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烟台近代城市建设发展与历史城市保护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烟台是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的历史文化名城。历经西周时期的莱子国,明代的海防重镇“奇山守御千户所”,清代军变民地的“奇山社”。近代以来,随着烟台的开埠,发展成为通商口岸、新兴工商业城市。多种文化在这里交融与发展,形成了特有的城市风貌。今天的烟台是中国环渤海经济圈内以及东北亚地区的国际性港城,中国最佳魅力城市,并即将踏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行列。
     本文由7个章节组成,论文的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研究的方法、相关研究综述以及创新点;第二章对近代以前烟台城市建设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第三章探讨了烟台城市近代化发展的因素及对于城市建设的影响,作为近代山东开埠最早的口岸城市,开埠后烟台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其外部区域城市空间格局有了很大变动。烟台由早期渔村、城镇(聚落),逐渐发展为卫所、商埠,开埠通商后进而形成近代意义上的城市。
     第四章到第六章为本文的研究重点,对烟台近代城市建设发展进行了历史分期及内容的详细介绍,并且从城市空间、城市建设、城市规划以及城市风貌四个方面深刻剖析了烟台近代城市发展的特征。烟台的城市空间结构表现为局部有序、整体无规划的近代城市早期开埠特征;城市形态呈现出沿海岸东扩位移并向南推进的趋势;城市风貌呈转变为近代都市色彩。结合上述的分析,解读烟台独特的历史文化与内涵,对近代历史城区、历史地段、历史建筑的保护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针对其城市特色提出了相关的保护策略。第七章对烟台近代城市建设发展及历史城市保护进行了总结以及探讨了后续的研究方向。
Yantai has a long history, profound cultural accumula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The city went through Laizi city of Western Zhou Dynasty, the military city "mountains and defend by1000"of Ming Dynasty,"Qishan agency" of Qing Dynasty. Since modern times, Yantai gradually became the port, the emerging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ity. Many kinds of culture blend in here and develop, which has formed the unique city scene. Today Yantai is the economic circle of Bohai of China and Northeast Asia International City, the best Chinese Charm City, and which will enter the ranks of historical city.
     The thesis consists of7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part, which presents the background,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paper, the research method, literature and innovation;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before Yantai early-modern;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factors of the city modernization and the effect about city construction. As the earliest port city of early-modern city of Shandong, after opening the port, Yantai became the regional center city, the spatial pattern outside the area had very big change. From the early fishing village, town (Village), Yantai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 garrison, ports, and then formed the early-modern city.
     From the fourth chapter to the sixth chapter are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detailed introduced the historical stage and content of Yantai early-modern city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from the city space, city construction, city planning and city style four aspects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features of Yantai early-modern. The city structure expresses the feature of opening port in early-modern city, partly order, no overall planning; the city morphology shows the displacement along the coast eastward and southward advance trend; the city scene shows a modern city color.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interpretation of the unique history of Yantai culture and connotation, has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odern historical city protection, historic sites, historic building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ity protection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related. The eighth chapt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Yantai early-modern city construction and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 city and discusses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引文
1 唐子来.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和方法[J].城市规划汇刊,1997(06).
    2 G.Sjoberg, An Introduction to Urban Historical Geography, Edward Arnold,1983,P171.
    3 Henri Lefebvre在《The Producdon ofspace))一文中认为“空间生产就是空间被开发、设计、使用和改造的全过程。空间的形成不是设计师个人创造的结果,而是社会生产的一部分,受到某些社会驱动力的控制。”转引自成砚、读城一一艺术经验与城市空间[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8.
    4 周一星、杨焕彩.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6.
    5 王景慧.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辨析[J].城市规划,2011(12):1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3.
    7 张仲礼《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隗瀛涛《近代重庆城市史》,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皮明庥《近代武汉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8 何一民.21世纪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展望[M].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3).
    9 吴承照.辛勤开拓硕果累累——记著名城市规划师董鉴泓教授[J].规划师,1999(02):109.
    12 顾朝林.山东烟台城区城镇历史发展研究[J].历史地理,1990(07):54.
    13 《尚书·禹贡》。
    14 《管了·海王篇》。
    15 齐文涛.概述近年来山东出土的商周青铜器[J].文物,1972(05).
    16 《史记·封禅书》第六“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祀绝莫知起时。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二曰地主,裥泰山粱父:三曰兵主,祠蚩尤;四曰阴主,祠三山:五曰阳主,祠之罘;六曰月主,祠之莱山;七曰日主,祠成山;八曰四时主,祠琅邪。”
    17 《周语·齐语》。
    18 《晏子春秋》内篇问下第四。
    19 《史记·秦始皇本纪》、《汉书·郊祀志》。
    20 《汉书·地理志》。
    21 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到公元前87年)时,曾封齐孝王子渫为牟平侯。公元前182年,封齐悼惠王子兴居为东牟侯。
    22 乾隆《福山县志》,。
    23 《元史·地理志》。
    24 顾朝林.山东烟台城区城镇历史发展研究[J].历史地理,1990(07):58.
    25 刘精一.烟台概览[D].烟台概览编辑处,1937:1.
    26 《山东通志》。
    27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D].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254.
    28 王建波.烟台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D].导师:张冠增.上海:同济大学,2006.
    29 王建波.烟台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D].导师:张冠增.上海:同济大学,2006.
    30 王陵基.福山县志稿[M].烟台裕东书局,1931.
    32 《福山县志稿》卷五《商埠志》。
    33 清光绪《山东通志》卷十九《疆域志》。
    34 匡桥祥.烟台笔记[M].中华书局,1922.
    36 张相文《齐鲁旅行记》,《东方杂志》第7卷,第2期。
    37 《老烟台春秋》,第24-29页。
    38 谭鸿鑫.老烟台春春秋[M].内部资料,2002:24-29.
    39 《史记·本纪》卷一。
    40 《增修登州府志》卷二十二。
    41 《增修登州府志》卷二十二。
    42 沌谷《齐鲁旅行记》,《新游记汇刊》卷十二。
    43 道光六年两江总督琦善、江苏巡抚陶澍《沙船加装米石赶造另册补咨折》,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44 咸丰九年山东巡抚崇恩《登莱青碍难举办抽厘,烟台无从收税》,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45 英国驻烟台领事馆《1865年烟台贸易报告》,载《英国国会文书》第七卷。
    46 张清河《东海关史料札记》,《烟台文史资料》1982年第1辑。
    47 《清实录·文宗实录》,卷二八七,中华书局1987年版,217页。
    48 《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五,中华书局1979年版,1673页。
    49 《清实录·文宗实录》,卷二八七,217页。
    50 Report on the Trade of Chefoo for the year 1865,Irish university Press Area studies Series:Britishs Parliamentary Papers, China, Commercial Reports,Vol.7,P30转引自王守中、郭大松.近代山东城市变迁史[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105。
    50 交通部烟台港务管理局编《近代山东沿海通商口岸贸易统计资料》,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235页。
    51 《清实录·文宗实录》,卷二九五,319页。
    52 《清实录·文宗实录》,卷三0二,422-423页。
    53 《许景澄条陈海军应办事宜折》,《山东近代史资料》(第三分册),山东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51页。
    54 咸丰九年郭嵩焘等《查明海口税务情形并遵旨酌设厘局折》,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55 英国驻烟台领事馆《1865年烟台贸易报告》,载《英国国会文书》第七卷。
    57 英国驻烟台领事馆《1865年烟台贸易报告》,载《英国国会文书》第七卷。
    58 布面布隆致函华勒夫斯基伯爵,上海,1860年2月17日;转引自齐思和等《第二次鸭片战争》(第六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261页。
    59 转引自齐思和等《第二次巨鸦牙片战争》(第六册),318页
    60 《清实录·文宗实录》,卷三一七,667-668页。
    61 《清实录·文宗实录》,卷三一八,675页。
    62 《清实录·文宗实录》,卷三一九,710-711页。
    63 R.C.Forsyth Ed.:Shantung, the Sacred Province of China. Shanghai,1912, P7。
    64 Byron Brenan:Report the state of Tradent the Treaty of China,1898, P 2-3.转引自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2册,中华书局1962年版,735页。
    65 如《商人通例》、《公司法》、《公司注册试办章程》、《破产律》以及《呈请专家办法》等。
    66 刘慧.济南与烟台城市早期现代化比较研究[D].导师:郭大松.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37.
    67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余时代(1911-1937)[M].张富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77.
    68 杨铨.五十年来中国之工业[M].上海书店,1922:3.
    69 汪敬虞.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17-331.
    70 孙毓棠,汗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75,78.
    71 张振勋.《奉旨创办酿酒公司记》,中国史学会编《洋务运动》(七),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581.
    72 张振勋.《奉旨创办酿酒公司记》,中国史学会编《洋务运动》(七),582.
    73 Decennial Reports,1902-1911,Chefoo.
    74 天津图书馆,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袁世凯奏议(上)[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342-347.
    75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这,1981:254.
    76 《福山县志稿·商埠志》。
    77 宋玉娥《英商仁德洋行》,《烟台市文史资料》第1辑。
    78 Decennial Reports,1892-1901, Chefoo.
    78 胶济铁路局车管处.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汇编[M].福山:文华印刷社,1934:14.
    79 民国实业部国际贸易局.中国实业志.山东省[M].台湾:台北宗青图书公司,1935:62-64.
    81 《福山县志稿·商埠志·商业》卷五。
    82 赵琪《胶澳志》,食货志,商业,81页。
    83 庄维民《近代山东市场经济的变迁》,246-247。
    84 庄维民.近代山东市场经济的变迁[M].上海:中华书局,2000:8,12,14-15.
    85 张利民.近代环渤海地区经济与社会研究[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86 Decennial Reports,1892-1901,1902-1911, Chefoo. P57, P226.
    87 Decennial Reports,1902-1911, P226.
    88 王守中、郭大松《近代山东城市变迁史》,556-557页。
    89 《中国实业志·山东省》(乙),第136页。
    90 山东省地方志编委会《山东省志·金融志》,216页。
    91 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1037页。
    92 资料来源:孙毓棠、汀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下册,912页。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38-53页。《中国实业志·山东省》597页(辛)。
    93 [英]A.G.Ahmed著,陈海涛\刘惠琴译注《图说烟台(1935-1936)》,齐鲁书社2007年版,116、119页。
    94 《中国实业志·山东省》57页(丁
    95 Decennial Reports,1882-1891,Chefoo.
    96 《近代山东沿海通商口岸贸易统计资料》,195页。
    97 穆马快乐《我的一生》,曲拯民译,(台湾)《山东文献》第11卷第2期。转引自郭大松等《传教士与近代山东花边、发网业》,《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年第3期。
    98 《中国实业志·山东省》57页(丁)。
    99 崔玉婷《抗战以前青岛华人社会阶层分析》,《文史哲》2003年第1期,145页。
    100 济南市志编纂委员会编《济南市志》,中华书局1997年,496—497页。
    101 (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刘敬坤等译《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842—843页。
    102 [美]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陈仲丹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449页。
    103 Decennial Reports,1882-1891,Chefoo转引自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2卷,138页。
    104 《农情报告》第4卷,第7期,表5、6。
    105 刘素芬《烟台贸易研究(1867—1919)》,100页。
    106 Decennial Reports,1882-1891,Chefoo,P46.
    107 Decennial Reports,1882-1891,Chefoo,P54.
    106 林修竹主编《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1920年铅印本,卷四,烟台。
    107 烟台总商会《山东烟台总商会民国十六年并十七年份报告书》,1929年。
    110 刘精一《烟台概览》。
    111 《烟台港史》,152—158页。
    112 Decennial Reports,1902-1911,1912-1921.
    112 《清实录·德宗实录》,卷一九四,中华书局1987年版,764页。
    113 《清实录·德宗实录》,卷二一九,1068页。
    114 胶济铁路车务处编《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总编/分编》,1934年。
    115 匡裕祥《烟台笔记》,《新游记汇刊续编》卷七,29页。
    116 路遇《清代和民国山东移民东北史略》,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
    117 日本《芝罘领事馆辖内事情》,大正八年(1919)十月十八日。
    119 英国驻烟台领事馆《1870烟台贸易报告》,英国文书,第9卷。
    120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941页。
    121 欧里特《欧洲华侨生活》,海外月刊社,1933年,26页。
    122 《朝鲜案调查报告》(四),天津《益世报》1931年8月2日。
    123 [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三联书店1987年版,66页。
    124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314页。
    125 《中国实业志.山东省》152页(丁)。
    126 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三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22贝。
    127 郭岚生《烟台威海游记》,百城书局民国二十三(1934)年版,28-29页。
    128 《万国公报》,光绪29年2月号,14-17。
    129 郑千里《烟台要览·教育篇》,8页。
    130 郑千里《烟台要览·教育篇》,8页。
    131 刘精一《烟台概览》,38-39页。王守中、郭大松《近代山东城市变迁史》,564页。
    132 郑千里《烟台要览·教育篇》,8页。
    133 [英]阿美德(A.G. Ahmed)《图说烟台(1935-1936)》,陈海涛、刘惠琴译注,齐鲁书社2007年版,142页。
    134 陈振江《发微集》,中华书局2003年版,153页。
    135 刘少白《烟台报业志》,科学普及出版社1993年版。
    136 [英]阿美德(A.G. Ahmed)《图说烟台(1935-1936)》,陈海涛、刘惠琴译注,齐鲁书社2007年版,154负。
    137 山东省卫生史志编委会编《山东省卫生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555页。
    138 1866年清政府同意外国人在烟台租地建房,C. W.Schnmidt (Glimpses of the History of Chefoo,1932)认为“烟台从未有过真正的租界”。在英国档案馆所藏1872年的草图上,标有“Foreign Setllement",但仅指外人居留区,并没有作为租界的法律依据。
    139 《烟台租界小考》,《烟台市文史资料》(第1辑),57-59页。
    140 刘精一《烟台概览》,2页。
    141 张相文《齐鲁旅行记》,《东方杂志》第7卷第2、3期。
    142 《顺天时报》光绪34年3月12日,拟筑泊船巨湾。
    143 胡树志、张复合、村松伸、井上直美编《中国近代建筑总览·烟台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版,17页。
    144 《顺天时报》民国2年11月14日,烟台筑港问题志闻。
    145 中国海关总署印制《各通商口岸贸易统计和报告》,中国海关关册,烟台,1922年。
    146 匡裕祥《烟台笔记》《新游记汇刊续编》卷七,中华书局1922年印行,第32页。
    147 郭嵩焘日记,第一卷,254页
    148 《登州府志》,第三卷,第3页。
    149 《支那省别全志》,第四卷,山东省东亚同文会,大正六年。
    150 崇厚折,同治五年。转引自《烟台港史》,10页。
    151 劝业公所《山东全省戊申已西年报告书·商务科文牍》,22页。
    152 英国驻烟领事馆《1870年烟台贸易报告》,载《英国文书》第九卷。
    153 《清实录·文宗实录》,卷二九0,251页。
    154 王建波《烟台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硕士论文,2006年。
    155 匡裕祥《烟台笔记》,《新游记汇刊续编》卷七。
    156 烟台房地产管理局、烟台房地产业协会《烟台市房地产志》,1989年1月,42页。
    157 《福山县志稿》卷五《商埠志》。
    158 日本驻烟台领事馆《芝罘领事馆辖内事情》,大正八年(1919)十月十八日。
    159 阳建强、吴明伟编著《现代城市更新》,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74页。
    161 [英]K.J.巴顿《城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14页。
    162 虞蔚《城市环境地域分异研究》,《城市规划汇刊》,1988年第1期。
    163 刘精一《烟台概览》,烟台概览编辑处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第2页。
    164 匡裕祥《烟台笔记》,《新游记汇刊续编》卷七,中华书局1922年印行,第25页。
    165 烟台市房地产管理局、烟台市房地产业协会编《烟台房地产志》,1989年。
    166 支军《开埠后烟台城市空间演变研究》,齐鲁书社2011年版,40-46页。
    167 孙文《建国方略》,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98页。
    168 据“新开烟台西沙旺市街图说”
    169 董鉴泓《中国近代一些城市规划图的评析》,《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研究》,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40页。
    170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GB50357-2005).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3.
    171 不该忽视城市的文化价值—郑时龄访谈,建筑时报,2003-12-02.
    172 陈志华《意大利古建筑散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版。
    173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烟台市历史滨海区更新及城市设计,2001年。烟台市中心街区更新及城市设计,2003年。
    [1]1978年烟台市总体规划说明书.烟台市城市建设档案馆馆藏资料.
    [2]1985-2000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修订说明书.烟台市城市建设档案馆馆藏资料.
    [3]1959年烟台市总体规划简要说明.烟台市城市建设档案馆馆藏资料.
    [1]烟台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烟台百年大事记(1840-2001)[M].烟台:山东省烟台市新闻出版局,2000.
    [2]烟台市地方史志办公室.老烟台街巷[M].烟台:山东省烟台市新闻出版局,1999.
    [3]烟台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刘铭伟主编.烟台精华[M].北京:中国出版社,2003.
    [4]烟台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烟台文史资料(第二辑)[Z].1983.
    [5]烟台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烟台文史资料(第五辑)[Z].1991.
    [6]烟台地区出版办公室.烟台风物志[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
    [7]烟台市文化局.烟台山[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8](英)阿美德(A. G. Ahmed).图说烟台[M].济南:齐鲁书社,2007.
    [9]丁抒明主编.烟台港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
    [10]支军.开埠后烟台城市空间演变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11.
    [11]李晓飞.烟台开埠记忆[M].烟台:黄海数字出版社,2010.
    [12]史纪明.烟台建筑文化[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
    [13]安家正.烟台大观[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
    [14]安家正.老烟台风情[M].北京:华艺出版社.
    [15]安家正.烟台史话[M].2000
    [16]张宇宁主编.芝罘印象(烟台开埠)[M].内部资料,2010.
    [17]谭鸿鑫.老烟台影览[M].内部资料,1996.
    [18]谭鸿鑫.老烟台春秋[M].内部资料,2002.
    [19]宋玉娥.烟台近代建筑[M].2000.
    [20]郭岚生.烟台威海游记[M].百城书局,1934.
    [21]刘精一.烟台概览[M].烟台概览编辑处,1937年铅印本.
    [22]池田薰,刘云楼.烟台大观[M].烟台:鲁东日报社,1940年铅印本.
    [23]于洪俊,宁越敏.城市地理概论[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24]张玉法.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M].台湾: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7.
    [25]张相文,齐鲁旅行记[M].上海:上海印书馆,1918.
    [26]匡裕祥.烟台笔记[M].上海:中华书局,1922.
    [27]郑千里.烟台要览[M].烟台:烟台要览编纂局,1923年铅印本.
    [28]孙文.建国方略[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
    [29]董鉴泓主编.中国城市建设史[M].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30]刘素芬.烟台贸易研究(1867—-1919)[M].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90.
    [31]武进.中国城市形态——结构、特征及其演变[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32]胡树志,张复合,村松伸,井上直美编.中国近代建筑总览·烟台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33]杨秉德主编.中国近代城市与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34]宁越敏等.中国城市发展史[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35]何一民.中国城市史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
    [36]周一星.城市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37]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8]隗瀛涛.中国近代不同类型城市综合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39]傅国民.中国近代港口图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40]曹洪涛.中国近现代城市的发展[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
    [41]董鉴泓.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42]阳建强,吴明伟.现代城市更新[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43]顾朝林,甄峰,张京祥.集聚与扩散:城市空间结构新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44]孙启发.烟台(图集)[M].济南:山东华艺出版社,1986.
    [45]王守中,郭大松.近代山东城市变迁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46]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1840—1949)[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7]周一星,杨焕彩主编.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8](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一起源、演变和前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9]金延铭.烟台要事考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0]杨昌鸣主编.建筑资源的再利用策略——既存建筑更新、修复技术及其材料的在利用[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51]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保护与利用论文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2]阮仪三,王景慧,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53]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54]尹思谨.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55]陆地.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56]刘云忠.烟台市交通志[M].烟台:烟台市交通局史志办公室,1993.
    [57]成一农.古代城市形态研究方法新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58]刘捷.城市形态的整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59]魏闽.历史建筑保护和修复的全过程:从柏林到上海[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60]李其荣.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保护[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61]于一凡.城市居住形态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62]齐康.城市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1]陆峰.山东沿海港口与港市的空间结构[D].导师:杨吾扬.北京:北京大学,1997.
    [2]兰巍.设计·技术·评估——近代银行建筑历史性保护研究[D].导师:杨昌鸣.天津:天津大学,2009.
    [3]赵彬.近代烟台城乡关系研究[D].导师:郭大松.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2.
    [4]王建波.烟台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D].导师:张冠增.上海:同济大学,2006.
    [5]国静.烟台近代领事馆建筑研究[D].导师:柳肃,马庆.长沙:湖南大学,2011.
    [6]邓云.来华传教士与近代烟台社会变迁[D].导师:严昌洪.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7]周卫.历史建筑再利用之新旧空间关联理论及模式研究[D].导师:吴庆洲.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6.
    [8]武进.中国城市形态:类型、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的研究[D].导师:宋家泰.南京:南京大学,1989.
    [9]成一农.唐末至明中叶中国地方建制城市形态研究[D].导师:李孝聪.北京:北京大学,2003.
    [10]周军.历史街区保护和复兴的地理学研究[D].导师:魏清泉.广州:中山大学,2004.
    [11]王纪武.地域文化视野的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导师:赵万民.重庆:重庆大学,2005.
    [12]刘捷.城市形态整合研究[D].导师:卢济威.上海:同济大学,2003.
    [13]支军.1861-1938年烟台城市地理研究[D].导师:于希贤.北京:北京大学,2005.
    [14]鲍成志.近代中国交通地理变迁与城市兴衰研究[D].导师:何一民.成都:四川大学,2008.
    [15]姜锋.胶东半岛传统建筑形态与空间布局研究[D].导师:陈天,杨开达.天津:天津大学,2009.
    [16]赵海涛.美国在烟台的传教事业[D].导师:王玮.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17]李政.胶东传统民居及其现代演绎[D].导师:宋昆,刘云月.天津:天津大学,2003.
    [18]郑利军.历史街区的动态保护研究[D].导师:杨昌鸣.天津:天津大学,2004.
    [19]张明欣.经营城市历史街区[D].导师:魏敦山.上海:同济大学,2007.
    [20]冯青.居住性历史街区及其典型院落保护与更新研究[D].导师:李志民.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21]李海峰.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研究[D].导师:王炜.南京:东南大学,2006.
    [22]陈筱.烟台山近代建筑研究[D].导师:张玉坤.天津:天津大学,2010.
    [23]朱蓉.城市记忆与城市形态[D].导师:黎志涛.南京:东南大学,2005.
    [24]尚正永.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多尺度研究[D].导师:张小林.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25]李静晓.基于传统居住文化的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活力复兴研究[D].导师:李志民,张倩.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26]刘天东.城际交通引导下的城市群空间组织研究[D].导师:李明生.长沙:中南大学,2007.
    [27]于英.城市空间形态维度的复杂循环研究[D].导师:徐苏.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28]李吴.物象与意义—社会转型期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建构(1978-2008)[D].导师:张勃.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29]赵树廷.清代山东对外贸易研究[D].导师:晁中辰.济南:山东大学,2006.
    [30]马金智.近代烟台教会教育研究(1861-1949)[D].导师:赵兴胜.济南:山东大学,2008.
    [31]曾忠忠.基于气候适应性的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研究[D].导师:李保峰.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32]杨嘎.山东半岛城市地理研究——以西汉元城市群体与中心城市的演变为中心[D].导师:葛剑雄.上海:复旦大学.
    [33]杨发源.清代山东城市发展研究[D].导师:何一民.成都:四川大学,2009.
    [34]王茂军.山东城市体系演化过程研究[D].导师:周一星.北京:北京大学,2005.
    [35]葛晓芮.烟台城市近代化的历史考察[D].导师:刘天路.济南:山东大学,2008.
    [36]张秋菊.抗战以前烟台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D].导师:孔令仁,李平生.济南:山东大学,2004.
    [37]刘慧.济南与烟台城市早期现代化比较研究[D].导师:郭大松.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38]陈毕新.区域城市交通发展的对比研究——以嘉兴、烟台、宁波和淮安为例[D].导师:陈小鸿.上海:同济大学,2008.
    [39]刘建波.胶东半岛城市群宜居性研究[D].导师:王德刚.济南:山东大学,2006.
    [40]王琪.城市历史保护的若干理论与方法——英国的经验[D].导师:宣建华.杭州:浙江大学,2003.
    [41]陈朝辉.从通商口岸近代文明的传播看中国城市近代化[D].导师:王银春.银川:宁夏大学,2006.
    [42]陈会芹.近代山东半岛城市化进程研究[D].导师:俞社华.烟台:烟台师范学院,2005.
    [1]邓云.“冲击-反应”模式下的烟台近代化——纪念烟台开埠150周年[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6):184-186.
    [2]郑博,郭伟亮.烟台开埠与西方列强对烟台的侵略和掠夺[J].山东档案,2003(6):45-46.
    [3]王晓波.大发展视闽下近代烟台开埠的启示[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2(1):55-58.
    [4]邓云.开埠对近代烟台社会的影响探析[J].西安社会科学,2009(2):90-91.
    [5]王彦智.近代烟台城市兴起的历史轨迹及其现实指向[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6):82-85.
    [6]邓云.传教十对烟台近代化发展的意义[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3):23-25.
    [7]李军.晚清烟台东海关税收及其结构分析(1861-1911年)[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3):15-18.
    [8]支军.开埠后烟台城市空间形态变迁探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7,13(2):28-32.
    [9]陈为忠.近代山东经济格局变迁研究--以港口与腹地互动为视角[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5,20(3):25-33.
    [10]赵彬.近代烟台贸易与城乡关系变迁[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2):78-81.
    [11]符静,马本和.近代烟台城市建筑的文化表征[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1(9):270-270.
    [12]索淑婉.浅析近代烟台对外贸易的兴衰及其原因[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21-322.
    [13]滕松梅.基督教会对近代烟台经济、文化的影响[J].史学月刊,2007(11):131-134.
    [14]辛俊玲.近代烟台教会学校述论[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3(2):222-226.
    [15]徐冰,刘从红.针对历史建筑与历史街区的量化分析框架建构[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6):545-549.
    [16]赵亮,娄淑娟,李怡谦,赵健.历史街区的链接式保护及生长型发展[J].城市问题,2008(8):23-28.
    [17]阮仪三,顾晓伟.对于我国历史街区保护实践模式的剖析[J].同济大学学报,2004(10):1-6.
    [18]任云兰.国外历史街区的保护[J].城市问题,2007(7):93-96.
    [19]李浈,雷冬霞.历史街区传统建筑修复设计探析[J].新建筑,2006(5):14-19.
    [20]李百浩,李彩.青岛近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1891-1949)[J].城市规划学刊,2005(6):81-86.
    [21]李百浩,韩秀.如何研究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J].城市规划,2000,24(12):34-35,50.
    [22]李百浩,吴皓.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上的民族主义思潮[J].城市规划学刊,2010(4):99-103.
    [23]吴传钧,高小真.海港城市的成长模式[J].地理研究,1989,8(4):8-15.
    [24]马玫.城市地域结构的理论回顾[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5,11(3):25-30.
    [25]唐子来.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和方法[J].城市规划汇刊,1997(6):1-11.
    [26]常青.历史建筑修复的“真实性”批判[J].时代建筑,2009(3):118-121.
    [27]刘敏.历史城市整体风貌保护因子浅议[J].城市问题,2010(8):54-58.
    [28]成一农.中国古代地方城市形态研究方法新探[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43-51.
    [29]王守春.一部历史城市地理的系统之作[J].地理研究,2008,27(5):1223-1223.
    [30]杨鸿勋.关于历史城市与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观点[J].建筑知识,2007,27(1):24-28.
    [31]边宝莲.我国历史城市的保护与更新[J].城市发展研究,2005,12(4):63-66.
    [32]阮仪三,陈婷.历史城市保护优先权的确立[J].城市规划,2002,26(7):31-34.
    [33]陆志刚.居住形态发展与历史城市的保护[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2001,14(3):21-28.
    [34]吴鹏.烟台市朝阳街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J].山西建筑,2008,34(20):46-47
    [36]张蕾.国外城市形态学研究及其启示[J].人文地理,2010(3):90-95.
    [37]张剑涛.城市形态学理论在历史风貌保护区规划中的应用[J].城市规划汇刊,2004(4):58-66.
    [38]乐正.开埠通商与近代中国的城市化问题(1840-1911)[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61-69.
    [39]阮仪三,孙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2001(10):25-32.
    [1]Turley AC. Urban Culture:Exploring Cities and Cultures [M]. UK. Prentice Hall,2004.
    [2]Zhang Y. Shanghai Modern:The Flowering of a New Urban Culture in China,1930-1945. (Reviews). (Book Review):An article from:China Review International [M]. Australia,2001.
    [3]Carter Harold,Lewis C Rod. An Urban Geography of England and Wales in the ninetheenth century[M]. London:Edward Arold,1990.
    [4]ChristopherJ. China in the post Utopina Age [M]. Sm ith Cumnor Hill oxford:west-view Press,2000.
    [5]Barth G.City People:The Rise of Modern City Culture in Nineteenth-Century America[J].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1982.312.
    [6]Ember CR.Encyclopedia of Urban Cultures:Cities and Cultures Around the World[J]. Grolier, Inc,2002.44.
    [7]Mapes ML.A Public Charity:Religion And Social Welfare In Indianapolis,1929-2002 (Polis Center Series on Religion and Urban Culture)[J].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2004.173.
    [8]Schwartzenberg S.Hollow City: Gentrification and the Eviction of Urban Culture[J]. Verso, 2001.160.
    [9]Merrett KC.A History of the Edmonton City Market,1900-2000:Urban Values and Urban Culture (Legacies shared book series)[J]. Univ of Calgary Pr,2001.235.
    [10]Lee LO.Shanghai Modern:The Flowering of a New Urban Culture in China,1930-1945 (Interpretations of Asia)[J].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9.436.
    [11]Farnsley AE.Sacred Circles, Public Squares:The Multicentering Of American Religion (Polis Center Series on Religion and Urban Culture)[J].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2005.239.
    [12]Wilson TW.Irish Urban Cultures[J]. Dufour Editions,1993.294.
    [13]Cohen R.Housing, neighborhood, and central layout in Nigerian urban cultures:Background to design options for the new federal capital:interim report[J]. s.n,197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