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政府植入的现代性农业改造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改革开放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明确了家户小农的生产经营地位。然而,土地的碎片化耕作和家户化经营不利于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当前,农业现代化既是世界发展的大势,也是我国的重要战略选择,如何将家户小农带入农业现代化的历史征程将是现实的难题,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本文以河南省许昌市政府推动建设的万亩小麦示范区为个案,试图回答两个问题:一是,政府是如何开展现代农业改造的以及效果如何;二是,不同利益主体对政府现代农业改造的反应如何。
     本文认为,在中国的语境下,关于现代性农业改造的技术论、人力资本论、市场论等分析路径因缺乏主导型的推动力量而显得能量不足。由此,本文尝试引入“政府植入”的分析路径。首先,许昌县陈曹乡的万亩小麦示范园是政策驱动下的产物,为了打造现代农业的典范,政府将着眼点放在各种现代要素的引入上,力图型构现代要素与农业的对接;其次,现代要素在农业改造上的集聚催生了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农民的增收期求,市场经营主体的利润收益,基层政府的政绩亮点等多元主体的利益共容与张力影响了现代性农业改造的成效。
     陈曹乡万亩小麦示范区的现代农业改造的成功案例表明,政府植入在中国的现代农业改造中既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而这种有效的塑造是建立在政府的要素带入、资源整合和利益协调基础之上的。从农业现代化的长远发展来说,政府植入只是一种催生力,这就决定了政府植入有其限度,持久的改造力量在于通过政府植入培育和激发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Practice of the household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 has clarified th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state of households. However, fragmented farming and household management were unfavorable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which, currently, was tendency of world development, and also important strategic choice of China. How to bring household agriculture into the modernizing process, a practical issue, w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is research. Taking wheat demonstrating area built under the help of government in Xuchang, Henan province as case, this paper tried to answer two questions. One was that how government had undertaken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how it worked, the other was that what reaction different interests had made to the modernization.
     It considered that in context of China, theories of modernization agriculture, such as that of market, technology and human capital could not stand in advantage for the lack of dominating motivation. Thus, path of "governmental implant" was adopted here. Firstly, wheat demonstrating area in Xuchang was product of policy, which was in order to set an example for modern agriculture, and the government paid atten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of modern elements and join them with agriculture. Secondly, the assemblage of modern elements on agriculture modification created the competition among various bodies. The co-exist and conflict of different interests, like farmers'expectation of income-rise, markets'need of benefit and government'attention of achievement affected result of modification.
     The success of wheat demonstrating area mentioned above indicated that "governmental implant" was necessary and effective in the modifica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 which was based on introduction of elements, integration of sources and coordination of interests. However, in long term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governmental implant" was only a motivating force and had its own limits. Continuous transforming force was an endogenous power developed and aroused by the way of "governmental implant"
引文
① 《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907年。
    ① 赵显洲:《制度创新与中国农业发展——兼论农业产业化的意义》,《华东经济管理》,2008第10期。
    ① 张俊:《论农民的经济理性与传统农业的改造——兼谈黄宗智的“过密化”分析框架》,《特区经济》,2008年第6期。
    ②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910页。
    ③ 郑流云:《论我国小农经济改造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意义》,《知识经济》,2009年第7期。
    ④ 吴建、秦治领、史宝成、叶佳瑾:《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收入作用实证分析》,《科技创业月刊》,2010年第3期。
    ① 朱广其:《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的途径及其完善》,《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年第6期。
    ② 白云:《科技创新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第6期。
    ③ 于洋:《对中国农业规模经营的理论反思》,《长春大学学报》,2004年2月。
    ④ 赵靖伟等:《适度规模经营与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第16期。
    ⑤ 陈年安:《发展现代农业的若干思考》,《长江论坛》,2011年第5期。
    ① 姜凌、潘锦云:《现代服务业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论研究》,《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② 姜凌、潘锦云:《现代服务业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论研究》,《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③ 徐贻军:《湖南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7月。
    ① 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刘为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第6页。
    ① 乔耀章:《政府理论》,苏州人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页。
    ① 邓大才:《传统农业制度变迁方式的缺陷与调整》,《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第4期。
    ① 张晓山:《关于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几点思考》,《经济纵横》,2008年第1期。
    ② 贾乃新:《吉林省玉米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年第1期。
    ③ 孔样智:《试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10期。
    ④ 戴小枫:《发展现代农业对农业科学技术自主创新的要求与任务》,《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第6期。
    ⑤ 孟秋菊:《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概念辨析》,《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年第3期。
    ⑥ 石元春:《建设现代农业》,《求是》。2007年第7期。
    ⑦ 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与建设现代农业》,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第7期。
    ⑧ 王天生:《贵州新农村建设问题探讨》,《贵州农业科学》,2006年第4期。
    ⑨ 张宝文:《现代农业:一项重大而紧迫的历史任务》,《农业经济导刊》,2007年第2期。
    ① 朱述斌:《现代农业与中国传统农业改造问题》,《现代农业发展研究》,2011年10月。
    ② 柏振忠:《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建设与完善的路径分析》,《科学管理研究》,2010年第5期。
    ① 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梁小民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4页。
    ① 参见林鹏生、李建平:《农业的现代性及其政策含义》,《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第26卷第1期,2005年2月。
    ① 徐勇:《国家整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1期。
    ① 邓大才:《农户的市场约束与行为逻辑——社会化小农视角的考察》,《中州学刊》,2012第2期。
    ① [日]金泽夏树:《农业经营学讲义》,株式会社养贤堂1996年版,第66页。
    所谓压力型体制,即指各级党政部门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采取下达指标、任务和数字化管
    理的办法,通过层层分解任务和指标并视下级的完成程度和表现进行奖惩和问责的体系。
    ① 周洁红、黄祖辉:《农业现代化评论综述—内涵、标准与特性》,《农业经济》,2007年第11期。
    ② 杜君楠,郑少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协整关系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7月。
    ① 韦伯:《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75-108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368--369页。
    ① 刘茂松:《中国农业工业化理论探索——论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2期。
    ② 潘锦云、汀时珍、杨国才:《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引植与中国农业现代化制度的创新》,《经济学研究》,2012年第1期。
    ① 段君:《农业市场转型中的组织化困局——从象征资本视角考察农业组织化行动的自主性空间》,《甘肃行政学院报》,2012年1期。
    ① 英克尔斯:《从传统人到现代人——6个发展中国家人的变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① 周振华:《经济发展中的政府选择》,《上海经济研究》,2004年第7期。
    ① 王国敏、赵波:《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演进:1949—2010》,《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年第12期。
    ① 王兆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主体的利益诉求差异性分析与均衡策略》,《特区经济》,2012年6月。
    ① 《陈曹乡:农业综合开发助推新农村建设》http//www.2xc1.com,2007-7-16。
    ① 夏英:《中国农业经营组织形式需要进一步的创新与发展》,《中国农科院研究简报》,2008年第13期。
    ① 刘义强、胡军:《土地之上的农民逻辑与乡村发展——以徐洪村的土地使用为基点的分析》,《中国农村研究》,2011年下卷。
    ① 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梁小民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142页。
    ② 张建民、杨子敬:《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问题——一个研究综述》,《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第10期。
    ① 张文玺:《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综述》,《理论学刊》,2007年第9期。
    ② 王德文:《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问题和出路》,《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第11期。
    ③ 张亿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研究》,《高等农业教育》,2007年第8期。
    ④ 罗明忠:《基于劳动力转移的农村人力建设思考》,《农业经济》,2006年第2期。
    ① 吕唯因、张慧芳:《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传统农业改造的问题》,《社科纵横》,2011年第9期。
    ② 王晓光:《制约我国农机化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及建议》,《现代农业》,2007年第7期。
    ① 王永钦:《市场政府与适宜的制度对经济转型和制度变革的理论反思》,《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5期。
    ① 包宗顺:《国外农业现代化借鉴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年第5期。
    ② 赵显洲:《制度创新与中国农业发展——兼论农业产业化的意义》,《华东经济管理》,2008年第10期。
    ③ 参见徐勇、张厚安:《大陆农地制度60年变革的经验与教训》,载于徐勇,赵永茂主编:《土地流转与乡村治理——两岸的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① 黄宗智:《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汇与中国小规模农业的前景》,《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① 楚德江:《自发秩序与政府驱动——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动力分析》,《南京师范大学报》,2012年第1期。
    ① 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第241页。
    ② J.米格代尔:《农民、政治与革命:第三世界政治与社会变革的压力》,中央编译出版社,第28页。
    ① 詹姆斯.C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生存与反叛》,程立显、刘建等译,人文与社会译丛出版社2001年版,第16页。
    ② 高志东:《现代中国农民的生存伦理》,《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① 詹姆斯.C.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生存与反叛》,程立显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276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4页。
    ② [美]巴林顿·摩尔:《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拓夫等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379页。
    ① 詹姆斯.C.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生存与反叛》,程立显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268页。
    ② 楚静:《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及启示》,《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① 陈先勇:《二元结构与经济发展——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要素的解析》,《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1.徐勇:《中国发展道路:从“以农立国”到“统筹城乡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2.邓大才:《农户的市场约束与行为逻辑——社会化小农视角的考察》,《中州学刊》2012年第2期。
    3.邓大才:《从“以业为商”到“以农为市”——社会化小农的市场维度考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4.邓大才:《强制性制度变迁与我国农业改革的选择》,《广东商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5.徐勇:《农民理性的扩张:“中国奇迹”的创造主体分析——对既有理论的挑战及新的分析进路的提出》,《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6.邓大才:《农民打工:动机与行为逻辑——劳动力社会化的动机—行为分析框架》,《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9期。
    7.邓大才:《三农问题的基本特征》,《学理论》2004年9月。
    8.赵显洲:《制度创新与中国农业发展——兼论农业产业化的意义》,《华东经济管理》2008第10期。
    9.白云:《科技创新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第6期。
    10.张俊:《论农民的经济理性与传统农业的改造——兼谈黄宗智的“过密化”分析框架》,《特区经济》2008年第6期。
    11.潘锦云:《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引植与中国农业现代化制度的创新》,《经济学研究》2010年第5期。
    12.宋茂华:《传统农业的特征及其现代化改造——读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的思考》,《襄樊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13.《中国农业工业化理论探索——论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刘茂松,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月。
    14.陈至发:《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与全社会参与——嘉兴市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机制及其绩效的实证分析》,《农业经济问题》(月刊)2007年第11期。
    15.公玉芬:《农业增长模式的国际比较》,《日本问题研究》1997年第3期。
    16.周应堂:《论农业产业化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企业化》,《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
    17.《制度创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求是学刊》1998年第6期。
    18.郑流云:《论我国小农经济改造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意义》,《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报》。
    19.邱凌云:《市场控制能力:现代农业面临的难题与探索——以中新农业猕猴桃项目为例的调 查研究》,《农村经济》2011年第5期。
    20.张建民:《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问题—一个研究综述》,《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第10期。
    21.顾焕章:《趋势、挑战、战略—中国农业发展前景展望》,《江苏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
    22.潘洪刚:《改造中国传统农业的困境与出路》,《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23.朱述斌:《现代农业与中国传统农业改造问题》,《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24.吕唯因:《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传统农业改造的问题》,《社科纵横》2011年第9期。
    25.王国敏:《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演进:1949—-2010》,《西南民族大学报》2011年第12期。
    26.陈至发:《农村人力资本供求非均衡特征与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研究》
    27.邸加萍、李玉江:《区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与非均衡度比较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第5期。
    28.姚建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道路选择》,《山西农业科学》2011年第3期。
    29.许建文:《论毛泽东的农业改造观》,《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30.张新光:《“小农”概念辨析》,《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6期。
    31.巴志鹏:《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的农业现代化思想概述》,《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32.徐勇:《国家整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1期。
    33.郑林:《中国传统农业在近代面临的危机》,《古今农业》2004年第2期。
    34.柏振中:《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建设与完善的路径分析》,《科学管理研究》第5期。
    35.潘锦云:《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引植与中国农业现代化制度的创新》,《湖北经济学院报》2012年第1期。
    36.文军:《农民市民化: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37.马边防:《基于现代化大农业维度的农业制度创新》,《行政论坛》2012年第2期。
    38.林亦平:《对我国“均衡的传统农业”改造机制的探究》,《生产力研究》2011年第9期。
    39.白荣欣:《略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及面临的矛盾》,《经济问题》2008年第2期。
    40.董志凯:《工业化初期的固定资产投资与城乡关系——对1950--1980年代工业建设的反思》,《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第1期。
    41.朱雄峰:《我国农业现代化中政府主导作用的研究》,《高等教育》2011年12期。
    42.杨德才:《三农迷局路在何方:从梁漱溟到舒尔茨的思考及其启示》,《江海学刊》2009年2期。
    43.邱凌云:《市场控制能力:现代农业面临的难题与探索——以中新农业猕猴桃项目为例的调查研究》,《农村经济》2011年第5期。
    44.李学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组织与制度创新》,《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2004年第5期。
    45.白雪秋:《制度创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求是学刊》2008年第6期。
    46.刘玉:《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第14卷。
    47.万俊毅:《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发展路径:以广东省佛冈县为例》,《南方农村》2011年第2期。
    48.王金红、黄振辉:《农地流转政策转型的历史轨迹与制度创新》,《华中师范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49.翟年祥:《政府在后发型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主导作用》,《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50.刘喜波:《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论体系综述》,《生态经济》2011年第8期。
    51.于洋:《中国农业发展理论的传统和现代形式的评析与反思》,《江汉论坛》2003年9月。
    52.文东升:《小农生产方式及相关概念辨义——马克思、恩格斯著作语境》,《生产力研究》。
    53.张端民:《后发国家经济赶超过程中的市场制度形成——一个构建与演化逻辑相结合的分析视角》,《社会科学家》2011年第3期。
    54.周晓唯、魏召君:《农地流转对农民市民化促进作用的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55.周艳:《失地农民不愿进城的原因和对策分析——文献综述和制度构想》《理论观察》,2011年第3期。
    56.冀县卿、钱忠好:《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与失地农民城市适应性——基于江苏省469户失地农民的调查数据》,《江海学刊》2011年第6期。
    57.宋雅松:《半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保障问题探讨》,《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第29期。
    58.叶鹏飞:《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研究基于七省(区)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社会》2011年第2期。
    59.陈斌、张甜甜:《西部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基于社区理论的实证分析》,《青年探索》2011年第6期。
    60.白雪瑞、陈江:《中国工业化的体制选择与城乡关系》《理论前沿》2008年第17期。
    61.王鹏、金丽馥:《当代中国城乡关系:从二元对立走向和谐一体》,《调研世界》2009年 第2期。
    62.赵全军:《新农村建设:社会变迁中的农村治理范式转型》,《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1期。
    63.张锋:《农民利益诉求与新农村社区建设》,《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64.任晓林、靳铭:《新农村建设中的政治使命、价值选择与乡镇政权机构变革》,《学海》2008年第6期。
    65.舒永久、何宇:《农村人力资源整合的认识论思考》,《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66.沈乾飞:《粮价赶不上肥价:国家惠农政策的消解》,《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67.刘金程、吴梅:《城乡分化的历史逻辑与我国现实选择》,《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68.李志强:《农村医疗保障政策视角下的政府角色》,《长安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69.柳中杰:《小城镇分化现象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发》,《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2期。
    70.于新匣:《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结构调整问题思考》,《改革与战略》2008年第8期。
    71.楚德江:《自发秩序与政府驱动——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动力分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72.马德普:《渐进性、自主性与强政府——分析中国改革模式的政治视角》,《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第5期。
    73.黄建康、蒋伏心:《后起国家政府作用理论的变迁及启示——基于发展经济学的视角》,《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74.徐明华:《市场扩展、政府作用与民营经济发展的逻辑——基于浙江民营经济发展30年视角的考察》,《社会科学家》2008年第8期。
    75.李厚廷:《政府强力的制度变革动力效应》,《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第10期。
    76.王永钦:《市场政府与适宜的制度对经济转型和制度变革的理论反思》,《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55期。
    77.衣俊卿:《现代性的维度及其当代命运》,《中国杜会科学》2004年第4期。
    78.王海燕:《现代社会中的农民与集市:历史变迁、经济发展及政府作为——基于对皖北褚兰镇与晋东南韩店镇的比较分析》,《农村观察》2010年第3期。
    79.王琦:《现代性的内在矛盾与现代化发展的动力和困境》,《齐鲁学刊》2010年第4期。
    80.朴忠焕:《乡村与都市:当代中国的现代性与城乡差异》,《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81.王兆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主体的利益诉求差异性分析与均衡策略》,《特区经济》2012年6月。
    82.田健民:《粮食安全长效机制构建的核心——区域发展视角的粮食生产利益补偿调节政策》,《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年第2期。
    83.朱慧敏:《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与农业产出增长——以安徽省为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84.肖海鹏:《现代化动力:从政府向民间转换——推动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政策方向》,《学术研究》2002年第4期。
    85.杨承训:《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应重视强政府与旺市场的建设》,《经济纵横》2012年第2期。
    86.[美]冯.布朗:《全球化及其对小农户的挑战》《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87.李仙娥、周骏:《关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基本理论问题研究》,《陕西农业科学》2007年第4期。
    88.曹东勃:《小农经济改造与中国农村改革》,《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第1期。
    89.柳建平、张永丽:《现代农业发展:一个多层面的解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第8期。
    90.刘西涛:《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激励机理与影响途径研究》,《学术交流》2012年第11期。
    91.姚静林:《发达国家农业与农村发展相关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三农探索》2011年第4期。
    92.程传兴、张良悦、赵翠萍:《价值链驱动、土地流转与现代农业发展》,《中州学刊》2012年第5期。
    93.项继权:《当前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政策选择》,《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94.陆益龙:《制度创新、市场与中国农村发展》,《江海学刊》2010年第3期。
    95.朱广其:《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的途径及其完善》,《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年第6期。
    96.刘远:《现代农业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内在机理及策略分析》,《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12期。
    97.李迎生:《论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角色》,《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4期。
    98.葛丹东、华晨:《适应农村发展诉求的村庄规划新体系与模式建构》,《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第6期。
    99.郭民生:《国内外现代农业成功经验及启示》,《陕西农业科学》2012年第3期。
    100.曲福田:《资本市场与我国农业产业重组》,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101.黄祖辉、王朋:《农村土地流现状、问题及对策》,《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
    102.邓大才:《传统农业制度变迁方式的缺陷与调整》,《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第4期。
    103.赵靖伟:《适度规模经营与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第16期。
    1.徐勇:《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
    2.徐勇:《徐勇自选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徐勇:《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徐勇、项继权主编:《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徐勇、高秉雄主编:《地方政府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7.项继权:《外国农村基层建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8.项继权:《集体经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唐鸣等:《村委会选举法律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1.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梁小民译,商务印书馆。
    12.罗荣渠:《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
    13.贺雪峰:《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4.赵一红:《东亚模式中政府主导作用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20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贺雪峰:《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7.折晓叶:《村庄的再造:一个“超级村庄”的社会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8.折晓叶、陈婴婴:《社区的实践:“超级村庄”的发展历程》,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9.毛丹:《—个村落共同体的变迁:关于尖山下村的单位化的观察与阐释》,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
    20.毛丹、任强:《中国农村公共领域的生长:政治社会学视野里的村民自治诸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1.王春光:《社会流动和社会重构一京城“浙江村”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2.王春光:《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3.项飚:《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24.王颖:《新集体主义:乡村社会的再组织》,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版。
    25.李培林:《村落的终结:羊城村的故事》,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26.蓝宇蕴:《都市里的村庄:一个“新村社共同体”的实地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27.詹成付主编:《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讲义》,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版。
    28.詹成付主编:《农村社区文选》,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版。
    29.吴怀连:《中国农村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0.徐小青主编:《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版。
    31.韩明谟编:《农村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2.杜润生:《中国农村制度变迁》,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3.杜润生:《杜润生自述: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4.陈锡文:《中国农村改革:回顾和展望》,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5.张晓山:《走向市场:农村的制度变迁与组织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1卿6年版。
    36.宋亚平:《咸安政改:那场轰动全国备受争议的改革自述》,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7.潘维:《农民与市场:中国基层政权与乡镇企业》,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38.吴敬琏等:《渐进与激进:中国改革道路的选择》,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9.樊纲:《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40.周其仁:《产权与制度变迁: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41.卢现祥编:《新制度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2.贺雪峰:《乡村研究的国情意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3.徐勇.赵永茂编:《土地流转与乡村治理----两岸的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44.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04年版。
    45.徐勇主编:《中国农村研究》2011年卷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46.徐勇主编:《中国农村研究》2011年卷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47.项继权:《集体经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南街、向高和方家泉村村治实证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8.徐勇:《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
    49[美]福山:《国家构建》,黄胜强、许铭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50.温铁军:《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三农问题的世纪反思》,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51.[美]J米格代尔:《农民、政治与革命——第三世界政治与社会变革的压力》,李玉琪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
    52.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3.周穗明:《现代化:历史、理论与反思》,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
    54.彭澎:《政府角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55.王云龙:《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56.李明德、江时学主编:《现代化:拉美和东亚的发展模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57.林毅夫:《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8.速水佑次郎:郭熙保等译.《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59.J.米格代尔:李玉琦译《农民、政治与革命:第三世界政治与社会变革的压力》,中央编译出版社。
    60.詹姆斯.C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生存与反叛》,程立显、刘建等译人文与社会译丛出版社2001年版。
    61.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2.[日]青木昌彦等:《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63.[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三联书店1997年版。
    64.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5.罗杰斯.伯德格:《乡村社会变迁》,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66.周晓虹:《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三联书店1998年版。
    67.刘易斯:《二元经济论》,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68.贝茨著:王学军等译《市场与国家:发展经济政治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版。
    69.施莱弗·维什尼编:赵红军译《掠夺之手——政府病及其治疗》,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70.荣敬本等:《再论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71.[美]弗农.拉坦:《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郭熙保,张进铭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72.张进铭:《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英、美、目、韩四国为例》,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73.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版。
    7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7.卢奈:《历史与阶级意识》,杜鬻智等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78熊彼特:《资本主义、校会主义和民主》,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79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冯裳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80.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顾爱彬,李瑞华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81.尹保云:《什么是现代化》,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2.郑永年:《未尽的变革》,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83.陈文科、熊维明等:《中国农民问题》,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84.杨云善:《中国农民工问题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85.[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6.薛暮桥、冯和发:《中国农村》论文选(上册),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87.[美]R.科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88.[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4年版。
    89.[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出版社1989年版。
    90.[美]黄宗智:《中国农村的过密化与现代化:规范认识危机及出路》,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91.桑玉成:《政府角色——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与不作为的探讨》,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92.世界银行:《2008年世界发展报告:以农业促发展》,胡光宇、赵冰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3.陈东琪:《新政府干预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4. Turner, Mark and David Huhne:Governance, Administration and Development:Making the State Work, London: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97.
    95. Williarnson, Oliver:The Mechanisms of Governance, New York, N. Y.:OxfordUniversity Press,1996.
    96.朱国宏:《人地关系论——中国人口与土地关系问题的系统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97.[英]艾利恩:《农民经济学:农民家庭农业和农业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98.[美]黄宗智:《中国小农经济的过去和现在:舒尔茨理论的对错》,《中国乡村研究(第6辑)》,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99.温锐、游海华:《劳动力的流动与农村社会经济变迁:20世纪赣闽粤三边地区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0.向国成:《小农经济效率改进的超边际经济学分析》,江西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4。
    101.史美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国际比较》,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102.杜吟棠主编:《合作社:农业中的现代企业制度》,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03.李达球:《论农业企业化》,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104.尼尔.斯梅尔瑟:《经济社会学》,方明、折晓叶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105.谢立中、孙立平等编译:《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三联出版社2002年版。
    106.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李培林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