investment to decision-making,execution and supervision of investment.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should begiven the right to decide the investment budget in order to materialize the rights forultimate owner, the budget and final accounts of investment should be specificallyimplemented by the financial department. As the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uniformedenforcement body, the state-owned assets supervision institutions should have a clearposition of the functions to exercise the rights of governmental supervision ofstate-owned assets; Establish the independent state-owned capital operating company,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field of state-owned capital, with the separation ofthe government, and act as a real subject from private law to participate in the market,operate according to market-oriented manner.
     Chapter V studies the “two-level” and “three-tier” operators as well as thesystem design of classified operating based on the current authorized operation model by state-owned assets. In case that the local state-owned capital is mainly presented inthe non-competitive field, it should be mainly in the way of authorized operation, withappropriate classification and stratification. This chapter also analyzes the “two-level”operator formed by the direct share holding of local SASAC and the local financialState-owned Assets Operation.
     Chapter VI discusses the subjective of local state-owned assets, the state-ownedcapital operating company from the macro construction and micro governance. Thissection first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ate-owned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discussed the compelling localgovernment financing platform, and recommends the establishment of independentoperating company of local state-owned capital according to different hierarch andclassification. In micro-scale, establish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in thecenter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and to fairly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among boardof Directors, the party committee and the management.
     Chapter VII explores the supervision of the local state-owned capital operation.At present, the local state-owned capital operation supervision relies mainly on thesupervision led by the SASAC. However, the functions of SASAC investorsupervision and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are still indistinct, with itsunclear definition. Over other methods of supervision,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isfacing the legislative vacuum and cross-case in practice, while the National People'sCongress, judicial supervision and social supervision, has continuously been in aweak position. To construct the reasonable and strong supervision system greatlybenefits the local state-owned capital operation. Thus it’s needed to strengthen thesupervision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governmental supervision, regress the supervisory role of SASAC, strengthen the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safeguard the public'sknow-rights, ensure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judicial supervision, and establish thelitigation system of state-owned assets of public interest.
     Chapter VIII discusses the system of state-owned capital operation budget. Thestate-owned capital operation budget plays the role as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revenue distribution in the operation of state-owned capital. It is far beyondsatisfactory for the state-owned capital operation budget, the local governments hasmade many exploration to the state-owned capital operation budget. There are manydiscussible spaces as long as great achievement has been made, such as the convergence of state-owned capital operation budget to the public finance, selectionof the main budget management of state-owned capital operation, revenue andexpenditure range of the state-owned capital operation budget, the direction ofinvestment and expenditure of the state-owned capital operation budget, and thesupervision of state-owned capital operation budget, etc. The problems of whether thelocal governments can issue bonds associated with the state-owned capital operationbudget. In case that it’s not able to fully liberalize the local bond issuance, the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platforms of local governments, in behave of the debt ofstate-owned assets, need to be constrained by the state-owned capital operationbudget.
引文
王利明:《论国家所有权主体的全民性问题》,载《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0年第4期。
    1蔺翠牌:《论国有资产所有权主体的唯一性和统一性》,载《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7年第8期。
    2史际春、姚海放:《国有制革新的理论与实践》,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漆多俊:《经济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屈茂辉:《中国国有资产法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290页;李松森:《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产权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94-196页;黄范章:《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载《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10月31日;陈甦:《关于<国有资产法(讨论稿)>的意见》,http://www.iolaw.org.cn/showarticle.asp?id=2448,等等。
    3李曙光:《论〈企业国有资产法〉中的“五人”定位》,载《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4期
    4刘纪鹏:《国有资产监管体系面临问题及其战略构架》,载《改革》2010年第9期。
    5顾功耘:《国有资产立法的宗旨及基本制度选择》,载《法学》2008年第6期。
    6席月民:《国有资产信托的法律问题探究》,载《法学杂志》2004年第7期。
    7邓子基:《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思考》,载《中国财政》2005年第12期;邓子基:《略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载《地方财政研究》2006年第1期;李燕:《论建立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载《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陈步林等:《构建上海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管理体系研究》,载《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55期;杨华、梁彦军:《关于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探讨》,载《中州学刊》2005年第1期;陈怀海:《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财政制度约束》,载《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夏林生:《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初探》,载《预算管理会计月刊》2005年第3期;吴祥云:《建立国
    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若干思考》,载《当代财经》2005年第4期;隋军、卓祖航:《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
    算》,载《发展研究》2005年第6期,等等。
    1干胜道、刘阳、王黎华:《资产定义的演进及其规律》,载《经济体制改革》2001年第5期。
    3何家明:《国有资本营运新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3康芒斯认为,财产的经济意义就是资产,而资产的法律意义就是财产。[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于树生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93页;秦醒民:《国有资产法律保护》,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页。
    5王利明:《国家所有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前言”第1-2页。
    6李昌庚:《国有财产法原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2页。
    1史树林、庞华玲等:《国有资产法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第134-149页。
    2王克稳:《论国有资产的不同性质与制度创设》,载《行政法学研究》2009年第1期。
    3[法]莫里斯·奥里:《行政法与公法精要(下)》,辽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827-828页。转引自谢地:《国有经济的身份与地位——法经济学的视角》,载《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年第3期。
    4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1989年版,第295页。
    3曹世华等:《地方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页。
    1王卫平:《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特性及其启示》,载《经济论坛》2009年第20期。
    4许小年:《解析“七大行业”》,载《南方周末》2007年1月4日。
    5邢莉云:《央企交易7万亿控制地方国企》,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12月30日。
    6李松森:《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产权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11页。
    1曹世华等:《地方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19页。
    2张军扩:《建立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所面临的重点问题》,载《冶金管理》2003年第9期。
    3陈清泰:《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载《管理世界》2003年第6期。
    1史言信:《国有资产产权: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129页。
    2康怡:《垂直监管撑腰,地方国资委硬了》,载《经济观察报》2010年9月24日
    1顾功耘等:《国有经济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0页。
    2顾功耘等:《国有经济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
    5如唐成博士认为,国有资本运营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为使国有资本保值和增值并获得产权收益所进行的经营管理活动,其内涵包括国有资本的管理、监督、运营和考评。唐成:《国有资本运营模式比较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第40页。
    1卢云主编:《法学基础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47-263页。
    3舒圣祥:《央企为什么这么“红”》,载《现代快报》2007年12月11日。
    1戴志勇:《理清国企定位事关改革成败》,载《南方周末》2010年9月2日。
    2顾功耘等:《国有经济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0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2页。
    4江可申、涂军民:《关于资本性质的再认识》,载《探索》1999年第6期。
    1这点也可以从《国家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第2条第1款可以看出:“国家具有为了营利而从事生产、贸易和服务的权利,以及经营国有企业的权利”。[德]罗尔夫·施托贝尔:《经济宪法与经济行政法》,谢立斌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282页。
    2张作华:《论我国国家法律人格双重性问题》,载易继明主编《:私法(》第3辑第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72页。
    1杨万铭:《国有资产产权二重性》,载《经济学家》2000年第6期。
    1杨万铭:《国有资产产权二重性》,载《经济学家》2000年第6期。
    3王文杰、丁小宣编:《国有企业公司化改制的法律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5页。
    1谢地:《国有经济的身份与地位——法经济学的视角》,载《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年第3期。
    1张作华:《论我国国家法律人格双重性问题》,载易继明主编《:私法(》第3辑第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98页。
    2[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沈宗灵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3页。
    3[日]金泽良雄:《经济法概论》,满达人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3页。
    4王新红:《论经济法的时代精神》,载《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2期。
    5转引自[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沈宗灵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06页。
    6金碚:《论国有企业改革再定位》,载《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4期。
    1顾功耘等:《国有经济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页。
    2顾功耘主编:《经济法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21页。
    4王学东:《国有资本运营目标的分层定位》,载《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5期。
    1沈荣华:《我国地方政府职能的十大特点》,载《行政论坛》2008年第4期。
    1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版。
    1耿雁冰:《北京国资总量4年翻番约占全国三分之一》,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1月22日。
    1姜南:《七大行动确保企业国有资产安全》,载《国有资产管理》2012年第7期。
    2张允辉、郭雪妮:《陕西力推大集团引领战略促企业国有资产总量和运行效率大幅提高》,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8月10日。
    1万红金:《访深圳国资委主任张晓莉》,载《深圳商报》2012年5月23日。
    2刘宇鑫:《北京市国资委:本市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明显优化》,载《北京日报》2012年7月5日。
    3杨晓青:《义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法治建设的启示》,载《法制日报》2010年6月20日。
    1秦永法、陈栋梁:《赋权不越位:深圳国资监管新政启示》,载《董事会》2011年第10期。
    2李彬:《国资监管全覆盖体系渐成型》,载《人民政协报》2011年8月16日。
    3刘丽靓:《国资委:推动地方经营性国资集中统一监管》,载《证券日报》2011年8月20日。
    1汤白露:《国资委摸底地方家产,“三级垂直监管”或强势推进》,载《每日经济新闻》2010年5月4日;汪时锋:《国资委欲加强地方国资体系垂直监督》,载《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9月20日。
    2祝波善:《北京模式无法解决的困境》,载《上海国资》2009年第2期。
    1辛红:《部分地市国资委行政化趋势明显,体制上出现“回潮”》,载《法制日报》2011年6月29日。
    2徐菲:《上海国资经营管理模式改革的路径思考》,载《上海国资》2009年第3期。
    1徐菲:《上海国资经营管理模式改革的路径思考》,载《上海国资》2009年第3期。
    2李彬:《国资监管全覆盖体系渐成型》,载《人民政协报》2011年8月16日
    4徐菲:《上海国资经营管理模式改革的路径思考》,载《上海国资》2009年第3期。
    1谢次昌:《国家所有权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载《中国法学》1996年第6期。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02页;第30卷,第608页;第13卷,第8-9页;第26卷,第440页;第25卷,第674页。
    1罗志先:《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法治基础》,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年版,第18-19页。
    2转引自汪丁丁:《制度创新的一般理论》,载《经济研究》1992年第5期。
    3谢次昌:《关于产权的若干理论问题》,载《法学研究》1994年第1期。
    4李松森:《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产权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79-91页。
    5屈茂辉、张彪、章小兵:《产权概念的经济学与法学比较》,载《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1刘伟:《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产权制度解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20页。
    1景朝阳:《我国国家所有制之回溯:中央与地方关系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演进的视角》,载《兰州学刊》2008年第5期。
    2焦建国:《资产管理体制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历史评价、现实操作与未来选择》,载《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第3期。
    3曹世华等:《地方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7页。
    1曹世华等:《地方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0页。
    4赵国良:《国有资产大趋势》,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14页。
    5焦建国:《资产管理体制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历史评价、现实操作与未来选择》,载《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第3期。
    1张新平:《论中央与地方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权益》,载《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2钱津:《论地方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载《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3期。
    3王军:《国家所有权的神话》,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黄军:《国家所有权行使论》,武汉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1张建文:《社会转型时期国有财产领域中央与地方关系之重构——以国家所有权主体的论证为中心》,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2王利明:《论国家所有权主体的全民性问题》,载《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0年第4期。
    3蔺翠牌:《论国有资产所有权主体的唯一性和统一性》,载《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7年第8期。
    4史际春、姚海放:《国有制革新的理论与实践》,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5佟柔主编:《中国民法》,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第156页。作出类似解释的还有江平教授,参见江平、张佩霖:《民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35页。
    6彭万林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35页。
    7王利明:《国家所有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66页。
    1黄少安主编:《国有资产管理概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3页。
    2张建文:《社会转型时期国有财产领域中央与地方关系之重构——以国家所有权主体的论证为中心》,载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1陈甦:《关于<国有资产法(讨论稿)>的意见》,http://www.iolaw.org.cn/showarticle.asp?id=2448.
    2白津夫:《国资重组改革新取向》,载《瞭望》2003年第29期。
    3邓子基、陈少晖:《国有资产分级所有的新思路》,载《国有资产管理》2003年第8期;陈少晖:《国有资产分级所有体制的建构依据与划分标准》,载《现代经济探讨》2003年第9期;黄洪敏、陈少晖:《国有资产“分级所有”体制的重构》,载《财经科学》2005年第2期。
    1盛毅:《论“分级所有”的地方国有资产经营》,载《改革》2003年第1期;郭励弘:《正确认识“国资”的产权归属》,载《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第23期;何诚颖:《国资管理的关键是实行“分级所有”》,载《证券时报》2003年1月4日。
    2刘汉屏、贾宝和:《国有资产管理亟待走出“分级所有”的认识误区——兼与邓子基、陈少晖二位先生商榷》,载《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3《中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年鉴》编委会:《中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年鉴(2006)》,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4张文魁:《国资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落实“准分级所有”》,载《中国经营报》2003年6月7日。
    5刘纪鹏:《论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载《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4期。
    6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题课题组:《进一步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思考》,载《特区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2期。
    1曹世华:《地方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研究》,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9-200页。
    1漆多俊:《经济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史际春、姚海放:《国有制革新的理论与实践》,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2屈茂辉:《中国国有资产法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290页。
    3李松森:《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产权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94-196页。
    4黄范章:《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载《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10月31日。
    5陈甦:《关于<国有资产法(讨论稿)>的意见》,http://www.iolaw.org.cn/showarticle.asp?id=2448。
    6史际春、姚海放:《国有制革新的理论与实践》,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徐向艺:《比较·借鉴·创新——企业改革的国际经验与中国道路选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4—175页。
    1孙宪忠:《论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490页。
    2常健:《国家所有权制度改革的阶段性特征:分析与前瞻》,载《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3期;赵赞扬:《对构建国有资产分级所有制度的思考》,载《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李昌庚:《国有财产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考量》,载《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1第4期。
    3李伯侨、黄群财:《国有资产所有权多元代表论的理论思考》,载《经济体制改革》2003年第3期。
    1安增军:《政府职能转变与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研究》,载《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1李松森:《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产权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94-196页
    2张建文:《社会转型时期国有财产领域中央与地方关系之重构——以国家所有权主体的论证为中心》,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3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探索与研究: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报告(2009)》,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第57页。
    4李昌庚:《国有财产法原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05页。
    1杨涧华:《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发展简史》,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14页。
    2谢振恳:《新形势下地方国资监管政策法规工作的思考》,载《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年第6期。
    1康怡:《国资立法地方先行,大国资改革加速》,载《经济观察报》2012年1月11日。
    2顾功耘等:《国有经济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0-21、29-33页。
    3郑国洪:《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版,第201页。
    1黄必烈:《<企业国有资产法>出台后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趋势》,载《中国发展观察》2009年第12期。
    2周渝波等:《<企业国有资产法>配套法规研究》,载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研究局编:《探索与研究: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报告(2010)》,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第29页。
    3朱福惠:《论我国法的冲突及其解决机制》,载《现代法学》1998年第4期。
    1谢振恳:《新形势下地方国资监管政策法规工作的思考》,载《法制与经济》2009年第6期;李松森:《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产权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97-400页。
    2谢振恳:《新形势下地方国资监管政策法规工作的思考》,载《法制与经济》2009年第6期。
    1刘睿刚:《地方政府贯彻国资法应注意三个问题》,载《产权导刊》2010年第12期。
    2李松森:《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产权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05-411页。
    3焦建国:《资产管理体制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历史评价、现实操作与未来选择》,载《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第3期。
    1赵立新:《应谨慎使用地方立法权》,载《法制日报》2007年1月16日。
    1对此,边沁论述道:“社会一旦组成,政府就必然产生,它对应保持和维护秩序是必需的”。[英]边沁:《政府片论》,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128页。
    2转引自晏智杰:《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史》,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206页。
    3[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萧琛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
    1何秉孟:《新自由主义评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68页。
    2[英]哈耶克:《通过奴役之路》,王明毅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5金太军:《政府职能梳理与重构》,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治理“官满为患”重在转变政府职能》,载《新京报》2012年3月12日。
    1转引自陈利昌:《试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载《农业经济》2005年第9期。
    1[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温家宝在全国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1年11月
    16日。
    2本部分主要参考借鉴了项怀诚:《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六十年》,载《预算管理与会计》2009年第10期。
    赵云旗:《完善中央与地方税收划分的思考》,载《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66期。
    1张纪华:《促进事权财权匹配,提升公共财政能力》,载《社会主义论坛》2009年第12期。
    2刘剑文:《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法律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7页。
    1张永生:《政府间事权与财权如何划分》,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年第2期。
    1杨善华、苏红:《从代理型政权经营者到谋利型政权经营者》,载《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1期。
    2李军杰、钟君:《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分析———基于公共选择视角》,载《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4期。
    3张紧跟:《当代中国地方政府间关系:研究与反思》,载《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1刘昌荣:《上海国资:争议地方债》,载《上海国资》2012年第1期。
    1彭澎:《政府角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3页。
    2邓宇:《政府监管国有资产能力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指引》,李兆熙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33-34页。
    1周林彬、李胜兰:《试论我国所有权主体制度改革与创新》,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1年第3期;王利明:《论国家所有权主体的全民性问题》,载王利明主编:《民商法研究(第1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高富平:《公有和私有的法律含义——一种新的公有和私有观念》,http://www. civillaw. com.cn/weizhang/default.asp?id=16863。
    2有学者认为,国家作为所有权主体的人格,不仅应当得到法哲学的认可,更应得到张扬。程淑娟:《确信与限制——国家所有权主体的法哲学思考》,载《河北法学》2009年第5期。
    1蔡定剑:《谁代表国家所有权》,载《人大建设》2005年第1期。
    2谢次昌:《国家所有权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载《中国法学》1996年第6期。
    1郑国洪:《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版,第139-140页。
    1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第24-28页。
    2马俊驹:《国家所有权的基本理论和立法结构探讨》,载《中国法学》2011年第4期。
    1陈金亮:《日本、美国政府资产管理的基本情况及启示》,载《调查研究报告》2004年第82期;阮慧斌:《透视日本国有资产法律制度》,载《人民论坛》2001年第11期;李源山:《日本国有财产管理与监控的启示》,载《外国经济与管理》1998年第6期。
    2蓝寿荣、张伟伟:《国外国有资产监管的三种模式及其启示》,载《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1李兆熙:《国资管理变革的法国样板》,载《国企》2007年第5期。
    2盛毅、林彬:《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3-75页。
    3陈金亮:《日本、美国政府资产管理的基本情况及启示》,载《调查研究报告》2004年第82期。
    2李保民:《任务与目标——论国资管理体制改革(之三)》,载《中国企业报》2008年11月28日。
    1陈小洪、张文魁、李兆熙等:《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一些看法和建议》,载《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11月30日;周天勇:《国有企业出资人制度的缘由和框架》,载《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11期。
    1顾功耘:《国有资产立法的宗旨及基本制度选择》,载《法学》2008年第6期。
    2樊纲:《国资管理缺失“最高决策机制”》,载《中国企业家》2005年第3-4期;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1岳燕锦:《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研究》,载《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4期。
    2顾功耘:《国资监管难题剖解》,载《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1顾功耘:《国有资产立法的宗旨及基本制度选择》,载《法学》2008年第6期。
    1顾功耘:《国有资产立法的宗旨及基本制度选择》,载《法学》2008年第6期。
    2王克稳:《〈企业国有资产法〉的进步与不足》,载《苏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7期。
    1刘军宁等编:《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三联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第141页。
    2阳东辉:《国有企业改革的法哲学基础及多元模式构想》,载《法商研究》2002年第1期。
    1李小渝:《论建立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载《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2纪宝成、刘元春:《人大参与国有资产监管的合理性与必然性》,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2期。
    1刘仪舜:《怎样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载《领导决策信息》2003年第25期。
    2赵旭东、王莉萍、艾茜:《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法律结构分析》,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4期。
    1顾功耘等:《国有经济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96-206页。
    2余菁:《授权经营的制度内涵及其局限性》,载《当代财经》2004年11期。
    1唐俊、王蕊、程飞:《透视我国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中的资产运营主体问题》,载《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2期。
    1李建伟:《国有独资公司前沿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40-141页。
    2赵旭东、王莉萍、艾茜:《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法律结构分析》,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4期。
    3徐士英、刘学庆、阎士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与政府部门关系初探》,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4毛卫民:《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局限与出路》,载《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5顾功耘等:《国有经济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49页。
    1顾功耘等:《国有资产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22页。
    1顾功耘:《国有经济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49页。
    2刘仪舜:《怎样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载《南方周末》2003年6月19日。
    2王克稳:《经济行政法基本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76页。
    3顾功耘等:《国有资产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09-116页。
    1李兆熙:《国资管理变革的法国样板》,载《国企》2007年第5期。
    1李博:《国有资产三层管理模式探析》,载《经济视角》2006年第7期。
    1马会:《国资委是否应该直接持股上市央企?》,载《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2月17日。
    1张春晓、徐文军:《地方国资监管和营运的政策建议》,载《首都建设报》2007年8月17日;赵善庆:《省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两层制”》,载《经营与管理》2006年第1期。
    2宁向东:《国有资产须行分类管理》,载《发展导报》2003年1月24日。
    1郑永年:《中国国企发展边界在哪里?》,载《联合早报》2009年10月21日。
    2平新乔:《“功能错位”的国资委》,载《中国企业家》2006年第2期。
    1宁向东:《国有资产须分类管理》,载《发展导报》2003年1月24日。
    2《企业国有资产法》第76条规定:“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监督,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1袁安照:《金融办监管金融国资利弊互现》,载《上海国资》2010年第5期。
    2秦颖:《地方金融国资监管体制待解》,载《上海国资》2010年第3期。
    1叶檀:《建立金融国资委是个糟糕的主意》,载《新京报》2010年9月2日。
    1丁波:《上海国资在流动中求突破》,载《解放日报》2008年1月6日。
    3文宗瑜、谭静:《产权国资改革的依法推进及其分类管理》,载《产权导刊》2008年第12期。
    1唐成:《国有资本运营模式比较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08级博士论文,第90-96页。
    2张春晓、徐文军:《地方国资监管和营运的政策建议》,载《首都建设报》2007年8月17日。
    1顾功耘等:《国有经济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24页。
    2张晖明:《新国资经营公司的新定位》,载《上海国资》2008年第4期。
    3周绍朋、郭全中:《如何成立新国资经营公司》,载《上海国资》2008年第6期。
    1李保民、王志钢:《企业资产重组与资产经营公司的实践》,载《产权导刊》2010年第9期。
    1李晓峰:《地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在体系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载《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年第9期。
    2张文魁:《从国有资产的角度分析融资平台》,载《中国发展评论(中文版)》2011年第3期。
    3李勇:《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规范与思考》,载《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第11期。
    2邢会强:《地方政府发债的基础法律条件》,载《财政经济评论》2009年第2期。
    3卢元强:《地方融资平台治理再出拳》,载《国际金融报》2010年11月17日。
    4郭一信:《地方政府企业债累计融资超6700亿》,载《上海证券报》2012年5月4日。
    1李云:《当前地方国有投资公司的局限与对策研究》,载《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7期。
    6邢会强:《地方政府发债的基础法律条件》,载《财政经济评论》2009年第2期;岳彩申、王旭坤:《规制地方政府发债权的几点立法建议》,载《法学》2011年第11期。
    1刘剑文、侯卓:《公共财政视野下的<预算法>修改》,载《中国法律》2012年第1期。2
    1李勇:《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规范与思考》,载《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第11期。
    2杨松、张永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方向》,载《法学》2012年第10期;冯果、李安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财政法救赎》,载《法学》2012年第10期。
    1张铭:《新时期我国国有资本经营公司运营模式探讨》,载《国有资产管理》2011年第4期。
    1甘肃:《构筑地方政府投资调控机制——关于建立地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思考》,载《财经论丛》1995年第2期。
    1胡改蓉:《国有公司董事会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0页。
    1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室编:《探索与研究: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报告
    (2006)》,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99页。
    2有学者将其概括为基础服务职能、经济调解职能和社会政治职能三个层面。柳华平:《中国政府与国有企业关系的重构》,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摘要第6页。
    1谢地:《国有经济的身份与地位:法经济学的视角》,载《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年第3期。
    1胡改蓉:《国有公司董事会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20页
    2Paul.L.Davies, Gower’s Principles of Modern Company Law, Sweet&Maxwell,1997, p.596.
    3Thomas Lee Hazen,Jerry W. Markham,Corporations and other Bussiness Enterprises,West Groups,2003,p.9.
    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指引》,张正军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1郑海航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国有控股公司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版,第159页。
    1陆红军:《董事会文化缺失之鉴》,载《国企》2009年第11期;郑志刚、孙娟娟:《任人唯亲的董事会文化和经理人超额薪酬问题》,载《经济研究》2012年第12期。
    2转引自程元辉:《国企外部董事改革遭异议,“去行政化”倒逼国资委行政改革》,载《华夏时报》2009年6月6日。
    1胡改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董事会之构建——基于分类设计的思考》,载《法学》2010年第4期。
    2转引自程元辉:《国企外部董事改革遭异议,“去行政化”倒逼国资委行政改革》,载《华夏时报》2009年6月6日。
    1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室编:《探索与研究: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报告(2006)》,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480页。
    1邓峰:《董事会制度的起源、演进与中国的学习》,载《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1金桂苑:《国企董事会建设的障碍——上海国资系统的调查研究》,载《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2胡改蓉:《国有公司董事会独立性之保障》,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1郑海航:《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国有控股公司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版,第172页。
    2胡改蓉:《国有公司董事会独立性之保障》,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1M. Jensen and K. Murphy,Remuneration: Where We’ve Been, How We Got Here, What Are the Problems,and How to Fix Them,ECGI Working Paper,No.44/2004,p.21,http://ssrn.com/abstract=561305.
    2仲继银:《国企董事会:矛盾困境与出路》,载《董事会》2007年第9期。
    3安林、陈庆:《难题的解决之道》,载《上海国资》2007年第3期。
    1罗建纲:《委托代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54-57页。
    1石亚军:《构建和谐社会中政府风险管理的公权角色》,载《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9期。
    1王保平:《国有资产监管的理论与实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第36-44页;杨文:《国有资产的法经济学分析》,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版,第202-205页。
    1王克稳:《〈企业国有资产法〉的进步与不足》,载《苏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7期。
    1李志豹、孔迪:《“大国资”棋至中局》,载《中国企业报》2012年1月3日。
    2刘丽靓:《国资委:推动地方经营性国资集中统一监督》,载《证券日报》2011年8月20日。
    1孙秀红:《山东县级国资纳入国资委监管》,载《经济导报》2012年2月29日。
    2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局编:《探索与研究: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报告
    (2008)》,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57页。
    1秦永法:《央企董事会试点的进展和需解决的问题》,载《董事会》2012年第10期。2
    1顾功耘:《国有资产立法的宗旨及基本制度选择》,载《法学》2008年第6期。
    1银晓丹:《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法律制度研究》,辽宁大学2010年博士学术论文。
    1《宪法》第3条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1[美]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64页。2
    1魏陆:《人大应把政府关进公共预算“笼子”里》,载《人大研究》2011年第3期。
    1李曙光:《论〈企业国有资产法〉中的“五人”定位》,载《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4期。
    王世权:《国企监事会的出路》,载《董事会》2011年第11期。
    1韩志红、阮大强:《新型诉讼——经济公益诉讼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47页。
    1《财政部2006年预算报告专题名词解释》,http://www.mof.gov.cn/news/20060306_2268_13018.htm.
    2邓子基:《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思考》,载《中国财政》2005年第12期;邓子基:《略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载《地方财政研究》2006年第1期。
    3李燕:《论建立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载《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4陈步林等:《构建上海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管理体系研究》,载《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55期。
    5杨华、梁彦军:《关于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探讨》,载《中州学刊》2005年第1期。
    6陈怀海:《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财政制度约束》,载《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
    7夏林生:《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初探》,载《预算管理会计月刊》2005年第3期。
    8吴祥云:《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若干思考》,载《当代财经》2005年第4期。
    9隋军、卓祖航:《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载《发展研究》2005年第6期。
    1吴炳贵:《关于独立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之我见》,载《国有资产管理》2004年第10期;吴树畅:《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初探》,载《国有资产管理》2003年第8期;沈铖、曹丽莉:《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探讨》,载《改革》2005年第5期;李燕:《论建立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载《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2文宗瑜、刘微:《国有资本预算编制和审批》,载《国有资产管理》2005年第8期;吴祥云:《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若干思考》,载《当代财经》2005年第4期。
    3欧阳淞:《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几个基本问题》,载《法学家》2007年第4期;杨敏、许大华、卞荣华、王丹:《从法律视角分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财政预算的关系》,载《中国财政》2009年第21期。
    1本部分主要参考徐孟洲、贾剑非:《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法理基础与法价值》,载《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4期。
    2刘剑文:《财政税收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1页。
    1文宗瑜、刘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第2页、第39-40页。
    2刘俊海:《制定<国有资产法>的思考》,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3房文晓:《经济法视角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价值定位》,载《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1期。
    2高桂林、翟业虎:《反思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法律制度的目标定位》,载《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4期。
    3文宗瑜、刘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第74页。
    4王永礼:《预算法律制度论》,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22-23页。
    1朱宝琛:《财政部:各地已开始编制国资经营预算》,载《证券日报》2011年5月11日。
    1邓子基:《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思考》,载《中国财政》2005年第12期;左小蕾:《不能让部门利益主导国有资产分配》,载《新财经》2007年第2期;王军:《现阶段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经济学分析》,载《理论学刊》2008年第11期等。
    2文宗瑜等:《国有资本预算编制和审批》,载《国有资产管理》2005年第8期;黄伯平:《论我国编制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之首要价值》,载《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6年第26期等。
    1李丽琴:《公共财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预算互补与衔接的目标导向》,载《金融与经济》2009年第9期。
    1魏陆:《人大应把政府关进公共预算“笼子”里》,载《人大研究》2011年第3期。
    2丛书海:《中国预算体制重构:理论分析与制度设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邓子基、陈少晖:《国有资本财政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陈怀海:《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财政制度约束》,载《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
    4吴祥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范围的界定》,载《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55期。
    2华国庆:《我国国有资本收益若干法律问题研究》,载《法学论坛》2012年第1期。
    3张春霖:《国企分红下一步》,载《中国改革》2010年第3期。
    1.顾功耘等:《国有经济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顾功耘等:《国有资产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杨文:《国有资产的法经济分析》,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版。
    4.罗建钢:《委托代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5.王全兴、范士英:《企业国有资产法》,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
    6.严汉平等:《国有经济逻辑边界及战略调整》,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7.吴敬琏:《大中型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8.张建文:《转型时期的国家所有权问题研究——面向公共所有权的思考》,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9.缪炳堃:《国有资产出资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0.范恒山:《所有制改革:理论与方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梅慎实:《现代公司机关权力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王利明:《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3.徐晓松等:《国有企业治理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4.谢次昌:《国有资产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5.胡海涛:《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实现机制若干理论问题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
    16.刘连煜:《公司治理与社会责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7.吴天宝、武宜达、陶晓林、张媛媛:《国有企业改革比较法律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18.王利明:《国家所有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9.林毅夫、蔡昉、李周:《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20.徐邦友:《中国政府传统行政的逻辑》,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21.徐邦友:《自负的制度——政府管理的政治学研究》,学林出版社2008年版。
    22.林光彬:《私有化理论的局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3.张文魁:《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与公司治理转型》,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版。
    24.程合红、刘智慧、王洪亮:《国有股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5.马英娟:《政府监管机构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6.韩志红、阮大强:《新型诉讼——经济公益诉讼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7.杜恂诚、严国海、孙林:《中国近代国有经济思想、制度与演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8.王文杰:《国有企业公司化的法律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9.李昌庚:《国有财产法原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30.秦醒民:《国有资产法律保护》,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31.曹世华等:《地方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2.史言信:《国有资产产权: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2009年版。
    3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34.罗志先:《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法治基础》,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年版。
    35.李松森:《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产权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6.刘伟:《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产权制度解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7.赵国良:《国有资产大趋势》,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8.孙宪忠:《论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9.杨涧华:《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发展简史》,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40.郑国洪:《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版。
    41.胡鞍钢:《政府与市场》,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年版。
    42.金太军:《政府职能梳理与重构》,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3.刘剑文:《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法律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4.吴敬琏:《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三联书店2007年版。
    45.徐向艺:《比较·借鉴·创新——企业改革的国际经验与中国道路选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6.王全兴:《经济法基础理论专题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47.史树林、庞华玲等:《国有资产法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48.何秉孟:《新自由主义评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49.晏智杰:《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史》,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50.胡家勇:《一支灵巧的手:论政府转型》,社会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51.陆军荣:《国有企业的产业特质:国际经验及治理启示》,经济科学工作者出版社2008年版。
    52.彭澎:《政府角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53.王利明:《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4.盛毅、林彬:《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5.胡改蓉:《国有公司董事会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6.柳华平:《中国政府与国有企业关系的重构》,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7.郑海航:《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国有控股公司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版。
    58.李建伟:《国有独资公司前沿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59.王克稳:《经济行政法基本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0.刘剑文:《财政税收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61.王保平:《国有资产监管的理论与实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62.丛书海:《中国预算体制重构:理论分析与制度设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3.邓子基、陈少晖:《国有资本财政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64.张海星:《公共债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5.屈茂辉:《中国国有资产法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66.李松森、孙晓峰:《国有资产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7.何家明:《国有资本营运新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8.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1989年版。
    69.王永礼:《预算法律制度论》,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70.文宗瑜、刘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7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指引》,张正军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7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监管政策——从干预主义到监管治理》,陈伟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7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对OECD成员国的调查》,李兆熙、谢晖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74.[日]青木昌彦、钱颖一:《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人控制和银行的作用》,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
    75.[德]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76.[美]劳伦斯.M·弗里德曼:《法律制度》,李琼英、林欣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77.[德] G.平特纳:《德国行政法》,朱林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8.[英]卡罗尔·哈洛、理查德·罗林斯:《法律与行政》,杨伟东等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79.[日]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朱绍文等译,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
    80.[德]乌茨·施利斯基:《经济公法》,喻文光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81.[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上册),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82.[英]简·莱恩:《新公共管理》,赵成根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83.[德]魏伯乐等:《私有化的局限》,王小卫、周缨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84.[英]洛克:《政府论》,刘晓根译,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
    85.[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许明龙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86.[日]美浓部达吉:《公法与私法》,黄冯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7.[德]奥托·迈耶:《德国行政法》,刘飞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88.[英]亚当·斯密:《国富论》,郭大力、王亚南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
    89.[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候健、范亚峰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90.[日]盐野宏:《行政法》,杨建顺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91.[巴]M.A.阿尤布等:《公有制工业企业成功的决定因素》,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年版。
    92.[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93.[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经济体制转型的理论与证据》,周立群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94.[英]边沁:《政府片论》,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95.[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萧琛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
    96.[英]哈耶克:《通过奴役之路》,王明毅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97.[美]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平新乔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98.[葡]科尔奈:《短缺经济学(上)》,张晓光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99.[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于树生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100.[德]乌茨·施利斯基:《经济公法》,喻文光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01.[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沈宗灵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2.[日]金泽良雄:《经济法概论》,满达人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03.[美]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104.[英]约翰·伊特韦尔、[美]彼得·纽曼等:《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三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05.[美]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刘守英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106.[美]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刘守英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107.[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顾功耘主编:《商法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顾功耘主编:《经济法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顾功耘主编:《国有经济与经济法理论创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袁恩桢、林益彬主编:《国有资产管理、运行与监督》,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5.刘玉平主编:《国有资产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李连仲主编:《国有资产监管与经营》,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7.郑淑娜、何永坚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解读》,中国法制出版2008年版。
    8.左学金、程杭生主编:《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治理:国际比较的视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9.何永坚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释义及实用指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10.江平、赖源河主编:《两岸公司法研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江平主编:《新编公司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12.张维迎主编:《中国改革30年——10位经济学家的思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3.马蔡琛编著:《政府预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5.阎嗣烈、张志强主编:《国有资本营运实务》,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16.王文杰、丁小宣编:《国有企业公司化改制的法律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7.刘军宁等编:《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三联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
    18.佟柔主编:《中国民法》,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
    19.江平、张佩霖主编:《民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20.彭万林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1.黄少安主编:《国有资产管理概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2.漆多俊主编:《经济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3.《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起草小组编著:《<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24.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探索与研究: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报告(2005年卷)》,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25.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探索与研究: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报告(2006年卷)》,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26.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探索与研究: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报告(2007年卷)》,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27.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探索与研究: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报告(2008年卷)》,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28.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探索与研究: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报告(2009年卷)》,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29.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探索与研究: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报告(2010年卷)》,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
    30.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探索与研究: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报告(2011年卷)》,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版。
    1.顾功耘:《国有资产立法的宗旨及基本制度选择》,载《法学》2008年第6期。
    2.顾功耘:《国资监管机构的法律定位》,载《上海国资》2008年第6期。
    3.顾功耘:《国资监管难题剖解》,载《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4.顾功耘、李波:《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转变及其法律方略》,载《法学》1995年第10期。
    5.顾功耘:《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模式研究》,载《科学发展》2012年第9期。
    6.顾功耘、胡改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公共性”解读及制度完善》,载《法商研究》2013年第1期。
    7.顾功耘、胡改蓉:《国资委直接持股如何防范法律风险》,载《上海国资》2012年第9期。
    8.顾功耘、胡改蓉:《如何规制地方融资平台》,载《上海国资》2012年第4期。
    9.顾功耘、罗培新:《试论国资授权经营的法律问题》,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8期。
    10.顾功耘:《国有经济法律制度构建的理论思考》,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第4期。
    11.顾功耘、李波:《国企改制:换汤更须换药》,载《上海国资》2001年第8期。
    12.张文魁:《国资委的定位与直接持股问题研究》,载《调查研究报告》2006年第236期。
    13.李保民:《新形势下国有资产监管的方式和途径》,载《国有资产管理》2006年5期。
    14.张文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四大热点》,载《改革与理论》2003年第3期。
    15.李曙光:《必须明晰国资委的法律地位》,载《中国企业家》2005年第4期。
    16.刘纪鹏:《国资体制改革需处理三问题》,载《发展月刊》2003年第2期。
    17.李曙光:《论<企业国有资产法>中的“五人”定位》,载《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4期。
    18.黄洪敏、陈少晖:《国有资产“分级所有”体制的重构》,载《财经科学》2005年第2期。
    19.邵宁:《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前景和面临的挑战》,载《理论前沿》2007年第20期。
    20.李伯侨、黄群财:《国有资产所有权多元代表论的理论思考》,载《经济体制改革》2003年第3期。
    21.蒋一苇:《企业本位论》,载《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1期。
    22.樊纲:《论当前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改革》,载《改革》1995年第1期。
    23.张春霖:《国家所有者的商业化:模仿机构所有者》,载《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第9-10期。
    24.陈清泰:《国资部门成立后的国企改革》,载《上海国资》2003年第7期。
    25.刘纪鹏:《论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载《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4期。
    26.刘纪鹏:《关于国有资产法起草的若干建议》,载《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27.安增军:《政府职能转变与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研究》,载《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28.张文魁:《什么是所有权、产权、出资人权利、股东权利》,载《中国监察》2006年第12期。
    29.刘汉屏、贾宝和:《国有资产管理亟待走出“分级所有”的认识误区——兼与邓子基、陈少晖二位先生商榷》,载《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30.陈少晖:《国有资产分级所有体制的建构依据与划分标准》,载《现代经济探讨》2003年第9期。
    31.康成杰、王韬:《试论民法在国有资产法律保护中的作用》,载《经济管理》2001年第12期。
    32.苏力:《市场经济对立法的启示》,载《中国法学》1996年第4期。
    33.李庆海:《国家所有权法学透析》,载《行政与法》2004年第10期。
    34.詹镇荣:《民营化后国家影响与管制义务之理论与实践——以组织私法化与任务私人化之基本型为中心》,载《东吴大学法律学报》第15卷第1期。
    35.柴振国、胡海涛:《产权理论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之设计》,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36.韩志红:《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公私混合型的社会经济关系》,载《法学杂志》2005年第6期。
    37.周林彬、王烨:《论我国国家所有权立法及其模式选择—一种法和经济学分析的思路》,载《政法论坛》2002年第6期。
    38.刘隆亨:《利改税的意义与作用》,载《中国法学》1985年第1期。
    39.吴卫国、肖琳:《企业承包制法学评析》,载《现代法学》1990年第4期。
    40.董开军:《企业承包经营合同的法律性质初探》,载《中国法学》1988年第1期。
    41.王利明、刘兆年:《全民所有制企业租赁经营的法律思考》,载《中国法学》1988年第1期。
    42.张文魁:《国资委定位模糊系实践与理论偏差》,载《投资观察》2006年第3期。
    43.凌相权、王新红:《国有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的障碍及法律对策》,载《法学评论》1996年第2期。
    44.杨振山:《现代企业制度的灵魂》,载《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学报》1995年第1期。
    45.李铁映:《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建议》,载《经济管理》1999年第10期。
    46.陈清泰:《国资部门成立后的国企改革》,载《上海国资》2003年第7期。
    47.张勇:《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理论中若干基本观点的再分析》,载《财经论丛》2001年第1期。
    48.李银:《“国进民退”卷土重来》,载《新经济》2009年第8期。
    49.平新乔:《“功能错位”的国资委》,载《中国企业家》2006年第2期。
    50.樊纲、高明华:《国有资产形态转化与监管体制》,载《开放导报》2005年第2期。
    51.孙玉敏:《上海国资转型“突围”》,载《上海国资》2010年第2期。
    52.许瑾:《从“汇金模式”看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现实选择》,载《财经论坛》2008年第9期。
    53.常健:《国家所有权制度改革的阶段性特征:分析与前瞻》,载《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3期。
    54.刘亮:《汇金:众望所归“淡马锡”》,载《资本市场》2007年第3期。
    55.熊惠平:《从所有者代表缺失看国有金融资本的汇金模式选择》,载《特区经济》2006年第6期。
    56.李兆熙:《国资管理变革的法国样板》,载《国企》2007年第5期。
    57.樊纲:《国资管理缺失“最高决策机制”》,载《中国企业家》2005年第3-4期。
    58.徐晓松:《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生存环境及其对法律调整的影响》,载《中国法学》2009年第4期。
    59.樊纲:《国企改革与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改革》,载《长白学刊》2005年第4期。
    60.万江:《国家所有权的代表与授权行使》,载《政法学刊》2008年第10期。
    61.安林:《国资监管面临组织再造》,载《上海国资》2008年第3期。
    62.郭道晖:《权力的多元化与社会化》,载《法学研究》2001年第1期。
    63.刘毅:《日本国有企业的股份公司改制》,载《日本研究》2002年第4期。
    64.马英娟:《监管的语义辨析》,载《法学杂志》2005年第5期。
    65.席涛:《美国政府管制成本与收益的实证分析》,载《经济学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第11期。
    66.蔺翠牌:《论国有资产所有权主体的唯一性和统一性》,载《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7年第8期。
    67.王利明:《论国家所有权主体的全民性问题》,载《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0年第4期。
    68.王军:《国企改革与国家所有权神话》,载《中外法学》2005年第3期。
    69.史际春、姚海放:《国有制革新的理论与实践》,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70.盛毅:《论“分级所有”的地方国有资产经营》,载《改革》2003年第1期。
    71.郭励弘:《正确认识“国资”的产权归属》,载《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第23期。
    72.刘纪鹏:《国有资产监管体系面临问题及其战略构架》,载《改革》2010年第9期。
    73.陈静波:《论建立新型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载《当代法学》2001年第10期。
    74.席月民:《国有资产信托的法律问题探究》,载《法学杂志》2004年第7期。
    75.邓子基:《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思考》,载《中国财政》2005年第12期。
    76.邓子基:《略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载《地方财政研究》2006年第1期。
    77.李燕:《论建立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载《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78.陈步林等:《构建上海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管理体系研究》,载《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55期。
    79.杨华、梁彦军:《关于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探讨》,载《中州学刊》2005年第1期。
    80.陈怀海:《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财政制度约束》,载《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
    81.夏林生:《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初探》,载《预算管理会计月刊》2005年第3期。
    82.吴祥云:《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若干思考》,载《当代财经》2005年第4期。
    83.隋军、卓祖航:《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载《发展研究》2005年第6期。
    84.黄必烈:《<企业国有资产法>出台后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趋势》,载《中国发展观察》2009年第12期。
    85.王学东:《国有资本运营目标的分层定位》,载《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5期。
    86.王卫平:《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特性及其启示》,载《经济论坛》2009年第20期。
    87.张军扩:《建立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所面临的重点问题》,载《冶金管理》2003年第9期。
    88.秦永法、陈栋梁:《赋权不越位:深圳国资监管新政启示》,载《董事会》2011年第10期。
    89.蔺翠牌:《论国有资产所有权主体的唯一性和统一性》,载《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7年第8期。
    90.江可申、涂军民:《关于资本性质的再认识》,载《探索》1999年第6期。
    91.刘纪鹏:《论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载《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4期。
    92.朱福惠:《论我国法的冲突及其解决机制》,载《现代法学》1998年第4期。
    93.谢振恳:《新形势下地方国资监管政策法规工作的思考》,载《法制与经济》2009年第6期。
    94.刘睿刚:《地方政府贯彻国资法应注意三个问题》,载《产权导刊》2010年第12期。
    95.赵子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地方政府职能转换》,载《决策咨询》2005年第2期。
    96.谢地:《国有经济的身份与地位——法经济学的视角》,载《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年第3期。
    97.徐文付、唐宝富:《地方政府行为企业的角色分析》,载《江海学刊》2000年第2期。
    98.陈利昌:《试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载《农业经济》2005年第9期。
    99.宗寒:《正确认识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与袁志刚、邵挺商榷》,载《学术月刊》2010年第8期。
    100.王新红:《论经济法的时代精神》,载《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2期。
    101.沈荣华:《我国地方政府职能的十大特点》,载《行政论坛》2008年第4期。
    102.项怀诚:《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六十年》,载《预算管理与会计》2009年第10期。
    103.张永生:《政府间事权与财权如何划分》,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年第2期。
    104.张纪华:《促进事权财权匹配,提升公共财政能力》,载《社会主义论坛》2009年第12期。
    105.赵云旗:《完善中央与地方税收划分的思考》,载《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66期。
    106.刘锡秋:《政企分开何时到位——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献计》,载《中国律师》2002年第11期。
    107.宁向东:《对“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十点担忧》,载《中国经济信息》2003年第7期。
    108.王克稳:《〈企业国有资产法〉的进步与不足》,载《苏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7期。
    109.干胜道、刘阳、王黎华:《资产定义的演进及其规律》,载《经济体制改革》2001年第5期。
    110.陈清泰:《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载《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年第4期。
    111.张宇:《当前关于国有经济的若干争议性问题》,载《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6期。
    112.姜南:《七大行动确保企业国有资产安全》,载《国有资产管理》2012年第7期。
    113.杨善华、苏红:《从代理型政权经营者到谋利型政权经营者》,载《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1期。
    114.李昌庚:《国有财产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考量》,载《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1第4期。
    115.赵赞扬:《对构建国有资产分级所有制度的思考》,载《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116.祝波善:《北京模式无法解决的困境》,载《上海国资》2009年第2期。
    117.杨万铭:《国有资产产权二重性》,载《经济学家》2000年第6期。
    118.王克稳:《论国有资产的不同性质与制度创设》,载《行政法学研究》2009年第1期。
    119.金碚:《论国有企业改革再定位》,载《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4期。
    120.徐菲:《上海国资经营管理模式改革的路径思考》,载《上海国资》2009年第3期。
    121.谢地:《国有经济的身份与地位——法经济学的视角》,载《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年第3期。
    122.李军杰、钟君:《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分析———基于公共选择视角》,载《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4期。
    123.谢次昌:《国家所有权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载《中国法学》1996年第6期。
    124.焦建国:《资产管理体制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历史评价、现实操作与未来选择》,载《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第3期。
    125.张新平:《论中央与地方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权益》,载《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26.钱津:《论地方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载《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3期。
    127.王利明:《论国家所有权主体的全民性问题》,载《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0年第4期。
    128.张建文:《社会转型时期国有财产领域中央与地方关系之重构——以国家所有权主体的论证为中心》,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129.张紧跟:《当代中国地方政府间关系:研究与反思》,载《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13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题课题组:《进一步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思考》,载《特区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2期。
    131.景朝阳:《我国国家所有制之回溯:中央与地方关系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演进的视角》,载《兰州学刊》2008年第5期。
    132.邓子基、陈少晖:《国有资产分级所有的新思路》,载《国有资产管理》2003年第8期。
    133.王新红、谈琳、周俊桦:《论国资委的性质》,载《当代财经》2005年5期。
    134.张存刚、姚红:《地方政府行为与国有资产管理运营》,载《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年第1期。
    135.刘昌荣:《上海国资:争议地方债》,载《上海国资》2012第1期。
    136.周林彬、李胜兰:《试论我国所有权主体制度改革与创新》,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1年第3期。
    137.王朝才:《地方政府具备发债条件》,载《中国改革》2006年第11期。
    138.李万峰:《建立地方公债融资制度的可行性分析》,载《河南税务》2003年第2期。
    139.李九领:《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能力和素质分析》,载《地方财政研究》2007年第3期。
    140.丁静:《我国构建地方公债制度的另一种思考》,载《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第6期。
    141.马海涛:《地方政府发债利弊谈》,载《地方财政研究》2009年第4期。
    142.岳彩申、王旭坤:《规制地方政府发债权的几点立法建议》,载《法学》2011年第11期。
    143.刘剑文、侯卓:《公共财政视野下的<预算法>修改》,载《中国法律》2012年第1期。
    144.林敢、陈白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法律风险及控制》,载《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第8期。
    145.朱相平:《地方投融资平台建设与政府的责任边界——基于风险控制的视角》,载《宏观经济研究》2012年第7期。
    146.朱海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法律原则、问题及路径》,载《行政法学研究》2011年第4期。
    147.王晔:《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法律审视》,载《湖湘论坛》2012年第1期。
    148.杨松、张永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方向》,载《法学》2012年第10期。
    149.冯果、李安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财政法救赎》,载《法学》2012年第10期。
    150.王建东:《关于地方政府发债的思考》,载《经济师》2009年第3期。
    151.柴永红:《关于建立我国地方公债制度的设想》,载《生产力研究》2003年第2期。
    152.李永久、王玲:《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必要性分析》,载《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1期。
    153.张春霖:《国企分红下一步》,载《中国改革》2010年第3期。
    154.邢会强:《地方政府发债的基础法律条件》,载《财政经济评论》2009年第2期。
    155.马进、殷强:《地方发债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研究》,载《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156.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课题组:《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载《国有资产管理》2007年第7期。
    157.王景升:《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亟待解决的四个问题》,载《财务与会计》2009年第1期。
    158.姚新民:《对中央政府代理地方政府发债筹资的思考》,载《上海财税》1998年第8期。
    159.王鹏程、赵晓东:《关于地方政府发债的制度构想》,载《经济论坛》2006年第10期。
    160.陈栩:《关于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几点思考》,载《温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161.张海星:《建立我国地方公债制度的探讨》,载《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162.马跃敏、张义栋:《城镇化建设的财政政策选择——呼唤市政建设债券发行》,载《经济工作导刊》2003年第12期。
    163.任瞳、童燕、汤可攀:《地方财政困境的解决之道——启动地方债券市场》,载《经济工作导刊》2003年第9期。
    164.黄媛:《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券的紧迫性分析》,载《改革与开放》2011年第8期。
    165.王伟华:《对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思考》,载《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166.潘君瑜:《金融危机背景下开放我国地方债券市场可行性探究》,载《中国国情国力》2010年第l期。
    167.吴祥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范围的界定》,载《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55期。
    168.华国庆:《我国国有资本收益若干法律问题研究》,载《法学论坛》2012年第1期。
    169.吴国玖:《国有资产收益分红机制的国际比较与借鉴》,载《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第6期。
    170.文宗瑜、刘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如何与公共收支预算对接》,载《财政研究》2008年第1期。
    171.李丽琴:《公共财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预算互补与衔接的目标导向》,载《金融与经济》2009年第9期。
    172.蔡法山:《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应当处理好三大基础关系》,载《中国发展观察》2010年第7期。
    173.刘微:《国有资本预算:履行国有资本社会属性的重要工具》,载《中国总会计师》2006年第2期。
    174.刘永泽、陈艳利、孙光国:《国有资本预算制度的构建目标、原则与基本框架》,载《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第9期。
    175.黄伯平:《论我国编制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之首要价值》,载《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6年第26期。
    176.李世聪:《国家财务理论视角下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问题探讨》,载《特区经济》2006年第3期。
    177.吴炳贵:《关于独立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之我见》,载《国有资产管理》2005年第10期。
    178.高路易、高伟彦、张春霖:《国企分红:分多少?》,载《中国投资》2006年第4期。
    179.左小蕾:《不能让部门利益主导国有资产分配》,载《新财经》2007年第2期。
    180.王军:《现阶段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经济学分析》,载《理论学刊》2008年第11期。
    181.高桂林、翟业虎:《反思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法律制度的目标定位》,载《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4期。
    182.房文晓:《经济法视角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价值定位》,载《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1期。
    183.刘俊海:《制定<国有资产法>的思考》,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184.苏文静:《关于适时建立我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思考》,载《首都国资》2006年第3期。
    185.谢茂拾:《国有资本运营的预算监管制度集成问题探讨》,载《广东商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186.徐孟洲、贾剑非:《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法理基础与法价值》,载《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4期。
    187.杨敏、许大华、卞荣华、王丹:《从法律视角分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财政预算的关系》,载《中国财政》2009年第21期。
    188.文宗瑜、刘微:《国有资本预算编制和审批》,载《国有资产管理》2005年第8期。
    189.欧阳淞:《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几个基本问题》,载《法学家》2007年第4期。
    190.吴树畅:《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初探》,载《国有资产管理》2003年第8期。
    191.沈铖、曹丽莉:《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探讨》,载《改革》2005年第5期。
    192.山东省国资委课题组:《国资监管机构行权履职的指针——对实施<企业国有资产法>的意见和建议》,载《国有资产管理》2010年第4期。
    193.王世权:《国企监事会的出路》,载《董事会》2011年第11期。
    194.魏陆:《人大应把政府关进公共预算“笼子”里》,载《人大研究》2011年第3期。
    195.秦永法:《央企董事会试点的进展和需解决的问题》,载《董事会》2012年第10期。
    196.王克稳:《〈企业国有资产法〉》的进步与不足》,载《苏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7期。
    197.石亚军:《构建和谐社会中政府风险管理的公权角色》,载《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9期。
    198.文宗瑜、谭静:《产权国资改革的依法推进及其分类管理》,载《产权导刊》2008年第12期。
    199.杨国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载《上海国资》2007年第12期。
    200.袁安照:《金融办监管金融国资利弊互现》,载《上海国资》2010年第5期。
    201.秦颖:《地方金融国资监管体制待解》,载《上海国资》2010年第3期。
    202.平新乔:《“功能错位”的国资委》,载《中国企业家》2006年第2期。
    203.李博:《国有资产三层管理模式探析》,载《经济视角》2006年第7期。
    204.赵善庆:《省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两层制”》,载《经营与管理》2006年第1期。
    205.胡改蓉:《“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的剖析及其重构》,载《西部法学评论》2009年第2期。
    206.王全兴、傅蕾、徐承云:《国资委与国资运营主体法律关系的定性探讨》,载《法商研究》2003年第5期。
    207.毛卫民:《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局限与出路》,载《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208.徐士英、刘学庆、阎士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与政府部门关系初探》,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209.余菁:《授权经营的制度内涵及其局限性》,载《当代财经》2004年第11期。
    210.唐俊、王蕊、程飞:《透视我国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中的资产运营主体问题》,载《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2期。
    211.安林、陈庆:《难题的解决之道》,载《上海国资》2007年第3期。
    212.赵旭东、王莉萍、艾茜:《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法律结构分析》,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4期。
    213.胡改蓉:《国有公司董事会独立性之保障》,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214.仲继银:《国企董事会:矛盾困境与出路》,载《董事会》2007年第9期。
    215.邓峰:《董事会制度的起源、演进与中国的学习》,载《中国社会科学》2011第1期。
    216.陆红军:《董事会文化缺失之鉴》,载《国企》2009年第11期。
    217.郑志刚、孙娟娟:《任人唯亲的董事会文化和经理人超额薪酬问题》,载《经济研究》2012年12期。
    218.金桂苑:《国企董事会建设的障碍——上海国资系统的调查研究》,载《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219.胡改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董事会之构建——基于分类设计的思考》,载《法学》2010年第4期。
    220.张铭:《新时期我国国有资本经营公司运营模式探讨》,载《国有资产管理》2011年第4期。
    221.张文魁:《从国有资产的角度分析融资平台》,载《中国发展评论(中文版)》2011年第3期。
    222.李勇:《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规范与思考》,载《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第11期。
    223.周燕、张丽华:《上海“淡马锡”猜想》,载《财经国家周刊》2010年第8期。
    224.张晖明:《新国资经营公司的新定位》,载《上海国资》2008年第4期。
    225.周绍朋、郭全中:《如何成立新国资经营公司》,载《上海国资》2008年第6期。
    226.纪宝成、刘元春:《人大参与国有资产监管的合理性与必然性》,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2期。
    227.李小渝:《论建立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载《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228.阳东辉:《国有企业改革的法哲学基础及多元模式构想》,载《法商研究》2002年第1期。
    229.岳燕锦:《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研究》,载《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4期。
    230.周天勇:《国有企业出资人制度的缘由和框架》,载《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11期。
    231.陈金亮:《日本、美国政府资产管理的基本情况及启示》,载《调查研究报告》2004年第82期。
    232.蓝寿荣、张伟伟:《国外国有资产监管的三种模式及其启示》,载《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233.李源山:《日本国有财产管理与监控的启示》,载《外国经济与管理》1998年第6期。
    234.阮慧斌:《透视日本国有资产法律制度》,载《人民论坛》2001年第11期。
    235.李康宁、王秀英:《国家所有权法理辨析》,载《宁夏社会科学》2005年第7期。
    236.蔡定剑:《谁代表国家所有权》,载《人大建设》2005年第1期。
    237.程淑娟:《确信与限制——国家所有权主体的法哲学思考》,载《河北法学》2009年第5期。
    238.屈茂辉、张彪、章小兵:《产权概念的经济学与法学比较》,载《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239.汪丁丁:《制度创新的一般理论》,载《经济研究》1992年第5期。
    240.谢次昌:《关于产权的若干理论问题》,载《法学研究》1994年第1期。
    241.李保民、王志钢:《企业资产重组与资产经营公司的实践》,载《产权导刊》2010年第9期。
    242.李晓峰:《地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在体系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载《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年第9期。
    243.李云:《当前地方国有投资公司的局限与对策研究》,载《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7期。
    244.甘肃:《构筑地方政府投资调控机制——关于建立地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思考》,载《财经论丛》1995年第2期。
    245.燕春、史安娜:《从国资委到人民代表股东会——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批判与重构》,载《经济体制改革》2008年第3期。
    246.文宗瑜:《探索建立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与运营模式》,载《国有资产管理》2003年第1期。
    247.魏杰、赵俊超:《必须构建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载《国有资产管理》2002年第12期。
    248.文力:《关于建立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思考》,载《学习与探索》2003年第3期。
    249.张涛:《从<企业国资法>浅析国资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载《首都国资》2009年第4期。
    1.周放生:《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几个问题》,载季晓南主编:《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2.刘春田:《论国家所有权的本质和内部结构》,载佟柔主编:《论国家所有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沈敏峰:《论法人所有权》,载佟柔主编:《论国家所有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4.Iampaolo Rossi:《公产和用于公共利益的私产》,载《第三届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中国北京)。
    5.许宗力:《行政程序透明化与集中化》,载许宗力:《宪法与法治国行政》,台湾元照出版公司1999年版。
    6.张作华:《论我国国家法律人格双重性问题》,载易继明主编:《私法》(第3辑第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探索与研究: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报告(2006年卷)》。
    8.张秀烨、张先治:《转型经济下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政府与国有企业财务契约关系的重构》,第七届国有经济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9.史际春、邓峰:《合同的异化与异化的合同——关于经济合同的重新定位》,载漆多俊主编:《经济法论丛》(第1卷),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
    10.史际春、邓峰:《经济(政府商事)合同研究——以政府采购合同为中心》,载史际春、邓峰主编:《经济法学评论》(第1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11.温来成:《事权与财权相匹配: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60年回顾》,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2010年)。
    1.王学东:《国有资本运营机制重构论》,南开大学1997年博士学位论文。
    2.王军:《国家所有权的法律神话》,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博士学位论文。
    3.朱孔生:《国有资本运营研究》,天津大学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
    4.袁定金:《国有资本运营中的激励与约束问题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
    5.叶耀恒:《国有资本运营的法律监控研究》,中山大学2003年硕士学位论文。
    6.王大庆:《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
    7.黄军:《国家所有权行使论》,武汉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8.张波:《国有资本运营法律制度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9.江翔宇:《略论国资委的功能定位》,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硕士论文。
    10.吴义周:《经济法视阈下国有资产的法律保护及制度创新》,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11.邓宇:《政府监管国有资产能力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12.郑友云:《论中国国有资本运营法律制度的构建》,湖南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13.王月明:《中国近现代监督权利研究》,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
    14.唐成:《国有资本运营模式比较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
    15.韩中节:《国有资本运营的法律治理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
    16.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法律探索》,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17.银晓丹:《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法律制度研究》,辽宁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1.财政部网站,《2011年1-12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http://qys.mof.gov.cn/zhengwuxinxi/qiyeyunxingdongtai/201201/t20120118_624066.html.
    2.财政部网站,《2012年1-12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http://qys.mof.gov.cn/zhengwuxinxi/qiyeyunxingdongtai/201301/t20130118_728936.html.
    3.上海国资委网站,http://www.shgzw.gov.cn/.
    4.《滨海新区国资委基本概况》,http://binhai.bh.gov.cn/html/gzw/GZGK11523/2011-08-03/Detail_517278.htm.
    5.张茵:《国有经济带动地方经济,“义乌模式”受关注》,http://www.chinanews.com/cj/news/2010/05-27/2309052.shtml.
    6.陈甦:《关于《国有资产法(讨论稿)》的意见》,http://www.iolaw.org.cn/showarticle.asp?id=2448.
    7.贾玥:《专家谈政府职能转变:未来应与百姓合理“分蛋糕”》,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2/0711/c99014-18495233.html.
    8.刘效仁:《以“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为基石调整分税制》,http://news.163.com/08/0701/09/4FOO97V2000120GU.html.
    9.高富平:《公有和私有的法律含义——一种新的公有和私有观念》,http://www. Civillaw. com.cn/weizhang/default.asp?id=16863.
    10.何京玉:《地方融资平台需还款4.6万亿政府偿债面临多重压力》,http://finance.cnr.cn/dujia/201108/t20110816_508373039.shtml.
    11.天则经济研究所:《国有企业的性质、表现与改革》,http://www.unirule.org.cn/xiazai/2011/20110412.pdf.
    12.世界银行政策分析报告:《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从国际经验看中国》,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s/200303/20030300078467.html.
    13.何宗渝、王飞:《王勇: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2-10/24/c_113484469.htm.
    14.湖北省国资委调研组:《规范董事会建设,提高公司治理水平》,http://www.hbzyw.gov.cn/News.aspx?id=8479.
    15.康淼:《国资委:地方国资委直属特设机构性质不容改变》,http://finance.eastday.com/economic/m1/20110629/u1a5969398.html.
    16.刘作翔:《中国司法地方保护主义批判》,http://www.iolaw.org.cn/showNews.asp?id=26356.
    17.《财政部2006年预算报告专题名词解释》,http://www.mof.gov.cn/news/20060306_2268_13018.htm.
    18.《关于推动地方开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的通知》,http://qys.mof.gov.cn/zhengwuxinxi/gongzuotongzhi/201105/t20110509_545971.html.
    1.李保民:《任务与目标——论国资管理体制改革(之三)》,载《中国企业报》2008年11月28日。
    2.陈小洪、张文魁、李兆熙等:《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一些看法和建议》,载《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11月30日。
    3.卢元强:《地方融资平台治理再出拳》,载《国际金融报》2010年11月17日。
    4.黄范章:《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载《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10月31日。
    5.康怡:《垂直监管撑腰,地方国资委硬了》,载《经济观察报》2010年9月24日。
    6.黎广:《国资委掌门易主:功过李荣融》,载《现代快报》2010年9月5日。
    7.耿雁冰:《北京国资总量4年翻番约占全国三分之一》,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1月22日。
    8.万红金:《访深圳国资委主任张晓莉》,载《深圳商报》2012年5月23日。
    9.刘宇鑫:《北京市国资委:本市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明显优化》,载《北京日报》2012年7月5日。
    10.杨晓青:《义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法治建设的启示》,载《法制日报》2010年6月20日。
    11.张允辉、郭雪妮:《陕西力推大集团引领战略促企业国有资产总量和运行效率大幅提高》,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8月10日。
    12.《浦东国资利润增长突破两位数》,载《浦东时报》2012年5月11日。
    13.龙在宇、阳炆杉:《上半年区县国资总额达4940亿元》,载《重庆日报》2011年9月2日。
    14.辛红:《部分地市国资委行政化趋势明显,体制上出现“回潮”》,载《法制日报》2011年6月29日。
    15.刘丽靓:《国资委:推动地方经营性国资集中统一监管》,载《证券日报》2011年8月20日。
    16.汤白露:《国资委摸底地方家产,“三级垂直监管”或强势推进》,载《每日经济新闻》2010年5月4日。
    17.汪时锋:《国资委欲加强地方国资体系垂直监督》,载《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9月20日。
    18.万千:《央企高管“帽子”不能当成补偿发》,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1月16日。
    19.黄范章:《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载《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10月31日。
    20.李彬:《国资监管全覆盖体系渐成型》,载《人民政协报》2011年8月16日。
    21.康怡:《国资立法地方先行,大国资改革加速》,载《经济观察报》2012年1月11日。
    22.《治理“官满为患”重在转变政府职能》,载《新京报》2012年3月12日。
    23.张文魁:《国资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落实“准分级所有”》,载《中国经营报》2003年6月7日。
    24.何诚颖:《国资管理的关键是实行“分级所有”》,载《证券时报》2003年1月4日。
    25.赵立新:《应谨慎使用地方立法权》,载《法制日报》2007年1月16日。
    26.程元辉:《国企外部董事改革遭异议,“去行政化”倒逼国资委行政改革》,载《华夏时报》2009年6月6日。
    27.刘仪舜:《怎样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载《南方周末》2003年6月19日。
    28.张春晓、徐文军:《地方国资监管和营运的政策建议》,载《首都建设报》2007年8月17日。
    29.马会:《国资委是否应该直接持股上市央企?》,载《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2月17日。
    30.宁向东:《国有资产须行分类管理》,载《发展导报》2003年1月24日。
    31.郑永年:《中国国企发展边界在哪里?》,载《联合早报》2009年10月21日。
    32.刘振盛:《金融办扩权:成都金融国资体制嬗变》,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10月13日。
    33.叶檀:《建立金融国资委是个糟糕的主意》,载《新京报》2010年9月2日。
    34.丁波:《上海国资在流动中求突破》,载《解放日报》2008年1月6日。
    35.张春晓、徐文军:《地方国资监管和营运的政策建议》,载《首都建设报》2007年8月17日。
    36.刘丽靓:《国资委:推动地方经营性国资集中统一监督》,载《证券日报》2011年8月20日。
    37.李志豹、孔迪:《“大国资”棋至中局》,载《中国企业报》2012年1月3日。
    38.孙秀红:《山东县级国资纳入国资委监管》,载《经济导报》2012年2月29日。
    39.朱宝琛:《财政部:各地已开始编制国资经营预算》,载《证券日报》2011年5月11日。
    40.郭一信:《地方政府企业债累计融资超6700亿》,载《上海证券报》2012年5月4日。
    41.顾功耘:《急需对政府投融资行为立法》,载《中国建设报》2009年7月2日。
    42.顾功耘:《守成,还是创新?国有资产法面临选择》,载《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6月13日。
    43.戴志勇:《理清国企定位事关改革成败》,载《南方周末》2010年9月2日。
    1. R. W. Hamilton, The Law of Corporations,West Publishing Co.,1996.
    2. Pier Angelo Toninelli,The Rise and Fall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in the Western Worl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3. Reuel J. Khoza and Mohamed Adam, The Power of Governance, PalgraveMacmillan,2007.
    4. Paul.L.Davies, Gower’s Principles of Modern Company Law, Sweet&Maxwell,1997.
    5. Thomas Lee Hazen, Jerry W. Markham, Corporations and otherBussiness Enterprises, West Groups,2003.
    1.Peter Hettich, Governance by Mutual Benchmarking in Postal Markets:How State-Owned Enterprises may Induce Private Competitors To ObservePolicy Goals,32Dayton L. Rev.199,2007.
    2. Stephen M. Bainbridge, Why A Board? Group Decision-making inCorporate Governance, Vanderbilt Law Review, January,2002.
    3.Mill,M.,Alternative Strategies for Corrporate Governace,a keynoteaddress for the Conference on Deformability Of the State Sector in China,Shanghai,China July19,1995.
    1.何晶:《淡马锡控股:建造持久性商业效益》,http://www.temasekholding.com.sg/news_room/press_speeches.htm.
    2. Temasek review2010,http://www.temasekholdings.com.sg.
    3. M. Jensen and K. Murphy,Remuneration: Where We’ve Been, How WeGot Here, What Are the Problems, and How to Fix Them,ECGI Working Paper,No.44/2004,p.21,http://ssrn.com/abstract=56130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