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是实现均衡发展目标的方法、途径和模式的概括,一定的教育发展方式既适应于特定的教育发展目标,又会产生相应的教育发展结果。受动力因素、体制因素、经济因素和教育因素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教育环境下,人们会选择不同的教育发展方式。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发展方式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探索与完善。在公共产品理论、公平理论以及规模经济理论的影响下,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法规政策及实施措施,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主要表现为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不断完善教育政策法规;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入,积极构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大力改善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着力缩小城乡和校际差距;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竭力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中小学教师;努力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断支持落后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着力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全力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等特征。
     随着县域内资源配置的基本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也随之发生转移,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多元发展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又一新的阶段性目标。发展目标的变化必然要求发展方式的转变,但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识上的偏颇、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办学条件等同于办学水平观念的误导以及社会意识的偏差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现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重教育经费投入,轻资源有效利用;重外在条件改善,轻内在质量提升;重政府外在推动,轻自我内在驱动;重规模经济效应,轻教育自身规律;重同质发展,轻特色办学;重城市和示范学校发展,轻农村和一般学校建设,这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需求和目标要求不相适应。因此,要在2020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整体提高区域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就必须从注重教育资源投入、依赖政府力量驱动、强调同质发展和过度规模发展的均衡发展方式转变为以质量提升为中心、依赖学校自我发展驱动、注重多元发展和适度规模发展的均衡发展方式。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转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创新发展观念,厘清发展思路;改革教育管理体制,保障学校主体地位;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实施多元评价,鼓励学校特色发展,才能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变。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mode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is the generalization of mode and approach to realize the goal of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A certa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mode not only can be adjusted to the certa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goals but also can lead to the corresponding educational results. Different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modes will be chosen in different times and different educational environments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motive factors, system factors, economy factors and education factors.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modes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will be explored and improved. Affected by public products theories, fair theories and scale economics theories, local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published a series of laws, policies and measures of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formed the relatively stable balanced development modes during the long practical process. Nowadays,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modes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mean formulating the laws and policies, emphasizing the subject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creasing the educational input, building the support systems, improving the education conditions of the poverty schools and countryside schools, emphasizing the service training of the teachers in countryside and poverty areas, transferring the resources to the poverty and countryside schools and improving the profits through scale schools.
     With the relative balance of the resources allocation of the county, the principle contradiction and main tasks has changed. The staged objectives are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quality and promote multivalent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s. The change of the objectives requires the change of the development modes. While affected by some factors, such as the different opinions of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 relatively concentrating educ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s, the thinking patterns of viewing economics, the inertial of the elite education, the wrong idea of regarding the school conditions as the school standards and emphasizing the common evaluation indexes and criteria,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mode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of our country has some problems. It emphasizes the education funds input while neglecting the proper use of the resources; emphasizes the outside conditions improvement while neglecting the inner quality; emphasizes outside government propelling while neglecting inner driving; emphasizes the effects of scale economics while neglecting the inner laws of education; emphasizes the homogeneous development while neglec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emphasiz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schools and model schools while neglecting suburban schools. These phenomena are not adaptable to the requirements and objectives of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modes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refore, to realiz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modes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of county areas in2020and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quality and criteria, som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such as the input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e dependence of government, the emphasis of the homogenous development, the transferring from over scale development mode to quality centered and inner-driven development mode and the emphasis of multivalent and proper scale balanced development mode.
     In order to transform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modes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effectively, it requires the creative developmental approaches and the clear developmental patterns; it needs to reform th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s to ensure the subjective role of the schools; it needs to optimize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resources use; it needs to promote the management of the schools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quality; it needs to carry out the multi-evaluation systems to real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erent schools.
引文
① 翟博,刘帆,时晓玲.世纪的承诺——来自中国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报告[N].中国教育报,2001-49.
    ② 教育部.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N].中国教育报,2011-7-8.
    ① 石中英.教育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9-38.
    ② [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李其龙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92.
    ① Graec, G. Weafare labourism versus the New Right, International Studies in Sociology of Education,1991: 37-48.
    ① 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5月25日);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2010年1月4日);教育部关于《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2012年1月20日);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2012年9月5日)等.
    ① [美]沃尔特·惠特曼·罗斯托.经济成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M].郭熙保,王松茂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0-15.
    ① [美]R.纳克斯.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M].谨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6:27-31.
    ② 吴敬琏.中国增长模式抉择[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11-12.
    ③ Simon Hakim, Paul Seidenstat and Gary W. Bowman, Privatizing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Choice, Wes tport Connecticut London,1994:122-123.
    ④ Peter W. Cookson Jr:School Choice —The struggle for the soul of American Education, Yale University Pr ess,1994:14,18.
    ① Paul T. Hill, Lawrence C. Pierce, James W. Guthrie:reinventing Public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of C hicago Press,1998:27.
    ② [美]理查德.D.范斯科德,理查德.J.克拉夫,约翰.D.哈斯.美国教育基础——社会展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85-205.
    ③ NEA, Issue Paper on Rural Education [EB/OL]. http://www.nea.org.rural/lacpapersrural.html.
    ④ Berube, M.R. American School Reform:Progressive, Equity, and Excellence Movement,1883-1993,Connect icut:Praeger,1994:131.
    ⑤ Van Scoffer, Richard D. (1991) Public Schooling in America:a Reference Handbook, Santa Barbara: ABC-CLIO, Inc.:42-43.
    ⑥ Lam D.. Generating Extreme Inequality:Schooling, Earnings, and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Human Capital in Brazil[EB/OL]. http://www.eric.ed.gov/sitemap/html,1999-11-08/2006-12-02.
    ① Geoff Whitty. Greating Quasi-Markets in Education:a Review of Recent Research on parental choice and School Autonomy in the Three Country. In Marshall, J. and Peters, M. (eds.) Education Policy, Chelten ham:Edward Elgar Publishing, Inc.,1999:219.
    ② Caldwell, B. J, and Hayward, D. K. The Future of Schools:Lessons from the Reform of Public Ed ucation,London:Falmer Press,1998:149.
    ③ Van Scoffer, Richard D. (1991) Public Schooling in America:a Reference Handbook, Santa Barbara: ABC-CLIO, Inc.:42-43.
    ④ Berube, M. R. American School Reform:Progressive, Equity, and Excellence Movement,1883-1993, Connecticut:Praeger,1994:131.
    ⑤ [英]杰夫·惠迪,萨莉·鲍尔,大卫·哈尔平.教育中的放权与择校:学校、政府和市场[M].马忠虎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9.
    ⑥ J. A. Banks, An Introduction to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New York:Published by Simon & Schuster Company, 1994.
    ① 顾明远.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平等的问题,是人权问题[J].人民教育,2002,(4):14-15.
    ② 翟博.树立科学的教育均衡发展观[J].教育研究,2008,(1):3-9.
    ③ 周峰.试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问题[J].教育研究,2002,(8):70-72、93.
    ④ 田芬.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4:4-5.
    ⑤ 刘新成,苏尚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三重意蕴及其超越性[J].教育研究,2010,(5):28-33.
    ⑥ 文喆.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2,(6):1.
    ① 于建福.教育均衡发展:一种有待普遍确立的教育理念[J].教育研究,2002,(2):10-13.
    ② 姚继军,张新平.新中国教育均衡发展的测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3-42.
    ③ 朱永新,许庆豫.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02,(6):1-4.
    ④ 杨军.西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1.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5:11-12.
    ⑤ 杨启亮.转向兜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心[J].教育研究,2011,(4):30-34.
    ⑥ 郑友训,冯尊荣.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理性解读[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41-44.
    ⑦ 范梅青.区域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参考,2011,(3):32-34.
    ⑧ 周培植.以教育生态理论促进区域教育现代化——杭州市下城区“高位均衡、轻负高质”教育发展路径探[J].教育研究,2009,(10):90-96.
    ① 刘耀明,熊川武.论义务教育内涵性均衡发展的边界[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6-40.
    ② 熊川武,江玲.论义务教育内涵性均衡发展的三大战略[J].教育研究,2010,(8):20-24.
    ③ 钟平.共生视野下桂林市义务教育的内涵式均衡发展[J].社会科学家,2011,(8):156-158.
    ④ 冯建军.优质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目标[J].教育发展研究,2011,(6):1-5.
    ⑤ 吕寿伟.从均衡到优质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转换[J].教育导刊,2011,(12):5-8.
    ⑥ 范梅青.优质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更高追求[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1,(8):60-61.
    ⑦ 杨小微.义务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路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9,(5):6-10.
    ⑧ 吕寿伟.从均衡到优质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转换[J].教育导刊,2011,(12):5-8.
    ① 刘耀明,熊川武.论义务教育内涵性均衡发展的边界[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6-40.
    ② 郑友训,冯尊荣.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理性解读[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4144.
    ③ 吕寿伟.从均衡到优质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转换[J].教育导刊,2011,(12):5-8.
    ④ 朱永新,许庆豫.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02,(6):14.
    ⑤ 刘国荣.关于推进长三角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上海教育科研,2010,(11):40-41.
    ⑥ 翟博.教育均衡论——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分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27-128.
    ⑦ 周谷平,戴嘉敏.全民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区域探索——基于宁波市江东区的实践[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10-20.
    ① 尹后庆.上海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的责任担当与现实使命[J].教育发展研究,2011,(18):1-10.
    ② 杨小微.义务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路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9,(5):6-10.
    ③ 范梅青.区域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参考,2011,(3):32-34.
    ④ 杨建朝.关系正义视域下教育优质均衡的发展图景[J].教育均衡发展,2011,(12):36-40.
    ⑤ 朱汉明.以质量创新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J].湖北教育,2008,(4):26-27.
    ⑥ 周培植.以教育生态理论促进区域教育现代化----杭州市下城区“高位均衡、轻负高质”教育发展路径探[J].教育研究,2009,(10):90-96.
    ⑦ 关松林.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理念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0,(6):25-28.
    ⑧ 沈有禄,谯欣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我们真的需要一个均衡发展指数吗?[J].教育科学,2009,(6):9-15.
    ⑨ 李星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教育与经济,2011,(1):1-4.
    ⑩ 熊川武,江玲.论义务教育内涵性均衡发展的三大战略[J].教育研究,2010,(8):20-24.
    11 范梅青.区域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参,2011,(3):32-34.
    12 杨建朝.关系正义视域下教育优质均衡的发展图景[J].教育均衡发展,2011,(12):36-40.
    13 吴亮奎.优质均衡发展:现实矛盾及理论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0,(18):76-79.
    ① 万明钢.“积极差别待遇”与“教育优先区”的理论构想-—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途径探索[J].教育研究,2002,(5):21-25.
    ② 司晓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西部农村义务教育优质发展[J].教育研究,2009,(6):17-21.
    ③ 钟平.共生视野下桂林市义务教育的内涵式均衡发展[J].社会科学家,2011,(8):156-158.
    ④ 王化文,郭向凡.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模式”与原则[J].教育与经济,1987,(2):30-32、48.
    ⑤ 傅兴国.论我国高教发展模式的转变[J].高等教育研究,1988,(2):79-81.
    ⑥ 王端庆.外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比较和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1988,(3):108-113.
    ⑦ 樊安群.我国高等教育运行状态的宏观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0,(3):4-12.
    ① 房剑森.论我国高等教育的补偿性增长[J].高等教育研究,1996,(4):27-32.
    ② 叶文梓.论高等教育的增长方式[J].上海高教研究,1997,(4):18-20、25.
    ③ 陈培瑞.我国教育发展方式亟待转变[J].求是,1996,(7):33-36.
    ④ 褚宏启.论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J].教育研究,2011,(11):3-10、15.
    ⑤ 赵应生等.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J].教育研究,2012,(1):32-39.
    ⑥ 傅兴国.论我国高教发展模式的转变[J].高等教育研究,1988,(2):79-81.
    ⑦ 范国睿,李树峰.内涵发展: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趋向[J].上海教育科研,2007,(7):14-17.
    ⑧ 房剑森.高等教育发展论[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0-87.
    ① 楼世洲,宁业勤.学校内涵式发展评价准则的构建[J].教育科学,2009,(1):10-13.
    ② 孙刚.关于加快我国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4):94-97.
    ③ 褚宏启.论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J].教育研究,2011,(10):3-10、15.
    ④ 庄西真.区域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可能性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7-13.
    ⑤ 陈培瑞.我国教育发展方式亟待转变[J].求是,1996,(7):33-36.
    ⑥ 周贝隆.关于转变我国教育发展方式的思考[J].上海高教研究,1996,(3):25-32.
    ⑦ 赵应生,钟秉林,洪煜.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J].教育研究,2012,(1):32-39.
    ⑧ 贾继娥,褚宏启.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三条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2,(3):1-6.
    ① 孙刚.关于加快我国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4):9497.
    ② 李秉中.关于转变基础教育发展方式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1,(4):60-63.
    ③ 《人民教育》理论室.着力转变基础教育发展方式——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六人谈[J].人民教育,2011,(10):6-9.
    ④ 姚松,翟晓磊.新时期加快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3,(7):6-10.
    ⑤ 卢伟,甘琼英.教育发展方式转变与教育培训改革[J].教育科学研究,2012,(3):10-14.
    ⑥ 褚宏启.教育发展方式转变与校长培训改革[J].中小学管理,2011,(11):17-19.
    ⑦ 张守祥.深化高中新课改的关键——转变教育发展方式[J].基础教育参考,2010,(9):4-7.
    ① 姚永强,范先佐.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的转变[J].教育研究,2013,(2):70-76.
    ② 冯建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的转变[J].中国教育学刊,2012,(3):1-4.
    ③ 刘耀明,熊川武.论义务教育内涵性均衡发展的边界[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6-40.
    ④ 范国睿,李树峰.内涵发展: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趋向[J].上海教育科研,2007,(7):14-17.
    ⑤ 乔雪峰.断裂还是承接?——芬兰基础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2,(1):3-9.
    ⑥ 白治堂,方彤.美国中部地区教师教育机构农村师资问题的解决策略[J].外国教育研究,2009,(4):83-87.
    ⑦ 姜峰,刘丽莉.澳大利亚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土著民族教育(目标援助)法案》述评[J].民族教育研究,2009,(5):110-113.
    ① 叶玉华.教育均衡化的国际比较与政策研究[J].教育研究,2003,(11):34-38.
    ② 阎广芬,邵长兰.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以教师分层为视角的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0,(7):22-27.
    ③ 辛涛,李珍,姜宇,崇伟峰.美国教育标准化改革现状及其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6):69-75.
    ④ 王艳玲.“教育行动区”计划一英国改造薄弱学校的有效尝试[J].全球教育展望,2004,(9):67-71.
    ⑤ 王晓辉.法国新世纪教育改革目标:为了全体学生成功[J].比较教育研究,2006,(5):22-27.
    ⑥ 李协京.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路线指导下的日本教育改革[J].教育研究,2005,(8):78-84.
    ⑦ 傅添.论NCLB法案以来美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2012,(2):106-112.
    ⑧ 赵中建.从教育蓝图到教育立法——美国《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评述[J].教育发展研究,2002,(2):44-47.
    ⑨ 马焕灵.美国公立学校教育问题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1,(2):71-75.
    ① 李承先,贺武华.“特许学校”重建美国公立学校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8,(8):47-51.
    ② 洪明,徐红敏.改革美国公立学校的新尝试——爱迪生学校的新发展[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7):1-6.
    ③ 冯大鸣.奥巴马的修法计划及对美国教育行政的影响[J].教育发展研究,2010,(18):38-41.
    ④ 林炊利.瑞典的教育券计划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7):44-46、22.
    ① 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04.
    ① 刘森林.发展哲学引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1.
    ① 王泉.发展理论视阈下的科学发展观[J].社会主义研究,2010,(1):21-24.
    ① [德]黑格尔.自然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8.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662-663.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9-240.
    ④ 姚永强,冯文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科学意蕴之解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1):1-5.
    ① 姜健力.辽宁经济发展与发展方式的转变[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12.
    ② 黄泰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与实现机制[J].求是,2007,(18):6-8.
    ③ 简新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37-41.
    ④ 高峰.国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体制机制经验借鉴[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3):113-116.
    ⑤ 李伟.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价格政策选择[J].价格月刊,2008,(1):31-33.
    ⑥ 刘瑞.中国经济增长(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性与艰难性[Jl.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3):1-6.
    ⑦ 蒋伏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内涵的讨论与路径的选择——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例的研究[J].经济学家,2008,(3):14-20.
    ① 范从来,赵永清.内源发展与外源发展:苏州模式和温州模式的比较[J].阅江学刊,2010,(6):24-33.
    ② 简新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37-41.
    ③ 陈培瑞.我国教育发展方式函待转变[J].求是,1996,(7):33-36.
    ① 周贝隆.关于转变我国教育发展方式的思考[J].上海高教研究,1996,(3):25-32.
    ① [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比较高等教育[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5:29.
    ② 李亚勃.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6,(1):81-85.
    ① 黄泰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与实现机制[J].求是,2007,(18):6-8.
    ② 齐建国.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财贸经济,2010,(4):5-12.
    ③ 唐龙.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思考[J].当代财经,2002,(12):5-10.
    ④ 王彬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综述[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41-42.
    ⑤ 厉无畏,王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34.
    ⑥ 韩占兵.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研究理论综述及其展望[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11.
    ① 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7.
    ② 教育部《关于办好一批重点中小学试行方案》(1978年1月11日);教育部《关于分期分批办好重点中学的决定》(1980年10月14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提高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的几点意见》(1983年8月10日)等.
    ① 王善迈,袁连生,刘泽云.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5-14.
    ① 余冠仕,谭南周.办好让家长放心的初中校——厦门市政府主导十年电脑派位破解择校难题的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7-10-29.
    ② 新郑市教育体育局.让更多学生公平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河南省新郑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回顾[Z].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讨会,安徽铜陵,2006.
    ③ 区域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实践和思考[EB/OL].http://www.nbjiangbei.gov.cn/art/2007/12/21/art_6111_173104.html.
    ④ 苌景州.建立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资金保障体系[J].贵州社会科学,1994,(1):4750.
    ① 吴恒山.教育均衡化政策的提出及其实践意义[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8,(1):27-33.
    ②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题组.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选择[J].人民教育,2002,(5):8-11.
    ③ 韩清林.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方略的政策分析[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2,(4):3543.
    ④ 王斌泰.着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求是,2003,(19):50-52.
    ⑤ 参见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2月31日).
    ①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1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EB/OL]. http://www.moe.edu.cn/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040/201112/xxgk_128871.html.
    ①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督导评估研究中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报告(2010)[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47-156.
    ② 姚永强.非均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选择[J].当代教育科学,2013,(3):7-10.
    ③ 张茂聪.教育均衡发展:素质教育实施的保障[N].中国教育报,2010-4-6.
    ① 孟引变.当代世界基础教育发展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1-203.
    ① 王贤.博弈论视角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效率与公平关系[J].现代教育管理,2009,(2):22-24.
    ② 参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十意见》(2005年5月25日);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2012年9月5日)等.
    ③ 黄家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公平、效率和质量——兼析择校行为的引导与规范[J].教育发展研究,2010,(1 8): 70-75.
    ① 熊川武,江玲.论义务教育内涵性均衡发展的三大战略[J].教育研究,2010, (8):20-24.
    ② 杨小微.义务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路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9. (5):6-10.
    ③ 何克抗.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思路[J].基础教育参考,2010,(4):2-6.
    ④ 朱建康.关于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教书育人,2011,(7):1-3.
    ① Hume, D. 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 In L.A. Selby-Bigge (Ed.). Oxford, UK:Clarendon Press:538.
    ② [苏格兰]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商务印书馆,1988:27.
    ③ Keithl.Dougherty, "Public goods theory from eighteenth century political philosophy to twentieth century eco nomics" Public Choice 117,2003:239-253.
    ④ Marco, A.D.V.D.First pincples of public finance.Translated by E.P.Marget.New York:Harcount Brace & Co.Inc. 1936:51-52.
    ① Samuelson, Paul. 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36 (Nov),19 54.
    ② James M.Buchanan. The Demand and Supply of Public Goods. First Published in 1968 by Rand McNally & Company.
    ③ 王爱学,赵定涛.西方公共产品理论回顾与前瞻[J].江淮论坛,2007,(4):38-43.
    ① [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十四版)[M].胡代光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24-33.
    ② 姚永强.关于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思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35-138.
    ① 姚永强.关于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思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35-138.
    ② 王善迈.关于教育产业化的讨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1):12-16.
    ③ 王善迈,袁连生,刘泽云.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5-14.
    ④ 厉以宁.关于教育产品的性质和对教育的经营[J].教育发展研究,1999,(10):9-14.
    ①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90.
    ②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颜一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
    ③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44.
    ④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9.
    ① [英]边沁.政府片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50.
    ②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303.
    ③ 何晏,皇侃.论语集解义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48.
    ④ 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253.
    ⑤ 毛泽东选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495.
    ①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111.
    ② 黄秀华.发展与公平——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抉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64.
    ③ 李风圣.论公平[J].哲学研究,1995,(11):41-46.
    ④ 陈燕,公平与效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M].2007:27.
    ① [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M].冯克利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340.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47.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212.
    ① 谢维和等.中国的教育公平与教育发展(1990-2005)[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
    ② 胡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四卷)[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436.
    ③ [美]威廉·K·弗兰克纳.混合的义务理论[J].哲学译从,1987,(4):40-47.
    ① [英]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5-12.
    ② [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81:290-303.
    ③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84.
    ④ [美]保罗·A·萨缪尔森.经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41-44.
    ⑤ [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第二版)[M].梁小民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25-327.
    ⑥ Coase R.H. The Nature of the Firm [J]. Economi-ca,1937, (4):386-405.
    ① 邓启惠.关于规模经济理论的几个问题[J].求索,1996,(3):4-7.
    ② [英]J·伊特韦尔,[美]M·米尔盖特,[美]P·纽曼.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2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84.
    ③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3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572.
    ④ 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01.
    ⑤ 梁小民.西方经济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95.
    ⑥ 姚永强.基于规模经济视域下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J].现代教育科学,2009,(6):1-2.
    ① 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359-365.
    ① 杨海燕.超大规模学校的现实困境与规模选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 (8):58-65.
    ② 郑小明.“超大规模高中”现象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③ 路宏.关于学校规模经济研究的综述[J].中国农业教育,2006,(3):43-45.
    ① 如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2007年9月 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2013年9月6日);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试行)》(2012年10月9日):蓬安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2007年9月30日);蓬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蓬安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10-2020年)》(2010年8月23日)、蓬安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薄弱学校建设的意见》(2007年10月28日)、蓬安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交流锻炼工作的通知》(2009年9月1日)等.
    ① 李丽辉.我国6年累计投入义务教育相关经费近5500亿元[N].人民日报,2012-12-26.
    ②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11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EB/OL]. http://www.moe.gov.cn/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040/201212/146315.html
    ① 我省创新五大机制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EB/OL]. http://www.jxedu.gov.cn/zwgk/jcjyxb/xbgzdtl/2012/0 5/20120531031136230.html.
    ② 河南省财政厅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财力[EB/OL]. http://henan.people.com.cn/news/2 012/10/16/647510.html.
    ③ 绥芬河市:加大政府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EB/OL].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 tmlfiles/moe/s5203/201107/122755.html.
    ① 宋梓铭.我所经历的“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J].中国财政,2008,(16):75-77.
    ② 全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EB/OL].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sqReNPVtUaxig5HhTi4_qyuHdmN2t2m3 J0743aXD9We8tPmIfuK3hoi3xXnhg_k0.
    ① 全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EB/OL].http://www.mof.gov.cn/preview/mof/zhuantihuigu/2006ysbgjd/mcjs/2 00805/t2008051g_23239.html.
    ② 寄宿制学校应加强投入因地制宜[EB/OL].http://www.sxgov.cn/comment/comment_content/2009-04/14/con tent_68456.htm.
    ③ 参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5月25日):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2012年9月5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7月29日)等.
    ① 中央财政两年投350亿元改善农村办学条件[EB/OL].http://news.cntv.cn/18da/20121113/107139.shtml.
    ② 江西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改善办学条件[EB/OL].http://news.cnr.cn/gnxw/201105/t20110516_5080000 55. shtml.
    ① 王毓殉.美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新动向[J].上海教育科研,2004,(9):32-34.
    ② 黄正平.英国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及其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9):47-50.
    ①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1980年8月22日);教育部《关于加强小学在职教师进修工作的意见》(1983年1月16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1986年2月21日)等.
    ② 如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1999年9月13日):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1999年11月1日)、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1999-2002年)>及其实施意见的通知》(2000年3月6日)等.
    ① 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EB/OL].http://www.china.com.cn/guoqing/2008-08/20/content_23803754.htm.
    ① 储召生.中央大力扶持西部和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学校对口支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N].中国教育报,2003-2-15.
    ① 参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2011年11月23日).
    ②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5月25日);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2012年9月5日)等.
    ③ 参见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2007年4月30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意见》(2012年4月9日).
    ① 重庆市加大投入化解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难题[EB/OL]. http://learning.sohu.com/20080919/n259651498.shtml.
    ② 强化政府责任,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EB/OL]. http://ijh.gsedu.cn/zlhbzw/sc.htm.
    ③ 范先佐.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与教育的均衡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8, (7):55-60.
    ① 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调整中小学布局的意见[EB/OL].http://www.110.com/fagui/law_209652.html.
    ②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和优化教职_工队伍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意见[EB/OL].http://w ww.chinalawedu.com/news/1200/22598/22615/22794/2006/4/li7451523716460021925-0.htm.
    ①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的意见[EB/OL].http://www. chinalawedu.com/news/1200/22598/22615/22792/2006/4/ch995546472615146002920-0.htm.
    ② 关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布局调整要尊重民意[EB/OL].http://www.edu.cn/fa_zhan_yan_jiu_277/2011082 2/t20110822_670752.shtml
    ① 中国教师年龄结构优化,中青年成中小学教师主体[EB/OL].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1/09-06/33 09470.shtml.
    ① 参见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2010年2月25 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意见》(2012年4月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江西省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11-2020年)》(2011年11月3日)等.
    ① 胡咏梅,杜育红.中国西部农村小学资源配置效率评估[J].教育与经济,2008,(1):1-6.
    ② 张杰,赵峰.基于多层次灰色理论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效果测评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2,(6):67-69.
    ① 参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5月25日);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2012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6月29日)等.
    ② 如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十一五”期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标准》(2007年1月5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2011年10月20日);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2012年10月10日)等.
    ① 这一系列文件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收费管理工作的通知》(1993年9月24日);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1996年在全国开展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1996年5月17日);国家教委《1997年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的意见》(1997年2月21日);国务院纠风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意见》(2001年6月12日);教育部《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办学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2002年3月25日);教育部《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指导意见》(2010年10月13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审计署《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2012年1月20日)等.
    ① 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94亿元支持农村学校食堂改造[EB/OL].http://www.gov.cn/gzdt/2012-11/29/content_2277867.htm.
    ① 山西11.8亿改造48县市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引关注[EB/OL]. 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2/04-25/3 845803. shtml.
    ② 广西将投近10亿改造农村薄弱学校,注重“内涵建设”[EB/OL]. http://gx.people.com.cn/n/2012/0207/cl 79430-16726740.html.
    ① 姚永强.教育政策主体的利益冲突与整合[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3):31-35.
    ① 孙彩平.教育的伦理精神[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231-234.
    ② [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59.
    ① [美]菲利普·库姆斯.世界教育危机[M].赵宝恒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6.
    ① 张灵.中国农村学校每天消失63所[N].京华时报,2012-11-18.
    ① 赵鹏.农村中小学撤并致辍学人数增1.1倍,教育支出增加[N].京华时报,20135-4.
    ② 王定华.关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141-146.
    ③ 赵鹏.农村中小学撤并致辍学人数增1.1倍,教育支出增加[N].京华时报,2013-5-4.
    ④ 广西柳州拉莲藕车“客串”校车严重超载[EB/OL].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1-11/18/c_122299 584.htm.
    ⑤ 农村校车安全重责谁来担[EB/OL].http://society.people.com.cn/GB/8217/17381030.html.
    ① 甘肃正宁县一幼儿园校车与卡车相撞[EB/OL].http://society.people.com.cn/GB/16271915.html.
    ② 江苏徐州丰县首羡镇发生校车翻车事故[EB/OL].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16581969.html.
    ③ 于海波.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要警惕辍学率反弹[J].求是,2009,(16):56-57.
    ④ 张旺,郭喜永.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问题研究[J].教育探索,2011,(11):19-23.
    ⑤ 赵鹏.农村中小学撤并致辍学人数增1.1倍,教育支出增加[N].京华时报,2013-5-4.
    ⑥ 邬志辉,史宁中.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十年走势与政策议题[J].教育研究,201 1,(7):22-30.
    ① 王定华.关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 141-146.
    ② Randall W. Eberts, Ellen Kehoe Schwartz, and Joe A. Stone. School Reform, School Size, and Stu dent Achievement [J]. Economic Review,1990, (2).
    ③ Kathleen Cotton.Affective and Social Benefits of Small-Scale Schooling[Z].1996.
    ① 张源源,邬志辉.美国乡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历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7):36-41.
    ② 王定华.关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141146.
    ① 王颖,杨润勇.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负面效应:调查反思与对策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2):28-31.
    ② Yao-Chi Lu, Luther Tweeten. The Impact of Busing on Student Achievement [J]. Growth and Change, 1973, (4).
    ② 侯龙龙,张鼎权,卢永平.西部五省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与学生发展[.J].教育学报,2010, (6):77-83.
    ③ [日]藤田英典.走出教育改革的误区[M].张琼华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6.
    ① 崔多立.应重新评估农村“撤点并校”的实效[J].教育探索,2012,(3):86-87.
    ② 任运昌.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给农民家长带来了什么[J].当代教育科学,2006,(18):17-21.
    ③ [美]德尼·古莱.发展伦理学[M].高銛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57.
    ① 熊清明,贾从荣.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49.
    ① 2004年9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确立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2004年12月,杭州市教育局制定了《杭州市中小学名校认定标准及办法》;2006年10月,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小学名校集团化战略的若干意见》;2007年9月,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名校集团化战略的意见》;2007年10月,杭州市教育局印发了《杭州市名校集团(互助共同体)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和《关于开展2007年杭州市名校集团(互助共同体)考核评价工作的通知》.
    ② 名校集团化办学勿过速[EB/OL]. http://www.gd.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2-12/10/c_113969472.htm
    ③ 吴俊等.名校集团化办学勿过速[N].瞭望(新闻周刊),2012-12-10.
    ① 潜江市:全面实施联校办学和联片管理推进义务教育区域一体化发展[EB/OL]. http://www.moe.gov.cn/publ 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203/201108/122887.html.
    ② 兰州昨启动义务教育区域均衡“一体化办学”工程[EB/OL].http://xbsb.gansudaily.com.cn/system/2011/ 07/01/012054131.shtml.
    ③ 李旭.学校声誉制度:学校同质化的制度根源[J].中国教育学刊,2012,(4):27-30.
    ① 袁振国.建立教育发展均衡系数切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J].人民教育,2003,(6):11-13.
    ② 翟博.教育均衡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49-153.
    ③ 褚宏启,高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与标准的制订[J].教育发展研究,2010,(6):25-29.
    ④ 任春荣.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的选择方法[J].中国教育学刊,2011,(9):5-7.
    ① 重点学校政策[EB/OL].http://news.qq.com/zt2011/ghgcd/49.htm.
    ②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督导评估研究中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报告(2010)[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47-166.
    ③ 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8(摘要)[EB/OL]. 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08-12/16/content_169 55206.htm.
    ①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督导评估研究中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报告(2010)[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47-166.
    ② 陈敬朴.教育政策城市偏向的要害及其特点[J].当代教育科学,2004,(20):35-39.
    ① 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05.
    ② 如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人民日报》、《教育参考》等报刊杂志相继发表了一系列关于重点学校存废问题的讨论文章;1993年3月24日,原国家教委《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指示》规定:“努力办好每一所小学和初级中学。义务教育阶段不应当分重点学校(班)与非重点学校(班)”;1993年4月2日,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全国初中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不应分重点校(班)和非重点校(班)”;1997年1月14日,原国家教委《关于规范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的若干原则意见》强调:“义务教育阶段不设重点校、重点班、快慢班,除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教改试(实)验班外,一般不设试(实)验班。”
    ①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5月25日);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2012年9月5日)等.
    ①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45.
    ① 参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2002年5月16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 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2003年9月17日);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04年2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6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7月29日)等.
    ① 范先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动力及方式选择[J].教育与经济,2006,(1):26-29.
    ② 万明钢,白亮.“规模效益”抑或“公平正义”[J].教育研究,2010,(4):34-39.
    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7月29日)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③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
    ① 李沿知.国外基础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中的主要争议[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7):30-35.
    ② 如《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等相关文件。各省市也制定了普通中小学的办学标准,如《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湖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南京市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贵阳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等.
    ① 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46-158.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6.
    ① 姚永强.非均衡发展惯性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11):1-5.
    ② 吴宪如.经济惯性规律初探[J].当代财经,1989,(10):24-27、63.
    ③ 王潼.经济惯性论与中国改革开放[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0,(1):32-38.
    ④ 骆志平.从文化惯性看体制创新的障碍[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70-72.
    ⑤ 郑丽娜.大学变革中的组织惯性分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01-103.
    ⑥ 孙亚蜀.应试教育对素质教育的惯性影响及应对[J].中国成人教育,2006,(4):24-25.
    ① 社科院2012年《农村绿皮书》发布会文字实录[EB/OL].http://www.sdny.gov.cn/art/2012/4/19/art_621_304889. html.
    ① 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1999:260.
    ② 王善迈.教育经济学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0:122.
    ③ [美]C.E.林德布鲁姆.市场体制的秘密[M].耿修林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29.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0.
    ② [美]萨缪尔森.经济学(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9.
    ① 周兴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资源配置到资源激活[J].教育发展研究,2013,(2):26-30.
    ① 姚永强.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的转变[J].教育研究,2013,(2):70-76.
    ① 熊清明,贾从荣.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48.
    ② 褚宏启.论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J].教育研究,2011,(10):3-15.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239-240.
    ① 冯建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的转变[J].中国教育学刊,2012,(3):1-4.
    ① [美]菲利普.库姆斯.世界教育危机[M].赵宝恒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
    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5.
    ② 张民选等.公平而卓越:世界教育发展的新追求[J].教育发展研究,2008:1-5.
    ③ 顾明远.战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和中外教育的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2):1-5、55.
    ④ Shin-Bok Kim.韩国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5,(10):29-34.
    ④ 驻韩国使馆教育处.韩国为提高教育国际竞争力出台新举措[J].世界教育信息,2002,(12):10.
    ⑤ 吴遵民,赖秀龙.日本基础教育的质量保障机制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 (3):1-6.
    ① 谈松华,王健.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J].人民教育,2011,(18):2-6.
    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势在必行——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234.
    ① [美]霍华德·威亚尔达.非西方发展理论[M].董正华,咎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8.
    ② 张环宙,黄超超,周永广.内生式发展模式研究概述[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61-68.
    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源发展战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1-3.
    ④ Nerfin, M.Another Development. Approaches and Strategies[M]. Uppsala:Dag Hammarskj Id Foundatio n,1977.
    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源发展战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1-3.
    ⑤ [法]弗朗索瓦·佩鲁.新发展观[M].张宁,丰子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2-3.
    ① 姚永强.内生发展:薄弱学校改造路径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3,(4):37-40.
    ② [加]亨利·明茨伯格.发展的反思[J].IT经理世界,2007,(9):68-74.
    ③ Barke, M., Newton, M. The EU Leader Initiative and Endogenous Rural Development:the Applicatio n of theProgram in Two Rural Areas of Andalusia, Southern Spain[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19 97, (3).
    ④ Sergio, B. Is There Room For Local Development in a Globalized World [J].Cepal Review,2005, (86).
    ③ [加]亨利·明茨伯格.发展的反思[J].IT经理世界,2007,(9):68-74.
    ① 王志刚,黄棋.内生式发展模式的演进过程[J].教学与研究,2009,(3):72-76.
    ② 胡显章.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样性与文化自觉[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40144.
    ① [英]C.W沃特森.多元文化主义[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7.
    ② 吴富恒,狄其嗯.面临挑战的文化建设[J].文史哲,1994,(4):3-11.
    ③ 庞朴.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8:188.
    ① 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5.
    ②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234.
    ③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亚里上多德伦理学[M].向达,夏崇璞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33:103.
    ④ [英]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M].夏勇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59.
    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5.
    ③ 冯建军.教育公正——政治哲学的视角[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275.
    ④ 杨小明,张涛.论有差异的公平[J].学术论坛,2007,(3):25-28.
    ① 王鉴,王明钥.多元文化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民族教育出版社,2006:138.
    ① 常宝宁,高绣叶.英国特色学校发展的绩效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2(3):57-61.
    ② 王帅.基于政府政策的英国特色学校发展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1,(11):26-30.
    ③ 常宝宁,高绣叶.英国特色学校发展的绩效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2,(3):57-61.
    ④ 曹大辉、周谊.英、美二国特色学校初探[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4):24-27.
    ⑤ 肖龙海,韩青青.美国教育改革的新动向——《教育改革与国家安全》报告解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3,(3):86-91.
    ① 钟启泉.新《学习指导要领))的理念与课题—日本教育学者棍田氰一教授访谈[J].全球教育展望,2008,(8):6-11.
    ② 李协京.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路线指导下的日本教育改革[J].教育研究,2005,(8):78-84.
    ③ 施雨丹.教育个性化:日本教育改革的战略选择[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10):9-12.
    ④ 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77.
    ⑤ 王善迈.教育经济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11.
    ①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vl9 n3 p205-28 Fall 1997.
    ② 李进忠.美国学校规模小型化:政策、研究与实践[M].全球教育展望,2004,(2):78-80.
    ③ 曾满超Cost Analysis for Educational Policymaking:A Review of Cost Studies in Education inDev eloping Countries [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Vol 58, No.2,1988.
    ④ 马晓强.关于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办学规模的几个问题[J].教育与经济,2003,(3):29-32.
    ⑤ RIC Clearing house on Rural Education and Small Schools Charlesron WV. Onging Dilemmas of Scho ols Size:A Sport Story. Howley, Craig,1996-12.
    ⑤ 靳希斌.教育经济学(第4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360.
    ⑥ 林文达.教育经济学[M].台湾:三民书局,1984:202.
    ⑦ 魏真.学校规模经济研究述评[J].江苏教育研究,2010,(15):12-14.
    ⑧ 王玉昆.普通中学办学效益分析[J].中小学管理,1997,(6):19-23.
    ⑨ 杨晓霞,郭万利.最适办学规模分析——以广州市黄埔区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51-56.
    ① 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78.
    ② 范先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动力及方式选择[J].教育与经济,2006,(1):26-29.
    ③ 孙强,刘海红.走向空壳的乡村学校——乡村教育调查报告[N].华商报,2009-11-9.
    ④ 西宁二期教育布局调整新建、改扩建17所学校[N].青海日报,2012-10-31.
    ① 赵丹.农村教学点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53-160.
    ② 范先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动力及方式选择[J].教育与经济,2006,(1):26-29.
    ① 谭春芳,徐湘荷.大就好吗——美国小规模中小学校(学区)合并问题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 (2):19-22.
    ② 王鑫,章婧.西方中小学学校规模的实证研究综述[J].浙江社会科学,2010,(8):121-125.
    ③ 范先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动力及方式选择[J].教育与经济,2006,(1):26-29.
    ④ 常芳,白媛媛.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对学生成绩影响的实证分析——以陕西为例[J].南方经济,2008,(9):42-49.
    ⑤ 赵丹.农村教学点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53-160.
    ① atrieiaWasley, Linda C. Powell, Esther Mosak, Sherry P. King, Nicole E. Holland, Matt Gladden, Michell e Fine. Small Schools:GreatSrtides——A Study of New Small Schools in Chieago. Bank Steret Col leg e of Edueation.2000.
    ② 杜屏,赵汝英.美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政策变化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3):66-69.
    ③ Michael Klonsky.How Smaller Schools Prevent School Violence[J]. Education Leadership-2002 (2):66.
    ④ James Wetz. Human Scale Education-Relationships as aspringboard for learning[EB/OL]. Website: www. hse. org. uk.
    ⑤ 梁彦清.美国微型学校述评[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文,2006:9.
    ⑥ 孙莉莉.美国缩小班级规模研究回顾与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00,(1):88-92.
    ① 马健生,鲍枫.缩小学校规模:美国教育改革的新动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3,(5):29-32.
    ② 李进忠.美国学校规模小型化:政策、研究与实践[J].全球教育展望,2004,(2):78-80.
    ③ 梁彦清.美国微型学校述评[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文,2006:9.
    ④ 方彤,王东杰.英国宜人教育的学校规模观及其实践[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7):37-41.
    ⑤ Mary Tasker.Human Scale Education-History,Values and Practice [EB/OL]. ebsite:Website:www.h se.org.uk.
    ⑥ Mike Davies. Human Scale by Design [EB/OL].Website:www.hse.org.uk.
    ⑦ 日本时事通讯社.内外教育[N].1998-2-5.
    ① [德]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M].黎鸣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78.
    ②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32.
    ③ [德]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75
    ④ [波]齐格蒙特·鲍曼.共同体[M].欧阳景根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2003:4.
    ① Wenger, Etienne. Communities of Practice:Learning, Meaning and Identity [M]. Cambridge Univers ity Press,1998.
    ② 钟启泉.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新世纪基础学校的构图(之一)[J].上海教育,1998,(8):1-5.
    ③ [日]佐藤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01-105.
    ④ 林上洪.“教育共同体”刍议[J].教育学术月刊,2009,(10):20-21.
    ① 翟楠.教育共同体的类型及其道德意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1):53-56.
    ② 姚永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科学意蕴之解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 (1):1-5.
    ③ 梁树发.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与基本原理体系的建构[J].教学与研究,2007,(11):32-39.
    ① 熊清明,贾从荣.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100.
    ① 郑洁,洪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进步主义取向”的教育变革——“要素学校联盟”的理念与实践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8):62-66.
    ② 洪明.美国当代进步主义取向的学校变革——“要素学校联盟”的原则、实践基准和组织模式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3,(1):52-57.
    ③ 郑洁.“要素学校联盟“的理念与实践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进步主义取向的教育变革探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
    ① 李晓强.超国家层面的欧盟教育政策:回顾与展望[J].全球数育展望,2006,(8):77-80.
    ① 欧阳光华.一体与多元——欧盟教育政策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5,(1):11-15.
    ② 芮国星,袁祖社.欧盟教育标准框架研究——基于“一体”与“多元”的视角[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243-245.
    ③ 李晓强.超国家层面的欧盟教育政策:回顾与展望[J].全球数育展望,2006,(8):77-80.
    ① [美]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9.
    ② 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5月25日);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2012年9月5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7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6月29日)等.
    ① 毛寿龙.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7.
    ② 汪利兵.公立学校私营化:英国“教育行动区”案例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1):48-51.
    ① 陈彬,李明星.教育制度变迁中路径依赖的成因及对策[J].教育科学,2012,(3):1-4.
    ② 杨令平,司晓宏.西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12(4):35-42.
    ③ Kooiman J. Modern Governance:New Government-Society Interactions[M]. London:SAGE. Cooper,1995.
    ① 查有梁.建立教育的“良性循环”[J].新华文摘,1987:86-89.
    ① 褚宏启.政府与学校的关系重构[J].教育科学研究,2005,(1):41-45.
    ①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6月29日);《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2008年6月20日)等.
    ② [加]亨利·明茨伯格.发展的反思[J].IT经理世界,2007,(9):68-74.
    ③ 费孝通.论西部开发与区域经济[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0:319.
    ① 参见教育部《关于实事求是地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2006年6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2012年9月6日)等.
    ② [美]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156.
    ① 参见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2001年10月11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有关问题的通知》(2009年3月12日)等.
    ① 蒲蕊.学校绩效管理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130-135.
    ② 付卫东.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191-197.
    ① 周彬.学校绩效管理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0,(11):38-41.
    ① [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38-44.
    ② 李均,郭凌.发达国家改造薄弱学校的主要经验[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11):8-11、29.
    ① [美]汤姆林森.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M].刘颂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2-3.
    ② [美]戴安·赫克斯.差异教学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M].杨希洁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3.
    ① [苏]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35.
    ①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69-170.
    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2.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3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3.梁小民.西方经济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4.国家教育发展与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5.何晏,皇侃.论语集解义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厉以宁.教育经济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7.王善迈.教育投资与财务改革[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8.张念宏.教育百科辞典[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8.
    9.姜文闵,韩宗礼.简明教育辞典[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
    10.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11.杨葆昆.教育经济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12.王善迈.教育经济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13.吴文侃,杨汉青.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14.曾满超.西方教育经济学流派[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15.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16.黄高智等.内源发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17.丁胡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四卷)[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
    18.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19.熊清明,贾从荣.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20.史忠良,肖四如.资源经济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
    21.杨葆焜,范先佐.教育经济学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22.靳希斌.从滞后到超前——20世纪人力资本学说·教育经济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23.黄育云,李承武.现代教育经济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4.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5.华民.公共经济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2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7.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28.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
    29.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30.王玉昆.教育经济学[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8.
    31.靳希斌.市场经济大潮下的教育改革[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
    3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3.毛寿龙.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4.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5.范先佐.筹资兴教——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6.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编写组.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7.李宝元.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8.陈东琪,李茂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39.杜育红.教育发展不平衡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0.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1.檀传宝.教师伦理学专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2.刘森林.发展哲学引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
    43.曲恒昌,曾晓东.西方教育经济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4.王善迈.教育经济学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0.
    45.费孝通.论西部开发与区域经济[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0.
    46.钱源伟.基础教育改革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
    47.樊勇明,杜莉.公共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8.房剑森.高等教育发展论[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9.范国睿.多元与融合:多维视野中的学校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0.王英杰等.亚洲发展中国家的义务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1.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2.翁文艳.教育公平与学校选择制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3.朱家存.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4.范国睿.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5.陈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6.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57.褚宏启.中国教育管理评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8.孙彩平.教育的伦理精神[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59.高如峰.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0.转型时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课题组.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使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1.王斌华.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62.易钢等.公共财政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3.吴敬琏.中国增长模式抉择[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
    64.刘峥颢.标准及标准化[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5.
    65.唐娟.政府治理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66.赵中建.学校经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7.徐云霄.公共选择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8.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9.柳海民,杨兆山.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0.厉无畏,王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71.王鉴,王明钥.多元文化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民族教育出版社,2006.
    72.吴遵民.基础教育决策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3.雷万鹏.中国农村焦点问题实证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74.陈燕,公平与效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M].2007.
    75.苏君阳.公正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6.周黎安.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
    77.樊继达.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78.李祥云.我国财政体制变迁中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变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79.王晋堂.教育:从均衡走向公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80.王景英.农村义务教育整体办学模式与评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81.翟博.教育均衡论——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分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82.谢维和等.中国的教育公平与教育发展(1990-2005)[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83.王道俊,郭文安[M].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84.范先佐[M].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结构研究——基于对中西部地区6省区38个县市177个乡镇的调查与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85.杜育红,孙志军.中国义务教育财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86.杨秀芹.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与教育制度安排[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87.周满生.教育宏观政策比较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88.吴遵民.教育政策国际比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89.范国睿.教育政策观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90.孙大廷.美国教育战略的霸权向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91.黎民.公共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92.靳希斌.教育经济学(第4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93.周谷平,戴嘉敏.全民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区域探索—基于宁波市江东区的实践[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94.简新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95.卢晓中.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9.
    96.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97.叶澜.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98.范先佐.教育经济学新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99.顾明远,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00.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督导评估研究中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报告(2010)[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101.孟引变.当代世界基础教育发展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102.黄秀华.发展与公平——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抉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103.郭庆旺,赵志耘.公共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04.黄秀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抉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105.瞿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问题研究:教育公平的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106.孟繁华等.学校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107.王海燕.实践共同体视野下的教师发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108.鲍传友.教育公平与政府责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09.赵素文,黄家骅.基础教育发展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110.张钰,张振助.中国义务教育公平推进实证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111.李敏.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动力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112.邵光华等.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11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1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1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势在必行——2005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116.[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伦理学[M].向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33.
    117.[美]R.纳克斯.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M].谨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6.
    118.[英]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119.[美]萨缪尔森.经济学(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20.[苏]斯·尔·科斯塔年.国民教育经济学[M].孙夏南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
    121.[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81.
    122.[英]J·希恩.教育经济学[M].郑伊雍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123.[美]西奥多·W·舒尔茨著.教育的经济价值[M].曹延庭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
    12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125.[美]理查德.D.范斯科德,理查德.J.克拉夫,约翰.D.哈斯.美国教育基础——社会展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126.[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比较高等教育[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5.
    127.[美]加里·S·贝克尔.人力资本[M].梁小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128.[印]塔斯帕·马久姆达.新教育经济学导论[M].王铁生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
    129.[美]威廉·K·弗兰克纳.善的求索:道德哲学导论[M].黄伟合等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130.[法]弗朗索瓦·佩鲁.新发展观[M].张宁,丰子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131.[美]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重大抉择[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132.[美]E·科恩.教育经济学[M].王玉昆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133.[英]M·布劳格.教育经济学导论[M].韩云等译.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
    134.[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李其龙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135.[美]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9.
    136.[美]詹姆斯·E·安德森,公共政策[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137.[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M].冯克利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
    138.[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139.[英]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M].夏勇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140.[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41.[英]边沁.政府片论馆[M].北京:商务印书,1997.
    142.[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43.[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44.[美]保罗·A·萨缪尔森.经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145.[德]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46.[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第二版)[M].梁小民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47.[日]藤田英典.走出教育改革的误区[M].张琼华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48.[美]菲利普·库姆斯.世界教育危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49.[美]沃尔特·惠特曼·罗斯托.经济成长的阶段一非共产党宣言[M].郭熙保,王松茂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50.[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51.[苏]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52.[法]P.布尔迪厄,J.C.帕斯隆.再生产——种教育系统理论的要点[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53.[美]C.E.林德布鲁姆著.市场体制的秘密[M].耿修林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154.[德]曼海姆著.意识形态与乌托邦[M].黎鸣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55.[英]杰夫·惠迪,萨莉·鲍尔,大卫·哈尔平.教育中的放权与择校:学校、政府和市场[M].马忠虎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56.[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57.[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颜一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58.[美]德尼·古莱.发展伦理学[M].高銛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59.[英]齐格蒙特·鲍曼.共同体[M].欧阳景根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2003.
    160.[美]汤姆林森.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M].刘颂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161.[日]佐藤学著.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62.[英]安迪.格林.教育与国家的形成:英、法、美教育体系起源之比较[M].王春华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63.[美]戴安·赫克斯,差异教学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M].杨希洁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164.[英]C.W沃特森.多元文化主义[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165.[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166.[美]霍华德喊亚尔达.非西方发展理论[M].董正华,昝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67.[美]小弗恩·布里姆莱.教育财政学——因应变革时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68.[美]卡拉汉.教育与效率崇拜:公立学校管理的社会影响因素研究[M].马焕灵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16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7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17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17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7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7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7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76.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177.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78.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79.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80.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181.毛泽东选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182.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18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8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王化文,郭向凡.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模式”与原则[J].教育与经济,1987,(2).
    2.查有梁.建立教育的“良性循环”[J].新华文摘,1987.
    3.傅兴国.论我国高教发展模式的转变[J].高等教育研究,1988,(2).
    4.王端庆.外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比较和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1988,(3).
    5.吴宪如.经济惯性规律初探[J].当代财经,1989,(10).
    6.樊安群.我国高等教育运行状态的宏观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0,(3).
    7.苌景州.建立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资金保障体系[J].贵州社会科学,1994,(1).
    8.李风圣.论公平[J].哲学研究,1995,(11).
    9.房剑森.论我国高等教育的补偿性增长[J].高等教育研究,1996,(4).
    10.陈培瑞.我国教育发展方式函待转变[J].求是,1996,(7).
    11.周贝隆.关于转变我国教育发展方式的思考[J].上海高教研究,1996,(3).
    12.邓启惠.关于规模经济理论的几个间题[J].求索,1996,(3)
    13.叶文梓.论高等教育的增长方式[J].上海高教研究,1997,(4).
    14.王玉昆.普通中学办学效益分析[J].中小学管理,1997,(6).
    15.吴恒山.教育均衡化政策的提出及其实践意义[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8,(1)
    16.余秀兰.追求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理想[J].上海高教研究,1998,(12)
    17.钟启晁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新世纪基础学校的构图(之一)[J].上海教育,1998,(8).
    18.厉以宁.关于教育产品的性质和对教育的经营[J].教育发展研究,1999,(10).
    19.王善迈.关于教育产业化的讨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1).
    20.孙莉莉.美国缩小班级规模研究回顾与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00,(1).
    21.康永久.教育制度:最重要的教育资源[J].教育与经济,2001,(3).
    22.汪利兵.公立学校私营化:英国“教育行动区”案例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1).
    23.顾明远.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平等的问题,是人权问题[J].人民教育,2002,(4).
    24.于建福.教育均衡发展:一种有待普遍确立的教育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25.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J].教育研究,2002, (2).
    26.文喆.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2,(6).
    27.周峰.试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问题[J].教育研究,2002,(8).
    28.朱永新,许庆豫.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02,(6).
    29.万明钢.“积极差别待遇”与“教育优先区”的理论构想———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途径探索[J].教育研究,2002,(5).
    30.唐龙.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思考[J].当代财经,2002,(12).
    31.赵中建.从教育蓝图到教育立法——美国《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评述[J].教育发展研究,2002,(2).
    32.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题组.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选择[J].人民教育,2002,(5)
    33.韩清林.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方略的政策分析[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2,(4)
    34.驻韩国使馆教育处.韩国为提高教育国际竞争力出台新举措[J].世界教育信息,2002,(12).
    35.叶玉华.教育均衡化的国际比较与政策研究[J].教育研究,2003,(11).
    36.王善迈,袁连生,刘泽云: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37.王斌泰.着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求是,2003,(19)
    38.袁振国.建立教育发展均衡系数切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J].人民教育,2003,(6)
    39.施雨丹.教育个性化:日本教育改革的战略选择[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10).
    40.马晓强.关于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办学规模的几个问题[J].教育与经济,2003,(3).
    41.马健生,鲍枫.缩小学校规模:美国教育改革的新动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3,(5)
    42.王艳玲.“教育行动区”计划—英国改造薄弱学校的有效尝试[J].全球教育展望,2004,(9).
    43.王毓殉.美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新动向[J].上海教育科研,2004,(9).
    44.陈敬朴.教育政策城市偏向的要害及其特点[J].当代教育科学,2004,(20)
    45.李进忠.美国学校规模小型化:政策、研究与实践[M].全球教育展望,2004,(2).
    46.李协京.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路线指导下的日本教育改革[J].教育研究,2005,(8).
    47.3洪明,徐红敏.改革美国公立学校的新尝试——爱迪生学校的新发展[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7).
    48.姚永强.关于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思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49. Shin-Bok Kim韩国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5,(10)
    50.欧阳光华.一体与多元——欧盟教育政策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5,(1)
    51.褚宏启.政府与学校的关系重构[J].教育科学研究,2005,(1)
    52.刘伟.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历史性变化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J].经济研究,2006,(1).
    53.谢仁业.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价值、问题及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06,(7A).
    54.王晓辉.法国新世纪教育改革目标:为了全体学生成功[J].比较教育研究,.2006,(5).
    55.路宏.关于学校规模经济研究的综述[J].中国农业教育,2006,(3)
    56.任运昌.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给农民家长带来了什么[J].当代教育科学,2006,(18).
    57.范先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动力及方式选择[J].教育与经济,2006,(1)
    58.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J].教育研究,2006,(3).
    59.孙亚蜀.应试教育对素质教育的惯性影响及应对[J].中国成人教育,2006,(4).
    60.国家教育督导团.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5)[J].教育发展研究,2006,5A.
    61.曹大辉、周谊.英、美二国特色学校初探[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4)
    62.李晓强.超国家层面的欧盟教育政策:回顾与展望[J].全球数育展望,2006,(8)
    63.李均,郭凌.发达国家改造薄弱学校的主要经验[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11).
    64.黄泰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与实现机制[J].求是,2007,(18).
    65.林毅夫,任若恩.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相关争论的再探讨[J].经济研究,2007,(8).
    66.范国睿,李树峰.内涵发展: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趋向[J].上海教育科研,2007,(7).
    67.王爱学,赵定涛.西方公共产品理论回顾与前瞻[J].江淮论坛,2007,(4)
    68.杨海燕.超大规模学校的现实困境与规模选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 (8)
    69.郑丽娜.大学变革中的组织惯性分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70.张环宙,黄超超,周永广.内生式发展模式研究概述[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71.亨利·明茨伯格.发展的反思[J].IT经理世界,2007,(9).
    72.胡显章.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样性与文化自觉[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73.杨小明,张涛.论有差异的公平[J].学术论坛,2007,(3)
    74.梁树发.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与基本原理体系的建构[J].教学与研究,2007,(11)
    75.郑友训,冯尊荣.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理性解读[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
    76.朱汉明.以质量创新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J].湖北教育,2008,(4).
    77.姜健力.辽宁经济发展与发展方式的转变[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78.高峰.国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体制机制经验借鉴[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3).
    79.李伟.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价格政策选择[J].价格月刊,2008,(1).
    80.刘瑞.中国经济增长(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性与艰难性[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3).
    81.蒋伏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内涵的讨论与路径的选择——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例的研究[J]. 经济学家,2008,(3).
    82.唐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于政府改革[J].经济体制改革,2008,(6).
    83.张泰.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若干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08,(20).
    84.李承先,贺武华. “特许学校”重建美国公立学校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8,(8).
    85.宋梓铭.我所经历的“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J].中国财政,2008,(16)
    86.黄正平.英国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及其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9).
    87.范先佐.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与教育的均衡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8, (7)
    88.胡咏梅,杜育红.中国西部农村小学资源配置效率评估[J].教育与经济,2008,(1).
    89.王颖,杨润勇.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负面效应——调查反思与对策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2).
    90.张民选,朱兴德,吕杰听,闫温乐.公平而卓越:世界教育发展的新追求[J].教育发展研究,2008.
    91.钟启泉.新《学习指导要领))的理念与课题—日本教育学者棍田氰一教授访谈[J].全球教育展望,2008,(8)
    92.常芳,白媛媛.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对学生成绩影响的实证分析——以陕西为例[J].南方经济,2008,(9)
    93.石中英.教育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94.周培植.以教育生态理论促进区域教育现代化——杭州市下城区“高位均衡、轻负高质”教育发展路径探[J].教育研究,2009,(10).
    95.杨小微.义务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路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9,(5).
    96.沈有禄,谯欣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我们真的需要一个均衡发展指数吗?[J].教育科学,2009,(6).
    97.司晓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西部农村义务教育优质发展[J].教育研究,2009,(6).
    98.陈孝兵.论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理论学刊,2009,(8).
    99.楼世洲,宁业勤.学校内涵式发展评价准则的构建[J].教育科学.2009,(1).
    100.刘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转变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方式[J].湖北社会科学,2009,(8).
    101.白治堂,方彤.美国中部地区教师教育机构农村师资问题的解决策略[J].外国教育研究,2009,(4).
    102.姜峰,刘丽莉.澳大利亚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土著民族教育(目标援助)法案》述评[J].民族教育研究,2009,(5).
    103.王贤.博弈论视角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效率与公平关系[J].现代教育管理,2009,(2).
    104.姚永强.基于规模经济视域下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J].现在教育科学,2009,(6).
    105.于海波.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要警惕辍学率反弹[J].求是,2009,(16)
    106.吴遵民,赖秀龙.日本基础教育的质量保障机制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3).
    107.王志刚,黄棋.内生式发展模式的演进过程[J].教学与研究,2009,(3).
    108.谭春芳,徐湘荷.大就好吗——美国小规模中小学校(学区)合并问题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2)
    109.林上洪.“教育共同体”刍议[J].教育学术月刊,2009,(10)
    110.刘新成苏尚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三重意蕴及其超越性[J].教育研究,2010,(5).
    111.熊川武,江玲.论义务教育内涵性均衡发展的三大战略[J].教育研究,2010,(8).
    112.刘国荣.关于推进长三角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上海教育科研,2010,(11).
    113.关松林.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理念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0,(6).
    114.吴亮奎.优质均衡发展:现实矛盾及理论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0,(18).
    115.范从来,赵永清.内源发展与外源发展:苏州模式和温州模式的比较[J].阅江学刊,2010,(6).
    116.齐建国.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财贸经济,2010,(4).
    117.王彬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综述[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118.刘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在于人才优先发展[J].中国人才,2010,(6).
    119.夏东民.自主创新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3).
    120.白津夫.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与主要任务[J].红旗文摘,2010,(13).
    121.钟清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机制分析[J].理论学刊,2010,(4).
    122.孙刚.关于加快我国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4).
    123.张守祥.深化高中新课改的关键——转变教育发展方式[J].基础教育参考,2010,(9).
    124.阎广芬,邵长兰.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以教师分层为视角的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0,(7).
    125.冯大鸣.奥巴马的修法计划及对美国教育行政的影响[J].教育发展研究,2010,(18).
    126.王泉.发展理论视域下的科学发展观[J].社会主义研究,2010,(1)
    127.黄家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公平、效率和质量———兼析择校行为的引导与规范[J].教育发展研究,2010,(18)
    128.何克抗.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思路[J].基础教育参考,2010, (4)
    129.张源源,邬志辉.美国乡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历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 (7)
    130.侯龙龙,张鼎权,卢永平.西部五省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与学生发展[J].教育学报,2010,(6).
    131.褚宏启,高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与标准的制订[J].教育发展研究,2010,(6).
    132.万明钢,白亮.“规模效益”抑或“公平正义”[J].教育研究,2010,(4)
    133.李沿知.国外基础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中的主要争议[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7)
    134.王潼.经济惯性论与中国改革开放[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0,(1).
    135.骆志平.从文化惯性看体制创新的障碍[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136.魏真.学校规模经济研究述评[J].江苏教育研究,2010,(12).
    137.杨晓霞,郭万利.最适办学规模分析——以广州市黄埔区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
    138.杜屏,赵汝英.美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政策变化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3).
    139.王鑫,章婧.西方中小学学校规模的实证研究综述[J].浙江社会科学,2010,(8)
    140.郑洁,洪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进步主义取向”的教育变革——“要素学校联盟”的理念与实践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8)
    141.蒲蕊.学校绩效管理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
    142.周彬.学校绩效管理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0,(11)
    143.杨启亮.转向兜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心[J].教育研究,2011,(4).
    144.范梅青.区域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参考,2011,(3).
    145.范梅青.优质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更高追求[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1,(8).
    146.刘耀明,熊川武.论义务教育内涵性均衡发展的边界[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
    147.钟平.共生视野下桂林市义务教育的内涵式均衡发展[J].社会科学家,2011,(8).
    148.冯建军.优质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目标[J].教育发展研究,2011,(6).
    149.吕寿伟.从均衡到优质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转换[J].教育导刊,2011,(12).
    150.尹后庆.上海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的责任担当与现实使命[J].教育发展研究,2011,(18).
    151.杨建朝.关系正义视域下教育优质均衡的发展图景[J].教育均衡发展,2011,(12).
    152.李星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教育与经济,2011,(1).
    153.褚宏启.论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J].教育研究,2011,(11).
    154.李秉中.关于转变基础教育发展方式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1,(4).
    155.《人民教育》理论室.着力转变基础教育发展方式——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六人谈[J].人民教育,2011,(10).
    156.谢仁业.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建设——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式及发展战略转变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发展研究2011,(1).
    157.褚宏启.教育发展方式转变与校长培训改革[J].中小学管理,2011,(11).
    158.辛涛,李珍,姜宇,崇伟峰美国教育标准化改革现状及其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6).
    159.马焕灵.美国公立学校教育问题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1,(2).
    160.林炊利.瑞典的教育券计划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7).
    161.朱建康.关于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教书育人,2011,(7)
    162.邬志辉,史宁中.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十年走势与政策议题[J].教育研究,2011,(7).
    163.张旺,郭喜永,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问题研究[J].教育探索,2011-11.
    164.任春荣.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的选择方法[J].中国教育学刊,2011,(9)
    165.谈松华,王健.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J].人民教育,2011,(18)
    166.王帅.基于政府政策的英国特色学校发展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1,(11).
    167.张源源、邬志辉.美国学校布局调整的标准、结果及其改进原则[J].外国教育研究,2011,(3).
    168.韩占兵.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研究理论综述及其展望[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169.贾继娥,褚宏启.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三条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2,(3).
    170.张益德.转变高职教育发展方式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
    171.卢伟,甘琼英.教育发展方式转变与教育培训改革[J].教育科学研究,2012,(3).
    172.冯建军.内涵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路向选择[J].南京社会科学,2012,(1).
    173.冯建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的转变[J].中国教育学刊,2012,(3).
    174.乔雪峰.断裂还是承接?——芬兰基础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2,(1).
    175.傅添.论NCLB法案以来美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2012,(2).
    176.张杰,赵峰.基于多层次灰色理论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效果测评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2,(6).
    177.姚永强.教育政策主体的利益冲突与整合[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3)
    178.王定华.关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
    179.李旭.学校声誉制度:学校同质化的制度根源[J].中国教育学刊,2012,(4).
    180.顾明远.战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和中外教育的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2)
    181.常宝宁,高绣叶.英国特色学校发展的绩效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2(3)
    182.赵丹.农村教学点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
    183.翟楠.教育共同体的类型及其道德意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1)
    184.芮国星,袁祖社.欧盟教育标准框架研究——基于“一体”与“多元”的视角[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185.陈彬,李明星.教育制度变迁中路径依赖的成因及对策[J].教育科学,2012,(3).
    186.杨令平,司晓宏.西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12(4).
    187.姚永强,冯文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科学意蕴之解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1).
    188.周兴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资源配置到资源激活[J].教育发展研究,2013,(2)
    189.姚永强.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的转变[J].教育研究,2013,(2).
    190.姚永强.内生发展:薄弱学校改造路径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3,(4)
    191.姚永强.非均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选择[J].当代教育科学,2013,(6).
    192.肖龙海,韩青青.美国教育改革的新动向——《教育改革与国家安全》报告解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3,(3)
    193.洪明.美国当代进步主义取向的学校变革——“要素学校联盟”的原则、实践基准和组织模式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3,(1)
    1.日本时事通讯社.内外教育[N].1998-2-5.
    2.翟博,刘帆,时晓玲.世纪的承诺——来自中国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报告[N].中国教育报,2001-4-9.
    3.储召生.中央大力扶持西部和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学校对口支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N].中国教育报,2003-2-15.
    4.余冠仕,谭南周.办好让家长放心的初中校——厦门市政府主导十年电脑派位破解择校难题的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7-10-29.
    5.孙强,刘海红.走向空壳的乡村学校——乡村教育调查报告[N].华商报,2009—11--9.
    6.张茂聪.教育均衡发展:素质教育实施的保障[N].中国教育报,2010-4-6.
    7.教育部.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N].中国教育报,2011-7-8.
    8.李丽辉.我国6年累计投入义务教育相关经费近5500亿元[N].人民日报,2012-12-26.
    9.张灵.中国农村学校每天消失63所[N].京华时报,2012-11-18.
    10.赵静.西宁二期教育布局调整新建、改扩建17所学校[N][N].青海日报,2012-10-31.
    11.赵鹏.农村中小学撤并致辍学人数增1.1倍,教育支出增加[N].京华时报,2013-5-4.
    12.吴俊等.名校集团化办学勿过速[N].瞭望(新闻周刊),2012-12-10.
    13.新郑市教育体育局.让更多学生公平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河南省新郑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回顾[Z].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讨会,安徽铜陵,2006.
    14.区域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实践和思考[EB/OL]. http://www.nbjiangbei.gov.cn/art/2007/12/21 /art_6111_173104.html.
    15.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意见[EB/OL]. http://www.fujian.gov.cn/zwgk/gzjh/s jgzjh/200710/t20071011_38236.htm.
    16.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EB/OL]. http://www.henan.gov.cn/zwgk/s ystem/2007/01/26/010021244.shtml.
    17.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EB/OL]. http://www.hdjyw.cn/Ht ml/information/pjg/144633697.html.
    18.我省创新五大机制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EB/OL]. http://www.jxedu.gov.cn/zwgk/jcjyxb/xbg zdt1/2012/05/20120531031136230.html.
    19.河南省财政厅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财力[EB/OL].http://henan.people.co m.cn/news/2012/10/16/647510.html.
    20.绥芬河市:加大政府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EB/OL].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 /business/htmlfiles/moe/s5203/201107/122755.html.
    21.全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EB/OL]. http://www.mof.gov.cn/preview/mof/zhuantihuigu/2006ysb gjd/mcjs/200805/t20080519_23239.html.
    22.寄宿制学校应加强投入因地制宜[EB/OL]. http://www.sxgov.cn/comment/comment_content/20 09-04/14/content_68456.htm.
    23.中央财政两年投350亿元改善农村办学条件[EB/OL]. http://news.cntv.cn/18da/20121113/1071 39.shtml.
    24.江西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改善办学条件[EB/OL]. http://news.cnr.cn/gnxw/201105/t20110 516508000055.shtml.
    25.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EB/OL]. http://www.chinacom.cn/guoqing/2008-08/20/content_23 803754.htm.
    26.重庆市加大投入化解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难题[EB/OL]. http://learning.sohu.com/20080919/n25 9651498.shtml.
    27.强化政府责任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EB/OL]. http://jjh.gsedu.cn/zlhbzw/sc.htm.
    28.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调整中小学布局的意见[EB/OL]. http://www.110.com/fagui/law 209652.html.
    29.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和优化教职工队伍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意见[EB/OL].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1200/22598/22615/22794/2006/4/li7451523716460 021925-0.htm.
    30.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的意见[EB/OL].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1200/22598/22615/22792/2006/4/ch995546472615146 002920-0.htm.
    31.中国教师年龄结构优化中青年成中小学教师主体[EB/OL]. http://www.chinanews.com/edu/2 011/09-06/3309470.shtml.
    32.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94亿元支持农村学校食堂改造[EB/OL]. http://www.gov.cn/gzdt/2012-11/ 29/content_2277867.htm.
    33.山西11.8亿改造48县市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引关注[EB/OL]. http://www.chinanews.com/ed u/2012/04-25/3845803.shtml.
    34.广西将投近10亿改造农村薄弱学校,注重“内涵建设”[EB/OL]. http://gx.people.com.cn/n/ 2012/0207/c179430-16726740.html.
    35.广西柳州拉莲藕车“客串”校车严重超载[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1-11/1 8/c_122299584.htm.
    36.农村校车安全重责谁来担[EB/OL].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8217/17381030.html.
    37.甘肃正宁县一幼儿园校车与卡车相撞[EB/OL].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16271915.htm 1.
    38.江苏徐州丰县首羡镇发生校车翻车事故[EB/OL].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16581969.ht ml.
    39.潜江市:全面实施联校办学和联片管理推进义务教育区域一体化发展[EB/OL]. http://www. 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203/201108/122887.html.
    40.兰州昨启动义务教育区域均衡“一体化办学”工程[EB/OL]. http://xbsb.gansudaily.com.cn/sy stem/2011/07/01/012054131.shtml.
    41.重点学校政策[EB/OL]. http://news.qq.com/zt2011/ghgcd/49.htm.
    42.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8(摘要)[EB/OL]. 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08-12/16/cont ent 16955206.htm.
    1.Van Scoffer, Richard D. Public Schooling in America:a Reference Handbook. Santa Barbara: ABC-CLIO, Inc.,1991,42-43.
    2.Graec, G. Weafare labourism versus the New Right, International Studies in Sociology of Education,1991.
    3.Simon Hakim, Paul Seidenstat and Gary W. Bowman, Privatizing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Choice, Westport Connecticut London,1994,122-123.
    4.Peter W.Cookson Jr:School Choice—The struggle for the soul of American Educatio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94,14、18.
    5.Berube, M.R. American School Reform:Progressive, Equity, and Excellence Movement, 1883-1993,Connecticut:Praeger,1994,131.
    6.J.A.Banks. An Introduction to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New York:Published by Simon & Schuster Company,1994.
    7.Paul T. Hill, Lawrence C. Pierce, James W. Guthrie:reinventing Public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8,27.
    8.Caldwell, B. J, and Hayward, D. K. The Future of Schools:Lessons from the Reform of Public Education,London:Falmer Press,1998,149.
    9.Geoff Whitty. Greating Quasi-Markets in Education:a Review of Recent Research on parental choice and School Autonomy in the Three Country. In Marshall, J. and Peters, M. (eds.) Education Policy, Cheltenham:Edward Elgar Publishing, Inc.,1999,219.
    10.Hume, D. 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 In L.A. Selby-Bigge (Ed.). Oxford,UK:Clarendon Press. 538.
    11.Samuelson,Paul.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36 (Nov),1954.
    12.James M.Buchanan.the demand and supply of public goods.First published in 1968 by Rand McNally & Company.
    13.Kathleen Cotton, Affective and Social Benefits of Small-Scale Schooling[Z].1996.
    14.Randall W. Eberts, Ellen Kehoe Schwartz, and Joe A. Stone. School Reform, School Size,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J]. Economic Review,1990, (2)
    15.Cotton, Kathleen, Affective and Social Benefits of Small-Scale Schooling[Z].1996.
    16.Yao-Chi Lu, Luther Tweeten. The Impact of Busing on Student Achievement [J]. Growth and Change,1973,(4).
    17.Herfin, M.Another Development. Approaches and Strategies[M].Uppsala:Dag Hammarskj Id Foundation,1977.
    18.Barke, M., Newton, M.The EU Leader Initiative and Endogenous Rural Development:the Application of theProgram in Two Rural Areas of Andalusia, Southern Spain[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1997, (3).
    19.Sergio, B.Is There Room For Local Development in a Globalized World [J].Cepal Review,2005, 86.
    20.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vl 9 n3 p205 - 28 Fall 1997.
    21.曾满超.Cost Analysis for Educational Policymaking:A Review of Cost Studies in Education inDeveloping Countries [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Vol 58, No.2,1988.
    22.ERIC Clearing house on Rural Education and Small Schools Charlesron WV.Onging Dilemmas of Schools Size:A Sport Story.Howley,Craig,1996,12.
    23.PatrieiaWasley,Linda C.Powell,Esther Mosak,Sherry P.King,Nicole E.Holland,Matt Gladden,Michelle Fine.Small Schools:GreatSrtides - A Study of New Small Schools in Chieago.Bank Steret College of Edueation.2000.
    24.Michael Klonsky.How Smaller Schools Prevent School Violence[J]. Education Leadership. 2002 (2):66.
    25.Mike Davies. Human Scale by Design [EB/OL].Website:www.hse.org.uk.
    26.Wenger, Etienne. Communities of Practice:Learning, Meaning and Identity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27.Kooiman J. Modern Governance:New Government-Society Interactions[M].London:SAGE. Cooper,1995.
    28.NEA, Issue Paper on Rural Education [EB/OL]. http://www.nea.org.rural/ lacpapersrural.html.
    29.Lam D.Generating Extreme Inequality:Schooling, Earnings, and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Human Capital in Brazil[EB/OL].http://www.eric.ed.gov/sitemap/html, 1999-11-08/2006-12-02.
    30.James Wetz.Human Scale Education-Relationships as aspringboard for learning Mary Tasker.Human Scale Education-History,Values and Practice [EB/OL]. http:// www.hse.org.uk.
    1.姚永强.西部地区基础教育资源宏观配置研究[D].南充:四川师范学院,2002.
    2.田芬.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4.
    3.杨军.西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5.
    4.赵炳坤.经济学视角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式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1.
    5.郑小明.“超大规模高中”现象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6.梁彦清.美国微型学校述评[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7.郑洁.“要素学校联盟“的理念与实践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进步主义取向的教育变革探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
    8.付卫东.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4.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6.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7.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8.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9.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10.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
    1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
    12.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
    1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
    1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委等部门关于1996年在全国开展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1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
    1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
    1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
    18.关于推动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工作的通知
    19.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
    20.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21.关于加强大中城市薄弱学校建设办好义务教育阶段每一所学校的若干意见
    22.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
    23.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24.关于加强大中城市薄弱学校建设办好义务教育阶段每一所学校的若干意见
    25.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通知
    26.中央支持地方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27.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工作的若干意见
    28.关于切实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的紧急通知
    29.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
    30.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审计署关于印发《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的通知
    31.教育部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指导意见
    32.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33.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